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体系,对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案例,探讨西方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经典案例。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在这一事件中,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例如,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但次贷危机却暴露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从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此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也得到了重视,政府干预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

因此,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理论。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苹果公司的成功》这一案例。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成功不仅源于创新和营销策略,也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有关。

例如,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苹果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科技市场中是如何建立起竞争优势的。

此外,创新经济学中的理论也可以解释苹果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的成功。

通过对苹果公司成功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中有关产业组织和创新的理论。

最后,我们来看看《美国大萧条》这一经典案例。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是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契机。

凯恩斯的《通论》为解释大萧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其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的理论贡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美国大萧条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经济学,并对实际经济问题有所启发。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美国《华尔街日报》是一份有着150多年历史的西方经济报纸,以高质量新闻报道和深度剖析著称。

它在报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南韩的经济衰退问题时,展现了西方经济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南韩受到严重冲击。

作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南韩在危机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经济增长率由预计的6%降至-5.8%。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了影响。

在面对南韩经济衰退的问题时,美国《华尔街日报》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它利用统计数据和模型进行了经济数据分析,找出了南韩经济衰退的原因。

报纸指出,南韩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该国过度依赖出口,并在国内投资不足的情况下,靠外资和短期贷款支撑经济增长,导致了经济的脆弱性增加,难以应对外部冲击。

其次,美国《华尔街日报》还运用了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来解释南韩经济衰退的发生。

根据报纸的报道,经济学家认为,南韩的经济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低效率和过度依赖几个特定行业等。

此外,韩国政府的政策失误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也是南韩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最后,美国《华尔街日报》还对南韩的经济衰退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报纸指出,南韩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产能过剩和低效率的问题,同时改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报纸还建议南韩政府应增加国内投资,降低对外来资金的依赖,以减轻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

通过对美国《华尔街日报》对南韩经济衰退问题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这种方式和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证的结合,运用统计数据和模型进行经济数据分析,并将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带入到对经济问题的解释和分析中。

此外,西方经济学还注重对经济问题的前瞻性分析和提出具体建议,以帮助解决经济问题和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这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案例分析黄德林 收集整理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 (4)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4)案例2:从GDP看我国的差距 (4)案例3: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5)案例4:我国GDP是如何确定的 (7)案例5: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家庭、企业、政府和进出口 (7)案例6:GDP与人民生活 (8)案例7: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8)案例8:一国的GDP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10)案例9:专题讨论 (10)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2)案例1: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12)案例2: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 (13)案例3:一把“双刃的剑” (14)案例4:“蜜蜂寓言”的启示 (15)案例5: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为40%左右 (15)案例6:未来我国居民消费十大趋势 (16)案例7:专题讨论 (17)第十一章 IS--LM模型 (18)案例1:刺激经济:消费还是投资 (18)案例2:住房需求是投资 (19)案例3:起早贪黑排队购买债券说明了什么 (20)案例4:你打算用什么方式买房 (21)案例5:林毅夫:投资高增长使中国经济面临潜在通货紧缩 (21)案例6:流动性陷阱与日本案例 (22)案例7:专题讨论 (22)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3)案例1:“蜜蜂寓言”的启示 (23)案例2:奥运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 (24)案例3:谁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总需求 (25)案例4:一国经济的理想状态 (26)案例5:“神舟五号”对国民经济有何潜在影响 (27)案例6:谁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总需求 (28)案例7:纵论中国经济六大热门话题 (28)案例8:专题讨论 (29)案例1: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30)案例2:菲利普斯曲线在美国的运用 (31)案例3: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问题 (32)案例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33)案例5:失业的利与弊 (34)案例6:通货膨胀与实际购买力 (35)案例7:走出通缩后防通胀 (36)案例8: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反通货膨胀的代价 (37)案例9:"新经济"使菲利浦斯曲线失灵 (37)案例1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38)案例11:专题讨论 (39)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 (40)案例1: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又到哪去? (40)案例2:税收不是越高越好 (41)案例3:我国出现赤字怎么办 (42)案例4: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43)案例5:内在稳定器:作用有限 (44)案例6:拉弗曲线:税收不是越高越好 (45)案例7:我国出现赤字怎么办 (46)案例8:向农民倾斜的财政政策:“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46)案例9:美国减税的经济决策 (47)案例10:年中热点述评:税收改革“越快越好” (48)案例11:专题讨论 (49)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 (50)案例1:现在的银行比米店多 (50)案例2:“钱从这里滚出去” (51)资料1:格林斯潘与美国货币政策 (53)资料2:流动性陷阱与日本案例 (53)资料3: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来自现实的挑战 (54)案例3:牡丹卡是货币吗 (55)案例4: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55)案例5:格林斯潘与美国货币政策 (56)案例6: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来自现实的挑战 (57)案例7: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 (58)案例8:我国外汇储备4000多亿美元 (58)案例9: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59)案例10: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2% (59)案例11:专题讨论 (60)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 (61)案例1:双赢的国际贸易 (61)案例2:从中美贸易摩擦看“比较优势” (62)资料2:克林顿的个人目的 (64)资料3:克林顿政府成功的秘诀 (65)资料4: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 (65)资料5: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66)资料6: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66)案例3:自由贸易理论——贸易能使每个国家的状况更好 (67)案例4:一个骗子的故事 (68)案例5:美国的比较优势 (69)案例6:克林顿的个人目的 (69)案例7:中国制造的陶瓷餐具在美“倾销”案 (70)案例8:从中美贸易摩擦看“比较优势” (72)案例9:克林顿政府成功的秘诀 (73)案例10: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肥了谁 (74)案例11:专题讨论 (76)第十七章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 (77)案例1:美国在30年代萧条与40年代繁荣原因 (77)案例2:中国经济出现了超周期的高速增长 (78)案例3:美国什么原因导致经济增长放慢 (78)案例4: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79)案例5:美国在30年代萧条与40年代繁荣原因 (79)新华视点:从数据看中国经济走势 (81)案例6:经济周期理论还起作用吗? (82)案例7:经济周期理论还起作用吗? (82)案例8:专题讨论 (83)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1.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对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理论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沃尔玛通过大规模采购、高效物流和低成本运营策略,实现了商品的低价销售,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优势。

这种规模经济的实现,使得沃尔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同时也对当地小型零售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关于市场集中度和反垄断法的讨论。

2. 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苹果公司以其创新的产品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

苹果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出了iPhone、iPad等革命性产品,引领了消费电子市场的潮流。

同时,苹果通过专利保护和版权管理,确保了其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

这一案例展示了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它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以及监管的缺失。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对各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4. 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它涉及到国际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

危机的爆发揭示了欧元区内部经济差异和财政纪律的缺失。

为了应对危机,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包括财政紧缩、债务重组和欧洲中央银行的量化宽松政策。

这一案例展示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的必要性。

5.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西方经济学实验报告

西方经济学实验报告
"人民医院的医生一看我孩子就问,是不是吃假奶粉了?"医生立即组织抢救,还要家长在病危通知上当场签字,直到这时候,徐同然才知道孩子可能保不住了。
在此之前,阜阳农村已有许多婴儿受害。根据阜阳市人民医院的儿科住院记录,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营养不良的婴儿多达70例。而如今阜阳市辖三区(颍州、颍东、颍泉)、四县(太和、临泉、阜南、颍上)、一市,人民医院有近十家,各家人民医院都接治过类似病例。
可见,对利益的追求、对公平的漠视以及信息不对称,都是导致“阜阳奶粉事件”的原因之一。
2.什么是政府失效,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讨论产生政府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失效(government failure)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者政府把收入在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由于市场失效的存在,政府为了实现公平,有必要进行干预。但是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会失效。
头大如斗,浮肿低烧。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罪魁祸首竟是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
按标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为12%~18%,但安徽阜阳农村的一些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最低的只有0.37%。不少新生儿成为营养严重不良的"大头娃娃"。
这些连面粉都不如"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一度在阜阳农村市场泛滥,到2004年4月,共发现229名婴儿营养不良,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189人。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可见,政府可以用配额和关税阻碍进口,刺激国内生产。但是这些手段会限制或改变消费者的选择,从而产生大量的产出无效率。
实验步骤
1.老师把案例传到网上,我们各自组织成员。
2.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发表看法,记录小组成员的意见。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探讨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西方经济学在市场经济中的案例分析。

市场经济是西方国家主要的经济体制,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丰富的指导和参考。

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指出,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这一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其次,西方经济学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案例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理论指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这一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西方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中的案例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大卫·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来实现互利互惠的国际贸易,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这一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全球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在市场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等方面的案例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借鉴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

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
是一种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经济理论,它认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 会追求总效用的最大化,而总效用取决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
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新增 效用会逐渐减少。
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会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使得边 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相等,从而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
经济发展
更广泛的概念,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 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例如,丹 麦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成为全 球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
当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的人比工 作岗位多时,就会出现失业。例 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 ,美国的失业率飙升至25%。
通货膨胀
公共品
以海洋渔业资源为例,海洋渔业资源属于公共品,任何渔 民都可以自由捕捞,但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枯竭,市场无 法有效保护渔业资源。
信息不对称
以二手车市场为例,二手车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之间存在 信息不对称,买家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二手车的质量,导致 市场出现“柠檬市场”现象。
市场失灵案例总结
市场失灵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需要政府采取干预 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
VS
然而,供需法则并非万能,它受到政 府政策、外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例 如,政府对某些商品的限价政策可能 导致市场失衡;突发的自然灾害可能 导致某些商品的供给大幅减少,价格 急剧上升。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综合 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供需法则。
02
CATALOGUE
边际效用理论案例
边际效用理论定义
边际效用理论
石油市场案例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控制石油的供给来影响全球油价。当OPEC减少石油产量时,供给减少,导致油价 上升;当OPEC增加石油产量时,供给增加,油价下降。这个案例说明了供需法则在石油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知识。

比如在自由市场里买东西,我们喜欢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到银行存钱,我们要想好是存定期还是活期。

经济学对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一则关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参考。

故事说的是三个经济学家和三个数学家一起乘火车去旅行。

数学家讥笑经济学家没有真才实学,弄出的学问还摆了一堆诸如“人都是理性的”之类的假设条件;而经济学家则笑话数学家们过于迂腐,脑子不会拐弯,缺乏理性选择。

最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打赌看谁完成旅行花的钱最少。

三个数学家于是每个人买了一张票上车,而三个经济学家却只买了一张火车票。

列车员来查票时,三个经济学家就躲到了厕所里,列车员敲厕所门查票时,经济学家们从门缝里递出一张票说,买了票了,就这样蒙混过关了。

三个数学家一看经济学们这样就省了两张票钱,很不服气,于是在回程时也如法炮制,只买了一张票,可三个经济学家一张票也没有买就跟着上了车。

数学家们心想,一张票也没买,看你们怎么混过去。

等到列车员开始查票的时候,三个数学家也像经济学家们上次一样,躲到厕所里去了,而经济学家们却坐在座位上没动。

过了一会儿,厕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并传来了查票的声音。

数学家们乖乖地递出车票,却不见查票员把票递回来。

原来是经济学家们冒充查票员,把数学家们的票骗走,躲到另外一个厕所去了。

数学家们最后还是被列车员查到了,乖乖的补了三张票,而经济学家们却只掏了一张票的钱,就完成了这次往返旅行。

经济学真正的主题内容是理性,其隐而不彰的深刻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

经济学关于理性的假设是针对个人而不是团体。

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假设:每个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样的假设虽然未必总是正确,但很实用。

在这样的假设下发展出来的经济学,不仅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样的学问本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娱人心智,令人乐而忘返。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案例分析作为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深入探讨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案例出发,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竞争的案例。

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竞争是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某一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经济学原理。

例如,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新产品、降低价格,甚至进行价格战。

这种市场竞争现象背后,涉及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企业战略的调整等多个经济学问题,需要通过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其次,我们可以从国际贸易的案例来探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

国际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典型案例,比如贸易摩擦、关税壁垒等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等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例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涉及到了汇率、关税政策、贸易逆差等多个经济学问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另外,从金融危机的案例出发,可以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等理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供给、信贷市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经济学理论。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市场竞争、国际贸易、金融危机等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标志着什么“吃了吗?”这是过去相当一段时期中国人见面后再熟悉不过的口头语。

那用意几乎相当于国际流行的“你好吗”。

渐渐地,“吃了吗”这口头语我们听得越来越少了,因为“吃对于中国人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了。

换句话说,“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

此现象在经济学上就叫做“恩格尔系数”降低。

何谓“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

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个国家越穷,其恩格尔系数就越高;反之,这个国家越富,其恩格尔系数越是下降。

这就是世界经济学界所公认的恩格尔定律。

经济学上的名词不一定也没必要每个人都懂,但生活的变化和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

权威部门的资料表明,“九五”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

到今年底,综合起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说明了什么?它说明,我国人民以吃饱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

它说明,我国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正稳步提高!仅就吃而言,城镇居民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更加明显,商场、超市的净菜、速冻食品和绿色食品日益受到青睐,牛奶等已经成了许多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在外就餐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5年来,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中主食消费下降、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的倾向也十分明显。

除了吃外,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善上。

“九五”前4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加到9.8平方米,住房用气率由68.4%提高到了84%,自来水的普及率由93%提高到了96.8%。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白象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白象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白象白象电器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器企业之一,主要生产以吸尘器为主的小家电产品。

2001年时,白象集团的总资产为28亿元,到了2005年,资产已达120亿元。

白象的迅速扩张和出色的经营管理,使它成为近年来中国市场上令人瞩目的公司之一。

可能与本课程的目标有关,本课将分别从投资、融资和公司财务三个角度对白象进行剖析,从中发现白象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其危害。

第一种方案是不发行股票,而采取一次性的现金分红。

这意味着集团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未来收益的保证,但却牺牲了资本成长的机会。

这种方案相对稳健,但又失去了资本的成长机会。

事实上,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纷纷在最近几年中选择了不发行新股而只派送红股的“现金分红”的办法。

在这样的企业里,过去的资本成长没有任何回报,就好像把钱从自己口袋里拿走而别人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2003年10月28日,在其总部——杭州,白象公司和四川全兴足球俱乐部签约。

借此良机,白象公司计划在一两年内上马足球俱乐部,并逐步把全兴队打造成国内知名足球俱乐部。

那么,我们认为,该公司是否应当发行股票?如果应当,那么是否需要发行股票呢?假设该公司现金收入=0元,若按最高比率派发现金股利,则净利润=0元,如果不派发现金股利,则现金流量表上的现金等于0元,这种情况是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至少在形式上是违反的。

白象公司所以这样做,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手中持有的现金股利很值钱,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是想制造假象,让公众相信他们拥有足够的现金,从而减少新股发行对公司股价带来的冲击。

第二种方案是向公众推销品牌。

白象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独立于全兴公司,各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分公司均可以决定用什么名称、标志和商标。

这样做的好处显然是可以降低公司运作的复杂性,节省开支,加快决策的速度。

因此,我们认为白象公司应当发行股票。

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仅凭这一点,并不足以说明白象公司一定要发行股票。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投资和筹资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应用。

案例:美国汽车工业危机2008年,美国汽车工业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

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经济衰退,消费者需求下降,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销售额大幅下降。

在面临破产风险的情况下,这三家汽车制造商向政府寻求财政援助。

此时,西方经济学中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政府决定提供数百亿美元的援助给这些汽车制造商,以避免它们破产并保护工人就业。

这一决策得到了争议。

反对者认为政府援助违反了市场原则,应该让市场自行调整。

然而,支持者认为,如果这些汽车制造商破产,将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灾难。

此外,这个案例还涉及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监管理论。

监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监管,以避免市场失灵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政府随后对汽车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监管改革,加强了汽车制造商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此外,这个案例还涉及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西方经济学认为,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工业,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和限制汽车进口。

这一措施面临着国际贸易规则的争议,也引发了一系列贸易争端。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经济学在处理经济危机和管理产业发展方面的应用。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监管理论和贸易理论为政府在危机中保护就业、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然而,这个案例也反映出西方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如市场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冲突以及政府援助与市场原则之间的矛盾。

因此,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一、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农民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环境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双重风险。

灾害有可能导致他们减产;即使是丰产,产量增加,他们也并不可能获得很好的收入。

俗话说:“谷贱伤农“。

因此,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谷价,棉花、大麦等农产品价格。

为此政府制定农业保护法案,其中包括为上述农产品建立一定的价格下限,使农民最后可以享受的平均价格实际上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正如经济学家所预计的,这引起了供给和政府农作物储备过剩,1978年美国政府拥有31亿蒲式耳谷物,23亿蒲式耳麦和35亿包棉花,分别相当于去年产量的42%、60%、35%,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图形说明,为何出现“谷贱伤农“现象?2、结合图形说明最低限价政策是如何导致农产品过剩?二、世界财政部长会议最近一次世界财政部长会议的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危害“。

主题发言讨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出现的问题。

发言概括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有:价格上涨;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降低;国家收支状况恶化,并进而产生失业。

发言从失业救济和资源浪费的经济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角度阐述了失业的危害,发言强调有必要控制这些问题。

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感到迷惑不解。

他所在的国家经济增长很快,不存在任何失业,而工资很低,通货膨胀也不是问题。

但人们告诉他,他们国家的发展总有一天也会遇到这些问题,通货膨胀将会首先出现,由于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某些厂家迫切需要工人就会支付更高的工资,通货膨胀的过程就会开始,同时,收入增加导致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从而国内产品生产减少,进而产生失业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1、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问题?2、国际收支逆差与失业关系如何?3、政府应如何抑制通货膨胀?4、产生失业主要原因(或类型)是什么?5、政府应如何解决高失业问题?三、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汽油价格两次上生,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5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给瘫痪。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会议采一国一票制。
16
理事会:是欧佩克的常设管理机构,其 主要职能是通过执行会议决议来管理欧 佩克的有关事务,为会议的决议准备提 案。理事会采一国一票制。新议案须由 理事的简单多数提出。
秘书处是欧佩克的行政管理机构。
17
二、欧佩克对世界石油产量的 影响力
思考:欧佩克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吗? 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它是 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 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
6
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 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 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 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 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10
(二)成员国及机构
1、成员国
11
该组织条例进一步区分了3类成员国的范畴: 创始成员国———1960年9月出席在伊拉克首
都巴格达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会议,并签署成 立欧佩克原始协议的国家; 全权成员国———包括创始成员国,以及加入 欧佩克的申请已为大会所接受的所有国家; 准成员国———虽未获得全权成员国的资格, 但在大会规定的特殊情况下仍为大会所接纳的 国家。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市场上可以 找到所有的条件。
在80年代中期的石油市场上可以找到第 二和第三个条件。
在2000年的石油市场上只能找到第二个 条件。
正是由于符合卡特尔的条件越来越少,欧 佩克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
5
一、欧佩克组织的含义、成立 背景、组织机构
(一)含义及成立背景 1、含义: “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欧佩克干预市场的能力如何? 在20世纪80年代后,欧佩克认识到追求 过高油价对欧佩克国家的长期危害,开 始制定一个石油消费国和石油生产国都 能接受的、可以抑制替代能源以及非欧 佩克国家发展的适当价格。 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是建立 在其剩余生产能力基础上的。 因此,欧佩克的油价政策要兼顾产油国 和石油需求国双方的利益。


欧佩克的石油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以争取恢复自身石油权益为宗 旨。 推崇建立公正、合理、有利于各方的油 价水平,保证持续、有效的石油供应, 进而实现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政策目标。
3、 形成了卡特尔后,什么原因会 导致卡特尔瓦解?
由于下列原因,卡特尔开始被瓦解 1· 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导致石油需求下降。 2· 非OPEC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上升。 3· 某些OPEC成员国“采取欺骗行为”,产 量超过分配给它们的限额。


(4)建立自动油价平衡机制以稳定价格。 为了稳定石油价格,欧佩克在2000年建立了 “自动油价平衡机制”。

当原油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桶时, 欧佩克每天自动增加原油产量50万桶,当油 价连续10个交易日降到22美元/桶以下时,欧 佩克每天将自动减产50万桶。
2、与卡特尔的不同之处


阿拉伯轻油的官方价格,从 1970年 9月份之前的每桶 1.8美元随升到1980年4季度 的每桶33.33美元,国际市 场现货价格上涨到每桶 38.63美元。 期间,爆发了1973年和 1979-1980年的两次世界性 “石油危机”。
(3) 80年代


欧佩克针对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缓慢以致下降 以及非欧佩克石油产量上升的形势,先是实行 限产保价政策,以期阻止油价下滑,继而采取 扩大市场份额等石油政策,以求保证石油收入 和维持市场份额。 这一时期欧佩克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其重要原 因之一,是欧佩克前一时期过度提高油价政策 带来了负面影响。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案例分析黄德林 收集整理第一章导论 (4)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4)案例2:观一叶可否知秋 (6)案例3: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方法——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7)案例4:搭建经济学的大厦——数学分析 (8)案例5:理性成就快乐: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8)案例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0)案例7: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10)案例8:经济学与数学 (11)案例9:专题讨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框架 (11)第二章供求理论 (13)案例1:雪天的杂货店 (13)案例2: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14)案例3:家电市场价格的变化 (14)案例4: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15)案例5:“旧帽换新帽律八折” (16)案例6:我国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说明了什么 (16)案例7: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17)案例8:需求定理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18)案例9:家电市场价格的变化 (19)案例10:“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19)案例11:价格政策的利与弊 (20)案例12: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21)案例13:牛奶为什么倒入下水道 (21)案例14:“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 (22)案例15:需求的收入弹性——企业与消费者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23)案例16:需求的交叉弹性——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24)案例17:供给弹性——企业决策的另一重要依据 (25)案例18:蛛网理论应用——农民减少损失的依据 (25)案例19:专题讨论 (26)第三章效用理论 (27)案例1: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27)案例2: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28)案例3:手机款式为什么变化这么快 (29)案例4:你所购买的东西值不值 (29)案例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 (31)案例7:宝石和水的矛盾 (31)案例8:买的东西值不值 (31)案例9: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32)案例10: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33)案例11:最佳购买量的决定 (33)案例1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3)案例13:双赢的汽车保险 (34)案例14:测试你对风险的态度 (34)案例15:人生离不开选择 (35)案例16:“幸福方程式”与“阿Q精神” (36)案例17:专题讨论 (36)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38)案例1:上大学值吗 (38)案例2:让顾客自行定价的鞋城老板 (39)案例3:大商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 (40)案例4: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的是不同的 (40)案例5: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41)案例6: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 (42)案例7:旅行社在旅游淡季如何经营 (42)案例8:门脸房是出租还是自己经营 (43)案例9:养育孩子的成本 (44)案例10:为什么农民的犯罪率高于城市人 (44)案例11: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45)案例12: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 (45)案例13:引进自动分拣机是好事还是坏事 (46)案例14: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 (46)案例15:福特公司产量的安排 (47)案例16:刚过去的那几小时的运输成本是多少 (48)案例17:专题讨论 (48)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49)案例1:政府办的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 (49)案例2:铁路部门的垄断定价还能掌握多久 (50)案例3:麦当劳连锁店的折扣券 (51)案例4:一个最需要作广告宣传的市场 (52)案例5:小猪与大猪的博弈 (53)案例6:麦当劳连锁店的折扣券 (53)案例7:从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想到的 (54)案例8:一家独大不是好事 (54)案例9:揭秘价格战 (56)案例10:雷克航空公司的搏斗 (57)案例11:彩电寡头的两难抉择 (57)案例13: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59)案例14:专题讨论 (62)第六章分配理论 (63)案例1:漂亮的收益 (63)案例2:经济地租与准地租 (64)案例3:缩小我国偏大基尼系数的对策 (64)案例4:向富人征税只能使富人少富而不会使穷人变富 (65)案例5:我国目前的收入存在六方面差距 (65)案例6:专题讨论 (66)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67)案例1: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67)案例2:满意即最优 (68)案例3:发生在空中的帕累托改良 (69)案例4: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局限性 (70)案例5:白天与黑夜对盲人是一样的 (72)案例6:一个帅小伙的难题 (72)案例7:专题讨论 (72)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75)案例1:“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75)案例2: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76)案例3:委托人给代理人带的“金手铐” (77)案例4:解决两个企业争端的办法 (78)案例5:4个学生的一个真实的实验 (78)案例6:我国哪些行业应破除垄断 (79)案例7:婚恋市场的逆向选择 (80)案例8:“劣币驱逐良币” (80)案例9:解决外部性需要明晰产权 (82)案例10:交易费用——越低越好 (82)案例11:“小狗经济”威胁“斑马经济” (83)案例12:基础理论知识是公共物品 (84)案例13:为什么鲸鱼会有灭绝的危险 (85)案例14:距离产生美 (85)第一章导论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知识。

西方经济学(微观)效用论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效用论案例分析

妻子说,“不过我们可以试一试,看店主能不能卖便宜点。毕竟我们已经
寻找了这么久才找到了。”
夫妻俩私这只钟的希望非常小。
妻子鼓起勇气,对钟表售货员说:“我看到你们有只小钟要卖。我看了上
面的标价,而且价标上有一层尘土,这给小钟增添了几许古董的色彩。”停顿
了一下,她接着说:“我告诉你我想干什么吧,我想给你的钟出个价,只出一
个价。我肯定这会使你震惊的,你准备好了吗?”她停下来看了一下售货员的
反应,又接着说:“哎,我只能给你300美元。”
钟表售货员听了这个价后,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就爽快地说:“好!给你,
卖啦!”
你猜妻子的反应怎样?夫妻俩欣喜若狂了吗?不,事实的结果是正好相反。
精选课件
幸福方程式
• 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对于什么是幸福,美 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这 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 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 大越不幸福。
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如果你男友 发奖金,拿到1000块,可你期望他给自己买10000块 的LV包,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 的期望是让男友请自己吃顿200块的西餐,1000除以 200,幸福感是5。要获得爱情中的幸福,最好不要让 欲望影响你的生活。——郎咸平
精选课件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经营者的启 示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 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 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和 阻碍边际效用递减。一是产品的种类和式样创新。经营者要 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有独到之 处,也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例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 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二要进行 质量创新。所谓质量创新,就是要不断优化产品自身质量和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自身及厂商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 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效用)。三要多开发新产品。 苹果公司就是自主创新的典范。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案例“恩格尔系数”降到 50%以下标志着什么“吃了吗?”这是过去相当一段时期中国人见面后再熟悉不过的口头语。

那用意几乎相当于国际流行的“你好吗”。

渐渐地,“吃了吗”这口头语我们听得越来越少了,因为“吃对于中国人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了。

换句话说,“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

此现象在经济学上就叫做“恩格尔系数”降低。

何谓“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是 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

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个国家越穷,其恩格尔系数就越高;反之,这个国家越富,其恩格尔系数越是下降。

这就是世界经济学界所公认的恩格尔定律。

经济学上的名词不一定也没必要每个人都懂,但生活的变化和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

权威部门的资料表明,“九五”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城镇居民由 1995 年的 49.9%下降到 1999 年的 41.9%,农村居民则由 58.6%下降到 52.6%。

到今年底,综合起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 50%以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恩格尔系数降到 50%以下说明了什么?它说明,我国人民以吃饱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

它说明,我国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正稳步提高!仅就吃而言,城镇居民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更加明显,商场、超市的净菜、速冻食品和绿色食品日益受到青睐,牛奶等已经成了许多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在外就餐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5 年来,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中主食消费下降、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的倾向也十分明显。

除了吃外,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善上。

“九五”前 4 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 8.1 平方米增加到 9.8 平方米,住房用气率由 68.4%提高到了 84%,自来水的普及率由 93%提高到了96.8%。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则由 21 平方米增加到 24.4 平方米。

在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交通通信条件改善的速度更加迅速。

去年底,全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 1.1 亿户和 4324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 13%,其中城市 28.4%。

农村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 79.8%,从东到西,不少农户已开始安上电话,并且涌现出为数不少的电话村。

在用的方面,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热点长盛不衰。

彩电由平面直角而纯平、超平、高清晰度,冰箱由单门而多门、大容量、绿色环保。

家用空调器、家庭影院、中高档家具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影碟机由前几年的几乎空白迅速提高到 1999 年的每百户拥有 6 台、7 部、12 台和25 台。

农村百户家庭拥有的大型家具由 695 件增至 761 件,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由原来的 17 台、17台和 5 台快速提高到 38 台、24 台、11 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用于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用于子女非义务教育和自身再教育的支出大幅度提高。

去年以来,国家增加公休假日后,旅游市场更是一片火爆。

统计表明,1999 年城乡居民衣食住用以外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 29.2%和 21.6%,分别比 1995年提高 8.3 个和 6.2 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在生活质量提高的背后是什么呢?无疑是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九五”前 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8.3%,继 1995 年实现 GDP 总量比 1980 年翻两番目标后,1997 年又实现了人均 GDP 翻两番的目标。

按银行汇率折算,2000 年底人均 GDP 将超过800 美元,这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

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保证了城乡居民收支的稳定增加。

199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854元,比 1995 年增加 157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210 元,增加 632 元;1996-1999 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幅分别达到 5.6%和 5.4%,超过“九五”计划预期目标。

在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1999 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达到 6651 元,比1995 年增加 1777 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1973 元,增加 539 元;“九五”的前 4 年,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年均提高了 6.1%和 5.7%。

在收支稳定增长的同时,居民个人资产也迅猛增加。

一是表现在房产上。

到 1999 年底,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 70%;农村竣工住宅投资,由 1995 年的 1350 亿元增至 1999 年的 2000 亿元以上。

二是表现在储蓄上。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由 1995 年的 29662 亿元扩大到 1999 年的 59622 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与此同时,居民的外汇存款、股票、债券、手持现金等其他金融资产也在大幅度增加。

发展经济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直接条件。

在城市,大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农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大幅度提高扶贫开发投入,到 2000 年底可基本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目标,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九五”即将过去,“十五”又在规划当中。

随着“九五”的结束、“十五”的开始,新的世纪降临了。

从温饱到小康,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从小康到富裕,更加美满的生活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的世纪,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价格歧视”重新解释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针对不同的顾客,价格却大不一样,这种现象无处不在。

你可以说这是“价格歧视”、“不公平”、“不正当竞争”、“欺骗顾客”、“倾销”,也可以说这是“让利”、“优惠”、“补贴”、“扶持”。

需求定律说,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所有市场需求,都符合这个规律。

有所差别的是,不同的顾客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有时候,价格稍微下降,需求量就显著上升;但另外一些时候,价格即使出现较大的变动,需求量却停滞不动。

美国的机票价格变化多端,不要说头等仓、商务仓和经济仓座位标价悬殊,就是相临的两个座位也照样可以相差一倍,有时候经济仓的座位就比头等仓的还贵!这种现象,什么“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什么“成本决定价格”理论,都是根本没有解释力的。

从需求原理出发的经济分析是这样解释的:航空公司根据各种“线索”,将乘客加以甄别(即“歧视”),根据乘客对飞行服务的不同需求,制定完全不同的价格,从而在不同类别的乘客身上分别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还有一些“线索”是顾客不由自主表现出来的,比如顾客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报纸和旅行社之间搜寻,是否愿意提前两个星期甚至半年预定机票,是否愿意耐心填写“里程奖励计划”的表格并随时留意各种优惠活动等等。

航空公司根据这些线索,把“闲人”(也就是时间的成本较低的乘客)甄别出来,用低得多的价格吸引他们,从而创造本来不会发生的营业额,增加公司的总收益。

日本生产的汽车,运到美国后价格比在日本本土更便宜,因而被指责为“倾销”,那是两国政治首脑谈判的重要议题。

有人说日本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倾销汽车,占领美国的市场,同时在日本本土用高价索取利润,补贴倾销的损失。

可是,这样的观点怎么能说得通呢——日本人怎么会用自己的钱补贴美国人呢?你说扩大市场,可是亏损的市场,谁愿意扩大?越扩岂不越亏?“低于成本,占领市场”的倾销阴谋理论不堪一击,不过至今仍然深受欢迎。

问题在于怎样定价才能多赚。

在日本,价格定得较高,才能使总收益达到最大;但在美国,价格得定低一点,才能使总收益达到最大。

显然,“价格歧视”的目的是增加交易,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是有利的。

经济学可以拨开修辞的迷雾。

“歧视”、“倾销”似乎不光彩,“让利”、“优惠”似乎符合消费者利益。

然而,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行为,就是厂商区分不同的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反暴利法,反倾销法,都是经济学无知的经济法。

如果法令强行禁止价格歧视,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蒙受损失,且以对价格变化更敏感的穷人为甚。

“苏宁”“国美”启示录去年年底,就在家电价格战尘埃即将落定之际,作为家电产品销售渠道的商家却由幕后走上前台,先是国美在西南重镇成都与当地的另外两家大型商场大打出手,将 29 寸彩电价格降到 1200 元,赚足了人气,接着苏宁宣称要在三年内建 1500 家连锁店,铸造家电销售的商业航母,并对想搞终端的空调厂家提出了警告。

实际上,这两家企业过去虽然比较低调,不像家电生产厂家那样呼风唤雨,但这几年经过市场上的摔打,他们逐步成长壮大起来了,并且在家电产业价值链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年中、国美就曾无视彩电价格联盟的禁令,率先打破沉寂,一石激起干层浪。

同时国美也明确自己的目标,先由北京进入天津、上海,再杀向重庆和成都。

目标是在三年内建立 200 家大型专业家电商场这一切都说明,在中国即将加入 WTO 之际,中国家电产业价值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商业,正在调整自己的战略,希望变被动为主动。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进入 WTO 之后,受冲击最大的不是农业、也不是机械制造、家电和电子产业,而是服务业尤其是商业。

90 年代以来,国外大型零售超市的进入,对中国传统商业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迫使过去传统的百货业态逐渐分化,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的道路,而专业家电销售企业正是在中国市场上商业业态逐步演化的过程中,随家电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壮大起来的。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家电产业的日趋规范成熟,经营家电的商家也日益成熟,急于扩大规模。

在稳住自己根据地的基础上,这些企业首先选择地域扩张来扩大自己的规模,以进一步降低自己的采购成本,以便在商业竞争中进一步获取优势,实际上是明智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但在商业企业进行地域扩张的历史上,前有中原商战的霸主仟村百货兵败京沪,后有家电批发的明星郑百文功亏一篑。

尽管经历了商场风雨的新兴家电销售企业无论是企业实力、管理水平、销售网络等都要优于仟村和郑百文,但在这些企业吹响规模扩张的号角,并向业界投掷一枚枚炸弹、宣布一个个举措时,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着各种误区和陷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