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概况与预后-中国医学论坛报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左心房压力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力8-20mmHg为正常诊断标准:海平面,右心导管检查静息状态,mPAP>25mmHg或运动状态mPAP>30mmHg 根据静息mPAP分度:轻度:26-35mmHg中度:36-45mmHg重度:>45mmHg肺动脉高压(PH)的金标准需要右心导管测量值来确定.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因1.肺动脉血流量增加(1)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永久性动脉干。
(2)后天获得性心内分流:主动脉瘤破裂或主动脉动脉瘤破入右心或右心房,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2.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1)肺血管床缩小: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栓塞。
(2)肺动脉管壁病变:①肺动脉炎②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丛性肺血管病、微血栓形成、肺静脉堵塞③肺动脉先天性狭窄。
(3)低氧血症致肺血管痉挛:①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②呼吸运动障碍:胸膜病、胸廓畸形、多发性脊髓灰质炎、肌萎缩、肥胖症。
3.肺静脉压增高:(1)肺静脉堵塞:纵隔肿瘤或肉芽肿病、纵隔障炎、先天性肺静脉狭窄。
(2)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或闭锁不全、二尖瓣环钙化、左房黏液瘤、三房心肺动脉高压共同症状: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症状,其特征是劳力性)其它症状:胸痛、晕厥、疲乏、咯血、声嘶肺动脉高压病因症状:先天性心脏病:自幼心脏杂音、易感冒、差异性紫钳、蹲踞现象等。
结缔组织病:皮肤、关节、粘膜、骨骼等异常。
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的相关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职业史、慢性咳、痰、喘病史。
左心疾病:左心扩大,EF降低、不能平卧等肺动脉高压体征:呼吸频率增加、脉搏频速、细小。
右心衰竭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胸骨左下缘有抬举性搏动,反映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
外周肺血管纤细﹐右房﹑室扩大
超声心动图:右房﹑室腔增大及肺动脉高压征象并可能发 现原发疾病 多普勒超声检查:肺动脉压的定量判断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辅助检查(二)
肺功能测定:弥散功能下降﹐能鉴别阻塞性或限制性肺疾病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碱中毒。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确定右室肥厚、右心功能不全, 显示有无肺血管栓塞。
右心导管检查:能够直接测定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情况。
肺活检:明确病因,但心功能差者应避免肺活检。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
肺动脉高压的典型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必 要时经右心导管直接测定肺动脉及右心 压力。 除外由心、肺疾患诱发的继发性肺动脉 高压后方能诊断本病。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
肺移植手术适应证
年龄<50岁, 疾病的严重程度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3%,右房压>6mmHg, 心指数<2. 82L× min-1 ×m-2 无感染, 无肝肾功能异常。 严重右心衰,高胆红素血症,大量腹水的患者, 因手术危险大,死亡率高而不宜行肺移植。
疾病预后
因无特效方法,预后不良 经确定诊断,未经治疗平均存活率为2-3年 右心室未受影响者,可存活10年以上 致死原因多为心肺衰竭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
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
作用机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舒张作用;通过抑制 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对血管重塑有逆转作用;减轻血管 内皮的损伤;影响血小板聚集;增加骨骼肌对氧的利 用等。 依前列醇(Epoprostenol, Flolan),其半衰期较 短(3~5min),需要持续静脉泵入 口服贝前列素(Beraprost)、吸入伊洛前列环素 (万他维)( Iloprost)以及皮下注射曲前列环素 (Treprostinil)。
肺动脉高压
基础研究进展
总结词
基础研究进展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详细描述
在基础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 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这些发现为肺 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开发更有效 的治疗策略。
量和运动耐量。
长期家庭氧疗
对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可以在家中进行长期氧疗,改
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减肥、控制心衰等,有 助于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症状
。
手术治疗
肺移植
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移植是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肺动脉内血栓,改善血流动力 学。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压的发生。
免疫和炎症反应
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在肺动脉高压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细胞和 炎症介质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和内皮 细胞损伤。
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肺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肺 动脉高压的发生。
03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肺动脉降低肺 血管阻力,改善症状和
更好的治疗选择和预后保障。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右 心衰竭。
诊断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依赖于多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肺动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心功能状况,从而对 肺动脉高压进行诊断和评估。
02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
肺动脉高压
汇报人:可编辑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
临床上将 PH分为 5大类
分类
亚类
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 1.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
1.2遗传性肺动脉高压(HPAH)
1.3药物和毒物相关肺动脉高压
1.4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1.4.1 结缔组织病
1.4.2 HIV感染
1.4.3 门脉高压
1.4.4 先天性心脏病
4.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a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激动剂
5.前列环素类似物和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
PAH的治疗
(四)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和药物间相互作用
1.靶向药物联合治疗 2.药物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时需考虑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谢谢
5.2 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如结节病、戈谢氏病、糖原储积症)
5.3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5.4 其他(如纤维性纵隔炎)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行 性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常为劳累后诱发,表现为疲劳、呼 吸困难、胸闷、胸痛和晕厥,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干咳和运动诱发的恶心、呕吐。 晚期患 者静息状态下可有症状发作。 随着右心功能不全 的加重可出现踝部、下肢甚至腹部、全身水肿。
可直接评价右心室大小、 形态和功能,并可无创 评估血流量,包括心输 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右 心室质量。
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主要用于 筛查PH的病因和评价 器官损害情况
PAH的治疗
(一)一般措施
1.体力活动和专业指导下的康复:PAH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2. 妊娠、避孕及绝经后激素治疗: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妊娠 PAH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在 5%~23%,且妊娠并发症多,因此,建议PAH患者避免怀孕。 3.择期手术:对PAH患者即使进行择期手术也会增加患者风险,接受择期手术者,硬膜外麻醉可能比全 身麻醉耐受性好。 4. 预防感染:PAH 患者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而 肺部感染是加重心衰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 5.社会心理支持
肺动脉高压概况与预后-中国医学论坛报
率分别为98%、77%和58%(Am Heart J 2002,143:739);亦有学者报告,未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2.6年(Am J Cardiol 1999,84:677)。
我国有数据显示,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预后较好。
1995年,胡盛寿教授等报告,患者(含手术治疗和不能手术者)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3.4%和93.4%(《中国循环杂志》 1995,10:151)。
关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亦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近期阜外医院一项研究显示,靶向治疗时代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73.7%和70.6%;而传统治疗时代则分别为67%、57.5%和49.3%。
在2011年荆志成教授的研究中,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1 年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5.1%。
可以说,只要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多数肺动脉高压可以达到较好的预后。
病情评价:肺动脉压力值还不够?
既往文献多根据肺动脉压力的数值将肺动脉高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这种分级对于临床中识别不同病情的患者具有一定意义,但不够全面、准确。
首先,肺动脉压力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往往并不呈平行关系。
例如,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值很高,但心功能较好,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值并不太高,而心功能较差。
其次,影响肺动脉高压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病情进展速度、心输出量、右房压力,不包括肺动脉压力。
此外,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往往并不升高,但心输出量急剧降低,从而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危及生命。
关键字: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简介及治疗
治疗
扩张血管药物治疗: 1、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扩血管药物:本药静脉应用 释放一氧化氮,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小动脉, 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对原发性肺 动脉高压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可考虑静脉应用。常用硝 普钠2~6mg/(kg、d), 0.5~4υg/(kg、min)静脉 滴注。硝普钠作用强,生效快,半衰期短,易从小剂 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剂量,用药期间注意测量血压, 防止滴速过快致低血压,原有低血压者禁用。该药代 谢过程中产生氰化物,需现用现配,超过4小时则弃掉 不用,并避光,以防氰化物中毒;硝普钠为碱性药物, 避免漏出血管外。目前应用较少。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肺动脉高压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 3.33kPa(25mmHg)或运动时> 4kPa(30mmHg)者。
肺动脉高压可以作为一种疾病而独立存 在,更常见的是很多疾病进展到一定阶 段的病理生理表现。由于肺血管重塑引 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可导致 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动脉高压是我 国临床常见疾病,其致残和致死率颇高, 也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增加社会 医疗负担的重大疾病。
辅助检查
肺活检:评价肺血管结构改变可为肺动脉高压 患者提供重要的术前及预后资料。若病人肺血 管病变已达到Heath和Edwards病理分级的Ⅲ级 或Reid和Rabinobitch病理分级的C级则手术关 闭缺损后病变不可恢复,不宜进行手术治疗。 对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需行Fontan手术时, 血管病变已达B级,肌层厚度达正常的一倍, 或已见血管达Ⅱ级,则右房与肺动脉连接后血 液不易自右房顺利进入肺循环,不易进行 Fontan手术。
辅助检查
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何建国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Macchia A,et al.Am Ht J.2007;153:1037 –1047.及GalièN,et al .Eur Heart J,2009;30: 394-403
面临的困境
Macchia A 等发表在Am Ht J .2007;153:1037 –1047
三、治 疗
治疗
(一)基础治疗 (二)钙离子拮抗剂 (三)肺动脉高压特异性药物治疗 (四)联合药物治疗 (五)介入或外科治疗 (六)非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治疗 (七)正在探索的新治疗方法
治疗
(一)肺动脉高压特异性药物治疗
1.前列环素类药物
静脉用依前列醇 吸入用伊洛前列素 皮下注射和静脉应用曲前列环素 口服用贝前列素钠片
波生坦波生坦pahpah治疗流程治疗流程抗凝抗凝利尿利尿吸氧吸氧地高辛地高辛急性血管扩张试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口服口服ccbccb阳性阳性否否低危低危高危高危eraseras或或pdepde5is5is口服口服依前列醇或曲前列环素依前列醇或曲前列环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伊洛前列素吸入曲前列环素皮下曲前列环素皮下阴性阴性依前列醇或曲前列环素依前列醇或曲前列环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伊洛前列素吸入伊洛前列素伊洛前列素吸入eraseras或或pdepde5is曲前列环素皮下曲前列环素皮下吸入吸入5is口服注
1.3.6. 其他:(甲状腺病、糖原蓄积 症、高雪病、遗传性出血性毛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细血管扩张症、血红蛋白病、 4.1. 肺动脉近端血栓栓塞
骨髓增生异常、脾切除术) 1.4.严重肺静脉或肺毛细血管病变引起的
1.4.1. 肺静脉闭塞症 1.4.2. 肺毛细血管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动脉高压2019治疗日趋多元化
肺动脉高压 2013:治疗日趋多元化医师报2014-02-09发表评论分享作者:荆志成2013年,肺动脉高压(PAH)领域成绩斐然:在法国尼斯举行的第五届世界肺高压(PH)论坛对PH临床分类进行修正;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在雌激素、氧化应激及抗疟药等研发获得新进展;遗传学研究发现新基因——KCNK-3 和 CBLN2;临床治疗层面,口服药物 Macitentan、Riociguat、前列环素和伊马替尼等在临床试验中均表现出显著治疗效果,同时非药物手段去神经化治疗令人眼前一亮;预后评估领域,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MicroRNA-150 和抗凝治疗等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病理生理学肺动脉高压“女多男少”之谜破解雌激素缺乏是重要机制荆志成等在《欧洲呼吸杂志》发表的关于雌激素的研究显示,雌激素缺乏可能加重PAH。
在野百合碱大鼠模型,雌激素可激活PI3K/AKT通路,进而调控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和内皮素表达,从而缓解大鼠PAH。
该研究首次揭开了PAH 与雌激素的谜团,初步解释了 PAH 发病的女多男少现象,为 PAH 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
氧化应激领域更多新发现荆志成团队研究表明,PAH 靶向治疗药物伐地那非在改善患者和大鼠PAH同时,亦可降低应激水平,这肯定了氧化应激对PAH进展的作用。
在氧化应激领域,其他国家学者还发现多个新治疗位点,包括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融合基因-2、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解耦联蛋白2等。
抗寄生虫药物显奇效 Ciuclan等在缺氧动物模型中,利用伊马替尼抑制色氨酸羟化酶-1表达而降低五羟色胺水平,进一步延缓了缺氧致PAH病理学进展。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Long等发现,抗疟药氯喹可通过抑制自我吞噬和溶酶体 BMPR2 受体降解,减缓PAH 进展。
抗寄生虫药物三氮脒也具有一定抑制 PH动物疾病进展作用。
因此,在提倡分子治疗、靶向治疗同时,也应充分挖掘不同分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晰钙离子通道机制 Hadri等研究表明,肌质网钙ATP酶2a在调控肺血管和右室病理表型中起关键作用,下调肌质网钙ATP酶2a表达可对PAH起一定治疗效果。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5月5日是“世界肺动脉高压日”。
如今,高血压病已家喻户晓,而知道肺动脉高压者就不多了。
究其原因,第一,肺动脉高压病是肺循环系统疾病,肺循环(也称小循环)位于胸腔内左右心之间,测量其压力比较困难,而高血压病是体循环(也称大循环)疾病,在体表如四肢很易测得;第二,实际上,肺动脉高压也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由于对其认识滞后,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也不强,致使公众包括医务人员对其了解不如高血压病多。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体循环血压升高称之为高血压,而肺循环压力升高则称之为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活体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肺动脉平均压大于或等于25mm Hg为肺动脉压升高。
有将肺动脉高压分为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管后性,多数的肺动脉高压属于毛细血管前性,即仅有肺动脉压升高;如同时伴有毛细血管压或称肺小动脉压升高者则称之为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多由左心疾病引起,也相当常见。
WHO目前把肺动脉高压分为5类,不管是哪一种类的肺动脉高压都会引起右心室负荷增加,最后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肺动脉高压很常见WHO肺动脉高压的具体分类是:第Ⅰ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其中又包括多种疾病引起的,如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风湿免疫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门脉高压性肺动脉高压,以及遗传性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第Ⅱ类左心疾病性肺动脉高压;第Ⅲ类肺疾病或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第Ⅳ类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第Ⅴ类杂项肺动脉高压。
实际上,肺动脉高压绝不止这五类,在临床工作中还能遇到不少目前尚未被列入以上五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那么肺动脉高压究竟有多少呢?目前我国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就以上五类肺动脉高压而言,保守的估计至少也有1000万之多,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疾病。
至于第一类肺动脉高压,特别是其中的特发性或遗传性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就少得多了,国外患病率约为6-7/百万人,按此计算我国约有10000例患者,就十分少见,故称其为罕见病或“孤儿病”。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被人们忽视。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介绍肺动脉高压,并概述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肺动脉内血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内的血压应该是非常低的,但是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肺动脉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升高。
长期累积的高压会导致肺动脉壁的增厚,而这种增厚又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的阻塞,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血栓栓塞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也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一般比较隐匿,患者可能出现疲劳、气促、胸痛、心悸以及体力活动耐受性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其他慢性疾病的表现,因此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常常被延误。
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
进一步的检查可能需要行肺功能试验、心导管检查和胸部CT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扩张肺动脉,降低血压,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包括肺移植、肺动脉漏斗部切开术等。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插入患者血管进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动脉高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症状的持续存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此外,肺动脉高压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栓塞和猝死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该采取综合的策略,既包括药物治疗,也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
此外,患者和家属应该接受相关的教育,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展过程,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最后,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关键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
全面科普肺动脉高压
全面科普肺动脉高压什么是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肺动脉和小的肺动脉在静息状态下的平均压力超过25mmHg。
它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影响肺功能,甚至导致心脏衰竭。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复杂多样,可以分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AH,IPAH)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除了其他已知的疾病或因素之外,没有明确的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这种类型的PAH通常是家族性的,基因变异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econdary PAH)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高压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例如,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左心疾病(如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都可能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因此疾病通常在较晚的阶段才被发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1.呼吸困难和活动时乏力2.呼吸急促3.原因不明的胸痛4.出现晕厥或晕倒5.咳嗽、咳痰、咯血等肺部症状如何诊断肺动脉高压对于怀疑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详细的病史和临床体格检查2.心脏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4.心导管检查5.放射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肺通气/血流扫描6.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检查结果,才能确定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治疗策略通常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1.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荷。
2.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3.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适量的体重控制。
4.接受心理支持,缓解精神压力。
药物治疗1.血管扩张药物:使用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来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症状。
肺动脉高压资料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医疗保健问题。
其中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平均生存期只有2.8年。
近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新型药物的研发,使得PAH的治疗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以干预PH病理生理过程为目标的内科治疗,不仅使PAH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改变了既往单纯使用扩血管药降低肺动脉压的局面。
目前PH内科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一般治疗是PAH的基础治疗,主要指氧疗、抗凝、利尿和强心等对症支持治疗。
实验研究表明,PAH患者往往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肺血栓栓塞症或原位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充分抗凝治疗能够显著提高PAH生存率。
另外氧疗、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则可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右心高负荷状态,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二、靶向药物治疗1.针对前列环素途径的药物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强烈的血管扩张剂,是最早用于PAH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依前列醇、曲前列环素、贝前列素及伊洛前列素等。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前列环素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于重度PAH,该类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2.针对内皮素途径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内皮素受体,抑制血管收缩、细胞增殖等病理过程,起到降低肺动脉压、抑制肺血管重塑的作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波生坦、安立生坦及马西替坦。
多项研究均证实波生坦可以改善PAH患者的生活质量、WHO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状况,并能延迟临床恶化时间。
目前,波生坦和安立生坦均在我国上市。
新近结束的SERAPHIN临床研究表明马西替坦能显著降低PAH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事件的风险。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肺动脉高压进行详细阐述。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无明显病因的肺动脉高压,可分为家族性和特发性两种。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呼吸困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
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常常被延误。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诊断标准用于诊断肺动脉高压,如右心导管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法种类繁多,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室负荷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肺移植等;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球囊等器械来改善病情。
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和预后,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对于大部分病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肺动脉高压的预后仍然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在数年内死亡。
为了提高肺动脉高压的预后,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避免病因的发生,如避免吸烟、预防慢性肺疾病、定期进行体检等,对于预防和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尽可能降低病情的进展。
总的来说,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我国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和治疗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研究,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显著影响COPD患者预后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合并症。
平均肺动脉压力(mPpa)与COP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COPD合并PH的定义为mPpa>20 mmHg,合并重度PH是指mPpa> 35 mmHg,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或)低氧血症。
肺心病是指呼吸系统疾病所致PH继发的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张。
PH是影响COPD患者病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气流受限程度相似的患者中,mPpa高于正常值者预期寿命明显缩短。
与不伴PH者相比,mPpa>25 mmHg的COPD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在中重度气流受限患者中,mPpa > 18 mmHg者急性加重风险显著增加。
一般而言,当COPD患者出现严重气流受限时可发生PH,并常伴慢性低氧血症,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慢性肺泡性低氧。
多数COPD患者并发的PH为轻中度,但也有部分患者临床无明显气流受限而合并显著的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COPD合并“不成比例”的PH是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可能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这是呼吸内科临床的新发现——作者注)、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降低及重度PH,这被称为“不成比例”(out of proportion)的PH,其定义为mPpa>35~40 mmHg,并伴轻中度气流受限。
由于气流受限并不严重,这些病例的重度PH似乎不能用COPD进展来解释。
严重低氧血症是由于通气-灌注失衡或存在右向左分流,而非肺泡低通气。
合并“不成比例”PH的COPD患者易发生右心衰和死亡。
诸多COPD相关因素诱发肺动脉高压mPpa包括肺动脉嵌顿压(Ppw)和肺循环驱动压,后者取决于心输出量(CO)和肺血管阻力(PVR),即三项变量可影响mPpa,可用以下公式表示:mPpa=Ppw+(CO×PVR)。
COPD患者在静息时可出现Ppw升高(>12 mmHg)。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肺动脉高压(PAH)是指在肺循环中,肺动脉内的压力持续升高,超过了正常水平的15mmHg以上。
PAH虽然不太常见,但却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
一、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肺动脉高压的关键。
研究发现,在PAH患者的肺血管内皮细胞中,NO、pH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都存在异常,这些因素会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在松弛和收缩过程中的作用。
2.细胞凋亡和增殖在PAH患者的肺血管壁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状态往往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因素如HIF-1α 对细胞生长、代谢及分化等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PAH患者中其表达通常较高,从而加剧了细胞凋亡和增殖失衡的情况。
3.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一部分PAH患者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在炎症过程中,促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等,会进一步刺激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脱离,导致肺动脉的狭窄和高压。
二、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目前,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因素,通过控制内皮细胞、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异常来达到降低肺动脉压力的目的。
手术治疗则是在严重病例中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如肺切除术、心脏移植等。
1.药物治疗目前,针对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强心剂、血管扩张剂和免疫抑制剂等。
具体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左旋多巴酚丁胺、泼尼松、甲强龙、环孢素等。
在此之中,最常用的药物是肺血管扩张剂,可以通过放松肺血管的平滑肌,加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防止血小板凝集等作用来降低肺动脉高压。
一些研究也显示,Tadalafil、Sildenafil等药物的使用也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如农药、油漆等 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烟草对肺部的刺激 限酒:适量饮酒,避免过量饮酒对身体的损害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早期肺动脉高压: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 疲劳、运动耐量下降
中期肺动脉高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乏 力、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呼吸困难、右心 衰竭、,引起右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可导致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肺动脉高压可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 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全身缺氧和酸中毒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20XX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严重 时静息时也呼吸困难
疲劳和乏力:由于心排血量降 低,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
胸痛:由于右心室肥厚和冠状 动脉受压所致
晕厥:由于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所致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抑制内皮素收缩效应,降低肺动脉压力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cAMP降解,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肺 动脉压力
肺动脉环缩术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肺移植和心肺移植 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时考虑手术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技术对肺动脉高压进行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度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注意事项: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
肺动脉压力升高:收缩压≥25mmHg或平均压≥18mmHg 右心导管检查:平均肺动脉压≥25mmHg 肺动脉高压的超声心动图标准:三尖瓣反流速度≥3.4m/s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疾病
肺动脉高压
右室肥大、劳损,右房扩张,作为筛 查手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很高。 肺动脉扩张和周围肺纹理减少, 严重程度和胸片的结果并不一致。
胸部放射检查
心电图
必做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存 在,有误差,不能完全依赖超声来确诊。
右心漂浮导管 评估血流动力学损伤严重程度
超声心动图
及测试血管反应性的标准方法。
家属 重视
政府 重视
医生 重视
重视肺动脉高压
避免感冒
适量活动
饮食卫生
大便通畅
戒烟戒酒
按时服药
情绪稳定
规律作息
女性患者避免怀孕
定期随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治疗肺动脉高压此类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的手段将会越来越多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治疗肺动脉高压就三种药。 远期来讲,现在有六七十种新药在做临床试验 阶段,可能过五年到十年都会陆续上市 中华慈善总会经济上支持
王洋
肺动脉高压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 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一组临床 病理生理综合征。 极度恶性的疾病,七成患者是年轻人 预后是灾难性的 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平均发病年龄是36岁,75%患者集中于20~40
岁年龄段,还有15%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几 岁的孩子也会发病。 75%病人死于诊断后的5年内 症状出现后平均生存期为1.9年 右心衰表现者,平均生存时间小于1年 治疗手段的进步 患者生存时间在逐年增加 及时早期诊断治疗可使20%病人的病情稳定
倾家荡产
费用昂贵
基础 护理
用药 护理
心理 护理
健康 宣教
定时 巡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9);亦有学者报告,未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2.6年(Am J Cardiol 1999,84:677)。
我国有数据显示,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预后较好。
1995年,胡盛寿教授等报告,患者(含手术治疗和不能手术者)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3.4%和93.4%(《中国循环杂志》 1995,10:151)。
关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亦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近期阜外医院一项研究显示,靶向治疗时代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73.7%和70.6%;而传统治疗时代则分别为67%、57.5%和49.3%。
在2011年荆志成教授的研究中,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1 年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5.1%。
可以说,只要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多数肺动脉高压可以达到较好的预后。
病情评价:肺动脉压力值还不够?
既往文献多根据肺动脉压力的数值将肺动脉高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这种分级对于临床中识别不同病情的患者具有一定意义,但不够全面、准确。
首先,肺动脉压力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往往并不呈平行关系。
例如,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值很高,但心功能较好,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压力值并不太高,而心功能较差。
其次,影响肺动脉高压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病情进展速度、心输出量、右房压力,不包括肺动脉压力。
此外,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往往并不升高,但心输出量急剧降低,从而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危及生命。
关键字: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