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中教授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病机十九条解析
病机十九条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6日□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重温起来仍有重要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病机十九条”解析和应用病机论2
“病机十九条”解析和应用病机论2五脏病机在临床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运用《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四条经文的体会。
《素问·至真要大论》归纳的病机十九条,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医生的辨证施治,是辨证求因,审因施治的准则。
今就其中的脏腑病机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略以举隅,以求同道指正。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凡见头晕目眩、震颤动摇、抽搐或症状倏来倏逝者,皆为内风所致,病机所及之脏多属于肝。
肝藏血,开窍于目,主筋,风气通于肝,肝为体阴用阳之脏,肝阴不足,肝失柔润,诸筋失于濡养则可见于抽搐、抖动、震颤、痉挛等;肝失条达,肝郁阳亢则有头晕目眩,甚则气血逆乱而昏仆等症。
病机已明示于医家,病及内脏,而责之于肝,故指导临床从肝论治则不言而喻。
然治肝之法,有疏肝、柔肝、养肝、平肝、清肝等诸法,必当辨其病因之由而施法处方。
病案一:头痛风动,柔肝论治唐××,女,65岁,医保卡号:1000578416-02。
初诊日期:2003年12月10日。
头持续性作胀、掣痛8年。
病人自诉,自1995年起,睡眠渐差,整日重胀头晕不爽,终致头痛不休,且伴脑中噼啪作响。
在上海某市级医院作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提示,脑血流测定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时诊:头痛抽掣昏胀,双眼沉重有压迫感而难睁开,双目干涩充血。
头痛剧烈时可有不自主头摇动。
夜失眠,心烦易怒,口干入夜尤甚,皮肤干燥,常有皮疹起伏瘙痒,二便尚调。
舌质暗红,苔薄淡黄少津。
初观此头痛为肝阳亢盛之属,然细辨患者头痛剧时有头动摇,脑中风响,皮疹起伏,此乃风之征象,双目干涩,口干夜甚又为肝阴虚之见。
故辨其证属肝阴不足,水不涵木,阳亢风动。
治拟滋水涵木,清平肝风,佐以解郁活血。
拟方:女贞子、桑椹子、生地、龟板各15g,龙胆草6g,生山栀10g,夏枯草20g,珍珠母、石决明各30g,天麻12g,,钩藤15g,赤芍、丹皮、郁金、红花、桃仁各10g,丹参15g,炒地龙30g,全蝎3g,炒枣仁30g,7剂。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下面是对病机十九条的白话讲解: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有表现为风症、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多与肝脏有关。
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风症、头晕目眩等症状。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收引,表现为拘挛、引急等症状,大多与肾脏有关。
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或肾阳虚衰,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出现拘挛、引急等症状。
3.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各种气机郁滞的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郁滞,就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
4.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各种表现为水肿、腹胀满的症状,大多与脾胃有关。
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腹胀满等症状。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表现为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大多与心脏有关。
因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脉不畅或心火旺盛,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或热毒内生,出现疼痛、瘙痒、疮疡等症状。
6. 诸痿喘呕,皆属于肺:各种表现为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大多与肺脏有关。
因为肺主宣发肃降,如果肺气不足或肺气上逆,就会导致痿症、喘息、呕吐等症状。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各种表现为厥证、便秘、泄泻等症状,大多与下焦有关。
因为下焦主排泄糟粕,如果下焦功能异常,就会导致便秘、泄泻等症状的出现。
8.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性炎上,易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热邪煎熬阴液,易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抽搐等症状。
9.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火邪易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阳盛火炽等证候,出现禁锢、寒战、高热等症状。
10.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各种表现为气逆、呕逆、头痛等症状,大多与火邪有关。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倪海厦-病机十九条2009-06-12 13:40【原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⑦也。
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⑧,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
余欲令要道↑⑨必行,桴鼓相应,扰拔刺雷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⑩,无失气宜↑(11)。
此之谓也。
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
②玄府:汗孔。
③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
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
温气,即阳气。
去,消散。
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
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
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方药中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方药中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笔者1989年12月在北京国防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亲聆了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方药中的一堂演讲,感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比喻精彩,受益匪浅。
今将记录稿整理出来公之同道。
1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病机是指疾病发生的机理。
中医关于病机的阐述很多,但比较突出并能示人以规矩者,首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多是注释文字,而对实质探讨的并不多。
这是一个十分必要加以深入讨论的问题,个人认为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可分六个方面:其一,强调了分析病机在临床诊治上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提高疗效上的关键作用。
辨证论治绝对不是对症治疗,经云:“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
”(引文见《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同)要谨守病机,务识其义。
其二,如何分析病机,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问题,先“定位”,亦即首先确定患者病变所在部位,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等即是例子。
其三,强调了“定性”问题,亦即进一步确定其证候性质,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等即是例子,强调定位与定性要密切结合起来。
其四,明确提出了相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的病机;反之,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有相同的病机。
前者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热瞀瘛,皆属于热”,虽然同为抽搐痉挛,却有属风属湿等不同;后者如“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说明吐泻、腹胀、转筋等临床表现虽不同,但在症候性质上却同属热象。
其五,强调了药物归经理论的作用,要按经络选药,泛泛用药不会有效。
其六,提出了治疗原则问题,强调了“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必先五胜”,要找出原发病继发病;处理好正邪关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甚者夺之”。
总之,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病机十九条分析
病机十九条分析内经中的病机十九条大致从五脏,上下,六淫致病等方面的治病属性来概括说明,对后世病机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现逐条分析:首先,以五脏相关来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此五条从五脏论述,而不太看重是内因还是外因,外风可以引起眩晕,抽搐,内风也可以,易感寒邪和阳虚阴盛病人,都可以是肾脏问题。
此五条可以说是定脏腑,毕竟外感六淫无处不在,而“两虚相得”才易致病。
下面,“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此五条都归属于火。
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在我看来,火和热虽然都是阳邪,但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以动静来说,火性善动,易反映在体表,易反映在上部,此脏有病,易反映在他处。
而热性善守,何处有病,何处发热;其次,火性多变,胃火而见牙疼,肺火而见咽疼,胆火而见口苦,下焦火而见尿赤,等等。
而热邪则比较单一;还有,就轻重来说,火为热之极,已经有了质变,甚至可以归为毒邪之中,而出现疮疡,溃疡,化脓等实质性损伤,或出现神昏烦躁不寐等神智方面病变,而热邪比较单一。
就治法来讲,毕竟火邪不会单独存在而不夹热,所以二者治法大致相同,唯火邪偏重,治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等。
下面,“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皆属于热”。
此四条,就热偏盛来讲,虽然症状不一,但就像上段分析一样,热邪不论病因,症状还是治法都是比较单一的,有变化也是因为热邪耗伤津液而出现的一些列津亏表现或者热盛欲化火时的表现。
下面,“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此条的湿是外邪,而不是上文的“诸湿肿满”的湿。
外邪伤人,需要从皮肤经常暴露处,如颈项,头部,四肢等等。
外感湿邪,反映在项部,则为项强,此处时以气机来讲,湿性粘滞,易阻遏气机,筋脉不利。
浅谈《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
浅谈《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摘要: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是古代先贤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病机规律,为我们临床探求病机、分析证候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如能领会其内涵,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会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病机思路发展《黄帝内经》历史悠久,涉及中医方面内容广而深,在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出自这一经典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的病机十九条是将临床几种常见病症根据五脏、六气等因素归类,其内容涉及了中医辨证的各个方面,包罗了疾病的四诊,病因、鉴别诊断等内容,反映了中医的基本辨证方法。
诸多学者及临床大师对其有不同领悟。
现综述如下:1.对“病机”的认识:《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由于人体质不同,邪气性质与盛衰等因素的差异,疾病发生的机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卢红蓉[1]认为《内经》关于病机的阐述内容庞杂,与人文科学等相互渗透,证候病机相互参考、有开有阖,功能与形质兼顾等特点。
李叶[2]等人认为病机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等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结局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
许建阳[3]等人认为病机的“机”有事物发展关键之处的意思。
病机应解释为疾病发展的关键点。
舒长兴[4]认为具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整体观念。
如在探讨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液津失常等概念时。
二是从脏腑、经络等一系统研究疾病的探讨,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三是研究某一类疾病, 如六经传变病机、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
四是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等。
五是研究症状的病机。
如疼痛、恶寒发热等等。
陈中清[5]等人认为明了病机能够更加彰显机体生理功能、预示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于智敏[6]认为病机层次划分要考虑三大要素:即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与规律的把握;疾病的表现纷繁复杂、变化多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证;理清思路,注意对证候属性的判断与把握。
病机十九条
(2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原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古往今来,多有阐述,但每人都有不同角度、深度的体会。
十九病机脏腑用药规律
十九病机脏腑用药规律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
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
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
《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
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
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病机十九条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
②玄府:汗孔。
③ 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
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
温气,即阳气。
去,消散。
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
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
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掌握病机的重要性人体疾病大多由六气的异常变化所致,在性质上可分为亢盛和衰退两大类,治疗上相应的有“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两大法。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如何用“病机十九条”治疗疾病
如何用“病机十九条”治疗疾病0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内容包括病因、病理、病性、病位、病势等。
它概括反映了人体内部阴阳失调、邪正交争、升降失常等一系列矛盾运动,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主要着眼点。
从辨证施治的内容看,应包括理、法、方、药四个方面,其中“理”是第一位的,所谓“理”就是指病因病理,即辨析病机,它是立法、选方、议药的依据。
《神农本草经》说:“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
既然掌握病机如此重要,所以要“谨守病机”,不可有丝毫差错。
那么该如何辨析病机呢?病机十九条认为,不同症状有不同病机,相同的症状也有不同的病机,不同症状也可能有相同的病机。
掌握症状与病机之间的隶属关系,是辨证的关键。
临床主要是根据藏象理论五脏六腑的特性、生理功能等,运用类比的方法,辨识病象,探求其发生的原因、病变部位与性质等。
如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多风,而风气属阳,性动,故肢体动摇,头目眩晕等病象类风而确定病机多属于肝。
如火邪属阳,其性炎上、急迫,有亢张、灼物、耗液等特点,故其为病多致高热、伤神而神昏、狂乱,伤筋而拘挛抽搐,伤营血、筋肉而生痈肿,病象多向上冲逆急暴等。
案例:沈女,46岁,江苏太仓市人。
患胃病5年余,诉食后饱胀、痞满,嗳气,无泛酸腰酸,久立尤甚,大便秘结,3日一解。
患者形体瘦长,长期从事缝纫工作,平素活动少,因食后易胀,故进食不多,尤不喜食油腻,常以素食为主。
来诊时形容憔悴,舌质淡苔薄,脉细濡。
根据症状及瘦长体形,考虑胃下垂可能,嘱作钡餐X胃片,结果提示:胃下垂5cm,伴慢性胃炎。
此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胃失腐熟功能。
用补中益气汤方加枳壳、鸡金、木香、焦山楂等。
先后治疗6个月,同时嘱食荤腥,并作仰卧起坐及腹部按摩等运动。
复查示胃下垂2cm。
继用前法调治,症状消失,纳便均调,胃中和。
按:患者患胃下垂,辨证时抓住瘦长体形(体质学中属无力型)及胃排空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确定其病机乃中气下陷所致,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坚持用补气升清、消补兼施之法,收效满意。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简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正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诸冷收引,皆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凡病气而致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脾的原因。
诸热瞀(mao) 瘛(chi) ,皆属于火。
凡热病而致视物昏花、肢体抽搐,是火的原因。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疼痛、瘙痒、仺疡,是心的原因。
诸尽固泄,皆属于下。
凡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病在下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患喘逆呕吐,病在上焦。
诸冷收引,皆凡病气而致诸禁鼓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凡口噤不开、冷战、口齿叩击,是火的原因。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痉病,颈项强急,是湿的原因。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凡气逆上冲,是火的原因。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凡胀满腹大,是火的原因。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凡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 ,是火的原因。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忽然发生强直的症状,是风的原因。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凡病而有声如肠叫,在叩诊时如敲鼓声,是热的原因。
诸病胕肿疼酸恐惧,皆属于火。
凡浮肿、疼痛、酸楚、恐惧不安,是火的原因。
诸转反戾(li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凡转筋挛急,排除的水液浑浊,是热的原因。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冷。
凡排出的水液清亮、严冷,是冷的原因。
诸呕吐酸,暴住下迫,皆属于热。
凡呕吐酸水,或忽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是热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七十四中有关病机的描叙如上。
虽说前人总结的并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在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时候,用前人的这些观点往考虑,你会豁然开朗。
综合以上十九条病机于临床,可以说明如下几个种别的症状的诊断标准:一、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国医大师周信有:阐发病机十九条
国医大师周信有:阐发病机十九条《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可谓中医界的“圣经”。
后世中医大家多为《内经》研究专家。
《内经》中的诸多学术观点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医大师周信有为《内经》研究专家,对病机十九条中每条病机的剖析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并且融进了其本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经》病机学说的整理、阐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病机十九条是《内经》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
周信有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研究,结合自身丰富临床经验,对病机十九条有深刻理解。
本文就周信有对病机十九条及《内经》病机理论的见解综述于下。
谨守病机无失气宜周信有认为病机十九条是《内经》论述病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各种疾病错综复杂病理机制的概括归纳。
其作为临证探求病机的理论准则,言简意赅,颇切实用,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病机十九条虽繁,然归纳起来,不外五脏病机与六气病机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五脏病机是就其病位而言,六气病机是就其病性而言,然病位与病性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言病位则离不开病性,言病性则又离不开病位。
所以五脏病机总的来说,不外是六气之化,而六气的变化,又是脏腑阴阳盛衰失调所表现的病理反应。
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又谓:“谨守病机,无失气宜。
”“气宜”即指六气变化之机宜,说明五脏病机,主要是六气之化,即肝病化风,肾病化寒,脾病化湿,心病化火,肺病化燥等,这反映了中医学病机学说的理论实质。
五脏是人体的实质脏器,六气是自然界的六气变化。
中医病机学说肇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外联系,即张志聪所谓:“盖天有六淫之邪,而吾身有六气之化也。
”因此,中医病机理论主要是运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系统联系、五行归类的方法总结出来的。
近代也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因素,在人体也同样存在,这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法则。
如以肝为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提示“肝病化风”是肝的主要病机。
中医治病,必明病机,细说病机十九条。
中医治病,必明病机,细说病机十九条。
仲景中医师承学堂临证时,在辨虚实寒热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遣方用药。
通俗讲,就是首先辨方向,是准备往东还是往西,向南还是朝北?方向先明确了,至于怎么去,那是方法的问题。
方向正确了,至于是坐公交、高铁,还是驾奔驰、乘飞机,那只是工具和手段,是或早或晚到达的问题,也就是快慢的事。
如果说方向搞错了,本来应往东,结果朝西走了,再好的交通工具,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距想要的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中医的辨证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把虚寒当成了实热,方子再好也没有用,不仅无效,还会有害,也就是说,好的方子也要会用、善用。
《伤寒论》、《金匮要略》里的方子和古今很多名方、确有疗效的奇方,它只是一个工具,重要的是如何去用。
记方子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花上几个月时间狠狠地背,背诵那些经方、名方,甚至背会数百个方子也不难,怎么去用才最关键。
就是说,如果方向对了,很快就会有效果,若方向错了,就是吃再多的药,只会徒增经济负担和延误病情,可见辨证在中医临证中的重要性。
所以说,直接找某个方子来专治某种病,有这个可能吗?也有可能,但只是50%的概率,比如这个方子是治实热证的,刚好碰见了实热证就会有效,碰见虚寒证则南辕北辙。
好处是什么?就是比较省事,方证对应,直接用就是了。
弊病是什么?就是说太粗糙,没有辨证,即使好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效,若没效果,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无效。
所以说,我们中医最核心的灵魂,就是辨证论治,找原因、辨虚实寒热,然后对应处理,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遣方用药,也就是遵循理法方药的思维框架。
我们知道,病机十九条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其中第一条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是因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都和肝有关系。
掉是抽动,眩是眩晕,因为肝开窍于目,主疏泄、藏血,所以,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的发生。
当然,风也分虚实,虚就是肝阴亏虚,不能濡养而生风,造成手足的颤动。
解读中医病机十九条
解读中医病机十九条中医大师孟庆云解读病机十九条导读:孟庆云老师在讲病机十九条之前,竟然会先把病机为什么会有十九条讲一遍,所以说孟老师的东西,每读总令人惊喜。
高屋建瓴,又能落到实处,讲病机,后有治法,还有方药,如此的简单直接,足以体现他对自己及读者们的信任。
解读病机十九条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列十九条,中医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对“数”的认识东、西方有一致性。
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万物的规律就是一个数的规律,由此而发展出了数学。
数学也确实是所有科学的横断科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横断科学。
中国的自然科学系统为:数、理、化、天、地、生。
其中数学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门类,一切科学几乎都与之相关。
在中国人眼中数就是规律,这是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的。
因此,数也是宇宙的真理。
中国人重视很多数,如一,认为万物起源于一,一后来又变成了元气,元气是一,一也是太极;二是阴阳;三生万物,因此三是复杂的事物的表现;四是四象;五是五行;六是六节、六合;魏晋南北朝时又重视七;八是八卦;大禹时代很重视九,禹铸造了九鼎来定天下。
此外,古人非常重视十九,《周易》中就认为十九是天文历法中很重要的一个数,古代历法为十九年七闰法。
好几本古书中都重视十九。
如《尔雅》为十九章;中国五言古诗的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围棋的棋盘有十九道,这是认为十九可以把天机的数都能概括了。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十九是一个重要的数。
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的理论是以五运六气为基础的,其中原病之始引《内经》,也十九条。
刘河间花了35年的时间,研究五运六气的理论,阐述了六气都从火化的病机,并将病机十九条增加为二十条,他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把十九条变成了二十条。
我认为这一增加不如不增加,因为其他的条文也能反映出他增加的这一条,即也有燥的内容,是蛇足。
这也说明他对数术缺乏深刻的认识,把天机变成了一般的东西。
十九是天机,是天数,不能随便改动。
病机十九条解析
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令狐采学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6日□ 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重温起来仍有重要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
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
他说:“这个‘病机十九条’很实用,字字珠玑,含英咀华,中医的病机就从这里开始,辨证就从这里开始。
”在以后的长期临证中,我对此深有感触。
“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起到顺利地过渡到临床辨证,进而执简御繁、驾驭临证的舟车之用,开方用药如此,针灸处方同样如此。
针灸取穴分循经取穴、辨证取穴、按时取穴三大类。
谈经络与辨证取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病机十九条。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涉及如何在临证中准确把握经络的病理变化规律问题。
比如,经络循行部位与其所络属脏腑功能的盛衰;经脉的顺逆起止、阴升阳降的失序或者逆乱;经脉气血运行的阻滞或络脉的瘀血(如十二经是动、所生病)等。
临床如何应对驾驭?这里有个方法、门径问题,即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序》所谓:“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针灸临床大夫尤其如此。
所以,从经络与临证结合的层面上,《素问》“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起到较顺利地过渡到临床辨证,进而执简御繁、驾驭临证的舟车之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就是根据这十九条病机,潜心玩味,探微诀奥,洞悉五运六气之常与变,演成《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力倡“六气皆从火化”,创制凉血解毒、泄热益阴诸方,对明清温病学说的形成影响深远。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药中教授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张存悌, 宋翠力
(沈阳市大东区中医院,沈阳 110044)
摘 要:方药中倡导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步骤、方法和模式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促进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确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概述方药中教授对病机十九条的发挥与运用。
论述了方药中教授根据病机十九条,把辨证论治分为五个步骤。
即: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
认为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
关 键 词:方药中; 病机十九条; 理论探讨
中国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76(2001)04-0303-02
方药中(1921~1996),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范化、气化学说等方面的研究,他关于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内涵的阐述,为中医学术界首次提出。
方药中倡导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步骤、方法和模式,对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和规范化的确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他对肝、肾疾病的诊治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著作有:《辨证论治研究七讲》、
《医学三字经浅说》、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代表作为《医学承启集》。
笔者1989年12月在北京国防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亲聆了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方药中的一堂演讲,感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比喻精彩,受益匪浅。
今将记录稿整理出来公之同道。
1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的机理。
中医关于病机的阐述很多,但比较突出并能示人以规矩者,首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多是注释文字,而对实质探讨的并不多。
这是一个十分必要加以深入讨论的问题,个人认为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可分六个方面:
其一,强调了分析病机在临床诊治上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提高疗效上的关键作用。
辨证论治绝对不是对症治疗,经云:“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
”(引文见《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同)要谨守病机,务识其义。
收稿日期:2001-06-11。
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男,主任医师。
其二,如何分析病机,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问题,先“定位”,亦即首先确定患者病变所在部位,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等即是例子。
其三,强调了“定性”问题,亦即进一步确定其证候性质,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等即是例子,强调定位与定性要密切结合起来。
其四,明确提出了相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的病机;反之,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有相同的病机。
前者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热瞀瘛,皆属于热”,虽然同为抽搐痉挛,却有属风属湿等不同;后者如“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说明吐泻、腹胀、转筋等临床表现虽不同,但在症候性质上却同属热象。
其五,强调了药物归经理论的作用,要按经络选药,泛泛用药不会有效。
其六,提出了治疗原则问题,强调了“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必先五胜”,要找出原发病继发病;处理好正邪关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甚者夺之”。
总之,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 根据病机十九条精神,把辨证论治分为五个步骤进行
(1)定位。
如何定位,有五个方法:①根据症状出现的部位定位。
如头痛,两额痛属胃,巅顶痛属肝,枕后痛属肾。
②根据脏腑功能特点定位,如肝主疏泄、藏血、主筋、易动,凡属上述功能失调者,如胁肋胀满、出血、运动障碍等,均可定位在肝。
③根据体征特点定位,如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声为笑,
303
2001年8月第19卷第4期August2001,Vol.19,No.4
中医药学刊
Study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液为汗,因此凡属上述体征如面赤、舌短、精神反常以笑为主、自汗等,均可定位在心。
曾治一精神病患者,嗜笑,前医用温胆汤不效,我用天王补心丹两周后好转,原因是心在声为笑,该患嗜笑,提示病位在心,故用养心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取效。
④根据病因定位,尤其发病诱因为情志因素时更要注意。
曾治疗一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眼睑下垂,吞咽不利,四诊合参,定位在脾,用补中益气汤治愈。
另有病人亦患此症,照我方自服不效。
询之,发病前曾因调工薪而生气,是肝先病而脾后病,合用逍遥散3周治愈。
⑤根据发病时间定位。
各个季节均有相应脏腑易于发病,如长夏发病,多定位于脾。
一日当中12个时辰各司一个脏器,如子时属胆,寅时属肺等。
(2)定 性。
传统有八纲、六经、卫气营血等定性方法,我归纳出14字定性纲领: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
临床运用似乎更具体,更明确。
(3)必先五胜。
所谓“必先五胜”,即要在错综复杂的各种临床表现中确定哪一个脏腑定位、哪一步疾病定性是最重要的。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其一,重视原发病,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
“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
”比如旁边那间屋子水龙头发了水,冲到我们这个教室,你怎么办?如果光淘教室里的水,恐怕不行,随淘随涨。
只有把旁边的水龙头关住了,这水才能治住。
这水龙头就是原发病,淹进教室的水是继发病,前者是本,后者是标。
其二,辨识标本,分清真假寒热。
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要总体分析,不被假象所迷惑。
曾治一高烧42℃的病人,口中须含冰,清热药、消炎药都无效,我诊为真寒假热,用红参20g,附子20g,煎成200毫升冷服,一剂而安。
必先五胜这一步是辨证论治中极其重要的一步,要求复杂,却必须弄清。
(4)治病求本。
要求有三点:首先,治原发病。
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治本的基础上治标,不如此,想治标也未必治得动。
再次,识分寸。
用药要适可而止,“效不更方”要分析看,病情变化了,效也要更方。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
(5)治未病。
五脏相关,一脏有病,必然涉及到其它脏器。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治本脏无效,可借助治疗它脏达到治疗本脏目的。
比如你找某个部门办事,但它顶着不办,没法解决。
你可以
想法找它的上级告它,让上级来管它;还可以找下边的群众鼓动一番,让他们反过来帮你说话,这样“三管齐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以肝为例,肝所胜者为脾,所不胜者为肺,凡属肝病,除了考虑肝本脏外,还必须首先考虑肺和脾的问题,特别是治肝不能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更要考虑这一点。
如曾治一高血压病人,血压200/140mm Hg,多方治疗不效,后来在平肝方中加用补中益气汤,血压就降下来了,这就是补肺制肝法。
一般来说,治病用到第4步就可以了,特殊情况就要用到第5步。
3 体 会
在当代名医中,方老是笔者特别仰慕的中医大家,其理论之精深,治病之老到,均令人钦佩不已。
尤其他在规范辨证论治方面提出的“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
该方法使人在临证时有所遵循,思路明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逼病机本质,可收辨证准确、施治得当之功。
尤其面临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之病时,此法更显层层剥丝、化繁为简的优越性。
笔者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
应该强调的是,运用“五步法”,有两步是关键请引起注意:
一是“必先五胜”,方老强调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一定要分清哪个脏腑、哪种病机在起主导作用,特别要弄清原发病、继发病,治病求本就是要治原发病。
如方老曾治一患,恶心呕吐,泄泻乏力,一派脾虚表现。
前医用了很多补脾止呕药不效。
方老详询病史,发现其症始发于小便不利,继发为恶心呕吐等症,原发病位在肾,用补肾利尿剂治肾而呕吐恶心自止。
二是“治未病”,在治疗已病脏腑不效时,要善于治疗未病的“所胜脏”与“所不胜脏”,常可取得佳效。
方老所举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高血压收效,意在补肺以制肝,就是突出例子。
此外,方老的两个比喻十分精彩,深入而浅出,给人启迪。
尤其方老多次引用的经文“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文字有些晦涩,深奥费解,经方老“三管齐下”的比喻,就把五脏之间的克侮关系及调理未病脏腑的道理很轻松地讲了出来,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尽显中医大家之功底。
403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