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青铜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发展的进程,可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工具来划分。人类首先进入的是石器时代,而后青铜的尖利完全取代了笨础的石器,于是人类迈入了青铜时代,由于铁矿资源广泛和其制品轻便耐用,人类开始向铁器时代过渡。云南的青铜时代开始于何时,迄今为止仍没有考古资料确证。目前已明确的是在公元前7——前6世纪(约为春秋晚期)云南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到了公元前2世纪末,即汉武帝时期,这种青铜文化在云南滇池地区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并向铁器时代过渡。

云南青铜文化遗址,考古仍未发现,目前所有的青铜器,都出土于墓葬中。1961年祥云大波那发现的铜棺墓,与1975年在云南楚雄万家坝的79座墓葬中发现的青铜器,是所发现的青铜文化中年代较早而又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云南青铜器在建国以前就有出土,有一些已经流失于海外。大量的发掘工作是在建国以后开展的,在云南省中部地区如楚雄、大姚姚安、祥云、大理、昆明晋宁、安宁、富民、澄江、江川、曲靖等地,甚至于云南省边疆地区沧源、景洪、高黎贡山等地也有少量出土。目前,云南省博物馆及各地州县馆藏青铜器已超过四五千件。

属于随葬品的青铜器,按用途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乐器四大类。生产工具有斧、锄等。云南铜斧,斧刃部稍宽,略呈半月形,或是方刃,外形与有肩石斧相似。即是生产工具又可作武器;生活用具具有釜、勺、匕、樽等。祥云大波那出土了圆柱形铜条三根,长约二十余厘米,有学者认为是箸(即筷子),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铜箸之一。属于武器的有剑、戈、矛、钺、镞、啄等,矛有细长和短阔两种,钺有半月形刃及圆形刃两种。啄仅出土于祥云大波那,啄上有鹦鹉形附饰,颇具艺术风格。属于乐器的有铜鼓、葫芦笙和编钟。葫芦笙完全仿葫芦的样子。铜鼓上有简单纹饰。楚雄万家坝发现的钟是圆筒状,上有羊角状纽纹,共六件,形成一编。铜鼓是云南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云南青铜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不少优美的器物,但都已消失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唯有铜鼓至今仍“活”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中,云南的佤族、苗族、瑶族在当今现实生活在仍然使用铜鼓,把铜鼓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云南的铜鼓分为传世铜鼓和出土铜鼓两大类。传世铜鼓流传于民间,来源年代都不十分清楚,多属青铜文化晚期铜鼓。出土铜鼓共有31具。根据专家签定楚雄鼓与祥云鼓为一个类型,它们应是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之物,江川鼓和晋宁鼓是由楚雄鼓、祥云鼓发展而来,它们大部份属西汉时期,早者可至战国时期。有专家认为如无更新的发现,楚雄鼓和祥云鼓就是世界上最原始的铜鼓。

铜鼓向来被人们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其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实用意义。古人用铜鼓作为贮贝器,用铜鼓作为随葬品,或就用铜鼓作为葬具(广西西林),这些考古发现,向当今的人们展示了一部辉煌的铜鼓文化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