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正方体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的灵活运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正方体模型,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4.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并板书。
5.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1.六个面都是正方形;2.相对的面颜色相同;3.每个顶点处的三个面颜色不同。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正方体特征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4.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六上1.5《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上1.5《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上1.5《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正方体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是,学生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表面涂色问题。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表面涂色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表面涂色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情况,发现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3.交流法:让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彩色笔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给这个正方体模型涂色,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涂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正方体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这些正方体的涂色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口袋里的正方体模型,并给每个小组发放彩色笔。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思考。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器。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说出正方体的六个面的名称。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能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引发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的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体的六个面的位置和大小。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正方体的尺寸,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评析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评析《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一道著名的数学题目,它被广泛用于数学教学中,用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道题目的具体内容是:给定一个正方体,表面有六个面,分别用红、黄、绿、蓝、白、黑六种颜色涂色。
求这个正方体的涂色方案,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面的颜色都不同。
这道题目的本质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它涉及到的知识点十分广泛,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排列组合、递推、归纳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这道题目:1. 首先,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这道题目,并且让他们设计解决方案。
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枚举所有可能的涂色方案,并利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计算满足条件的方案数。
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知识,并且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涂色方案问题的本质。
3.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我们可以先假设有一个满足条件的涂色方案,然后通过对前几个面的涂色方案进行分析,来证明正方体的涂色方案一定存在。
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使用方法。
4.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递推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递推公式,然后根据这个公式来求解正方体的涂色方案。
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递推的基本思想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图表、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这道题目。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一道优秀的数学题目,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排列组合、递推、归纳等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练习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道题目,并且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涂色方案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 当正方体有不同数量的面时,涂色方案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正方体的面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涂色方案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涂色的颜色数量增加,涂色方案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涂色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等。
但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正方体涂色问题。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正方体纸模型、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个正方体,它有几个面?这些面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几个涂色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教师呈现一个未涂色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个正方体涂色。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操作,给未涂色的正方体模型涂色。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涂色正方体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涂色规律,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其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方体涂色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并能够自己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2.准备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准备正方体的涂色方案,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正方体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正方体的涂色方案,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通过涂色正方体的模型和图片,来发现和总结正方体涂色的规律。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方体模型,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等。
但学生对于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立体图形的想象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的模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方体模型,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2.难点: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想象和理解,以及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的涂色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加深对涂色问题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准备几个正方体模型,用于观察和操作。
2.正方体图片:准备一些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如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研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其涂色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一些特点,如每个面的涂色情况、相邻面的涂色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观察和记录不同面的涂色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进而总结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正方体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让学生通过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2.难点:正方体表面涂色计算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实物和图片,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
2.采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实物模型。
2.正方体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拿出正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图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情况,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立方体?让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计算方法。
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的6个面上都涂了颜色。
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6个面上不会都涂了颜色。
切成的小正方体可能有多少面涂了颜色?其中有没有规律?会是什么规律?回答这些问题是这次活动的数学内容。
较大正方体切成的小正方体,分布在大正方体的各个位置上。
正是由于各个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上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涂颜色面的个数不同。
研究小正方体涂色面的规律,要分类整理各种小正方体的原来位置,与刚刚教学的正方体知识有联系,对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益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材分三段安排学生开展探索规律的活动,依次是:提出问题与观察想象、揭示规律与写出关系式、回顾过程与反思体验。
(一)提出问题,呈现现象,数数想想,初步发现规律大正方体切成的小正方体个数越多,数出表面涂颜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就越难。
教材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难度:先把大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图示一个表面涂了颜色的大正方体被平均分的情境,让学生看着实物图数数、想想、说说,“能切成多少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涂了颜色?”这是多数学生没有想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材希望学生围绕小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涂有颜色,哪些面涂了颜色”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发现切成的每个小正方体都有3个面涂了颜色,3个面没有涂颜色。
从切成的小正方体的面有些在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些在大正方体的里面,找到小正方体有涂色的面,也有没涂色面的原因。
接着把大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并切出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
这时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些小正方体的3个面上涂了颜色,有些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涂了颜色,有些小正方体的1个面上涂了颜色,有些小正方体所有面上都没有涂颜色。
教学应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小正方体涂颜色面的个数不同?引导他们认识到由于有些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位置、有些在大正方体棱的位置、有些在大正方体表面的中间位置、有些在大正方体的里面,所以有3面涂色的、2面涂色的、1面涂色的、没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并且理解小正方体最多有3面涂了颜色。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立体图形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能够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平面图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空间想象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在心理特点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结合,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4.动手操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平面图形卡片、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以便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如魔方、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与反思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正方体的表面涂色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
2.难点: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涂色。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方法。
六. 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视频资料、涂色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正方体涂色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方体涂色的过程,并提出问题:“正方体有哪些面需要涂色?如何进行涂色?”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正方体涂色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方体涂色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正方体涂色任务,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涂色问题是否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是否存在其他的涂色规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广陵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广陵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正方体的认知也有了基础。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正方体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理解。
2.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引发学生对正方体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它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讲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每组选择一个正方体模型,用彩笔对其进行涂色,并计算涂色后的表面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正方体,还有哪些几何体可以进行表面涂色?它们的表面积怎么计算?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说课稿与反思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说课稿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正方体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并尝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引导: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并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正方体模型和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证明这个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几何知识,对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证明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证明这个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证明这个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图片、黑板、粉笔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证明这个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剪贴、涂色等方式,验证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正方体涂色方法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正方体涂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交流与合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表面涂色方法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体表面涂色方法的规律。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正方体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练习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给这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涂上颜色,你们能找出涂色规律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正方体涂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涂色方法的规律,即每个面的颜色与相邻面的颜色有关。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正方体涂色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描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图形知识,对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涂色规律的理解。
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准备一些正方体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和操作。
2.正方体图片:收集一些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案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尝试用语言和图形描述正方体的表面涂色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启发。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本文探讨了一个涂有颜色的大正方体被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首先,作者介绍了小正方体位置的不同导致其涂色面的不同,因此研究小正方体涂色面的规律需要分类整理各种小正方体的原来位置。
其次,作者分为三个步骤让学生开展探索规律的活动,包括提出问题与观察想象、揭示规律与写出关系式、回顾过程与反思体验。
最后,作者通过数数想想的方式,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发现切成的每个小正方体都有3个面涂了颜色,3个面没有涂颜色,并且理解小正方体最多有3面涂了颜色。
对于大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n$份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规律:切出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颜色的总是8个。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为$12\times(n-2)$,位于大正方体每条棱的中间位置上。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为$6\times(n-2)^2$,位于大正方体每个面的中间位置上。
没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为$(n-2)^3$,位于大正方体的里面。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这些规律:text{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8text{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12\times(n-2)text{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6\times(n-2)^2text{没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n-2)^3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计算出任意一个大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n$份时,各种涂色情况下小正方体的个数。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探索更多有趣的规律。
小正方体涂色规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
在大正方体的每条棱中间位置上,2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可以用a=12(n-2)来表示,其中a表示小正方体个数,n表示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份数。
大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n份,沿着每条棱的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n-2)个,所以大正方体共有12条棱,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共有12(n-2)个。
学生在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看到2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正方体棱的条数和大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说课稿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过程,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过程,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2.教学手段: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过程,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
3.讲解:我将以引导学生为主,讲解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5.总结:学生总结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为主,简洁明了地展示正方体表面涂色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探索规律《表面绘制的立方体》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表面绘制的立方体》教材分析
简介
《表面绘制的立方体》是一本教材,旨在通过对立方体的表面绘制进行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和规律。
本文对这本教材进行分析,以了解其教学方法和内容结构。
教学方法
教材采用了探索式研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通过绘制立方体的各个表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立方体的空间特性和面的特征。
内容结构
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1. 立方体的基本概念:教材首先介绍了立方体的概念和特性,包括边长、表面积和体积等基本知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 表面绘制方法:在这个部分,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绘图示例,教导学生如何绘制立方体的各个表面。
通过练,学生可以更加熟悉和掌握绘制立方体的技巧。
3. 表面绘制应用:本部分介绍了一些与立方体表面绘制相关的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和图形制作等。
通过这些应用案例的研究,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更好地理解立方体的应用意义。
4. 练和评估:最后,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练题和评估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总结
《表面绘制的立方体》教材通过探索式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立方体表面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对立方体的表面绘制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是一本帮助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优秀教材。
----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教材为准。
)。
小学六年级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分析提出问题时,可以出示一个表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模型或直观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小正方体的表面是否都涂有颜色?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再呈现如图所示的分割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由这个例子能想到什么,并提出“如果把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结果会怎样”的疑问,以引起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探索大正方体的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3份的情况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展开活动。
先引导学生讨论像这样切开后,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情况一共有几种,分别是哪几种,并要求他们结合直观图或模型加以说明。
再逐一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并完成填表。
组织交流时,对于每种不同的情况,都要引导学生从小正方体的个数及其所在位置这两方面加以说明。
探索大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成4份、5份的情况时,可以让学生按前面的方法分别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完成填表。
组织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说清楚得到每种表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
例如: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4份时,大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4-2)×(4-2)=4(个)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共有6×4=24(个)。
表达规律时,一要引导学生说清楚归纳和发现规律的思考过程;二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三要启发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写出规律的字母表达式。
对于各种不同的情况要分别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1)无论怎样切,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上,它的个数正好等于正方体顶点的个数,都是8个。
(2)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上,每条棱上小正方体的个数总是比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的份数少2。
所以,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大正方体棱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减2的差,再乘12。
用字母表示是a=12(n-2)。
(3)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面上,每个面上小正方体的个数总是等于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的份数减2的差的平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较大的正方体的6个面上都涂了颜色。
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6个面上不会都涂了颜色。
切成的小正方体可能有多少面涂了颜色?其中有没有规律?会是什么规律?回答这些问题是这次活动的数学内容。
较大正方体切成的小正方体,分布在大正方体的各个位置上。
正是由于各个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上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涂颜色面的个数不同。
研究小正方体涂色面的规律,要分类整理各种小正方体的原来位置,与刚刚教学的正方体知识有联系,对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益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材分三段安排学生开展探索规律的活动,依次是:提出问题与观察想象、揭示规律与写出关系式、回顾过程与反思体验。
(一)提出问题,呈现现象,数数想想,初步发现规律
大正方体切成的小正方体个数越多,数出表面涂颜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就越难。
教材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难度:先把大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图示一个表面涂了颜色的大正方体被平均分的情境,让学生看着实物图数数、想想、说说,“能切成多少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涂了颜色?”这是多数学生没有想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材希望学生围绕小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涂有颜色,哪些面涂了颜色”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发现切成的每个小正方体都有3个面涂了颜色,3个面没有涂颜色。
从切成的小正方体的面有些在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些在大正方体的里面,找到小正方体有涂色的面,也有没涂色面的原因。
接着把大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并切出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
这时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些小正方体的3个面上涂了颜色,有些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涂了颜色,有些小正方体的1个面上涂了颜色,有些小正方体所有面上都没有涂颜色。
教学应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小正方体涂颜色面的个数不同?引导他们认识到由于有些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位置、有些在大正方体棱的位置、有些在大正方体表面的中间位置、有些在大正方体的里面,所以有3面涂色的、2面涂色的、1面涂色的、没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并且理解小正方体最多有3面涂了颜色。
然后把大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4份、5份,仍然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继续研究小正方体面上涂颜色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研究过大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的情况,其中的研究方法与经验可以应用于更加复杂些的情形之中,所以教材同时呈现了大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4份和5份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活动,并把数得的结果填在教材的表格里。
学生从表格里的数据中会发现:随着把大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切出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颜色的总是8个,2面涂颜色、1面涂颜色、没有面涂颜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也越来越多。
于是会思考,为什么3面涂颜色的小正方体总是8个?2面涂色、1面涂色、没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没有规律?能不能计算?这就进入了问题情境,产生了探索规律的兴趣。
仔细观察与想象,能够发现:一个正方体被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位置上,大正方体有8个顶点,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是8个。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不固定,可能没有,可能是12个、24个、36个……
这些数都是12(大正方体棱的条数)的倍数,这些小正方体总在大正方体每条棱的中间位置上。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也不固定,可能没有,可能6个、24个、54个……这些数分别是6(大正方体面的个数)的1倍、4(22)倍、9(32)倍……这些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每个面的中间位置上。
没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仍然不固定,可能没有,可能1个、8个、27个……这些数刚好是0、13、23、33……这些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里面。
(二)写出含有字母的关系式,用数学模型表达规律
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是8个,个数确定且不变就是规律。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每条棱中间位置上,个数虽然不固定,却是有规律的,这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与形式来刻画规律。
教材引导学生联系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用a表示2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n表示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份数。
这样,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可以通过式子12(n-2)计算,a=12(n-2)概括地表示了2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与大正方体棱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
在学生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时,要让他们看到2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两个要素有关:一与正方体棱的条数有关;二与大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大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n份,沿着每条棱的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n-2)个。
大正方体有12条棱,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共有12(n-2)个。
教学应引导学生结合填写在表格里的数据,得出(n-2)并理解其意思。
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是参与一次建立数学模型的活动,不应要求他们记忆和应用写出的式子,也不应要求把这个用字母表示的关系式作为基础知识加以掌握,但应该经历写出式子的过程。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每个面的中间位置上,个数也是既不固定又有规律的。
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达规律,不过式子更加复杂些。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与大正方体面的个数“6”有关,还与大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如果用b 表示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n表示大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的份数,那么大正方体一个面上能切出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n-2)2个,6个面一共能切出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6(n-2)2个。
式子b=6(n-2)2表示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的份数之间的关系。
一个面也不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内部。
如果用c表示没有涂色面的小正方体个数,n表示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份数,那么这些没有涂色面的小正方体形成一个棱长为(n-2)的正方体,其中有(n-2)3个小正方体。
式子c=(n-2)3表示没有涂色面的小正方体个数与大正方体的棱长被平均分的份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得出上面这些关系式会有点困难,部分学生理解这些关系式也不容易,可以在教师帮助下写出和解释这些关系式。
一定要把观察想象和揭示规律有机结合,在学生观察想象达到一定程度时,组织他们用适当的形式表达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规律。
(三)回顾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其中的经验
回顾与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步骤。
当学生完成一段数学活动以后,及时回顾活动过程,反思活动的方式方法,有利于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添继续学习数学的后劲。
这次探索规律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体会如何仔细观察、充分想象,
如何通过数数、算算找到有关数据,如何根据数据归纳出规律,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准确、清楚、概括地表达规律……这些体会的作用与价值,将体现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