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诊断
病例一
中毒
CO中毒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CO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蛋白(HBCO),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 白的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 致机体内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在人体各种组织中,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往往首先受累,尤以基底节最为明显 。急性CO中毒导致脑缺氧后,脑部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 渗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脑 血液循环障碍,可造成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软化或 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8-12岁及40-60岁,无 性别差异。
常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就诊发现,临 床症状依其原发部位、发展方向而定,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及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时引起 视觉障碍,压迫第三脑室、室问孔时造成脑积水,向下压迫垂 体时产生内分泌症状。
部颅骨内板下间隙增宽,脑室系统扩张。
病例四
男,10岁,外伤1天 左侧颞顶枕叶见不规则脑沟回样钙化,局部脑沟增宽加深,
蛛网膜下腔增宽。 Sturge-Weber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
又称颜面部血管瘤--青光眼综合征、皮肤--软脑膜血管瘤病 等,系由于胚胎发育6周时血管系统发育不良,影响到脑、骨 膜、皮肤的血管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就诊于云阳县人民医院就 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包块伴局部骨折缺损,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左侧额顶部颅骨病变”
收入。
病例九
患者女,27岁 主诉:G1P0孕35周先兆早产(双胎),嗜睡、失语3h。 主要表现:剖宫产术后1天血压升高,头痛,测血压
颅脑CT影像学表现
六、硬膜下积液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来诊。
【CT诊断要点】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液密 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部,无或 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七、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伴左侧肢 体活动不利1周,高血压病史10年。
二、颅底骨折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岁,外伤3小时 ,右侧外耳道流血伴局部肿 胀。
【CT诊断要点】
经过颅底横断面图像观察清晰可见骨折线的部位、 形态和走行,对于细小的颅底骨折应薄层高分辩检 查,重点注意脑脊液鼻漏的漏出部位,尤其是筛板 、眶顶、蝶窦或额窦、视神经管,有时可见颅内积 气。
三、脑挫裂伤
【典型病例】 患者,男,19岁,因车祸来诊。
【CT诊断要点】
1.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影,边界较清, 大小不一,小灶性出血可相互融合。白质、灰质同时受累 ,较大范围的脑挫裂伤,有明显的占位征象,脑室受压变 小或闭塞,多伴脑疝形成。
2. 动态观察 早期低密度水肿区逐渐扩大,约3~5天达到 高峰,以后时间推移出血灶吸收则病变演变为低密度,水 肿范围减小占位减轻,形成软化灶;如继续出血可形成血 肿,并发脑内、脑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 下腔、脑沟、脑池和大脑纵裂内条带状高密度影。
【CT诊断要点】
1. 早期双侧大脑半球皮层灰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核多 发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两侧常不对称,增强可见线样 或结节样强化。 2. 晚期在脑部坏死中心出现钙化,常在室管膜下区,呈多 发结节或线样高密度影。 3. 颅脑畸形 小头、憩室性畸形、神经元移行异常、脑发 育不全。
颅脑CT、MRI诊断
4、脑水肿: 。血管通过透性增加,静脉回流障碍或组织代谢障 碍导致脑组织水份增加 。以脑白质为主,CT表现为肿瘤周围低密度。MRI 表现为肿瘤周围T1WI低、T1WI高信号。 。多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无强化 。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部位有关 恶性程度高,脑内肿瘤,水肿范围大 。分度:≤2cm 1度 >1侧大脑半球 3度 > 2cm ,<1侧大脑半球 2度
第三节 颅脑CT、MRI诊断
三、正常颅脑CT表现
1 颅骨:高密度(额,颞,顶,枕) 2 脑灰质:呈均匀等密度 2 脑白质:呈略低密度 3 脑脊液:水样低密度(脑室及脑池) 4 空气:低密度(鼻窦,乳突气房) 5 左右两侧结构对称,中线结构局中 (大脑镰,三脑室,四脑室,矢状窦)
正常颅脑CT表现:颅底层面
四、颅内肿瘤诊断
(一)颅内肿瘤基本影像表现 5、脑积水: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
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或产生 大量液体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表现为阻塞部位以上脑室系 统扩大
四、颅内肿瘤:星形脑质细胞瘤
概述
. 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 17%, . 成人75%位于幕上,主要在额叶和 颞叶;儿童71%位于幕下,多数在 小脑半球内(80%)。
颅脑CT、MRI诊断
一、CT、MRI在颅脑的应用
颅内各种病变均适合于检查 1 颅内肿瘤 2 脑血管病 3 颅脑外伤 4 颅内感染性疾病 5 脱髓鞘及变性疾病 6 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
第三节 颅脑CT、MRI诊断
二、CT检查方法
1. 检查前准备: 制动,作碘过敏试验 2. 扫描基线:
常规横断面眶耳线或上眶耳线,平行颅底 冠状面与眶耳线垂直(垂体 颅底顶部病变) 3. 层厚/层距:一般10mm ,薄层扫描 ( 2~5mm) 4. 平扫: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头颅CT诊断总结
2.脑梗塞( Brain infarction) (1)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较常见, 系供养区缺血、缺氧致脑组织坏死。发病24h内CT可无 阳性发现;1-2W内由于缺血性脑水肿,累及皮质和髓 质,多为楔形轻度低密度区,水肿范围大时可有占位征 象;2-3W病灶变为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 反应有关;4-6W病灶发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边缘锐 利的低密度区,邻近脑室发生牵拉扩大,脑皮层沟增宽, 甚至中线结构移向患侧。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系因小的终未 动脉闭塞,好发于基底节区和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 1.0cm的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图 7- 8 侧 脑 室 1.半球纵裂2.胼胝体3.侧室前角 4.透明中隔5.三脑室体上部 6.松果体 7.侧室后角 8. 大脑大静脉 9.下矢状窦 10.上矢状窦 11.侧脑室脉络 12.丘脑 13.壳核14.内囊 15.穹 窿16. 外侧裂丛钙化 17.尾状核头
颅底层面
颅底层侧脑实质密度对称,不应出现一侧高或低密 度区。脑室和脑池在不同层面显示。侧脑室边界清楚。 轮廓整齐,形状及大小对称;透明隔与三脑室在较低层 面中线上。蛛网膜下腔为薄层低密度带,位于颅骨内板 与脑皮质之间;半球纵裂显示较高层面,为位于中线的 低密度带,外侧裂池对称位于两侧。鞍上池呈五角星形, 在鞍上池前1/3可见视神经交叉。四叠体池居后方,外 形不整,四叠体突入池的前方。环池呈窄带状围绕中脑 周边。后颅窝层面可见第四脑室位于中线,呈马蹄形。 可见小脑桥脑角池和枕大池。枕大池变异大,常误认为 异常。
(二)脑外伤 CT检查脑外伤安全、迅速、方便、能确定脑挫伤、颅 内血肿及其他合并症。 1.颅内血肿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内和脑外血肿,后者又分为硬膜 外及硬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 板下方梭形均匀高密度影,常有轻度占位表现。两周后, 血肿内红细胞及蛋白质逐渐被分解和吸收,其密度也相应 下降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硬膜外血肿常伴发局部骨折及头 皮下血肿。 (2)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 板下方新月状,薄层广泛均匀高密度区。由于血肿体积大 并以外周包绕和压迫大脑半球,压迫脑室,中线结构被推 向对侧。亚急性期,形状不变,呈等密度,可借助于灰、 白质界线与颅骨间距离增宽来确定。
颅脑CT诊断1234精品PPT课件
等低密度混杂
高低密度混杂
高低密度混杂
高等低密度混杂
2、结构、形态改变
病灶本身的改变: 外形 边缘 内部
病灶周围的改变: 占位效应 萎缩 密度
A 病灶本身的改变
外形
圆形
不规则形
边缘
边界清晰
边界不清
内部
均质
不均质
环形
B 病灶周围的改变
占位效应(肿块效应) mass effect
出血 钙化 肿瘤
出血
脑实质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
硬膜外出血
钙 化(病理性)
血管畸形Βιβλιοθήκη 肿瘤脑发育畸形高密度肿瘤
脑膜瘤
星形细胞瘤
如何鉴别出血与钙化
出血:最高 CT值不大于94Hu; 动态观察逐渐消退
钙化:最高CT值可以大于94Hu; 动态变化无密度改变
出血当天
出血7天
⑵ 等密度灶
1、出血演变过程中 2、脑梗死的模糊效应期 3、脑肿瘤
2、血脑屏 障的破坏 程度
血脑屏障破坏的强化表现
无强化
轻度强化
明显强化
无血脑屏障的强化
脑膜瘤
垂体瘤
无血脑屏障的强化
听神经瘤
环状强化
脑回样强化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水样密度 0~20Hu
脑室、脑池、 脑裂、脑沟
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特点
老年人: 脑室、脑沟增宽。 (不是病理性萎缩)
婴幼儿 (2岁以前): 脑室、脑沟宽
颅脑CT检查
精选ppt
15
脑感染性疾病
脑脓肿
脑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入侵而在脑实质内形成 的脓肿。病因分类:耳源性占40%-60%;血源性 占25%-40%;令有鼻源性、损伤性、隐源性。 CT表现:可分为四期 ☆脑炎早期:在发病4日内,CT示病变为边缘模糊 的低密度区,伴或不伴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
精选ppt
16
老年
心肌梗死
高血压
影像学特点 出血部位 出血形态 出血数目
梗塞区内 不规则斑片状 可多发
底节、丘脑为好发部位 常有一定特征 多单发
CT表现
低密度梗塞区出现出血灶 均匀高密度出血灶
精选ppt
12
脑血管病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
急性期(1周内):
新鲜血肿形成,呈均一高密度;
吸收期(7天~1个月):
颅脑先天发育不全
Sturge-Weberzo 综合征(脑颜面血管瘤)
临床表现:癫痫、智力低下、轻偏瘫、偏盲及颜面三叉神经分部区 紫色血管瘤、先天性青光眼等。
﹡脑血管畸形发生部位:顶叶、颞叶和枕叶。
﹡CT表现: ◆ 钙化灶常见,多为单侧,始于枕叶,逐渐向前发展,居脑表 浅部位,沿脑回呈曲线形或宽大锯齿状钙化; ◆ 脑皮质萎缩典型,尤以右枕叶萎缩明显,亦可累及整个大脑 半球,脑沟增宽,但脑室不扩大。 ◆ 病变侧颅骨增厚,头颅不对称; ◆ 软脑膜血管畸形,增强扫描可强化; ◆ 75%病例同侧脉络丛增大,且显著强化。
开始出现占位征象,一般3~4天可达到高峰。大片
梗死时水肿急剧加重,24小时可产生脑疝。
精选ppt
8
脑血管病--脑梗塞
*分解吸收期:
组织坏死致CT值下降,但发病一周后CT值又回升,梗
颅脑CT扫描技术及常见疾病诊断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影像学检 查手段的优势,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详细描述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将颅脑CT、MRI、PET 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获取的图像进行融合,从 而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等信息 ,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局限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需要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 精确匹配和融合,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检查成本 也相对较高。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优势
局限
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损伤组 织的情况下进行检测,为颅脑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有 力支持。
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核磁共 振等,能够在不损伤组织的情 况下对颅脑进行检测,能够发 现早期病变和微小病灶,为疾 病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力 支持。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 无痛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能 够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降 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颅骨骨质应完整,无骨折或骨 质破坏。
异常颅脑CT图像解析
占位性病变
颅脑内出现异常密度灶,形态 各异,可单发或多发,可伴有 脑实质受压、脑室或脑池受压
等征象。
出血
颅脑内出现高密度影,形态多 不规则,可伴有占位效应和周 围水肿。
水肿
颅脑内出现低密度影,多见于 脑实质或脑表面,可伴有占位 效应和颅内压增高。
无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 时部分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如对某些特定病变的诊断 能力有限。
THANKS
详细描述
AI辅助诊断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 识别等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颅 脑CT图像中的异常病变,协助医生快 速准确地做出诊断。
局限
AI辅助诊断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仍 需不断优化和改进,同时需要与医生 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 地服务于临床诊断。
颅脑基本病变的CT诊断PPT课件
1
颅脑基本病变的CT诊断
2
头颅CT基本解剖
3
第二层蝶鞍层面
4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5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6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7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8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9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10
第九பைடு நூலகம்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11
颅脑损伤
12
头皮和颅骨损伤
头皮损伤(scalp injury)
1. 脑白质的推压征 2. 脑室系统变形 3. 皮层静脉内移(增强扫描) 4.中线结构移位而没有其他占位病变征象 5. 脑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内板
36
subacute
37
subacute 38
Isodense subacute hemorrhage ingression of subcortex vein in contrast scan
24
a.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1)均匀一致的高密度(70-80Hu),范围广 (2)血肿常呈新月形(crescent)或“3”形 (3)脑室受压变形 (4)中线结构多向对侧移位 (5)常不伴有骨折 (6)血肿可位于天幕、大脑镰与脑实质间
25
急性硬膜下血肿不典型CT表现:
1、血肿密度不均匀 2、血肿呈梭形 3、同侧脑室扩大
15
Comminuted and depressed fracture 16
depressed fracture
17
脑外血肿、积液和积气
18
19
一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血肿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
颅脑CT扫描技术及常见疾病诊断
.
1
检查技术与方法
➢ 颅脑CT扫描技术
颅脑CT扫描技术包括:X线的使用;摆位和层面 的选择;层的厚薄及间距;扫描野;扫描时间的选 择及后处理等。
常规使用OM基线,即由外眦至外耳道的连线, 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检查层面包括最大的检查部分。
➢ 颅脑CT扫描方法
就检查方法而言,CT颅脑检查常应用平扫、造 影剂增强扫描、三维成像(CT3D)、CT血管成像 (CTA)。其作用如下:
血管性疾病
➢ CT表现
✓脑梗塞发病后6-24h内,CT大多无阳性发现,仅少数病例可
见密度较低区;
✓(2-6d)期间:梗塞区比较清楚的低密度区,呈卵圆形、三
角形或扇形,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等;
✓在梗塞后2-3周,低密度灶边界更锐利,占位效应及水肿减
轻;
✓在梗塞后4-5周,梗塞灶密度与脑脊液相似,在病理上此时
维数据后,经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处理而产生的靶物
体和靶结构的三维轮廓影像,主要用于头颅、颌面部
。
CTA:使用螺旋扫描方式,在静脉团注使兴趣区血
管内强化达到高峰期间进行一次屏气的连续快速体积
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显示血管结构的影像,目前
已用于脑动、静脉.瘤及畸形等。
3
检查技术与方法
扫描定位片及定位线
.
同上病例,20天后复查
.
31
创伤性疾病
➢急性硬膜下血肿
✓ 颅板下新月形或条状高密度灶;
✓ 多伴有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 占位征象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天—3周)
✓ 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灶;
✓ 单侧的占位征象典型,双侧血肿时中线移位不明显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1、正常颅脑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池、脑室内未见异常。
2、脑血管病(1)脑梗死A)缺血性梗死结构居中。
增强扫描示左仅0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B)出血性梗死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度减低。
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2)脑出血A)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B)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人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C)脑血管畸形出血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3)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局部中线结构左侧移位。
增强: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动脉瘤内腔呈卵圆形,明显强化。
(4)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60HU左右,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
骨窗未见骨折改变。
3、脑肿瘤(1)脑膜瘤(2)星形细胞瘤(I-IV级)A)毛细胞星形细胞瘤B)低级星形细胞瘤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右顶叶皮层见一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垂体瘤50px(4)听神经瘤相贴。
内听道略扩大,内见有软组织密度影,与低密度影粘化,境界清晰。
(5)脑转移瘤40px4、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右枕叶颅骨下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内见团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区CT值60~76HU,右侧脑室后角略受压;邻近脑组织略肿胀,密度稍减低。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4、胶质母细胞瘤
多发生在幕上,以中、老年人多见。 【病理】 常有广泛退变和出血、坏死。 【CT表现】 平扫:混杂密度影,可见低密度的囊变、 坏死,高密度出血灶,边缘不清,水肿明 显,占位严重。
【CT表现】 增强:不规则花环样增强,环壁厚薄不均 胶质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单发巨大的转移 瘤表现相似,胶质母细胞瘤病程较长,可 引起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转移瘤 发病急,无长期高颅压所致的骨改变。
D.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E.脑室内:室管膜瘤和神经细胞瘤。 3、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边缘 A.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B.形态和边缘 4、造影剂增强 表现为:不强化、环行强化、均匀强化
花环强化。
﹙二﹚间接征象 1、瘤旁水肿 2、占位效应 3、骨质改变 4、软组织肿块
三、不同类型脑瘤的CT表现
﹙一﹚胶质瘤 1、星形细胞瘤 可发生任何年龄及脑内任何部位,成年人 多在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半球。 【病理】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组织分界 不清,部分可囊变,以小脑半球最多见, 有“囊在瘤内”和“瘤在囊内”两种,有 钙化。
3、少枝胶质瘤
多见于成年人,绝大部分发生于大脑半球 表浅的灰质内,并以额、顶和胼腣体嘴部 最多见。 【病理】 肿瘤始于灰质内,部位表浅,较大时可累 及白质,易钙化,亦可出血和囊变。
【CT表现】
平扫:混合密度影,边缘不清,钙化为弯 曲条带状或斑块状。其内可见囊变及出血 增强: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则强化, 边缘血红蛋 白发生破坏,纤维蛋白发生融解,高密度 血肿边缘变模糊,周围低密度区增宽,高 密度灶向心缩小,血肿的CT值减低。1个 月后血肿成为等或低密度灶。
【CT表现】
囊腔形成期:2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形成 脑脊液密度的囊腔,此时同侧侧脑室扩大。
头颅CT (6)
三、CT表现
CT表现 ①平扫呈均匀高密度影(75%)、等密度(25%)、 低密度(1%)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 ②附于硬膜表面(基底宽与硬膜成钝角)。 ③钙化(占15%-20%)。 ④邻近骨质改变。 ⑤瘤周水肿。
⑥90%呈明显均一强化,10%-15%呈不典型 环状强化。
⑦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因静脉窦受侵而产 生脑水肿。
1.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点。约70%的病例 有钙化。钙化可呈局限点片状;弯曲条索状; 不规则团块状;皮层脑回状。
2.少突胶质细胞瘤多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 KazneI’等研究了17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其 中混合密度占55.7%,低密度占25.9%,其 余为高密度和等密度。肿瘤周边水肿占37.9 %,多为轻度水肿。
若为硬膜下血肿,则血肿范围较广,常越过颅骨缝,占 位性强。
左额、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男70岁,头部 外伤约 2 天。
CT征象:平扫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有新月形高密度影, 邻近组织受压,并向中线移位。 特点: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颅骨内板 下高密度的新月形影,CSF进入血肿时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血肿范围广,占位性强。
3.少数肿瘤有颅骨改变.
4.增强扫描,低级少突胶质细胞瘤无对比增强,而 间变性和多形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非钙化肿瘤实 质部分,常有密度显著增加,多数为均匀增强, 少数为环形强化。
5.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少;常见为等密度和 低密度并存;70%~80%出现瘤周水肿;肿瘤囊 变,其出现率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肿瘤可以 有出血,可能与钙化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听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恶性者罕见。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 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
颅脑CT报告模版
颅脑CT模板一、.颅脑正常表现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异常狭窄或增宽;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室脑池未见异常..检查结论:颅脑平扫未见异常..二、脑血管病变1.脑梗死左侧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MRI:病变区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临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为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检查结论:左侧额顶叶脑梗塞..2.出血性脑梗死可见扇形低密度区灶MRI:病灶内不均匀长T1长T2;其内夹杂短T1短T2;;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约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回样强化..检查结论: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的斑点状低密度灶长T1长T2;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小于1cm;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MRI:病变短T1短T2信号;检查结论:右侧丘脑区急性脑出血..5.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清晰;出血破如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6.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检查结论:右枕叶脑血管畸形出血..7.囊形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cm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增强: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动脉瘤内腔呈卵圆形;明显强化..检查结论:左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8.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约60HU;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骨窗未见骨折改变..检查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三、脑肿瘤病变1.脑膜瘤右侧额叶稍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清晰;密度较均匀;病变周围脑组织有片状低密度水肿区;可见脑白质塌陷征;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局部中线结构左侧偏移;骨窗可见病变与额骨内板广基地相连;局部骨质增生硬化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明显一致的强化;可见脑膜尾征检查结论:右侧额叶脑膜瘤..2.星形细胞瘤右侧小脑半球近中线处类圆形低密度囊型占位性病灶;边缘尚清晰;囊壁见等密度结节;囊液密度稍高于脑脊液密度;周围水肿不明显;第四脑室受压明显幕上脑室梗阻性扩张;增强扫描病灶后方近边缘处结节状、条状强化明显;低密度部分未见明显强化..检查结论:右侧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3.低级星形细胞瘤右侧顶叶髓质区可见片状低密度病变;病灶偏中心见小片状与脑实质等密度影;内见点状钙化;病变边界较清晰;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均不明显;脑室系统未见异常;增强扫面病变未见强化..检查结论:低级星形细胞瘤..4.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右顶叶皮层见一4cm5.2cm略高密度不规则肿块影;CT值约36~41HU;其间见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较清晰;周围见较广泛的水肿;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略左移;增强后见病灶明显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检查结论:右顶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右侧脑室三角区及颞顶枕部占位病变;呈分叶状、混杂密度;以等密度为主;等密度区CT值约45~55HU;周边为低密度囊性区及水肿带;中央有少许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左侧移位;增强后病变为不规则的强化;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周边强化不明显;病变形状极不规则..检查结论:右侧脑室三角区及颞枕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6.垂体大腺瘤垂体内可见直径2.0cm;大小边界光滑略高密度肿块;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垂体柄移位;鞍底下陷;蝶鞍扩大;鞍上池变形、减小;视交叉受压上移;双侧海绵窦受侵;蝶窦内可见与肿块密度一致的软组织块影;增强检查可见平扫稍高密度肿块明显均一强化;中心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强化..检查结论:垂体大腺瘤..7.听神经瘤右侧小脑角区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局部脑组织受压;与颞骨岩部内听道相贴;内听道略扩大;内见有软组织密度影;与低密度影粘连;分界不清;病变与骨板夹角为锐角;第四脑室与脑干轻度受压向左移位..右侧小脑角池显示不清;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颞骨岩尖部见一强化壁结节;其内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境界清晰..检查结论:右侧小脑角区听神经瘤..8.脑转移瘤右顶部及左颞顶部各见一结节状病灶;等密度;边界清晰;直径分别 1.6cm 及1.3cm;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区;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上述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片状液性无强化区..检查结论:右顶部及左颞顶部脑转移瘤..四、脑外伤病变1.脑挫裂伤右枕叶颅骨下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内见团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区CT值约60~76HU;右侧脑室后角略受压;邻近脑组织略肿胀;密度稍减低;余小脑及脑干发育正常;内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骨窗未见骨折征象..检查结论:右枕叶脑搓裂伤..2.硬膜外血肿左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见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 值70~90HU;边界整齐锐利;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移;骨窗见左侧顶骨线状骨折透亮线;断端未见确切移位;邻近头皮下软组织肿胀..检查结论:左侧额顶部硬膜外血肿..3.硬膜下血肿左侧顶枕区硬膜下可见新月形较高密度影;CT值约55~70HU;范围较广泛已超越颅缝;覆盖在左侧顶枕颞部硬膜下及大脑纵裂;同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弧形右侧移位;左侧脑组织肿胀;脑回增大;与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检查结论:左侧顶枕区硬膜下血肿..4.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左侧大脑凸面颅板下可见条带状等密度影;中间有分隔;CT值34~40HU;左侧脑室额角及左侧脑室体均明显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移;左侧大脑半球脑组织略肿胀;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检查结论:左侧大脑凸面亚急性硬膜下血肿..5.慢性硬膜下血肿左侧大脑半球颅板下半月形液性密度影;CT值约30~35HU;范围较广;穿越骨缝;但未过中线;左侧脑组织受压明显;左侧脑室变窄;局部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骨窗示左顶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可见皮下气肿..检查结论:左侧大脑半球慢性硬膜下血肿..五、脑炎性、先天发育异常病变1.脑脓肿左侧颞叶圆形囊状低密度病变;周边可见等密度完整均匀环形壁影;壁的CT值35HU;厚度约2mm;壁外侧见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右移;增强检查;脓肿壁厚度均一明显的环状强化;大病灶边缘可见多个壁强化小子病灶..检查结论:左侧颞叶脑脓肿..2脑囊尾蚴病左额叶大脑纵裂旁见小圆形等密度灶;边界较清晰;周边指套状低密度水肿;左侧侧脑室额角略受压;局部中线结构略右移;增强检查左额叶大脑纵裂旁病变更清晰可见;直径为0.5CM;呈不均匀环状强化;边界清晰;周围水肿未见强化..小儿脑疾病检查结论:左侧额叶脑囊虫病..3.脑膜膨出前额部可见囊性包块;尤颅骨额部膨出颅外;密度较均匀;CT值10~20HU;骨窗显示中线区额骨局限性缺损..检查结论:前额部脑膜膨出..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双侧半卵园中心、深部脑白质区及侧脑室周围可见多发散在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脑半球广泛性密度减低;皮髓质界限模糊消失;可见白色小脑征..左侧额叶皮质区可见线性高密度影;脑池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多发性硬化双侧额叶皮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检查结论双侧额叶皮质区多发性硬化..6.肾上腺脑白质不良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可见对称性的大片状不均匀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节区及额叶白质区未见异常信号;增强病灶中央部无强化;邻近病灶边缘处可见花边样强化..检查结论:肾上腺脑白质不良..7.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双侧侧脑室枕角及额角旁白质区见斑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的小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检查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胼胝体发育不全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前部较细小;压部缺如;与胼胝体压部区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清楚;双侧脑室枕角距离增大;失状面扫描胼胝体压部缺如;代之以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检查结论:胼胝体发育不全..9.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疝出枕骨打孔下缘约0.8cm;延髓及小脑下蚓部下移;第四脑室变小;颈胸断脊髓内可见长条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检查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0.灰质异位症右侧侧脑室体旁见一小圆形等T1等T2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局部脑室受压变形;增强无强化..检查结论:右侧侧脑室体旁灰质异位..。
颅脑常见疾病CT表现
硬膜下血肿
40
硬膜下积液
• 典型病例 •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
来诊 • CT诊断要点 •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
液密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 部,无或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 肿
41
硬膜下积液
42
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 典型病例 •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
基底核多发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两侧常不
对称,增强可见线样或结节样强化
• 2. 晚期在脑部坏死中心出现钙化,常在室管膜
下区,呈多发结节或线样高密度影
• 3. 颅脑畸形:小头、憩室性畸形、神经元移行
异常、脑发育不全
48
颅内弓形体病
49
脑脓肿
• 典型病例
• 患者,男,20岁,头疼,头晕,伴发热,10余 天
21
灰质异位
22
结节性硬化
• 患者,男,15岁,以癫痫间断性癫痫发作15年, 伴智力低下,皮脂腺瘤来诊
23
结节性硬化
• CT诊断要点 • 1. 病变常沿室管膜下与侧脑室边缘分布,呈圆
形或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结节和钙化,双侧 对称分布,钙化率可达90%以上 • 2. 可突入脑室,呈软组织密度,造成侧脑室壁 缺损;10%~15%室管膜下结节伴发巨细胞星 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可伴发脑积水 • 3. 可伴发灰质异位 • 4. 突入脑室结节病灶呈中度强化,灰质结节一 般不强化,钙化无强化
来诊,既往有结核病史
• CT诊断要点
• 1. 平扫可无阳性发现,如病变发展可显示颅底
池、侧裂池变形,形态模糊及池内密度增高,
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形成脑积水。
第4讲颅脑疾病的CT诊断二
・临床医生CT读片・第4讲颅脑疾病的CT诊断(二)谢宝玛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2.5.6脑转移瘤病理为其他器官的肿瘤转移至脑的疾病.原发癌多为肺癌、前列腺癌、肾癌、乳癌或其他肿瘤,常为多发性,无包膜.吖侵犯脑组织产生脑水肿、压迫脑事.脑肿瘤供血丰富,生k较快.ⅡI产生脑水肿及压迫症状。
(1表现①多位于大脑半球、顶叶、枕叶或小脑半球;②呈广泛的脑水肿低密度带;③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④边缘略清楚;⑤肿瘤可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稍高密度;@CECT肿瘤可见明显增强;⑦动态观察.肿瘤进展较快;侵犯面积打太(图13)2.6脑囊虫病病理为常见的脑寄生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内的疾病。
人食人绦虫节或卵后,幼虫经血液散布全身,囊虫可累及脑、脑室或脑膜.囊蚴约4~5rnm.周围可有轻度脑水肿或炎症,囊虫死亡后可产生钙化,cr所见①双侧丈啮半球呈多发性小囊状圆形低密度区;@cr值O~20Hu;@边缘光滑锐利:④囊周可有轻度水肿;⑤囊增大可压迫脑室变形、占位效应;⑥(?唧囊无增强;⑦囊擘可有环形增强;⑧少数可表现为多数小结节阴影;⑨囊增大缓慢;@囊增大缓慢;@囊虫死亡=后可有点状或线状钙化(图14)=2.7脑包虫病病理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幼虫而患病,食人虫卵后于十二指肠孵化为六钩蚴.经血液传播,最多的为肝.其次为肺及脑.多位于顶叶及额叶,包囊虫内充满液体。
囊壁为内外之分,内囊为包虫囊壁,而外囊则为纤维包膜所构成.盯表现①多位于顶叶、额叶皮质部;②呈圆彤、椭圆形低密度区;③明值o~25HU:④周围无肮水肿带:@CECT无增强;@压迫脑室可移位;⑦阻塞恼脊液路径时可使脑室扩大;⑧增大缓慢;⑨囊壁可见钙化(图15)。
2.8脑积水病理髓积水可因先天性或肿瘤、炎症等原因引起夫瞄㈣r。
孔、中脯导水管的狭窄或阻塞,继而阻碍脑脊液的循环,而引起8卣室的扩火。
其中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2.8.1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蛛网膜下腔牯连阻塞,脑脊液通过障碍而引起,使脑脊液产生过剩.吸收爱阻碍,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症感染.枢外肿瘤、先天性啮积水、颅啮畸形等,CT表现①所有脑室扩大;②脑窀多对称;③前唇角呈圆钝状;④脑质变薄萎缩;⑤脯池闭塞;⑥脑沟、侧脑裂消失(图16)。
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
大脑皮层是唯一的高级神经中枢
(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
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CT原理及常用信息 颅脑正常解剖 脑外伤 脑血管性疾病 脑肿瘤 颅内感染及先天发育异常 脱髓鞘疾病
头皮和颅骨损伤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颅盖骨骨折 线状骨折 颅缝分离凹陷骨折 粉碎性骨折 穿通骨折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是指硬膜下含脑脊液成分,由于蛛网膜破裂所致。 CT表现:为均匀一致的脑脊液密度,多呈新月形或‘‘M’’形,老年人、双侧多见 。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统称 脑挫伤:脑组织受破坏轻,软脑膜完整 脑裂伤:软脑膜、血管、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出血
5岁男孩外伤 CT显示左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
血脑屏障破坏严重,吞噬细胞增多,脱髓鞘
更低密度,占位征
2-3周
中心坏死,血管增生,血脑屏障渗透性大,水肿消退
低密度、等密度“模糊效应”、脑回增强、占位效应减弱
几周-几月
水肿消失,囊性脑软化
C.S.F样囊性低密度边缘清楚,呈负压性改变
脑梗死过程病变与CT表现的对照
梗死灶常呈楔形 占位效应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直致负压性改变 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出现高密度出血斑点 “条带征”:大脑中动脉梗塞,梗死区低密度脑组织内可见衬托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的高密度影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血肿
骨膜下血肿机化
各类型颅骨骨折
皮肤
颅骨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膜外间隙
硬脑膜
蛛网膜下腔
脑实质
硬膜下间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男,15岁,因“精神萎靡、少食1年、突发头痛、意识 障碍1天” 入院。 T 37 ℃ ;P 49 次/分; R19 次/分 ;BP 91/61 mmHg。 神志嗜睡,查体欠合作,对答不切题,头颅无畸形,双侧瞳 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力5级,四肢 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征阴性。心肺腹未见 明显异常。
病例九
患者女,27岁 主诉:G1P0孕35周先兆早产(双胎),嗜睡、失语3h。 主要表现:剖宫产术后1天血压升高,头痛,测血压 160/113mmHg,后逐渐意识不清,无言语,阴道流血少。 查体:BP:140/90mmHg,昏睡状,查体不合作,双侧瞳 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压眶时可见 痛苦表情,左上肢、双下肢可见活动,四肢肌张力未见 明显异常,双侧病理征阳性,颈阻(-),克氏征(-) 。腹部伤口无渗血,子宫质硬,轮廓清晰,按压少量阴 道流血。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8-12岁及40-60岁,无性 别差异。 常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就诊发现,临 床症状依其原发部位、发展方向而定,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及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时引起 视觉障碍,压迫第三脑室、室问孔时造成脑积水,向下压迫垂 体时产生内分泌症状。 主要鉴别诊断:垂体瘤、鞍区脑膜瘤、Rathke囊肿、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鞍区动脉瘤等。
CT平扫
手术所见:鞍上暴露肿瘤,呈囊性,囊液呈黄绿色,释放 囊液减压后,小心分离囊壁,囊内实质部分肿瘤呈暗红色 ,伴钙化及淀粉样变,肿瘤包裹左侧视神经及大脑前动脉 分支血管。 术后病理提示: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依其与鞍隔的关系 分为鞍内型、鞍上型、脑室内型和鞍内鞍上型,以鞍上型 多见。颅咽管瘤大体病理表现可分为囊性、实性和囊实性 三类,其中实性最为少见。
颅脑影像病例分析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王静
病例一
Co中毒
CO中毒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CO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蛋白(HBCO),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 的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 致机体内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在人体各种组织中,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往往首先受累,尤以基底节最为明显 。急性CO中毒导致脑缺氧后,脑部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 ,渗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 脑血液循环障碍,可造成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软 化或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病理特征为,苍白球变性坏死、脑白质脱 髓鞘、大脑皮质“海绵状”病变、海马的坏死性改变及小脑 病变等坏死脱髓鞘5个类型。
CT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人93 %~ 100 %有颅内钙化 。双侧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皮 质下及髓质交界区高密度钙化。钙化常对称性 ,多发 ,大小 不等。其形态常片状、点状、弯曲条状、条带状。钙化好发 于基底节(苍白球、壳、尾状核) ,常对称。其次是脑叶、丘 脑、小脑、齿状核。脑叶深部钙化多发于额顶叶。钙化常多 发 ,大小不等 ,形态常常与脑回的类型基本一致 ,呈条状、 弯曲条带状、片状、放射状等。内囊不受累“内囊空白征” 。病灶无强化 。
病例三
dandy-walker畸形
1、小脑蚓短小,枕大池增宽,并与第4脑室相通。 2、双侧大脑半球部分脑沟增宽,纵裂池前部增宽,双侧额 部颅骨内板下间隙增宽,脑室系统扩张。
病例四
男,10岁,外伤1天 左侧颞顶枕叶见不规则脑沟回样钙化,局部脑沟增宽加深, 蛛网膜下腔增宽。 Sturge-Weber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
又称颜面部血管瘤--青光眼综合征、皮肤--软脑膜血管 瘤病等,系由于胚胎发育6周时血管系统发育不良,影响到脑 、骨膜、皮肤的血管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1、皮肤血管瘤:常位于三叉神经第1支,口腔和鼻腔黏 膜亦常受侵; 2、眼部病变:主要表现为青光眼、脉络膜血管瘤和视网 膜血管扩张等; 3、脑膜血管瘤及颅内钙化点可引起癫痫、偏瘫及精神异 常等症状。
MRI T1W1
MRI T2W1
flair
MRI增强
颞骨C T平扫
影像报告
手术记录
术中见肿瘤巨大约6.0cmX7.0cmX5.0cm大小,血管十分丰富,供 血主要来自脑膜血管。肿瘤边界清楚,位于硬膜外右颞凹区, 颅底颅骨部分破坏,肿瘤跨右颞骨岩嵴与颅后凹桥小脑角瘤体 相连。在显微镜下先切除右颞部肿瘤,沿肿瘤内侧游离并棉片 垫开,分块切除肿瘤组织,然后连同受累颅底脑膜一并切除右 颞部全部肿瘤组织,可见肿瘤沿棘孔、卵圆孔生长,止血满意 后显微镜下于小脑幕裂孔切开小脑幕,解剖脑幕裂孔区,可清 楚见右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中脑及小脑上部。术中电生理 检测,三叉神经、面神经无明显影响,右桥小脑角肿瘤大小约 0.8cmX0.5cm,伸入内听道内。 大体病理:肿物呈囊性,包膜清晰.肿块切面呈灰白、灰红或 黄色,部分半透明,肿瘤内呈囊样,单房或多房状。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神经鞘瘤
面神经鞘瘤
面神经鞘瘤起源于面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是来源于神经 鞘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极少恶变。
本病临床上男女均可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病史较长,早期 症状是面神经痉挛,呈波动性,进行性面瘫,故常误诊为Be ll氏面瘫。部分患者伴有听力下降。 头颈部神经鞘瘤多发生于颅神经、脊神经的感觉神经或混合神 经的感觉纤维,由于面神经以运动神经纤维为主,感觉纤维甚 少,因而发病率低。
病例十
患者: 男,47岁 主诉:右侧鼻唇沟变浅20多年,头痛10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 鼻唇沟变浅,当时无听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无 头痛头昏等症状,未引起重视。1年前面瘫逐渐加 重,出现闭眼不能,并阵发性出现右侧面部麻木, 有时出现不自主抽动。5月前出现肢体无力,以左 侧为重,尚可行走,10天前患者出现头痛,阵发性 加重,并感双眼视物模糊,仍无听力下降,呕吐、 昏迷等情况,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 未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双侧基底节及大脑灰白质交界区多发对称性钙化
主要鉴别诊断:
一、Fahr 病 又称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原因不明,发病有家族倾向,青少年好发,以基底节、丘 脑、小脑齿状核及皮层下对称性钙质沉着为特征, 患者 智力低下,可有头痛、癫痫症状。单纯影像学无法鉴别。 其血钙、磷在正常范围,无手足和躯体缺陷,可与其他疾 病鉴别。 二、结节性硬化 患者有癫痫、智力低下等。 与 PHP 相 似,但结节性硬化常合并面部皮脂腺瘤, 脑内钙化结节 常位于脑室管膜下,血清钙、磷及 PTH 均正常。
病例二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47岁)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甲 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或 PTH 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低下 引起钙、磷代谢异常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临床常表现: 一、阵发性搐搦,指端或指周麻木和刺痛感 ,手足和 面部肌肉痉挛;惊觉或癫痫样全身抽搐,如不伴有手足抽搐 ,常误诊为癫痫大发作。 二、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定向障碍。 三、白内障。 临床诊断:有手足抽搦病史;血钙<2mmol/L 血磷> 2mmol/L基本可以确定。血清PTH明显减低可以确诊。
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脑内钙化为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主要位于大脑表浅部,呈宽大全层锯齿状或曲线状,可在病 变侧广泛延伸,但很少累及白质;皮层钙化灶一般位于软脑 膜血管瘤下方。瘤体可为小静脉型或毛细血管型,由于长期 供血障碍与瘤体挤压.引起内皮、外皮及神经胶质细胞体的 缺氧性损伤,局部脑细胞呈层状坏死、胶质增生及钙盐沉积 所致。 CT可显示脑实质明显萎缩,通常发生于面部血管瘤的同 侧,多位于顶枕叶或额顶叶,表现为局部脑沟增宽、加深及 蛛网膜下腔、脑池扩大,范围通常较广泛.超出了软脑膜血 管瘤和皮层钙化的范围;其发病机制认为与软脑膜血管瘤导 致血液循环异常、脑组织缺氧及神经元细胞减少、变性有关 ,进一步加重引起胶质增生,导致受累脑组织萎缩。
左侧额颞岛叶见囊实性团块影,边 界欠清,大小约7.5cm×5.3cm,实 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壁明显 强化,周围斑片状低密度水肿,左 侧基底节及左侧脑室受压,中线结 构受压右移。
CTA示:左侧 大脑中动脉受 压后移,管壁 光滑,管腔未 见狭窄;
病例八
病理:左额顶部嗜酸性肉芽肿
患者:男,44岁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头痛,呈胀痛不剧烈能耐受,放射 到左侧面、颈部,伴左侧额部包块,质软,无明显压痛,无 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就诊于云阳县人民医院就 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包块伴局部骨折缺损,今为 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左侧额顶部颅骨病变”收 入。
病例十二
患者男,57岁,突发头痛2天伴左眼睑下垂1天。 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双颞部胀痛为 主,不能缓解,同时伴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 物,呕吐后出现剧烈头痛,休息无缓解,不伴意识障碍, 不伴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多饮多尿,入院前1天 发现左眼睑下垂,无视物模糊,无复视,无视野缺损。
2013-11-6 CT平扫
2013-11-7 MR增强
2013-11-26 MR复查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脑病
RPLF是一种临床及影像学综合征,其发病与多种疾病的发展 过程有关,可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很清 楚,发病原因可有子痫、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子痫、严重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后、环孢素 治疗后、癌症化疗后、静脉输血后等。血压突然升高普遍被 认为在RPL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脑的 血流可自动调节,但超过了自身调节能力时,脑血管扩张而 使血流量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松懈,导致血脑屏障 破坏,使血管内血浆和红细胞外漏而进人细胞外间隙,从而 产生脑水肿和斑片状出血,临床出现头疼、呕吐、抽搐、意 识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