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X10型小模数齿轮双面啮合测量仪

合集下载

齿轮综合测量方法

齿轮综合测量方法

2020/4/4
33
2.2 常用测量方法及仪器
双啮测量原理 (直接测量)
2020/4/4
齿轮双面啮合测量原理:以被测齿轮回转 轴线为基准,用径向拉力弹簧使被测齿轮 与测量齿轮作无侧隙的双面啮合传动,被 测齿轮的双啮偏差转化为中心距的连续变 动记录成径向综合曲线。
如图所示,在一个基座上,安装有一个固 定测量架和一个浮动测量架,测量齿轮安 装在固定测量架的芯轴上,被测齿轮安装 在浮动测量滑架的芯轴上。当被测齿轮和 测量齿轮进行无侧隙啮合转动时,被测齿 轮齿形、齿距或者节线偏心的误差都会导 致双啮仪中心距发生变动,其变动量由数 字指示表进行记录处理。
2020/4/4
35
2.2 常用测量方法及仪器
双啮仪
GTR-4
3100A
GRS-2
TF-40
URM898
2020/4/4
36
2.2 常用测量方法及仪器
双啮测量中需注意的问题:
测量力 测量齿轮 仪器校准——平行度校准 小模数齿轮双啮测量的操作
2020/4/4
37
2.3 误差评定、误差曲线分析及数据处理
直齿轮重合度的影响
2020/4/4
22
1.4 产品齿轮与测量齿轮副的检测
1.4.2 斜齿圆柱齿轮
2020/4/4
23
1.4 产品齿轮与测量齿轮副的检测
直齿轮
斜齿轮
重合度的影响
2020/4/4
24
1.5 应用举例
缺陷的识别和定位
2020/4/4
25
1.5 应用举例
齿轮的选配啮合
2020/4/4
2020/4/4
44
2.3 误差评定、误差曲线分析及数据处理

齿轮的测量

齿轮的测量

式中: Δfpt相对——各齿测量读数; Δfpt绝对——各齿齿距偏差; tp——公称齿距; tpi——各齿实际齿距; Z——被测齿轮齿数; K——基准齿齿距偏差。 由式(7-1),将各读数值加上K,便转化成各实际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取其中绝对值为最大 的代数值便是齿距偏差Δfpt;再将绝对齿距偏差依次累积起来,取符号相反的最大两数的代数 差,便得齿距累积误差ΔFp。为简明起见,常用列表计算法。 具体例子见书本P162
2. 工作原理
齿圈径向跳动量△Fr是指齿轮在一转范围内, 测头在齿槽内或在轮齿上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 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它主要反 映齿轮运动误差中因基圆的几何偏心所引起的径 向误差分量。 如图7-36(a)所示,以齿轮基准孔的轴线O为 中心,转动齿轮,使齿槽在正上方,再将测头插 入齿槽与左右齿面接触,从千分表上读数,依次 测量所有齿,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齿 圈径向跳动量△Fr。
1-套筒 2-标尺 3-锁紧手柄 4-活动测头 5-弓形架 6-固定测头7-棘轮
图7-41
公法线千分尺
3.工作原理 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差,它反映了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分布不均匀性,故可用于评定齿轮的 运动准确性;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 值之差,它反映齿厚减薄量,用于控制齿侧间隙。 渐开线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是指跨过n个齿、与两个异侧齿面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 距离W。因此,测量公法线长度时,为消除压力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必须使千 分尺两平面测头与齿廓的接触点落在分度圆上或在其附近,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跨齿数 对于压力角 α = 20°的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 和跨齿数n 可由 下式算得:

双面啮合测量中测量齿轮的特性

双面啮合测量中测量齿轮的特性
1 2 ” 56 5 。
情况下的测量结果存在不小 的差异。 差异 :将一些高精度等级 、不 同齿数
的工件齿轮与一个径节略微不同的测 量齿轮进行双面啮合滚动检测时 ,同 齿数 10 8 、径节 10的测量齿轮与一 2
通过另一种途径也可以表明这种 啮合滚动测量。
测得 的齿厚 由于测量齿轮齿数的
图 1 测 量 齿 轮 的 轮 齿 位 于 中 心 连 线 时 的 计 算 机仿 真 绘 图
滚 (0 + ) : 5 3 ” 10 2 l 9 8,而不是 (0 + 展成法 ( 齿 ,插齿 )加工而成时 , 10

对于齿厚 减薄量 为 Q o 9 ”的 0 48
齿径 向综合 偏差 为 Q 0 ’ D l 。两种 选择 了径节略有不 同的一个工件齿轮 2个工件齿轮 ,它们 的无隙啮合 中心 与不同齿数 的一些测量齿轮进行双面 距 为 1 6 f ,而不是 与 9 齿测量齿 50’ 6 轮 啮 合 时 的 (1 0+ O )I 8: 0 l0 1 2
139' 5 0 2 ,齿 厚为 0 0 9 ” ’ . 4 8 ,小 于基 0 本齿厚 。此时的一齿径 向综合偏差 为
1 5 一 53 9 ‘= . 0 ” 53 ” 1 0 Z 0 0 3 。 1 2 0
值得 注意 的是 ,基节偏 差达 到
齿 、径节为 4 、压力角为 2y 8 (的注塑 0 0 ”的情况在成型制造 ( 3 .1 0 注塑 、压 上时 ,计算 机仿 真绘 图的 中心距 为
基本 中心距 ,用试算法可以得知,工 件齿 轮 的齿 厚 必须 比基本 齿厚 (
' 2’ 0 4 8。 10的高精度等级工件齿轮与径节 为 17 )小 Q 0 9 ” 2
简 述

直齿锥齿轮双面啮合仪的开发设计

直齿锥齿轮双面啮合仪的开发设计

直齿锥齿轮双面啮合仪的开发设计针对直齿锥齿轮的制造、检测现状,开发设计了这款双面啮合仪。

本文就这种双面啮合仪的工作原理、功能、结构设计方案及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标签:直齿锥齿轮;测量;双啮仪;安装距0 引言近年来,在齿轮精度综合指标的检测方面,不断有新仪器(如齿轮整体误差检查仪,单啮仪等)研制出来。

这些仪器多数都是在传统双啮仪的基础上进行单片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扩大了检测功能,提高了检测精度,但是价格也非常高。

检具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操作复杂,故障率高,不易维修,适合在环境较好的检验室使用。

随着直齿锥齿轮的精锻技术的提高,为保证直齿锥齿轮精锻加工的成品率,在线检测势在必行。

双啮法尤其适用于技术能力及生产规模一般的工厂批量生产时作为现场测量与工艺监控。

这种检测更接近实际使用状态,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齿轮的加工质量。

在齿轮制造加工现场,主要还是用传统的双啮仪进行齿轮质量检查。

1 开发设计双啮仪的意义(1)经济性好。

外购的双啮仪价格一般都在几万到几十万元之间,而本次研究开发的双面啮合仪总体制造成本大约在0.5万左右,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2)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设计开发的圆锥齿轮双啮仪检具,采用最基本的定位、可靠的夹紧装置、摩擦阻力小的滚动导轨等结构,这些结构受工厂生产环境的影响非常小。

因此,双面啮合仪在进行直齿圆锥齿轮参数检测时,可以保证出厂的齿轮齿厚、安装距具有一致性。

(3)功能好。

双面啮合仪非常适合在线测量;它能够测出中心距的变化量;能读出单齿跳动和全齿跳动两个参数;它能够连续反映整个齿轮啮合点误差。

因此,双面啮合仪对直齿圆锥齿轮参数进行综合检测时能够更方便、准确。

2 双啮仪的设计2.1 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齿轮的双面啮合综合测量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作无侧隙的双面啮合转动时中心距的变动量。

双啮仪应该具备定位准确、读数精确的特点。

另外,由于这种检测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检测,双啮仪还应装夹迅速、具有检测效率高的特点。

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随着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细分市场的发展,各类机器和设备的制造对精度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齿轮作为各类机械传动的核心部件,并且常常承受高负荷和高速运转等条件,因此对其的精度要求特别高。

为了满足高精度齿轮的制造需求,现代齿轮行业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设备——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1. 什么是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对齿轮进行检测和分析的高技术仪器。

它利用激光干涉仪等技术手段,以高速高精度的方式测量齿轮啮合磨损及齿面形状,从而获取齿轮的详细参数信息,包括啮合方式、齿数,轴距,模数和分度圆直径,有效直径,齿顶间隙等等。

同时,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具备自动化、智能化、测量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实现快速、可靠、全面的齿轮检测,对齿轮生产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的应用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主要应用于齿轮制造、检验、科研和教育等领域。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利用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进行测量,能够及时发现齿轮制造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不良品的出现,从而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在齿轮检验领域,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能够对齿轮的精度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帮助企业评估齿轮质量,确保齿轮满足产品要求。

在科研和教育领域,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研究、教学工具,可作为齿轮制造工艺和齿轮故障诊断分析等方向的基础工具和数据收集设备。

3. 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的不断应用,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也正在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将会越来越精准、智能化,测量时间将会更快、更准确,同时可以通过云端技术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上进行后续分析。

另一方面,更多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和机构还处于研究阶段,正在发展全新的齿轮测量技术,旨在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和不断提高齿轮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径向综合偏差

径向综合偏差

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面啮合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会用双面啮合仪测量齿轮径向综合偏差。

二、实验原理:
图2-1
如图2-1,此为双面啮合仪。

双面啮合仪检查的项目是径向综合偏差△F’’i,被测齿轮与理想精密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传动时,在被测齿轮转一圈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为△F’’i。

三、实验步骤:
1.转动手轮,使装有测量齿轮(比被测齿轮精度高2~3级)的滑板左右移
动调整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齿轮的测量。

2.调整好位置后,用手柄固定,顺时针转动滚花轮,使装有被测齿轮
的浮动滑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右移,使两齿轮作紧密双面啮合。

3.测量时在第一个位置调整使指针指在零位,转动被测齿轮,双啮中
心距的变动即可由百分表显示出来。

4.转动被测齿轮一周,记录下在这一周中跳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是齿轮径向跳动综合偏差。

四、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F’’imax 3.0um
F’’imin-1.6um
∴△F’’i=F’’imin-F’’imax=3.0-(-1.6)=4.6um 经测量得:
Z=30 da=47.78mm
所以该齿轮的模数为:m=1.5
其分度圆直径为:d=mZ=1.5×30=45mm
查表得:F’’i=32um
∵ 4.6um<32um
∴该齿轮径向跳动总偏差合格。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 齿 轮 测 量实验3-1 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2.加深理解齿轮径向综合总误差与径向一齿综合误差的定义。

二、实验设备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三、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说明径向综合总偏差"∆i F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i f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被测齿轮对应一个齿距(360°/z )的双啮中心距变动的最大值。

图3-1-1为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的外形图。

它能测量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涡轮副。

测量范围:模数1-10mm ,中心距50-320mm 。

被测齿轮装在可沿底座6滑动的主滑架15之大心轴11上,标准齿轮安装在可沿V 形导轨浮动的测量滑架5之心轴7上,按两齿轮理论中心距固定主滑架。

主滑架用手轮17调整位置,并可用手柄14锁紧;测量滑架5与刻度尺16连接,测量滑架5的位置由手柄4控制,它受压缩弹簧的作用,使两齿轮紧密啮合(双面啮合)。

转动被测齿轮时,由于被测齿轮存在各种误差(如基节偏差、周节偏差、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形误差等),这两个齿轮转动时,使双啮中心距变动,变动量通过测量滑架5的移动传递到指示表1读出数值。

四、测量步骤1.安装百分表把控制测量滑架的手柄4扳到正上方(即相当于将滑架调整在浮动范围的中间),装上百分表,使其指针压缩1~2圈并对准零位,然后将手柄扳向左边。

2.调节中心距转动手轮17,观察刻度尺与游标尺的示值,根据计算出的两齿轮理论中心距调整主滑架15位置,并用手柄14紧固。

3.把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安装在心杆套8上,加垫圈10后用螺帽压紧。

在主滑架15的心轴上安装被测齿轮。

然后将测量滑架的手柄4扳向右边,使测量滑架靠向主滑架,保证两齿轮双面紧密啮合。

4.进行测量缓慢均匀地转动被测齿轮,由于被测齿轮的加工误差,双啮中心距就产生变动,在转动一周或一齿过程中观察百分表的示值变化,将测量数据记录。

与齿轮相关的行业标准

与齿轮相关的行业标准

[QC汽车标准] QC/T 262-1999 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 1.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QC/T 262-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钢制渗碳齿轮金相组织,渗碳层有效层深层深度的含义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渗碳淬硬层有效深度大于0.3MM的汽车齿轮. 本标准用于齿轮在完成所有热处理工序后的质量检查.日期:2009-04-13 人气:952[JB机械标准] JB/T 7041-2006 液压齿轮泵2.液压齿轮泵JB/T 7041-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液压齿轮泵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液或性能相当的其他液体为工作介质的齿轮泵。

日期:2009-04-25 人气:877[JB机械标准] 齿轮加工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JB-T 9168[1].9 3.JB-T 9168[1].9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齿轮加工日期:2007-03-09 人气:800[JB机械标准] 2001 JB/T 8853-圆柱齿轮减速器 4.圆柱齿轮减速器JB/T 8853-2001 Reduction cylindrical gear units 本标准规定了圆柱齿轮减速器(以下简称减速器)的基本参数、型式、尺寸、技术要求、承载能力与选用方法等。

本标准规定的减速器适用于冶金、矿山、运输、水泥、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及能源等..日期:2008-12-10 人气:472[JB机械标准] 1999 -产品质量分等(内部使用)JB/T 53344船用齿轮箱铜基湿式粉末冶金摩擦片 5.船用齿轮箱铜基湿式粉末冶金摩擦片产品质量分等(内部使用)JB/T 53344-1999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齿轮箱铜基湿式粉末冶金摩擦片(以下简称摩擦片)产品质量等级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压制—烧结—机械加工方法和用喷撒法生产的摩擦片产品在质量考核、企业升级和创..日期:2007-03-20 人气:362[JB机械标准] 1999 -加载试验方法JB/T 9050.3 圆柱齿轮减速器6.圆柱齿轮减速器加载试验方法JB/T 9050.3-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Load test method of reduction cylindrical gearunits 本标准规定了圆柱齿轮减速器加载试验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同时也规定了对试验件、测试装置的要求。

齿轮的测量

齿轮的测量

8. 测量时均匀地转动横向手轮3, 特别是测头 13接近齿顶时应小心, 别让其滑出齿面而 挤坏测头及工件;注意观察表的指针移动 范围, 如果指针偏向一边, 可用微调滚花 手轮4再次进行调整, 并旋转电感电箱上的 手轮选取合适的放大倍数; 9. 测量完毕用手推着测头并转动横向手轮3, 使其回到起始位置, 这样可以防止测头划 伤工件; 10.将自动记录器24立面板上的钮子开关扳至 记录位置;将自动记录器水平面板上的送 纸和笔电流钮子开关扳到开的位置(见图740);记录线的粗、中、细三种线与7mA、 5mA、3mA三种烧线电流相对应, 应根据排 纸速度选取, 排纸速度越大, 烧线电流也 越大, 以划线细而清晰为准;旋转记录笔 微调旋钮, 使其笔尖近似地处于记录纸中 间位置, 然后均匀地转动横向手轮3, 记录 器便自动将齿形误差曲线记录下来。 重复以上有关步骤对另一齿面进行测量; 11.在被测齿轮圆周上每隔90位置选测一齿, 每齿左右齿廓都要测量。根据记录曲线取 其中最大值作为评定该齿轮的齿形误差值, 最后判断工件合格与否。
7-5
齿轮测量
7-5-1 齿轮齿距误差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相对法测量齿轮的齿距(周节)误差; 2.掌握用相对法测量齿距的数据处理方法,正确理解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实 际含义及其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 二 仪器概述 用周节仪测量齿距误差操作方便,仪器结构简单,故使用较为广泛。它常用于 检验7级及低于7级精度的内外啮合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齿距偏差(对内啮合齿轮其 直径要较大)。 1.仪器主要度量指标 测量范围 模数2-16 mm 指示表示值范围 0-1 mm 分度值 0.001 mm
(a)工作原理 (b)径向读数坐标图 图7—36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3.仪器结构
齿轮跳动检查仪外形见图7-37所示。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范本模板】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范本模板】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转)长度计量技术中对齿轮参数的测量。

测量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误差的方法有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两种。

单项测量主要是测量齿形误差、周节累积误差、周节偏差、齿向误差和齿圈径向跳动等。

齿形测量图1为齿轮齿形测量的原理。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展成法和坐标法。

①展成法:基圆盘的直径等于被测渐开线理论基圆直径。

当直尺带动与它紧密相切的基圆盘和与基圆盘同轴安装的被测齿轮转动时,与直尺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测量杠杆的刀口相对于被测齿轮回转运动的轨迹是一理论渐开线。

以它与被测渐开线齿形比较,即可由测微仪(见比较仪)指示出齿形误差。

利用此法测量齿形误差的工具有单盘渐开线测量仪和万能渐开线测量仪(见渐开线测量仪)。

②坐标法:按齿形形成原理列出齿廓上任一点的坐标方程式,然后计算出齿廓上若干点的理论坐标值,以此与实际测得的被测齿形上相应点的坐标值比较,即可得到被测齿形误差。

有直角坐标法和法线展开角坐标法两种.前者的测量原理是被测齿廓上各点的坐标值(x、y)分别由X和Y方向的光栅测量系统(见光栅测长技术)测出,经电子计算机计算后得出齿形误差。

此法适用于测量大型齿轮的齿形。

法线展开角坐标法用于测量渐开线齿形。

当与被测齿轮同轴安装的圆光栅转动一个展开角φ时,由长光栅测量系统测出被测渐开线基圆的展开弧长ρ,由电子计算机按计算式ρ=r0φ(式中r0为基圆半径)计算出被测弧长与理论弧长之差值。

按需要在齿廓上测量若干点,由记录仪记录出齿形误差曲线图。

周节测量图2为齿轮周节测量的原理。

周节测量有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①绝对测量法:被测齿轮与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同轴安装.测量时,被测齿轮缓慢回转,当电感式长度传感器的测头与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时,电感式长度传感器发出计数开始信号,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由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发出的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电脉冲数,直至测头与下一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为止.如此逐齿进行,测出相当于各实际周节的电脉冲数,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即可得出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

双啮齿轮知识汇总

双啮齿轮知识汇总

双啮齿轮知识汇总在汽车变速器齿轮加工过程中(热处理前和热后),为了保证齿轮啮合质量完全达到产品图样要求,目前我公司通常是在双啮仪采用标准齿轮与加工零件进行啮合,检查齿轮磕碰伤及控制中心距。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综合检验一般可分为单面啮合、双面啮合和噪声综合检验三种。

其中双面啮合综合检验(简称双啮检验)广泛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齿轮检验。

双啮检验所用综合检查仪结构简单,操作和调整方便,测量元件容易获得,从双啮检验得到的中心距变动量曲线可快速获得加工机床、刀具、夹具和齿坯安装造成检验项目超差的信息。

虽然双啮检验只反映了齿轮的径向误差部分,但辅以切向误差方面的单向检验,仍可全面地评定齿轮的质量。

双啮检验时需根据被测齿轮和测量齿轮的法向变位系数计算双啮中心距。

我们可以从分析和实践应用出发,导出齿轮啮合条件及设计计算公式。

一、渐开线齿轮齿廓及传动比1.渐开线的形成(见图1)2.渐开线的性质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即;2)发生线与基圆的切点B 就是渐开线上K 点的瞬时速度中心,发生线BK就是渐开线在K点的法线,同时它也是基圆在B点的切线;3)切点B是渐开线上K点的曲率中心,BK是渐开线上K点的曲率半径。

离基圆越近,曲率半径越小;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5)基圆内无渐开线。

3.渐开线方程4.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1)四线合一:啮合线、过啮合点的公法线、基圆的内公切线和正压力作用线四合一;2)中心距可分性:;3)啮合角不变;4)齿面的滑动,如图2所示。

二、双面啮合的啮合条件在传动过程中,各对齿轮的接触点,一定是落在两基圆的内公切线上。

这条线称之为啮合线,同时从渐开线的形成可知,这条线又是这些接触点的公法线。

双啮检验时的齿轮啮合状况与齿轮传动设计时一样,如图3所示。

被测齿轮1和测量齿轮2的两节圆相切并做无滑动的纯滚动。

所以两节圆齿距应相等,即。

被测齿轮的节圆齿厚应等于测量齿轮的节圆齿槽宽,或被测齿轮的节圆齿槽宽等于测量齿轮的节圆齿厚,。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齿轮测量成套技术及仪器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齿轮测量成套技术及仪器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齿轮测量成套技术及仪器
成果简介
本项目围绕齿轮测量技术与仪器,针对齿轮测量新技术、小模数齿轮测量、齿轮传动误差测量、齿轮测量仪器校准等展开技术攻关,通过研发新仪器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齿轮测量问题。

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发明了齿轮波度样板(GWA-Shi);
齿轮波度样板(左)和双球渐开线样板(右)
2、研制了双球渐开线样板;
3、针对生产现场大批量成品齿轮的快速测量问题,提出了齿轮双面啮合多维测量原理;
4、面对小模数齿轮单啮测量这个世界性难点,提出了小模数齿轮单面啮合“双向驱动同步测量”新原理;
5、提出了单齿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方法;
6、研制了面齿轮测量仪。

近5年,项目发表论文65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侨界创新成果奖。

应用简介
所处研发阶段:项目已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已开发出仪器样机。

适合应用领域:汽车、工程机械及齿轮生产企业等。

已有应用情况:部分产品已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

齿轮振动噪声测量仪
面齿轮测量仪
数字式齿轮单面啮合测量仪
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齿轮生产国,高端齿轮测量仪器基本依靠进口,本项目投资500万元,可实现产业化,预计年销售量在200台(套)
左右,按每套平均30万元计算,年销售额可达6000万元。

小模数蜗杆副测量仪
平面二次包络蜗杆滚刀测量机。

齿轮测量

齿轮测量

图7—39 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
三 实验步骤
1.选择基圆盘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和齿数选择基圆盘,其所需基圆盘直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齿圆柱齿轮: db=mz×cosα 斜齿圆柱齿轮: db=mtz×cosαt 式中: mt—端面模数; αt—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2.选择和安装测头 本仪器共有五种规格的测头:φ1;φ1.5;φ3;φ4.5;φ6,使用时应根据齿轮的齿根槽宽 合理选择,一般取测头直径约为齿根槽宽。 将选择好的测头插入孔中,用螺钉14将其固紧。仪器出厂时已严格保证:此时的测头与被测齿 面的接触点在直尺与基圆盘相切的切平面上; 3.将选择好的基圆盘6安装在轴系8上,将被测齿轮7安装在上下顶针12之间,旋转手轮3移动横 向滑架2,使其上的刻度尺20指零,此时测头13的中心线应通过基圆盘6的中心并与纵向滑架9的 运动轨迹平行; 4.连接好仪器全部接插件;安装好记录纸;打开标准电感电箱22及控制电箱23面板上的电源开 关,红色指示灯亮;将左右开关15及控制电箱面板上的左右开关扳至同一方向, 以测量某一方向 的齿面; 5.旋转垂直手轮17, 使垂直滑架18上下移动, 将测头13位于被测齿轮齿宽的中部; 6.旋转纵向手轮10, 使纵向滑架9移动,当基圆盘6与直尺5刚刚接触时,记住此时纵向手轮10的 位置, 然后再继续转动手轮半圈, 此时就是工作时的压紧力; 7.将自动记录器24立面板上的钮子开关扳至读表位置;旋转直尺上的微调滚花手轮4, 使标准电 感电箱22上的电表指针位于零附近, 再旋转调零手轮使其指向零位;
7-5-4 齿轮齿形误差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会用该仪器测量齿轮齿形误差。 二 仪器概述 3202D型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用于测量齿轮渐开线齿形误差,使用时须根 据被测齿轮的基圆直径更换相应尺寸的基圆盘。 1.仪器主要度量指标 测量范围 模数 1-16mm 最大直径 -360mm 最大基圆直径 -320mm 电感比较仪分度值 0.005mm;0.002mm;0.001mm;0.0005mm;0.0002mm 记录器垂直放大比 200X;500X;1000X;2000X;5000X 记录器水平放大比 4:1;2:1;1:1;0.4:1

齿轮(双啮仪)

齿轮(双啮仪)

(一)双面啮合综合测量齿轮误差
双面啮合测量齿轮误差是综合测量的一种形 式-将被测齿轮与作为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作无 侧隙的啮合时, 侧隙的啮合时,检查它们中心距的的变化来间接 地综合性反映被测齿轮的加工误差。从远离上讲, 地综合性反映被测齿轮的加工误差。从远离上讲, 双啮合综合测量通常只能反映齿轮误差的径向分 几何偏心,以及基节偏差, 量-几何偏心,以及基节偏差,齿形误差等误差 因素,且测量状态与工作状态不符, 因素,且测量状态与工作状态不符,测量结果同 时受左右两齿廓误差的影响, 时受左右两齿廓误差的影响,因此它的反映不过 全面,也不很客观。但仪器结构简单,造价低, 全面,也不很客观。但仪器结构简单,造价低, 测量效率高,操作方便。 测量效率高,操作方便。如能预先控制切向误差 分量,双啮仪可在大批量生产检验中检验6 分量,双啮仪可在大批量生产检验中检验6以下 中等精度的齿轮。 中等精度的齿轮。
齿轮的测量
齿轮是机器和仪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 齿轮是机器和仪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常用 它传递各种运动和动力,用途甚广,要求各异。 它传递各种运动和动力,用途甚广,要求各异。 由于齿轮形状复杂,几何参数又多, 由于齿轮形状复杂,几何参数又多,在制造 和安装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和安装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满足齿轮的 使用要求,必须对他们进行测量。 使用要求,必须对他们进行测量。齿轮测量可分 为综合测量和单项测量两类。 为综合测量和单项测量两类。其中综合测量能连 续地反映整个齿轮在运转过程中所有啮合点上的 误差,较全面的评定齿轮的使用质量。为了进行 误差,较全面的评定齿轮的使用质量。 工艺分析,提高齿轮加工的质量, 工艺分析,提高齿轮加工的质量,宜采用单项测 量。
Hale Waihona Puke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的测量原理; 1、了解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的测量原理; 2、练习应用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测量齿轮的径向 ″ ∆Fi 和径向一齿综合误差 ∆ f i ″; 综合误差 练习分析动态测量的误差曲线。 3、练习分析动态测量的误差曲线。

关于齿轮的综合测量

关于齿轮的综合测量

关于齿轮的综合测量
综合测量时指被侧齿轮接近于使用状态与“测量件”相啮合进行齿轮误差的测量。

综合测量主要优点是:
1、综合测量能连续地反映出齿轮全部啮合点的误差,测量结果代表了齿轮总的使用质量。

因而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情况;
2、测量结果是各单向误差综合的影响。

由于个单项误差在综合测量中,测量结果代表了齿轮总的使用质量,因而更接近与实际使用情况;
3、综合测量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测量效率高。

综合测量分为单面啮合综合测量和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两种。

单面啮合综合测量时被侧齿轮与“测量件”作单面啮合传动时测量旋转角变化的方法,所用的测量仪器成为单啮仪。

双面啮合综合测量是被侧齿轮和“测量件”作双面无侧隙啮合传动时测量中心距变动的方法,所用的测量仪器被称为双啮仪。

单面啮合综合测量的测量过程比双面啮合综合测量更加接近于齿轮的使用过程;误差的大小只包括轮齿的一个侧面;同时能反映比较全面的误差。

但是单啮综合测量使用的单啮仪很精密、测量环境(如清洁程度、恒温、湿度等)要求严格、仪器的维修和保养要求较高,一般只能在计量室作测量精密齿轮时使用。

双面啮合综合测量方法原理简单;测量环境要求较低;测量效率高,双啮仪便于制造和使用;价格便宜;计量人员容易掌握;不但适宜于计量室,而且也能在车间内使用,制造批量较大的中等模数齿轮一般多用这种测量方法。

齿轮误差测量

齿轮误差测量
(3)测量仪器——公法线千分尺
由于用千分尺测量,不以齿顶圆定位,测量精度高
(4)极限偏差 上偏差Ewms =EssCosαn-0.72FrSinαn
外齿轮 下偏差Ewmi =EsiCosαn+0.72FrSinαn
四、齿轮副的精度和侧隙指标
(一)齿轮副的误差项目与检测
1、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ic´
(1)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 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2)误差产生的原因:齿坯偏心、刀具安装和调整造成的 齿形误差。
(3)影响:齿轮传递运动不准确
(4)测量:双啮仪
1、固定拖扳 2、被测齿轮 3、测量齿轮 4、浮动滑扳 5、误差曲线 6、记录纸 7、滑针 8、传送带 9、指示表
7)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公法线是指k个齿的异侧齿廓间的公共法线长度
3、齿距累积误差ΔFp(公差Fp)和K个齿距累积误差ΔFkp
(1)定义: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 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绝对值)。即最大齿距累
积偏差和最小齿距累积偏差 的代数差。
ΔFp = L-L´
=ΔFpmax-ΔFpmin
Fβ——齿向公差 P124 表7—15 fa ——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P125 表7—16
齿厚上偏差计算后,按P127 图7-23圆整即fpt的倍数
• 齿厚公差 T= Fr2 br2 2tgn
Fr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P122 表7—9 br ——切齿径向进刀公差 P128
• 齿厚下偏差 Esi = Ess – T 计算后按P127 图7-23圆整即fpt的倍数
(1)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 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齿轮基本知识和检测仪器

齿轮基本知识和检测仪器

图1-2
图1-3
2、齿廓及齿廓偏差: (1)齿廓:对于渐开线齿轮而言,齿廓形状是渐开线。 (2)齿廓偏差: A.齿廓总偏差Fα;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工作部分且距离最小的两条设计齿廓 (理论齿廓)之间的法向距离。见图2-1、图2-2 :
顶部
A
E F
根部
图2-1
图2-2
La LAE LAF
F
B.齿廓形状偏差 f fα;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迹线的两条与平均齿廓迹线完全相 同的曲线之间的距离。见图2-3: C.齿廓倾斜偏差 f Hα;在计值范围内,两端与平均螺旋迹线相交的两条设计齿廓迹线 之间的距离见图2-4:
三、其它类型齿轮
1、双圆弧齿轮 2、锥齿轮 (1)直线齿 A. GB/T12369-1990 B. 直齿锥齿轮----Gleason制 C. 斜齿锥齿轮----埃尼姆斯制 (2)曲线齿 A. 弧齿锥齿轮 1)Gleason制 2)埃尼姆斯制 3) 洛卡氏制 B. 零度弧齿锥齿轮----Gleason制 C. 摆线齿锥齿轮 1)Oerlikon制 2)Klingelnberg制 (3)能容纳各种齿线的锥齿轮:非零分锥综合变位 3、蜗杆 (1)普通圆柱蜗杆 A.阿基米德圆柱蜗杆ZA D.锥面包络圆柱蜗杆ZK (2)环面蜗杆 A.直廓环面蜗杆TSL B.平面包络环面蜗杆 B.渐开线圆柱蜗杆ZI E.圆弧圆柱蜗杆ZC C.法向直廓蜗杆ZN
GB/T 10095-1-2008 序号 1 2 3 4 5 6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序号 GB/T 10095-2-2008 7 fpt 检测项目 8 fpk Fp ffα fHα Fα 9 10 11 检测项目 ffβ fHβ Fβ fi′ Fi′ 共计 11 项
GB/T 10095-2-2008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1 2 3 fi″ Fi″ Fr 共计 3 项

小模数齿轮测量的现状与趋势

小模数齿轮测量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 词 : 小模 数 齿轮 ; 渐开线; 齿轮 测 量仪 器
1齿轮 测 量概 述 为并 联测 量 。 在 串联 测量 中 , 需要 对 齿 轮 的表 面进 行逐 个 采 点 , 然后 齿 轮 测 量 一般 分 为 : 以齿 廓 、 螺旋 线 和齿 距 测 量 为 基 础 的分 析 将 每 一个 点 综合 联 系起 来 , 这 种测 量 方 法存 在 的不 足就 是 对 于 齿轮 式测量 ; 以综 合 测 量 ( 双面啮合 、 单 面 啮合 测 量 ) 为基 础 的 功 能 式 测 表 面获 取 的 信 息不 够 丰 富 , 从 而影 响 到 测量 的效 率 , 而并 联 测 量 就 量; 将单项和综合集成于一体的齿轮整体误差测量。齿轮测量技术 很 好 的解 决 了 这个 问题 。 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 , 从整体上考察 ,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3个方 4 . 2 基 于光 纤测 头 的齿 轮 分 析测 量技 术 光纤 测 头是 近几 年 精 密测 头 的 研究 热 点 , 将 该测 头应 用 到微 小 面: ①在测量原理方面 , 实现了由“ 比较测量 ” 到“ 啮合运动测量” , 直 至“ 模 型化 测 量 ” 的发 展 ; ② 在 实 现 测 量原 理 的技 术 手段 上 , 历经 了 齿轮 测 量 中 已取得 实 质性 进 展 。光 纤测 头种 类 较 多 , 比较 成 熟 的 工 “ 以机 械 为主 ” 到“ 机 电 结合 ” 。直 至 当今 的“ 光 一 机一 电” 与“ 信 息 技 作 原理 为 采用 光 纤 头进 行 定 位 、 使 用光 学 测 头进 行 位 置 测 量 . 目前 , 术” 综 合 集 成 的演 变 ; ③ 在 测 量结 果 的表 述 与 利 用方 面 , 历经了“ 指 世 界 上 最小 的接 触 式 光 纤 测 头 , 最小直径为 2 5 m, 最 小测 力 为 1 N。 示 表 加 肉眼 读取 ” 到“ 记 录器 记 录加 人 工研 判 ” 。 直至“ 计算 机 自动 分 这 种 测 头 在 精 密 测 量 机 上 测 量 微 小 齿 轮 ,其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可 达 0. 5m。 析 并 将测 量结 果 反馈 到制 造 系统 ” 的飞跃 。 2 对 小模 数 齿轮 测量 现 状 的分 析 4 . 3齿 轮单 面 啮合 测 量技 术 对于 小模 数来 讲 主 要 是指 模 数 小 于 l m m 的齿 轮 , 目前 在 机 械 “ 齿 轮 单 面 啮合 测 量 ” 是符 合 齿 轮 使 用 状 态 的 高 效 精 密测 量方 制 造 中应 用 的 比较 广 泛 。 我 国对 于齿 轮 的测 量 主要 是 集 中在 中模 数 式 , 这一概念从提出至今 已有 8 0 余年 ,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它在齿轮 齿 轮 上 ,对 于大 模数 和微 小模 数 齿 轮都 是 属 于绝 端 测 量 范畴 的 , 对 误差测量中的重要地位。 基于齿轮单面啮合测量原理, 在不 同时期 , 于小 模数 齿 轮 的测 量 在技 术 上还 比较 落后 , 需 要 不 断 的改 进 。测 量 人们 构 建 了不 同的测 量 系统 , 产 生 了基 于 不 同传 感 器 原 理 的齿 轮 单 技 术 的落 后 远 远不 能满 足 科 学 的发 展 速 度 , 在工业生产中 , 发 展 的 面 啮合 检 查仪 。 目前 , 中模 数齿 轮单 啮 仪 是非 常成 熟 的技 术 ; 已有 针 速度 非 常 快 , 这 就 需 要 齿 轮 的标 准 要 完 全 符合 工 业 生 产 需 求 , 以便 对 模数 0 . 2 ~ l m m齿 轮 的单 啮 仪 ,但 在 齿 轮 直 径 上有 非 常 严 格 的 限 更 好 的 服务 于 工业 生 产 。 但 是现 在 的测 量 技术 还 不能 够 完全 符 合工 制 。 业 生 产 的需 求 , 究其原因 , 主要 是 因为小 模 数 齿 轮 的结 构 造成 的 , 齿 由于小 模 数齿 轮( 特 别是 微小 模 数 塑料 齿 轮1 的尺 寸小 、 刚 度小 、 轮 间 的齿 槽 间 隙小 , 轮 齿 刚性 较 差 , 这些 都 是 造 成测 量 难 度 的 因素 。 惯 性小 、 受力 易 变 形 , 而 常规 齿 轮 单面 啮 合测 量 仪 的 主 轴 系统 ( 包 括 在 对 其 进 行 测 量 的过 程 中 , 由于 齿 槽 间 隙 较小 , 所 以测 头很 难 进 入 轴 系 、 光栅 传 感 器 、 联 轴器 、 电机 等 ) 的惯 性 大 、 阻 力大 , 致使“ 单 面 啮 到齿 槽 内 , 加 之 测杆 的刚性 较 差 , 在 测量 的过 程 中 , 对 于精 度 和反 复 合 测量 ” 原 理未 能 在微 小 模 数齿 轮 的测 量 中得 到应 用 。 因此 , 微 小 模 度就无法真实的保证 , 有时候甚至无法进行测量 。 数 齿轮 的单 啮测 量技 术 一直 是 世界 性技 术 难题 。 3小模 数 齿 轮 的分 析式 测 量 5结 论 小模 数齿 轮 的齿 槽 小 , 使 分 析 式测 量 难 以进 行 , 因 此在 美 国等 以上 对 于小模 数 齿 轮测 量 的 现状 、 发 展 趋 势 和测 量技 术 都 进 行 国家 的小 模 数齿 轮 标 准 中 , 曾经 只规 定 了综 合 误 差 项 目, 而对 齿 廓 、 了相应 的分析 ,小 模 数齿 轮 的 测量 精 度 将关 系 到 机械 制 造 的 质量 , 螺旋线和齿距误差项 目没作规定 , 小模数齿轮的功能性测量也因此 所 以要 对 测量 技 术 给予 足够 的重 视 。随 着科 学 技 术 的进 步 , 各 项 新 是唯 一 的测 量 方式 。随着 分析 式 齿 轮测 量 仪 器 的发 展 , 小 模 数齿 轮 测 量技 术 在不 断 的应 用 到齿 轮 测量 中 , 促 进 了测量 技 术 的 发展 。在 的分 析式 测 量 才渐 渐 被覆 盖 。 目前 , 齿 轮分 析 式 测 量 的主 要 手段 是 信 息处 理 技术 和 数字 技 术方 面 将会 不 断 的进 行 改 进 , 光 纤 测头 也 应 齿 轮 测量 中心 , 它采 用 坐 标 测 量原 理 , 实 际 上 是 圆柱 f 极) 坐 标 测 量 用到了微小齿轮测量中, 对于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有 了很大程度的 机, 通 常 由主机 、 C N C数 控 单元 、 数 据 采集 单 元 、 机 电通 讯 接 口、 计 算 提 高 , 在齿 轮测 量 技术 方 面 有所 提高 。 在 未来 的发展 过 程 中 , 随着 技 机及 外 设 、 测 量 软件 和 数据 处 理 软 件 等部 分 组 成 . 从 原理 上 讲 , 小 模 术 的不 断进 步 , 测量 技 术 还 会 有新 的改 进 , 对 于 齿 轮 的测 量 也 将 会 数齿 轮测 量 中 心与 常 见 的 中大模 数 齿 轮测 量 中心是 完 全 一样 的 , 只 更 加 的精 密 , 准确 , 为 机械 制 造 的质 量创 造 了更 加 有利 的条件 。 是针对小模数齿轮的特点 , 在仪器的机械结构 、 特别是测头方面 , 进 参 考 文献 行 了专 门设 计 , 测头 的关键 技 术是 微 小 测 量力 的控 制 与微 细 测杆 的 [ 1 ] Go C H G. G e a r me t r o l o g y [ J 】 . An n a l s o f t h e C I R P, 2 0 0 3, 5 2( 2 ) : 6 59 . 6 9 5. 加工 , 在 功 能上 。 4小 模数 齿 轮 测量 的发展 趋 势 [ 2 ] 姚福 生 , 石 照耀 . 张 兆龙 . 中 国特 色的 齿轮 测量 一 齿轮 整 体 误 差 测 在齿 轮 的发 展 史 中 , 因为 工 业 生产 的发展 而 在 机 械制 造 方 面也 量 技 术冲 国科 学技 术前 沿 【 M 】 . 上海 : 上 海教 育 . 1 9 9 7 : 3 9 8 — 4 1 3 . 在不 断 的提 高 , 那 么 对 于 齿 轮 的技 术 也 就 不 断 的有 所 改 进 , 越来 越 [ 3 】 , j 、 岛秀芳 , 小笠原真智. 精 密工学会志【 M】 . 东京 : 精 密工学会 志编 多 的小模 数 齿 轮应 用 到 了工业 生 产 中 , 那 么对 于 这些 小 模 数 齿 轮 的 辑 委 员会 , 2 0 0 3 : 4 7 . 6 0 . 测量 就成 了研 究 的热 点 。因 为小 模 数齿 轮 的齿 槽 间 隙较 小 , 测杆 很 难进入 , 并 且 测 杆 的 刚 性较 差 , 由 此在 测 量 的过 程 中会 产 生一 定 的 误差影响到测量精度。微小模数齿轮的出现 , 对于小模数齿轮来讲 是一 种 挑 战 。传 统 的 测量 方 法 根本 不 能 够满 足 现有 齿 轮 使 用状 况 , 分析 式 测 量在 模 数 上始 终 不 能 够突 破 0 . 2 mm, 而 双 啮综 合 测 量 突破 不 了模 数 0 . 1 m m, 使 用 双 啮测 量 技 术对 小 模数 齿 轮 进行 测 量 是 不得 已 的办法 。 所 以在 近些 年 来 研究 小模 ��

双啮齿轮仪的原理

双啮齿轮仪的原理

双啮齿轮仪的原理
双啮齿轮仪又称为差动齿轮仪,它是用来测量两个旋转对象之间速度和方向差异的装置。

其原理是基于双啮齿轮的运动原理,当两个齿轮轮齿数不同时,在同样时间内,它们的转速不同,因此可用这种不同转速的差距来表示它们的速度和方向差异。

在双啮齿轮仪中,两个齿轮通过一个中间的齿轮连接起来,当它们旋转时,中间的齿轮就会转动,通过一个指针或表盘来显示它们的差异量,从而得到它们的速度和方向差异。

双啮齿轮仪主要用于船舶、航空、机械制造等领域,常用于测量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具有精度高、反应灵敏、结构简单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SX10型小模数齿轮双面啮合测量仪
技术介绍
哈尔滨智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仪器说明
ZSX 10型小模数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是哈尔滨智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在借鉴早期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微小齿轮(齿轮最小模数0.15mm),特别是塑料等非金属的双面啮合测量时需要小中心距、微测力的技术特点,最新开发完成的新一代微机控制智能双啮仪。

该产品采用微机数控及误差数据采集智能处理技术,自动完成齿轮的一转径向综合偏差Fi",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和径向跳动Fr"的测量,同时可在预先设定理论中心距的情况下,方便的反映出影响齿轮侧隙的中心距上偏差、下偏差(Eas、Eai),做到对齿轮的质量状况的智能判断,并能快速确定突跳点的大小及所在位置,方便进行在线检修,同时可满足用户提出的新的测量要求。

本仪器还开创性地在双啮测量的基础上,推算出齿轮的跨棒距(M)、公法线(W),理论和实践证明根据中心距测量出的M和W更符合原理和定义,自动双啮仪上实现的测量比人工测量更稳定、更精确。

1、主要技术参数
被测齿轮模数---------------------------- 0.15~2 mm
被测齿轮最大外径------------------------ 120 mm
双啮中心距------------------------------ 10~100 mm
上下顶尖距离 --------------------------- 20~100 mm
指示系统最小分辨率---------------------- 0.0001mm
仪器的最大示值误差---------------------- 0.004 mm
2、主要精度指标
仪器单项精度(见附表1)
3、仪器测量功能
1)径向综合偏差:(F i〞、f i〞);
2)径向跳动:(Fr〞)。

3)跨棒距:(M)
4)公法线长度:(W)
4、结构特点
1)采用平行弹簧结构的微动机构、特殊设计的工件装卡方式,尤其适合小模数、非金属
齿轮的测量。

2)主轴轴系采用公司成熟的精密密珠轴系结构,主轴电机驱动器采用日本松下
(PANASONIC)A5系列全数字交流伺服单元(或同类产品),通用微机配合MPC08运动控制器(北京乐创)完成测量控制,数字式高精度光栅误差(美国Microe 195-00607)检测,全自动完成测量。

5、仪器硬件配置(见附表2)
6、软件功能
新一代的小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软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全新WINDOWS 7 下的测量软件,可输入被测齿轮、主动齿轮的基本参数(齿数、模数、
压力角、变位系数)及精度等级或自由公差参数进行误差评定,并且可选择正常双啮、中心距偏差两种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2)用软件可以测定测量速度、啮合旋转方向;
3)激光打印机输出测量结果,可选择输出各种国际通用格式的测量报告单;
4)软件特殊增加中心距偏差分组功能,直观屏幕指示灯显示;
5)检测数据自动保存,并按被检产品型号、日期统计质量指标(Cp、Cpk值),同时保存格
式实现与Office软件兼容。

二、标准配置
标准配置包括以下内容:
1、测量主机 ------------------------------------------ 1台
2、专用工作桌 ---------------------------------------- 1个
3、计算机 -------------------------------------------- 1套
4、使用说明书---------------------------------------- 1份
5、装箱单 ------------------------------------------ 1份
6、专用测量软件 ------------------------------------ 1套
三、可选择工装
1、孔齿轮用芯轴
2、非标齿轮工装
四、标准齿轮
标准齿轮由用户自行解决。

本仪器装卡标准齿轮的芯轴直径为Φ0
0.00310+-,建议用户设计的标准齿轮的内孔直径为Φ0.004
0.00110++,厚度以不超过30mm 为宜。

五、安装、验收、售后
1、仪器的包装箱需要有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监督和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开启;
2、安装调试完成后,双方共同负责根据技术协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完毕应共同签署《终验收报告书》;
3、为保证产品正常运行,对设备使用出现的问题,生产厂方在接到通知后8小时内向使用单位提出解决方案,如故障仍未排除,生产厂方在三个工作日内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

六、质量保证
1、仪器质保期为一年。

质保期内如果是仪器自身质量问题,生产厂方对仪器提供维修
服务;如果是因使用不当出现的质量问题收取成本费。

2、采取定期回访与随时电话咨询相结合的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使用中存在
的困难与问题。

3、仪器原有功能终身免费升级。

附表1:ZSX型小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主要精度指标
附表2:ZSX型小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主要硬件、进口件配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