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惠来作物布局

合集下载

3.作物布局

3.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 (七)划分作物的种植区划或配置 •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要进一步地将作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即拟定种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尽可能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划出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4) 多样性与专一性 多样性的优点有: 多样性的优点有: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可以 保障供给; 保障供给;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有助于全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2) 作物搭配效果原理(机会成本,影 子价格)
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作物的搭配问 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题,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往往与实际有一定的 差距。 差距。用线性规划方法则是将各作物置于整体条 件的关联之中, 件的关联之中,并将各作物的搭配作了量上的确 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定,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一、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2、耕作学的任务:(1)从宏观上研究作物的组成与布局,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协调发展(2)从微观上研究耕作制度各项技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与技术,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资源,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使农物能全面持续增产。

3、中国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明在中国建立集约化、现代化、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作物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布局、种植方式如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等。

(3)养地制度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培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4)耕作制度设计、优化和改革包括耕作制度演变及其规律,耕作制度区划、设计、优化、改革方向等。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及在生产上的意义(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和田地的分布。

(二)作物布局在生产上的意义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最佳方案的体现者2、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决定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

3、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4、合理作物布局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

5、合理作物布局可较地发挥地区优势。

二、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根据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合理布局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二)根据作物生态适应性合理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02-作物布局的原则讲义

02-作物布局的原则讲义

耕作学第二章/ Chapter 2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作物布局的原则种高产的?种来钱的?种易种的?种习惯的?种国家的?种稀少的?种大宗的?随意种?……今年种啥呢?蔬菜稀缺vs 烂在田头丰产了vs 不增收今年需要啥呢?社会需求是“导航仪”作物布局的前提是什么?坚持需求是“导航仪”。

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目的。

社会需求通常包括:口粮、饲料、肥料、燃料、工业原料、种子等项目。

当前农产品供需缺口加大和生产过剩并存,这种悖论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问题。

不能再简单地用“粮食生产总量自给”来审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应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作物布局时,必须首先全面的预测和分析农产品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使作物布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想种啥就能种啥吗?资源禀赋是“定位器”合理作物布局的基础是什么?服从生态适应性原则作物的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 adaptation)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宜桑则桑,宜粮则粮!因地种植趋利避害Fish Pond and Dike System (FPD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系统)获得三大效益的原则经济效益•比较效益与最低风险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多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种植业的效益,但在考虑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自然、市场)。

•作物搭配效果原理:边际分析的方法、用线性规划方法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随生产条件改善与经济发展不断调整的原则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是一成不变的吗?随着水利、肥料、机械等生产条件的逐渐改善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态环境因素的调控力度不断增强,作物布局应当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耕作学:第3章 作物布局

耕作学:第3章 作物布局

作物 大豆 高粱 北方稻(直播) 北方稻(移栽) 棉花 甘薯 花生 烟草 中稻(移栽) 早稻(移栽) 晚稻(移栽)
积温(℃) 2000-2800 2400-3000 2300-4000 1800-2500 3500-4000 2200-4000 2400-3400 3200-3600 2300-2800 1700-1900 2000-2700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三. 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四. 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1. C4作物和C3作物的分布 C3作物 C4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第1章 绪论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2. 耐荫作物与喜光作物 耐荫作物的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较低,喜光作物则相反。 大田作物绝大部分是喜光作物,但喜光程度有差别。
1. 热 带 亚 热带 作物
(2)亚 热 带作 物 要求年平均温度1℃5 以上,中国亚热带作物绝大部分分布在 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作物包括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 松、杉木、楠竹和甘蔗。
亚热带作物适应的主要环境条件
(2) 亚热带作物
(3) 热带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作物结构
作物布局
作物配置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 品种和种植面积。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释名词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

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

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

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

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第二章作物布局

第二章作物布局

第二章作物布局(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1.作物布局的含义及与生产意义。

2.作物布局的原则、内容和步骤。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与研究方法。

(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作物布局的含义、内容与原则,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的适应性,合理农业结构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

2.掌握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及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是本章的难点。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1、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对作物的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

作物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还包括秧田布局。

配置: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即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

生产结构: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林、牧、副、渔各业种类与比例而言。

含义比作物布局宽。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应全面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兼顾。

一个合理的作物布局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现代生活最求生活质量,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的追求。

2、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与水资源相对不足。

合理的作物布局,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途径,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措施。

3、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实现农业生产供给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真正使农业转向商品经济和市场农业。

4、有利于充分吸纳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难、增收难。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进一步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项目的比重;提高种植业的集约化程度,特别是劳动力集约化程度。

这两方面都是吸纳农民就业,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最现实的途径。

耕作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耕作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耕作学的主要特点包括()A:区域性B:技术性C:实用性D:系统性E:宏观微观结合F:交叉性答案:ABCDEF2.耕作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A:作物布局B:作物栽培调控C:熟制D:轮连作E:土壤耕作F:种植方式答案:ACDEF3.区域耕作制度优化的内容包括()A:区域耕作制度优化设计B:土壤耕作C:耕作制度区划D:主要类型区的耕作制度特征答案:ACD4.耕作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实用性、综合性和区域性()A:对B:错答案:B5.集约用地与高效养地结合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理论()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总称。

A:种植制度B:作物配置C:养地制度D:作物结构答案:BD2.大豆是长日照作物()A:对B:错答案:B3.玉米是喜凉作物()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些作物是典型的喜肥型作物()。

A:苜蓿B:大豆C:小麦D:水稻答案:CD5.作物布局主要关心的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结构问题。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是()。

A:复种B:混作C:套作D:间作答案:A2.下列哪种不属于典型的复种模式()。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两年三熟答案:A3.以下哪一种种植方式能够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A:间作B:撂荒C:休闲D:套作答案:AD4.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一个地区复种的成败()。

A:热量条件B:经济效益C:水分条件D:土壤特性答案:ABCD5.经济效益是复种成败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对B:错答案:A6.撂荒能够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A:对B:错答案:B7.发展多熟种植能够协调争地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A:对B:错答案:A第四章测试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轮作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B:间套作在我国农业稳产增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C:连作的危害大于其利益D:机械化是制约我国间套作发展的唯一因素答案:B2.连作的决定因素包括()A:农民种植喜好B:社会需要C:作物生态适应性D:经济效益高答案:BCD3.消除连作障碍新技术包括()A:物理技术B:化学技术C:生物技术D:农业技术答案:ABD4.撂荒轮作不属于复种()A:错B:对答案:A5.烟草是耐连作作物()A:错B:对答案:A第五章测试1.下列哪些措施属于基本耕作()。

农作学第四章作物布局.ppt

农作学第四章作物布局.ppt
30 — 25~28 25~28
营养生长期
最低
适宜
18~20
25~30
15
25~30
10
25~28
10
25~28
10 0~3 3~5
最低
10~12 10~12 15~16
15 15 12~15 10~12
20~30
5~10 5~20
灌浆期
适宜
20~25 20~25 20~25 20~30 20~25
三、作物布局的设计
8. 可行性鉴定
(1)是否能满足各方面需要; (2)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与保护; (3)经济收入是否合理; (4)肥料、土壤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 (5)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可行性; (6)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农民素质方面可行性; (7)是否促进农林牧、农工商综合发展等。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需求
需求 自给性 商品性
食饲燃 国 市 物料料 家 场
自然资源与环境 光热水地土灾 照量分貌壤害
生态适应性
作物布局
结配 构置
经济与科技因素 生劳价市成政科 产力格场本策学 资 料
效益 生产条件&经济发展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1. 满足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农业生产 动力与目的
需求
各类作物组合所需的积温(≥10℃)
作物组合
小麦—谷糜 小麦/玉米 小麦—玉米 小麦—大豆 小麦—水稻 小麦—棉花 小麦—甘薯 稻—稻 绿肥—稻—稻 油菜(大麦)—稻—稻 小麦—稻—稻 甘薯—稻—稻
适宜分布区的积温(℃)
≥10℃
≥0℃
3000~3300 3600~4400 4100~4500 4100~4500 4200~5000 4400~5500 4200~4500 4900~5200 4900~5200 5100~5400 5300~5700 7000~7500

02-作物布局的设计讲义

02-作物布局的设计讲义

对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及生产科 技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3.确定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划分生态经济适宜区
作物生产适宜区划分的方法:主导因素法 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区的划分:
最适宜区 所有环境条件都在最适范围,水利、劳力等条件都很好,作物稳产高产, 品质好,投资省而经济效益高。 适宜区 关键生态因子在适宜范围,但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采取某些措施(如灌溉、 排水、改土、施肥)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投资有所 增 大,经济效益仍较好,但略低于最适宜区。 次适宜区 个别生态因子不在适宜范围,生态条件有较大缺陷,产量不够稳定,但通 过人为措施可以弥补或者投资较大,产量较低,但综合经济效益仍是有利的。 不适宜区 大部分特别是关键生态因子不在适宜范围,人为措施难于改造,投资消费 巨大,技术复杂。虽勉强可种,但产量上、经济上或生态上得不偿失;或者完全不 能种植。
1.明确社会对农产品需求
包括自给性需求和商品性需求
一方面,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提 高的要求,明确自给性需要的农产品种类、数量、质 量、单产、需求去向、消费方式等;
另一方面,要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需求量等市 场信息和国家政策要求,确定商品性需要的农产品种 类、数量、质量、单产、需求去向、交易方式等。
在较小规模上(如农户)则直接进行作物在 田间地块的配置。按照 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 尽可能把适应性相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 绘出作物现状分布图与计划分布图。
6.可行性鉴定
1 是否能满足需要 2 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 3 经济收入是否合理 4 肥料、土地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 5 加工、储藏、市场、交通等是否可行 6 科学技术、农民素质方面是否可行 7 是否促进农林牧、农工商综合发展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9、根竞争21、农业资源23、土壤耕作25、多熟种植26、农牧结合27、立体种植28、养地制度29、水土流失30、风蚀31、换茬32、耕作学33、幅宽34、单作(sole cropping) 35、间作(row intercropping) 36、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37、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38、种植指数39、熟制40、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41、种养结合42、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4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44、土壤宜耕性(土壤耕性) 45、土壤耕作制46、农业自然资源47、复种轮作48、沟垄耕作法49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50土壤耕作51种植方式(种植形式)52农业生态系统53生物群落54十分之一定律55土地当量比56生活型57耕层构造58密植效应59生态龛60正对等效应61土壤培肥62耕法63土地生产潜力64集约耕作制65基本耕作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①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

②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

③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

(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

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

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3~5年以后,弃耕10~20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

土地利用率15~25%(按耕种3~5年,弃耕20年计)。

(2)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土地利用率约20%~50%。

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

模)
• 聚集人气营造声势(规模效益、买方选择性、
机会)
• 不可千篇一律
• 多样化
6、用养结合、综合平衡
• 水旱 • 肥瘦 • 病虫草 • 种养加
三、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1、对区域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 : 包括自给性的需要和商品性的需要两方面,要了解 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加工、贮藏以及农村政策 等方面的内容。 2、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3、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第四节) 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 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6、作物组成的确定 7、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或配置 8、可行性鉴定 9、宣传实施
–2695-2809大卡/人日,动物性占30-44%
–饲料(鸡蛋1:3,猪肉1:5,平均约1:5含口粮麸糠)
• 3)种子
2-3%
• 4)工业生产
–50-100公斤/人年(25公斤/人年,85年)
• 5)燃料
–秸秆、薪材(500公斤/人年,传统农村) –一般作物50-70%
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经济安全指标
(4)肥料、土地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
(5)加工储藏,市场、交通的可行性 (6)科技,农民素质是否 可行
(7)是否促进农林牧、农工商综合发展
• 宣传实施
–宣传引导(优势、期望值、三者利益) –政策行政(肥、水、钱) –技术指导(培训、示范、参观) –适时调整(市场、种子、肥料、水分、政 策)
四、结构调整
作物布局的时空性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和意义
2、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1)是种植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可以满足对农产品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可
以解决作物与作物、作物与土壤;解决国家、集体与 个人间的矛盾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耕作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耕作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耕作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2.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者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6.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7.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8.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9.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10.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11.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12.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4.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5.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6.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17.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8.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19.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耕作学实验: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耕作学实验: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作物布局是指在—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各作物面积比例的安排。

作物布局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它关系到能否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增益的问题。

2、通过本实验,了解从线性规划方法来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原理和方法,培养系统分析,综合平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一个地区采用不同的作物布局方案,会收到不同的经济及生态效果。

作物布局方案的拟定属于多变量、多目标的复杂问题,它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及国家、集体、个人对于农业生产要求的制约,依靠一般的定性分析方法很难对这种具有多个因素、多项目标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平衡,找出最优的方案。

最优化技术中的线性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对此类复杂问题做出定量分析,并得出最优方案。

因此,作物布局的线性规划就是利用线性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资源条件下能够达到最佳技术、经济及生态效果的作物最佳配置比例的最优化技术方法。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线性规划是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技术方法之一。

它主要解决二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省”——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完成既定的(定量的)任务;其二是“多”——如何合理地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完成最大量的任务。

2、线性规划设计是在完成了对大量定性资料及对系统的定性的描述性的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寻求各部门生产的最优比例与组合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五、实验条件1.区划材料2.计算器六、实验步骤1.搜集资料:可参阅当地农业区划的材料等。

关键是对一些变量参数的确定。

2.目标函数的确定:合理作物布局的目的是实现种植业生产的高产、稳产、高收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生产单位可选择:(1).作物总产量最高;(2).经济效益(净收效)最大;(3).生产成本最低等作为目标。

02-作物布局的含义讲义

02-作物布局的含义讲义

粮食作物(food crops)
禾谷类作物 豆类作物 薯类作物
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
纤维作物 糖料作物 其它作物
油料作物 嗜好类作物
饲 料 及 绿 肥 作 物 (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
药用作物(medicinal crops)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
省、国家 县、市 乡镇 基层村 农户
一季 一年 2-3年 5-10年
作物布局的层次性

作物总体布局
不同类型作物的 比例结构和空间配置

作物品种布局
同一类型作物的不同品种的

秧田布局
比例与空间配置

需要移栽作物的育苗场地的 作物、品种和时空安排
作物总体布局
按作物用途与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主要分类方式,作物可分4个部门,10个类 别
作物品种布局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
不同基因型作物 品种的布局
短片:福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凤源农场南瓜品种的选择
可食用型南瓜
观赏型南瓜
秧田布局
需要移栽作物的育苗场地的作物、品种和时空安排
小结
作物布局
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是农业区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 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作物布局是组织和领导农业生产的一项战略部署, 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影响全局的生产技术设计。
水稻
玉米
小麦
大麦
黑麦
燕麦
高粱

薏苡
荞麦
粮食作物:豆类作物
大豆
绿豆
小豆
豌豆
扁豆
饭豆
鹰嘴豆
粮食作物:豆类作物
菜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惠来县作物宏观布局
作物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
作物为辅,发展特色、优良园艺作物。 如荔枝、山药、萝卜等。
作物熟制宜一年2熟至3熟。如薯-
稻-稻、春花生-秋甘薯。
(一)粮食作物布局
以稻谷为主,兼有甘薯、玉米、豆类等。主要 种植在土壤肥沃平原耕地。
(二)经济作物布局
1.油料作物 2.糖料作物 3.其他作物
2. 蔬菜 自给向外销发展 蔬菜作物品种十分繁多,优质多样,终年不
断。大体可分为喜温、喜冷凉和耐寒三大类。
丝瓜,黄瓜,南瓜,番茄,春菜,白菜,空 心菜,菠菜,豆角,白萝卜,茄子,菜花,
油菜,四季豆,荷兰豆等。
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 优势农产品,是指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 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 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 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优势产区,主要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 产业化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
1. 作物结构和配置内部用地与养地关系的协调 例如,对于水土流失地区和田块,应多配置密植作物,发挥其水 土保持作用,而切忌甘薯、棉花、甘蔗等中耕作物过多的配 置,以免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2.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例; 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消化养殖业 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1.柑橘
位处全国三大优势产区之一粤东产区。 2.荔枝 “中国荔枝之乡”之一,生产规模大、产 业化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深化加工, 如果酒、果干、果罐头等。延长荔枝产业 链。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应加强荔枝商品 化程度,做大惠来荔枝品牌,争取更大程 度走出去。 3.萝卜干 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 可加强利用品牌效应, 扩大生产、加工、经营 规模。
农村居民
219.3
19.2
4.6
2.0
4.5
317.0
11.9
106.6
5.3
注:①食粮总包括口粮和其他动物性食物折算粮;②根据农业统计年鉴整理。
(二)作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则 作物布局中应当十分重视作物与当地生态环 境条件的相互适应,这是科学制定作物布局
方案的最重要原则。
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导作物布局,凡 是生态适应性光的作物其可种植的范围相对 要广泛些,如小麦的生态适应性很广,所以 热带、亚热带、温带度可以种植,而橡胶、 油棕只能在多雨的热带种植。
(三)布局的社会经济可行性原则
表3-2
生产 产值 成本 减税纯收 入
主要作物产值成本及收入(2003年)
小 麦 玉 米 粳 稻 大 豆
单位:元/亩
花 生 棉 花
淡水鱼
4400.52 3458.79 610.22
309.36 260.30 19.05
410.41 268.34 112.81
659.09 375.69 246.74
三、 惠来县作物宏观布局
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9.28亿元。粮食种 植面积56.7万亩,总产20.2万吨,单产356.26 公斤。其中水稻种植27.5万亩,总产10.4万吨, 单产376.73公斤。蔬菜种植面积21.63万亩, 总产量41.24万吨。新种水果2.5万亩,水果到 达面积40.5万亩(其中荔枝21.03万亩),总 产量10.4万吨。
(4)土壤资源 水稻土分布于潮汕平原南部,它是河流 的冲积土,也是人工长期耕作的产物,土层 厚,土质肥,酸度低,耕性好,保水保肥力 强,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沙质土 多分布于高亢地段及山边、海滨,原本瘠薄 干燥,但修水改土施肥后,能改善土质,可 种植水果或蔬菜。盐碱土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经过引淡冲咸,多方努力,充分利用,也是 宝地。
花生 甘蔗 茶叶、黄麻、山药等
(三)园艺作物布局
1. 果树 荔枝、龙眼、柑桔、菠萝、香蕉、杨桃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惠来县2005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荔枝之
乡”。全县荔枝种植面积已增至21万亩,占全县
经济林总面积52.1%,品种主要有三月红、水东、 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淮枝等,良种率达87%。
%,是高水期。高温多雨同步,作物长势旺 盛。
(2)植被环境 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常年 青绿,花果期长。
现状植被为次生的南亚热带草坡,人工
栽培的针叶树在偏北山地也能成长。引进适 生的茶、油茶、油桐、桉树、木麻黄、台湾 相思、黄竹等树种也能自成群落。
(2)植被环境 平原谷地间有水稻、甘薯、玉米、麦类、豆 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蔗、麻、花生等经济 作物。盛产柑桔、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橄 榄、杨桃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更是优质多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性
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市场对农产品
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表3-1 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量(2004年) 口粮 城市居民 78.2 肉类 29.2 蛋 10.4 奶 18.8 水产品 12.5 单位:公斤 食粮总 283.6 水果 56.5 蔬菜 122.3 植物油 9.3
(三)、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1)农业为主,经济落后
惠来地大人多,人均量少,经济发展落后,工业
化程度低,处于初级阶段,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农业 产业化低,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投入水平较低;农产
品销路渠道不通畅;供需信息不流畅这些都制约着当
地农业的发展。
(2)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优越 惠来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相对还算比较 优越,但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 惠来县具有得 天独厚的沿海优势。惠来是汕头市、潮州市等 地来往广州、深圳、港澳的必经之地,粤东地 区交通大动脉--深汕高速公路穿越境内67公 里,途经12个乡镇场,设计4个出入口。深夏 高铁也使惠来成为揭阳市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 和粤东地区陆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过境地。
3. 围绕种养加和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种植业基础作用。 4. 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作物布局,实现持续高效。
(四)生产的技术可操作原则
进行作物布局设计,还要看作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 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
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图3-1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五)布局结构本身的生态合理性 原则
样,终年不断。还有为数不少的本地中草药。无
霜或轻霜地区的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等的栽培 情况良好。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不仅是重要的
资源之一,而且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很有帮助。
(3)自然灾害:受台风的影响比较大,每 年7~9月份为台风季节。 (4)土壤资源 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红壤、水稻土、 沙质土、盐碱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 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有机质含量并不丰 富,但经人工改造后,可种植果树或热带经 济作物,黄壤多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 地,宜种茶树、油茶或常绿针叶林。
广东省惠来县作物布局
一、 二、 三、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调查与分析 作物宏观布局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一、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作物布局基本概念
作物布局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
称。
结构:
作物种类
观、精细)
366.38 166.34 168.35
561.20 311.59 217.52
1138.71 545.59 543.42
1.根据比较效益优化作物整体结构
2.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
在作物生产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通常作物的产量高、品质优、投 入少、经济效益好,而在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就很难获得这样好的 效果。
二、
调查与分析
一、农业基本概况 二、资源环境调查分析 三、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一)农业基本概况
惠来经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有“草县”之 称。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组织农业深度开发,发 展以荔枝、菠萝、香蕉为大宗的水果生产,荔枝 产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香甜,在香港素享盛 名。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花生、茶叶、黄麻、萝 卜、蔬菜、甘蔗为主,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 蔬菜从自给发展为外销。 林木主要品种有松柏、相思、桉树、杉、竹 等,果林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生(乌) 榄、菠萝、梅、杨桃、梨、桃、李等。全县林果 并茂。
惠来荔枝实现当天直销香港,还远渡重洋出口美
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果树 ①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往往生产几十年,更 应将果树种植在生态适应最适区和适宜区。 ②果树可以利用丘陵山坡地、河谷滩地等作 物不适宜种植的土地或非耕地资源。
③果树可与粮食、经济作物间作,并可开展
果园立体种养,故与大田作物布局关系密切。 ④果树产品商品率很高,交通运输与贮藏加 工是果树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
(1)光温水热
常年降水丰沛,年均雨量达1807毫米,山 地迎风坡雨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由于受夏 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月均达 339毫米,故农谚有“五月龙须水”之称。因 这时各种类型的降水如对流雨、台风雨、地 形雨以至锋面雨均可产生,又是在全国雨带
移动的范围内,所以4至9月雨量超过全年80
(二)资源环境调查分 析
1. 自然资源环境
(1)光温水热
惠来地处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属南亚热
带季风气候。北部高山绵亘,阻挡寒潮南侵,
故常年气温较高,夏长冬暖,春秋相连。年温 差和日较差均小,年均温21.9℃。七月均温
28.2℃,极端高37.9℃;一月均温13.2℃,
极端低温0.4℃,霜期仅数天,年日照2000小 时以上,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 有阵寒”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有利。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