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课本知识梳理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575cf2172ded630b1cb6af.png)
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与知觉概述感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①空间知觉:既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②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及周期性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即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和知觉。
社会知觉即对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①第一印象②晕轮效应③刻板效应④近因效应⑤投射效应3.根据知觉对象的准确性,可将知觉分为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
三、感觉与知觉的特点(一)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刚刚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差小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异叫差别感觉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相同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明适应:环境刺激有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来的强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变弱时,由于一系列弱光刺激导致对后来弱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又分为:①同时对比:同一感觉器同时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山青花更艳,水碧鸟愈白。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51e1f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b.png)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原创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原创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2bcd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b.png)
原创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一、教育基础概述教育基础是指教育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良好的教育基础知识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和教育评价心理学等。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现象;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晚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个性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体的心理特点;教育评价心理学研究评价和测量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三、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教育目标研究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教育内容研究教育的内涵和范围;教育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育评价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四、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与社会、家庭、文化等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社会学对于教师理解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育和文化的关系、教育和家庭的关系等。
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研究教育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研究教育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教育和家庭的关系研究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指与教育活动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
教师需要了解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合法、规范地开展教学工作,并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原则和教育法律责任等。
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91068265ce050877321318.png)
名词解释1、教育学:有三种含义①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②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③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第一章)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花的实践活动。
3、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叫教育的对象。
4、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题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5、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他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二章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组织形式。
2、学制:即现代学校教育,是要求打破传统的学校体系,同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
3、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8c1412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9.png)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归纳。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
二、教育的特征
1. 社会性: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思想性:教育在于培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
3. 强制性:教育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进行的,有一定的强制性。
4. 整体性: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等多种形式。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的传递、个性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
四、教育的类型
教育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按照教学对象
不同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等。
五、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人才,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它的影响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3276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6.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育教学理论1.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法则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等。
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等。
2.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等。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4.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技术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和特点等。
2.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重点、难点内容等。
3.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取、使用等。
4.教材与教辅: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教辅的作用和选择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励策略、评价策略等。
2.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特殊教育学生、优秀生、问题学生等。
4.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
五、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1.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
2.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沟通技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关注教育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备知识。
教育知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f14b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png)
教育知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点总结:1.教育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方法,使个体接受和传承社会的文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
2.教育的基本类型教育可以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类型,每种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3.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原则,这些原则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目标、方法和内容的不同看法。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和群体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实践中心理活动的科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内容。
应用知识点总结:1.教育目标的确定在教育实践中,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
2.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3.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4.激励和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激励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着直接影响。
5.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上就是教育知识与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https://img.taocdn.com/s3/m/e4223a705acfa1c7aa00cc79.png)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包括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c74388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4.png)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是指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教育和教学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教师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和规范,制定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的过程。
教师需要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运用不同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评估方法,如考试、作业、口头提问等,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学理论对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了解各种教育学派、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规范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运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教师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运用。
基础教育知识点总结
![基础教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3799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9.png)
基础教育知识点总结基础教育是指在儿童接受高等教育之前的基本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
基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建立了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语文语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是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包括听、说、读、写、学文学和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数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学科,是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包括数学概念、计算能力、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英语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交流中交流和合作。
英语教育包括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和听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科学科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另一个核心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内容。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重要工具。
社会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社会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
社会科学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素养,使他们在审美和创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工具。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重点梳理总结怎么写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重点梳理总结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224ae6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b.png)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重点梳理总结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儿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基础知识的重点进行梳理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要点。
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是儿童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
2.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因材施教:针对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按照儿童认知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生活化: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进行教学。
•综合教育:综合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学前教育的内容重点学前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重点包括:语言和交流•语言启蒙:在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语言启蒙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交流技巧:培养儿童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社会情感•情感管理:帮助儿童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管理的能力。
•社交技能: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思维和认知•思维训练: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发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整理等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障其身体健康。
4. 学前教育的评估和反馈在学前教育中,评估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评估和反馈应该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包括情感、认知、社交等方面的评估,以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
5. 学前教育的家校合作学前教育的家校合作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资常识知识点总结
![教资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b692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6.png)
教资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教育政策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教育政策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育政策知识点总结:1. 政策法规: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文件,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2. 教改政策:指教育部门对教育体制、课程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 教育经费:包括教育投入、财政拨款、学生资助等政策。
4. 教育国际化:指教育部门对外国留学、国际交流、外资学校、双语教育等方面的政策。
教育政策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有直接影响,因此他们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游戏法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知识点总结:1. 思维方式:指教育教学中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2. 学习形式:包括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3. 教学手段:如教具、多媒体、网站、平台、虚拟实验室、电子课本等。
4. 教学策略:包括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加以考虑,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学习资讯学习资讯是指学习过程中获取和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包括课程学习资讯、学习方法咨询、学术研究论文、教育资料等内容。
学习资讯的获取和利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资讯知识点总结:1. 学业资料:包括课程教材、参考书、习题集、试卷分析、学科资料等。
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5eef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5.png)
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小学教育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步,对孩子未来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需要关注和传授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打下了学习的基础,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未来成就。
以下是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内容。
语文语文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育的基础是学习文字、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拼音和注音符号,学会认识汉字,理解基本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书写。
语文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文字理解能力。
数学数学是认识世界和规律的工具,也是小学学习的必备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数值大小比较、几何图形与测量等内容。
数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小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基础。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自然现象,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了解家乡和周围环境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常识,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简单的地理、历史和道德知识,了解国家、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关系。
通过社会科学教育,学生可以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艺术与体育艺术与体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感、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丰富个性和情感体验。
艺术与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结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体育等多个领域。
这些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3】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3】](https://img.taocdn.com/s3/m/4ad22ff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5.png)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3】命题点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受社会构成要素的制约。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社会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的、文化的基础i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建立在这些社会基础之上。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一方面要促进个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人才培养来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对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只有满足其要求,才能体现其价值。
所以,教育朝什么方向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以社会的要求为根据的。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社会变迁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要求教育进行一系列改革,使之与变迁的社会要求相适应,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变迁。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教育效果如何,其最终评价尺度是社会,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否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是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宿。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和谐发展,共同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教育不是为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而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培养人才,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总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影响和最终决定因素。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https://img.taocdn.com/s3/m/dd537c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5.png)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03c2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6.png)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是指对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的总称。
教育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特性和内在属性。
在教育的定义中投入术语纷繁,但对于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费说:教育是建立在对幸福公平、正义、人质共存环境的根本尊重和热爱之上,而且是在保护该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效果。
传统上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分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和人格修养功能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和各个时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
教育的任务是指教育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教育的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原则主要包括自由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差别教育原则等。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应该包括的教学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个体通过感知、认知、思维、想象、觉知等心理过程,使行为、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三种。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记忆、思维、知觉、语言、智力等。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d8f5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0.png)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教育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教育理论: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
义等,以帮助理解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以便在教学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教学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
设计,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4.学习理论:了解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应
用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
的学习成果。
5.教育法律和伦理:了解教育领域的法律要求和规范,包括学生权益、教师责任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6.教学评估: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包括课堂评估、作业评估、标准化测试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知识。
7.跨文化教育: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需求和教育差异,并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元素,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
8.特殊教育: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残疾类别、支持服务、教育法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方面的知识。
9.教育技术:了解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如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应用程序,以帮助创新教学和提高学生参与度。
10.学校管理和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包括教师领导、课程管理、学校文化和家长合作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dff6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8.png)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因此,了解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种类、目的和特点等。
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根据对象的不同,教育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种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
而教育的特点则包括社会性、个别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等方面。
其次,教育的基本原理是指教育活动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
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包括个体差异原理、社会性原理、活动性原理和发展性原理。
个体差异原理是指每个受教育者在智力、兴趣、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社会性原理是指教育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活动性原理是指教育要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发展性原理是指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个性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根据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改革,为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资源条件。
总之,了解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参与和支持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教育,关注教育,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1f54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3.png)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一、教育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来帮助人们在心理、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创新能力的公民。
2.教育的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建构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等。
3.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4.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环境对个体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计划和教育管理等。
2.教育制度: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阶段的教育制度。
3.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4.教育评估:包括学校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2.课程与教材: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材编写等。
3.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师角色、教室管理、学习环境等。
4.学生评价:包括学业评价、素质评价等。
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发展特点及阶段。
2.认知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记忆理论、思维发展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4.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人格发展等。
五、教育法律和伦理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法律:包括教育法、劳动法、儿童权益保护法等。
2.教育伦理:包括师德师风、教育职业道德等。
3.学生权益保护:包括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学生权益维权等。
六、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应用等。
2.教育信息化:包括数字化校园、网络教育等。
3.教育应用软件与平台:包括教学管理软件、教育平台等。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ded6ba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1.png)
教育学知识点
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
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
教育学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对于了解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影响和引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基本
概念包括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强调了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
古希腊的教育理念、中世纪的宗教教育、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都为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讨了学习、记忆、
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学
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包括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结语
教育学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
内容,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础知识指南》课本知识整理3.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 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 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9.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
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1.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4. 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 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可靠性)。
16.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3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3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4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8.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教师人格特征。
51.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5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53.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道德两难。
57. 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苏格拉伦。
60.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材。
6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6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6、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67、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68、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69、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70、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71、《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72、《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73、《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77.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78.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79、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80、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8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82、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83、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84、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85、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8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8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8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9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91、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92、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3、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94.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95.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96、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97.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98.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99.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100.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101.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102.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103.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
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104.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官学、私学、书院。
105.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106.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107.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108."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10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110.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11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11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11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11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1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1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又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117、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118、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119、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121、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122、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123、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124、经济的发展与下列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
39、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140.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14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142.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43.“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
144.“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145.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
148、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151、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152、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年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155、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159、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160、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161、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16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172.CL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级成.17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179.教育目的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18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18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18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9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0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202、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0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20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6、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209、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2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1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218、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1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2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28、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29、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33、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34.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2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255、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257、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58、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
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