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回顾与思考学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过去的学习、生活或特定主题进行系统性的回顾。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激发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掌握回顾与思考的方法和步骤。

(2)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过去的重要经历和收获。

2、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过去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鼓励学生将回顾与思考的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未来做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回顾与思考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初步的了解。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过去的经历,互相交流和分享,拓宽思路。

3、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掌握回顾与思考的方法。

4、个人写作法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记录自己的回顾与思考内容,促进深度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和反思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回顾自己经历并从中获得启发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与思考的意义。

2、知识讲解(1)介绍回顾与思考的定义和作用。

(2)讲解回顾与思考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回顾的时间段和主题、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未来规划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如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进行回顾与思考。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学生的回顾与思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改进自己的回顾与思考方法。

5、个人写作(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步骤,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回顾与思考,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2)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6、展示与交流(1)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回顾与思考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回顾与思考》 导学案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对过去的经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经验教训的能力。

3、帮助学生通过思考,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回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全面、客观地审视过去的事件和行为。

(2)学会从回顾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思考。

2、难点(1)克服主观偏见和情感因素,对自身进行真实、准确的评价。

(2)将思考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计划,并能够持之以恒地执行。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但如果我们只是经历过而不去回顾和思考,那么它们的价值就无法充分体现。

通过回顾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回顾的方法1、时间顺序法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过去的经历逐一梳理。

可以从最近的事件开始,逐步回溯到更早的时候。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事件的发展脉络。

2、主题分类法将经历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如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

然后在每个主题下进行回顾和总结。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关键事件法选取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进行重点回顾。

分析这些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通过对关键事件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思考的角度1、自身行为反思自己在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是否积极主动,是否采取了有效的策略,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外界因素考虑外部环境对事件的影响,如他人的支持或阻碍,社会环境的变化等。

3、情绪态度关注自己在事件中的情绪和态度,是否保持了冷静、乐观,还是被负面情绪所左右。

4、经验教训总结从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在未来避免同样的错误,如何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

(四)案例分析以“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为例,进行回顾与思考的示范。

回顾:在这次考试中,我没有充分复习,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 公开课教案_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 公开课教案_1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回顾与思考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准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熟练地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举出生活中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实例,抓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找到相等关系,熟练建模;3.进一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2.几种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师生互动法五.教法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点梳理;第二环节巩固练习;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知识点梳理内容:一.课前练习(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完成,上课时交流订正).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

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的,由二个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

5.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是。

第二环节巩固练习(1——5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9题小组合31x y -=作交流完成,组内派代表展示结果)1.请判断下列各方程中,哪些是二元一次 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1)x+3y-9=0; (2) -2y+12=0(3) x 2+y=20; (4)3x- =1;(5)3a -4b =7; (6) 2x+10=0。

2.如果方程2x m-1 - 3y 2m+n =1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 n = 。

《回顾与思考》教案1.doc

《回顾与思考》教案1.doc

顾与思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模型,通过对不等式的求解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方法归纳活动内容: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VI ⑵ S + H2 3 5 2活动目的:通过对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让学生回顾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以及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

活动效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地、止确地解决,但有一部分学生在用数轴表示解集时还是把端点值的实心点画成空心圆圈,有的学生甚至把方向也画反了。

老师在此应再次强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般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某种商品进价为200元,标价300元出售,商场规定可以打折销售,但其利润不能少于5 %.请你帮助售货员计算一下,此种商品可以按几折销售?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并且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活动效果:学生发言踊跃,思维活跃,有算术计算的方法,有方程的方法,也有不等式的方法。

第三环节例题解析,方法归纳活动内容1:[例3] —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25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扣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被评为优秀(85分或85分以上),小明至少答对了几道题?解: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则得4兀分,另有(25-x)道要扣分,而小明评为优秀,即小明的得分应大于或等于X5分,则4x-(25-x) >85解得:x>22所以,小明至少答对了22道题,他可能答对22, 23, 24或25道题。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 回顾与思考》公开课教案_7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 回顾与思考》公开课教案_7
教学资源使用
多媒体,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目标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复习几个相关概念
复习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概念
再次加深对这几个易混淆概念的区分,为后面的特色解法打基础
回忆,抢答
激发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了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具备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基本技能.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用方程(组)模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方程(组)模型的重要性,获得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和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复习回顾旧知的经验.
巩固方程组解得概念是每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可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的观点理解为几条直线有公共交点
先抽同学说一下他的思路,再练习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迅速统计出每个答案的人数,也可直接发现这种类型有多少同学还不会,便于老师的讲解
四、待定系数问题的解法
看错系数问题在学生平时作业中经常出现,那么如何纠错?学生肯定想知道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细心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措施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对整个九年级上册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思考如何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面积公式的理解不深入而出现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对面积公式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难点:如何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复杂实际问题中,如何找到关键点,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回顾和巩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际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回顾。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让学生回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回顾与思考》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_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回顾与思考》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_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回顾与思考》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回顾与思考》导学案课件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第五课时●课题§6.5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2.学会用变量之间关系的各种形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作出预测.(二)能力训练要求1.从常量的世界走入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对象,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进行表达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成就感,获得学习的快乐,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学重点1.进一步体会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并且试着用表格、图象和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各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作出预测.●教学难点能读懂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示的信息,还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刻画一些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逐渐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开拓思维[师]首先我们看上节课留的作业,课本P179试一试:分析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图6-22,想象一个适合它的实际情境.图6-22我想,同学们一定想好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情境.[生]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时间和离家的距离,那么这个图可表示为:小明从学校回家,行走了一段后,停下来在街心公园看了一会儿爷爷们下棋,然后又开始往家走,直到回家.[师]这位同学的描述是不是合情合理呢?[生]是的.老师我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时间和汽车的速度,那么这个图可以表示为一辆汽车从高速公路下来,先逐渐降低速度后,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减速,到了目的地停下来.[生]老师,我是把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时间和汽车油箱里油量,那么这个图可以表示为一辆汽车装满油后,行驶在公路上,行驶一段后,司机到路边的饭店吃饭,休息,随后,开车向省城开去,快到省城的时候,油箱里的油用完.[生]如果把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时间和飞机行驶的高度,那么这个图就可以表示为: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从一定的飞行高度慢慢下降一个高度,然后在这一高度飞行了一段时间后,快到机场时,开始降落,最后降落在机场.……[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看来,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变量的世界.今天,我们就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把第六章的内容回顾一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生活中的问题,构建本章的结构图.Ⅱ.回顾与思考,构建本章的框架图[师]大家请看课本P180的回顾与思考中的三个问题,我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我们以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到同学们中间去,和同学们以朋友的身份交流.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关注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答案的过程).[生]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家里的电表上的数字,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燃烧的蜡烛的高度,随燃烧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一杯开水的温度,随放凉时间的增大,水变得越来越凉.[生]铅球运动员掷出铅球的球的高度随掷出去的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我们星期一早上升旗,上升的国旗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师]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能和生活紧密相联,能用变化的眼光欣赏我们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呢?举例说明.[生]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表格、图象、关系式来表示.例如:一棵小树苗,刚栽下去时树高为2.1米,我想看一下树高是如何随每年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我用表格的方法表示它每年来高度的变化.列表如下:时间(年) 1年后 2年后 3年后 4年后 5年后小树高度(米) 2.1+0.3 2.1+0.6 2.1+0.9 2.1+1.2 2.1+1.5也可用关系式来表示小树的高h(米)与x年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h=2.1+0.3x.用图象更能直观地表示出小树的高度h随时间x变化的情况.如图6-23.图6-23[生]从这个同学举的例子及其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分析、预测10年后树高的情况.例如:从表格中,我们可以读出小树每年长高0.3米,所以10年后小树的高度就是2.1+0.3×10=5.1(米).从关系式h=2.1+0.3x求 10年后的树高只需把x=10输入到关系式中,就可输出h的值,即h=2.1+0.3×10=5.1(米)从图象中,我们可以读出h随x增大,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们把这种趋势延长下去,然后过横轴上表示10的点作垂线交图象于一个点,过此点作横轴的平行线,交纵轴于一点,这点的读数,便是10年后小树的树高.[师]我相信同学们还有很多的例子要讲给大家,下面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同时试着建立本章的结构框架图.[师生共析]本章的框架图如下:Ⅲ.深化,应用[例1]某书店将一周的售书情况记录如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收入/元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1)上表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画折线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读懂表格,并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解:(1)上表反映的是收入和星期数之间的关系.(2)用折线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6-24出示投影片(§6.5 B)[例2]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米,温度下降6 ℃,已知某地地面温度为32 ℃.计算海拔高度分别为1000米、XX 米、3000米、4000米时相应的温度值.分析:根据题意,先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特别注意单位.解:某地地面温度为32 ℃,每增加1000米,即1千米,温度下降6 ℃,设海拔高度为h千米时相应温度为t ℃,根据题意可知t=32-6h.当h=1000米=1千米时,t=32-6×1=26 ℃;当h=XX米=2千米时,t=32-6×2=20 ℃;当h=3000米=3千米时,t=32-6×3=14 ℃;当h=4000米=4千米时,t=32-6×4=8 ℃.出示投影片(§6.5 C)[例3]图6-25是某厂一年的收入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年中,图6-25(1)什么时候收入最高?什么时候收入最低?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为多少?(2)6月份收入是多少?(3)哪个月的收入为4百万元?(4)哪段时间的收入不断增加?(5)哪段时间的收入不断减少?[分析]此题要求同学能读懂图象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解:(1)由图象可知,12月份的收入最高;为5百万;8月份的收入最低,为1百万;(2)6月份的收入为2百万元;(3)1月份收入为4百万元;(4)从8月份到12月份收入不断增加;(5)从1月份到7月份收入不断减少.出示投影片(§6.5 D)[例4]某贮水池开始贮水,每时进水20米3,设贮水量为V(米3),贮水时间为t(时)(1)V与t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2)用表格表示当t从2变化到8时(每次增加1),相应的V值?(3)若贮水池最大贮水量为1000米3,则需多长时间能贮满水?(4)当t逐渐增加时,V怎样变化?说说你的理由.[分析]考查关系式和表格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以及从关系式中,已知一个变量的值,可以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解:(1)V=20t;(2)时间/时 2 3 4 5 6 7 8水量/米3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3)把V=1000米3输入关系式,得1000=20t,解,得t=50时.(4)当t逐渐增加时,V也在逐渐增加,因为V是t的正整数倍.Ⅳ.课时小结回顾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并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进行预测.2.在探索和经历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获得对表格、关系式、图象等表示方法的体验.并能读懂它们所表示的信息,并能用它们刻画一些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3.能用语言大致描述表格、关系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了这一章后,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Ⅴ.课后作业1.课本复习题A、B、C组.●板书设计§6.5回顾与思考一、二、例题讲解三、课时小结。

《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或特定经历进行系统的回顾。

2、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自己,制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学生掌握回顾和思考的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自己的经历和行为,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2)促使学生将思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计划,并培养他们坚持执行的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回顾与思考的重要性、方法和流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回顾和思考成果,互相启发。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回顾与思考的技巧。

4、个人反思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讲述一个成功人士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经历,最终取得更大成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回顾与思考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回顾自己经历的经验,以及他们认为回顾与思考的意义是什么。

2、知识讲解(1)介绍回顾与思考的定义和重要性。

回顾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重新审视,思考则是对这些事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回顾与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2)讲解回顾与思考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确定回顾的时间段和主题。

可以是一周、一个月、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是一次活动、一个项目的经历。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可以通过查看笔记、照片、视频,与相关人员交流等方式获取。

第三步,按照时间顺序或重要程度对事件进行梳理。

第四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第五步,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如一次班级活动、一次考试等,进行回顾和思考。

(2)小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补充和完善。

《回顾与反思》 导学案

《回顾与反思》 导学案

《回顾与反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对过去的经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2、帮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从回顾与反思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计划。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回顾与反思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帮助学生认识到回顾与反思的重要性,并培养积极主动的反思习惯。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出经历中的关键问题和深层次原因。

(2)怎样引导学生将反思的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三、学习方法1、自主思考2、小组讨论3、案例分析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些事情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而有些事情则可能让我们感到困惑和失落。

无论是好是坏,这些经历都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通过回顾和反思这些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那么,什么是回顾与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回顾与反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知识讲解1、回顾的定义和作用回顾是指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和梳理。

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回顾,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为反思提供基础。

2、反思的定义和意义反思是在回顾的基础上,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它不仅要思考事情的结果,还要探究导致结果的原因和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反思能够让我们从经历中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回顾与反思的方法(1)时间顺序法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回忆每个阶段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2)关键事件法找出经历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重点进行分析和反思。

(3)问题导向法针对自己在经历中遇到的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案例分析1、个人经历案例请一位同学分享自己最近一次考试失利的经历,然后大家一起运用回顾与反思的方法,帮助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回顾与思考》教案

《回顾与思考》教案

《回顾与思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会解已知方程有增根时方程中有待定字母的值4、列分式方程解有关应用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难点:分式方程的增根及其应用教学过程(A级)(一)、基础知识梳理(1)分母中含有______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注:分式方程的两边必须是_____)(2)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方程的____(3)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_______.(4)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把方程两边都乘以_________,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______方程。

③检验: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________,若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为_____,则这个根是原方程的______,必须舍去,若_________不等于零,则它是________.(5)整式方程和__________叫做有理方程。

(二)中考赠言1、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通常两种:一是代入原方程检验,二是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的前提是解答的每一步是正确的,如果某一步出现错误,这种检验法将失去意义。

2、由增根求参数值的解答思路:(1)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2)确定增根(题目已知或使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3)将增根代入变形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的值。

(理由:增根是由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3、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但要稍复杂些,解题时应抓住“找等量关系,恰当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从而正确列出方程,并进行求解。

另外,还要注意从多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注意检验。

(三)典例解答(B 级)1、解方程:22321011x x x x x --+=--(B 级)2、解分式方程x x +27—23x x -=1+1722--x x 点拨:找好最简公分母,注意对几个分母进行分解后,来找.反思: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应该注意什么?(C 级)3、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0111=----x x x m 有增根,则m 的取值是? 点拨:把分式方程进行转化,然后找到有可能的增根,代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顾与思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这一章节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

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在学习《回顾与思考》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思考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练习,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够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和提高。

3.思考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3.学具:笔记本、笔、练习本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呈现一些典型的例题或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九年级主备人:辅备人:审批:
【随堂练习】
1.在有一个10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2000人,其中有250人看中央电
视台的早间新闻.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
少?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大约是多少人?
2.(1)连掷两枚骰子,它们点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2)转动如图所示的转盘两次,两次所得颜色相同的概率是多
少?
(3)某口袋里放有编号1~6的6个球,先从中摸索出一球,将它
放回口袋中后,再摸一次,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4)利用计算器产生1~6的随机数(整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
同的概率是多少?
第2(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