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政治制度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在监察、选官、税收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得两汉社会的制度比秦朝更加完备。
一、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监察制度——刺史制度:①实行:汉武帝时实行的监察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没有固定的治所,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职权: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
③发展:东汉时监察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定期巡行郡国,检阅刑狱,考察官吏政绩,年终上奏皇帝,有固定的治所,开始掌握军队。
东汉末年改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④实质: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监察制度,两汉时期监察制度的评价;①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
②这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借鉴。
(积极作用)③不过,封建的监察机构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根除官僚主义的种种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从而导致监察部门的腐败,这是必然。
(消极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监察制度的演变秦: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西汉:汉武帝设州(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不高,可监察诸侯以及地方高官,后刺史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
东汉:加强监察制度。
北宋:设通
判,负责监督知州。
明: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增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百官与平民。
2、地方行政——郡国并存;实行:西汉初年王国问题形成:封国分王国和侯国,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相当于县,无治民权,受郡监督;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形成威胁,形成了“王国问题”解决: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注意《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此图揭示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此时的州不是地方行政区域,而是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区。
3、选官制度——察举制;发展:①西汉:汉武帝时,建立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其中察举是两汉最主要的选官途径;②东汉:注重孝廉一科,先是乡党声望,后是门第族望,累世公卿因此形成和发展。
目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实质:是一种选官制度。
二、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税收制度--编户齐民;目的: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内容: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和雇农等,被称为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隶属地方政府,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等。
人口税和更赋很重实质:成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影响:编户制度推行后,解决了隐蔽人口的现象,国家能够控制赋税的交纳,促进了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但编户制度实行后,人口税加重,地主将赋税分摊在农民身上,
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
二、西汉赋税制度的内容①田租——土地税。
自战国以来,均为“十税一”。
后来刘邦称帝,减为“十五税一”。
②算赋和口赋——都是人口税。
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人每年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因称算赋。
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人每年纳二十钱。
③更赋——代役税。
西汉规定,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之间,要服兵役两年。
此外,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叫做更卒或卒更。
不服役的,每月出钱二千,叫做践更。
每人每年还要戍边三天,不服役的,出钱三百,叫做过更。
三、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①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汉武帝“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
③察举制在西汉中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控制了人才的选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④编户齐民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赋税,巩固了统治。
四、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特点: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发展变化。
“汉承秦制”的主要表现: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
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
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
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1、监察制度和刺史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它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确立于西汉,东汉时有了新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
⑴秦朝设御史台,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供内廷差遣,又握有监察行政官吏之权。
⑵西汉初期,“汉承秦制”。
至汉武帝时,建立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主要表现在:①分全国为十三郡,置刺史巡视以监察郡县长官;②采用“以小驭大”的原则,位卑而权重;③制定对地方监察的“六条”标准,包括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以权代法、制造冤狱、任人惟亲、纵容子弟为非作歹、收受贿赂等内容。
这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代统治者所借鉴。
⑶东汉时期,刺史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后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⑷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都设置了完备的监察制度。
⑸封建社会的监察机构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自外于官僚主义的种种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从而导致监察部门的腐败,这是必然的。
2、西汉与秦朝相比,在哪些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明显发展1)在政治上,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其明显的发展表现是在专制主义方面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宣扬皇帝的神圣性;提倡儒家学说,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2)在经济上,对农民赋税
的征收和兵役、徭役的负担有了更严密的组织办法,实行编户制度。
对农民剥削的数量比秦朝有所减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在民族关系上,秦朝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时,中原和西域各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得到加强。
4)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朝采取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则吸取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先实行无为而治,后又改造和发挥儒家学说,强调天人合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在政治政策、民族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有那些相同与不同之处⑴政治方面:相同点是:他们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对社会的思想控制。
不同点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点是消弱诸侯王的势力。
秦始皇没有。
在思想控制上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则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尊儒尚法的两手政策。
⑵民族关系方面:相同点:①他们都以战争方式打败匈奴。
②他们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不同点是:汉武帝还加强了与西域地区各民族的联系。
⑶经济方面:相同点:①他们都注重发展经济,并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改革和推行全国统一的货币。
②他们都因对外战争而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而造成对生产的破坏。
不同的是:秦始皇的残暴剥削不断加重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而汉武帝后来有所调整、使西汉统治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