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雷(1986)的实验就证明了汉字短时记
忆具有明显的视觉编码机制。在莫雷的研 究中,记忆材料为汉字,实验自变量为字 型复杂程度、字义的使用频率以及噪音类 型,因变量采用信号检测论指标。结果发 现,形近字的干扰作用较大,这证明了汉 字短时记忆中的视觉编码机制。
四、语义编码实验 前摄抑制为先学的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实验 采用连续四次组进行。图中实点虚线表示实验组的成 绩,空心虚点表示控制组成绩。在前三次实验中,实 验组和控制组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即向被试呈现三个 字母(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不一样),然后让 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以防止被试重 复所看到的三个字母。在第四次实验中,控制组学生 看到的依然是字母,而实验组看到的则是三个数字, 在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之后,两组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 显著的变化。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 表明,计算作业对实验组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说明了 语义记忆在短时记忆存在的心理真实性。
(二)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1、平行扫描:如果 测试项目与记忆集 中全部项目同时进 行比较,那么被试 的RT不会随识记项 目的数量或记忆集 的大小而发生变化。
(1)从头至尾的系列 扫描:对记忆集中 的全部项目按顺序 检查一遍,然后才 判定测试项目是否 与记忆集中一个项 目相匹配。
演示
(2)自我停止的系列 扫描:记忆集中检 查出所要的项目后 即停止比较。
多重贮存 模型-短时 记忆 Craik等人 认为在短时 记忆中经过 复述的信息 并不能保证 进入长时记 忆。
Shailice发现, 虽然短时记忆有 缺陷的病人数字 记忆广度有所降, 但仍能进行 正常的长时学习, 而且在日常生活 中的一般认知技 能也基本没有损 害。
(二)工作记忆的组成
中央执行 系统
5.50
5.30
随机图形
无意义音节
68.0
73.0
3.80
3.40
五、工作记忆
(一)工作记忆的发展进程 (二)工作记忆的组成 (三)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联系
(一)工作记忆的发展进程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对信息暂 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是由英国心理学 Baddeley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
演示
全部扫描
部分扫描
理论评价: Sternberg的方法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加因 素法,该理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也受到 质疑: 1.实验中最多只应用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与 短时记忆容量有出入。 2.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从头到尾的系 列扫描,但无法正确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即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该理论在解释信息加工的个别差别(速度和 风格)方面力度不够。
三、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uo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 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 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Atkinson和Juola(1973)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双 重模型 他们设想,输入的每个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编码, 称为知觉代码;字词还有意义,即有概念代码。知觉 代码和概念代码共同构成一个概念结。每个概念结有 不同的激活水平(activity level)或熟悉值(familiarity value)。 在大脑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准”( 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高于这个标准 ,人便可迅速地作出“是”反应;另一个是低标准( C0),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低于这个标准 ,人就可迅速地作出“否”反应。照atkinson和juola 看来,这是一个直通过程。但是,对于具有一个熟悉 值低于“高标准”而高于“低标准”的探测词,则要 进行系列搜索,才能作出反应,所需反应时也较多。
第二节 短时记忆的编码 一、关于短时记忆的编码 (一)编码的含义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 工过程(Encoding)。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Code)。 本节要说明的是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以什么形式贮存和被进 行加工。
听觉编码(A.V.L) 短 时 记 忆 的 信 息 编 码 感觉编码
二、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 威克尔格伦(Wickelgren)认为短时记忆中的各个项目不是 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 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直通模型 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认为,短时记忆中信息的 提取并不是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 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该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 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定。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判断 标准,当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则作出“是”反应,低于这一 标准则作出“否”反应。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应的速度也 越快。
8 5 3 4 7 9
8
5
3
4
7
9
8 4 6 5 9 2 7
8 4 6 5 9 2 7
8 3 3
5 9 0 6 1
8
3
3
5
9
0
6
1
5 9 6 7 4 2
3
8
0
5 9 6 7 4 2
3
8
0
8
6
5
9
7
4
2
3
0
1
8
6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7
4
2
3
0
1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如何解释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这一短时记忆的特点 呢?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空 间及其有限槽道来说明。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取决于人 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量。 3.Klatzky(1975)的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作台既 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关系,短时 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一个 工作记忆。
四、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的研究还发现,信息的加工速率与材料性质 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即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 大而提高,短时记忆容量愈大的材料,扫描也愈快。
加工速度 (ms) 记忆容量 (项目)
数 字
33.4
7.70
颜 色
字 母
38.0
40.2
7.10
6.35
字 词
几何图形
47.0
50.0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实验范式:给被试视觉呈现一列数字(识
记项目),如5、8、7、3,一个个相继呈 现,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1.2s,全部数 字呈现完毕,过2s,再呈现一个数字(测 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被试判定该 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作出 “是”、“否”反应,计时也随之停止。
二、听觉编码实验: 该实验是Conrad(1963,1964)设计的。实验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 个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实 验所用的刺激为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其中 有些字母的发音相似。如C和V,S和F等(见图) 。刺激字母呈现后,要求被试按原来的顺序回 忆字母。通过比较原序列与被试回忆序列,统 计出被试的回忆错误,得出两个统计表。由表 中可以看,字母发音越接近,被试的回忆错误 越大,表明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听觉的方式 进行编码的。
视觉呈现字母矩阵
听觉呈现字母混淆矩阵
三、视觉编码实验: 原型匹配实验: Posner(1969 1970)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 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 进短暂的时间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 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所 用的字母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 书写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如(AA),另 一种是书写不同,读音相同,如(Aa)。
支持实验: The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 常见词。 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识记项 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多次出现 ,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评价: 直通模型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 近因效应),但它也面临考验: 1.短时记忆是如何知道识记项目的位置的? 2.如果信息的提取是直通的,那么为什么反 应时会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4.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也含在视觉编码, 而且它出现在听觉代码之前。 5.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 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通过抑制实验表 明,在短时记忆中两种被加工的材料越接近, 互相干扰越大。 组块在本质上就是短时记忆信息的意义组织 或再编码,这表明,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语义编 码。
3.分组: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各成份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
组块的大小、复杂性、熟悉性是因人而异的。蔡
斯和西蒙(Chase & Simon, 1973)对象棋大师、 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棋局记忆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 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异;而对一 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 棋手为34%,业余新手只有18%。这种差别是因 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 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旗子之间的关系,形成 组块,而在随机摆放的棋局中,大师的经验就很 难发挥作用了。可见,个体的知识经验对组块有 很大的影响。
视觉编码
语义编码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声音、图形和语 义编码的证据) 1.回忆错误实验表明:人们在回忆时产生错 误主要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混淆上。说明短 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 2.即使使用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其代码也仍 有听觉性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声转换,而 以声音形式贮存。 3.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 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 ,因此,常将听觉的 (Auditory) 、 口 语 的 (Verbal) 、 言 语 的 (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 是通过系列扫描以从头至尾扫描方式来实现的。 可以将之理解为扫描模型(Scanning Model)。 Saul Sternberg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研究 范式。其实验假设为:如果被试要对短时记忆集 中所有识记项目进行全部扫描后才能进行测试项 目进行“是”或“否”判断的话,那么,被试进 行正确判断需的反应时不应随记忆集的大小而变 化。而实验结果却显示,被试的反应时会随短时 记忆集的增大而延长。这说明短时记忆的扫描不 是进行全部的扫描,而是进行有序的系列扫描。
主管工作记忆中信息的流动方式,从其 他记忆系统如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对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较精细的加工和 存储。
工作 Click to add Text 记忆
语音回路
以串行加工的方式,把言语信息 转化为听觉编码并通过语音回路 对它进行加工和存储
视觉空间 画板
主要以心象的形式对视觉和空间 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

图1 巴德利的工作记忆模型
(三)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联系
巴德利(Baddeley,1992)认为,他关于
工作记忆的观点是对短时记忆思想的一种 深化,而不是与之相对立的。现在短时记 忆已不再被视为一种被动的、暂时的、容 量有限的储藏室,巴德利等学者所研究的 工作记忆强调的是工作记忆扮演着主动的 角色,而不是信息的短暂储存。
实验结果:同时呈现, AA 的反应时少于Aa 的反应时间;间隔情况下,前者的反应时间 增加,并逐渐缩短两者的反应时间。 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还存在着视觉编码。 其条件如下: 1.在短时记忆初期,首先产生视觉编码, 然后才出现形声转换。 2.在大量的非言语信息加工中,形声转换 无法迅速进行,这时短时记忆直接以视觉方 法进行编码。
第五章
一、有限容量
早期的研究:
短时记忆
第一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
William Hamilton 撒黑豆的研究,6-7; Jacobs的研究:念一系列无序数字,结果回忆最大量为7个。
现代研究: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 个组块。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 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 2.知识经验与组块: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 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