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代妆容差异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两代妆容的研究
1、妆容包括发髻、面部妆容、服饰、配饰等。由于历代审美标准的不同,也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妆容。汉朝的古朴,唐朝的繁盛,宋朝的清癯,明朝的含蓄,清朝的秀美,民国的典雅以及现代的开放。本文主要说的就是唐代和宋代的面部妆容,正印证了东坡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差异!就中国历代妆容而言,唐宋两代差异最大,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是两给极端,一个浓艳奢华,一个清丽简朴;一个大气磅礴,另一个小家碧玉;但都有各的可取之处,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先要研究一下唐代、宋代都有那些妆容,和出现这种差别的因素。
唐代妆容,奇幻无穷,融合中外,与其他的朝代的妆容更有特别之处!!
2、摘要
a、古今化妆的作用、原则
b、唐代、宋代妆容不同的原因
c、唐代、宋代的面部妆容的具体体现及研究
d、自己观点及参考文献
3、关键字:唐宋社会背景、服饰、发鬓、花细、面靥、眉黛、斜红、唇脂
(引言)我国最初的化妆,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文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不同的妆容风格和特点,妆容就是为了突出女性的美。就我而言,我对唐宋两代的妆容更感兴趣,唐代体现唐帝国大国的气象,可以完美的展现古代女性的妖艳美丽,以此成为古代女性妆容的巅峰!为我们现代的设计带来了许多的震撼和灵感。然而,宋代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小家碧玉的精致,清丽脱俗的自然,也让我们为其倾倒。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妆容,了解中国妆容的差异,了解中国妆容的发展历程和美丽,也让更多的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的妆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主体:唐代服饰早、中、晚期的区别;发鬓的样式;流行的面部妆容,下面通过图片的展现和文字的叙述来展示唐代妆容:
1、古今化妆的三个作用和四个原则
作用:(1)美化容貌人们化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通过化妆,可突出个性,表现活泼开朗、文静庄重等内在的性格特征。
(2)增强自信化妆是对外交往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化妆在为人们增
加美感的同时,也为人带来自信。
(3)弥补缺陷完美的容貌不是每个女性都有的,通过后天可以弥补先
天的不足,化妆可以使人漂亮,化妆通过运用色彩的明暗和色点的对比
关系造成人们的视觉错觉,从而达到弥补不足的目的!
原则:(1)扬长避短的原则在化妆中必须充分发挥原面容的优点,修饰和掩盖其不足之处,这是化妆的重要原则。
(2)自然真实的原则化装要求自然、真实。
(3)突出个性的原则包括外部和内在特征
(4)整体协调的原则化妆应注意整体的配合。
2、唐、宋朝妆容的形成不同的社会因素:
唐: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化妆、发饰更加讲究,都体现唐帝国的风采,经济的交流,文化的融合,对唐朝的各个方面都是有较大的影响;也丰富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在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
宋: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妆容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朴素。南宋后期,"一钩罗袜素蟾弓"表明妇女裹足渐成大势,这种农村的习俗残害了古代农村女性的身心,能幸免于难的就只有那些劳苦的从事田间耕作的妇女!缠足,是中国妇女血的历史;在宋代的女人,因为缠足走路比较偏,有点摇曳的感觉,就这样满足那些男子变态的审美观,就以“清瘦”为美,这是社会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因为对宋代妆容的简洁朴素,所以对宋代的妆容介绍就要少于唐代很多了!没有了唐代的繁荣奢华,丰富多彩;有的只是自然美了!
唐代、宋代妆容的有联系,但是程度不一样
宋代妇女的妆容有了向自然,朴实方面的转变。眉形以细长为主,
妆:唐的民风开放。因此唐女子妆容多有变化。先是有引导后世“一白遮三丑”的经典白面
出现。一点眉也延续出远山黛,青黛,柳叶黛等多种其他妆容。比如唐代一度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就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
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融合中外。流行妆容:花细、面靥、、
胭脂、唇脂、黛眉、斜红。
花细: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贴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媚子,施于眉心,形状多样。
唐代贴花细形式多样,它并非用颜料画出,而是将剪成的花样贴在额前。用来剪花钿的材料,记载中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可收藏在妆奁内。花细样式丰富多彩,给人视觉效果良好!现今很多人都感到新奇,对花细也很兴趣的。如下图:
宋代对于花细,样式比较少,但是很精致;宋朝妇女对花细有着特别的喜好:除了用黑光纸剪成各种形状贴在脸上之外,甚至还将鱼腮贴在脸上,还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鱼媚子”。一些追求时髦的妇女更是将额前,眉间贴上小珍珠作妆饰。
唐花细宋花细
唇脂:
在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中,还有“点唇”的习俗。所谓的“点唇”,就是以“唇脂”一类的化妆品涂抹在嘴唇上。我国最早出现的点唇材料,叫“唇脂”,它的主要原料是“丹”。“丹”是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用它调和动物脂膏制成的“唇脂”,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光泽。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演变,唐代妇女的“点唇”
形式也出现多样的造型。如石榴桥、大红春、小红春、半边娇、万金红、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淡红心等。也有以形状大小或妆容姿色取名,如嫩吴香、圣檀儿、洛儿殷等,这里的“唇脂”就是后来的胭脂锭。
唐代唇脂
宋代唇脂
宋代唇红的范围比唐要少很多,显得更加自然一点
眉黛:
唐女画眉千奇百态。唐代妇女用青黑色颜料将眉毛画浓,叫做“黛眉”。“黛眉”是汉代以“黛”画眉风气的延续。《太平御览》中记载:“染青石谓之点黛。”白居易的《上阳发白人歌》中“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钓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十分明确地记述了“黛石”的质地、颜色和功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当时妇女修眉,除剃掉原来的淡眉外,还要刮净额毛,用“黛”画出各种眉毛式样。唐玄宗曾命令画工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如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函烟眉、拂云眉、倒晕眉、挂叶眉、黑烟眉、半额眉等。最常见的是蝴蝶眉。白居易的《上阳发白人歌》中描述“青黛点眉眉细长”以及“莫画长眉画短眉”等都是记载了画眉的长、短、宽、窄和浓淡。李商隐诗“八岁偷照镜,长眉以能画”。这说明唐女画眉之风已及未成年的女孩,可见流行之盛。,唐初尚宽与浓,至开元、天宝年间,则尚细淡的画法,又尚细细八字式低颦。后又时尚过蝴蝶眉、八字眉等。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