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础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师基础教程(六年级)
第一讲百分数
百分数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形式,把百分数作为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表示一个数(比较数)是另一个数(标准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应用,用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符号“%”来表示,叫做百分号。
在第二种定义中,出现了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这三者的关系如下:
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标准数×分率=比较数,比较数÷分率=标准数。
根据比较数、标准数、分率三者的关系,就可以解答许多与百分数有关的应用题。
例1纺织厂的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问: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因为“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所以男工占全厂人数的1-80%=20%。
又因为“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所以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20%×25%=5%。
例2 育红小学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多25%,五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少10%,六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多10%。如果六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多38人,那么三至六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
分析:以三年级学生人数为标准量,则四年级是三年级的125%,五年级是三年级的125%×(1-10%),六年级是三年级的125%×(1-10%)×(1+10%)。因为已知六年级比三年级多38人,所以可根据六年级的人数列方程。
解:设三年级有x名学生,根据六年级的人数可列方程:
x×125%×(1-10%)×(1+10%)=x+38, x=160。
三年级有160名学生。四年级有学生 160×125%=200(名)。五年级有学生200×(1-10%)=180(名)六年级有学生 160+38=198(名)。160+200+180+198=738(名)。
例3:运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20%,第二次运走6吨,第三次运的比前两次的总和少2吨,这时还剩下这批货物的1/3没有运走,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37.5吨)
例4: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3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本?具体是多少?
分析与解:盈利20%,即售出价是成本价的(1 + 20%);亏本20%,即售出价是成本价的(1 - 20%)。两件商品的售出价都是30元,可分别算出两件商品的成本价。
30 ÷(1 + 20%)= 25(元) 30 ÷(1 - 20%)= 37.5(元)
25 + 37.5 = 62.5(元) 62.5 – 60 = 2.5(元)
答: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总体上是亏本,亏本2.5元。
例5:水果批发部要运进一批水果,第一次运进总量的22%,第二次运进1.5吨,两次共运进这批水果的62%,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吨?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62%
第一次22% 1.5吨
“1”? 吨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次一共运的吨数 - 第一次运的吨数 = 1.5吨,单位“1”的量是这批水果的总吨数,设这批水果一共有x吨,那么两次一共运了62%x吨,第一次运进了22%x吨。
解:设这批水果一共有x吨。
62%x - 22%x = 1.5 40%x = 1.5 x = 3.75
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我们都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重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重量的比值就叫酒精含量。溶质、溶剂、溶液及溶质含量有如下基本关系: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溶剂重量,溶质含量=溶质重量÷溶液重量,
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溶质含量,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溶质含量。
溶质含量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10克白糖溶于90克水中,含糖量(溶
例6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分析与解:在600克含糖量为7%的糖水中,有糖(溶质)600×7%=42(克)。
设再加x克糖,可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此时溶质有(42+x)克,溶液有(600+x)克,根据溶质含量可得方程
需要再加入20克糖。
练习1
1.某修路队修一条路,5天完成了全长的20%。照此计算,完成任务还需多少天?
2.服装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20%,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30%。已知三车间有156人,全厂有多少人?
3.有三块地,第二块地的面积是第一块地的80%,第三块地的面积比第二块多20%,三块地共69公顷,求三块地各多少公顷。
5.有酒精含量为30%的酒精溶液若干,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酒精含量为24%的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含量将变为多少?
6.某商品如果按现价18元出售,则亏了25%,原来成本是多少元?如果想盈利25%,应按多少元出售该商
品?
第二讲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如,3∶7=9∶21。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即:如果a∶b=c∶d,那么a×d=b×c。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 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