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中医药治疗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SS的中医药治疗特色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和超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广泛运用,OHSS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至逐渐发展成为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OHSS的发生与患者所用超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剂量、治疗方案、疗程长短以及对超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有关。

OHSS具体形成及发病机理,现代医学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西医治疗上仅限于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目前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涉及以下几种:

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外源性或内源性HCG均可激活RAAS,导致活性产物血管紧张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研究证实,OHSS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并与OHSS的严重程度相关。②前列腺素。HCG和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共同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使组胺产生增加,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雌激素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可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VEGF被认为是OHSS的最可能炎症介质。血清或卵泡液中VEGF水平可用于预测OHSS发生。此外,OHSS患者的血清、腹水中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较非发病组显著升高,提示IL-6可作为OHSS发生的标记物。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内体

液大量丢失,从而产生胸腹水及全身

水肿,引起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

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发生低血容量

性休克、血栓形成、肝肾功能障碍及

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

OHSS 的临床主要表现为:(1) 卵巢增大:为多发性滤泡囊肿及黄体形成、间质水肿;(2)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大量胸水、腹水,甚至全身性水肿(后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3)部分患者表现为腹胀、腹痛及胃肠道不适等。根据临床病情轻重,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中度患者卵巢增大,出现腹水,可伴有腹胀、腹痛等。重度患者则出现胸水、腹水、呼吸困难、卵巢>12cm ;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高凝状态,肾动脉灌注不足及肾动脉损害、少尿或无尿、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等。

中医学中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记载,然结合临床胸水、腹水、全身水肿、卵巢增大等基本特征,可归类于中医“ 子肿” 、“子满”、“ 水肿” 、“ 鼓胀” 、“胞阻”、“ 积聚”、“癥瘕” 等病症范畴。清代《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说: “ 头面遍身水肿、小水短少者,水气为病,故名子肿。”中医认为,IVF-ET 过程中,机体受到医源性因素的刺激之后,正常的生理机制受到严重的干扰,冲任、子宫、胞络产生相应病变,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从而产生OHSS

的病理变化。肾藏精主生殖,卵泡的生长、妊

OHSS 患者B 超所见

娠的维持等生殖机能都靠肾精的滋养濡化、肾阳的促进推动作用,卵泡发育、卵子质量与肾精盛亏、肾气强弱最为密切。正常妇女每月一般只有1个卵子成熟,而在IVF-ET过程中,由于超促排卵药的应用,短时间内多个卵泡同时成熟,势必耗损大量肾精。肾为先天之本,肾精、肾气受损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从而形成各种病症。所以,肾虚是OHSS的最基本病机。OHSS的基本病理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从中医角度看,大量血浆外渗到组织中,血容量减少,则为阴血亏虚;血液黏稠,甚至血栓形成,是为瘀血。血液外渗造成腹水、胸水,显然是水饮为患。瘀血水饮阻滞,气机不利,气滞腹中则腹胀、胸闷,患者常矢气后感觉舒畅;脾络不通则有腹痛;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恶心、大便稀薄;影响脾运化则纳差。水饮内停,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痰瘀阻滞胞宫,则有卵巢增大,形成癥瘕、积聚。所以,OHSS 病机较为复杂,肾精不足,机能下降,可形成多种病证,固摄失常则血溢脉外,推动无力则血运不畅,血液外渗则阴血不足,又有水饮内停、痰凝瘀聚,故临证当分清主次、辨明因果。

根据OHSS系以肾虚为本,水饮停滞为标,兼有气滞血瘀,谨遵《内经》“治病必求于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旨,治疗上以补肾填精、滋阴养血为主,行气利水、活血止血、化痰散结为辅,更要考虑到OHSS的患者可能“身有孕育”,攻罚不能太过,祛邪而不伤正,时刻注意保养胎元。

[辨证论治]

1、脾肾阳虚水湿停滞型

主要证候: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水,面色晄白,气短时汗,肢体肿胀,神疲无力,少气懒言,舌质淡红,苔色白滑,脉象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化水

方药:真武汤合温脾汤加减

制附子6g 肉桂12g 槟榔15g 炮姜3g 草果15g 桂枝6g 泽泻15g 苍术18g 陈皮16g 白术、茯苓各12g 白芍10g 甘草5g 薏苡仁15g 黄芪16g

加减:若大便溏泄偏多者,加入木香12g 砂仁5g 炮姜5g;若面浮足肿,小便偏少者,加入防己10g 黄芪12g 泽泻、大腹皮各10g。

2、肝郁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卵巢肿大,腹痛,腹胀,胸胁满闷,口渴,叹息稍舒,性情怫郁,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活血

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丹参、赤白芍、白术、茯苓各10g 柴胡、红花12g 桃仁、丹皮、桂枝各9g 大腹皮10g 青皮5g 泽泻9g 三七10g。

加减:若气滞血瘀,偏于血瘀者,加红花10g、川牛膝9g、延胡索12g;若肝郁化火,以火为主者,去桂枝,加入钩藤15g、夏枯草10g;腹痛明显者,加入五灵脂10g 、制乳香、没药各5g;兼痰湿者,加入苍术10g、陈皮、制半夏各6g;若兼湿热者,可加入制苍术、怀牛膝各10g、炒黄柏9g、薏苡仁30g。

3、肝郁血虚,脾虚湿泛型

主要证候:卵巢增大,腹痛伴有腹水,腹胀,胸胁满闷,叹息稍舒,性情怫郁,纳呆,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涩。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水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减

三七12g 黄芪18g 当归10g 白芍15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

10g 阿胶12g(烊化)

加减:胸水、胸闷、呼吸急促加用升麻、生黄芪、桂枝;腹水、腹胀痛加用延胡索、五灵脂、生薏米、香附、葶苈子;恶心呕吐加用半夏、生姜;气滞血瘀加用柴胡、川楝子、益母草;阴虚者加用生地、沙参、麦冬;气虚明显者加用人参。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三因方》称:“本方治疗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利,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内聚方义》亦称:“治妊娠产后下利腹痛,小便不利。”

本方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玉揪药解》) ,“能治一切血病”( 《本草求真》) ,“活血而不伤新,养血而不留瘀,为药材中之最珍贵者”( 《本草纲目拾遗》) ,为“止血之神药、理血之妙品”( 《本草纲目》) 。黄芪甘温,“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 《本草便读》) ,能补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