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碱的性质研究》_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五章第一节《酸和碱的性质研究》课程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酸碱中和反应》是沪教版九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中的学习内容。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和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班学生已经认识了酸、碱、盐的组成,能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为验证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具备了一定的问题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但是思维的严密性,实验创新性等方面有待提高。
虽有各种知识能力铺垫,但学生尚未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相应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本课通过设置真实生动的实验探究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视觉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二、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建立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过绘制中和反应过程各量的变化图像建立从定性到定量的问题分析思路与方法,感受量变会引起质变的科学规律在化学反应中的体现;3、在体验充满探究性的化学活动中,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对中和反应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
难点:建立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玻璃棒。
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铜固体、酚酞。
五、教学过程:曲线图【分析】二维坐标图中的关注点【讲述】反应过程中,坐标图中各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情况分析【讲述】《酸碱中和反应》作业1、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___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__过量.(2)方案二: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后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_________的现象.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 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__次.2、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此反应操作是向_________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若要得到中性溶液,需借助_________试液,当溶液恰好中和时现象是_________.3、右图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曲线。
沪教版化学九下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ppt课件
(一)物理性质 1、浓盐酸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敞开瓶口 发生的 现象 气味
浓盐酸
无色
液体
形成 挥发性 白雾
刺激性 气味
• 工业用浓盐酸以含有少量杂质而略显黄色。 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敞开瓶口 发生的 现象 气味
浓硫酸
无色
粘稠 无现象 油状 不易挥发 液体
高温
小结:NaOH溶液、Ca(OH)2溶液的化学性质 • 1、NaOH溶液、Ca(OH)2溶液与酸碱指示 剂反应 • 2、 NaOH溶液、Ca(OH)2溶液和酸反应, 生成盐和水 • 3、 NaOH溶液、Ca(OH)2溶液与非金属氧 化物反应 4、 NaOH溶液、Ca(OH)2溶液与盐溶液反应
多识一点
4、稀盐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探究:用盐酸除铁锈(铁锈主要成分Fe2O3) Fe2O3+6 HCl===2FeCl3 + 3H2O 黄色溶液 因此:工业上可用盐酸除铁锈
练一练: 1、将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盐酸中,现象 ,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铜和稀盐酸 (2)氧化铝和稀盐酸
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5、与某些盐反应 写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酸根(SO42-)的检验:向待测液中加入硝酸钡 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说明待测液中含SO42- 。
(四)酸的通性
• • • • •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盐 和 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盐 和 水 4、与碱反应,生成 盐 和 水 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 新酸 和 新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理解酸和碱的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酸和碱是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与金属、非金属、盐等物质的反应。
3. 酸和碱的用途:酸和碱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和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酸和碱的概念: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特点。
3.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酸和碱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分析其化学性质。
4. 酸和碱的用途: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酸和碱概念、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酸和碱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八、教学延伸1. 酸和碱的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酸和碱的其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度等。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酸碱中和反应》_6
课题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3)
知识目标:
3.理解盐的概念
水平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和反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结合思考题边看课本,边划出重点,之后回答思考题(力争不看书)
(投影)思考题:
1.什么是盐?
2.什么叫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五、后教
【提问】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一) 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P48页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名学生),有错误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2.教师展示反应方程式(见课件)
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并当堂练习写化学方程式
3.什么是盐?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价归纳
4.什么是中和反应?
学生回答教师再特别强调。
(见课件)
5.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学生回答教师再特别强调。
(见课件)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价,若不完整其他学生补充
六、当堂训练(见课件)
七、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八、布置作业(P50页 7、8、9)
【板书】
一、中和反应
1.什么是盐?
2.什么叫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二、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酸碱中和反应》_11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第2课时稀酸的性质探究(二)
一、设计思想
通过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结合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通过实验、复习、归纳出酸的通性的过程,既是学生了解人们理解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水平。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生完成了对酸的通性的知识建构以后,为巩固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设计了盐酸走迷宫送挑战书的学生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完成任务,学生既要使用酸的通性,还要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实验,所以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自主设计实验、展开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五条通性。
(2)应用酸的通性来设计实验,鉴别盐酸和NaCl溶液。
(3)相关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解事物规律的过程。
(2)学会用“规律”指导学习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酸的通性,并使用酸的通性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四、教学用品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石蕊、酚酞、大理石、Na2CO3溶液、Cu(OH)2、CuSO4、NaCl溶液、镁、锌、生锈严重的铁钉。
仪器:培养皿、试管、滴管、试管夹、酒精灯。
媒体和教具: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流程
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 初识酸和碱5.2
初识酸和碱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酸的性质篇一、酸的性质研究①酸在进行化学反应时,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
课堂实验—水对酸化学反应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柠檬酸晶体,在一只试管里加入一条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在另一只试管里加入镁带,观察现象。
2.另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柠檬酸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步骤1里的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
实验步骤2里的加入蓝色石蕊试纸的试管发生现象: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加入镁带的试管发生现象:镁带表面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柠檬酸在进行化学反应时,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
②实验室经常用的三种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a.酸的形成b.酸的物理性质c、课堂实验—浓盐酸与稀盐酸,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的比较1.打开盛有浓盐酸、稀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并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分别放在瓶口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浓盐酸瓶口上方的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很快变红,稀盐酸瓶口上方的蓝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无色)。
实验分析:浓盐酸瓶口上方试纸很快变红,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当揭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时,从盐酸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产生白雾。
2.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稀硫酸,滴到一张白纸上,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沾有浓硫酸的白纸很快变黑,沾有稀硫酸的白纸无明显变化。
实验分析:这是因为浓硫酸会使纸张、蔗糖等物质脱水炭化。
浓硫酸有很强的脱水性。
3.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同一种酸,由于浓度不同他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d.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比较,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注意事项。
1.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2.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热,假如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导致硫酸液滴四处飞溅,发生危险。
正确稀释操作:把浓硫酸沿容器壁缓慢注入水中,且边倒边搅拌。
e、酸的化学性质f.碱性氧化物像氧化铁、氧化铜这种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 初识酸和碱5.2 -碱篇
初识酸和碱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碱的性质篇一、碱的性质研究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碱类物质。
例如,生产肥皂要消耗去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使用氢氧化钙(熟石灰),纺织、造纸和精制石油都需要碱类物质。
①碱的物理性质另:液体氨水无色,有刺激性(强烈的)气味a.氢氧化钠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2.是一种很强的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3.注意与纯碱区分,纯碱是碳酸钠(本质是盐),但也显碱性。
4.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容易潮湿,并逐渐溶解(亦称潮解)5.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6.作为实验题中吸收CO2,SO2作用一个重要考点b.氢氧化钙1.俗名:熟石灰,消石灰2.微溶于水(这就是为什么要称澄清石灰水的原因,因为熟石灰如果超出溶解度,那么就会变浑浊)3.作为实验题中验证CO2作用(主要验证,次要吸收,只能吸收少量)一个重要考点②碱的化学性质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3.碱能与盐反应4.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 O2+Ca(OH)2=CaCO3 ↓+H2O (验证CO2)C O2+2NaOH=Na2CO3+H2O (吸收CO2)SO2+2NaOH=Na2SO3+H2O (吸收SO2,常用作尾气处理)3.与盐反应:Ca(OH)2+Na2CO3=CaCO3 +NaOH(第6章的复分解反应)4.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H2O③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能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二、酸和碱的应用人们常把盐酸、硫酸、硝酸称为三大强酸,是重要的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重要的碱。
它们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工业等许多领域。
例如,盐酸在化学工业上大量用来制造人造橡胶、染料、塑料、药剂、氯化物等。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碱的性质研究》_1
碱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碱的四条化学性质,进一步提升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水平。
2、知道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3、从组成角度理解碱的一般通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并提升一定的探究水平,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综合不孤立的思想2、通过对几种常见碱的性质探究,提升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水平,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获取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原理三、教学用具:学生分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盐酸、试管、玻璃管等教师:浓氢氧化钠、几套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装置(塑料瓶、喷泉实验、小气球变大)多媒体设备等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为主线。
因为在前面相关溶液酸碱性探究、酸的性质研究中都已涉及碱的一些化学性质,仅仅未曾整理,如果本节课仅仅探究碱的化学性质,那么课堂内容就显得较少。
鉴于这个点,所以本节内容,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为重点的同时,尤以探究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重点中的重点,使课堂内容得以充实。
当然,这样一来,课堂内容就显得较多,而且,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完成探究。
能否在这堂课内,有充足的时间探究,我也曾犹豫过,但考虑到这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实验的设计,在以往的教学中也一直有所渗透,所以今天作了这样一个较为大胆的尝试。
初三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化学的学习,已掌握了实验的一般设计方法,而且他们也爱自己亲自参与实验探究。
喜欢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动力之一,而实验本身,又是科学学科研究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以实验为切入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也是必修科目的一部分。
九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式和化合价等知识,对于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学习的化学内容中,掌握物质的酸、碱性质,对加深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大帮助。
二、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将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为主要教材,其中的《碱的性质》作为教学重点,这是一个涉及到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主题。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掌握碱的定义、常用的碱及其性质、碱的常见化合物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了解碱的定义和概念;•掌握碱在水中的离解和性质;•了解几种常用的碱及其性质;•理解碱和酸的中和反应;•了解碱的常见化合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碱的场景,如洗涤剂、肥皂、牙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何相同的特性。
引入本次学习的主题——碱。
2.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碱的定义和概念,并试图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
探讨碱的存在形式及性质,包括在水中的离子离解、呈现碱性等特征。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碱的性质,如苏打水的碱性变化。
3. 碱的常见化合物与性质介绍一些常见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包括溶解性、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等等。
4. 碱与酸的反应介绍碱和酸的中和反应。
包括产生盐和水,酸碱指示剂的变化等信息。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酸和碱中和时的反应。
5. 碱的应用介绍碱的应用场景,如医药、化工、制造业、环保等。
并通过实验展示其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如氢氧化钠作为酸中和剂。
6. 总结和反思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碱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指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反思本次教学涵盖了碱的定义和性质、常见化合物的性质、碱和酸的中和反应、碱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碱的相关知识。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酸碱中和反应》_2
§5-1生活中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能够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过程与方法: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
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建构,体会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
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能够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仪器药品:Mg(OH)2、Al(OH)3、Fe(OH)3、Cu(OH)2、NaOH等碱的固体;稀盐酸、稀H2SO4、pH试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试管、烧杯、滴管、温度计、玻璃棒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胃疼了就会吃些胃药,不一会就胃不疼了。
这是为什么呢?【讲解】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胃药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而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演示】氢氧化镁与盐酸,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原理:Mg(OH)2 + 2HCl →MgCl2 + 2H2O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原理:Al(OH)3 + 3HCl →AlCl3 + 3H2O现象:白色固体消失【讲解】生成物中,MgCl2AlCl3 这个类由金属元素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于是我们将这个类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作酸碱中和反应。
【酸+ 碱→盐+ 水】【讲解】类似于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演示】氢氧化铜与硫酸,氢氧化铁与盐酸原理:Cu(OH)2 + H2SO4→CuSO4 + 2H2O现象: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蓝色(强调铜盐的溶液为蓝色)原理:Fe(OH)3 + 3HCl →FeCl3 + 3H2O现象:红褐色沉淀消失,溶液变黄色(强调正铁盐的溶液为黄色)【讲解】难溶性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都有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可溶性碱,例如氢氧化钠与酸反应又是什么现象呢?【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在试管内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都是无色溶液,混合后还是无色)【提问】反应是否发生了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实验方法能够证明吗?【回答】加入酸碱指示剂【演示】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逐滴加入盐酸,玻璃棒搅拌,充分反应。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教案设计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学校: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证明反应发生的方法。
2、理解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3、知道氢氧化钠的用途。
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通过讨论、对比,知识的迁移,理解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板书设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与某些盐反应2NaOH +CuSO4Na2SO4+Cu(OH)26NaOH+Fe2(SO4)33Na2SO4+2Fe(OH)3二、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石蕊变蓝三、与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 +2H2O四、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NaOH +CO2Na2CO3+H2O2NaOH +SO2Na2SO3+H2O【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教案设计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3.下列反应能够发生,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Na 2CO 3溶液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B.Fe 2O 3加入到NaOH 溶液中C.CO 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5.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在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 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二、填空题7.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注射器CO ②……③将注射器④向外拉注射器(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碱的性质的研究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化学课件(共13张PPT)
产生白色沉淀 N_a_2_C__O_3_+__C_a_(_O_H__)_2=__=_=_C__a_C_O__3↓_+__2_N__a_O_H__
方法三:加盐,如 氯化
钙(或氯化钡)溶液
_产__生__白__色__沉__淀__ _N_a_2_C__O_3_+__C_a_C__l2_=_=_=__C_a_C__O_3_↓_+__2_N_a_C__l___
No
5.2 碱的性质的研究
(2)实验设计: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法(试剂选择)
现象
方法一:加酸,如 _稀__盐__酸___
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 _N_a_2_C_O__3_+__2_H_C__l=_=_=__2_N_a_C__l+__C__O_2_↑__+__H__2O_
方法二:加碱,如 __氢__氧__化__钙__溶__液____
No
5.2 碱的性质的研究
1.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 ,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 通入 CO2
方法二
③向①中滴加无 色酚 酞溶液
实验现象
有___白__色__沉__淀____生成 无明显现象
___溶__液__变__红____ 溶液不变色
结论
部分变质 全部变质 部分变质 全部变质
3.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白色物质,能否由此判断氢氧化钙已变质, 理由是_不__能__,__氢__氧__化__钙__属__于__微__溶__物__,__该__白__色__固__体__可__能__是__析__出__的__氢__氧__化__钙__固__体__。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酸和碱的应用》_15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与课标本节课是一堂教学研究复习课,学习内容适合九年级复习使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2、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基本化学性质,学会用这些性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3、学习并掌握氢氧化钠固体及其溶液的贮存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FLASH)手段,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鉴别实验,提升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水平。
2、通过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拟人化的研究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转化,理解到外界条件对事物转化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中涉及到了两者的碱性、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形成碳酸钙沉淀。
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的药品,自己选择方法实行两者的鉴别。
本节课的难点是检验氢氧化钠在空气的变质,以及变质后的除杂。
对于第一个问题,为了能降低难度,我在这个问题上为学生搭设了台阶,首先讲了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有了这个知识后,与学生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让学生掌握氢氧化钠变质后的产物为碳酸钠,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也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这样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首先在鉴别方法三中给出提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除杂方法。
四、教学方法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教学活动来实行展开的:1、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持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如:氢氧化钠的俗名、检验溶液酸碱性、离子检验等知识,就是通过引导回忆的。
2、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水平,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水平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五章初识酸和碱第二节酸和碱的性质研究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含解析沪教版
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有答案)一.解答题(共10小题)1.我校初三一班的部分同学准备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Ⅰ探究反应是否发生.(1)按照图1的方案完成实验:其中②处不可以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下同),若①②颠倒顺序,仍能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A.铁粉B.硝酸银溶液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2)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Ⅱ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按照图2进行实验后,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填试剂名称)溶液不变红猜想一不正确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2.科学探究(1)小明在做氢氧化钠溶液使指示剂变色反应实验中疑惑: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探究,步骤如下,请分析后填写下列空格.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溶液不变色;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为;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的探究,由实验①看到的现象可知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实验②看到的现象;说明钠离子.由实验③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Na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起的作用.小聪看了实验,建议可去掉步骤①,他的理由是.(2)小会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会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各种方法,将方法之一填写如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3.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分析与结论现象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1)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C试管中产生,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2)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3)清洗试管时,小黄同学将A、D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最终产生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4.小芳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二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条没有现象说明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甲实验二)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三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颜色改变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通过借助其他试剂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从而获得结论.【反思应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请你描述出以下两组实验的现象:A:;B:.【拓展迁移】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5.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 和NaOH 猜想三:有NaCl 和HCl 你认为猜想不合理.【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猜想三成立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盐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探究二:乙同学进行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如图)【提出问题】③中的溶液为什么没有变红?【猜想与假设】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实验验证】取少量③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交流与反思】(1)该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由上述探究可推知②中溶液的溶质是,③中溶液的pH值应(填“小于7”“等于7”或“不确定”).(2)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控制药品的用量.7.为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6个实验.(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蓝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再加入足量的一种液体后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实验结束后,把6支试管中的所有液体集中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大烧杯中的溶液呈红色.此烧杯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8.以下是某化学探究的过程.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向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1)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呢?(2)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2O、Na+、OH﹣和极少量的H+.(3)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试液蓝色.(4)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①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平不变色,说明;②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平不变色,说明;③.(5)结论:原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9.为了探究酸碱等溶液的性质,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分别试验乙醇、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组实验灯泡不会发光,该组实验烧杯中装的药品是.(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和等带电的粒子,所以可以导电.(3)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硫酸、盐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能解离出.(4)往装有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国测得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b点除了表示温度最高、放出的热量最多,还可以表示.滴加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情况为(填字母序号)A.亮度保持不变B.逐渐变暗至熄灭C.逐渐变亮D.由亮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E.由暗变亮再变暗至熄灭.10.学习过CO2以后,我们已经知道CO2可以与Ca(OH)2发生反应,联系到CO2和同一类物质NaOH是否发生反应呢?为证明是否发生反应,小明设计出如图1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①.实验③.(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5)如图2,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浓NaOH 溶液,迅速塞紧瓶塞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到小铃振动,却听不到铃声.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pdf有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我校初三一班的部分同学准备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Ⅰ探究反应是否发生.(1)按照图1的方案完成实验:其中②处不可以选择的试剂是B(填序号,下同),若①②颠倒顺序,仍能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C;A.铁粉B.硝酸银溶液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2)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Ⅱ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按照图2进行实验后,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CaCl2和HCl【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填试剂名称)溶液不变红猜想一不正确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猜想二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时间后产生沉淀不正确猜想三正确【解答】解:(1)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由于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如果发生反应,溶液显碱性,可以用铁粉、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氢离子;但是AgNO3溶液与CaCl2同样会生成沉淀,无法验证HCl是否参加了反应,若①②颠倒顺序,加入石蕊试液后溶液会从红色变为紫色再变为蓝色,仍能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故填:B;C.(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填:Ca(OH)2+2HCl═CaCl2+2H2O;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故填:CaCl2和HCl;【进行实验】猜想一不正确,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故说明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盐酸,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加入碳酸钠,开始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故填:酚酞试液;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2.科学探究(1)小明在做氢氧化钠溶液使指示剂变色反应实验中疑惑: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探究,步骤如下,请分析后填写下列空格.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溶液不变色;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为溶液不变色;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的探究,由实验①看到的现象可知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实验②看到的现象;说明钠离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实验③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Na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OH﹣起的作用.小聪看了实验,建议可去掉步骤①,他的理由是因为酚酞试液中含有水,酚酞试液并不变色.(2)小会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会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因为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各种方法,将方法之一填写如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取少许反应后溶液于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投放锌粒或投放碳酸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有气泡产生)盐酸有剩余【解答】解:(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为溶液不变色;由实验①看到的现象可知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实验②看到的现象;说明钠离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实验③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Na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OH﹣起的作用.小聪看了实验,建议可去掉步骤①,他的理由是因为酚酞试液中含有水,酚酞试液并不变色;故答案为:②溶液不变色,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OH﹣,因为酚酞试液中含有水,酚酞试液并不变色.(2)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她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①不正确,因为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实验设计:取少许反应后溶液于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投放锌粒或投放碳酸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有气泡产生),盐酸有剩余;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取少许反应后溶液于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投放锌粒投放碳酸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盐酸有剩余3.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1)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C 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D 试管中无明(2)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显现象(3)清洗试管时,小黄同学将A 、D 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Na 2CO 3═2NaCl +H 2O +CO 2↑,最终产生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BaCO 3.【解答】解:(1)由上述实验可知,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2)由于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C 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3)由题意可知,将A 、D 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了碳酸钠有剩余,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Cl +Na 2CO 3═2NaCl +H 2O +CO 2↑,由于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若盐酸的量不足,剩余的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所以,最终产生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BaCO 3.故答为:(1)氢离子;(2)白色沉淀;(3)2HCl +Na 2CO 3═2NaCl +H 2O +CO2↑,BaCO 3.4.小芳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二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条没有现象说明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甲实验二)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实验三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颜色改变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通过借助其他试剂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从而获得结论.【反思应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请你描述出以下两组实验的现象:A:试管中液面上升;B:气球变大.【拓展迁移】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盐酸过量.【解答】解:【实验二】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和镁不反应;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镁遇到盐酸即可生成氢气,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还能和镁发生反应,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实验三: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所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实验三】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表达交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压强变小,会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瓶内的压强变小,观察到气球变大;【拓展迁移】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盐酸,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完毕后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答案为:【实验探究】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实验二氢氧化钠和镁不反应NaOH +HCl=NaCl +H 2O实验三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反思应用】A :试管中液面上升;B :气球变大;【拓展迁移】盐酸过量.5.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5mL 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溶液变红,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NaOH ═NaCl +H 2O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 和NaOH猜想三:有NaCl 和HCl你认为猜想二不合理.【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猜想三成立【解答】解: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溶液变红,HCl+NaOH═NaCl+H2O;实验二: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此时溶液是无色的,故一定不会有氢氧化钠剩余,故填:二,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设计实验:猜想三中含有盐酸,要证明盐酸的存在,可以加入石蕊试液,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猜想三成立答案:实验一:溶液变红、HCl+NaOH═NaCl+H2O【提出猜想】:二、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猜想三成立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盐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探究二:乙同学进行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如图)【提出问题】③中的溶液为什么没有变红?【猜想与假设】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实验验证】取少量③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交流与反思】(1)该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指示反应何时恰好完全进行,由上述探究可推知②中溶液的溶质是NaCl 、HCl ,③中溶液的pH 值应不确定(填“小于7”“等于7”或“不确定”).(2)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控制药品的用量.【解答】解:探究一、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实验二、【实验验证】由题意可知,取少量③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说明③的溶液呈中性或含有过量的盐酸,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把溶液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酚酞变成红色,说明了该同学的猜想不成立.【交流与反思】(1)在酸碱中和反应的试验中酚酞的作用是指示反应何时恰好完全进行,由上述探究可推知②中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 、HCl ;③中的溶液是②基础上又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时,酚酞都不变色,所以在pH 值不确定.故答为:探究一、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实验二、【实验验证】不成立;【交流与反思】(1)NaCl、HCl;不确定.7.为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6个实验.(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蓝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再加入足量的一种液体后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无色的酚酞.(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OH)2+K2CO3=CaCO3↓+2NaOH.(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5)实验结束后,把6支试管中的所有液体集中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大烧杯中的溶液呈红色.此烧杯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氯化钾和氢氧化钠.【解答】解:(1)由于铜离子的溶液颜色呈蓝色分析可知:在几个反应中只有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才能生成氯化铜,所以该反应是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2)利用酸和碱指示剂及中和反应的知识分析可知:溶液实验后变成红色,说明是氢氧化钙遇酚酞变红的反应,然后加入酸液氢氧化钙被中和,溶液碱性消失,。
沪教版化学九下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ppt课件2
1) 脱水性与吸水性有什么区别? 2) 将浓硫酸放在敞口的容器中,溶液的质量怎么变化? 溶液的浓度如何变?
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 + 碱 → 盐 + 水
3、酸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归纳盐酸的物理性质
1.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是混合物) 2.稀盐酸:无色溶液 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空 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 雾。(Pg11) 工业用盐酸:黄色(Fe3+黄色 Cu2+兰色) 思考:1)区别浓盐酸和稀盐酸的方法? (Pg11) 2)实验室制氢气,用浓盐酸还是稀盐酸?为什么? 3)将浓盐酸久置在敞口的容器中,溶液的质量如何变化? 溶液的质量分数如何变化?
浓硫酸的特性
实验:白纸上分别滴稀硫酸和浓硫酸,静置几分钟后观察。 1.脱水性[炭化]——使含碳物质发生炭化(化学性质)(录象) 2.吸水性——可用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 (物理性质) 干燥 (1) 中性气体O2 H2 N2 CO等 (2)酸性气体CO2 SO2 SO3 HCl H2S等 不能干燥水溶 液为碱性的气体,如NH3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5.2.1酸的性质探究
5-2-1酸的性质探究
• 观看柠檬酸晶体 • 实验:柠檬酸晶体或柠檬酸 溶液与干燥蓝色石蕊试纸 的反应 •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 用酸进行化学反应时,一 般在水溶液中进行为什么? • 实验结论:酸的性质通常 要在水溶液中才能显示
实验室常用的三大酸: 盐酸、硫酸、硝酸
黑色 绿色
结论4、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盐酸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023春沪教版化学九下5 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优质课件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热煮沸2—3分钟,试管中有什么变化?__兔_毛__逐_渐__溶_解______
5、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抹在纸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什么现象 ?_说__明__具__有__强__烈__的__腐__蚀__性_________ 6、玻璃棒沾取稀释的溶液抹在手指上捻一捻有什么感觉, 然后立即用水冲洗手指。
3、个性
一、碱有哪些性质
• 1、与指示剂作用
试液
酚酞 溶液
石蕊 试液
pH 试纸
氢氧化
钠溶液 红色 蓝色 >7
澄清的
石灰水 红色 蓝色 >7
• 2、与酸反应: (中和反应)
(1)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1滴酚酞,溶液显红 色。
(2)用滴管滴加稀盐酸,当溶液刚好
变成无色时,溶液的pH =7 。
(3)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酸碱中和反应》_12
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3.了解中和反应在在实际中的应用。
1.通过实验设计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验设计水平。
2.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理解酸碱中和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酸碱之间的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引入:松花蛋是传统美食,吃的时候我们常常要蘸醋,否则会苦涩,为什么呢?从松花蛋的制作原料找原因。
一、百度搜索松花蛋制作,找到配料: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属于碱,我们常常蘸的醋则属于酸,酸碱到底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探究一:酸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1.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石蕊溶液,最后得到紫色溶液2.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颜色改变小结:对于没有任何现象的酸碱反应,可借助指示剂或活泼金属或反应热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探究二:酸碱反应的实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是不是所有的酸碱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动画演示:小结:酸碱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厨房中的应用(和引入呼应)•松花蛋:醋酸中和碱•蒸馒头:人们在经过发酵的面粉里加一些纯碱,以中和发酵产生的酸,这样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
2.医疗——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再次理解中和反应;——治疗蚊虫叮咬:含蚁酸,可涂抹一些含有碱(NH3•H2O)的药水。
3.农业上——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用Ca(OH)2中和酸性土壤,不可用腐蚀性太强的氢氧化钠。
4.工业上——处理工厂的废水情景: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应在排放前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实行中和处理。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5.初识酸和碱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酸和碱的应用》_1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能熟练完成推断题。
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答推断题难点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四、教学环节预设:导入1′-自主学习15′—合作攻关15′--小结8′---巩固5′学习过程导语:从两次适合性训练和平时练习,能够看出每次都有物质推断题,它具有条件隐蔽,变化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这个节课我们复习推断题。
(一)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某种矿石中的主要成分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能够做干燥剂。
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有如下转化关系。
(1)用化学式表示:A B 。
(2)请写出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
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F、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
“→”表示物质间存有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3(二)合作攻关,讨论交流。
(1)讨论交流解决有困惑的问题;初步归纳总结推断题的做题方法;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做题过程和做题方法。
(2)交流与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边讲边写主要化学方程式。
(3)教师补充完善借助多媒体演示过渡语有了这些方法,同学们会做的更好,完成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体验成功5.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的性质探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氢氧化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它的用途。
(2)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水平。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碱的通性的学习,理解由个别到一般的理解事物的规律。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感觉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越来越自信了,上课的结构也比较清晰。
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重要的知识点没有讲透彻。
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这节课的难点,对于这个装置,理应仔细分析该装置的各个部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再讲原理就不会那么突兀,也利于学生的理解。
其次,我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以讲述为主,导致学生容易精神不集中。
特别是重难点部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最好在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实验原理。
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演示实验失败了,应急措施做的不够好。
能够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可能还是太紧张了吧!
上课时间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把握好课上的时间,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去补,得不偿失。
真正利用好这40分钟,做到事半功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