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咏物诗学案
高三咏物诗复习学案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三语文教学案——咏物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3、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回顾自己以前学过的咏物诗:根据你所背诵的这几首诗,请说说你对咏物诗有什么理解?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明确概念1 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重点)二)、考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0全国高考卷I)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三)课堂讲练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思考:诗歌是从哪些方面“咏梅”的?借“咏梅”表达了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解题思路提示)1、.形象分析:2、自身特点:3、作者处境:4、所言之志:5、手法分析:鉴赏思路归纳1、2、3、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这首诗题为“竹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参考答案: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生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喻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品质。
答题模式:1、2、3、四)实战演练(高考零距离)1、(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托物言志咏物诗学案
“托物言志——咏物诗”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咏物诗所言之志。
一、初识咏物诗咏物诗概念:托物言志:二、赏析诗歌《葡萄》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1)思考下列问题:1、这首诗描写的“物”是________。
2、它具有什么特点?请用诗句中的词语回答。
3、将葡萄具有的特征与诗人的境况相对照,你觉得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诗人所言之志。
归纳鉴赏咏物诗学习的步骤:三、实战演练: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人。
诗人出生寒微,青年时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一生潦倒。
问题设置:物的特征:物与人的相通之处:所言之志:四、课后巩固:在下面两道诗歌鉴赏中,任选一题,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
诗歌鉴赏(一)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诗歌鉴赏二)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题:同是咏柳,但两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作简要分析。
附:学习资料(一)《葡萄》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教案人教版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1、2【教学方法】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与感悟回顾与感悟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点拨: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
咏物诗鉴赏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2、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二、了解咏物诗的含义A、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B、辨别下面几首诗歌哪些是咏物诗,哪些是写景诗。
1、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
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3、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4、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C、小结: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回顾学过的咏物诗篇名内容情感手法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四、明确咏物诗的感情类别说说下列诗歌都寄托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例1、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小结:例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
原创精品教案咏物诗教案
原创精品教案咏物诗教案第一篇:原创精品教案咏物诗教案咏物诗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回顾。
1、引入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2、回顾(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前半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1、步骤:(1)意象分析。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情感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要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咏物诗(导学案学生用)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练习案
1、阅读顾况《子规》,然后回答问题。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
2、阅读刘禹锡《赏牡丹》,然后回答问题。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特点:
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子规,题目即为《子规》;咏葡萄,题为《葡萄》;咏牡丹,题为《赏牡丹》。
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石灰吟》中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咏物诗导学案(学生用)
课题
咏物诗
授课时间
第16周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学法
指导
1、反复诵读体味。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咏物诗导学案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2.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三、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导语: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一)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以某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也可以称为咏物言志诗。
(二)咏物诗的常见意象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常被诗人自喻,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淡泊的气质,顽强不屈的节操。
(生长环境:清幽,绝俗,苦寒)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
”2、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
常被喻为贤才,以表达正直、不屈的品性。
如《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
”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比喻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君子。
3、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是隐者的象征。
诗人或托菊表达对其的喜爱,如《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或者诗人以菊自况,通过菊的高洁、幽香的品质,表达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
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
”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菊以陶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高二语文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赏析与练习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堂探究仔细读诗,按要求填空题一: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题二: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题三: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题四: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二、总结咏物诗的特点:题目标志:物的特点:表现手法:所托情感:三、归纳鉴赏方法四、小试身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表述语言提示:这首诗描绘(刻画)了某物象的特点(形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运用了手法,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 咏物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诗歌)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诗歌》【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1、分析诗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学习内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一、预习任务1、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2、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3、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设问导学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本诗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表现梅花什么品质?2、作者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对什么品质的追求?三、小结归纳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寄寓的感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掌握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咏物诗鉴赏学案
咏物诗鉴赏学案一、题目特点: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曲尽其妙]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二、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
(2)品味寄托。
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
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三、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
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花-美好;松-坚忍不拔;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品格坚强,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四、练习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自身特点—作者处境—所言之志—手法---2、蝉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所言之志—手法分析—3、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4、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高考语文咏物诗导学案
咏物诗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诗意思,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2、合作学习:互动、合作、探究。
学会鉴赏咏物诗。
二、文本助读(一)内容: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以某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也可以称为咏物言志诗。
(三)咏物诗的常见意象【植物】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四)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知人论诗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可以通过知人论世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1、顾况: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咏物诗学案
咏物诗学案一、综述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3、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二、学习方法: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3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三、小结: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四、练习:(一)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
2、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3、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者的什么深意?(二)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三)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四)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的态度,后者表现了的态度。
高三语文复习《咏物诗的鉴赏》学案
咏物诗的鉴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咏物诗的赏析方法并会运用该方法。
知识链接:1、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主要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咏物诗中常见的写作技巧主要有: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
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松、竹、梅、荷、莲、柳、菊、兰等。
课前学习:杨柳枝词【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探究:咏物诗的赏析方法。
目标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蝉虞世南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
蝉头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
②此诗作于作者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
③西陆:秋天④南冠:囚徒⑤玄鬓:蝉(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蝉表达自己的心声,属于古诗文中写法。
虞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点睛之笔,一“自”一“非”形成,相互照应;骆诗以“露重”“风多”喻意在言外。
(2)诗人地位、遭遇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课后巩固:比较两首诗词,找出两首诗词的异同点?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咏物诗 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咏物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2.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2.难点: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一)链接旧知1.写下你学过的咏物诗标题(初、高中皆可)。
2.自己尝试总结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这首诗中的“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①一个“咬”字将竹人格化,把竹紧紧扎根在石缝中,经受风雨仍坚劲的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特点)②即使生长在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品质)③诗人借咏竹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感情)(二)知识初探1、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牡丹》(三)因例说法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乐游春苑”、“舞筵”——春之柳的繁盛“清秋”、“斜阳”、“秋蝉”——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
11咏物诗四首学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诗”(1)◆课前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一般特征。
2.了解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3.了解咏物诗的一般情感。
【诗歌识记】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郑板桥《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郑板桥《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6、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相关链接】1、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2、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写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咏物诗学案
咏物诗学案一、知识要点1、定义咏物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2、特点介绍:咏物诗标题一般是“咏(题)+物”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3、主题归纳(1)描摹形象、只求形似,表达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张谓的《早梅》等。
(2)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
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明品格高洁的人不需任何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3)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
4、手法归纳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本质特征,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
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
如于谦的《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石灰来之不易,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以拟人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以拟人手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展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末句中“清白”一语双关,画龙点睛,既指出石灰外部色彩,又高度概括了诗人崇高清白的人格。
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心愿和高洁磊落的襟怀。
5、方法分析(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咏物诗班级:__________ 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3、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经典诵读】: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表现主题: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自身特点:寂寞,无主,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但幽香依在,高洁亦在。
(正面描写)作者处境:主战派士气低落,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未卜,但是性格孤高、意志顽强,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高洁品格以及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梅花特点:高洁,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骨风表现主题: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专题讲解】:一、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二)、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
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该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首联,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
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
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
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
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
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
他有“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
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我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菊花在百花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的爱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特殊的爱花之情,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四、常见的意象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常被诗人自喻,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淡泊的气质,顽强不屈的节操。
(生长环境:清幽,绝俗,苦寒)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
”2、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
常被喻为贤才,以表达正直、不屈的品性。
如《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
”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比喻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君子3、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是隐者的象征。
诗人或托菊表达对其的喜爱,如《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或者诗人以菊自况,通过菊的高洁、幽香的品质,表达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
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
”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菊以陶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4、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
《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杜荀鹤《小松》。
5、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
喻高洁美好的品质。
兰途——美好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如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怀才不遇)6、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喻富贵吉祥美好。
欧阳修“天下真花独牡丹”。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可喻“离情”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莲花(荷花):冰清玉洁,喻君子。
(“莲”谐音“怜、恋”,乐府诗《采莲曲》)9、红豆: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丁香:素雅清纯美丽,沁人心脾的幽香,爱情与幸福象征。
又“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
比如有唐·牛峤的“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
11、蝉:清露高声,是高洁品性的代表。
诗人常以他自况,表达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
(惜时光)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2、鹰: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五、常用的艺术手法(1)整体:托物言志(托物讽喻)、借物抒情、象征(2)描写角度:虚实、白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修辞:对比、拟人、比喻、借代、双关六、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写了什么物。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习性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把握表现手法。
【自主探究】:下面两首诗吟咏的对象都是“柳”,请说说这两首诗在物象特征、情感和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咏柳柳贺知章李商隐碧玉妆成一树高,曾逐东风拂舞筵,万条垂下绿丝绦。
乐游春苑断肠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如何肯到清秋日,【模拟加强练】: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注意从物的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方面把握)(2)、诗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是如何表现的?(注意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8.本诗前两句所写的“蝉”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梅花陈亮①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