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一)-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4fabf3e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一)-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鸽巢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鸽巢原理。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鸽巢原理。
2. 能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鸽巢原理的应用范围。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鸽巢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鸽巢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更多的鸽子,但巢的数量不变,会发生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鸽巢原理。
三、探索发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鸽巢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鸽巢原理。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
2.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鸽巢原理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鸽巢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索发现”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鸽巢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关键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鸽巢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3104f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4.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经历“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整合教材,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最终达到深入浅出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
学生准备:小棒、杯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游戏“抢凳子”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动画演示(1)(摆一摆)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会怎么飞呢?请同学们用小棒当鸽子,杯子做鸽巢,试试看!并把各种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2)(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情况,得出结论,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3)(飞一飞):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要使每个鸽巢里鸽子最少,该怎么飞?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方法。
2.以此类推,发现规律(1)6只鸽子飞进了5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你是怎么想的?(2)100只鸽子飞进了99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只鸽子?3.由浅入深,逐层深入(1)(飞一飞)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是怎么飞的?通过演示鸽子飞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后,剩下的鸽子数不能超过鸽巢数,把剩下的鸽子再平均分,才能保证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的鸽子数。
(2)(说一说)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本书?你是怎么想的?4.动画演示,掌握规律14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4只鸽子。
为什么?5.学以致用,总结规律(1)10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4支铅笔,为什么?(2)28本书放进5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本书?为什么?(3)33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9只鸽子?为什么?(4)思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最终得出至少数=商+1。
5.1鸽巢问题(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5.1鸽巢问题(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2d4109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6.png)
5.1 鸽巢问题(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我的教案:5.1 鸽巢问题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鸽巢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解决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鸽巢问题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3. 能够将鸽巢问题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鸽巢问题的理解;2. 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鸽巢问题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鸽巢问题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鸽巢问题的定义、原理和解决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典型的鸽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鸽巢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将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鸽巢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鸽巢问题解决方法:1. 确定鸽巢数量和鸽子数量;2. 利用排除法或枚举法,找到符合条件的解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鸽巢,已知每个鸽巢至少要放一只鸽子,现有6只鸽子,请问如何放置这些鸽子?答案:可以将6只鸽子分别放入5个鸽巢中,保证每个鸽巢至少有一只鸽子。
2. 题目:有一个长10cm,宽8cm的长方形盒子,每只鸽子占一个格子,请问最多能放多少只鸽子?答案:长方形盒子可以分成108=80个格子,每只鸽子占一个格子,所以最多能放80只鸽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鸽巢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鸽巢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8d54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9例2,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2、3、6题。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3.在探究过程中,经历将具体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鸽巢原理”的一般形式,会运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入n个空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k+1)个物体”形成一般性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69“做一做”第2题。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把4把椅子看成4个“鸽巢”,把5个人放进4个“鸽巢”中,总有1个“鸽巢”里至少有2个人,即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预设2:我用算式表示:5÷4=1……1,1+1=2,所以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师:同学们研究了物体数比盛放物体的工具数多1的情况,得出了总有一个盛放物体的工具里至少放有两个物体。
“鸽巢原理”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例1学习的有关知识,并直接揭示课题,为新课学习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2。
师:请你试着证明这个结论。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
)【学情预设】预设1:我随便放放看,一个抽屉1本,一个抽屉2本,一个抽屉4本。
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2:我用假设法来思考,如果每个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最多放6本,最后的1本书一定会放到3个抽屉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3:我用算式来证明:7÷3=2……1,2+1=3。
师:你能理解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板书算式:7÷3=2……1,2+1=3)【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规范表达: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里放2本,还剩一本。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d503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56d2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2.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课题:鸽巢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2,及“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实行反复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出例如题1情境图)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理解“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能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能够发现: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
(4)理解“鸽巢问题”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
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绘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45a1c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未知领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发散式思维在解决鸽巢问题时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媒体: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课前准备:准备好教学内容,查看教材相关知识点,准备相关实例分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
第二步:讲授基本概念(10分钟)•概念解释:介绍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
第三步:示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解题思路。
第四步:概念强化(10分钟)•整理并归纳鸽巢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五步:练习与讨论(15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引导他们主动分享解题思路,进行讨论。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本课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师留的相关练习题;•收集身边的实例来解决一个鸽巢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以上就是本节课鸽巢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會一切顺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f734a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6.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抽象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并用其解决相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模型思想”。
4.灵活应用“鸽巢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纸杯、吸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演示“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
把3个磁扣放到2个圆圈里,有哪些放法?(学生思考)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教师:“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
(2)逐步深入初建模型把4根吸管放到3个纸杯里,有哪些放法? 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得到了四种全部情况,从而获得了支持这个结论所有的实物图像表征,为后面的“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5197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1.png)
《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 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鸽巢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鸽巢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个鸽巢,里面有若干个鸽子,我们要如何确定鸽子的数量呢?2. 讲解鸽巢问题的概念:通过引入的实践情景,我会向大家讲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典型的鸽巢问题例题,让大家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鸽巢原理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大家学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鸽巢问题1. 概念与性质2. 鸽巢原理3. 应用与实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一句话概括鸽巢问题的定义。
2. 请用一句话概括鸽巢原理。
3.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鸽巢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确定鸽子数量的问题。
3. 举例:假设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如果有31个学生,那么至少有两个学生坐在同一个座位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大家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871ad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70-7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承接课前谈话内容,直接揭示课题。
二、经历过程,构建模型。
(一)研究“4个小球任意放进3个抽屉”存在的现象。
1.出示结论: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2个小球。
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用长方形代替抽屉,用圆代替小球画一画,看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3.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观察每种放法,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找到每种放法中放得最多的抽屉,然后从最多数里找最少数,发现不管哪种放法,都能从里面找到这样的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有2个小球。
从而理解并证明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二)研究“5个小球任意放进4个抽屉”存在的现象,找到求至少数的简便方法。
1.猜测:根据刚才的研究经验猜一猜:把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几个小球?2.验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先画出不同的放法。
然后观察分析每种放法,看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教师追问:通过验证,我们发现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小球。
那“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个小球”为什么不对?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放法来说明原因。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公开课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4eba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0.png)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公开课优质课教案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抽屉原理”;2.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3.通过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教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模型化”导入新课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为什么?⑴说出想法。
⑵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小组1号、2号说一说。
自主学习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⒈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本。
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本书。
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本书。
2.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⒊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
交流探讨⒋小组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⒌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⒍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7÷3=2……1 (至少放3 本)8÷3=2……2 (至少放3 本)10÷3=3……1 (至少放4本)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小组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等于“商+1”展示提升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回同一个鸽舍例,为什么?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检测清遗1、填空。
①把5封信投进4个邮筒,则总有一个邮筒至少投进了()封信。
②把9本书放入2个抽屉,则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本书。
③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鸽舍。
④春游时30个同学到公园划船,现有5条船,则总有一条船上至少坐()人。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9ce251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d.png)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通过抽扑克牌“魔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知。
教材例1借助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的操作情境,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并且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
第一种用枚举的方法,通过摆一摆的方式罗列实验的所有结果,得出结论。
第二种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推理:假设每个笔筒中只放1支,剩下的1支放任意一个笔筒里,这个笔筒里就有2支了。
这两种方法是数学证明的雏形。
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思维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
2.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3.体会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 6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问题”,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2/ 6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3)追问:“总有”是什么意思?(4)请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5)教师请学生汇报,并根据汇报进行板书:(4,0,0)(3,1,0)(2,2,0)(2,1,1)(6)提问:通过刚才的摆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生:“总有”是肯定有,一定有的意思。
学生借助实物,分组操作,将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摆出所有可能的情况:生1:我发现不管怎么放,一定有一个笔筒里有2支铅笔或2支以上。
3/ 64/ 65/ 61.5 只鸽子飞进了3 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 只鸽子。
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联系问题情境阐述鸽巢问题:把m只鸽子任意放进n个鸽巢中,(m>n,m和n 是非0自然数),若m ÷ n = 1…… a,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 只鸽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6978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9.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优秀4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一、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 1/4 140% 六成五八折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出示:12÷( )=3/4=( ):36=( )/12=( )%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三、巩固练习1、第86页第12题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2、第86页第一叁、14题读题理解要求。
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填空题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精确到亿位是( )。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 )。
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和( )。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它缩小了( )倍。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 )、( )、( )、( )。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 );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的三位纯小数大( )。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0954b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e.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鸽巢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原理及解决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鸽巢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方法论。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及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让学生感受并理解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鸽巢问题的相关实例及解决方法。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小组讨论材料: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如:“假设有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有一天老师要给这20名学生发放奖品,奖品只有10个,如何公平地发放奖品?”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几个鸽巢问题的实例,如:“有5只鸽子,需要准备几个鸽巢才能让每只鸽子都有地方栖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并对解决方法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如:“如果有10只鸽子,需要准备几个鸽巢?”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人教新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人教新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193a85b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f.png)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人教新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鸽巢问题的概念2. 鸽巢原理的应用3. 鸽巢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鸽巢问题的概念和鸽巢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鸽巢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鸽巢问题的概念和鸽巢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鸽巢问题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鸽巢问题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鸽巢问题的概念和鸽巢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鸽巢问题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鸽巢问题的概念和鸽巢原理,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习题:布置与鸽巢问题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鸽巢问题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与鸽巢问题相关的习题和案例。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在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鸽巢原理的应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鸽巢问题》(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鸽巢问题》(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4896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7.png)
《鸽巢问题》(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鸽巢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总复习”章节中的“鸽巢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应用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及解决方法,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某小区有10栋楼,现有15户居民要入住,请问至少有一栋楼里有3户居民的情况出现吗?”2. 例题讲解(1)讲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将问题中的“楼”比作“鸽巢”,将问题中的“居民”比作“鸽子”,通过这个比喻引导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本质。
(2)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通过画图、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至少有一栋楼里有3户居民。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独立解决引入问题。
4. 讲解解答过程5. 板书设计鸽巢问题:n个鸽巢,m个鸽子,总有至少一个鸽巢里有k个鸽子(k为整数)。
六、作业设计(1)某小区有5栋楼,现有8户居民要入住,请问至少有一栋楼里有3户居民的情况出现吗?(2)某班级有40名学生,现有30个座位,请问至少有5名学生无法坐在座位上的情况出现吗?2. 答案:(1)至少有一栋楼里有3户居民。
(2)至少有5名学生无法坐在座位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安排活动场地、分配资源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fc94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2.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三、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四、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提问: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谁能说说游戏规则呢?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抢椅子”的游戏。
请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一个简单的游戏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顺势引入课题。
2.讲授新知活动一:初步认识鸽巢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至少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结:总有就是一定存在的意思,至少表示最低限度,有最少的意思。
再提问:这句话对吗?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验证。
总结:学生探究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枚举法,将可能的情况都列出进行观察;方法二是假设法。
两种方法都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铅笔换成鸽子,笔筒换成鸽笼,介绍鸽巢问题。
活动二:探究一般形式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提问: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
总结:用枚举法和假设法都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教师利用除法算式7÷3=21,引导理解用“平均分”的思维来理解假设法。
追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呢?组织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继续用除法表示,最后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观察3个算式,发现至少放的本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引出鸽巢问题又叫抽屉问题。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题,将今天学到的整理成数学日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2】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8d62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候课阅读分享:同学们,大家好,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鸽巢问题”的阅读资料,现在就某某同学的阅读在这候课的几分钟内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激情导课好,咱们班人数已到齐,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鸽巢问题,这节课通过数学活动我们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你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三)导学1、请同学们先来看例1。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只铅笔。
请你再把题读一次,这是为什么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我们再思考这一句话中,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对总有就是一定的意思。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至少有两支铅笔,就是说最少有两支铅笔。
或者是说,铅笔的支数要大于或等于两支。
那你能现在说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对,这句话就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最少有两支铅笔,或者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的铅笔数是大于或等于两支的。
你说对了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完成前置性作业,就“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有几种摆法呢?”这儿老师收集到了各组组长整理出的大家的各种摆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鸽巢问题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
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预设:一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例1的“笔筒”改为“铅笔盒”,便于学生准备学具。
且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
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学生:可以放(4,0,0);(3,1,0);(2,2,0);(2,1,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
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设法来说理,从实际操作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师: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3)教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
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设计意图】回到课开头提出的问题,揭示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练习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练习“平均分”的方法)。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为什么?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
(2)教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3=2……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8÷3=2……2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10÷3=3……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1÷3=3……2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6÷3=5……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6本。
教师: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数÷抽屉数=商数……余数”“至少数=商数+1”。
【设计意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巩固练习
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
为什么?
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