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对话”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理解和运用对话内容。
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其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对话”策略的优势1.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对话”策略可以让学生感知口语交际的自然特点,学会理解和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会合理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促进思维发展“对话”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常在对话中,文本信息比较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建立起对情境的认识,并刺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话”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理解对话内容的同时也能对文章的整体语境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话内容生动形象,可以代表概括文章中的思想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1. 阅读前:在阅读前,可以通过出示朗读材料(课文、故事、读物等)的图像或书籍的扉页等,让学生猜测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的情节背景,为后续的阅读、讨论做好铺垫。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课堂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对话中人物的语调、语气、表情和心理状态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中的情感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更好的认知。
同时,老师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停下来观察和分析对话,判断对话的情感、语言和用意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价值观等内容,以及故事的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话成分、语言技巧、对话目的等方面展开讨论,开启学生智慧的思维之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对话”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对话,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升华提供必要的支持。
微课动画人物对话教案
微课动画人物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理解微课动画中人物对话的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
3.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教学重点:1. 听力训练,通过微课动画人物对话,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 口语表达,通过对话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听懂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
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动画人物对话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对话情境,感受对话氛围,为学习对话内容做好铺垫。
2. 听力训练。
让学生仔细倾听对话内容,理解对话的主题和要点。
可以播放多遍视频,让学生逐渐熟悉对话内容。
3. 对话学习。
教师可以将对话内容呈现在课件上,让学生跟随对话内容进行朗读和模仿。
并对对话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
4. 口语表达。
让学生结对练习对话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情境,让他们根据对话内容进行自由发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5. 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对话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在对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编写类似的对话内容,或者设计新的情境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五、教学反思:通过微课动画人物对话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写人物对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学写人物对话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人物情感和性格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重点:1. 人物对话的基本结构。
2. 运用语言表达人物情感和性格。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生动的人物对话。
2. 如何在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的人物对话示例。
2. 写作指导资料。
3. 作文评改标准。
学生准备:1. 回顾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2. 准备一些人物素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2. 提问:我们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呢?二、讲解人物对话的基本结构1. 讲解人物对话的组成部分:对话内容、对话人物、对话情境。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段人物对话。
2. 要求对话中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性格特点,并能表达出相应的情感。
四、课堂展示1. 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设计的人物对话。
2. 师生共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的人物对话基本结构。
2. 提问:如何在对话中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呢?二、讲解如何在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1. 讲解通过对话内容、对话人物、对话情境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 举例说明。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短文。
2. 要求对话中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性格特点,并能表达出相应的情感。
四、课堂展示1. 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师生共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物对话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修改和完善课堂练习的作品,准备参加下一次的作文展评。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课堂练习、作文展评。
评价内容:人物对话的基本结构、人物性格特点的展现、写作技巧。
“对话提示语”的教学策略——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04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编入了许多故事类课文,精彩有趣的对话使课文变得生动活泼。
为了体现各个角色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作者在描述对话时还用上了很多提示语,形象地揭示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对话提示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对话提示语的用法是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认识对话提示语的类型对话一般由提示语和引语两个部分构成。
提示语,顾名思义就是提示说话者的神态、动作、语气、语调的词语,是说话者性格特点的直接表述;引语,则是说话者所说的话。
认识对话提示语的不同种类,有利于学生掌握其表达形式。
《小狗学叫》中的对话提示语形式较为丰富,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所有角色的对话,然后把它们归类整理,提炼出对话提示语的四种方式:(1)拉车式,即提示语在引语之前,如:“它们对它说:‘你怎么不叫?’”(2)推车式,即提示语在引语的后面,如:“‘不难,容易极了……’小公鸡又喔喔喔地叫起来。
”(3)挑担式,即提示语在两句引语的中间,如:“‘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4)隐形式,即没有提示语,如课文的第3~8自然段。
归类以后让学生读一读,细心的学生就发现这些对话提示语后面的标点符号也各不相同:拉车式的提示语后面跟的是冒号,推车式的提示语后面跟的是句号,挑担式的提示语后面跟的是逗号。
为了加深对提示语的印象,教师让学生在其他课文中找一找关于对话的部分,学生欣喜地在课文中找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对话,然后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二、关注对话提示语的作用课标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阅读要求,对话提示语所处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因此,对话提示语的教学就要关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读读想想中体会对话提示语所起的作用。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第2自然段是老屋说的一句话,采用的是“引前提后”的形式,突出的是老屋说话时的内容,与课题相呼应,后面的提示语则是补充说明它说话的语气和动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能够通过阅读对话描写来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信息。
3.能够运用对话描写的技巧,写出生动、具体的对话场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与技巧。
2.能够分析对话描写对整个文学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对话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2.对话描写的常用技巧与表现形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一篇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话描写?对话描写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2. 输入教师讲解对话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段对话描写,并回答相关问题:对话描写中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帮助读者了解人物?4. 总结总结对话描写的作用与技巧,强化学生对于对话描写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一课时所学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对话描写的作用和技巧。
2. 深化分析一篇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描写,让学生通过对对话描写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变化等信息。
3. 创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通过模仿对话描写的形式,完成一段对话描写,并展示给全班。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提高对对话描写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对话描写的作用,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描写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朋友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种类: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 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表示语气、停顿、疑问、感叹等。
3. 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人物对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种类、作用及运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对话案例,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4.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修改,提高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标点符号在人物对话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人物对话,注重标点符号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2. 内容:- 标点符号的种类: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标点符号的作用:表示语气、停顿、疑问、感叹等- 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人物对话,注重标点符号的运用。
2. 分析一篇课文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总结规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年级看图写话公开课教案《学写对话》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看图写话公开课教案《学写对话》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对话知识,编写简单的对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编写对话,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看图写话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内容1. 图片观察: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2. 对话编写: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编写人物对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对话。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转化为有趣的对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对话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对话的要素。
3. 图片观察: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4. 对话编写: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编写人物对话。
5.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对话,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话。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后图片,编写对话。
2.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看图写话活动。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看图写话方面的进步。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导入:教师选择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细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实例讲解:教师展示优秀的对话案例,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对话的写作技巧。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共同讨论如何根据图片内容编写对话。
4. 指导写作:教师个别指导学生编写对话,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对话编写:评价学生编写的对话内容,关注对话的逻辑性、趣味性。
初中语文中情景教学运用策略
初中语文中情景教学运用策略情景教学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究、应用语言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下面介绍几种情景教学运用策略。
一、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真实模拟情境来演练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
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一个角色,进行小组或全班表演。
这个情境可以是一个对话、一篇文章、一个作品等等,每个人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情景模拟注重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技能。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来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一个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体验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和实践体验。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风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地进行学习和参观,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亲身感受自然和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视野和文化视野。
四、情景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调整、情感体验、形象化教学等策略,使学生在充满情感色彩的情境中愉悦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古诗《登高》时,可以通过展示山川美景、唱古曲、品茶、画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创造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主要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基本技巧,学会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运用对话,以及如何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文和富有启发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对话描写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对话的基本格式和技巧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仍存在对话单调、生硬,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话描写的基本技巧,学会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运用对话,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行对话描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对话描写的基本技巧,学会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运用对话,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使对话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对话描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行对话描写练习。
3.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课堂问答、日常对话等,引发学生对对话描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浅议人物通讯的教学策略
浅议人物通讯的教学策略作者:许红英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12期摘要: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在信息化时代,了解人物通讯的内容、把握人物通讯的特征,对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人物通讯教学为例,围绕“初识”“再会”“探索”“解析”四个关键词,从了解通讯、走近人物、巧设问题、品读细节四个方面,探讨人物通讯的教学策略,促使高中生在阅读文本、解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物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物通讯;教学策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为主,围绕“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古代诗歌。
其中,人物通讯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单元目标为准则,带领学生共同探析人物通讯的特点,使学生在准确了解人物通讯写作特点的基础上,走近新闻通讯文体中的具体人物,了解其具体事例,从而在真实的事件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以此体现人物通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
一、初识:了解通讯,明确人物通讯特点人物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它与学生以往接触的小说、散文、议论文等文体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对人物通讯的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具体特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具体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等问题,从而在“初识”阶段初步评判人物通讯质量、辨析通讯体裁的基本技能。
基于了解人物通讯体裁特征和写作方式的需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自习任务,通过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使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从而明确“人物通讯”的主要特点。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下面设置的任务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1.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总结人物通讯的共同点。
2. 查阅网络资料,初步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征。
《学写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学写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提示语的作用,学会在人物对话中添加提示语,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提示语进行人物对话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提示语的概念及作用2. 提示语的位置及用法3. 在人物对话中添加提示语的方法4. 提示语的修辞手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在人物对话中添加提示语,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提示语进行人物对话创作,使提示语与对话内容相互呼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2. 学具:作文纸、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物对话的基本要素,引出提示语的概念。
2. 讲解提示语:介绍提示语的定义、作用、位置及用法,并通过例句展示提示语的修辞手法。
3. 实践演练:给出一段人物对话,要求学生在对话中添加合适的提示语,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编写一段人物对话,要求运用提示语,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5.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编写的人物对话,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提示语在人物对话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写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2. 板书内容:- 提示语的概念及作用- 提示语的位置及用法- 提示语的修辞手法- 在人物对话中添加提示语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编写一段人物对话,要求运用提示语,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2. 课后拓展:观察生活中的对话场景,尝试运用提示语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提示语的概念、作用、位置及用法,并能够在人物对话中运用提示语。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提示语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对话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话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1、对话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说《绿皮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对话中的人物关系、语言表达等感受小说的情节和情感。
2、对话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说《小兵张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对话来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和交流,这对学生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话来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学生的讨论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对话可以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例如,在学习文章阅读技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话来练习如何问答、如何用简要的语言总结文章要旨等技巧,让学生在对话中锻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在创作作文时,对话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
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展现人物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言行举止,可以让作文更有生命力和情感力量。
综上所述,对话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深入理解文章、学习合作与交流、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逐步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步骤和方法
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步骤和方法(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步骤和方法一、教学策略为达到有效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切有效原则和教学行为都可称为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策略的特点,教学策略可分为普遍性策略和具体性策略。
普遍性教学策略指适用于各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大致包括: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和评估策略。
具体性教学策略用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行为,根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可分为词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听说教学策略、写作教学策略和语法教学策略等。
二、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话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利用挂图加强口语训练小学课本每课都配有一幅色彩鲜艳,生动漂亮的挂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训练学生的口语,描述一下图片的内容。
在这里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言的流畅性上而不是准确性上。
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让他们敢于并乐于开口说英语,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感。
2. 为学生创设情景,采用整体教学模式学习对话众所周知,语言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先讲单词,然后讲句型,最后再进入对话的学习。
这种模式看起来是先把难点给学生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如鱼得水。
但是效果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学生并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语言更是遥不可及。
为什么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最后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可能原因就在这里。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作者:金江英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3期对话型语文教学,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
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所以,“对话型”阅读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对话教学呢?1. 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变革人。
”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
课程领域曾出现过许多“昙花一现”的所谓改革,一些教师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教师手里拿着的是新编的教材,但在观念和教法上是“涛声依旧”。
对话型阅读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
这就必须解决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及其教学新观念的确立问题。
教师应该发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潜心读书,真正用心与文本对话,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主导或帮助学生的作用。
2. 平等不排除引导“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
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是就师生人格的平等性而言的,但并不排除引导。
对话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育现象,是教育的过程,因而必须像其他教学形式一样,以教师为引导。
学生的相对稚嫩使引导具有必要性,教师的相对成熟又使之具备引导的可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但又不能因此误入相对主义迷途,对学生的回答不加区分地一律给以“好”、“很好”、“有自己的理解”等赞扬和评价。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朗读材料筛选,推出一些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体验。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比较经典,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即使是非叙事性文本,也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这需要教师做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
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后,其学习心理会自然贴近,其思维会顺利启动,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精选内容,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教材文本内容大多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设计,教师要对内容做出必要的筛选,以提升训练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分角色朗读学习环节,在多重感官参与下建立学科认知。
1.素材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最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呢?带有故事性特点的内容自然成为首选,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其他内容做巧妙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角色朗读机会。
如写景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可以安排学生分段、分句朗读,也能组成分角色朗读活动。
如诗歌,利用“接龙”式朗读,安排几个学生做展示,同样能够收到分角色朗读训练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出观赏荷花的过程,虽然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但同样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行踪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推出朗读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好分角色朗读分工。
可以将作者位移行踪、观看荷花的角度等因素做划分考量,设定几个角色。
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在不断变化,其角色感比较强,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关注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始阅读思考和分工组织,分角色朗读训练顺利展开。
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小品文,没有诸多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教师做出创意设计,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形成多点激发,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范读引导。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熟悉,教师不妨推出多种范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聚焦“对话” 因“段”施教——“对话描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学段特点及教学策略探究
聚焦 “ 对话” 因“ 段” 施 教
— —
“ 对 话 描 写” 在 小 学语 文 教 材 中的 学段 特 点 及教 学策 略探 究
浙江 建 德 市 明珠 小 学 陈彩 虹
记人 、 叙事 、 童话 、 故事等体裁的文章 , 因作 品 的需 要
文本 的精彩“ 对话”教学 中 , 让学 生感悟“ 对话 ” 的特点 , 才能迁移运用“ 对话 ” 来写具体一件事 , 展 开故 事 情 节 。
1 . 形式丰富 , 灵 活运 用
话, 再 让 学 生 分 角 色 读 一 读 。 学 生 在 勾 画 朗 读 中 形 成 了
对 话 的 最 初 认识 。 2 . 真情朗读, 还 原 情 境
不 同表现 形式 , 感 受其作 用才 能让学 生在 习作 中运用 。 例如 , 在三 年级上册《 语 文 园地 二 》 学 习 引 用 人 物 说 的 话 时, 先投 影 出 示 , 让 学 生 自己观 察 发 现 , 引语 都 相 同 , 但 是 提 示 语 可 以置 前 、 置后或置中, 标 点 也 发 生 变 化 。到 课 文 中找 找 相 应 的例 子 , 并 迁 移 让 学 生 变 化 形 式 。 如 在 习 作
态、 有 声 的生 命 , 既会 意 生 情 , 又 表 意 传 情 。 在 品 悟 之 后
采 用 多 种 形 式 朗 读“ 对话 ” , 学 生 带 着 自 己的 理 解 , 融 入 故
事情境 , 释放真实 、 自然 的 情 感 。如 《 夏夜 多美》 一 文中 ,
小动物 的对话较多 : “ 我不小心掉进池 塘 , 上不了岸啦 ! ”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是有效传递和反馈教学信息。
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真正的对话式教学,我们应该基于对话模式的发展分析,采取情境创设、积极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简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对话的重要性。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引言: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发现有效对话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对话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对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需求,而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总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对话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对话模式的发展,通过情境创设和积极性激发等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这将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的意义(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
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话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对话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角色和情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对话教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策略与境界萧县中学陈崇洲关键词:侍坐对话策略境界内容摘要: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话教学的某些策略,感悟到一种对话的高妙境界。
对话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
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与文本作者、和教师实现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
正文站上三尺讲台,面对一群年轻的生命,我该怎样和他们对话?是居高临下,口若悬河,传道授业;还是平等相处,坐而论道,以心交流?这让我想起了令人神往的两千多年前的“课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老师自然是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这段开场白真是循循善诱!一下子就消除了“子路们”的疑虑,让他们畅所欲言,各述其志。
而尤以曾皙的发言最精彩,也最受老师孔子的欣赏。
不过,我最关心的是孔子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曾皙在子路等人发言后,颇有疑虑。
孔子则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这才引出了曾皙的精彩发言,而令孔子喟然叹息。
我也一直在参悟这段文字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觉得,在“这节课”里作为老师的孔子和作为学生的曾皙们的关系体现了真正的平等,师生间的对话真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老师孔子不就是所谓“首席发言人”吗?——这不就是我们呼唤的对话教学吗?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侍坐”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和同学们对话、交流。
一场“雷雨”,一次顿悟——对话的策略《雷雨》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可是虽教读数遍,却一直令我头痛不已。
为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我曾排演课本剧,然后组织演员和其他同学座谈。
希望在交流表演心得和观剧感受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构建富有个性的作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多为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文中常有大量的人物对话。
当前教师是如何教学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的?笔者经过调研,发觉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读而过”,一种是“一读再读”。
“一读而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喜欢抓描述性语言或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教学,对于对话,则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
第二种典型现象是“一读再读”,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
由此,笔者认为,人物对话作为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多重开发的教学价值。
本文试从几个典型课例分析入手,阐述对话教学关注语言知识、关注内容理解、关注表达方式的几种教学策略,以改善教学现状。
一、关注语言知识,落实“规范对话”的要求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人文泛化”误导下,忽视了一些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
其实,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很多涉及语言知识的要求。
例如,在3-4年级的阅读目标申明确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因而对话教学中,标点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知识。
所以,教师在合适的年段,选择合适的文本,可展开这一目标指向的教学。
[课文片段]《陶罐与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文本解读]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故事以形式多样的对话展开情节,通过在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把陶罐与铁罐在说话时候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出来,因而两者的形象也在对话中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
[教学设计]1.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
2.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1)提示语放回对话中,引导发现提示语位置。
(2)引导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不同。
3.结合语句填写提示语,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4.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
[反思提升]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最佳时机。
以上片段设计,引领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在语言情境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
目标集中,层层深入。
二、关注内容理解,提升“读懂对话”的能力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细节描写对于丰厚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年段的升高,有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正是有这些运用自然却又饱含深意的句子,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学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能“读懂对话”,通过理解对话中的“言外之意”,才能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课文片段]《夜莺的歌声》“梃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一问问口哨)“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二问问人)“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三问问路)“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
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四问问游击队)“你说的是一种蘑(m o)菇(gu)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孩子回答。
[文本解读]这又是一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章。
在这里,同样是有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有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描写,但因为年段不同,目标也不同,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对话内容本身。
可以根据军官的问话把这么多对话分成四组,再细读这四组对话,小夜莺面对德国军官诱骗恐吓,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植入了读者的心坎。
可以说,对话描写起到了丰厚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答话让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言外之意,从而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呢?[教学设计]1.读懂四问,用自己的话说说军官在问什么。
2.指导一答示范性研读,读懂“言外之意”,感受小英雄形象。
例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1)-读,读出”糊涂”,结合军官下一句追问,读懂夜莺的故装笨傻、答非所问。
(2)二读,读出“机智”,通过这句话中两类鸟的对比,理解夜莺“明答实骂”的说话技巧。
(3)假设推想: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骂,会导致什么结果?(4)小结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对话的内容,体会角色,感受人物形象。
3运用解读对话的方法,自学夜莺其他对话,交流读懂对话的成果。
4.小结,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反思提升]对话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没有深入文本,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显得单薄苍白。
在以上片段处理中,对话教学成为了“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学习场,提升了学生读懂对话的能力。
三、关注表达形式,培养“品析对话”的思维宗白华先生引用歌德的话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众所周知,“内容”“涵义”“形式”,三者之中的重点是形式,难点更是“形式”。
因为语言形式承载内容和涵义,其间隐藏着文章的奥秘和作者的智慧与表达的技巧。
因而,在对话教学中,笔者觉得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和“理解内容”外,更应关注“表达形式”,让学生在“发现奥秘”的过程中真正读懂语言,培养语感,引导运用。
1.关注对话中的标点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语言知识”;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特殊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
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例如三下教材《画杨桃),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
在课文中,有这样两段对话:第一处: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第二处: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
但正因为运用了不同的标点,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禹涵。
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抓住这样的“语言点”,让学生在比较发现中体悟语言的奥秘。
2.关注对话中的句式关注对话中的语言形式,除了关注标点外,还必须关注句式。
在一些文本中,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会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反问句”等跟一般的表述相比有些”奇特”的句式。
往往是这些奇特句式的运用,才使得文章具有鲜明的风格和隽永的内涵,人物形象才能生动形象起来。
例如五下教材《桥》,文字不多,五百来字,就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清楚。
作者善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与当时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气氛一致,因而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抓住对话教学这个“语言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有别于一般的“奇特处”,引领其揣摩对话表达方式与语言环境相吻合的要诀。
3.关注对话中的人称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还可以关注人物对话中的人称。
俗话说,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说话的习惯,往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例如在《将相和》中,廉颇的语言处处以我为先,开口就是“我廉颇”“我……我……我……”课文中有三个“我”;蔺相如处处都是“我们赵国”。
一般都说“文武双全”,“文”在前,“武”在后,而蔺相如却说“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廉颇对蔺相如,从来是直呼其名;而蔺相如对廉颇的称呼都是“廉将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细微的形式秘密,从而细腻地感受人物形象。
当然,朗读对话无疑是人物对话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学中,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入情入理的朗读中发现文章表达的奥秘,使朗读更丰满。
总之,对话描写,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一读而过”,教学中要根据年段的特点而合理使用教学策略,发挥对话描写合理的教学价值,最终达到学生会说话、会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