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尔理论的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研究(1)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语言作为文化表层的一部分,其发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层文化的极大影响。
这种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语境也影响了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从爱德华?T?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出发,分析中美在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一、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讲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他认为:“ 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Hall, 1988:96)。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出发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并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简单地说,高语境和低语境说的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语境和非话语所传递的隐性讯息与由语言编码所传递的显性讯息的对比。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形成原因高语境社会相对来说发展较慢,人们受多年积累的文化熏陶,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只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信仰、民族心里、行为准则等,这是长期生活的积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为,在交流过程中,很多信息已经蕴含在背景信息之中,无需再明确地表达出来,完全可以意会,这就造成了高语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隐晦。
而低语境社会中多半是科技发展较快、经济较发达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少依赖于传统或习俗来作为自己交流的准则或依据。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差异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差异作者:许月文刘静澜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0期摘要:隨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但由于双方特定的文化背景,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作用日渐显著。
本文将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理论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于语境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并加以探讨、研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低语境;中西文化;差异一、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文化异同的有效方式,他在l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霍尔认为:“一切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人们交往时,如较多的交际信息反映在社会文化情景中,而相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实际的言语中,此文化称为“高语境文化”,即“意会”。
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实际的言语信息起更为重要的作用,语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注重实际的语言信息,即“言传”。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的成因1.社会文化因素这一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哲学。
美国学者古狄昆斯特的研究表明,美国、德国、瑞士、芬兰等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
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古代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强调人要善于雄辩和修辞。
因此,西方人注重培养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方式。
东方文化主要受到儒家、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认为多说无用的,甚至是无益的,少说话是善良的象征,这是高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时间:2014-05-23 来源:未知作者:8029 点击: 8875 次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
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石投资副总经理王玲:迎来更可靠的5000点我们对2016年股市充满了信心,牛市将再现。
不仅如此,曾经给人们带来伤痛的5000点,或许会再次被突破,只是这次,我们迎来的可能是更加牢靠的5000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5000点。
首先,2016年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整体来说经济会有一个企稳复苏的迹象;其次,资金面和政策面。
目前政府还是把股市像10年前的房市一样提到非常高的地位。
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供给侧改革,需要资本市场强有力支持,种种中央的信号表明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2016年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或者十三五掘金,其中梳理三条主线,就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消费。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2016年结构化明显整个的市场风险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从机会上来讲,支持市场的一些重要基本面的因素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
前瞻性的看,2016年可能这个市场将会表现出愈益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为系统性的机会,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发生,市场将更多的表现出这种慢牛行情的可能性更大。
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因为利率在降低,对收益率优良的资产越来越稀缺,2016年股市仍然是一个平衡,区间在3000点到4000点。
从布局来看,2016年要关注新股热和并购热,行业方面,新兴产业的市值我们认为2020年会超越传统产业,其中看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美丽产业。
基于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的中美文化冲突和融合分析——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
基于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的中美文化冲突和融合分析——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基于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的中美文化冲突和融合分析——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在这种交流中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
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不同文化间差异的框架。
本文以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为主题,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案例,通过对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的运用,分析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并探讨合适的解决方法。
一、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概述霍夫斯泰德维度理论是由荷兰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
该理论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了五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短期取向与长期取向。
这些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从中找到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原因。
二、《孙子从美国来》的剧情简介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讲述了在美国长大的华裔青年李春添回国与他的祖父李大伯相处的故事。
电影中,李春添面临着来自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同时也展现了文化融合的过程。
三、权力距离维度的分析权力距离维度是指一个社会或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在权力分配上的不平等程度。
在中国,权力距离相对较高,人们普遍接受和尊重权威。
相比之下,美国的权力距离较低,人们更强调平等。
在电影中,李春添和李大伯之间的冲突就源于权力距离的差异。
李春添在美国长大,对于权威的接受程度不如李大伯,两人在沟通和相处上产生了矛盾。
四、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的分析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反映了社会关系的紧密程度。
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强调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利益。
而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
在电影中,李春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李大伯则更看重家庭和传统价值。
这种差异在两人的相处中产生了冲突,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他们逐渐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最终实现了文化的融合。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_英语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_英语论文论文以中国和美国作为高低语境文化的代表,以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基础,尝试分析高低语境文化的特征和差异形成的原因,即修辞方式及文化心理、价值观、文学文本中的跨文化交际原则。
并通过三个具体案例分析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可能出现的冲突和误解现象来对以上原因进行解释说明。
以此试图给英语学习者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建议,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和误解现象。
6639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误解外文摘要Title Contrastive Studies o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 / 15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put forward by Edward Hall, 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as representatives of high-context cultures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iming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communication styles of these two cultures. It proclaims the probable culture conflicts that appear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via case studies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why these differences come into being, i.e. rhetoric styles, culture psychology, view of value, and principles of literary allusion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nglish learner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duce culture shock phenomenon, and promote smooth and friend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high-context cultureslow-context culturesmisunderstandingTable of Contents---------------------------------------------------------------范文最新推荐------------------------------------------------------ 1Introduction... ..….11.1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11.2Structure of the ThesisChapter one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which talks about the research objective and method,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Chapter two is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oncepts of context. Different linguists have different idea about context, Halliday (1975) pided context into elements while Hall3 / 15(1976) regarded context as the whole environment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dopts Hall’s perspective.Chapter thre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ision of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context culture, then introdu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nd some reasons that might cause those differences.Chapter four exemplif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via case study, and then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Last chapter serves as a conclusion. It points out 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its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范文最新推荐------------------------------------------------------2Literature Review2.1 A Brief Histo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publishing of The Silent Language written by Edward Hall in 1959 is regarded as a star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defined a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Porter, Samovar & Stefani, 201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take place either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examp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or between people from the same country, for examp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merican white men and native Indians (Hu Wenzhong, 2002). In academic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bo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that speak different5 / 15languages and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tha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but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Wang Zongyan said in Self-Consciou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ublished in 1993 tha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happens when you talk to others and others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and communication failure happens when others cannot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3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3.1 Definition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Hall (1976) pided cultures into two categories: high-context cultures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or message is one in which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already in the person, while very little is in the coded, explicitly transmitted part of the---------------------------------------------------------------范文最新推荐------------------------------------------------------message. A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is just the opposite;i.e., the mass of the information is vested in the explicit code. He maintains that although all cultures contai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high and low variables, most can be placed along a scale showing their ranking on this particular dimension (see Table 1). Table 1 shows clearly that Japanese, Chinese, Korean, and Native American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high-context cultures; German, Swiss, and American are representatives of low-context cultures.In high-context cultures, people are very homogeneous with regard to experiences,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the like. High-context cultures, because of tradition and history, change very little over time. These are cultures in which consistent responses to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Hall (1990) says, “for most normal transactions in daily life they do not require, nor do they expect, much in-dept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Meaning, therefore, is not necessarily contained in words.7 / 15In high-context cultures,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hrough gestures, the use of space, and even silence. Meaning is also silence. Meaning is also conveyed through status (age, sex, education, family background, title, and affiliations) and through an inpidual’s informal friends and associates. In high-context cultures, so much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it is unnecessary to verbalize everything. For instance, statements of affection, such as “I love you,” are rare because the message is conveyed by the context (Porter, Samovar & Stefani, 2011).In addition to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that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including:1.Whether the way of expression speakers use is vague---------------------------------------------------------------范文最新推荐------------------------------------------------------ and causes difficulties for listeners.2.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explain reference of one communication specifically.3.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explain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accurately.4.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provide nonliteral meaning.5.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provide meaning beyond words, i.e., deep meaning. (Gu Jiazu, 2000)3.2Reasons that Caus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Although ways people communicate are complicated, the most important way is verbal language. There’re9 / 15plenty elements that can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cluding rhetoric styles, culture psychology, view of value, and principles of literary allusions (Zheng Lixin & Gu Jiazu, 1993).3.2.1Rhetoric Style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There used to be a lot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hetoric styles, especially in times before Qin dynasty, which mainly appeared in the similar orig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hetoric. 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eloquence in Old Greek times are similar in essence. Any people who enjoyed fame used to lead their students and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in public (Zhu Shaohou, 1982). As time goes by, westerner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western rhetoric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Aristotle, which attached importance to eloquence and promoted debates; While Chinese regarded Confucianism as the only noble theory according to Emperor Wu of Han Dynasty’s---------------------------------------------------------------范文最新推荐------------------------------------------------------decis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feudalism society. It changed not only Chinese rhetoric styles, but also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ven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whole nation’s culture. Chinese people become introverted and restrai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which is just the opposite to the extroverted and open characteristics that westerners share. The difference i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nations causes difficult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u Jiazu, 2000).Considering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re’re a lo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y are equal after all. There is no chance for one culture to replace another, or one culture is superior to another and forces others to draw close. Therefo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11 / 15i.e. speakers must try to understand others in others’ shoes (Gu Jiazu, 2000).4Contrastive Studies o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4.1 Case OnePeople from American always complain about not knowing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Chinese people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deep meanings beyond Chinese people’s words. The case below is about a business talk between an American trade agent, George, and a Chinese trade manager, Mr. Li who makes George confused.Finding an Interested Buyer---------------------------------------------------------------范文最新推荐------------------------------------------------------George Hall was in Beijing attending a trade fair and look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He had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his business dealings in the US and prided himself on his ability “to get things moving.” His first day was going well. He looked around at the displays of sporting equipment to get some idea of whom he might approach. He was sure that his products, tennis rackets with an unusual new design, would arouse some interest. On the second day he approached the company which he felt would be most responsive to his products. He introduced himself to the general manager, a Mr. Li. Since he had read that Chinese find getting down to business immediately too abrupt and rude, he began a casual conversation, eventually leading up to the topic of his products and suggesting how Mr. Li’s company might benefit from using them. George then suggested that he could arrange to get together with Mr. Li and provide more specifics and documentation on his products. Mr. Li responded in fairly good English, “That would be interesting.”13 / 15The reason that Chinese people talk vaguely and not refuse clearly is a matter of saving face. Chinese people, as people of high-context cultur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everyone shares high intelligence and good logicality, so that others can understand their aims through their unfinished sentences or get some deep meanings of sentences that seems not related to the topic.The concept of saving face is a matter of cultural psychology. It comes out of the concept of a Confucian doctrine: moderation, which instructs people not to make things extreme and try to keep a neutral attitude towards things happen around. Confucian doctrines teach people to think more and speak less so as to avoid making mistakes. Therefore, Chinese people are restricted with their every word and action, and use vague words when talking.---------------------------------------------------------------范文最新推荐------------------------------------------------------However, American people, as people of low-context culture, have been respecting inpiduals who can use plain words tha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to convince others for centuries. They think that the clearer messages are delivered, the easier messages can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In conclusion, the first reason that causes difference between high-context cultures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is rhetoric style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worships in history.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worships make diffe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lead to different ways of talking and acting.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6):15 / 15。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霍尔在他的经典著作《超越文化》中首次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的概念,这一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霍尔的理论,交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
首先,高语境交际(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指的是那些在传达信息和意义时,大量依赖于环境、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参与者的共有知识进行交际的形式。
这些共有的知识包括共享的信仰、价值观、社会规则、文化传统等等。
因此,高语境交际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于共有的这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具体来说,高语境交际的特点是:信息编码密度高,信息包含在交际语境中,而不仅仅是言语中。
信息的解码更多地依赖于交际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如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等)和社交环境(如参与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与此相反,低语境交际(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是指那些在传达信息和意义时,更多地依赖于言语本身,而非环境、情境等外部因素。
换言之,低语境交际更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而对交际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依赖相对较小。
低语境交际的特点是:信息编码密度低,信息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解码信息时,不需要过多依赖交际环境,因为信息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这种交际方式更倾向于直接、明确、以言行事。
值得注意的是,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意味着某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优越或更落后。
它们只是反映了不同文化在处理和传达信息时所偏好的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识别不同文化的语境导向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对于高语境文化,如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等,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未言明的、隐含的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深深根植于这些文化中,对于有效地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使用含蓄、暗示或者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信息,这些都是高语境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
搏慧慧譬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饶纪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
文章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5)04—0164—03饶纪红(1961一),女,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江西南昌330013)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我们不熟悉西方社会文化,因而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中遇到不少误解与挫折。
“白象牌”电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白象”(whiteelephant)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它却代表着一种费钱而又无用的东西。
以“白象”为商标的电池在中国广受欢迎,但在西方市场却倍受冷落,究其原因,即是西方人从“白象”这个商标联想到电池的性能,因而不敢问津。
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而美国是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1.价值观的差异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
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
基于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764面丽体利益。
中国人主张个人融入集体,依靠集体,要成为集体的一员并在其中团结协作,共谋发展。
从霍尔文化理论剖析中美文化区别
从霍尔文化理论剖析中美文化区别从霍尔文化理论剖析中美文化区别范文历来对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广义地说,文化指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与。
狭义地说,文化则指一个社会的精神财富,高层次的指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低层次的指人民的风俗习惯、流行观念、生活方式等。
当今世界舞台上,中国与美国就是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并且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
因此,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并从文化理论角度分析差异的根源,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跨文化研究的鼻祖,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Hall)的许多文化理论都有助于我们分析与了解中美文化差异。
从而提高中美两国人民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最终有利于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1]21-23。
一、中美文化差异表现(一)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儒家与道家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依据传统的儒家学说,基于共同利益上的社会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由此可以瞧出中国文化重视集体主义,推崇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与个人所作出的牺牲,只有以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利益为己任,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至今,这种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集体主义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应对困难,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有句古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表明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
但就是这种思想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压抑了个人的创新与实践精神,不利于对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却在其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即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意指自力更生,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就是实现社会进步与个人成功的力量,它就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
在美国建国之初,个人独立主义思想就开始落地生根。
清教徒们鼓励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取财富。
只有最终获得财富的人才就是上帝的“选民”。
从高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高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以Hall所提出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美两国由于不同语境而造成的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一、引言语言与文化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1987年莱文等把文化比作海洋中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很少,大部分隐藏在水下,露出水面的部分指文化的表层,如语言,饮食,穿着等;隐性部分指观念,价值,交际规则等,这属于文化的深层。
[1]语言作为文化表层的一部分,其发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层文化的极大影响。
而且文化具有民族性。
本文从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出发,分析中美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 Edward T.Hall ) 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 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 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 HighContext ) 与低语境(Low Context ) 。
霍尔认为[2]:“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 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 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
”也就是说:“高语境( HC) 传播或讯息即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则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讯息中。
低语境(LC) 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
”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高语境中语义的承载主要不是语言性的, 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
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 而在低语境中。
语义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本身,非语言的及语境性信息对语义的影响是有限的, 语义主要包含于进行交际的语言中。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模式对比研究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模式对比研究作者:陈秋静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高低语境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为不同的语境文化,因此在中美交流中总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认识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基于霍尔的高低语境交际理论,对比分析中美在交际方式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含蓄开放【Abstract】The concept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reveal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which accelerated the activity of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 contexts, there are always many problems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basis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theory of Hall,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Key words】high context; low context; reserved; open一、引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区域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也越来越紧密。
基于霍尔理论的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霍尔理论的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研
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跨文化交际是跨越国界的必然选择,然而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给跨文
化交际带来了许多障碍。
语境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两国的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也非常不同,这是导致交流和理
解的困难和挑战之一。
本研究将以霍尔理论为基础,探究中美跨文化交
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中美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问题:
(1)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文化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有效地解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文化差异?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来
建立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的概念,并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
以获取研究素材和数据。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探讨中美跨文化交
际中的语境文化差异,借助霍尔理论来理解现象的本质,对两国之间的
不同文化框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最后,提出有效
的解决方法。
4. 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从霍尔理论出发,探究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提出解决方法。
研究结果将为相互了解、理解和尊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中美跨文化交流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中美礼貌语对比研究
基于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中美礼貌语对比研究基于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中美礼貌语对比研究,礼貌用语是指符合礼貌原则的语言。
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本来是属于语用学研究的范畴,但近年来,从其他如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出发对礼貌语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
礼貌现象虽然不完全体现为礼貌用语,但礼貌用语却能最直观地反映出礼貌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整体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成功的跨文化理解是建立在能够认识到两种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之上的。
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每一个国家,并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它是维持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保证交际成功的重要工具。
礼貌用语,就是人们通过问候、道歉、感谢、赞美及其回应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交流中运用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文化非常重视“礼”,《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民间也有谚语“礼多人不怪”。
事实上,礼貌不仅仅是中国社会交际交往的润滑剂,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重要的内容。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礼貌语的表达也是各不相同,尤其是美国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自然会和中国的文化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两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误会和交际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从美国学者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理论入手,通过定性(访谈)
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中美礼貌用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由于作者没有条件去到美国进行实地调查,只能通过对美国一些著名的电视剧或电影的台词进行文本分析,来推导美国人在使用礼貌用语方面的一般规律。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美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美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摘要:霍尔的文化语境理论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由于中美文化差异,其信息在传播中始终固守着各自特定的传播语境,从而导致人们在交际中彼此之间交流困难。
本文通过回顾霍尔的高低语境交际理论,对中美文化中的交际实例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并探讨在应对交际冲突时所应采取的有效沟通策略,对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语境低语境冲突策略1.引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
他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信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根据这一理论,高语境文化成员在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时含蓄间接,用字隐晦,而低语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则是通过直接的表达和符号传递进行交流的。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属于高语境传播社会,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属于低语境传播社会。
2.高低语境文化的冲突不同语境的文化决定了人们的交际方式、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
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人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固守着各自的传播语境,从而导致人们在交际中对同一条信息的理解有显著差异,造成彼此之间的交流困难,因此交际失败屡屡发生。
首先,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与美国的低语境文化在间接交际与直接交际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大部分文化中,都包含间接交际和直接交际两种模式,只是两者的侧重程度会随着不同文化有所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间接交际。
交流模式常常是含蓄、内隐以及较多的非言语编码。
而美国人更注重直接交际,常常是外显、明了及较多的言语编码。
例如:neil是一位美国工程师,工作在一家设在美国的中国公司。
一天,总经理吴先生对neil说:“很高兴你为公司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取得的成绩,因此想让你作为这次中东新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浅谈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浅谈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作者:谢静黄煦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9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美双方正在加快各个领域相互交流的进程。
然而中美两国又具有较大文化差异,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冲突,不利于双方合作交流的进行。
本文尝试从高低语境角度切入,探讨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以期减少交流中出现的理解误差,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跨文化交际一、跨文化交际与语境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
近几十年来,语言专家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
在全球化的今天,该学科无论是在经济、教育还是文化融合等方面,都对我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公认的跨文化研究之父、文化学家Edward T. Hall所著的《The Silent Language》(1959)被认为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第一部专著。
Hall认为,虽然文化从表面上看错综复杂,但却是有序的、可以分析和描述的。
而交际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性质,决定了交际也同样是有序,且可以分析及描述的[1]。
尽管Hall这一“文化就是交际”的思想略显片面和绝对,但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前提和跨文化培训的基础。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人们发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分析和比较文化之间的差异。
要尽可能避免文化交流之间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失败,就需要理清各类文化的特点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概念的产生交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语言上的交流。
“没有语言的人类文化不可思议”[2],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正是“语言——文化——交际”构成了人类庞大的活动系统。
语言是交际的模式,文化构成交际环境,交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
在整个交际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手段,而语境,即交际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方面所构成的环境,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交际者对所传递信息的理解和感知。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引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研究文化差异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揭示人们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电影《喜福会》中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进行解读,探讨中美文化的异同。
一、权力距离霍夫斯泰德将权力距离定义为不同社会层级成员之间接受不平等分配的程度。
中国是一个高度等级分明的社会,家庭、组织、政府等各个层级的权力距离较大,人们对于权威的尊重和依赖明显。
而在美国,权力距离相对较小,强调平等和个人自由。
在电影《喜福会》中,婚姻、家庭、企业等层级关系的强调以及男性家长的权威地位,展现了中国文化中权力距离的特点。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另一重要维度。
美国是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而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强调家庭、团队和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人。
电影《喜福会》中,家庭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牵绊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接受和处理方式。
中国是一个高度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注重掌握信息、规划安排,对风险和不确定事件的忍耐度较低。
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较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更加开放、乐观。
电影中,徐来喜先生一家不惧风险,放手一搏的精神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不确定性规避较低的特点。
四、男性与女性的角色认同霍夫斯泰德的理论还关注男性与女性的角色认同。
中国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多是勇敢、稳定和负责,而对女性的期望常是温柔、贤良和照顾家庭。
相比之下,美国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女性的独立自主。
电影《喜福会》中,女性对家庭的关心、对丈夫的信任以及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形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性别角色认同。
结论: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电影《喜福会》,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体现。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模式对比研究
- 140-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中美高低语境文化模式对比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陈秋静【摘要】高低语境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为不同的语境文化,因此在中美交流中总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认识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基于霍尔的高低语境交际理论,对比分析中美在交际方式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高语境 低语境 含蓄 开放【Abstract 】The concept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reveal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which accelerated the activity of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 contexts, there are always many problems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basis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theory of Hall,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Key words 】high context; low context; reserved; open一、引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区域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也越来越紧密。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文化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其间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和理解,以及提出如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有效沟通的策略。
本文首先将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宏观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习俗、语言沟通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这些差异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引发的误解和冲突。
随后,文章将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沟通。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美文化差异的本质和影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价值观与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两国之间的价值观与观念差异尤为显著。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两国人民的日常交往,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各自的社会文化环境。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美国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在美国社会中,个人的成就和独立被视为重要价值,人们鼓励追求个人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相反,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规范和群体利益的制约,个人的成就往往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相连。
时间观念:美国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人们重视时间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美国,守时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准则,而迟到则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
与此相反,中国文化对时间的看法更加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境因素。
在中国,迟到有时被视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社交行为,而过分强调时间效率可能会被视为不近人情。
竞争与合作:美国文化鼓励竞争,认为竞争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竞争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在中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由于忽略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会引起各方面的语用失误。
本文试图在分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的基础上,探讨造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差异一、概述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两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底蕴,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众多方面的差异,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很容易出现彼此不理解、误解和曲解的现象,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中美跨文化交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定义跨文化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
具体说来“说话者不自觉地违反了交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不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孙亚,戴凌,200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确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理解与社会生活中的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使人们烦恼苦闷,或彼此误解,极大地阻碍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开展。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类根据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的观点,跨文化语用失误可以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
Thomas认为,语用语言失误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外语学习者违背形式恰当的原则,使用错误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正确的言语行为;或者是由于说话者或听者错译语言信息,尤其是错解话语的语用之力,即不知道言语行为想要表达的意图或修辞力量。
从霍尔文化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霍尔文化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
田小兵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4
【摘要】中美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时间观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爱德华·霍尔的
文化理论的运用可以揭示两国文化差异存在的根源,从而为两国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有利于中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田小兵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西方多元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理论研究初探 [J], 陈孟
2.从美国学生的中文语法错误看中美文化差异 [J], 刘瑞
3.从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看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 [J], 范莹莹;
4.霍尔对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建树——评《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 [J], 周向军
5.从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J], 陈青凤;陈沚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