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4-6维生素的测定-VC的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维生素C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
在医药等行业,准确测定其含量至关重要。
先说说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是怎么出现的。
在医药生产领域,要生产含有维生素C的药品,比如维生素C片。
以前没有准确的测定方法时,根本不知道药品里到底含了多少维生素C,这可愁坏了药企。
在食品行业也是,想知道某个食品里维生素C的含量,却没有合适的方法。
这就急需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核心理论依据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能与特定的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打个比方,就像两个小伙伴,一个爱给东西,一个爱拿东西,维生素C就是那个爱给东西的,把电子给出去,从而发生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的程度,就能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下面说说测定的步骤。
要先准备好样品。
如果是测定药品中的维生素C,就把药品碾碎成粉末状,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粉末。
这一步得特别小心,要是称取的量不准确,后面测定的结果肯定不对。
有个小药企就因为这个吃过大亏,称取样品的时候马马虎虎,结果测出来的含量和实际差了好多,生产的药品质量不达标。
然后把称取好的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里,像水或者酸性溶液。
这时候得注意溶剂的量要合适,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
接着加入特定的试剂,一般是碘液。
这个反应过程就像一场精确的舞蹈,碘液的量要控制好。
有个实验室新手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加碘液跟倒水似的,结果反应完全乱套了,根本测不出准确的结果。
在反应过程中,要保证反应条件合适,像温度要在一定范围内。
要是温度不合适,反应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就像跑步一样,太热或者太冷都跑不快。
等反应结束后,通过滴定或者其他方法测量剩余试剂的量,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总结一下这个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关键要点。
它准确可靠,能在医药、食品等很多领域发挥大作用。
在医药行业,有了这个方法,生产出来的维生素C药品质量有了保证,人们吃着也放心。
在食品行业,能准确知道食物里维生素C的含量,对人们健康饮食的指导意义重大。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方法,了解维生素 C 的化学性质和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差异,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C 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
当染料被还原后,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个特性,通过滴定法可以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全部被氧化后,再滴加的染料溶液会使溶液呈现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染料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 C 药片。
2、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250 mL)、移液管(5 mL、10 mL)、酸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250 mL)、玻璃棒、烧杯(100 mL、500 mL)、漏斗、滤纸、研钵。
3、试剂2%草酸溶液、0001 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1)水果样品:称取新鲜水果 50 g,用研钵研碎,加入 50 mL 2%草酸溶液,搅拌均匀,过滤,滤液收集在 100 mL 容量瓶中,用 2%草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维生素 C 药片:将维生素 C 药片研磨成粉末,称取适量粉末(相当于 50 mg 维生素 C),用 2%草酸溶液溶解并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滴定(1)用移液管准确吸取 10 mL 样品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0 mL 2%草酸溶液,用 0001 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呈现粉红色,并在 15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体积(V1)。
(2)同时做空白实验,即在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30 mL 2%草酸溶液,用 0001 mol/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V0)。
维生素-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精)
实验步骤
(1)称取适量(固体50~100.0g)样品,加等量的2%草酸溶液,倒入组
织捣碎机中捣成匀浆。称取10.00~30.00g浆状样品(使其含有抗坏血酸1~
5mg),置于小烧杯中,用1%草酸溶液将样品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并稀 释至刻度,摇匀。
(2)将样液过滤,弃去最初毫升滤液。若样液具有颜色,用白陶土(应选
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知识目标 掌握2,6-二氯酚靛酚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技能目标
能够对食品中维生素C进行分析检测。
实验原理
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还原 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பைடு நூலகம்液还原标准2,6-二氯酚靛酚
择脱色力强但对抗坏血酸无损失的白陶土)去色,然后迅速吸取5~10mL滤 液,置于 50mL 三角烧瓶中,用标定的 2,6- 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之,直至 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止。
维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来摄取。
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准确测定某种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某种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样品、稀硫酸、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维生素C标准品。
方法:1. 准备样品:将食物样品洗净、去皮,然后切碎成小块。
2. 提取样品中的维生素C:将切碎的食物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过滤得到提取液。
3. 碘滴滴定法: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品,加入稀硫酸中,用碘化钾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成淡黄色,记录滴定所用的碘化钾溶液的体积。
4. 滴定样品:将提取液加入碘化钾溶液中,同样滴定至溶液变成淡黄色,记录滴定所用的碘化钾溶液的体积。
5. 控制实验:将稀硫酸和碘化钾溶液混合,进行滴定,记录滴定所用的碘化钾溶液的体积。
6. 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根据滴定所用的碘化钾溶液的体积,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某种食物样品进行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在滴定标准品和样品时,我们记录了所用的碘化钾溶液的体积如下:标准品滴定体积:10 mL样品滴定体积:15 mL控制实验滴定体积:0 mL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标准品中维生素C的摩尔浓度。
假设标准品中的维生素C的摩尔浓度为x mol/L,标准品滴定体积为10 mL,则可以得到以下方程:x mol/L * 10 mL = 15 mL * 0.1 mol/L解方程可得:x = 1.5 mol/L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摩尔浓度。
假设样品中的维生素C 的摩尔浓度为y mol/L,样品滴定体积为15 mL,则可以得到以下方程:y mol/L * 15 mL = 15 mL * 0.1 mol/L解方程可得:y = 0.1 mol/L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为176.12 g/mol。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维生素C(V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食物中VC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测定VC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滴定法测定某种食物中VC的含量,并比较不同样品的VC 含量差异。
三、实验原理滴定法是常用的测定VC含量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VC与氧化剂溴酸钾(KBr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终点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VC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溶液中的溴酸钾溶液的消耗量来计算。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齐全,包括滴定管、量筒、烧杯、移液管、滴定管架等。
2. 样品制备:将不同食物样品(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按照一定比例榨汁,并过滤得到澄清的样品液。
3. 滴定操作:取一定量的样品液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使其酸性达到适宜的范围。
然后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并开始滴定溴酸钾溶液。
4. 滴定终点判定:溴酸钾溶液滴加至溶液变色,从无色变为略带蓝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消耗的溴酸钾溶液体积。
5.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消耗的溴酸钾溶液体积,计算出样品中VC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食物样品中VC的含量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食物样品中VC的含量存在差异。
柑橘类水果中VC的含量较高,而蔬菜中VC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柑橘类水果被广泛认为是VC的丰富来源。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1. 滴定时淀粉溶液的加入量不准确,导致滴定终点判定不准确。
2.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污染或损失,导致实际测定的VC含量与样品中的真实含量有所偏差。
3. 滴定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溴酸钾溶液滴加过快或过慢,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了某种食物样品中VC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样品的VC 含量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柑橘类水果中VC的含量较高,而蔬菜中VC的含量相对较低。
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维生素C是一种己糖醛基酸,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又称作抗坏血酸。
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
方法:测定维生素C常用的方法有靛酚滴定法、苯肼比色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以下介绍荧光法、2,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
(1)测定原理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根据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
(2)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①4.5mol/L硫酸:谨慎地加250mL硫酸(比重1.84)于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②85%硫酸:谨慎地加90mL硫酸(比重1.84)于100mL水中。
③2,4 –二硝基苯肼溶液2%:溶解2g 2,4 –二硝基苯肼于100mL 4.5mol/L硫酸内,过滤。
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必须过滤。
④草酸溶液2% :溶解20g草酸(H2C2O4)于7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⑤草酸溶液1% :稀释500mL 2%草酸溶液到1000mL。
⑥硫脲溶液1% :溶解5g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⑦硫脲溶液2% :溶解10g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⑧盐酸1mol/L :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⑨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溶解100mg纯抗坏血酸于100mL 1%草酸中,配成每毫升相当于1mg 抗坏血酸。
⑩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1mol/L盐酸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
将2%亚铁氰化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
(3)仪器和设备恒温箱:37±0.5℃;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捣碎机。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 C )的测定方法( 1)在测定维生素C 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 与邻苯二胺(OPDA 反应生 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 ( quinoxaline ),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 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 OPDA 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022 g/ml 。
2.适用范围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 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 350nm 及430nm 波长的荧光计。
3. 3.打碎机。
4. 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 15g 偏磷酸,加入 40ml 冰乙酸及 250ml 水,搅拌,放置过夜使 之逐渐溶解,加水至 500ml 。
4C 冰箱可保存 7〜10天。
(2)0.15 mol/L 硫酸:取 10ml 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 1200ml 。
(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 0.15mol/L 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 4.1. 配制。
(4) 50% 乙酸钠溶液:称取 500g 乙酸钠(CH3COONS3H2O ,加水至1000ml 。
(5) 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 3g 硼酸,溶于100ml 乙酸钠溶液(4.4 )中。
临用前配制。
(6) 邻苯二胺溶液:称取 20mg 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
(7) 0 . 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 0.1g 百里酚蓝,加 0.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玻 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 10.75ml ,磨溶后用水稀释至 250ml 。
维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人体内起着抗氧化、免疫增强、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多种重要功能。
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测定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某种水果样品、维生素C标准品、蒸馏水、2%碘酸钾溶液、1%淀粉溶液、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甲醇、石英砂芯漏斗、滴定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某种水果样品洗净,去皮、去籽,然后将其切碎成细小的块状。
b. 取一定量的水果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制成水果汁。
c.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果汁和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d. 将第一个试管中的水果汁加入适量的2%碘酸钾溶液,混合均匀。
e. 将第二个试管中的蒸馏水加入适量的2%碘酸钾溶液,混合均匀。
f.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混合均匀。
g. 在两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使其变为酸性溶液。
h. 将两个试管放置在水浴中加热,加热至混合液呈现紫色。
i. 随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变为深褐色。
j. 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转移到两个石英砂芯漏斗中,使用甲醇进行萃取。
k. 将甲醇层收集到滴定管中,滴定至颜色变为淡黄色。
l.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滴定液体积。
m.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某种水果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滴定液从紫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这表明维生素C已经被还原为无色的物质。
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种水果样品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维生素C在水果中的含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果的种类、成熟度、保存方式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果样品对于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碘酸钾溶液作为氧化剂,将维生素C氧化为无色的物质。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维生素C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它在许多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食物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为了了解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测定食物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量筒、滴定管、烧杯、维生素C标准溶液、碘液、淀粉溶液、维生素C溶液、食物样品。
2. 样品制备:将食物样品洗净并切碎,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得到食物样品提取液。
3. 碘液制备:将适量的碘化钾溶液加入适量的碘酸钠溶液中,稀释至一定浓度。
4. 滴定溶液制备:将适量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的水中,稀释至一定浓度。
5. 标准曲线绘制: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分别加入碘液和淀粉溶液,并用滴定管滴定至终点出现蓝色。
6. 样品测定:取适量的食物样品提取液,加入碘液和淀粉溶液,用滴定管滴定至终点出现蓝色。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滴定结果,并绘制了维生素C含量与滴定体积的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食物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柠檬、橙子和苹果作为食物样品。
经过测定,我们发现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橙子,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低。
这与我们平时对这些食物的认知相符。
维生素C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保护维生素C的稳定性。
我们在制备食物样品提取液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氧气的接触,以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
另外,实验中的碘液和淀粉溶液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维生素C的含量不仅与食物种类有关,还与食物的储存和加工方式有关。
长时间的储存和高温加热会导致维生素C的损失。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选择新鲜的食物,并尽量减少加热和长时间储存,以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柠檬、橙子和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发现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低。
ch04-6维生素的测定-VC的测定
荧光法
试剂
⑦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500g抗坏血酸溶于偏磷酸—冰 醋酸溶液中,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吸取上述溶液5mL,再用 偏磷酸—冰醋酸溶液定容至50mL; ⑧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100μg/mL ⑨百里酚蓝指示剂(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pH1.2(红)~2.8(黄); ⑩活性炭:取50g活性炭加入250mL10%盐酸,加热至沸,减压过 滤,用蒸馏水冲洗活性炭,检查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于110~ 120℃烘干。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测定步骤 2. 2,6-二氯靛酚溶液的标定 吸5 mL已知浓度VC标准液→ 加1%草酸5 mL → 用染料 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秒不褪色为终点计 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等于滴定 度(T). T值(保持在0.1左右最佳,此时滴定终点突跃明显、重显 性良好)过低,滴定时终点不明显,难以判断而直接影响测 定结果。存放时间过长则 T值则降低。
荧光法
仪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 波长的荧光计;捣碎机。
试样的制备
称取100 g鲜样,加100mL偏磷酸-乙酸溶液, 倒入捣碎机内打成匀浆,先取少量样品加入1滴 百里酚蓝,若显红色(pH=1.2),即用偏磷酸-冰醋 酸溶液定容至100 mL;若显黄色(pH=2.8),即用 偏磷酸-冰醋酸-硫酸溶液定容至100 mL,定容后 过滤备用。
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 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试剂:
①1%草酸溶液(m/V) :称取10 g草酸,加水至1000 mL; ② 2%草酸溶液(m/V) :称20 g草酸,加水至1000 mL; ③维生素C标准液:准确称还原型抗坏血酸20mg溶于1%草酸中, 并稀释至100 mL、吸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 度,此溶液1 mL含有0.02 mg VC; ④0.02% 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 mg,溶于200 mL含有52 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 mL,过 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应用过程中每星期标定一次。 ⑤0.000167 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 ⑥1%淀粉溶液(m/V); ⑦6%碘化钾溶液(m/V)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
然而,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
为了了解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项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滴定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维生素C在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摄入情况。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维生素C标准溶液- 碘酸钾溶液- 淀粉溶液- 不同食物样品(如柠檬、橙子、西红柿等)2. 实验方法:- 将不同食物样品制成适当的浆状物。
- 取适量的浆状物,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溶液,并搅拌均匀。
- 加入淀粉溶液,继续搅拌。
- 用维生素C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颜色变为淡黄色。
- 记录滴定所需的标准溶液体积,并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柠檬、橙子和西红柿作为实验样品,通过滴定法测定了它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为XX mg/100g;其次是橙子,含量为XX mg/100g;而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低,仅为XX mg/100g。
五、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柠檬和橙子富含维生素C,适当增加这些水果的摄入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C。
2. 西红柿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因此在摄入维生素C时,不应过度依赖西红柿。
六、实验误差和改进措施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滴定过程中滴液量的误差、样品制备不均匀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严格控制滴液量,尽量减小滴液误差。
2.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确保样品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维生素C含量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柠檬、橙子和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得出了柠檬和橙子富含维生素C,而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较低的结论。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v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维生素 C(简称 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准确测定样品中 vc 的含量,了解和掌握常用的 vc 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碘氧化。
碘遇淀粉显蓝色,当碘液与维生素 C 完全反应后,再滴加碘液,溶液会显蓝色。
通过消耗碘液的量,可以计算出维生素 C 的含量。
反应式为:C₆H₈O₆+ I₂ → C₆H₆O₆+ 2HI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250 mL)容量瓶(100 mL、250 mL)移液管(10 mL、20 mL)电子天平玻璃棒烧杯(50 mL、100 mL)2、试剂碘标准溶液(005 mol/L)淀粉指示剂(5 g/L)2 mol/L 醋酸溶液样品溶液(如新鲜水果汁、维生素 C 药片溶液等)四、实验步骤1、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配制:称取 13 g 碘及 35 g 碘化钾,溶于 100 mL 水中,稀释至 1000 mL,摇匀,贮存于棕色瓶中。
(2)标定:准确称取 015 g 预先在 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三氧化二砷,置于碘量瓶中,加 4 mL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溶解,加 50 mL 水,2 滴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溶液(1 mol/L)中和至微红色,加 3 g 碳酸氢钠及 5 mL 淀粉指示剂(5 g/L),用配制好的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
碘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c(\frac{1}{2}I₂) =\frac{m×1000}{(V₁ V₂)M}\式中:c 碘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 基准三氧化二砷的质量(g);V₁碘溶液的用量(mL);V₂空白试验碘溶液的用量(mL);M 三氧化二砷(1/4 As₂O₃)的摩尔质量(4946 g/mol)。
2、样品溶液的制备(1)新鲜水果汁:取适量新鲜水果,洗净、去皮、榨汁,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维生素C测定方法综述
维生素C测定方法综述维生素C测定方法综述摘要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
本文介绍了滴定法、荧光法、光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举例说明操作过程,并结合多方面综合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得出它们的适用范围,以确定最适合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更好地评价水果产品质量。
关键字维生素C 测定原理测定方法评价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
维生素C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坏血酸。
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
维生素C能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起解毒作用等。
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
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结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维生素C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荧光法、光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1.1测定原理2,6一二氯靛酚法和碘量法是较常见的滴定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一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碘量法的原理:维生素C包括氧化型、还原型和二酮古乐糖酸三种,当用碘滴定维生素C时,所滴定的碘被维生素C还原为碘离子,随着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将以碘分子形式出现。
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剂(淀粉)的溶液产生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1.2测定操作2,6一二氯靛酚法:取适量的样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制成匀浆。
取同一样品匀浆10g,加入1%草酸溶液20 mL,摇匀,用滤纸过滤,取5mL过滤液于锥形瓶中,用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滴定(1 mL≈0.02 mgVitC),以淡红色存在30 s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
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2.了解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了解F96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多数分子在常温下处在基态最低振动能级,产生荧光的原因是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至较高能级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无辐射去活,将多余的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或激发态分子内振动或转动能级后,回至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以发射辐射的形式去活,跃迁回至基态各振动能级,发射出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的能量后产生的,因此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两种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在氧化剂存在下,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与邻苯二胺作用生成荧光化合物,此荧光化合物的激发波长是350nm,荧光波长(即发射波长)为433nm,其荧光强度与抗坏血酸浓度成正比。
若样品中含丙酮酸,它也能与邻苯二胺生成一种荧光化合物,干扰样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在样品中加入硼酸后,硼酸与脱氢抗坏血酸形成的螯合物不能与邻苯二胺生成荧光化合物,而硼酸与丙酮酸并不作用,丙酮酸仍可以发生上述反应。
因此,在测量时,取相同的样品两份,其中一份样品加入硼酸,测出的荧光强度作为背景的荧光读数。
由另一份样品不加硼酸,样品的荧光读数减去背景的荧光读数后,再与抗坏血酸标准样品的荧光读数相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操作步骤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组织捣碎机,离心机,荧光分光光度计(F-2500)2.试剂:①百里酚蓝指示剂(麝香草酚蓝):称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1 氢氧化钠溶液10.75mL 溶解,用水稀释至200mL。
变色范围pH1.2(红)~2.8(黄);②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溶解并稀释至1L;③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硼酸9g,加入35mL乙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使用前配制);④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盐酸盐溶于100mL水中(使用前配制);⑤偏磷酸——冰醋酸溶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500mL过滤后,贮存于冰箱中;⑥偏磷酸——冰醋酸——硫酸溶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醋酸,用0.015mol?L-1硫酸稀释至500mL;⑦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500g抗坏血酸溶于偏磷酸——冰醋酸溶液中,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此标准溶液浓度为每毫升相当于1mg的抗坏血酸(每周新鲜配制);吸取上述溶液5mL,再用偏磷酸——冰醋酸溶液定容至5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mg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每天新鲜配制);⑧溴;⑨活性碳:取50g活性碳加入250mL10%盐酸,加热至沸,减压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活性炭,检查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再于110~120℃烘干备用。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食品保鲜技术课程实验报告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还原型维生素C是新鲜果蔬营养成分的重要部分。
(一)二氯酚靛酚法: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个氢原子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C12H6O2NCl2Na)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体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酚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桃红色,这个变化用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二)碘量法: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二、仪器和用品1、实验材料果蔬样品、维生素C标准溶液,1%草酸溶液、2,6-二氯靛酚溶液、10%KI溶液,淀粉液、0.001N 标准3KIO溶液2、仪器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研钵、漏斗、分析天平容量瓶,滴管三、实验步骤1.试剂制备与标定①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1%草酸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定容。
用移液管移取5ml到50ml容量瓶中,并加1%草酸定容。
②2,6—二氯酚靛酚溶液配制及标定:称取2,6—二氯酚靛酚即2,6—二氯吲哚酚纳50mg,溶于200ml热水中(热水中溶解52mgNaHCO3),冷却后加水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药瓶内,避光保存。
标定: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5ml,加1%草酸5ml、20ml蒸馏水,以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不褪即为终点。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了解维生素C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滴定法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某种水果样品、10%的硫酸、0.1%的碘酸钾溶液、淀粉溶液和0.1mol/L的硫酸。
首先,将某种水果样品洗净并榨汁,将所得的果汁过滤得到澄清液。
然后,取适量的澄清液加入10%的硫酸,使其酸化。
接下来,用0.1%的碘酸钾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最后,用0.1mol/L的硫酸进行空白试验,并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根据滴定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该水果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Xmg/100g。
这个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值,帮助人们了解该水果的营养价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首先,维生素C的含量在不同水果中存在差异。
某些水果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而某些水果则含量较低,如苹果。
这与水果的品种和生长环境有关。
其次,维生素C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导致其含量下降。
因此,在采集样品后应尽快进行实验,以减少测定误差。
此外,光照和温度也会影响维生素C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避光和控制温度。
维生素C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预防细胞氧化损伤。
此外,维生素C还参与合成胶原蛋白,有助于维持皮肤和血管的健康。
因此,适量摄入维生素C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的摄入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过量摄入维生素C 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和尿液酸化等问题。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合理搭配,摄入适量的维生素C。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了解了维生素C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vc片中维生素c的测定
VC片中维生素C的测定1. 引言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和胶原蛋白合成等。
因此,准确测定VC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碘滴定法来测定VC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准确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2. 实验原理碘滴定法是通过VC片中的维生素C与标准碘溶液反应来测定其含量。
具体原理如下:1.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氧化成二价离子态。
2.碘溶液(I2)可以与二价离子态的维生素C发生反应生成双碘化物离子(I3-)。
3.双碘化物离子与淀粉试剂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
4.反应过程中,维生素C与碘溶液的摩尔比为1:1,因此可以通过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碘溶液体积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将所需试剂(包括标准碘溶液、硫酸、淀粉试剂等)准备好,并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操作。
•使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VC片样品。
3.2 碘滴定法测定VC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1.将称取好的VC片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溶液使其完全溶解。
2.在反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样品,使其成为合适浓度。
3.加入几滴淀粉试剂,使其呈现蓝紫色。
4.使用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
开始滴定时,刚开始出现蓝紫色络合物,然后随着滴定过程逐渐变为无色。
5.记录标准碘溶液滴定的体积(V1)。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4.1 数据处理1.计算标准碘溶液的浓度(C2):根据标准碘溶液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浓度。
2.计算维生素C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m):m = C2 * V1。
3.根据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和样品质量,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4.2 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VC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VC片产品的质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5. 实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毒试剂。
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维生素C是一种已糖醛基酸,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被人们称做抗坏血酸,主要为还原型及脱氢型两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奇的水果、蔬菜,特殊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较多。
它是氧化还原酶之一,本身易被氧化,但在有些条件下又是一种抗氧化剂。
维生素C(还原型)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190~192℃,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剂。
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头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
假如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依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1)2,6-二氯靛酚法(还原型VC)(2)2,4-二硝基苯肼法(总VC)(3)碘酸法(4)碘量法(5)荧光分光光度法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逝。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肯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2、试剂⑴ 1%草酸溶液:称取10g草酸,加水至1000ml;⑵ 2%草酸溶液:称20g草酸,加水至1000ml;⑶ 维生素C标准液:精确称20mgVC溶于1%草酸中,并稀释至100ml,吸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0.02mgVC;⑷ 0.02%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ml,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应用过程中每星期标定一次。
标定一:吸标液(VC)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1%淀粉3滴用0.001N KIO3标液滴定到淡兰色。
计算:抗坏血酸浓度(mg/ml)= (V1 0.088)/ V2V1 - 滴定时消耗0.001N KIO3标液的体积(ml)V2 -维生素C重量(g)0.088 -1ml0.001N KIO3标液维生素C的量(mg/ml)标定二:吸5ml已知浓度V C标液加5ml1%草酸用染料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秒不褪色为终点计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等于滴定度(T)T= (C V1)/ V2C - 维生素C的浓度(mg/ml)V1 -维生素C的体积(ml)V2 -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⑸ 0.001N KIO3标液:吸0.1N KIO3溶液5ml于500ml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每毫升相当于VC0.008mg;⑹ 0.5%淀粉溶液;⑺ 6%KI溶液;3、操作方法⑴ 提取:称样50g加2%草酸100ml到入捣碎机中处理过滤颜色若深可加白陶土⑵ 滴定:吸5ml样液于三角瓶用染料滴定至粉红色15秒内不褪色计算:VC(mg/100g)=(V T)/ W 100V -消耗染料体积(ml)T -1ml染料所能氧化维生素C的毫克数W- 滴定时全部滤液中含有样品的克数4、留意事项⑴ 全部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法
结果计算
cV 100 X F m 1000
式中 X-----试样中抗坏血酸及脱氢抗坏血酸总含量, mg/100g; c------由标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算得试样溶 液浓度, μ g/mL m------试样的质量,g; V-------荧光反应所用试样体积,mL; F-------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
荧光法
仪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 波长的荧光计;捣碎机。
试样的制备
称取100 g鲜样,加100mL偏磷酸-乙酸溶液, 倒入捣碎机内打成匀浆,先取少量样品加入1滴 百里酚蓝,若显红色(pH=1.2),即用偏磷酸-冰醋 酸溶液定容至100 mL;若显黄色(pH=2.8),即用 偏磷酸-冰醋酸-硫酸溶液定容至100 mL,定容后 过滤备用。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方法说明
① 所有试剂最好用重蒸馏水配制。在处理各种样品时,如遇有泡 沫产生,可加入数滴辛醇消除。 ② 样品采取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溶液中,以防止维生素 C氧化损失。测定时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抗坏血酸被氧化。 ③ 若测动物性样品,须用10%三氯乙酸代替2%草酸溶液提取。 ④ 若样品滤液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观察,可加入白陶土再过 滤。白陶土使用前应测定回收率。 ⑤ 若样品中含有Fe2+、Cu2+、Sn2+、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还原 性杂质时,会使结果偏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⑥测定样液时,需做空白对照,样液滴定体积扣除空白体积。滴 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一个滴定,另一个作为观察颜色变化 的参考;
VC测定方法综述
维生素C在体内能进行可逆氧化。维生素C 的氧化还原特性决定 了它是一种电子供体。维生素C的所有生理功能几乎都与还原作用 有关 1.作为酶的辅因子或辅底物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合成 包括胶原蛋白、肉碱、某些神经介质和肽激素的合成及酪氨酸代 谢等。 2.抗氧化作用 参与O2-· 、OCl3· 、OH·、NO· 、NO2· 等自由基的清除,保护DNA、 Pro和膜结构免受损伤 3.对Fe吸收、转运和储存、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胆固醇转变为胆 酸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均有作用 4.其他 对其它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有节省作用, 还可抑制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而预防癌症。 维生素C能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起解毒作用 等。
荧光法
试剂
⑦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500g抗坏血酸溶于偏磷酸—冰 醋酸溶液中,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吸取上述溶液5mL,再用 偏磷酸—冰醋酸溶液定容至50mL; ⑧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100μg/mL ⑨百里酚蓝指示剂(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pH1.2(红)~2.8(黄); ⑩活性炭:取50g活性炭加入250mL10%盐酸,加热至沸,减压过 滤,用蒸馏水冲洗活性炭,检查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于110~ 120℃烘干。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测定步骤 1. Vc标准溶液的标定: 吸VC标液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1% 淀粉3滴→用0.001N KIO3标液滴定到淡蓝色。
注意: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该法简便,也较灵敏,但特异 性差,样品中的其它还原性物质(如Fe2+、Sn2+、Cu1+等)会干扰测定,测 定结果往往偏高。为何要进行标准还原型Vc的标定? 为何提取时要用2%的 草酸? 提取时要尽量闭光,避氧气进入,操作要尽量缩短时间,以减少还原 型Vc氧化.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测定步骤 3. 样品溶液的制备 鲜样:称样→加等(重)2%草酸(鲜样含水分高,提取液中草 酸含量应保持在不低于1%以起到保护VC的还原性)→入捣碎机 中处理→ 取样(含抗坏血酸1~2 mg)→ 1%草酸定容100 mL→过 滤(颜色若深可加白陶土) →收集滤液 。 干样:称样 (含抗坏血酸1~2mg)→ 1%草酸研磨成匀浆 →1%草酸定容100 mL→过滤(颜色若深可加白陶土) →收集滤液 2%偏磷酸和2%草酸均为较理想的提取剂,但前者较贵。使 用草酸提取时易起泡(可加辛醇除去,但辛醇含必须限制在每 250mL容量瓶中加1~2滴,用量过多,滴定过程量现红色,干 扰终点判断)。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烯 二醇基,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来测定维生素C
OH C OH C
还原型Vc
染料(显色)
氧化型Vc
被还原的染 料(不显色)
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原理:还原型Vc能定量地还原2,6-二氯靛酚 (染料); 该染料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显蓝 色,在酸性溶液中显粉红色;被还原后不显 色(颜色消失),无需另加指示剂。在没有杂质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测定步骤
4. 样品溶液的滴定 吸5mL~10 mL样液于50 mL三角瓶→用2,6-二氯靛酚染料滴 定,直至红色不能立即消失,而后再尽快地一滴一滴的加入, 至粉红色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同时以1%草酸做空白滴定。记 录各自消耗的2,6-二氯靛酚染料体积数(mL)。
5. 计算 在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辣椒中Vc含量时,假设 滴定20 mL标准Vc溶液消耗染料溶液8 mL,而滴定15mL样 品溶液时,消耗染料溶液14 mL,试问:样品溶液中Vc的浓 度? (标准Vc溶液经KIO3标定后计算得知其浓度为0.0192 mg/mL).
第十章 维生素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
VC测定方法综述
维生素C是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的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 的维生素。维生素C是一种己糖醛基酸,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 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坏血酸。 绝大多数维生素C在小肠远端由钠依赖主动转运系统吸收, 被动简单扩散吸收数量较少,且随摄入量增大其吸收率下降。 血中维生素C水平受肾清除率的限制,血浆维生素C 的最高 浓度不会超过肾阈值(renal threshold),维生素C可逆浓度转 运至许多细胞中,并在其中形成高浓度积累,但不同组织的积 累相差很大,以垂体、肾上腺等组织和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 板Vit C浓度最高,为血浆维生素C的80倍以上
荧光法
测定步骤
氧化处理:将上述滤液及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各100mL转入三角 瓶中加入1~2g活性炭振摇1~2分钟,过滤。即试样氧化液和标准 氧化液,待测定。 制备试液、标液及其空白:各取10mL标准氧化液于2个100mL容 量瓶中,分别标明“标准”及“标准空白”;各取10mL试样氧 化液于2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标明“试样”及“试样空白”。 于“标准空白”及“试样空白”中各加5mL硼酸-乙酸钠溶液, 混合摇动15 min,用水稀释至100 mL,在4℃冰箱中放置2~3小时, 即得“标准空白”溶液及“试样空白”溶液,备用。于“试样” 及“标准”中各加5mL 50%乙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即 得“试样”溶液及“标准”溶液,备用。
荧光法
测定步骤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上述“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10μg/mL) 0.5、1.0、1.5和2.0mL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 中,再用水补充至2.0 mL。取中“标准空白”溶液,“样品空白” 溶液及中“样品”溶液各2mL,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在 暗室迅速向各客中加入5mL邻苯二胺溶液,振摇混合,在室温下 反应35min,于激发光波长338nm、发射光波长420nm处测定荧 光强度。标准系列荧光强度分别减去标准空白荧光强度为纵坐 标,对应的抗坏血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进行相关 计算,其直线回归方程供计算时使用。
坏血病(幼儿舌下出现瘀点、瘀斑)
VC测定方法综述
维生素C毒性很低,日常膳食极少过量,推荐量RNI 100mg UL1000mg。 一次口服数g时可能出现高渗性腹泻、腹胀 摄入量≥500mg/d可能↑尿中草酸盐排泄↑尿路结石危险 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病人大量Vit C静脉注射或一次口 服≥6g时可能发生溶血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 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 自然 界存在的有L-型、D-型两种,D-型的生物活性仅为L-型的1/10。
VC测定方法综述
★GB 5413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
生素C 的测定 荧光法
★GBT 9695.29-2008 肉制品 维生素C含量测定 ★SNT 0869-2000 进出口饮料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GB/T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VC测定方法综述
多数哺乳动物可通过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合成维生素C,人 类、灵长类动物缺乏该酶而不能合成 1.缺乏症 坏血病(scurvy) 早期有疲劳、倦怠、皮肤瘀点或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其中 毛囊周围轮状出血具有特异性,继而牙龈肿胀出血,重者皮下、 肌肉、关节出血 其它症状: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迟缓,关节疼痛、关节腔 积液等
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 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试剂:
①1%草酸溶液(m/V) :称取10 g草酸,加水至1000 mL; ② 2%草酸溶液(m/V) :称20 g草酸,加水至1000 mL; ③维生素C标准液:准确称还原型抗坏血酸20mg溶于1%草酸中, 并稀释至100 mL、吸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 度,此溶液1 mL含有0.02 mg VC; ④0.02% 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 mg,溶于200 mL含有52 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 mL,过 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应用过程中每星期标定一次。 ⑤0.000167 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 ⑥1%淀粉溶液(m/V); ⑦6%碘化钾溶液(m/V)
荧光法(第一法)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第二法)
荧光法
原理:试样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 为脱氢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有 荧光的喹唔啉,其荧光强度与抗坏血酸的浓 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品中抗 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