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一、项目的目标
本项目目的是为辽宁省规划、建设一座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主要物流对象为药品、医疗器械;服务对象为制药厂、省内药店和医院;主要功能为仓储和向省内药店和医院配送。首先以自身配送为主,面对医院、零售药店和其他商业;二是吸引主要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网络伙伴关系,使物流中心成为其他药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扩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从配送药品扩大到医院、药店需要的相关产品的储存、配送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并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医药行业进入07 年以后,不仅销售收入实现了26%的平稳增长;更重要的是,销售利润的增长幅度超过收入增幅接近25 个百分点,达到48.74%,扣除投资收益之后的增幅也在35%左右。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领域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因此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但随着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允许外国企业从事全方位的销售服务,包括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这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医药批发、零售运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将面临世界级巨头的挑战。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通过全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GSP认证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医药商业的管理体制将日趋完善,管理能力渐步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朝着企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药企业的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多种问题。但在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与发达国家同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矩:
1. 营运手段较为初始
目前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普通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据行业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在2007年度全国物流统计调查显示:2006年物流费用增长11.2%,物流费用增幅比销售额增幅、货运量增幅都高。物流费用率为12.33%,比上年上升1.17个百分点。从物流费用构成来看,2006年医药及器材零售行业运输费用55.64%,比上年上升2.23个百分点,利息费用合计占物流费用的3.41%;另外,仓储费用
1.4%,管理费用34.4% 。
2. 物流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采用的分销模式为多级分销形式。即处于区域核心城市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批发商凭借其强大的储运能力向所覆盖区域的地、市、县二、三级医药批发商销售,地、市、县医药批发商凭借其具备配送能力和掌握的区域客户资源在当地向医院、诊所和药店等终端零售商进行销售。在此基础上还存在面对城区的中小型区域仓储配送形式、面对医院的区域性纯销形式、面对单一产品的招商代理形式等其他类型。
可以看出,多级分销模式的效率不高。从一级批发商到最后的门店,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不可能很快把药品迅速、准确、及时、低成本的送到对应的门店
或终端客户;其次,多级分销模式因中间环节过多,使一级批发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及时了解终端市场的真实需求,无法给采购提供准备的决策数据,可能导致无法及时提供门店或终端客户需求的药品和相关增值服务;另外,各级分销商因技术和相关资源有限,在对门店或终端客户进行配送作业时,主要依赖人工处理,使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提高。
3.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和粗放
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和使用。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巨头的报挑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医药企业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物流运作方式从传统的批发企业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
对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要获得市场上的统治地位,而加强与其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的联盟来实现,且须比供应链中其他成员更好地担负市场功能,在运作上做得更好。
在以前,由于地、市、县二、三级医药批发商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彼此独占库存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滞。需求的逐级放大同时导致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库存的异常波动,这对整个供应链效率和响应速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从消费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对物品品牌的迷信度越来越低,物品之间的品质差异也越来越小,因此当要购买的品牌缺货时,会马上以其它品牌代之。所以,门店里都尽可能的销售畅销物品,库存数量最好是不太多,又不会缺货。因此,就会要求多品种少批量的订货及多频度的配送,也就要求配送中心能对门店或最终用户快速反应处理订货及出货。
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应运而生,医药物流建设不再是从前简单地租借或自建仓库,追求短、平、快的投机操作,而是从一般传统型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发展。
三、具体分析
(一)全面调研
1、医药物流的特点
1)品类划分的复杂
医药物流与其他行业的物流相比具有很多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
2)GSP要求
医药物流在配送环节上,对药品批号、生产时间、效期、来源、随货单证等要求都非常严格,在仓储环节上的量化指标要求也极高,所以使信息系统必须支持高精度的运作模式。
3)运输管理严格
药品运输是实现药品的空间位移的手段,也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在运输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药品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4)包装严格
包装材料的卫生情况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必须按照规定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特殊药品的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等。
5)仓储与在库保管严格
患者对于药品的需求是不可预测并且迫切的,企业通常为了满足客户对药品的及时需求,保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而这部分安全库存由于药品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无论对于数量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药品严格分库区存储,药品需要按剂型及自然属性,分别存放于不同温度条件的库区;药品摆放应该遵守“六分开”的原则;药品应实行色标管理。
6)配送严格
出库时应掌握“四先出”原则,即“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以确保库存药品自身质量始终保持在较为新鲜的良好状态。药品需求的时效性,对于药品的物流配送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药物流配送系统具有很高的柔性。
2、市场需求调研
1)省内医药流通企业多而小,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
2)现行医药流通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不符合现代流通企业的要求。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省内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批发及零售企业各自为政,造成医药物流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满足药品销售需要,符合药品经营的GSP认证要求,这些企业都在投资建设自有的物流中心或租医药仓库,并组织物流服务。这种形式虽然能对药品的销售、服务和信息进行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但最大的问题是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经营成本较高,商业信息、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反馈等工作操作难度大,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4)医药生产、批发企业整批产品发运成本虽较低,但批量发货、补货及配送成本较高。在药品发运过程中由于中转环节多、周期长,零散批量发货和补货及时到达率较低,丢失、破损等问题时有发生;而药品在销售过程中有关需求信息反馈迟缓,造成市场反映迟缓,影响了市场销售,给同类产品造成可乘之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5)按照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对药品销售、批号管理、运输仓储等管理方面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和规定。法规发布后,生产企业都能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去执行。但医药企业长期存在的串货、退货处理、产品追踪动态反馈管理等问题,始终困扰企业的发展。同时医药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非常希望尽快获取销售终端药品需求信息(如:药品销售状况、批号管理、补货信息等),以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预测市场变化,提升产品的价值链。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希望药品销售扁平化。同时医药经销商为满足药品竞争的需要,适应市场销售的变化,对物流服务商的配送时限、服务质量和销售终端资金回笼等环节不断提出新的个性化需求。
3、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支持
1)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中国老百姓的看病难、上学难、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