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2、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 中)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合作探究
1、主体分三个层次?
中路军: 首战告捷
具体描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4、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1)动词精准:①“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的“溃退”,准确地写出了国 民党军队一片混乱的败退场面;②“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
准 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准确。 确 (2)表示范围、程度的形容词、副词准确:①“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中“大约”准确地表明了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②“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导 同:都将“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 语
在内容上的联系:

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

主 题
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军的不堪一击; 第二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
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两则消息的主体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时效性强,对我军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8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8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锐不可当: 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 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阅读鉴赏
消息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任务:结合课文旁白,阅读鉴赏消息内容。
1.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部分。 2.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 3.理解鉴赏课文主体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 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 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
二、了解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 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 防线实行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 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 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 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 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主体
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
1. 时间 2. 地点 3. 人物 4. 起因 5. 经过 6. 结果
20日夜——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英勇奋战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

随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 完。
得全面胜利的事实。 ➢ 不同之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重在详细地描写了我军渡江的情
景,特别加入了语言和场面描写。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只用了不到200字简洁、明了、生动地展现了渡江战役的概貌。
感 悟 情感
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试举例分析。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 “不料”指意想不到,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 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 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 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 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课堂测试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 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 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 听读课文录音。
– 找出概括这则新闻内容的句子。 – 解放军渡江时共分几路大军?找出各路军的渡
江地点、时间、战况。
播放
暂停
停止
标题的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既交待了渡江部队的数量, 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 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 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 大无畏精神。
• 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 最主要的信息。
通读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地 点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安庆 —芜湖
九江 —安庆
20日夜起的24小时 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5时—22 35万大军已
日22时
渡过2/3
东路军
南京 —江阴
21日到22日
已大部渡过, 余部23日可 以渡完
东路军
南京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路军的作战情况
标题 导语
主体 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概况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略)
西路军所向无敌 (祥) 东路军战绩诗歌作品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二、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 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
•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 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 公开课教学课件
三层 (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初读感知
3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九九江江
安庆
芜湖
江江阴阴
再读探究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 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 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 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内容: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初读感知
2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相信你一定能概括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初读感知
一层 (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 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 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初读感知
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初读感知
1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消息二则—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统 初中语文 编 版 八年级上
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 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 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 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 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 的统治中心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PPT
有主标或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 导语: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
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
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注意: 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字词学习

芜湖

督战

荻港
sài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 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3.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分别概括其内容:
一层:(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 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 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介绍
新闻: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 指消息。 消息 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 的一种新闻体裁。 内容上有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 因、经过、结果。
结构上有五部分: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2.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3.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 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 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 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语言特点
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势不可当”多形容来势迅猛。 造 句: 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洪水汹涌而至,势不可当。
3 课文浅析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学写消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 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传金陵的名 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景定建康志》 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 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 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 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 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计谋。 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信。
本文的结语部分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消息的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出我军的英 勇善战;而“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 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则 通过正面叙述,表现了我军“英雄式的战斗”。
两则消息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分别刊载于1949 年4 月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1948 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 国民党军队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国民政府玩弄“和平” 阴谋。1949年4 月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限国民政府4 月20 日前 表态。4 月20 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21 日凌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4 月22 日,毛泽 东撰写了这两则消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课件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课文赏析•语言文字•历史事件和人物•总结评价01背景介绍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大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实施宽正面、多地段的突然强渡,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本文是作者当时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真实报道了这一历史事件。

本文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于21日凌晨全面发动渡江战役。

经过27个半小时的奋战,人民解放军全线突破了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攻占南京。

1 2 3本文是作者当时随军采访的实录,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作者以亲身经历和见证者的身份,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情景。

文章以客观、真实、迅速的新闻手法,生动地报道了这一历史事件。

02课文赏析本文的总体结构为:文章开头简述战争背景,然后以三个小标题分别记述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最后以简短议论作结。

三个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写作特点01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以议论作为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02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0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快,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这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和进程,语言准确、简明。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指挥正确;一方面由于蒋介石的军队已经到了十分疲惫、毫无斗志的境界,才被我军一击如此容易瓦解。

”这一段议论揭示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名段赏析03语言文字生字、生词chéng,意思是清澈。

例如:江水澄澈。

澄荻缆幢dí,一种草本植物,类似于芦苇。

例如:江岸荻花。

lǎn,指系船用的粗大绳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文课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 觉呢?是的,雄伟庄严,令人肃然起敬!那么,你们知道人民 英雄纪念碑有多高、用什么建造、又是为了纪念什么人吗?今 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的镜头,一起来瞻仰雄伟庄严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核心素养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 生动的特点。
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 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 情况。
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 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 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 大军写得详。 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 强。 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 的战略重要意义。
课文分析
1、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厌战情绪的句子是?
2、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 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5、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 要这样安排?
7、把“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改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或“我已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以吗?为什么?
8、“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 什么?

[+初++中语文]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 题目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人民 解放军 百万大 军横渡 长江》
1949 西起九
年4月 江(不
20日 含), 渡江
夜至 22日
东至江 阴的长

战役
下午 前线
人民 解放 军百 万大

国民 冲破 党反 敌阵, 动派 横渡 拒签 长江 和平 协定
二、研读课文,体会详略
1.读导语,思考:导语从哪些方面总领文章内容?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湘 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论文, 《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等诗词。
创作背景
1984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 机会,蒋介石政府玩弄“和平”阴谋。1949年4月,国共双 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4款,限蒋介石4月20日前表态。4月 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的进军令, 发动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一击即溃。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国 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 日撰写的,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读写新闻,提升应用
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 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
这种观点正确,因为消 息报道用事实说话,字里 行间带有感情,就不能做 到客观公正,因而不应在 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字词训练
要塞(sài) 阻塞( sè) 堵塞(sè) 塞子 ( sāi) 荻港( dí) 获得(huò) 溃退( kuì) 歼灭( jiān) 阡陌(qiān) 纤维( xiān) 锐不可当( dāng):
复习新闻结构 找一找本文结构
此照片,作者: 未知作者,许可证: CC BY-NC-ND
• 标题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PPT课件

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 成就(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拓展延伸
古代战争思想。
(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 (4)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 成。——张方
合作探究
(3)文白相间。 文章报道的是重大战役,因此用语庄
重、严肃。例如“所遇之”“甚为”“诸 县”等。同时作者又适当地使用口语,使 文章流畅朴实。例如,作者在说到国民党 官兵的情绪时,非常口语化,用“不想再 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样平实朴素的语气叙述。语言文白相间 , 或雅或俗,富有韵味。
文体知识
(6)新闻“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 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 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 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字音字形
锐不可当(dānɡ) 泄气(xiè) 督战(dū) 歼灭(jiān) 要塞(sài)
词语释义
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 抵挡。 ②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 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③业已:已经。 ④歼灭:消灭(敌人)。 ⑤击溃 :打垮、打散。
合作探究
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 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 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 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 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 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异:1.时间有先后。一为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之时,一为渡江战役几近结束之 际。 2.地点范围不同。一在局部,一在整体。 3.详略及作用不同。一略写,旨在及时宣告战果,鼓舞战斗士气。一详写,全面 详尽地报道前线最新战况,分析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旨在揭发国民党反动阵营 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点明战争意义,激发全民一致抗争。 4.语言风格不同。一浪漫昂扬,一大气磅礴,铿锵有力。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 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 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 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 “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 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 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 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 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 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 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1.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 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公开课教学课件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 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 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 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 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 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 避免了重复雷同。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战况
全部渡过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大部分已渡过
2、这则消息主体部分写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要塞( sài )
【口诀记忆法】 塞( sāi)子堵瓶口,交 通真闭塞( sè ) ,重兵守要塞( sài )。
歼( jiān )歼灭 纤( xiān)纤维 阡( qiān )阡陌
抵( dǐ )挡 诋( dǐ )毁 中流砥( dǐ )柱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摧(cuī )残 催( cuī)促
2.理解词语意思
人物通讯: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 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 神。
事件通讯: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 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新闻性 文学性 评论性
03
新闻阅读 种类
内容概括
消 我三十万大军胜 息 利南渡长江 二 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 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 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 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合作探究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 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 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作用:分析敌败我胜的原因,交 代渡江战役的背景,说明人心向背是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突出了中心。
合作探究
敌败我胜的原因,哪个略写,哪个详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略写我军情况,详写敌军情况。 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是不言
读音释义
①业已:已经。 ②锐不可当(dānɡ):形容来势凶猛,不 可阻挡。 ③歼(jiān)灭:消灭(敌人)。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背 景。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 后。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 议。
合作探究
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导语从哪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 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播音:
老师和学生
用新华社播 音员的口吻 朗诵这篇新 闻稿。
点我听朗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五时— —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 路军。
内容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 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 路同时同日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 第三层有“正是汤伯恩到芜湖的那一天”, 与“汤伯恩21日到芜湖”衔接
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问:从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标题:用一句话或一 句短语概括文章的中 心内容
问: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 两句话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导语:用几句话或者
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 是一小段话,简要、
新闻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 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 战役打响,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 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概貌。
提问:1.画横线字注音:
荻港 dí 锐不可当dāng 获得 huò 当真 dàng
的三个部分
小知识:电头
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 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 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1、在报道的开头
2、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 稿时间
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 前线22日22时电]这 电头所含的信息量
参考:[新华社长江前线22 日22时电]中”新华社“是 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稿 子的来源;”长江前线 “交代了发稿的地点,说 明稿子的真实性;”22日 22时“交代了发稿的时间, 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电“说明了发稿所采用的 形式。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 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不 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 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
主体:用一大段话或是几 段话,较具体地、较翔实 地把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
新闻结构图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提示: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不可缺少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
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
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及时报 道
●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的要素)齐全
渡 江 战 役 的 背景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南京 政府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使张治 中等国民党代表陷入尴尬境地。二十 四小时之后,即四月二十一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向全国发布 进军的命令。于是,万炮齐鸣,万船 竟发,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五百公里 的长江防线上,我百万雄师奋勇过江, 一举击破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 解放南京,挺进江南。
新闻(消息)的结构
•标题:有正题,还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 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导语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时可暗含 在主体中。 •结语: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 方向,有时可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消息)的特点
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
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
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
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本课目标:
1、了解有关新闻的文学常识。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本文的内 容、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 爱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感情。
线上,冲破敌阵,横渡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概括地要把报道内容 的梗概,在开头部分
放军的渡江区域。
告诉人们。
主体部分
解放军渡江情况:
1、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歼灭 jiān 阡陌 qiān 纤维 xiān
要塞 sài 阻塞 sè 塞车 sāi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
关 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 新闻的特征: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
能虚构或夸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2.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分析主体: 思考: 1.文章主体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 渡过30万人。(中)
第二层:“从21日下午”到不起丝毫作用 (西)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课文结束(东)
2.三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