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框架

合集下载

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2022年)

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2022年)

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2022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6.23•【字号】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第3号•【施行日期】2022.06.23•【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2022修正)(2013年7月30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3年9月26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根据2019年6月21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19年7月26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根据2020年11月18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2年4月27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22年5月26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第三条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低碳经济 多项选择题

低碳经济 多项选择题

低碳经济多项选择题21.(2分) 实现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取决于 A. 技术 B. 资金D. 资源禀赋22.(2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A. 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B. 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C.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D.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3.(2分) 低碳经济的要素中属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是A. 人均收入B. 产业结构C. 城镇化水平#技术发展水平24.(2分)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包括A. 地热能B. 生物质能 C. 太阳能D. 核能25.(2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A. 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B. 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C. 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D.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26.(2分) 《京都议定书》控制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B. 农业部门C. 城市废弃物处理D. 工业部门27.(2分) 我国2008年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方式有 A. 增值税即征即退B. 增值税即征即退50%C. 免征增值税D. 增值税先征后退28.(2分) 金融机构的参与对碳市场的贡献有 A. 使碳市场容量扩大B. 使碳市场愈发透明C. 使碳市场流动性加强29.(2分) 促进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有 A. 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效率B.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C.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D.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保持和增强林业碳汇30.(2分) 气候博弈的本质,包括 A. 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B. 碳排放权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C. 技术开发与转让可推动国家的发展D. 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31.(2分)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 A. 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B. 经济实力的竞争C. 技术市场的角逐D. 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32.(2分) 德国颁发的《可再生能源法》的特点有 A. 强制入网B. 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C. 固定入网电价D. 发挥市场调节职能33.(2分) 狭义上的温室气体包括 B. 氢氟碳化物C. 氧化亚氮D. 甲烷34.(2分) 下列选项中,与碳金融有关的活动有 A. 无害环境技术开发的融资B. 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C. 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投资D. 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35.(2分) 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强化了法律责任B. 完善了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D. 健全了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21.(2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A. 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B. 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C. 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D.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22.(2分) 下列选项中,推动了低碳转型的有A. 应对金融危机B. 实现可持续发展C. 提升国际竞争力D. 保障能源安全24.(2分) 现阶段我国的新兴产业种类主要有A. 生物质能B. 新能源、新材料C. 环保、信息、生物D. 高端装备制造25.(2分) CCS技术的核心是 B. 碳捕捉技术 C. 碳存储技术28.(2分) 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A.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B.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C. 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30.(2分) 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A.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B. 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C. 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D. 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31.(2分) 我国为争取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实施的主要政策有A.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B. 实施税收扶持政策C.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D. 完善相关会计制度32.(2分) 按照碳金融原生产品的来源划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A. 基于配额的市场C. 基于项目的市场33.(2分)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因为A. 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B. 未来木材需求量存在变数C. 森林资源防控形式严峻D. 未来能够种植的面积及浇树的水资源趋于紧张34.(2分) 《低碳经济法案》试图制订的美国排放交易规则包括A. 配额的产生与交易体系的建立B. 有关信用额度的条款D. 配额的分配与拍卖35.(2分)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种类包括A. 太阳能利用B. 生物质能源C. 光伏发电D. 核电、水电、风电21.(2分) 2008年欧洲能源研究联盟联合欧洲能源研究院启动的推进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有A. 欧洲生物质能源计划B. 欧洲风力计划C. 可持续核裂变计划D. 欧洲电网计划22.(2分)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包括A. 太阳能B. 地热能C. 生物质能D. 核能23.(2分) 低碳转型的推力,包括A. 保障能源安全B. 提升国际竞争力C. 避免碳锁定效应D. 实现可持续发展24.(2分) 我国为争取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实施的主要政策有A.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B.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C. 实施税收扶持政策D. 完善相关会计制度25. 低碳经济应包括的核心要素有A. 资源禀赋B. 消费模式C. 经济发展阶段D. 技术进步因素26.(2分)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种类包括A. 核电、水电、风电B. 光伏发电C. 太阳能利用D. 生物质能源27.(2分) 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A. 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B.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C. 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D. 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28.(2分)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A. 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尚未形成B. 尚不健全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机制C. 对低碳城市发展途径存在误区D. 没有认识到低碳城市建设的艰巨性29.(2分)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财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这是因为C. 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引发低碳技术进步D. 对经济资本存量的需求大大减小,可以将更多的能源消费用于服务业30.(2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A.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B. 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C. 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D. 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31.(2分) 根据罗斯托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下列阶段中完成工业化必须经历的过程有A. 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阶段C. 成熟阶段D. 起飞准备阶段32.(2分) 目前,已经开始征收碳关税的国家有A. 丹麦B. 荷兰 C. 意大利D. 芬兰33.(2分) 气候博弈的本质,包括A. 技术开发与转让可推动国家的发展B. 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C. 碳排放权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D. 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34.(2分) CCS技术的核心是B. 碳存储技术C. 碳捕捉技术35.(2分) 在世界范围来看,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有A. 发展核电B. 发展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C.天然气替代煤炭21.(2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A. 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尚未形成B. 没有认识到低碳城市建设的艰巨性C. 尚不健全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机制D. 对低碳城市发展途径存在误区22.(2分)我国2008年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方式有 A. 增值税即征即退50%B. 增值税即征即退C. 免征增值税D. 增值税先征后退24.(2分)人类活动导致可以长期存在于大气的温室气体包括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氧化亚氮D. 卤代碳氢化合物26.(2分)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包括 A. 核能B. 地热能C. 太阳能D. 生物质能27.(2分)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A.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B. 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C.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D.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28.(2分)气候博弈的本质,包括 A. 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B. 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C. 技术开发与转让可推动国家的发展D. 碳排放权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29.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它表现为 A. 能源效率的提高B. 能源结构的优化D. 消费行为的理性30.(2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A. 第三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发展落后B. 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C.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D. 生产结构不合理31.(2分)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从1990-2009年,共经历了哪三个阶段A. 哥本哈根谈判阶段B.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D. 《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32.(2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 A. 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B. 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C. 经济实力的竞争D. 技术市场的角逐33.(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零碳能源的有 A. 核能B. 水能C. 太阳能D. 风能34.(2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A. 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B. 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C.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D.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35.(2分)碳税的主要特点有 A. 税率稳定 B. 促进低碳技术使用 D. 财政收入可观21.(2分) 《低碳经济法案》试图制订的美国排放交易规则包括A. 配额的分配与拍卖B. 有关信用额度的条款C. 配额的产生与交易体系的建立22.(2分) 目前,已经开始征收碳关税的国家有 A. 荷兰B. 意大利C. 芬兰D. 丹麦23.(2分)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 A.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B.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24.(2分) 德国颁发的《可再生能源法》的特点有ABCDA. 固定入网电价B. 强制入网C. 发挥市场调节职能D. 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26.(2分) 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ABCD A.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 B. 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C. 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 D. 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28.(2分) 尽管中国节能成绩有目共睹,但能源效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有A. 高能耗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的差距B. 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C. 经济结构影响D. 汇率影响29.(2分) 根据KAYA公式,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取决于ABCDA. 人均GDPB. 人口C. 单位GDP能耗D. 能源结构30.(2分) 目前,国际上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角度,这些角度基于的原则有B. 国际公平原则C. 人际公平原则D. 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效益原则31.(2分)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因为ABCD A. 森林资源防控形式严峻 B. 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C. 未来能够种植的面积及浇树的水资源趋于紧张 D. 未来木材需求量存在变数32.(2分) 低碳产品包括 C. 新能源汽车D. 太阳能热水器33.(2分) 狭义上的温室气体包括 A. 氢氟碳化物B. 氧化亚氮C. 甲烷34.(2分) 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有A. 影响水资源B. 影响农业C. 影响人体健康D. 造成海平面上升35.(2分) 世界上主要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常用的经济手段有A. 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激励政策C. 节能减排的财税优惠政策D. 实施碳税21.(2分) 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是ABCDA. 法律规范要有力度,对高能耗行业要有硬性约束B.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C. 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等在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D. 坚持减量化优先的原则22.(2分) 印度国家行动中,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有BCDB. 改善能源效率的国家行动C. 国家太阳能行动D. 绿色行动23.(2分) 在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国家,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项目有ABCDA. 节能项目投资B. 节能项目设计C. 节能项目施工D. 节能项目监管24.(2分) 下列选项中,与碳金融有关的活动有ABCDA. 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B. 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C. 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投资D. 无害环境技术开发的融资25.(2分) 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从1990-2009年,共经历了哪三个阶段BCDB. 《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D. 哥本哈根谈判阶段26.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财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这是因为ABA. 对经济资本存量的需求大大减小,可以将更多的能源消费用于服务业B. 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引发低碳技术进步27.(2分)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很难将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有ABCA. 需要发展高耗能产业来满足自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求B. 高端服务业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作为服务对象C. 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处于竞争劣势28.(2分) 国际财政政策支持节能具有明确的领域,这些领域主要有ABCDA. 节能技术的研发项目B. 节能技术示范项目C. 节能宣传推广和教育活动D. 能源审计项目29.(2分) 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ABCA.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B.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C.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30.(2分)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ACDA.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D.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1.(2分) 碳税的主要特点有ABDA. 财政收入可观B. 税率稳定 D. 促进低碳技术使用32.(2分) 低碳经济的要素中属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是ABCA. 产业结构B. 人均收入C. 城镇化水平#技术发展水平33.(2分) 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ABCDA. 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B. 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C. 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D.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34.(2分) 对所有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转型都需要协调和发挥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运用,这些政策有A. 通过制订相关规划对低碳发展进行引导B. 财税引导和激励手段C. 利用市场机制降低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D.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规范35.(2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努力形成的发展方式是ABCD A. 低消耗B. 高效率C. 低投入D. 低排放21.(2分) 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C. 《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D. 哥本哈根谈判阶段22.(2分) 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ABCDA.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B.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C.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D. 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23.(2分) 在世界范围来看,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有A. 天然气替代煤炭 C. 发展核电 D. 发展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4.(2分) 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完善了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 C. 强化了法律责任D. 健全了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25.(2分) 根据罗斯托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下列阶段中完成工业化必须经历的过程有A. 成熟阶段B. 起飞准备阶段C. 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阶段26.(2分) 碳税的主要特点有A. 促进低碳技术使用 C. 财政收入可观 D. 税率稳定27.(2分)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很难将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有B. 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处于竞争劣势C. 需要发展高耗能产业来满足自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求D. 高端服务业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作为服务对象28.(2分)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有ABCDA. 环境恶化和气候灾害频发B. 降水量变化和水资源短缺C. 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D. 冰川减少和海平面上升29.(2分) 下列选项中,推动了低碳转型的有ABCDA. 保障能源安全B. 实现可持续发展C. 应对金融危机D. 提升国际竞争力30.(2分) 2009年4月,欧盟通过的《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内容是B. 将能源效率提高20%C. 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D. 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31.(2分) 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很少提及,这是因为A. 技术问题谈判本身专业性很强且极其复杂B. 技术转让可以使发达国家获取丰厚利润而受到发展中国家抵制32.(2分)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A.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B.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33.(2分) 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ABCA.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B.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C.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34.(2分) 德国颁发的《可再生能源法》的特点有ABCDA. 固定入网电价B. 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C. 发挥市场调节职能D. 强制入网35.(2分) 2008年欧洲能源研究联盟联合欧洲能源研究院启动的推进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有A. 欧洲生物质能源计划B. 可持续核裂变计划C. 欧洲风力计划D. 欧洲电网计划36.(2分) 碳锁定的不利后果包括ABCDA. “以大为美”,追求规模效应B. 形成产业垄断C. 造成社会对可耗竭的化石能源依赖D. 导致价值单一化松开的记忆,飘落的莫名的尘埃,像起伏的微风,拂过脑海,留下一份情愁。

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

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

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
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循环经济领域立法的法律。

该法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循环经济的概念和范围:循环经济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以优化资源流和物质流、增强经济系统的再生能力、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法律将循环经济的范围明确界定在物资和能源领域。

二、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支持体系:法律重点加强了政府的分级管理、产业引导、政策激励、法治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法制框架和政策支持体系。

三、加强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法律明确了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循环经济领域的规范和监管。

四、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法律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五、促进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法律倡导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和共同应用。

六、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法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支持。

总的来说,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是我国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法律的实施将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04
政策实施效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节约
循环经济政策强调减少资源消耗 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
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高效利用
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提高 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能源、水资源等消耗。
回收利用
推动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促进再 生资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循环
利用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减少污染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 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修复生态环境,保 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监管
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 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
01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
02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绿色发展
03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
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
01
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绿色消费
02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
3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 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专业人才

[循环经济促进法]翟勇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

[循环经济促进法]翟勇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

[循环经济促进法]翟勇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篇一: 翟勇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环境立法不应以确立理念模式为目的而应侧重其对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实际作用——一位立法专家对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观点现代物质循环利用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含义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回收再利用这个过程中,综合利用资源能源,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于印发再制造单位质量技术控制规范的通知》,以及循环经济国家和行业标准307项,其中国家标准175项,行业标准132项。

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及管理办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相关配套法规。

对此翟勇指出,近年推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两型社会等等,但其本质与根源都是围绕资源的利用方式——如何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资源来保障、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使环境更安全。

他透露,为应对环境安全问题,此次修改对包括生活垃圾处理、促进合理回收再利用也将有所体现——生活垃圾的不规范处置对于环境污染非常大,如有害化填埋、有害化焚烧等,都带来大量的污染。

翟勇表示,当前所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由于软硬件、主客观等各种原因,甚至在第一个环节就已功亏一篑——许多被居民分类的垃圾,在从分类垃圾桶回收环节便已被回收人员人为地重新混合在一起。

感慨之余、颇显无奈的翟勇对此戏称为“分久必合”,强调需要在建立“按日回收”机制上下功夫——但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种处理方式,而对于诸如所谓“条件不成熟”、“时机不到”等等的说法,翟勇指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永远不做,就将永远“不到时候”。

借鉴与超越:《循环经济促进法》意义深远

借鉴与超越:《循环经济促进法》意义深远

中国环境报/2008年/9月/5日/第003版法制借鉴与超越:《循环经济促进法》意义深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常纪文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很尖锐。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采取开源、节流和保护环境三方面的措施。

所谓开源就是努力寻找和开发更多的资源或者新的资源;节流就是节约资源的利用,并采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措施,防止浪费,有效地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保护环境,就是在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再利用和废物资源化的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和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而这三方面的措施,是现代循环经济立法所秉持的理念。

我国最近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把这三方面的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了,可以说,既把握了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实质,又创设了与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规律相一致的综合性制度和机制。

这部法律如果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将有效地缓解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世界典型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现状目前,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比较注重全面和全过程地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

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型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生活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是这些国家环保的一个重点工作。

在这些国家之中,日本和德国由于国土面积不大、资源短缺而且以前遭受过世人瞩目的严重环境污染,因此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最为完备。

以日本为例,日本1993年《环境基本法》就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在《环境基本法》的指导下,各专门环境资源立法针对国民生活可能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按照循环性的要求作了细化规定,其中比较典型的专门法律包括《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可循环性食品资源循环法》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细化职权,明确法律实施的领域和情况,规定执法和守法的条件和程序,以上规定具有可操作性,日本政府还针对以上立法规定颁布了很多政府令和行为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颁布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循环经济较大规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当前,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发展循环经济还将推动形成一批新产业和新产品,对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背景下提出来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显著,但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环境污染加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5.0%;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饮用水源地取水仍有23.6%超过Ⅲ类标准;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势必会持续增长,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

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耕地质量退化趋势不断加重。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27%)的67.4%;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出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

学习《循环经济促进法》试题与答案

学习《循环经济促进法》试题与答案

学习《循环经济促进法》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循环经济促进法》由哪个机构审议通过? (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环境保护部2、《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C.)A.2008年8月29日 B.2008年12月1日 C.2009年1月1日D.2009年7月1日3.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D.)A.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B.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C.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D.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4.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是(A.)?A.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D.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5. 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城市是(B.)A. 北京B. 贵阳C. 苏州D. 上海6. 率先提出循环经济发展“3+1”模式(“3”指的是大中小循环,“1”指的是发展再生产业)的省是?(C.)A. 山东省B. 江苏省C. 辽宁省D. 广东省7.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工业园区,下列哪家企业不包括在该工业共生体系中?(D.)A. 生物酶制剂厂B. 石化厂C. 热电厂D. 氯碱厂8. 下列哪种物质或材料不能循环再利用?(A.)A. 化肥B. 报纸C. 钢材D. 塑料瓶9. 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D.)A. 粉煤灰B. 脱硫石膏C. 二氧化硫D. 二氧化碳10. 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哪个部门规定?(B.)A.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B.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11. 在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时,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下列哪个特性不属于优先选择的材料?(C.)A.易回收B.易拆解C.易运输D.易降解12. 下列哪项不属于《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的工业企业在节水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A.)A.海水淡化B.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技术C.配备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计量器具 D.建立水耗统计13. 下列哪个行业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A.)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14.下列哪个行业是高耗能行业?(C.)A.饮料制造业B.家具制造业C.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D.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15.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C.)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16.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除符合再利用产品标准外,还须:(B.)A.不得以高出原价的价钱销售B.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利用产品C.必须在环保部门登记D.不得出口17. 生产下列哪种类型的砖对土地损毁最大?(A.)A.粘土砖B.混凝土砖C.灰砂砖D.透水砖18、我国现有建筑中有多大比例的建筑不节能?(D.)A. 65%B. 75%C. 85%D. 95%19.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温室气体?(D.)A. 氧气B. 氮气C. 氦气D. 甲烷20. 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中,哪种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最大?(B.)A. 太阳能B. 水能C. 风能D. 地热能21. 工业是我国耗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最主要产业,其能耗约占全国的多大比例?(C.)A. 50%B. 60%C. 70%D. 80%22. 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D.)A.油-氢混合动力B.油-太阳能混合动力C.油-风能混合动力D.油-电混合动力23. 在我国再生纸中使用废纸浆的比例约多少?(D.)A.30%-50%B.50%-70%C.60%-80%D.60%-100%24. 我国粉煤灰的主要利用途径是什么?(B.)A.用于炼钢B.用作建筑材料C.改良土壤D.肥料生产25. 生产、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产品、设备的,依照哪部法律的规定处罚?(D.)A.循环经济促进法B.消费者权益保障法C.环境保护法D.产品质量法2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于哪年出台?(A.)A. 2005年B. 2006年C. 2007年D. 2008年27. 人均而言,下列哪种出行方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大?(B.)A. 自行车B.飞机C.出租车D. 公共汽车28. 在宾馆中,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循环经济的范畴?(C.)A.采用节能照明设备B.倡导宾客在夏天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C.提供一次性产品D.垃圾分类处理29. 下列产品中,哪种物质可以在自然界中较快降解?(D.)A. 玻璃瓶B. 塑料袋C.废旧轮胎D. 果皮30.下列废旧产品中,哪种属于法律禁止直接再利用?(A.)A. 报废汽车B. 废旧电视机C. 废旧家具D. 废旧报纸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可有多于一个的正确选项)31、《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哪些活动的总称?(A.B.C.)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32.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指标包括哪些?(A.C.D.)A.资源产出率B.废水处理率C.废物再利用率D.资源化率33、下列哪几项属于《循环经济促进法》减量化一章中规定的内容?(A.B.D.)A.产品包装B.矿山开采C.余热发电D.建筑设计34、下列哪些指标属于我国“十一五”规划所列出的约束性指标?(C.D.)A. GD.P增长速度B.人均GD.PC.单位GD.P能耗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35、下列哪些是我国的基本国策?(A.C.D.)A. 计划生育B. 发展经济C. 节约资源D.保护环境36、日本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包含的法律有哪些?(A.B.C.D.)A. 《食品再生法》B. 《绿色采购法》C.《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D.《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37、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中规定了哪些指标来度量循环型社会的进展?(A.B.D.)A. 资源生产率B. 循环利用率C. 单位GD.P能耗 D.最终处理量38、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哪些环节?(A.B.C.D.)A. 原材料加工B. 产品制造C.产品使用D.循环利用39、下列哪些属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C.D.)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C. 煤炭-发电-建材D. 石油-塑料-塑料再生产品40、下列哪几种可以用作为生物质能源?(A.B.C.)A. 森林资源B. 农作物秸秆C. 禽畜粪便D. 粉煤灰41、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电力、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企业,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以哪些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油,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油锅炉?(A.C.)A.洁净煤B.重油C.天然气D.石脑油42、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先进或者适用技术,对下列哪些物质进行综合利用?(A.B.C.D.)A.农作物秸秆B.畜禽粪便C.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D.废农用薄膜4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哪种类型的先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A.B.C.)A.节地B.节水C.节肥D.节约种子44、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水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管理制度第三章减量化第四章再利用和资源化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第三条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第四条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第五条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生态环境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续 发 展 节水节材 节地 .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 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我
王秀勤 西安财经学院
们饕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优 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 以技术 创新和制度创新 为动力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 形成 政
【摘 要I发展椭环经济是 . 尖现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有效逢 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
循环经济 的支撑技术体系是构筑循环性经济的物质基础 从
变.这就必然要 求企业主动调整与 自然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节约 中外经济发展的经验看 .循环经济的支撵技术体系的构建除了受
资源 保护环境 走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统一 企业机制制约之外 .直接受到外部 环境 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框
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
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大力倡导 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循
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环经济
利用为核心.以 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政策指
循环经济”这一术语 在中国出现 于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学 条例》.《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
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 环境保 护的角度 理办法》.《节水 中长期专项规划》.氍海水利用专项 规划》和 《资
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 广义和狭义的角度 源缘台利用专项规划》等等。
【关键词】循环缝济 企业 可持 续发展
府主导.企业主体 ,公众参与.法律规范 政荒 引导 市场运作 科技支撑 ”的运行机制 .逐步形成 中国特色 的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循环经济法的建构与实证分析

循环经济法的建构与实证分析

主要实现途径是清洁生产t。就此意义而言, ’ 〕 循环
经济立法要求的不仅是对现行具体制度或措施的局 部调整 , 更要求对现行立法指导思想的变革 以及对 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的全面修正和完善。 以上循环经济的法学定义为我们研究循环经济 法的调整范围奠定了基础。法律的调整范围是循环 经济立法必须明确的前提性问题之一, 调整范围规 定得过宽就会失去特定的调整对象, 规定得过窄又 难以全面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法的调整 范围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和现有的法律基础出发, 紧 密契合循环经济的法学定义。我们认为, 我国循环 经济法调整的范围应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一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 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 设备、 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 服务和产品 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 ①
主要有《 清洁生产促进法》《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 节约能源法》 和《 等。那么循环经济法如何定位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循环经济法应遵循何种法 律原则呢?这些均是立法起草过程中必须回答的基
本问题 。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 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 括: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 伴生矿进行综合 开发与合理利用;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 废气、 废水、 余热、 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资源的 ② 综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循环经济对资源利用 的要求和废物资源化的理念。 三是资源的再使用。资源的再使用是指对资源 或者拆解后的产品继续使用, 或者修复、 翻新、 处理 后继续使用 , 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资源 的再使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 从源头防治污染。 四是废物再生利用与无害化处置。废物再生利

我国《循环经济法》立法模式探讨

我国《循环经济法》立法模式探讨
+ 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博士生 江西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副教授;第二作者为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 中心研 究人员。
8 ・ 8
维普资讯
二 ,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框架
虽然我国并不属于大陆法系 , 但对于成文法的倚重使得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成为构建循环经济法 律 法规 体系 的应 有之 意 。 国 的一 些相 关 单行法 的 制定 往往 带有 应急 性 , 我 应急 性 的 后果是 法条 上冲 突 颇多 , 整个体系的连贯性 不足。各个单行法或部 门法之间还存在着各 自为政 、 相互重复 、 互不协调、 甚 至相互 矛盾 和抵 触 的现 象 。 发展 循环 经 济 的形势 和 循环经 济法 制建 设 需要 一 部 真正有 效 的 , 与时俱 进的循环经济基本法。 基本法不仅仅有提供一般法律依据的作用 , 更是确定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宣示国家基 本政策 、 确定公民和社会在发展循环经济领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体系的法律依据 。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 其地位需要基本法来 明确。 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需 要大量和系统的环境 、 资源与经济立法 , 这个体系不能缺少一个龙头。 因此 , 我们主张 , 在制定作为 循环经济基本法的 循环经济法)的同时 , ) 可考虑为制定下一部 循环型社会建设法)留下立法空间 )


我 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
面对 资源 能源 的 日益 稀缺 、 境 质量 的 日趋 恶化 , 类面 临着 前所 未 有的 生 存与 发展 危机 。 环 人 各国
都在寻求如何摆脱发展困境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如何促进经济 、 社会与环境的 良 性循环成为整个人类 都需要认真思考并予 以回答的现实问题。发展循环经济 ( 本质上是生态化经济) ,旨在市场经济背景 下, 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 , 发挥 国家和市场在发展中的互补功能 , 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 法律体系建设有两个基本要求: 健全与协调。 健全 即构成体系的各个部分必须齐备 , 不能欠缺t 协调 即各个部分必须逻辑地、 有机地构成一体 , 避免冲突和矛盾。 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可 以由循 环经济基本法统帅下的环境与资源法和循环经济核心法组成。 所谓核心法 , 是指直接推动我 国循环经 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法律 ,即覆盖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 , 包括生态工业, 生态农业, 废旧资源回收、 利 用 、 源化 和无 害化 产 业 ,绿 色服务 业 ,以及其他 消费 行为 等方 面 。在 核心 法 中 ,已经 颁布 和实 施的 资 法律有 ( ( 清洁生产促进法》 (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 节约能源法》和 ( 《 可再生能源法》 ;需要 尽快建 立 的法律 包 括生 态农 业 法或 修 改农业 相 关法 、绿色 采购法 或修 订 ( 府 采 购法 》 《 政 、再生 资源法

2013广西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真题(96分卷)

2013广西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真题(96分卷)

1.(2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应放在A. 农业部门B. 教育部门C. 宣传部门D. 产业经济部门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A.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B.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C.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D.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2分)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是A. 价格波动水平B. 资源禀赋C. 人均收入D. 消费水平4.(2分)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A. 熊猫标准B. 绿色世博标准C. 北京标准D. 2000标准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5.(2分)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A. 发展权之争B. 生存权之争C. 国际政治地位之争D. 国际经济地位之争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6.(2分)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其市场原理是A. 限额—交易B. 资金—交易C. 基准—交易D. 商品—交易7.(2分)各国的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来表示。

A. 碳生产力B. 碳锁定C. 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D. 碳排放弹性指标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8.(2分)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的前提是要完全实现A. 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改革B. 电力国有化改革C. 电力市场化改革胶D. 可再生能源国家扶持政策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9.(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A. 无悔原则B. 可持续发展原则C.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 公平原则10.(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A. 共同没有区别B. 发展中国家因发展需要可以不承担责任C. 发达国家因为已经实现碳的低排放而不具有责任D. 共同但有区别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1.(2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 创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B.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C.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D.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2.(2分)世界上最早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的国家是A. 意大利B. 英国#俄罗斯C. 美国你的答案:ABC得分:2分13.(2分)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A. 政策优惠、技术支持B. 现金支持、技术支持C. 贴息、直接补贴D. 现金支持、人才提供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4.(2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A.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B. 建设科技开发型、环境友好型社会C. 建设科技开发型、能源创新型社会D. 建设资源节约型、能源创新型社会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5.(2分)世界首个《京都议定书》碳排放配额全球交易平台是A. 欧洲气候交易所B. 欧洲能源交易所C. 未来电力交易平台D. Blue Next交易平台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6.(2分)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这被称之为A. 海滨气候现象B. 热带海洋气候现象C. 拉尼娜现象D. 厄尔尼诺现象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7.(2分)欧盟的低碳转型重点落脚于A. 发展新能源产业B. 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C. 强化低碳社会政策D. 产业升级和转移,以及调整能源结构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8.(2分)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 农业活动B. 自然灾害C. 地壳运动D. 能源活动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19.(2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A. 英国的《气候变化法》B. 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C. 欧盟的《气候与能源综合法令》D.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0.(2分)当碳市场流动性加强且价格稳定后,碳资产赢得基金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A. 双重收益模式B. 资金回收周期短C. 健全的法律保障D. 政府资金扶持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1.(2分)对所有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转型都需要协调和发挥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运用,这些政策有A. 利用市场机制降低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B. 通过制订相关规划对低碳发展进行引导C.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规范D. 财税引导和激励手段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2.(2分)根据KAYA公式,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取决于A. 能源结构B. 单位GDP能耗C. 人均GDPD. 人口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3.(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对低碳经济认识上的误区的有A. 发展低碳经济要限定特定产业B. 低碳经济意味着高投入C. 零碳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D. 低碳经济就是贫困经济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4.(2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财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这是因为A. 对经济资本存量的需求大大减小,可以将更多的能源消费用于服务业B. 社会财富的积累使工业投入增加C. 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能源消耗D. 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引发低碳技术进步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5.(2分)低碳生活首先需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消费偏好,包括A. 增加一次性产品使用B. 改变过分追求便利的消费方式C. 适当延长产品使用寿命D. 改变奢侈和炫耀的消费方式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6.(2分)《京都议定书》确立的落实京都目标的灵活机制有A. 政府责任机制B. 清洁发展机制C. 排放贸易机制D. 联合履行机制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7.(2分)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A.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B.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C. 资源使用效率机制D.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8.(2分)碳税的主要特点有A. 管理成本高B. 税率稳定C. 财政收入可观D. 促进低碳技术使用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29.(2分)下列选项中,推动了低碳转型的有A. 实现可持续发展B. 应对金融危机C. 提升国际竞争力D. 保障能源安全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0.(2分)世界上主要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常用的经济手段有A. 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激励政策B. 化石能源的财税减免政策C. 实施碳税D. 节能减排的财税优惠政策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1.(2分)气候博弈的本质,包括A. 碳排放权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B. 技术开发与转让可推动国家的发展C. 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D. 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2.(2分)CCS技术的核心是A. 碳生产技术B. 碳排放技术C. 碳存储技术D. 碳捕捉技术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3.(2分)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是A. 坚持减量化优先的原则B.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C. 法律规范要有力度,对高能耗行业要有硬性约束D. 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等在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4.(2分)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最早的试点城市有A. 上海B. 北京C. 保定D. 沈阳你的答案:ABCD得分:0分35.(2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A. 第三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发展落后B. 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C.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D. 生产结构不合理你的答案:ABCD得分:2分36.(2分)美国不批准《京都议定书》是因为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科学不确定性。

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

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

浅谈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内容摘要: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是实现经济和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式。

本文从五条道路看循环经济,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经济立法具体有现实必要性,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立法的基础原则和四个步骤。

关键词:循环经济、立法随着人类的高度产业化,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循环经济范式受到重视。

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一、从五条道路上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我们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推行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5条具体道路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循环经济要本土化,只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有生命力,这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质上是一致的。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系统安排、集约利用、保护环境是世界上成功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改进方向。

二、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和我国环境法的任务(一)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分析首先,循环经济立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循环经济法的性质归属与立法框架

循环经济法的性质归属与立法框架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期 1
20 0 8年 3月
河南 商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n lo n n B s e sC l g o ra fHe a u i s ol e n e
Vo. No 2 1 21 . M a . 00 r2 8
结合技术改造 防治 工业 污 染 的决 定》 到 《 环境 保 护法 》 、 《 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 防治法 》 《 、 噪声污染 防治 法》 煤 炭 、《
法》 森林法 》 防沙治沙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 、《 节 约能源法》 《 、 环境 影响评 价法》、 《 可再生 能源法 》等 法 律 ,均提出了发 展循 环 经济 相关方 面 的要 求。同时 ,19 97 年在修改后 的刑 法 中加入 了破 坏环境 资源 的相关罪 名,这 说明我 国环境立法 已从纯 环境立 法走 向与刑 法 、民法融 合 的新阶段。同时 ,我 国正 抓紧制定 发展循 环经 济的专项 法 规 ,加 快制定发展循 环经 济的标准规 范 ,通过健全 法制促 进 循 环 经 济发 展 。此 外 ,地 方 立 法 步伐 明 显 加快 。截 至 20 0 4年 ,陕西 、辽 宁 、江苏等 省及贵 阳 、沈 阳、太原 、深
要保 证 。

体系 。这些 国家在立 法 的指导思想 上是经 济循环 型,法 律 所规范的 内容不是环境法所能包容 的。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从法律 法规 和政 策上 为循环经 济 的发展创造 了基 本 的制度环境 。从 数量上 看 ,有关环境 污 染方面 的立法有 5部 ,资 源方 面 的有 3部 ,与 可持续发 展 相关的法律有 1 1部之 多。从 18 9 3年 国务 院颁 布 的 《 于 关
年重新修订 ,使该 法成 为德 国发展循 环经济 的总纲 。与 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框架
归纳起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一般侧重于废物再生利用,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因此前端减量化的潜力很大,要特别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二是突出重点,着力解决能耗高、污染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要求。

三是法律规范要有力度,对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为要有硬约束。

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为企业或个人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指导规范,支持和推动企业等有关主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以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已经由全国人大批准的一系列法律性文件所确认,最能体现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为此,《循环经济促进法》按照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顺序设计该法的法律框架,并以此为主线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2.《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内容
一部法律,离不开若干重要的法律制度作支撑。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内容包括:
一是建立循环经济规划制度。

循环经济规划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的安排和部署,是政府进行评价考核和实施鼓励、限制或禁止措施的重要依据。

为此,《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程序和内容,为政府及部门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二是建立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

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的,对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必须有实在而有效的总量控制措施。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本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建设用地、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和产业结构。

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发展经济决不能突破本地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应把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

在传统的法律领域,产品的生产者只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承担责任,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生产者还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

也就是说,生产者的责任已经从单纯的生产阶段、产品使用阶段逐步延伸到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置阶段。

为此,《循环经济促进法》根据产业的特点,对生产者在产品废弃后应当承担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四是强化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监督管理。

为保证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对重点行业的高耗能、高耗水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十分必要。

《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建筑、造纸、印染等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用水量超过国家规定总量的重点企业,实行能耗、水耗的重点监督管理制度。

五是强化产业政策的规范和引导。

产业政策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更是政府规范和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为此,《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

六是明确关于减量化的具体要求。

对于生产过程,《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产品的生态设计制度,对工业企业的节水节油提出了基本要求,对矿业开采、建筑建材、农业生产等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流通和消费过程,《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服务业提出了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等。

此外,还对政府机构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

七是关于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具体要求。

对于生产过程,《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工业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农业综合利用以及对产业废物交换的要求。

对于流通和消费过程,《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船回收拆解、机电产品再制造,以及生活垃圾、污泥的资源化等具体要求。

八是建立激励机制。

主要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有关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收费制度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九是建立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循环经济促进法》专设法律责任一章,对有关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细则,以保障该法的有效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