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看语法
成语的用法和举例
成语用法示例:勾勒生活百态
成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汉语语言现象,具有固定的形式和含义。
成语的用法和举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法:
成语的用法主要表现在它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两个方面。
(1)语法功能: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各种成分,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胸有成竹”可以作动词,“他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中,“胸有成竹”充当了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这次考试他胸有成竹”中,“胸有成竹”充当了名词。
(2)词汇意义:成语的意义通常由其构成词的意义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含义。
例如,“半途而废”的意思是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2.举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用法和举例:
(1)胸有成竹:意思是心中有谋划、计划好了的事情。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对事情非常有把握。
举例:他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一定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2)半途而废:意思是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举例: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从来不能坚持到底。
(3)全力以赴:意思是用全部的力量去做某事。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尽全力去做某事。
举例: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全力以赴地冲刺,终于获得了冠军。
(4)一目了然:意思是看一眼就能明白。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看一眼就能明白的事情。
举例: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清晰易懂,一目了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用法和举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基础:成语运用中的语法错误方法
中考语文基础:成语运用中的语法错误方法成语运用中的语法错误方法一、与句中的词语语义重复例1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例2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受人推崇,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
例1中的“遍体鳞伤”和“浑身”语义重复;例2中“相形见绌”的“见”就有“显示”“显现”的意思,和句中的“显得”语义重复。
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不当例1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
“漠不关心”一词指“态度冷淡,不关心人民疾苦”,它一般只作谓语,而在本句中却作定语来修饰“官员”,使用不当。
例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秀逸而生动活泼,是一个形容词性的短语,而句中却误将它当做一个动词性短语充当了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签名”。
实际上它应该是对“签名”的补充修饰,可以说成“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龙飞凤舞”。
三、选用的句式不当有很多的成语一般只能用在否定句中,不能用于肯定句,如果用在肯定句中就是误用。
例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
但它一般用于否定句,不能用在肯定句中。
例2尊敬的朋友,亲爱的同学,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们。
“无时无刻”其意义虽然是“时时刻刻”,但用在这个肯定句,就要说成“时时刻刻”,而用在否定句中,则应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
经常用在否定句中的成语还有一概而论、一蹴而就、同日而语、等闲视之、混为一谈、等量齐观、相提并论、鹿死谁手等。
四、不当拆分造成误用成语的意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整体,随意地拆分,会造成运用的错误。
例1他在学校里整天不学无术,学习成绩当然一塌糊涂。
“不学无术”指“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本领”。
其中的“学”是指“学术”,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学习”。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成语辨误的九个注意点
成语辨误的九个注意点王学华一、注意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意义。
要根据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意义去理解。
如1.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07北京卷)2.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07江西卷)上面各例,都是没有注意到成语的整体意义而造成误用。
例1中的“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从语法上来说,也不能作定语修饰“花蕾”,应改为“含苞待放”。
例2中“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乱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该句中误作“休息”用,属望文生义。
二、注意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另一类是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一笔抹杀”和“一笔勾销”等。
这两类成语极易混淆,应多多比较,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如: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07年江西卷)例中“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易与“不由自主”混淆,“情不自禁”重在控制感情上,而“不由自主”重在控制动作上。
三、注意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1.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07全国卷I I)2.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如何判断成语使用恰当
如何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
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
再如“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像以下这些成语:“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精品】成语的古代汉语文言文语法现象(精美)
古今异义
百读不厌 厌:满足(如:姜氏) 爱莫能助 爱:同情,怜惜 奔走相告 走:跑 不假思索 假:凭借,依靠,借助 不速之客 速:招致,邀请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池:护城河 赴汤蹈火 汤:沸开的水 吊民伐罪 吊:慰问 刮目相看 相:偏指一方,“他”
古今异义-辅导班
词类活用-其它
1.形容词作名词 (1)披坚执锐 (2)草菅人命
2.使动用法 (3)不耻下问 3.意动用法 (4)不可理喻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句 夜以继日、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介宾短语后置句 蠢若木鸡、趋之若鹜 判断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被动句 古为今用 省略句 再衰三竭
辅导班练习答案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是,只有) 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向来) 必蹶上将军——一蹶不振(跌倒) 刘豫州英才盖世——盖世无双(超过) 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略见一斑(大致) 徐公来,孰视之——深思熟虑(仔细) 君径造袁所寓法华寺——登峰造极(到、去)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 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他的) 进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攻占) 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伊始(官员初到任)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求全责备(寻求)
举世闻名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庄 暴见孟子》 狐假虎威《劝学》 不堪入目《声声慢》 欲盖弥彰《劝学》
古今异义-辅导班2
不易之论 不刊之论 不过尔尔 无可适从 以己度人 质疑问难 登峰造极 怨天尤人 缘木求鱼 引吭高歌 寡廉鲜耻 家徒四壁 尸位素餐 不学无术 如释重负 不期而遇 文过饰非 出类拔萃 蔚为大观 寄人篱下
成学习语语法的重要性及成语运用
1.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它的句法功能,而且当它入句之后,对其前后的组合成分也常常起着一定的关涉作用。
对此,本节将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是成语的常规用法,一是成语的变通用法。
3.2.成语在常规用法中的关涉作用成语的常规用法,指的是成语入句后保持其意义和结构的稳定。
这里,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一个成语倘若本身已经带有宾语,那么作句子的谓语时,一般就不能再带宾语了。
如果遇到意念上的宾语,要用介词提前。
例如:例1.我请先生给我三天的期限,……一网打尽她!(茅盾《子夜》)例2.……各大村镇虽都办有自卫团,但是并不能真的把些土匪斩草除根。
(吴组缃《官官的补品》) “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是同义成语。
但“一网打尽”是状中式,可以带宾语,如在例1中用作谓语,后边带有宾语“她”;而“斩草除根”是述宾型联合式,本身带有宾语,后边不能再带宾语,如在例2中用作谓语,意念上的宾语“(些)土匪”,由介词“把”提前。
类似这种情况的同义成语,还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恶语中伤/恶语伤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苦心经营/煞费苦心”等。
还有些成语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那么作谓语时,也同样不能再带宾语了。
如“自暴自弃”是主谓型联合式,但两个“自”兼受动者,整个成语是“自己损害自己,自己鄙弃自己”的意思,已带有潜在的宾语,所以不能再带宾语了。
而其同义成语“妄自菲薄”,状中式,后边可以带有宾语。
3.2.2.谓词性成语带趋向补语的情况与一般谓词不同。
一般谓词可以带有多种多样的趋向动词,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而谓词性成语一般只带趋向动词“起来”,表示行为的开始。
例如:例3.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率性连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起来。
(冰心《斯人独憔悴》)例3“不闻不问”带趋向补语“起来”。
不过,偶尔也用“下来”、“下去”作趋向补语,表示行为的完成或继续。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摭析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现象
江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OURNA I L OF JANGXIYOU H T V0C I AT ONAL C L OL EGE
Vo . 9 No. 1 , 4 1 De . 0 9 c2 0
摭析成 语 【 的古 汉语语法 坝象 l 】
罗 燕
( 江西现 代 职业技术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9 ) 江 30 5
【 要】 摘 汉语 产生 和发展 的 几千年 过程 中, 、 汇、 法等都发 生 了极 大的 变化 。成语 是 古代 汉语 语音 词 语 保 留在 现 代 汉语 中的活化 石 , 古汉 语许 多特 殊语 法现 象都 能在 成 语 中得 以体 现 , 文章 就 此选择 分析 了
一
、
导
言
汉 语 成 语 是 汉 语 中介 于 词 语 和句 子 之 间 的 级 重要 的语法 单位 。它 由词 和语 素 构成 , 构 结 固定 。 法 功能 相 当于 词 。汉语 成 语 是汉 语 言 材 语
一
料库 中一个 特殊 的组 成 部分 . 在汉 语 中有 着 特 殊 的地 位和极 其重要 的作 用 。 汉语 成语 一般 都 产生 于 古 书 面材 料 中 . 必 且 须 经过 约定 俗成 的作 用 . 因此 汉语 成 语 和古 汉 语 结 下 了不解 之缘 。具 体 说来 , 古代 文 学作 品 中某
的 限制 . 语 中的省 略 、 装 、 类 活 用等 古 汉语 成 倒 词 语 法 现 象 就显 得 比一 般 的古 书 面语 言材 料 更 频
① 有 口皆碑——所有人的嘴巴都是活的纪
念碑。
② 样) , ③ ④ ⑤
成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有的只能用于兼语式(叹为观止、耳目 一新前面只能用“令人”)
有的只能作特定的语法成分(燃眉之急 只做主宾,一发千钧定语谓语皆可例 1234)
(二)语法结构:
有的成语包含被动结构——贻笑大 方
有的成语本身就是兼语结构——令 人生畏
(三)使用对象:
例1:巧用保单贷款 解资金燃眉之急
例2中国经济的燃眉之急
例3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例4形势一发千钧
例5退休以后张大爷变化可真大:火爆脾气没有了, 对任何事都抱着随心所欲、听其自然的态度。
例6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 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真有点乐不思蜀。
例7考试命题,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权威的试 卷,只要用“吹毛求疵”的态度去检查一番,就 不难发现问题。
谦词只能用于自己:忝列其中、抛砖引玉、 敝帚自珍;
敬词只能用于别人:鼎力相助、蓬荜生辉; 有的只能用于人:炙手可热、东山再起 有的只能用于事物:明日黄花、死灰复燃 有的人事物皆可:盛极一时
有的侧重于个体:首屈一指、一马当先、 单枪匹马
有的侧重于群体:莘莘学子、并驾齐驱、 比翼齐飞
有的侧重于主体:耳濡目染 有的侧重于客体:潜移默化
成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山东省莱阳第一中学 张爱东
一、认真推敲语言环境,分析原句所 表达的意思,再看所用成语是否恰当, 前提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用法。
二、注意总结、积累成语的用法,包 括语法功能、语法结构、使用对象以 及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和词义的大小、 轻重、范围、色彩等。
(一)语法功能:
有的不能带宾语(视而不见、司空见惯)
2、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 坚决舍弃个 春煊并茂 言必有中
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从6个角度明辨易混成语
________,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________,没有取 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____, 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返回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全国卷共考查4个成语,因每个成语在4个选项中均出 现两次,故4个选项可以分为两组。所以结合语境,凭知 识积累排除明显错误的一个成语就可排除两项(一组)。具 体方法是:先从自己最熟悉的成语、自己最有把握判断的 句子开始排除,进入“二选一”。
返回
第三步:再用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
解题要领
1.抓住词语的构词要素,体会侧重点。 如“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虽 然两词都有“本末”,但一个是“倒 置”,一个是“舍”“逐”,侧重点 就可以区分出来了 2.抓住给定的语境限制,确定词语
应用体验
返回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1.根据词语的常用义,体会词语的词性 根据成语在句子中充 和习惯搭配对象。如“一蹴而就”只 当的成分,确定成语 用于否定句,“耳濡目染”后面一般 的语法功能,从而准 不跟宾语等 确辨析词义。近义成 2.根据语境确定选用的词语,语境是限 语可根据成语的语法 定使用哪一个成语的关键因素,要注 结构不同进行辨析 意成语在语句中的位置,注意其修饰
达88.7 kPa,这就意味着从该区域通过的所有车辆都面临着可能
被冲入河道并粉身碎骨的危险。雪崩何以被称为幽灵杀手?雪崩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 …
” 东张西望 ” 如“ 意为向东瞧瞧 , 向西望望 。
三 、 语 体 现 的 旬 式 特 点 成
从句式 看 , 现代汉 语 中的宾语 在动 词或 者介 词之后 , 古代汉 而 语 中有很 多宾语在 动词和介词 之前 , 构成 宾语前 置句 。宾语 前置在
古代 汉语 中是典 型的句式 , 这也保 留在许多成 语中。
意 为“ 做事情” 。第五种是名 词与代词 “ 结合 , 者” 名词作 动词 。如 “ 能
邱姗 姗
l 动词活用作名词 。这是指动词具 、
( ) 三 动词 的词类活用 现象
有 表示 人或事 物的意 义 , 为名 词使用 , 示与 动作行 为有 关的人 作 表
或事 物 。“ 迎来 送往” 来 ” “ 作名词 , “ 的人” “ 的人 ” 中“ 、 往” 为 来 、走 。 2、 动词 的使 动用法 。“ 打草惊 蛇” 的“ ” 中 惊 为不及 物动词 , 里带 了 这 宾语 , 是使动用法 , 使蛇惊 ” 即“ 。 二、 名词作 状语 这种现象 指名词在 动词或形 容词 的前 面 ,起修 饰或 限制 作用 。
下面分别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名词作状语句式特点方面谈一下成语中的古代汉语语法现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种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
从 成语 看 古代 汉 语 语 法 现 象
一 山东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从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
以下是一些例子:1.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一些词类会进行活用,改变它们的词性。
例如,“春华秋实”中的“华”是名词,但在成语中作为形容词使用,意思是“繁盛、繁荣”。
2.省略句:在成语中,有时会省略一些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例如,“一暴十寒”中省略了主语“人”,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3.倒装句:在成语中,有时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行倒装。
例如,“江河日下”中的“日”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意思是“一天天、每天”。
4.意动用法:在成语中,一些词会用作动词,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生死肉骨”中的“肉”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死人复活”。
5.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成语中,有些名词可以具有使动或意动的功能。
例如,“汗牛充栋”中的“汗”具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出汗”;“草菅人命”中的“草菅”具有意动用法,意思是“把……看作野草”。
6.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可以具有使动的功能,表示使宾语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劳民伤财”中的“劳”和“伤”都具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使……伤”。
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成语中,有些形容词可以活用作动词,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变化。
例如,“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沉水,使……落地”。
8.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成语中,有些名词可以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风驰电掣”中的“风”和“电”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是“像风一样快,像电一样快”。
总的来说,成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集中体现,通过研究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各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各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语法功能的多样性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成语古汉语分析
1.0绪论成语是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
成语的产生主要及较为常见的几个来源。
源于古代神话,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而概括成为成语例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
其余还有很多源于如历史故事、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群众口语,谚语俗语、外来或改造的成语和生活的新生成语。
当然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种类的成语“创造”出来。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遗留现象。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汉语现象。
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六朝时对佛经的翻译用了当时的口语。
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模仿古人的弊端。
其实,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汉语书面语和古白话都与当时的口语联系紧密。
《尚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非常难读的,却也只是当时的口语而已。
其实,说它难读也不然。
我们现在有不少成语都出自《尚书》。
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成语算词组还是算词?
龙源期刊网
成语算词组还是算词?
作者:吴斌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年第11期
成语既算词组(短语)也算词。
从成语的语法结构看,是词组。
如“春色满园”是主谓词组,“顿开茅塞”是动宾词组,“天南地北”是联合词组等。
不过,它是定型词组,不是临时自由组合的。
从成语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看,运用时可以说它相当于一个词。
例如:(1)小明喜笑颜开地跑回了家。
(2)我军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3)一条阳关大道通向美丽而古老的城堡。
(4)大孙在这里胡言乱语一通,把他的好朋友都得罪光了。
这4例中运用的成语大体上依次可用“高兴”、“惨败”、“大路”、“瞎说”去替代,只是修辞的表达效果不如成语。
从句子结构而言,这4例的成语和词一样充当状语、补语、主语、谓语,二者语法地位是一样的,从语义和语法看,可以说成语相当于一个词。
如果把成语看作词组,组成成语的成分称作词。
如果把成语看作一个词,组成成语的成分则称为语素。
人们一般把成语看作一个词组来分析与称说。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波三折
三令五申
千锤百炼
千变万化
三思而行
一挥而就
千载难逢
一目了然
二、特殊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宾关系
使动关系, 意动关系, 为动、因动、对动等关系,这些情况都叫做特 殊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施行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主语 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例如: 降龙伏虎 汗牛充栋 富国强兵这三条 成语,代表了三类词的使动用法。
温故知新
忘乎所以
四、成分省略
为使语言简洁、精炼,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古今汉语都可以省略 句子的某些成分。有些成分现代汉语不能省,但古代汉语却有省略的情况, 比如:介词“于”、“以”的省略,介词的宾语的省略,还有某些代词、连 词的省略等等。这种省略的现象,在成语中也有保留束之高阁” “引以 为戒
束之高阁”
“引以为戒
例如:
降龙伏虎
汗牛充栋
富国强兵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意动用法
就是指名词、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它怎 么样”或“把宾语看成什么”的意思,成语中这种例子也不少见。 例如: 不耻下问 幕天席地这两条成语,分别代表了两类词的意动用法。“不 耻下问”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 语怎么样”,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所表示 的性质和状态。“耻”是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词,其意思是“不认为向地位低 下的人请教为可耻”。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特征
湖南洞口 蒲艳容 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原属某类的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
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被临时当作另一类词来使用。这种语法现象,在成语中屡 见不鲜。 唇枪舌剑 不蔓不枝
唇枪舌剑
不蔓不枝
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除时间名词外,一般不能单 独充当状语,名词作状语时通常要在前加介词,组成介宾词组才能作 状语。而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单独作状语却是比较常见的。何谓名 词用作状语?一个名词处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不是这个动词(或 形容词)的陈述对象(即不是其主语),而是对这个动词(或形容词)起 修饰或限制作用,那么这个名词就是用作状语。
急公好义 独善其身
敬老慈幼
集思广益
谨小慎微
慎终追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是用具有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上特征的形容词代表 所要表示的那个人或事物。因为这个形容词具有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所以说 活用作了名词。
这种用法,保留在成语中的也不少。例如: 温故知新 扬长避短 惩恶扬善 美中不足 弄假成真 两全其美
动词活用作名词
是说这个动词在某个成语的结构中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是作为名 词来使用的,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例如: 路不拾遗 “遗”,本为动词,遗失的意思,在这里活用作名词,指丢失的东西。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 发蒙振落 入不敷出 见多识广 百废俱兴 乘奔御风
迎来送往 绝处逢生
数词的活用,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作动词,充当谓语。
二三其德其中“二三”是数词活用作动词,“其德”是宾语。“二三其 德”,意思就是多次改变自己的德行。
人一己百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 必明,虽柔必强”人一己百意思是谓别人花一分力气,自己用百倍 力量。即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数词作状语
就是把数词直接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从修饰上看,一般说是起夸张 作用。 它可以表数量之多,也可以表数量之少;它可以表范围之大,也可以表范 围之全;它可以表时间之长,也可以表时间之短。 一
日理万机
风驰电掣
日新月异
东张西望 雷厉风行
云集响应
龙盘虎踞
风起云涌
龙飞凤舞
蚕食鲸吞
星罗棋布 龙腾虎跃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指用作一般动词,即用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不包括使动和意动用法.在成语中保留的多是用作及物动词。例 如: 急功近利“急”、“近”都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及物动词;意为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三、特殊语序
语序是表达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 一致的,主语在前,谓语 在后,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后。但是古代汉语也有 不同于一般语序的地方,叫特殊语序。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中最突出的特殊语序, 何去何从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成语:人莫予毒 时不我待 时不我与 “唯……是……”句式。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唯命是听唯你是问
成语中属于意动用法的还有: 安居乐业 是古非今 不远万里食 不甘味
因动用法
宾语是主语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原因,也就是主语因宾语而动。例 如:“幸灾乐祸”,意为“因别人遭灾而庆幸,因他人遇祸而快乐”。
对动用法
表示主语对(向)宾语施行某种动作行为,也就是主语对(向、 朝)宾语动。例如:“礼贤下士”意为“对贤者有礼,对士人 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