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

春庭月午,摇荡春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不似春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受夫人的启发,苏轼生发联想,吟出的果然是一首好词。
三、文题背景
1.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时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 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 沉的思念。词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 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亡故,先葬于 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 念亡妻王弗而作。
专题九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词人名片
三起六落之人生——三起四落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来反 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苏轼被召入京,任 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善拔擢后进,一时才士聚集左右,互栩诗文 酬和,传为文坛佳话。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遭旧派疑忌,再度请求 外任,出知杭州,后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因受人诬告,又出知颖州、 扬州、定州等地方官。
答案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东坡词

东坡词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 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 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 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 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 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 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 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 “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 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 世称“乌台诗案”。
前的思念、梦中相逢和梦醒后现实 中的悲凉心情,虚实结合,以虚映 实,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
• 练习: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 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彷佛天边 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 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 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 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 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 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 (作者自己),把主观感情物象化;运用的是托 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 情于物等)的手法。 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孤寂的处境和高洁自许、 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作 诗句 思想感情
1080
1080
(1) 寓意:借自然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 生活态度: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情,作者却认 为不管风吹浪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 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已悲”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 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沾沾自喜,要永 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新天下耳目课件文字稿

新天下耳目课件文字稿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的课件文字稿教学目标:1 .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2 . 掌握苏词所抒发的感情。

3 .结合苏轼的生平和思想,分析苏词的风格特征。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 0 8 2 ),此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词作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 . 本词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词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

请联系词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

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政治上的风雨。

3.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词作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一场景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还是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贤妻,她还在对镜梳妆。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语言是多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的流淌吧!有幕士善歌,东坡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

可 以 进 一 步 认 识 一 个 作 家 、一 个 “ 人 … ‘ 鸿 ” 营 造 了 残 缺 之 雨 这 一 生 活 中 的 J  ̄ 借 题 发 挥 , 幽 孤 , J x, , 时 代 的 精 神 面 貌 和 创 作 特 色 。 不 月 、 落 孤 桐 、 深 人 静 、 人 徘 表 达 了 自 己在 种 种 打 击 和 挫 折 面 疏 夜 幽 必 在字 词上作 过 多纠缠 。 徊 、孤 鸿 盘 旋 的 孤 寂 、 清 冷 的 氛 前 不 退 缩 、 丧 气 , 然 处 之 的 旷 不 泰 ( 终 极 目标 的 不 同 。 修 只 围 , 达 出 诗 人 孤 独 痛 苦 的 感 情 。 达 胸 襟 及 开 朗 的个 性 和 乐 观 的 精 4) 必 传
目' 的东坡词” 教学设计
⑩ 徐 长 进
【 学 目标 】 教
知 识和 能力 :
从 一 个 方 面 了解 作 家 作 品 , 而 选
下 片 用 “ ” 省 ”拣 ” 寂 ” 惊 “ “ “
失 所 、惊 魂 未 定 、寂 寞 寒 冷 的 形 3表 现 了 作 者 面 对 挫 折 和 苦 .
3如 果 说 前 两 首 词 表 现 了 苏 文 本 。 . 轼 高 洁 的 品 格 、 豁 达 的态 度 和 乐
板 书 : 性 之美 。 人
美。
6 .体 会 苏 轼 诗 词 的 哲 学 之 观 的 精 神 ,那 么 这 首 词 表 现 了 苏 验 ) 中指 出 : ( 师 ) ( 修 ) 》 “教 在 选 教
2. 话钗通 01 文学讯0 1/ 1A 0
远 、 之 憔 悴 来 写 思 念 之 苦 。 片 人 下
凄清。 神。

种 唤 醒 , 我 们 听 到 了 学 生 的 思

高中语文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专题导语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的圈子。

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

这叫“新天下耳目”。

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

而且,他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形成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

学习本专题,重点把握以下内容:1.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想以及苏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2.初步了解苏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3.通过比较,了解苏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及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本专题,特别注意:1.使用比较法,将苏词与晏词、柳词比较,将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认识苏词特色。

2.注重探究,多方走问、占有资料,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加深对苏轼其人其词的认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人名片三起六落之人生——一起二落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

父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受父亲影响,苏轼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二十岁时,受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治平三年,任命直史馆,开始了似乎大展才华的仕宦生涯。

但不久,因不主张骤然变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杭州通判,后徙知密州、徐州、湖州。

任地方官期间,体恤民情,改革邑政,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因诗讥新法,以“讪谤朝政”罪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获释,贬黄州团练副使,移汝州。

二、诗词故事苏轼名字的由来苏轼名轼,字子瞻。

他从小生性活泼外向,于是苏洵给他起名字时,便用了“轼”字,指暴露于车厢前的横木;凭轼而立,可以高瞻远眺,所以字曰“子瞻”。

苏词“新天下耳目”概说

苏词“新天下耳目”概说

伎 、 帐 、 径 的狭小 圈子 引向社 会生 活 的广 阔 天 翠 香 地, 词从 “ 间” 樽前 ” 向 了诗歌创作 业 已涉及 的 花 “ 走 各个领 域 。今存 三百 四十余 首苏词 中 , 约之作仍 婉 占相 当 比重 , 在 题 材运 用 上 , 词 “ 出 向上一 但 苏 指 路 ” 作 了重 大开拓 。歌 舞酒 宴 、 , 风月 柔情 、 旅离 羁 别 、 闲绘 景这类柳永 、 赋 欧阳修 、 晏殊词 中业已涉及 的 题材而外 , 举凡怀古 、 咏物 、 说理 、 谈禅 、 励志 、 议政 、 谪 居、 悯农 、 赠友 、 游仙 、 贺寿 、 悼亡 、 自嘲、 戏谑 ……种种
爱 国热忱 ,沁园春( 《 孤馆灯青 )抒 写“ 》 致君尧舜” 用 “
舍由我” 的政治抱负 ,念奴娇 ( 《 大江东去 )表现仰慕 》 英雄 、 不甘寂寞 的苦 闷心境 ,满江红 ( 《 江汉西来 )坦 》
露身遣贬逐 、 心有不甘 的不平之气 ,八声甘州 ( 《 有情
风万里卷潮来 )寄 寓俯仰今古 、 》 忘机 脱尘 的超 脱心 态……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怀 , 在前人词作中很难找到 同调。
生活 细节 , 融入关 于人生运命 的深邃思考 , 是以前的 词作 中罕见的。 农村生活 的描写 , 在苏轼笔下 , 第一次进入 了词 这一 艺术领域 。苏词 以前 , 描写农村生活 、 农民形象 的词极少 。即令有 , 也是变 了形的“ 钓叟 ”浣女 ”莲 “ “ 娃 ” 象。苏轼农 村词 的代 表作是任徐 州知州 时所 形 作 五首《 溪沙 》 浣 。从人 物形 象看 , 写到 了桑姑 、 醉
题 材 均 可 人 词 , 实 达 到 无 所 不 在 、 心 所 欲 的 地 确 随
农 村风俗 看 , 到 了谢 雨 、 社 、 神。 而潭鱼 、 写 祭 赛 绿 树、 青麦 、 枣花 、 古柳 、 草 、 沙 、 麻这些景 象 , 软 平 桑 道

苏轼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苏轼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 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 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 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 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 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 的真实写照。
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 州---徐州---湖州 ---黄州--登州— 扬州--定州-- 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定风波
苏轼
解读小序 了解背景
三月七日,沙湖 道中遇雨。雨具 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思考: 小序交代
了哪些信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心情的轻松 闲散 奔波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 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 “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 变幻(一语双关) 任: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整体把握 初步鉴赏
疏通词意 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 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 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 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 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 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 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东坡词“新天下耳目”在何处?

东坡词“新天下耳目”在何处?

东坡词“ 新天下耳目” 在何处?
画 李 彬
景》 “ 欲 待 曲终 寻 问取 , 人 不见 , 数峰青 ” , 化 用 唐 代 钱 起
《 省试湘灵鼓 瑟》 诗中“ 流水传潇浦 。 悲风 过洞庭 。 曲 终
人不见 . 江 上数 峰 青 ” 。 这 种 手 法 虽 有 时 会 产 生 拗 涩 之
审美意趣 。 婉 约词偏重情爱 内容 , 讲求形式 的精致 . 延
至 北 宋 中 期 的柳 永 等 人 , 婉 约 词 已经 发 展 到 极 致 。 这 些 词多写男女 恋情 、 幽会秘约 、 离情别 绪 , 即 所 谓 滴 粉 搓 酥、 浅斟低唱等等 . 词 作 中 也常 常 表现 对 歌伎 美 色 的 猎
题 的诗 , 当属 西 晋 潘 岳 的《 悼亡诗 》 。 此外 。 唐 代 与 白居
茫茫》 《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水龙吟 . 似 花 还 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 《卜 算子 ・ 缺 月挂 疏 桐 》 在 内的四首苏轼词 , 旨在 通 过 苏 轼 词 与 前 一模 块 “ ‘ 格高韵远 ’ 的北宋词( 一) ” 中 晏
格, 适应 了词 的女 性 化 文学 特 质 , 有妩媚 、 轻柔 、 绮 丽 等
振” 。 苏 轼 对 词 的贡 献 首 先 表 现 在 开 创 了 豪 放 派 。 以 广 阔 的视 野 、 旷 达 的性 格 、 奔 放 的 激情 、 凌 厉 无 比 的笔 锋 , 开创 一 代 词 风 . “ 一 洗 绮 罗 香 泽 之态 。摆 脱 绸 缪 婉 转 之
艳心理 , 所以词情浮 艳 。 充满脂粉气 。 “ 词欲雅 而正 , 志 之 所及 。 一为情所投 , 则失 其 雅 正 之 音 。 ” ( 张炎《 词源》 ) 对于“ 词为艳科” 的传 统 。 苏轼作品并没有完全排斥 . 但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掌握苏轼词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分析苏轼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追求,提高学生欣赏和评价古代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词作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2. 苏轼词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苏轼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分析。

2. 对比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苏轼词作的相关资料,如诗词、注释、赏析等。

2. 学生预习苏轼词作,了解其生平及词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苏轼词作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3. 对比阅读:教师选取两首苏轼词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学生对比分析,注意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追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苏轼词作的特点和魅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词作的价值和意义。

6.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苏轼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加深对苏轼词作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苏轼词作的独特之处。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苏轼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追求。

3. 运用对比阅读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词作的特点。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热情。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苏轼生平及词坛地位。

2. 步骤二:自主学习,学生分享预习成果。

3. 步骤三:对比阅读,分析苏轼词作特点。

4. 步骤四:小组讨论,总结苏轼词作魅力。

5. 步骤五:课堂小结,强调苏轼词作价值。

6. 步骤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苏轼词作。

最新 东坡一歌天下新——也谈东坡词的“新天下耳目”-精品

最新 东坡一歌天下新——也谈东坡词的“新天下耳目”-精品

东坡一歌天下新——也谈东坡词的“新天下耳目”彭广文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这里的“新天下耳目”主要是指苏轼的词着重表现的个人化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

那么东坡词何以能够使天下耳目一新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环境宽松唐尚武,宋尚文。

凭借武力获得天下的宋太祖深知武人当权的弊端和隐患,因而宽待文人,柳永在《鹤冲天》词中发出“忍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宋仁宗也只是大笔一挥取消他终身考试资格而已。

苏轼的才华深受欧阳修的欣赏,宋仁宗甚至认为苏轼将会是太平宰相的不二人选,后来的宋英宗、宋神宗也都很欣赏他。

正是因为他们每次的竭力保护,苏轼才能从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全身而退。

环境的相对宽松能保住苏轼的性命和他精神的自由,而底层生活环境的自由则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并向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苏轼被贬黄州后,曾托友人马正卿为他买了一块东边的坡地给他耕种,并且自号“东坡居士”,过上了轻衣简从、宁静隐逸的山野村夫的生活。

在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二日和三日先后作了五首《浣溪沙》。

在他笔下,既有潭鱼、乌鸟、麋鹿、猿猱等自然动物,又有桑麻、稻麦、蒿艾、黄瓜等乡村植物,作者置身于这样的自然环境,与朴实的白叟、天真的黄童和纯朴的村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景。

这在宋代是很少见的。

浣溪沙(苏轼农村词五首)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一)专题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4. 提高诗词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了解苏东坡: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的人格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的精神闪耀着千年的中国历史,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还被誉为第一千年世界历史的12位英雄之一。

苏东坡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可是封建官场之于他,注定是失败的地方,那不是因为他不懂官场,而是懂得太多,他痛恨那种无益的党争,屡屡在关键时刻吐露真言,因此他被当政的各派视为持异见者,频繁遭到贬谪,苏轼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是封建制度下的必然结果。

难得的是苏轼坦然接受这种厄运,他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不仅没有被打倒,以其达观和智慧,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升沉之间,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各种文章数以千计,被赞誉为"不可救药的文人",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今天看来,这样的"不可救药的文人"才是中国历史的光荣,不仅因为他留下的大量的诗书画作品,还因为他的处世精神,为后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

苏东坡,本名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一○三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眉州眉山县人。

眉山县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南五十里左右,父苏洵,母程氏。

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人在宋代文坛上皆享盛名,后人称之为"三苏",皆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东坡故居在城南纱谷行,清朝曾经重建,号称"三苏祠"。

当时有歌谣说:"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眉山草木尽都枯萎失色,原因是草木之色全加诸于三苏身上,还有传说入:"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抒情词《江城子》、咏物词《水龙吟》的理解和掌握。

课型课时文本研习+活动体验。

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过程:第一教学板块--新课导入: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其词豪放飘逸,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

第二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第三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巡回答疑。

2.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3、背诵课文。

第四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提示: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东坡一歌天下新——也谈东坡词的“新天下耳目”

东坡一歌天下新——也谈东坡词的“新天下耳目”
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

、Leabharlann 环境宽松 了, 撞破天罗归水浒, 掀开地网上梁山 , 绝地反击, 去
寻找 新 的生 活。
用手 推不 开门的伏 笔与照应
唐尚武, 宋尚文。凭借武力获得天下的宋太祖深
知 武人 当权 的弊端 和隐患 , 因而 宽待文人 , 柳 永在《 鹤
词中发出“ 忍把浮名 , 换作浅斟低唱” , 宋仁宗也 六、 林 冲 山神 庙掇将 大石头 靠 了门与陆虞侯 三人 冲天》 只是大笔一挥取消他终身考试资格而已。苏轼的才华
旋抹红妆 看使君 , 三三五 五棘 篱门。相挨踏破 茜
夫的生活 。在元丰五年 ( 1 o 8 2 ) 十二 月二 日和三 日先 后
文章 围绕山神庙 的相 关情节是 : ( 草料 场 ) 雪大驱 寒— — ( 向东 ) 山神庙—— 市井( 沽酒 ) —— ( 向西 ) 山神 庙 ——草料场 ( 草厅崩塌 ) — —( 向东 ) 山神庙—— 听原
作了五首《 浣溪沙》 。在他笔下, 既有潭鱼、 乌鸟、 麇鹿、
而底层生活环境的自由则提升了他的思想境 隔门听到。若无“ 大石头” 这一伏笔照应, 故事断不会 的自由, 界并向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苏轼被贬黄州后 , 曾托 如此精彩 曲折 , 引人 人胜 。
七、 山神庙若 隐若现 的伏 笔照应
友人马 正卿为他 买 了一 块东边 的坡 地给他 耕种 , 并 且 自号“ 东坡 居士” , 过上了轻衣简从 、 宁静隐逸 的山野 村
— —
反” 的性格转变 。 五、 “ 酒 葫芦不 离身” 与“ 被与葫芦 都不要 了” 的伏
笔与照应
“ 酒葫 芦 ” 是他 生活 所需 。英雄 落 魄 , 英雄 气 短 , 只 能靠酒 壮胆 , 借 酒消愁 。这 个 随遇而 安 的人 , 在 东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贬广东惠州 1094年 58岁
贬海南儋州 1101年 61岁
《答李端叔》: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 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 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 答,自幸庶几免矣。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幸福之路
诸城市龙城中学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豪迈之情。
以小见大
2、“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喻指人生中的逆境。“晴”
比喻人生中的顺境。表层意思骤雨初停,一切都归于平静;
深层含义是无论人身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
困难都会成为过去。
一语双关
3、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 胸臆。这样写的好处是含蓄隽永,发人深省。
事 态
“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乐观的精神 (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福祸不惊)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幸福之路
诸城市龙城中学



苏 轼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幸福之路
诸城市龙城中学
结合喜欢的句子,总结这首词的特色。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穿着、
举止、神情、心理)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
借事抒怀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幸福之路
诸城市龙城中学
对比探究: 与之前的宋词相比,苏轼的词“新”在何 处?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幸福之路
诸城市龙城中学
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可能是放大 的个人主义。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 可能是盲目有害的举动。旷达不是醉生梦死, 醉生梦死是对生命的自我贬值。旷达不是看 破红尘,看破红尘是人生的沉沦。

九年级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九年级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 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 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 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 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 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 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 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 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 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 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 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 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 案”。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一团! 当小卢卡斯被同伴们欺负的时候,便将怒火洒向小蚂蚁,他用火力强劲的水枪射击蚁穴,让蚂蚁们无家可归。面对卢卡斯这样强大的敌人,娇小的蚂蚁并没有畏惧,而是在蚁后的有力组织下,蚂蚁们听 从指挥,团结一致,迅速解决水患,并严厉惩处水患制造者卢卡斯。这可以看出在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家都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么蚂蚁王国是很难战胜敌人,更别说守住自己的家园。 中医养生加盟艾灸馆加盟 尊重生命,也是尊重自己!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赋予人类强大的力量,并不是要我们去欺压弱小,以强凌弱,而是要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卢卡斯因为比其他同伴个小,所以经常遭到欺负,同伴在每 次欺负卢卡斯之后还说:我个大,你个小,言外之意就是个大的可以欺负个小的。受气的卢卡斯于是将怒火洒向比自己更加个小的蚂蚁王国,因为他认为自己个比蚂蚁个大,可以欺负它们。但没想到的 是,蚂蚁们人心齐,泰山移,遇到危险不害怕,派法力壮大的蚂蚁巫师佐克亲自出马,将人类小孩卢卡斯变更成蚂蚁一般的大小,最终战胜敌人。卢卡斯正是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他人,将大自然赋予人 类的强大力量用来欺压其他的弱小生命,使得自己也变成蚂蚁,还被罚到蚂蚁世界做苦工。 学会包容与接纳! 卢卡斯摧毁了蚂蚁王国,当他被带回蚂蚁王国时,蚂蚁们并没有立即将他处死,而是在蚁后的命令下,小卢卡斯被罚做了蚂蚁世界的苦工。但更多的是,在蚂蚁们的包容、理解、关心下,小卢卡斯学会 了和蚂蚁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并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彼此之间还成了要好的朋友。蚂蚁们的包容、接纳和理解,也让卢卡斯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之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的首句说“似花还似非花”,那么词作中哪些句子 写出了“似花”的特点?哪些句子又写出了“非花”的特 点呢?词人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 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 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 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 挂齿?
• 这首词通过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 事,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 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 处之的旷达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 的精神。
咏物词的特征 内容:托物言志或言情; 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修辞)、 融情于物
以下两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定 风波》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 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 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 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哲学之美
• 苏轼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之美、人格 之美、人性之美,还闪耀着哲学的理 性光芒。

哲学之美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 • • •
类型把握法 意象探究法 词句探究法 背景探究法
• 1.诗歌类型:咏物词。 • 2.上片意象有“缺月”“疏桐”“幽 人”“孤鸿”, 营造了残缺之月,疏落 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的 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 的感情。 •3.下片用 “惊”“省”“拣”“寂”“寞”“冷”等 词语描绘出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寂寞 寒冷的形象。 • 4.表现了作者面对挫折和苦难仍然保持 独立的人格,不肯同流合污的人格之美。
竹杖芒鞋轻胜马
•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 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 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 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 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 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 然情怀,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 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 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比较阅读《卜算子》《定风波》
• 横向打通《卜算子》《定风波》,体会苏 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 孤独伤感----从容淡定。 • 他像一只漂渺的孤鸿,从京城落在黄州冰 冷的沙州,他又将抖去身上的尘埃和污泥, 向着理想的天空高飞!
• 齐诵《定风波》,读出从容和轻松。

人性之美
• • • • • • •
• 两年后,苏轼的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 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 也无 风雨也无晴。
四维探究法
• 三落:一贬再贬。l093年9月,太后驾崩,
18岁的哲宗亲政。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 太后摄政时,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大事小事 与他无关,他很郁闷,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 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 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 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 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 角。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
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
定风波
• • • • • • •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洒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形式角度看苏东坡词的一“新”
• 《定风波》去掉“谁怕”“微冷”“归去” 之后就是一首比较整齐的七言诗,“以诗 为词”的手法创新。 • 回顾唐五代词到宋词的发展过程, • 突破了音律:小令----慢词----文体 • 以诗为词
(1)似花:从题目入手,咏物词,咏杨花,运用拟人手
法突出杨花的特点
(2)非花:咏物以言情,以物喻人描写思妇的情
态。

内容 杨花 思妇
手法 拟人 比喻
情感
杨花落尽的怅惘——感伤 思妇怀人的缠绵——哀怨
龙 吟
小结: 花与人的融合,融情 于物,赋予花人的情感。 处处写花,却时时有 人的情感;写人意态,却 常含花的情态。
品读鉴赏:
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 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 营造出萧疏 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
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 样的情境?
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二起:东山再起。l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
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 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 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 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 林学士知制诰。短短l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 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 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 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 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l089年7月至l091年2 月,出任杭州太守l年零7个月。
•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 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 重。 • 方方《喜欢苏东坡》 •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三起三落
• 一起:步入仕途。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 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 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 一落:大难临头。l079年,因为“乌台诗案”, 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宋神宗任用王 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 变法,站在旧党一边。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 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 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 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 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 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从词风角度看苏东坡词的二“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 偏低,大多仅把它当成“娱宾谴兴”(悦情) 的“诗余”、“小道”。 • 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 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 词的表现世界。他的词作,或清新明快,或 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或奔放流转,着重 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 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加了词的主体性。 (抒情----言志)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飘零失 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 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 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 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人格之美
人格之美
• 这首词写于1080年2月。苏轼刚到黄州,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 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有孤独,有自 喜,也有自赏。 • 齐读《卜算子》,读出情感变化: • 孤独——伤感——赞叹。
• 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 • • •
类型把握法 意象探究法 词句探究法 背景探究法
定风波
• 1.诗歌类型:叙事抒情诗。 • 2.背景:苏轼到黄州两年后。 • 3.上片描绘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 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 又长啸的潇洒旷达(沉着、豪迈、通达、 淡定、自信、乐观、豁)的抒情主人公形 象。 • 4.词句探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四维探究法
• 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 • • •
类型把握法 意象探究法 词句探究法 背景探究法
豪放词与婉约词
• 探究《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横 向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 1.苏东坡的婉约词“新”在何处?用词来悼 亡是苏轼首创。 • 2.上片从时间之长,空间之远,人之憔悴来 写思念之苦。下片用梦境反衬现实中作者的孤 寂和凄清。 • 3.如果说前两首词表现了苏轼的高洁的品格、 豁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那么这首词表现了 苏轼可贵的地方是多情,忠于爱情。
• 《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 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 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 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江城子》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 忘(wá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 n)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