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

合集下载

第二讲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讲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格林威治天文台事件 沈干的贡献 冯特(W.Wundt)的贡献——心理学的建立 高尔顿的贡献——心理测验的尝试 比奈的贡献——心理测验的正式出现 心理测验的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技术的发展
现代人员测评的思想和方法的直接来源 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 军事上的成功运用 管理科学的促动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统计学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关于能力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关于人格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五)统计学的发展 早期的心里测验主要用的是相关法,30年代后,因素分 析法盛行,不但推进了能力测验的发展,还促进了人格 理论与人格测验的发展。
(六)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 统计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复杂的统计问题;计分和解释 的机器化、大规模的团体测试、远程网络测试。
(二)军事上的成功运用 伍德沃斯编制《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对士兵的心理状况进行 调查(一次大战)。 美国军队使用团体智力测验对新兵进行鉴定,选拔飞行员。 用于高级指挥人才的选拔和评价。 美国中央情报句在二战中为了选拔训练出色的特工人员,创造性地将 情景模拟方法用于测评程序中。
(三)管理科学的促动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及量才分工的思想。 人际关系学派:不仅要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 测评,更需要通过测评对组织成员的个性、需要 、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解
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方法
1.周文王提出了六征法:
一曰观诚:观察验证一个人是否真诚;二曰考志:考察度 量一个人的心志;三曰视中:考察一个人的内心;四曰观色: 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五曰观隐:观察一个人隐藏伪托之处;六 曰揆得:考察度量一个人的道德。
2.孔子提出了“鉴人九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 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 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人才测评发展史

人才测评发展史

人才测评发展史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思想和方法(一)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情况1、公元前11世纪西周以"试射"取才;2、战国时孟子提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的思想;3、三国刘劭"观其感变,以审长度"的思想;4、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

(二)中国古代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1、观察式测评2、实验式测评3、规范式测评国外人才测评的历史(一)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近代科学测验始于19世纪,最早是法国医生伊斯奎洛尔和舍加英,用心理测验诊断心理缺陷,并确定护理的标准;(三)19世纪80年代以后是以高尔顿、卡特尔、比奈为代表人物的时期。

1、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2、19世纪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3、20世纪前10年是以比奈为代表的时期;4、20世纪第二个10年是测验技术大发展时期;5、30年代是因素分析的10年,是测验趋于成熟的时期;6、40年代以来,测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我国人才测评的现状及作用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人才素质测评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建国后经历了一段空白;八十年代又兴起,其特点和作用有以下几点:(一)95年以来,人事系统的人才素质测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气候,工商界也开始有认识;(二)测评专业人员队伍扩大,专家纷纷卷入;(三)不断引进国外的精湛技术,同时注意开发新技术;(四)在为经济建设服务过程中,通过人才的发现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五)人才测评工作的发展趋势。

我国人才测评将向着能力与岗位规范相结合这一总的趋势发展。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古代素质测评和现在素质测评

古代素质测评和现在素质测评
我国的人员测评事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进入快 速发展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标志有: 高考和自学制度的建立: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1984年设立 的自学制度,掀开了以考试方法为主的大规模人才评价选拔浪潮。 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1989年开始在国务院6个部门实行公 务员录用试点,1993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将考 试录用公务员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 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确立:80年代末期,开始了以职称考试为核 心的人事考试,1993年,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开始实行,4700多个 工种,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企业内部考核制度基本确立:90年代后期,企业对人员测评的 需求与日俱增。
现代素质测评发展历程
3
(三)管理科学的促动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及量才分工的思想。 人际关系学派:不仅要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 行测评,更需要通过测评对组织成员的个性、 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解
现代素质测评发展历程
3
(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关于能力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关于人格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2
西方测评历史
1.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 制度; 2.近代科学测验始于19世纪,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和对智力落 后者和精神病人的教育和治疗的需要。 3.19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测验是以高尔顿、卡特尔、比奈为代表 人物的时期。这段时期被看作是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探索。 同时这个时期心理测验逐渐被运用于教育、医学、军事等领域, 测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
1
5、制度性的测评实践
(1)始于上古、春秋战国,未形成稳定的制度和方法, 对人的评价以荐举和观察为主要方式,如先秦时期实行的 乡举里选。 (2)起汉至隋:汉朝确立“察举”、“征辟”制度;九 品中正制。 贡举 保举 试举 荐举 九品中正:三国魏时在州郡选择贤良有鉴别之能的人, 负责人才的选拔;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May 26, 2021May 21Wednesday, May 26,
20215/26/2021
第二章 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特点 中国古代人员选拔中的测评思想与方法 西方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发展历程 我国近代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的发展 当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向
案例:唐太宗的人才任用与选拔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 古人有关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十分丰富,可以归纳
一、察举及相关方法的测评思想
所谓察举,即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察 举中首重品德测评,其特点是,察言观行,考行究 德。
《东汉会要》有言曰:“廷光二年八月,初令三署郎通 达经术、任牧民者,视事三岁以上,皆得察举。”东汉 “茂才四行”中的四行规定为:敦厚、质朴、逊让、节 俭;南朝的齐、宋会要中所列的察举品目有强学、好学 有义行、谨宽、敏惠、名行、操立志行、莅官清正、笃 行等内容。
再次,中正官必须亲自或派人去察访每个土人的家庭背景与现实表 现,作出行状评语。这种评语往往言简意赅。然后在了解家世现实 表现的基础上评定品级。
中正官所定的品级,一般三年一清定。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08:305.26.202108:305.26.202108:3008:30:575.26.202108:305.26.2021

人事测评技术第二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

人事测评技术第二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

二、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方法
(二)孔子提出了“鉴人九法”。即“远使之而观 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 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 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三)诸葛亮提出了“七观法”。即“间之以是非, 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 其识;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七观法 中,前四种是问答法,后三种是情境法。
第二,传统儒家重德轻才,法家重才轻德,刘邵对这 两家思想进行了融合,提出不同职位对德和才的要求各 有侧重。同时,刘邵又列出了十二种类型的人才所各自 适合担任的职位。刘邵认为,人材“能各有异”,“材 能既殊,任政亦异”。这比墨子的人职匹配思想往前迈 进了一大步。
二、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方法
(一)周文王提出了六征法(见《大戴礼记?文王观 人篇》)。六征法就是观察人的六个方面的特征。一曰观 诚:观察验证一个人是否真诚;二曰考志:考察度量一个 人的心志;三曰视中:考察一个人的内心;四曰观色:观 察一个人的表情;五曰观隐:观察一个人隐藏伪托之处; 六曰揆得:考察度量一个人的道德。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举制:察举制的基本内容是:首先由皇帝下
诏规定察举的科目和要求,然后由丞相、诸侯王、公卿、 刺史、郡国守相等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吏,按照诏令指定的 科目和要求,参照地方基层的评议考察人材,并向中央推 荐。中央对所推荐的人材,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由皇帝 授予相应官职。
(四)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在东汉末期察举制已 经完全腐败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而 建立起来的。所谓中正官是指由中央派遣的专门负责人材 品评与选拔的各级人事官吏,是实施九品中正制的主体。 其主要职责是“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即负责品评本州 郡的人材,并向中央推荐。

我国古代是怎样测评人才的

我国古代是怎样测评人才的

我国古代是怎样测评人才的人才测评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知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长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人才的识别、甄选历史开展过程中,古代缔造了许多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手段,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也具有借鉴意义这种方法通常按照必然的尺度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别离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显著特征,通过特征的匹配进行区别,以达到对人才的辨别和任用。

如,刘劭在人物志·流业篇中,将人才划分为12种,包罗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手段、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等,并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加以说明。

在分类的根底上,对各个类别又进行细分。

如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按照人格特征的不同,把士划分为:“通士(尊君爱民、通达事理)、公士(公正无私)、直士(忠厚诚恳、耿直坦诚)、悫士(诚恳可信、谦虚谨慎)、小人(惟利是图、言行无常)。

〞刘向在说苑·臣术篇中那么按照人臣的处世之道,划分了“六正〞和“六邪〞。

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志臣、贞臣、直臣〞,“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臣〞,并别离列举了他们的行为表示,以便于区别。

这种方法是在实践中通过人的实际表示,来辨别人才。

孔子曰:“听其言而不雅其行。

〞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不雅察他的实际表示。

据吕氏春秋记载,实践辨别法应始于尧舜时期,吕氏春秋·谨听描述了尧考察舜的过程,共包罗了五个方面:一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考察舜的品格;二是让舜制定常法,考察他能否服众;三是让舜总理百官,考察他的办理能力;四是让舜接待宾客,考察他的交往能力;五是派舜巡查山林,考察他的实际工作表示。

尧对舜的考察可以说是既全面又系统。

王充在论衡·答佞篇中主张:“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

〞王安石认为对人的评价,不克不及“私听于一人之口〞,而应当“审知其德,审知其才〞,同时要“试之以事〞,看他的具体表示。

曾国藩认为择人要优选有节操而没有官气的人,处事情要做到身到(深入基层)、心到(条例清晰)、眼到(明察秋毫)、手到(亲自动手)、口到(命令叮嘱)。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和测评思想一、人才素质测评在中国的起源1、尧舜禹时期——禅让制●特点由首领主持实施,以贤能为标准,用实绩来测评被测者,通过让位的办法来评选首领。

《尚书·尧典》篇有这样的记载:尧晚年选择继承人时,对舜进行了反复地考察,包括妻以二女“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入山林川泽”,“试舜五典百官”等,“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决定“使舜摄行天下政”。

舜选拔接班人时,首先考察了鲧,而鲧治水不利被淘汰出局;舜随即令禹继承父亲的工作,结果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既显示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公美德,又有疏而非堵、成功治水的智慧,得到舜的信任,最后让位于禹。

●历史意义选贤能与让贤才,是同原始公有制和生产力相适应的考选制度,虽然理论是朴素的,方法是原始的,内容是简单的,但对整个中国的用人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民族的历史上,历史是有两条用人路线,一条是‘任人唯贤’,另一条是‘任人唯亲’。

”选贤能德才是在我国历史上“任人唯贤”的起点,从此唯贤与唯亲的斗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我国人才考核选拔的文明史。

2、夏商周时期(1)射御选材●特点以射箭为主要测评方式,还包括智力技巧的测验。

《礼记.射义》篇记载:“古者,天子以试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

其容体比之于礼,其节比之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这就是说,天子通过试射选官,不仅要看被测者射中多少,还要看其行为是否合乎礼仪、动作是否合乎乐律,这样多维共测、综合评价,最后决定是否录用。

(2)宾兴制●特点召集乡里众民,把最具贤与能的人推选出来担任官职。

整个推选工作由大司徒主管,乡大夫组织,乡吏先向众民明确贤与能的标准,而后以宾客之礼敬贤,并进行兴贤选能的工作。

乡举里选三年一次,谓之“大比”。

宾兴制推选标准是“乡三物”,具体内容是“六德”、“六行”、“六艺”。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及技术成就与不足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及技术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及技 术成就与不足
一 古代人才测评思想和技术的成就
(一)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1、孔子的“才德”观(春秋时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 惠。”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墨子的“察能予官”、“以德就列”观 (战国时期) 3、庄子的“德才观”(战国时期) 指标:忠诚、谨慎、才能、智力、信用、廉
周易讲“数、理、相”的统一,“数、理”通过 “相”表现出来。而“数、理”则和源本自然的“心” 是同一的。正如陆九渊所说,“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 心”。而中国哲学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来感通 天地,感悟人生。 正所谓“相由心生” 。 周易的预测正是基于“心”所外现的“相”而作出 的,是非常准确而科学的。但是,人的“心”却是可变 的,“心”则“相”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故根据过去的 相所做的预测便不会很准确了。 但人的“心”又并非变化无常,有一定的稳定性, 是有规律的变化。故周易在总体的规律上所做的预测是 非常准确的。和天气预报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 其细节。对细节的把握只能针对不远的时间段作出。 但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算出的命并不能肯 定必然的说明未来。命运的发展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相由心生”,真正自己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了贵 人,“相”也变成“贵人”相了。
《赤壁》身陷八卦阵 吴宇森回应质疑不做缩头龟
诸葛亮从乌龟壳上发明八卦阵, 如今《赤壁》身陷负面言论犹如落 入八卦阵,就看吴宇森怎么拆招。
7月16日晚,吴宇森出席北京 的庆功活动时候面回应种种质疑, 显得相当轻松而大度,对于“萌萌” 和赵薇“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的 质疑时,坦诚表示这是“可爱的小 错误”,希望网友不要介意。对于 片中的搞笑台词,他说:“这些对 白都是我和编剧故意设计的。搞笑 才好玩,才有意思。”他还透露, 下一集也会有逗趣的对白。

人员素质测评总结第2章课件

人员素质测评总结第2章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PPT学习交流
15
唐宋元明清----科举制
唐朝阶段,科举制度常设科目有秀才、明经、 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特设科目内容包括 文、武、吏治、长才、不迁、儒学、贤良忠直等。
到明清两代,取士以八股文为标准。原本注重 德、能、绩、效全面测评的选拔制度逐渐局限于 “知识”(四书五经)的考试。不但危及选拔人 才的素质,且及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PPT学习交流
18
刘备“三顾茅庐”中体现的人才测评的方法
➢“中正官”寻访:
刘备走访诸葛亮周围的人群来考察诸葛亮的情况。
走访群众收集资料: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 局;……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 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 能戒其怠惰。”
血缘和婚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返回PPT学习交流
破格
3
春秋时期----“伯乐制”
春秋时期,选贤任能成为春秋时的流行 风尚。
用人上不拘一格,如秦穆公用五张羊皮 换来的奴隶百里奚,越王勾践重用范蠡 和文种,卧薪尝胆,灭吴复仇。
24
(二)心理测验的产生
• 1879,冯特(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 • 1884,高尔顿(英国),人测量实验室,“差异心理学之父”; • 20世纪初,卡特尔(美国),《心理测验与测量》,“美国心理测验之父”; • 1905,比奈(法国),第一个成功的智力测验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第二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

2019年二章节人员素质测评历史.ppt

2019年二章节人员素质测评历史.ppt

(五)“术家” (十一)“口辩” (六)“臧否” (十二)“雄杰”
不同职位对德和才的要求各有侧重
人材“能各有异”, “材能既殊,任政亦异”
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方法
(一)周文王——六征法
一曰观诚 二曰考志 三曰视中 四曰观色 五曰观隐 六曰揆得
(二)孔子 ——“鉴人九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五视”—— 居,视其所安;达, 视其所举;富,视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其所与;穷,视其
观其情机,以辩恕惑;
所为;贫,视其所
观其所短,知其所长;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取。
(五)我国古代的智力考察工具 七巧板和九连环等
我国古代的
选人、用人制度
(一)禅让制 (二)世官制 (三)察举制 (四)九品中正制 (五)科举制
本章结束
真诚希望本课程能够与诸位共鸣!
二、人员素质测评技术的发展
(一)人员素质测评技术 在美国的发展
1第一世界大战期间
测评技术在美国的发展
2人员测评技术在美国工业界的发展
(1)智力(能力)测验 (2)人格测验 ①人格会影响人在工作中对事物的理解。
②人格会影响人处理事物的方法。 ③人格会影响人在工作中与他人相互沟通的方式。 ④人格会影响人独特的表现方式。
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
社交型
(3) 职业兴趣
测验
艺术型 研究型
技能型
事务型
经营型
(4)动机测验
主要理论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Hterzberg)的保健——激励理论 奥德佛尔(A1derfer)的ERG理论(ERG即生存、关系、成长)

第二章 人员测评的历史

第二章 人员测评的历史

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 为。”乃是在人们地位、处境变化中,观察人 的举止、言谈、兴趣、修养和追求,更容易反 映人的本质。 考核是用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严格考核, 就难分贤愚优劣,也无法施行正确赏罚。《管 子》中有一句名言:“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 藏。” “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 非子》)。 用人时还要注意,不能考核后而无赏罚,降职 乃至撤职是一种重要的惩罚办法,也是使官得 其人、因材施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凡人为 贵,当使可贱。”(《后汉书 · 马援传》)即能 上能下,能贵能贱。
4、我国古代人才考评技术
总结我国古代素质测评所采取的技术,主要是 问、听、观、访、察、忖、论、试等。这都是 我们今天所用的面试、履历表资料调查、组织 考察。外调、考试、演讲、情景辩论。工作模 拟等测评技术的早期表述形式。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即是主张道德感化和制度约束两 手并用。 诸葛亮说:“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 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 泣而抚之;死者,哀而丧之;饥者,舍食而食 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录之;勇 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哀死》)。 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 过,则虽近爱必诛”(《韩非子》)。
后来人们发现,智力的发展和实足年龄的 发展不同,不具有时间均匀性,从而引入智商 的概念,把(年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IQ)定义为智力年龄除以实 足年龄的商,再乘上100,为避免小数位,并 容易理解,将公式写为:
IQ 100
其中,IQ为智商。 实足年龄还在增长,但我们却找不到能代 表其智力年龄增长的题目了。于是对公式又做 出了修订,规定到了15岁以后,公式中的分母 “实足年龄”不再变化,一律定为15(岁)。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据《礼记· 射义》中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 西周,天子就以试射的方式选拔诸侯、卿、大 夫、士。
三国时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出“八观”之法以论 证鉴识人才。即以观察人的感情、行为入手,分析其心 理状态,以达到正确、全面认识人才的目的。他主张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从人的喜、怒、哀、乐的情 感变化的中,把握其固有的品质;“观其志质,以知其 名”,从人的气质上去判断其性格特点以及将来可能成 就的事业。他还提出从人的言谈(“辞”)的应对 (“应赞”)来考察人的智力,“察其应赞,犹视智的 能否也”。此已相当于今天的面试。值得一提的是,刘 劭的《人物志》1937年被美国学者西罗克(Shryock) 翻译为英文《人类才能的研究》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 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三)国外人员测评的历史
1.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 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2.近代科学测验始于19世纪,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 究和对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人的教育和治疗的需 要。
3.19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测验是以高尔顿、卡 特尔、比奈为代表人物的时期。这段时期被看 作是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探索。同时这 个时期心理测验逐渐被运用于教育、医学、军 事等领域,测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
2.测评内容(人才标准观):德,才,智,识, 绩, 性等方面. 战国墨子:察能予官,以德就列;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有 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吕不韦: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诸葛亮: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 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 汉· 王符《潜夫论· 考绩》: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德不称其 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资治通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 水足也,以至于颠覆者多也。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人才测评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知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淮南子•泰族训》中,刘安也认为“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并且进一步指出了它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知人则无乱政矣”。

在人才的识别、甄选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创造了许多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广泛和卓有成效的实践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操作经验。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对我国古代的管理心理学思想探讨中,也涉及了人才测评的内容,但专门对古代人才测评思想进行整理和挖掘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尚不多见。

本文从人才测评的角度对古代的人才测评实践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人才测评发展的三个时期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人才选拔和人才测评,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才测评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上古到春秋战国为起始期。

这一阶段的人才测评由于处于开始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制度和方法,对人的评价以荐举和观察为主要方式。

如先秦时期实行的乡举里选,《尚书•尧典》也记载了尧对舜长达28年的测试和考察。

此外,《诗经•国风•諝风》中也有通过描述贵夫人衣着的华美与行为反差,来揭示其本质的诗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诸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人才的见解,这些理论和方法散见于诸子百家典籍之中,但总体上都不够系统和全面。

第二时期,从汉到隋为发展期。

汉朝首次确立了“察举”、“征辟”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

到了魏晋南北朝,对人的评价和判别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魏国为了吸引人才,创设了九品中正制,以此作为任用官吏的依据。

这一时期的最重要成果是形成了以刘劭的《人物志》为代表的人才测评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时期,从隋唐至清末为成熟期。

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度,在唐代得到发展完善,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各朝在考试的内容上各有所侧重,唐重诗赋,宋试经策,明清以八股取士。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述评

中国古代人才测评思想述评

四、诚信的现代意义
诚信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 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如果缺乏诚信,那么市 场经济就会失去公平和公正性。其次,诚信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人们不讲信 用,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不安定。此外,诚信还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诚信修养,人们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可靠的品质,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 形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道德建 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演示将从诚信的定义、诚信 的重要性、诚信的体现以及诚信的现代意义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诚信思想进行 浅析。
一、诚信的定义
诚信,指的是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不欺骗、不欺诈、不偷盗、 不妄语、不贪婪、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不违背道义等。在中国古代,诚信 被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在古代社会,人们之间的相 互信任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如果人们不讲信用,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 混乱。因此,诚信被视为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内容
引人入胜的古代管理思想
当我们探索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时,仿佛走进了一个深深的历史隧道。在这漫 长的隧道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独特的管理哲学。这些管理思想,就像一颗颗 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光芒。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在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时代,管理思想也自然地被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强 调的“仁、义、礼、智、信”,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

2、用自然观察法以判断人才
事物的内在本质虽然难以把握,但可通 过诸多外在的想象进行观察和分析透视,即 便有假象也可以区分辨别,可以通过对个人 情景的变化、声调等多方面观察识别人,把 握人的内心世界、内在本质。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吕氏春秋》: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 六戚: 父、母、兄、弟、妻、子
(3)作业测验 解连环 八阵图 七巧板(益智图)
八阵图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 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 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 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 “(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 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
《庄子》曰:“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 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 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杂之以处而观其 色。”
逸周书
一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 宠者观其不骄奢,隐约观其不慑惧,其少者观其恭敬好 学而能悌,其壮者观其连接务行而胜私,其老者观其思 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 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省 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 并以,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设之以谋以观其智,示之以 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其治,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 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喜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 醉之以观其恭,从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 之以观其不狎。复征其言以观其精,曲省其行以观其备。 此之谓观诚。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七巧板
七巧板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又称“益智图”、“智慧板” 等。它起源自宋朝的“燕几图”,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逐渐 演变成现在的结构。

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五)中国古代的测评技术
具体说来,我国古代使用的测评技术有口试、 纸笔测验和作业测验。
(五)中国古代的测评技术
1. 贴经:主考官任取经书的一页,将左右两边遮盖,中间 只露出一行,另一纸贴3―5字不等,要被试者将所贴的 字填出来。
2. 墨义:由考官出30条、50条或100条问题,让被试回答, 既可笔试,也可口试。
人员素质测评
一、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选拔的思想 与方法
二、 西方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发展 三、 当代中国素质测评的发展
一、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选拔的思想与方法
(一)中国古代选人方法 (二)中国古代性格测试分类
一、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选拔的思想与方法
(一)中国古代选人方法 1.实践鉴别法 人才测评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先古时代,那时帝王决定继承者
(五)中国古代的测评
实物操作的测试 ,如解连环,“八阵图”和七巧板等。
二、 西方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发展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及发展
心理测量的先驱者首推英国的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优生学的创 始人弗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他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 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
其次是卡特尔(James McKeen Cattell),他曾从师于冯特获博 士学位,成为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心理学的领袖人物。他 在心理学中的研究主要有反应时间、联想、知觉和阅读、心理物 理学等,以及个别差异及和心理测验。卡特尔最早提出“心理测 验(psychology test)”一词。他在实验室编制了五十个测验,包 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 反应时、记忆力等.
(三)中国古代性格测试分类
孔子把人分成三种: 狂者:以积极进去、敢作敢为为特征; 狷者:以拘谨胆怯、唯唯诺诺为特征; 中行:介于狂者与狷者之间。 孔子的“狂者”相当于外倾型,“狷者”

第2章- 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思想

第2章- 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思想

5.科举制是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常常采用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
种制度; 6.科举制度考试有 、 、 三级; 7.唐代科举从种类上讲只有 和 两种; 8.三国时魏人 所著的《人物志》对人才测评作了较为系统 完整的论述; 9.春秋时期, 就对人的“才能”的观点加以了论述; 10.战国时期, 提出了“察能予官”,“以德就列”的原则; 11.战国时期的 把“德才”标准具体化为忠诚、谨慎、才能、 智力、信用、廉洁、节守、仪态、行为等指标;
第四节
当前素质测评方法发展趋向
1、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方法日新月异; 3、测评技术丰富,比如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
验、情景模拟等。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心理测验把目光转向实践中评价求职 者的“岗位适合度” 20世纪60年代,评价中心技术发展并在许多大公司开始应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测评工作更加专业化,西方出现专门提供人才 测评服务的公司。
苏格拉底:认为人才首要“美德”。
柏拉图:认为人才应是“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
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 亚里斯多德:认为人才“道德、公正、中庸、适度、勇敢”。
二、西方现代人才测评思想与技术

西方现代人才测评思想与技术发端于西方现代心理测评。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前10年,最有名的是测量智商的比奈—西 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心理测量。
1、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孔子 “才德”。 墨子 “以德就列”。 庄子 “德才”标准具体化忠诚、谨慎、才能、智力、信用、廉洁、节 守、仪态、行为等指标。

2、确立了多种考评人才的方法:
用工具测评智力
用自然观察法以判断人才

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发展

最初的十科:“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
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 堪将略”“膂力骄壮”共10科
应用: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
以百万
科举的没落:科场腐败及八股文风的拘束


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



[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 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 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之无方,故虽积乎道 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为我,尔亦不执为尔 也,行藏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评价中心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人员素质测评体系的 初步完成。
13
第三节 中国近代人员代素质测评的发展
⑴引进阶段(1900-建国前)
1917年,蔡元培,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樊炳清(1916)等对比西量表的引进和修订;

20世纪30年代,职业介绍所开始用简单的心理测验进行人才测评
(2)停滞阶段(1949-20世纪70年代末)
心理学被视为伪科学
该阶段的测评特点:定性为主,定量较少;测评内容偏重政治立 场;偏于事后测评。
14


(3)复苏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
对智力测验量表的修订:1982年,吴天敏出版修订后的“中国比奈测验”。林传鼎、 张厚粲等修订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龚耀先等修订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形式:通过中正官将选用的人才分为上上—下下的九个等级

第二章 人员测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人员测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人员测评的发展趋势
人员测评的发展趋势

一. 人员测评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二. 评价中心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
三. 基于胜任力的人员测评逐步兴起

人员测评的发展趋势


四. 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在人员测评中的 应用逐渐增多 五. 猎头公司在高级管理人才选拔中的作 用日益突出

辽代的科举制,专为汉人而设。宋代也对科举制度做向衰亡的时期。
一. 中国古代人员测评思想
2. 中国古代人员测评思想与实践的特点

(1)测评角度多维化

(2)测评内容二元化
(3)测评方法多样化 (4)测评结果定性化


二.我国现代人员测评的发展历程

一. 中国古代人员测评思想
1. 中国古代人员测评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演进

(3)成熟期:从隋朝至清末
隋炀帝大业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补充 官吏,采取了开科取士的选人办法,并在朝廷中设“文 才秀美”科,即进士科,标志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开 端。


唐代完善了这一制度,把智力方面的内容引入考试。


二.我国现代人员测评的发展历程
2. 初步应用阶段(1989~1992年) 此一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 试制度开始建立。中组部成立了人员考核测评中心, 组织全国心理学专家研制党政领导干部测评量表,用 于党政干部和公务员选拔。从此以后,所有想进入公 务员行列的人必须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这标志着国 家机关在人事管理中开始引入现代人员测评技术。

与此同时,我国在高级官员的任用决策中也开始 借用人员测评技术。
二.我国现代人员测评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 ↓↓↓ 司马穰苴(rangju)《司马法》---五行阵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孙武《孙子兵法》-----八卦阵 ↓↓↓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 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 李绩《卫公兵法》----六花阵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 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 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 简化为六花阵。
指标:忠诚、谨慎、才能、智力、信用、廉洁、节守、 仪态、行为等。
唐代 考绩标准“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德、慎、公、勤
宋代 考绩标准“四善七事三最”标准。
《旧唐书》记载了唐朝的考官制度。机构设置略, 看其考核的条目: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 之外,有二十七最。其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補阙, 为近侍之最(至二十七,余略,即各个职位的评价标 准)。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 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以上而有二善,或无 最而有三善为上下。一最以上而有一善,或或无最而 有二善为中上;一最以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 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 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谄诈,贪 浊存状,为下下。按《新唐书》的记载,凡考中上以 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 每退一等,夺禄一季。
【八阵图的命名和组成】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 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 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 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 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 (白虎)、鸟(朱雀)、蛇为“四奇”。另 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二)确立了多种考评人才的方法
1、用工具测评智力 2、用自然观察法以判断人才 3、用旁敲侧击法以判断人才 4、用实践考察法来判断人才
1、用工具测评智力
(1)口试 帖试(也称帖经):类似填空式测验 对偶:类似类比测验,考察技巧、智慧和想象
力。 (2)纸笔测验:类似笔试
墨文(简单笔试) 策试(又称“时务策”) 试帖诗 八股文(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 等)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 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 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 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 《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 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 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 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 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 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 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 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将 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 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周易讲“数、理、相”的统一,“数、理”通过 “相”表现出来。而“数、理”则和源本自然的“心” 是同一的。正如陆九渊所说,“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 心”。而中国哲学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来感通 天地,感悟人生。 正所谓“相由心生” 。 周易的预测正是基于“心”所外现的“相”而作出 的,是非常准确而科学的。但是,人的“心”却是可变 的,“心”则“相”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故根据过去的 相所做的预测便不会很准确了。 但人的“心”又并非变化无常,有一定的稳定性, 是有规律的变化。故周易在总体的规律上所做的预测是 非常准确的。和天气预报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 其细节。对细节的把握只能针对不远的时间段作出。 但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算出的命并不能肯 定必然的说明未来。命运的发展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相由心生”,真正自己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了贵 人,“相”也变成“贵人”相了。
《赤壁》身陷八卦阵 吴宇森回应质疑不做缩头龟
诸葛亮从乌龟壳上发明八卦阵, 如今《赤壁》身陷负面言论犹如落 入八卦阵,就看吴宇森怎么拆招。
7月16日晚,吴宇森出席北京 的庆功活动时候面回应种种质疑, 显得相当轻松而大度,对于“萌萌” 和赵薇“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的 质疑时,坦诚表示这是“可爱的小 错误”,希望网友不要介意。对于 片中的搞笑台词,他说:“这些对 白都是我和编剧故意设计的。搞笑 才好玩,才有意思。”他还透露, 下一集也会有逗趣的对白。
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及 技术成就与不足
主讲人:曹丽琼
一 古代人才测评思想和技术的成就
(一)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1、孔子的“才德”观(春秋时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墨子的“察能予官”、“以德就列”观 (战国时期)
3、庄子的“德才观”(战国时期)
(3)作业测验 解连环 八阵图 七巧板(益智图)
八阵图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 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 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 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 “(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 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 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 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 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 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 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
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 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 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 《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 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