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 12 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源自文库镇 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 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 学 ,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 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 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洋历 1282 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 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 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 终年四十七岁。
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 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凤原(今陕西西安)。《柳州县志》记载: “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 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文革时墓被毁平。1974 年修复,郭沫若题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 (如右图所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州 市 柳侯祠内) 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 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 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 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 年第 3 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 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洋历 1282 年),皇帝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 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 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 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更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 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洋历 1279 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洋历 1282 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 月。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 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忽必烈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 定,也是历 代 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洋历 1323 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 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洋历 1376 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 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 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 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 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 也是一个政 治 家 。他认为大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 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 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
在永州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 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 湖 南 永 州 市 )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 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 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 6 7 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 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母亲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 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 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 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 10 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 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 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 永州完成的。
文天祥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 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 头 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 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 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历史发展的进程。
柳宗元
柳宗元背景
家世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 阀 士 族 ,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 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 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 23 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 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 史 之 乱 后又继续为 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 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 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 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 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 愿望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
出仕
贞元十七年(801 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 31 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 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 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 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 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 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编辑本段柳宗元生平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 10 年。虽然已有 20 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 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 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 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 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 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 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 到人们 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 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1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 宝 臣 病死,其子李 惟 岳 谋继袭, 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 崇 义 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 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
柳宗元妻儿
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 15 年(799)宗元 27 岁时亡故。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 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 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后归于何处?所作何事? 无记。 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长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无名。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 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朝政府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政府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 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十四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 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 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 枷 ,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 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 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 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家族
柳 中 庸 ,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 西 永济西)人。唐代诗人。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 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 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