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脊柱畸形影像表现汇总(1)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上是正常腰椎的X线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正侧位X光⽚(患者,男性,45岁,强脊炎15年余)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强直,英⽂缩写为AS。

是⼀种慢性全⾝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以脊柱和骶骼部位炎症及⾻化为主要表现。

由于1963才命名此病,因此中医历史上不存在此病名,总体上看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内的⾻痹、肾痹、历节风、⽵节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男⼥差别:发病⾼峰期为男性为13岁—30岁左右,⼥性⼀般要晚于男性6岁左右。

强直多见于男性,据统计数据,之前男⼥发病率⽐例约为10:1。

但随着近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的提⾼,有许多症状⽐男性患者轻的⼥性患者被发现,使得发病的男⼥⽐例提⾼到3:1—5:1。

男性强直患者相对来说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伴有发热、乏⼒、消瘦等全⾝症状,但是早期发病后有⼀段⽐较短的时间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性患者相对来说症状较轻,⽆症状缓解期有时达数年,但⽐男性增加了产褥期感染因素。

所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很强的隐匿性,难以被发现和重视,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之⼀。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检查(1)骶髂关节改变: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可以这样说,⼀张正常的骶髂关节X线⽚⼏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诊断。

早期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腰椎更具有特点,更容易识别。

⼀般地说,骶髂关节可有三期改变:①早期: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

②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质腐蚀与致密增⽣交错,呈锯齿状。

③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有⾻⼩梁通过,呈⾻性融合。

但⽬前仍有学者沿⽤1966年纽约放射学标准,将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Ⅰ级为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Ⅲ级为明显异常;Ⅳ级为严重异常,关节完全强直。

(2)脊柱改变: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①韧带⾻赘(即椎间盘纤维环⾻化)形成,甚⾄呈⽵节状脊柱融合。

②⽅形椎。

③普遍⾻质疏松。

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通过进行X线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类型。

本文将从头到尾详细介绍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在进行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之前,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

这包括疼痛症状、发病时间、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评估和诊断脊柱侧弯至关重要。

接下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X线拍摄。

通常情况下,需要拍摄正位和侧位的脊柱X线片。

正位片可以显示脊柱的整体情况,而侧位片则可以更好地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类型。

在拍摄了正侧位的X线片后,医生可以开始进行报告的编写。

首先,医生会对正位片进行评估。

医生会注意脊柱的直立度、椎体的形态和高度,以及椎间盘的情况。

医生还会检查脊柱的生理曲度,如颈椎的前凸和腰椎的后凸等。

在评估正侧位片后,医生会转而关注侧位片。

医生会测量脊柱的侧弯角度。

侧弯角度是指脊柱侧弯的程度,可以用来确定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

医生还会观察椎体的旋转情况,并评估是否存在任何椎体畸形。

除了侧弯角度和椎体旋转情况之外,医生还会评估脊柱的其他结构。

医生会检查椎弓的形态和高度,以及脊柱的关节间隙。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柱侧弯的类型,如结构性侧弯还是非结构性侧弯。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医生还会对脊柱的软组织进行评估。

医生会观察椎间盘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任何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突出。

医生还会检查脊柱周围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以确保没有其他相关的问题。

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医生可以编写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X线拍摄的日期和位置,以及详细的评估结果。

报告还应提供医生对诊断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医生也会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总结起来,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是通过对正侧位的X线片进行评估,来诊断和评估脊柱侧弯程度和类型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脊柱的结构、侧弯角度、椎体旋转、软组织情况等多个因素,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脊柱X线检查报告详解

脊柱X线检查报告详解

脊柱X线检查报告详解脊柱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的透视影像来观察和评估脊柱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脊柱X线检查报告,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检查项目:脊柱X线检查通常包括正侧位、位位及斜位等多个角度的拍片,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脊柱的各个部分。

在报告中会明确标注所拍摄的角度和部位。

2. 脊柱结构:报告中会对每个部位的脊柱结构进行描述,比如颈椎、胸椎和腰椎等。

通常会注明每个椎段的骨质情况、椎间隙的宽度、椎体的高度和形态等。

此外,还会观察脊柱的弯曲情况,如生理性曲度和病理性曲度等。

3. 椎间盘:椎间盘是连接脊柱椎体的软骨结构,在报告中会单独描述各个椎间盘的状况。

包括椎间盘的高度、骨刺和退变的情况。

退变可能表现为椎间盘变薄、骨刺的形成等,这些退变可能会对周围神经和血管造成压迫和疼痛。

4. 椎间孔和神经根管:报告会详细描述椎间孔和神经根管的情况,这是神经根从椎间孔通过的通道。

报告会观察椎间孔的宽度、神经根管的形态和是否存在骨刺等。

如果椎间孔狭窄或有骨刺影响到神经根,可能会引起神经根的受压和疼痛症状。

5. 脊柱骨折和畸形:如果有脊柱骨折或畸形,报告中会明确描述其位置、程度和类型。

骨折或畸形可能是外伤、骨质疏松或先天性畸形所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6. 附加发现:除了描述脊柱结构和椎间盘等主要部分之外,报告中可能还会提及一些附加的发现。

这些发现可能与脊柱问题有关,也可能是其他病理改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X线检查仅仅是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重要的脊柱结构和异常情况的信息,但结果需要与其他临床检查数据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读报告,请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

正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理解脊柱X线检查报告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详细了解,请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颈、胸、腰椎X线平片
颈椎正侧右前斜位片影像
构成如“小狗”影像:
狗耳:右上关节突
狗耳
狗眼:右椎弓根
狗眼
狗嘴:右侧横突
狗尾
狗嘴
狗颈:右椎弓峡部
狗前肢:右下关节突 狗尾:棘突的一部分
狗前肢
狗颈带项圈:椎弓峡
部不连(峡部见一透
明的裂隙)
脊椎MR检查方法
常规序列:
颈椎钩椎关节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前、后纵韧带、黄 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横突 间韧带、寰椎横韧带;椎间盘;关节突关节、 寰枢关节等结构组成。
黄韧带:正常宽度约3-5mm,超过5mm为黄 韧带增厚。颈、胸段较腰段薄。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构成。 脊髓被膜及被膜腔:由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
侧隐窝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腰椎矢状面-T2W
侧隐窝 横断面-T2W
椎间孔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椎间孔与 脊神经根
椎体 硬脊膜囊外脂肪间隙
椎弓根
神经根
侧隐窝与 脊神经根
硬脊膜囊
椎间孔 黄韧带
横突
腰大肌
椎基静脉管 神经根
椎弓板
棘突
硬膜囊
脊柱的常见病变
阻滞椎
阻滞椎是脊柱的先天性骨性融合,常累及2个或2 个以上椎体,受累部位2个椎体往往显示完全性骨 融合,除椎体处,椎弓根亦相互融合。受累椎体 之间前后径变短且前面凹陷,在骨性融合的两个 椎体间相当于椎体间隙部位变细,如黄蜂腰状。 椎管短小,棘突完全或部分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隐匿,下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 脊柱活动受限,晨僵。晚期出现脊柱和关 节强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胸廓 关节强直可使呼吸运动受限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
椎间盘膨隆CT表现
横断面上表 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 光滑对称的 软组织影
THANK YOU
黄韧带肥厚
椎体滑脱
脊椎滑脱的定义:界定为椎体所有或部 分结构相对于其下部稳定的脊椎向前或 向后的滑动。
脊椎滑脱好发部位:90%为腰椎;多 见于L4-L5、L5-S1。
椎体滑脱分类:
– 真性滑脱 – 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由于椎弓某部位断裂所致椎 体移位,多见于峡部断裂
脊椎峡部:指脊椎关节突间部,而非椎 弓根部。
Chiari畸形
Chiari畸形
正常
颈椎分节不全
脊柱侧弯
化脓性脊柱炎
累及椎体较少 有椎旁脓肿但一般较小
MRI 信号较均匀 均匀强化或中心均匀强化伴周边环状强化 椎旁软组织广泛斑片状强化而无脓肿形成
化脓性脊柱炎
与结核鉴别:发热、血像高、临床症状重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病因不明 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矢状T2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高信 号,椎体及 椎间盘正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1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低信 号,椎间隙 及椎间盘正 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2WI显 示椎体及其 附件呈异常 高信号,脊 髓受压椎间 隙及椎间盘 正常
椎体转移瘤
横段T2WI显 示椎体及其附 件呈异常高信 号,脊髓受压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 变的影像诊断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xxxx人民医院骨科xx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

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

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

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

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

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8.0%(),所以Romanus病灶对脊柱关节炎不足以定为标准,但当Romanus病灶数≥2个时,诊断SPA有较高的特异性。

脊柱侧凸侧弯x线诊断标准

脊柱侧凸侧弯x线诊断标准

脊柱侧凸侧弯x线诊断标准
脊柱侧凸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诊断标准主要依据X线片上的表现。

以下是脊柱侧凸侧弯的X线诊断标准:
1. Cobb角测量:
Cobb角是衡量脊柱侧凸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在脊柱X线正位片上,测量侧弯最上端椎体延长线的垂线与最下端椎体延长线的垂线相交所形成的交角来确定Cobb角。

当Cobb角大于10度时,通常被认为是脊柱侧凸。

2. 剃刀背征象:
剃刀背是指患者背部出现的不平滑曲线,表现为脊柱侧弯。

这种征象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形态来识别,也可以通过X线片来确认。

3. 内脏受压征象:
由于脊柱侧弯可能导致内脏器官受到压迫,因此观察内脏受压的征象也是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心脏和肺部可能会因为脊柱侧弯而发生移位。

4. X线片检查范围:
常规的X线片应包括站立位的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上端包括下颈椎,下端包括双侧腰骶关节和髂骨翼。

特殊的X线片还包括仰卧位侧弯位片、Bending位片、牵引位片等,以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5. 其他影像学检查:
除了X线片,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也可以用来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侧凸侧弯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只有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脊柱病影像学诊断ppt

脊柱病影像学诊断ppt

Predilection for involvement
Yes
of the conus medullaris or filum
terminale
Patchy, irregular
No
Hemangioblastoma 血管母细胞瘤
Thoracic cord (50%), solitary ,younger than 40 ys .
复习题
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过程和影像学表现。 2、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3 、化脓性关节炎与滑膜型关节结核的鉴别诊断。 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5、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6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7、脊髓内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谢谢观看
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及椎体的退变 椎间盘膨出和脱出 从脊柱长轴全面观察以免漏掉其他病变 观察突出椎间盘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DEGENERATION
椎间盘变性: SET2 GRE T2* T1WI 椎体终板信 号改变:
DEGENERATION
Normal
Post-radiotherapy
Cervical cord alone the upper thoracic region.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Duration of symptoms was 36.5 months Back or neck pain (67%), sensory
deficits (52%), motor weakness (46%),
WHO classification
Grade I: pilocytic astrocytomas 75%
Grade II :fibrillary type

常见脊柱疾病的MRI表现 PPT课件

常见脊柱疾病的MRI表现 PPT课件

• ② 椎小关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
• 所有病人均出现数量不等小关节模糊及狭窄,部分呈双侧 对称,部分不对称,可见椎小关节软骨呈虫蚀样改变,椎 小关节可见增生,受累椎小关节可连续性,亦可跳跃性。
• ③椎缘炎
• 表现为椎体前缘或后缘上、下唇呈小片状不均长T1长T2 改变,边界模糊,增强后可见强化,可见部分椎体前缘 “笔直状”骨质增生。
各种影像学对比
• DR平片检查包括颈椎或颅颈部正侧位、过伸/曲侧位片 及开口位片
• C T 检查包括矢状、冠状位多排螺旋C T 扫描。 • D R 平片及C T 扫描对于各骨间距测量较MR I 准确,对于
寰枢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的评价较MR I 客观。 • MR I 可显示血管翳及有否脊髓压迫,明确齿突与脊髓、
• 通过评估颈延髓交界区( C MJ )的角度来预测神经系统 症状,C MJ 角< 1 3 5度时,就可能有神经压迫的症状及 脊髓病或C2根性痛 。
• 选取 T2WI 正中矢状面作为测量图像, 沿寰椎前弓上缘做 一水平线, 其与颈髓交面的中点定为 P0 , 沿脑桥下缘 做一 条切线, 与延髓的交面中点定为 P1 , 沿 C 2 / 3 间盘水平做一条水平线, 与颈髓交面的中点定为 P 2 , 三点连线的夹角即为颈延髓角。
• 反转恢复序列(TIRM、 STIR) 对脂肪信号的抑制缺乏特异 性,当某些液体或组织的纵向磁化向量的绝对值与脂肪相 近时,其信号也被抑制,例如粘液样组织、出血、蛋白样 液体等。相反,脂肪浸润区域或含脂肪的肿瘤组织则因与 纯脂肪组织的T1值不一样,反而得不到充分抑制,因此TI 应根据脂肪结构、解剖部位及个体间差异合理选择。 STIR不但可抑制全部脂肪组织信号,还可抑制部分水信 号,它是目前唯一对磁场非均匀性不敏感的脂肪抑制技术 。另外,在STIR序列中,T1、T2对比增加,具有长T1和 长T2的组织对比非常明显,该特性有助于对肿瘤的检测。 STIR序列常用于盆腔病变的检测及鉴别,如: 直肠瘘、脂 肪瘤、卵巢畸胎瘤等。

脊柱影像 脊柱四肢成人脊柱CT表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脊柱影像 脊柱四肢成人脊柱CT表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棘 突
要点:一块“长烧饼”“八”个“丫”
成人骨 2.腰椎
L3横突
椎体
第12肋
3D-CT
骶椎
骶椎
CT表现
椎体 骶管 骶骨翼 骶板
尾椎
CT表现
尾骨
椎孔
CT表现
横突孔内 走椎动脉
舌骨
横突孔
椎弓
前唇 后唇
椎孔
棘突

CT表现
颈椎
侧块
椎间孔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前唇 椎孔
棘突
CT表现
颈椎
侧块
椎间孔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CT表现
环枢椎
颞骨茎突
枢椎齿突
环椎
冠扫像
枢椎齿突
CT表现
环枢椎
枕骨髁
环枕关节
环椎侧块
3D-CT 前面观
CT表现
枢椎
枢椎齿突
枢椎侧块
枢椎前唇
五、脊柱四肢
成人脊柱CT表现
CT表现
脊柱
1 椎骨 显示致密的骨皮质和不均匀的骨松质。
2 椎间盘 密度略高,CT值为+50~+70Hu左右。 3 韧带 黄韧带肥厚,指厚于5mm以上者。 4 椎管内结构
硬膜外脂肪、鞘膜、脊髓、神经根等。
结节间沟内行 走脊神经前支
前结节 横突 结节间沟
后结节
棘突
颈椎
椎体
3D-CT
上面观
CT表现
枢椎
棘突
椎弓板
椎弓根
齿状突
椎体
椎孔
CT表现
胸椎
肋骨小头
横突
棘突
CT表现
黄韧带肥厚,是指腰厚椎于5mm以上者。
椎骨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约占所有结外淋巴瘤 病例中的3-5%,占所有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的5%,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主要见于20-40 岁,男女之比为2:1。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较常见。
脊柱恶性淋巴瘤影像特点
•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胸椎,多先侵犯椎体,呈浸润 性生长,可先累及单个椎体,然后侵犯相邻椎体。
• 肿瘤未钙化部分 T1WI呈低-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 肿瘤钙化部分在 T1WI及T2WI上均呈 低信号。
• 增强后强化明显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 1.该肿瘤不太多见,约占骨肿瘤总数的1%,男 女之比为2:1,患者年龄80%小于30岁,25岁左 右为发病高峰。
• 2.脊柱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半数发生于腰椎, 其次是胸椎、颈椎和骶椎,椎骨上的病变多位 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多发性骨髓瘤
• T2WI上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 或STIR序列上,由 于脂肪信号被抑 制,病灶的高信 号较T2WI更明显 。
多发性骨髓瘤
• MR骨质破坏或骨髓 浸润区在T1WI呈边 界清楚的低信号。 多发散在点状低信 号,分布于高信号 骨髓背景内,呈特 征性的“椒盐状” 改变。
恶性淋巴瘤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 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年龄10-40岁,高峰位于20岁左右。 • 男女比例为5:1。 • 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血清组织
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RF阴性。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 • 病理基础: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

强直性脊柱炎
• 中央型突出:为 髓核物质通过纤 维环后部中央突 出,到达后纵韧 带下。
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

脊柱影象总结

脊柱影象总结

脊椎的影像学总结概述:1、椎体:呈方形或长方形, 外为骨皮质,内为骨松质,应注意其形状、轮廓、密度及有无脱位等。

2、附件: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及上下关节突等。

3、椎间隙:为椎间盘组成,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

椎间盘富有弹性,起缓冲作用。

X 线表现为两椎体间的低密度影。

4、椎旁软组织:颈前软组织,胸椎双侧的胸膜反折线及腰椎双侧的腰大肌影。

5.生理曲度:颈、腰向前,胸、骶向后。

一、脊柱骨折【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①?椎第?椎体呈楔形改变,②骨皮质断裂、皱折,可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③有时椎体前上方可见分离的骨碎片,严峻时常并发脊椎后突成角、侧移,乃至发生椎体错位。

④临近椎间隙未见变窄,其余?椎各椎体未见骨折及滑脱,椎间隙等宽,未见变窄。

⑤常并发棘间韧带撕裂,使棘突间隙增宽,也可并发棘突撕脱骨折,横突也可发生骨折(书写报告时注意强调椎体形态及密度的改变,同时应注意观察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等改变,以便与椎体结核及转移瘤等辨别。

)特殊:齿状突骨皮质断裂,向?侧移位,齿状突与环椎侧块关节间隙失对称,?侧明显变窄,较对侧狭小约5mm。

齿状突骨折、环枢椎关节脱位。

CT:重点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了解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和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形。

①骨折的椎体内出现横行,纵行,斜行,丫行等形态的骨折线,重者呈崩裂状,表现为多数长短不等骨折线,使椎体割裂成大小不等骨块,如椎体后缘骨折。

②注意在椎管内有无游离的骨折块,其大小,形态及位置和对脊髓的压迫情形。

③椎体紧缩骨折常归并上下关节突,横突,椎弓根及棘突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

轻微附件骨折X线片显示不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MRI:在脊柱外伤,MRI可用以观察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

同时还能够观察脊髓挫裂伤和脊髓受压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①对X线平片及CT不能发觉,而MRI检查能够发觉的骨折,称为隐性骨折,隐性骨折即骨小梁骨折,可表现为隐性骨折线和骨髓水肿,出血,无骨皮质中断。

脊柱侧弯的影像诊断基础

脊柱侧弯的影像诊断基础

脊柱侧弯的影像诊断基础●临床资料●女,16岁。

发现腰背部不对称。

●影像学报告●描述胸椎正位(图1A)及腰椎正位(图1B)显示胸椎向右、胸腰段向左凸弯曲(箭头),以第8胸椎及第1腰椎突出为著,椎体及附件骨质未见异常。

图1A图1B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脊柱侧弯。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脊柱侧弯( scoliosis 是脊柱任何程度的向左或向右弯曲,包括S形(两个弯曲)与C形(单个弯曲)两种,两个弯曲中曲度较大者为主弯曲,弯度较小者为次弯曲。

病因分为先天性与天性,后者包括神经肌肉疾病、创伤、炎症、肿瘤、放疗等所致。

常偶然发现脊柱向一侧弯曲,可伴疼痛。

影像学特点如下:①最常见于胸椎,其次为胸腰段,弯曲角度从10°到90°以上。

②Cobb测量法弯曲起点与终点处脊椎终板平行线的交角。

③X线平片还可见肋骨排列异常(凹侧肋骨集中)与脊柱后凸。

④CT与MRI有助于显示本病的原因,如骨质异常,以及伴随疾病,如椎管闭合不全。

●鉴别诊断●主要是造成脊柱侧弯各种疾病之间的鉴别。

①原发性脊柱侧弯:常为S形,脊椎骨质无异常。

②神经肌肉疾病所致脊柱侧弯:常为C 形,神经学体检及实验室检査异常。

③椎骨发育异常:可见相应椎骨畸形,如半椎体及额外椎骨。

④感染性疾病:常有发热及相应实验室异常,局部疼痛。

③肿瘤所致脊柱侧弯:弯曲度常较小,可见骨质改变及肿块。

①外伤所致脊柱侧弯:有创伤史及骨质中断。

①代偿性脊柱侧弯:见于肾及输尿管结石、腰大肌血肿或脓肿等。

⑧医源性脊柱侧弯:如椎骨融合、肋骨切除等,临床上有相应治疗史。

●小结●。

脊柱损伤——TLICS分型

脊柱损伤——TLICS分型

脊柱损伤—TLICS分型——胸腰椎损伤分型与评分简介◆TLICS发表于2015年5月1日。

◆全称为胸腰椎损伤分型与评分(The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Severity score),是针对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分型系统,用于协助临床治疗。

◆与其他分类方式不同,TLICS是一个简单的评分系统,重点描述用以预测脊柱稳定性、将来畸形的情况和进行性神经损害等方面的特征。

◆大部分的脊柱损伤分型系统是基于损伤的机制,并且用以描述损伤发生方式。

◆这些都是在一种前提下,即由于前屈的力量导致脊柱的骨折,所以治疗方法首先应该通过在患者背部放置固定支架或者外科手术校正脊柱于背伸位来解除前屈力量。

◆但是,有些损伤被认为是背伸机制导致的,结果证明是由于俯屈所致,反之亦然。

所以在一部分病例中,这种描述可能会形成一种误导。

◆另一个分型的问题是,例如AO分型,较为复杂,导致不同影像医师间描述存在差异。

◆目前较受欢迎的Denis三柱分型却导致了另一种情况,因为它所用的术语为稳定和不稳定,所以在很多病例中,与外科手术的必要性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此外,稳定性含义模糊,可以指骨的稳定性,也可以指神经学上的稳定性或者长期(韧带)的稳定性。

◆这两种常用的分型系统不能系统性的考虑患者神经学状态和用以确定后部韧带复合体(PLC)完整性的MRI检查指征。

◆由于以上原因,脊柱损伤研究小组(Spine Trauma Study Group,STSG)在2005年提出了TLICS分型系统,作为简单、易于使用的工具,用来帮助临床决策,也可替代现有的分型系统。

◆TLICS由三类参数组成:◆1、形态学损伤◆2、后部韧带复合体(PLC)完整性◆3、神经学状态◆每一个参数可评0-4分,总分是三项参数总和,最多为10分。

◆总分值用来建议手术的必要性,大于4分提示需要手术治疗。

TLICS 三种独立参数1形态学短期稳定性压缩性爆裂性横行移位、旋转牵拉性1234X线CT2PLC完整性长期稳定性完整可疑损伤23MRI3神经学状况完整神经根症状脊髓完全损伤脊髓不完全损伤马尾02233体格检查手术必要性0-34>4不手术外科抉择手术◆后部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在TLICS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CT检查有时可以确定PLC的损伤,但是有时必须行MRI检查。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MRI
椎间盘脱出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胸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3mm相对狭窄。
脊柱结核(X线表现)
骨质破坏,生理曲度异常。 椎间隙变窄,椎体融合。 死骨形成。 椎旁脓肿。
脊柱结核(CT表现)
CT的主要表现是椎体破坏、椎管内累及 的程度、脓肿的大小。发现X线平片不能
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区,明确脓肿的大小 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椎体破坏CT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灶,椎体塌 陷后突可致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为液性低 密度区,其内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脓 肿周边呈环形强化。
MRI常用序列
T1加权像 突出T1成分(TR 500,TE 50) T2加权像 突出T2成分(TR 1500,TE
150)
脂肪抑制序列 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或突出
水的信号鉴别水肿与脂肪、出血。
其它序列。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椎间盘炎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脂肪抑制
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 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 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 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 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 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 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 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 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 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在相应 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 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 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 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 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 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 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 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通常不引起症状,伴发其他畸形可出现。

影像:后弓发育不良最常见征象是增大的枢椎棘突上缘,代表融合的寰椎后弓和后结节。

过伸、过屈位可评估颈1/2椎体间是否有脱位。

寰椎后弓未融合
2、齿状突畸形
概述:包括Bergman永存小骨、游离齿状突小骨、齿状突发育不良或未发育。

正常中,齿状突第一骨化中心5-7岁前与颈2椎融合;第2骨化中心2岁出现,10-12岁融合。

Bergman 永存小骨为第2骨化中心未融合,形成独立小骨。

游离齿状突小骨其头侧齿状突由双侧第一骨化中心发育成,但未与颈2椎体融合。

临床:游离齿状突小骨/齿状突发育不良如伴有寰枢关节不稳,可引起骨髓受压症状。

颈1半脱位引起椎动脉压迫狭窄。

影像:12岁正常第二骨化中心融合后,如张口位齿状突头侧一游离卵圆形/圆形小骨,可诊断Bergman永存小骨。

在5岁以下儿童中,在颈椎过伸/过屈位示齿状突活动异常增高,诊断为游离齿状突小骨。

成人中,张口位及侧位,游离齿状突小骨为齿状突基底部线样透
亮影,将齿状突与颈2分开;寰椎前结节可见继发骨质增生。

齿状突发育不良或缺如,张口位见齿状突短小或缺如。

游离齿状突小骨
3、脊椎分节不全
概述:脊椎分节不全或块状椎为相邻两节椎体自出生起骨性融合,系胎儿第3-8周发育过程中椎体分节失败所致。

可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常见颈2-3、颈5-6、胸12-腰1、腰4-5。

临床:引起相邻上、下方椎间盘退行性脊柱炎。

影像:典型(1)椎体前后径减小;(2)椎间隙消失或仅残留线样钙化影;(3)50%可见椎间关节融合;(4)有时见棘突融合。

融合椎体前后径较小,前缘形成“C”形凹陷,或称“细腰征”。

融合椎总高度与相邻二椎体高度相仿,提示椎体融合为先天性而非获得性。

先天性椎体融合骨性椎弓融合。

4、短颈畸形
概述:Klippel-Feil综合征。

约52%有典型短颈(翼状颈)、低发际线和颈椎活动受限三联征。

其他畸形包块斜颈、胸廓畸形、脊柱侧弯等。

临床:主要为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和系统累及表现,如肺淤血、肾炎等。

影像:颈椎和上胸椎多发脊柱分节不全(两个或以上)。

另常见肋骨畸形、脊柱侧弯、扁平颅和先天性高位肩胛骨。

5、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
概述:Sperngle在1891报道,又称Sperngle畸形,为先天性肩胛骨抬高,常单侧发病。

30-40%伴肩椎骨,起自颈5/6棘突、椎板或横突,终于肩胛骨上角,可为软骨/纤维组织构成。

临床:双侧肩胛骨不对称,患侧较对侧高3-10cm。

患侧肩胛骨薄而小。

可引起同侧肱骨外展受限、斜颈和肌肉痉挛等。

20-25%短颈畸形伴Sperngle畸形。

影像:肩胛骨发育不良、垂直径变短,位置高,其肩胛下角高于正常T7水平,内缘向中线方向移位,肩胛盂小而浅。

2/3伴脊柱侧弯、半椎体、脊椎分节不全、隐裂或颈肋。

肩胛骨与下颈椎棘突间可有肩椎骨骨桥。

6、蝴蝶椎
概述:椎体中央脊索退化不全、脊索周围鞘残留或椎体两侧的骨化中心融合失败导致。

临床:单发无症状。

多发可伴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等其他神经管闭合不全。

影像:未融合两侧椎体骨块如蝶翼状相连,中央部分沙漏状透亮影为终板皮质凹陷所致,解剖代表相连续椎间盘组织。

椎弓根可有轻度扩大。

7、半椎体
概述:正常椎体由两块骨化中心发育融合成。

如一侧骨化中心未发育,则所致三角形椎体畸形。

常见为偏侧半椎体缺如,少见前侧或后侧半椎体缺如。

常见累及胸腰段。

临床:单发会引起脊柱侧弯,伴发椎体分节不全、脊髓纵裂畸形、短颈畸形、脊膜膨出等。

影像:椎体呈楔形或菱形改变,相邻椎间隙正常。

单发见脊柱侧弯。

多发伴其他脊柱畸形。

8、脊柱裂
概述:双侧椎板脊柱后缘融合形成,这一区域骨质缺如即脊柱裂;如病变范围局限泽为脊柱隐裂,病变范围大者称真性脊柱隐裂。

后者无骨结构保护脊髓,引起膨出。

临床:脊柱隐裂不引症状。

真性脊柱隐裂临床症状与对应脊髓和神经根缺如程度相关。

影像:正位脊柱隐裂双侧椎板不连,相应水平棘突发育小或缺如。

真性脊柱裂病变范围较大者后椎弓结构缺如,常累及多个节段。

9、移行椎
概述:多发颈胸段、胸腰段或骶腰部交界处。

4%-8%正常人可见。

临床:如移行椎部分或完全与相邻椎体融合会影响该节段脊柱活动。

影像:如要5一侧或两侧横突垂直径>19mm,考虑腰骶化。

部分可见横突与髂翼形成假关节。

一位39岁男性之腰椎MRI,罹患腰腿痛:A.T2相矢状位MRI示腰骶移行椎(长箭头),位于移行椎间盘之上;小箭头为右肾动脉;B和C.T1相MRI,B为移行椎上位椎体平面,未见髂腰韧带;C为移行椎平面;故尔,腰骶移行椎确定为腰5骶化
10、骶尾椎发育不良
概述:脊柱远端先天发育缺如,又称尾侧退化综合征。

与妊娠糖尿病有关。

临床:骶尾部扁平,常伴脊柱—骨盆不稳、脊柱侧弯(最常见)、脊髓脊膜膨出、先天髋脱、先天肛门畸形。

影像:骶尾骨远端边缘光滑骨质缺损,可为完全或部分。

双侧髂骨可见形成关节,并退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