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的意思

合集下载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及译文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及译文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及译文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代: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译文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注释
1、踏青:春日郊游。

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

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

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

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

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6、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7、帘幕:帘子和帷幕。

8、慵(yōng)困:困倦。

9、罗衣:香罗衫。

10、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卜算子慢是词牌名。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我们来看看。

原文:卜算子慢·江枫渐老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卜算子慢翻译: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卜算子慢字词解释:①江枫:江边枫树。

②汀蕙:沙汀上的葱草。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

温庭筠《雨》诗:“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登临,登山临水。

③疏砧:稀疏继续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④脉脉:含情不语貌。

见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注。

⑤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

《天中记》:“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⑥谁会:谁能理解。

⑦归云:喻归思。

唐薛能《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诗:“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

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卜算子慢背景: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磁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

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石甚声,就生旅愁。

这里也是暗喻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

卜算子慢赏析: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姜夔钗燕笼云晚不忺①。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如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注释]①钗燕: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赏析]这是一首爱情词。

上阕由女子之容妆写出女子之心声,笔笔都写出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之特征--用情专执。

下阕由风中之杨柳说到风中之鸳鸯,语语都见得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特征--尔雅温文。

女子只是直说,读书人则言必用此兴。

但他比兴用得好,以眼前景,喻心中情,又纯似口语。

浣溪沙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①,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③,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②头:指船头。

恶:猛,厉害。

禁诗:摆布。

③浦:水滨。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1191)正月二十四日离别合肥之际。

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那年之后,即成生离死别。

赏析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

”钗燕者,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即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掩饰不住愁容惨淡。

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

“拟将裙带系郎船。

”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

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

痴语最见痴情,故妙。

用女子之物,道女子之情,又妙。

“别离滋味又今年。

”“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离滋味的人,才能在临别之前,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

语意从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古诗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翻译赏析《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作者为唐朝诗人孙光宪。

其古诗全文如下: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前言】《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孙光宪的词作。

此词上片头二句写男子见到女子:傍晚,垂帘的稀疏处,他见到了女子姗姗步履的倩影。

第三句写他恨自己与女子不相识,并为此而深感惆怅。

下片头二句是他的幻想:要能同女子烛影共照,那时只怕连音乐声也不愿听了。

结尾一句无限感伤,意思是与她不通信息,再深厚的感情也无法让她知道。

上下片都是用前两句描绘当时情景,后一句以唱叹法抒情。

全词轻重相参,通体匀称,写情细腻,造语自然。

【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半踏:小步。

长裾:长襟衣服。

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

辛延年《羽林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之襦。

”宛约:婉约,形容步态柔美。

⑶分明:明确,清楚。

⑷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识无法向所爱之人表示情怀。

一说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

昧:暧昧。

平生:平素;往常。

⑸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⑹品弦声:演奏弦乐的声音。

品:弹奏,品尝。

⑺若为情:如何能动情,或难以为情。

若为:何为,怎为。

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又:宋陈师道《寄张学士》诗:“从来阙声闻,相见若为颜。

”【翻译】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稀疏的竹帘掩映处,分明映现出一个身姿窈窕、仪态幽雅的倩影。

她云鬓高挽,长袖曳地,步履盈盈,姗姗而行。

目睹此景,他顿时心潮翻腾,热血沸腾,真想去与她亲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现在回想起来,仍觉万分遗憾。

她深夜独坐在摇曳的灯光下,形只影单,看着叫人黯然神伤;纤指轻移,漫不经心地拨弦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全诗翻译赏析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注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参考译文】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赏析《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

这是两首秋景诗。

第一首诗写秋日暮景,通过落日烟柳之景,绿荷西风之状,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图画,并经过诗人的艺术剪裁和点染,把在秋风乍起、日已偏西时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组成的画意与诗情完美地融为一体。

第二首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

全诗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倚恨”、“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

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

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

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

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

《满庭芳》原文及翻译

《满庭芳》原文及翻译

《满庭芳》原文及翻译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满庭芳》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翻译:元丰二年,暮冬。

会稽山上,微云轻抹;越州城外,衰草连天。

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

在北归的客船上,秦少游正与一位歌妓举杯话别。

数月前,蓬莱阁内一见钟情的往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

眼前是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客心凄楚,更难舍惺惺相惜的知音。

此情此景,令人销魂。

万种离情,这会儿都付与赠别的香囊,轻分的罗带。

半生来,功名不就,空赢得薄情郎的恶名。

此一去,何时重逢?禁不住泪沾城不见,灯火黄昏。

鉴赏: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

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

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

“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

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

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

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

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

”的名句。

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

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

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

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

张先《江南柳·隋堤远》译文及赏析

张先《江南柳·隋堤远》译文及赏析

张先《江南柳·隋堤远》译文及赏析《江南柳·隋堤远》是由张先所创作的,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

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

通首作女子口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江南柳·隋堤远》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江南柳·隋堤远》宋代: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江南柳·隋堤远》注释解词:隋堤柳: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所植的柳树。

唐罗隐有《隋堤柳》诗。

路尘:道路上飞扬的灰尘。

柳桥:柳荫下的桥。

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

分袂:离别;分手。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关情:掩饰感情;动心,牵动情怀。

斜照:斜阳。

新月: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

倚望:徙倚怅望。

亭亭:形容耸立高远:浮云亭亭如车盖。

《江南柳·隋堤远》鉴赏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

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

通首作女子口吻。

此为送别词。

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

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

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

“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

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

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

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

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

【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翻译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

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

注释宿醉:隔夜犹存的余醉。

慢:胡乱,随便。

髻鬟:环形发髻。

古代中国妇女发式。

六铢衣:中国古代计量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六铢极言其轻。

也指仙人之衣。

青鸾:青鸟。

古代创说中能帮人传递信息的仙鸟。

这里指青铜鸾镜。

菡萏:指莲花。

玉琅玕:玉石。

沈檀:沉香与檀香。

“沈”通“沉”。

赏析该词为典型的“香奁体”词,为最早的《浣溪沙》,题材为“艳情”题材,抒情风格细腻深曲,文辞丽美。

上片主要描写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态、发髻、衣服、面容等内容。

“愁”字写出女子的情绪,“慢”写出了女子的动作,“寒”烘托了环境冷暖,“红”和“翠”也出了颜色。

下片主要描写女子体态、身姿、腰身、肌肤、和腿部。

“罗袜”、“雪肌”、“玉琅玕”突出了女子体态、肌肤的质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嗅觉感受。

全词共六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描写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辞表现了女子的形态美和装饰美,但更重的是她的“离愁”,因离愁而醉酒、慵懒,失了生活的趣味却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涂脂粉,看似享受却掩饰着内心的苦涩。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时间约为860-880年之间,词人韩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下任兵部侍郎等职,专写女子裙裾脂粉之词供皇帝娱乐,该词收录于《尊前集》。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清润风光雨后天宋代:晁端礼清润风光雨后天。

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译文:清润风光雨后天。

柳永《浪淘沙慢》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浪淘沙慢》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浪淘沙慢》注释翻译及赏析《浪淘沙慢》是北宋词人柳永抒写对所恋秦楼歌妓相思、愁戚之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浪淘沙慢》注释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浪淘沙慢柳永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②。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③。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

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④,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⑤,愿低帏昵枕⑥,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注释①浪淘沙慢:柳永创调。

②因循:迟延拖拉,漫不经心。

③陡顿:突然。

④殢云尤雨:贪恋男女欢情。

殢(nì):恋昵。

尤:相娱、相恋之意。

⑤秦云:秦楼云雨。

⑥昵:亲近。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译文一觉梦醒,一缕寒风透窗而进,把孤灯吹熄。

哪能忍受酒醒后的凄凉,又听见屋外空阶上夜雨滴滴。

可叹我蹉跎困顿久作天涯客,辜负了美人多少盟誓,怎能忍心把从前的欢会,突然就变成忧愁悲戚。

愁苦至极,我一次次回想,在洞房深处,我们曾有多少次畅饮欢歌,双双嬉游在鸳鸯暖被里。

那时哪里还去管它就要分离,耗费你的心力。

我们尽情翻云覆雨,万种柔情,千般亲昵,两情依依,相怜相惜。

看如今,长夜漫漫,漏壶频滴,你我无端相隔分离。

不知何时再能在一起。

要有那一天我愿和你共枕亲昵,轻轻地向你细说,在水乡的每个夜晚,我是怎样数着更声把你思忆。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评点本篇为羁旅途中思念情人之词。

全篇善于铺陈叙事,如数家常般把离别相思之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中酒醒时的忧戚。

窗风吹灯,夜雨漏阶,可知是夜半而醒,亦暗示出主人公之失眠。

“寒灯”、“空阶”、“频滴”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主人公孤苦凄凉之心境。

“嗟因循”以下几句抒发久滞在外之苦,有自怨自艾之意,更有无可奈何、怨天尤人之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译文及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译文及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译文及鉴赏纳兰性德《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译文及鉴赏《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清代:纳兰性德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

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旙。

不禁辛苦况相关。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译文记得我们分别那日,折柳相送,依依不舍。

都知道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那种刻骨的伤感,比风霜雪雨更催人老去。

如今你我远隔天涯,不知何时才能收到你的音讯。

马上就要立春,正是连夜裁制春皤准备迎春的日子,你也许没空给我写信吧。

我的心系于你,你是否和我一样,也在思念中煎熬,和我一样憔悴?《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记绾(wǎn):盘绕打结。

长条:长的木条,特指柳枝。

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盈盈:风致姣好的样子。

银湾:即银河。

自此:一作“从此”。

摧残:此处指伊人的憔悴。

青雀:即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信使。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

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锦字,信笺。

裁锦字,一作“传锦字”。

顾复《浣溪沙》:“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琐兰芳?忍教魂梦两茫茫。

”玉虫:比喻灯火。

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夜读书其间戏作》:“油减玉虫暗,灰深红兽低。

”玉虫连夜,一作“绿窗前夜”。

翦(jiǎn):或为剪。

旙(fān):或为幡。

春幡,旧俗于立春日,或挂幡(春旗)于树,或剪小播戴于头上,以示迎春。

不禁:一作“愁他”。

况相关:一作“梦相关”。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周邦彦苏幕遮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周邦彦是中国北宋著名词人,写的《苏幕遮》这首词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优美的一首词,那么应该怎样赏析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周邦彦苏幕遮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宋代: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燎沉香》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

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苏幕遮·燎沉香》注释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沈,现写作沉。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苏幕遮·燎沉香》赏析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北宋寇准《踏莎行》原文翻译赏析

北宋寇准《踏莎行》原文翻译赏析

北宋寇准《踏莎行》原文翻译赏析北宋寇准《踏莎行》原文翻译赏析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译文]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出自] 北宋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阑:消失。

红英:红花。

屏山:屏风。

杳杳:深远无边际。

菱花:镜子。

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译文1: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

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

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译文2:百花盛开的春天即将过去,黄莺的啼叫声也渐渐涩老。

争奇斗艳的红花已经落尽,梅树上结出的青梅果还小。

华丽的堂舍内沉寂、宁静,舍外细雨蒙蒙,画着山水的屏风半开半掩,香炉里的余香如轻烟袅袅。

昔日里密约山誓海盟,离别后却未赴约音信杳杳。

菱花镜上落满了灰尘,是因为自己懒于梳妆。

独自地倚着妆楼默默无语,极度地悲伤愁苦神魂欲销。

万里长空黯淡无光,不尽的情思连着绵绵芳草。

赏析:这首词应该更象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画面描绘非常到位,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不但画面清晰,声音描摹形象,而且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好一幅仕女倚楼相思图!在暮春时节的一个烟雨濛濛的日子里,女主人百无聊赖,满腹心事找不到人倾诉,独自倚楼伤怀。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中,雨好像都是伤情的诱因,点点雨滴就如人的眼泪,一颗颗从天而落,总会让感伤的人更痛心。

赵令畤《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

赵令畤《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

赵令畤《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赵令畤《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赵令畤《蝶恋花》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北宋赵令畤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注释:止:犹“只”。

沉烟:点燃的沉香。

宿酒:昨蜍所饮的酒。

恼:撩惹。

恼破:恼煞,极尽烦恼。

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译文1: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

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

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

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

昨夜喝闷酒而大醉,今早醒来得太迟。

被惜春的情怀所困,心中充满了愁绪,飞回的燕子又耽误了带来回信,我泪眼凄迷,呆呆地望着小巧的屏风,那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的水路。

译文2:想减一件罗衣寒气还未去。

不愿卷起珠帘,独自一人待在闺房深处。

不知红杏枝头花还有多少?泪流不断只恨绵绵清明雨。

整天面对沉香青烟缕缕,昨夜酒醉迟迟未醒,满怀惆怅恼恨春已去。

飞燕又将他的归信耽误,只好凝望屏风上的西江路。

赏析:上片首句写冬春之交闺客佳人“欲减罗衣”,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她感到此时寒意犹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最难将息的心情。

“不卷珠帘,人深深处。

”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

以下两句点明女主人公愁闷的表层原因——清明时节的连绵春雨。

这场雨,不仅使气候“寒未去”,“欲减罗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所以,帘虽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关切庭院中的花儿,迫不及待地问询:“红杏枝头花几许?”当然,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定然会遭到的命运了!她仿佛看到那枝头稀稀拉拉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像啼哭一样,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呢!当然花儿哪有悲与恨,只不过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

【诗歌鉴赏】王勃《长柳》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勃《长柳》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勃《长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勃《长柳》原文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王勃《长柳》翻译
待更新
王勃《长柳》赏析
《长柳》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词作品。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
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
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
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
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的诗词全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的意思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的意思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的意思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的意思“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其古诗全文如下: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半踏:小步。

长裾:长襟衣服。

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

辛延年《羽林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之襦。

”宛约:婉约,形容步态柔美。

⑶分明:明确,清楚。

⑷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识无法向所爱之人表示情怀。

一说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

昧:暧昧。

平生:平素;往常。

⑸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⑹品弦声:演奏弦乐的声音。

品:弹奏,品尝。

⑺若为情:如何能动情,或难以为情。

若为:何为,怎为。

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又:宋陈师道《寄张学士》诗:“从来阙声闻,相见若为颜。

”【翻译】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稀疏的竹帘掩映处,分明映现出一个身姿窈窕、仪态幽雅的倩影。

她云鬓高挽,长袖曳地,步履盈盈,姗姗而行。

目睹此景,他顿时心潮翻腾,热血沸腾,真想去与她亲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现在回想起来,仍觉万分遗憾。

她深夜独坐在摇曳的灯光下,形只影单,看着叫人黯然神伤;纤指轻移,漫不经心地拨弦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

那昔日的一幕,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是踪迹难寻。

怎奈往事历历,又如何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呢。

【赏析】这是写男子思慕女子之作。

上片写男子见到女子倩影时的惆怅;下片写他的幻想,结尾一句无限感伤。

全词表现了男女间无比缠绵的思慕之情。

全词好似一幅疏帘仕女图,风度婀娜,仪态优雅,犹如出自周昉手笔。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翻译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翻译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翻译刘长卿《酬李穆见寄》翻译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

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

谦称自己的家。

【翻译】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

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

《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

“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

“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

“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

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

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

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

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

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

“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

纳兰性德《浣溪沙·寄严荪友》译文及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寄严荪友》译文及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寄严荪友》译文及鉴赏《浣溪沙·寄严荪友》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全篇皆为想象之语,此种写法便显得更为深透,更好地表达出词人对南归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寄严荪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寄严荪友》清代:纳兰性德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

画眉闲了画芙蓉。

《浣溪沙·寄严荪友》译文藕荡桥边你手执钓竿静坐沉醉其间,偶尔抬头,苎萝山就从西边出现,回首又看见太湖在东边流淌。

于是,你执笔研磨,描画江山绿水、飞鸟香荷,更有旁边茶炉白烟袅袅、清香四溢。

斜斜细雨滋润着矮墙边的银杏树,书架上的玉兰花也散发出清新芳香,这样闲适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颜,执画笔轻扫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浣溪沙·寄严荪友》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藕荡渔人。

藕荡桥:严绳孙无锡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桥,严绳孙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

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苎萝:苎萝山,在浙江诸暨市南。

五湖: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

”韦昭注:“五湖,今太湖。

”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茶灶:烹茶的小炉灶。

从容:镇定,不慌张。

短墙:矮墙。

银杏:即白果树,又名公孙树、鸭脚等。

高阁:放置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玉兰:花木名,落叶乔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兰,故名。

《浣溪沙·寄严荪友》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夏天严绳孙南下归乡时怀念友人所作。

严绳孙在客居京城求取功名期间,曾两番回乡,分别在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和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浣溪沙·寄严荪友》赏析这首词词人从想象出发,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友人严绳孙的生活场景,从藕荡垂钓、五湖泛舟,到执笔挥墨、烹茶品茗,无不彰显着友人的隐逸生活,描绘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的意思“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其古诗全文如下: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半踏:小步。

长裾:长襟衣服。

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

辛延年《羽林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之襦。

”宛约:婉约,形容步态柔美。

⑶分明:明确,清楚。

⑷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识无法向所爱之人表示情怀。

一说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

昧:暧昧。

平生:平素;往常。

⑸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⑹品弦声:演奏弦乐的声音。

品:弹奏,品尝。

⑺若为情:如何能动情,或难以为情。

若为:何为,怎为。

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又:宋陈师道《寄张学士》诗:“从来阙声闻,相见若为颜。

”【翻译】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稀疏的竹帘掩映处,分明映现出一个身姿窈窕、仪态幽雅的倩影。

她云鬓高挽,长袖曳地,步履盈盈,姗姗而行。

目睹此景,他顿时心潮翻腾,热血沸腾,真想去与她亲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现在回想起来,仍觉万分遗憾。

她深夜独坐在摇曳的
灯光下,形只影单,看着叫人黯然神伤;纤指轻移,漫不经心地拨弦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

那昔日的一幕,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是踪迹难寻。

怎奈往事历历,又如何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呢。

【赏析】这是写男子思慕女子之作。

上片写男子见到女子倩影时的惆怅;下片写他的幻想,结尾一句无限感伤。

全词表现了男女间无比缠绵的思慕之情。

全词好似一幅疏帘仕女图,风度婀娜,仪态优雅,犹如出自周昉手笔。

晚妆初过,姗姗而行,长裙曳地,步履盈盈,从竹帘稀处现出窈窕身姿。

这模样,当是词人亲眼所见,故印象极深。

“晚帘疏处见分明”者,是说起先在竹帘掩映下隐约可见。

不无遗憾;直到行至竹帘疏处,才见个分明,活脱脱地表现出帘外人神情的专注,内心的向往和勃发的喜悦。

虽说是“见分明”,终因这一帘之隔,而产生一种距离感。

这美好的形象,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终隔一层,所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正因为终隔一层,愈觉其美好,隔帘花影,愈见其朦胧迷离之致。

这便是“隔”在美感上的作用。

词人处于此情此景,“此时堪恨昧平生!”在那时候难免有咫尺天涯之恨,不禁从心头中呼出:“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想去亲近她啊,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在一、二句历历如绘的形象描写之后,“此时”两字,浓缩了多少一见钟情的复杂感受,真是不如休见,不见也罢,见了又怎样奈何这一腔柔情。

从“此时”两字可以看出,一、二句所写的是事后的追忆。

这短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心中,无法忘怀了。

过片仍在玩味着对昔日的回忆。

身影摇曳,那是她在闪烁的烛光下深夜独坐,见了已经叫人
黯然神伤;乐声铮铮,那是她在拨轴弹弦,漫不经心地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

这里写偷窥身影,暗听琴声,可以想见迷恋之情。

用“残烛”“品弦”四个字,写坐至夜深,琴声凄楚,细腻地刻画了对方心事重重的苦闷和自己体贴入微的怜惜。

“早是……更……”的递进句式,又加重了语气,增加了当时无限倾慕和回忆时百般叹惋的感情浓度。

最后一句折回,写眼前的叹恨:“杳无消息若为情。

”昔日情事,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踪迹难寻。

但往事历历可思,的确难以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

《浣溪沙》是小令中比较简单朴素的形式,最宜于以清淡之笔作素描式的抒写。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这首抒情小词,正有此淡妆之美。

在工笔重彩、姹紫嫣红的花间词中,像一枝香远益清的婷婷玉莲,别具风姿。

“三只脚”的《浣溪沙》不易写好。

俞平伯在《清真词释》中说:“两脚一组,一脚一组,两脚易稳故易工,一脚难稳故难工,不用气力似收煞不住,用大气力便轶出题外。

或通体停匀,或轻重相参,要之欹侧之调以停匀为归耳。

”这自是甘苦之言,指迷之论。

孙光宪的这一首,上下片都是用前两句描绘当时情景,后一句以唱叹法抒情。

正可谓轻重相参、通体匀称,堪为楷模。

其写情细腻,造语自然,更值得玩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