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青岛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word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青岛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72352c0b1c59eef8c7b4aa.png)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验证、归纳、总结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2、5倍数的特征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阳光小学在大课间要进行特色的表演,看!都有哪些表演?1.出示情境图,寻找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预设:圆圈舞,交谊舞,叠罗汉谈话:从这些表演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发现:(1)跳交谊舞的2人一组,共12人。
(2)跳圆圈舞的5人一组,共15人。
(3)叠罗汉的3人一组等。
2.谈话:如果跳圆圈舞,还可以选多少人参加比较合适?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20、25、40等)3.谈话:16人行不行?为什么?参加的人数必须是5的什么数?预设:必须都是5的倍数。
(顺势板书:5的倍数)4.谈话:如果参加交谊舞,应选派多少人?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等)。
谈话:这些是2的什么数? (板书:2的倍数)预设:都是2的倍数。
5.谈话:如果叠罗汉,参加的人数应该是3的什么数?预设:都是3的倍数。
6.谈话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列举的5的倍数和2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学校的大课间特色,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总结概念1.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1)谈话: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非零自然数。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2_青岛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2_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35e4e6bb68a98270fefab3.png)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2_青岛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2、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3、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究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2、5的倍数的特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游戏规则是: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探究新知】一、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1、2、3、4…….(1)让生说给同桌听。
(2)汇报自己的想法。
(3)你说的这些数是任意一个数吗?(都是5的倍数)。
(4)举出5的倍数的例子。
2、5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1)请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说一说探究的方法)(3)小结5的倍数的特征。
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70、98、45、19、5【练习】2、5的倍数特征1、把下列各数放进合适的()内。
13、56、89、7、91、84、4、1偶数奇数2.按要求填一填。
你有什么发现?24 30 35 40 12 15 60 18 72 85 905的倍数 2的倍数3、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2)偶数都是2的倍数。
(3)在1~10的自然数中,一共有4个奇数。
(4)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想一想。
一筐苹果有若干个(个数在70~100以内),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
秋青岛版数学五上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
![秋青岛版数学五上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72f153844769eae109ed04.png)
秋青岛版数学五上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小学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
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
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
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3.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最新教学文档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最新教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09af54014791711cc7917db.png)
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
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
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
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3.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9fee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7.png)
六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材简析】《因数与倍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大数,掌握了非零自然数的乘法关系、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并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熟练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玩脑筋急转弯吗?考考你们!有两对父子上了一辆车,但车上却只有三个人,这是为什么?谁能对照图片具体说一说?谈话: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数与数之间也存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这些奥秘,好么?【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形式,通过脑筋急转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通过渗透互相依存的关系,为因数和倍数概念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谈话: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进行排练,现在看到的球操表演。
这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参与者有非常强的团队意识,这样表演才会精彩。
多少人参加?谈话:想一想在表演中,这些同学要变换不同的方阵,可以怎样排队?能把你的想法在学习单上画一画么?提示:1)所画方队每行的人数一样多。
2)用你喜欢的符号代表同学们,排一排画一画,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排法。
谈话:哪个组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排法?谈话:同学们设计的队形都很好,大家请看,每行一个,排12行和每行12个排一行都可以用算式1×12=12来表示。
由这些不一样的排法,我们得到了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从这些乘法算式开始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青岛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word教案 (5)
![青岛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word教案 (5)](https://img.taocdn.com/s3/m/302e346687c24028905fc30d.png)
信息窗 1——因数与倍数2【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二、出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三、自学指导(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03 页的内容。
认真看百数表,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1、学生更正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议一议)讨论第七题两生判断的对不对,不对的话,说出为什么?讨论第六题(2)看学生板演的对不对,不对的,说出为什么?然后说一说3的倍数的特征。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互改,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六、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六、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a66654b52acfc789ebc9b3.png)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学习目标】质数和合数【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3.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4.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巧,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5.培养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探究一1.观看情境图。
你能发现什么?2.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二1.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2.交流自己的发现。
3.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什么叫质数?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
全班交流、辩论,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1.把下面数中的合数圈起来。
80 7 35 23 40 56 47 94 28 43 31 92.在自然数11-20中,质数有(),合数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3.判断。
(1)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某校四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如下:班别:一班、二班、三班、四班。
人数:40、42、48、45。
各班要划分活动小组,如果每组5人,哪个班能正好分完?每组4人或6人呢?四、回顾全课,总结提升在本信息窗中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第二学时】【学习过程】一、探究一回顾:1.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3.说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4.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它们各能被哪些数整除?3 6 21 28 53 60 75 97二、探究二1.玩游戏:游戏规则:(1)写成两个数相乘或连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得分越高;(2)只能用自然数;(3)不能用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把能写成几个数连乘的数写成几个数连乘,例如:4=2×2,12=2×2×3,22=2×11。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95dda7a32d7375a5178040.png)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教材分析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
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
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
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分析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难点:数与数之间因数与倍数关系的表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疑点:本单元所讲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易错易漏点:1、关于因数和倍数在表述时不完整,如3是因数6是倍数2、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容易混淆。
青岛版五上数学 6 因数与倍数 ( 因数和倍数 )教案
![青岛版五上数学 6 因数与倍数 ( 因数和倍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8eb4869dc5022abea009f.png)
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第88页《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同学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考虑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及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作业纸、课件。
【教学准备】一、导入新课1陈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生:整数、小数、分数、自然数)2自然数中还藏着很多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0以外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板书:除0以外自然数)二、认识因数和倍数(一)活动一: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可以怎样排队?1学生动手操作,指名汇报交流,2谁能根据这道乘法算式说一说各数之间的关系?3 教师说明:在像这样的算式中,我们就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课件出示)(教师板书)4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5谁能根据这个摆法来说一说?(出示第2种摆法)6追问:如果只说6是因数,行不行?为什么?7现在我们会判断因数和倍数。
那增加难度,你有没有信心挑战?(二)活动二:找出24的所有因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得?(作业纸)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收集资源,进行点评交流。
预设:老师也想了一种方法,你能看懂吗?我们发现,不管哪种方法,找出的24的因数都是:1,2,3,4,6,8,12,24。
(教师板书,画集合图)2现在你能快速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吗?师:你是怎么想的?3 请大家观察这三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我们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总结: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学习文档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c578eb0c22590102029deb.png)
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每年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最受大家的喜爱,那可是运动会的压轴大戏,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排练场,看看发生在哪儿的数学故事。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一)、新课引入:1、师:请你用12个同样大小的小圆片代替12名同学,看看每行摆几个?摆了这样的几行?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二)、展示交流: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排队的方法,而且每种摆法我们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表示。
其实,这些算式当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也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屏幕出示)例如在2×6=12,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说——生练——师指生说师:可见在乘法算式中,两个数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呀?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师: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指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讨论0)。
板书:非0自然数师:现在你们能把存在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条件说得更准确些吗?生:在非0的整数乘法算式中,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关系。
师:现在同学们学习了表示关系的因数与倍数,谁能勇敢地接受挑战,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呢?(课件)师:谁也来出个乘法算式说一说。
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 (2)
![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 (2)](https://img.taocdn.com/s3/m/da75f04e4a7302768e9939c0.png)
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初本单元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经历探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因数和倍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这里倍数与因数以及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都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材的编写的主要特点:1.借助生活素材,引入对抽象知识的学习。
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都属于数论方面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选取了具有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如球操比赛、舞蹈表演、团体操表演等,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
2.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等内容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规律方法的指导。
比如:在研究2、5、3的倍数的特征时,运用了列举法和百数表;在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引入摆棋子等,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
3.改变实验教材的编排结构,使知识更系统。
本次编写为了使知识更系统、连贯,将因数和倍数和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这些处理,优化了知识结构,既体现了知识间的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f5995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3.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青岛版六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非常的聪明,非常的好学,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班的班长是谁?生:......师:那你的同位是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同位,是吗?那我找一个同学说一说。
生:我的同位是×××师:我要说×××是同位,行吗?生:不行。
因为同位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说谁是同位,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同位,谁是谁的同位。
师:其实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些数字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家想不想探究探究,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阳光小学准备举行一场球操表演比赛,五一班决定派12个同学参加比赛。
想一想,这12个同学可以怎样排队?师:先自己想一想。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有想法了。
好,我们看大屏幕,请用12个圆圈代表12名队员,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排一排。
1.一共能排出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队形?2.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3.限时2分钟。
师:大家听清楚要求了吗?(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
找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用磁铁摆一摆)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认识因数。
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黑板,这几位同学摆的方法和你们画的一样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生:每排4摆个,摆了3排。
乘法算式是3×4=12。
五年级数学上册6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6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1e88cd79ec3d5bbfd0a74fb.png)
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备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101——112页的内容,本单元知识是整数知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教学难点:理解奇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课时安排】 6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第1个红点),自主练习,第90页习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
2.通过探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出一个数的倍数及因数的特征。
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完整性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情境图:这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如何排队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方法一:每排6人,排2排;方法二:每排4人,排3排;方法三:每排12人,排1排。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在操作中得出乘法算式。
五 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六、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 青岛版
![五 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六、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10ecd869eae009581becb9.png)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学习内容】2、3、5的倍数的特征【学习目标】1.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3.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感知规律观看情境图:根据信息,想一想: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二、猜想规律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2.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3.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1.利用百数表研究2的倍数特征。
在百数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3.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1.自主练习1、2。
3.按要求组数。
0、6、9、7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97413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6.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小学数学精选教案《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解2、5、3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12人参加球操表演的情境,借助问题“可以怎样排队”,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发现排数、每排人数与总人数12的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并探索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舞蹈表演的情境,其中圆圈舞表演5人一组、交谊舞表演2人一组、叠罗汉表演3人一组,借助问题“可以选派多少人参加”,引导学生根据每种舞蹈表演的人数特点,列举出2、5、3的倍数,并且借助百数表、计数器等探索2、5、3的倍数特征。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方阵表演的情境,方阵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人,借助问题“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将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小学数学精选教案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掌握2、5、3的倍数特征;会分解质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小学2013.09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
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
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
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3.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两个内容可以集中编排在本单元,也可以分散编排在约分、通分的前面。
考虑到本单元概念较多,抽象程度高,本套教材把这两部分内容分散编排在第四单元,也更加突出了它们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分析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难点:数与数之间因数与倍数关系的表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疑点:本单元所讲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易错易漏点:1、关于因数和倍数在表述时不完整,如3是因数6是倍数2、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容易混淆。
3、找一个数的因数学生容易漏掉1和这个数本身,找一个数的倍数漏掉这个数本身。
课程资源拓展分析:分解质因数的主要作用虽然是为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但它也有很多另外的作用,如研究一个数可能是有哪几个数相乘得来的,在训练学生思维和解答某些应用题中还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应该把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教给学生。
并搜集一些应用分解质因数的习题进行练习,使学生体会分解质因数的妙用。
另外可让学生了解数论的知识在数学领域中的地位,补充一些有关的数论知识趣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让特长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
有效的教学措施和兴趣的激发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对所学知识能心领神会。
3、本单元知识较抽象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游戏性趣味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训练和引导。
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序号:69 时间: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知识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序号:70 时间: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3的倍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3整除的特征,并会判断。
教学难点:正确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3、6、9、39、159、987...教学内容:质数与合数课型:新授序号:71 时间: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过程:质数与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课型:新授序号:72 时间:课时:第4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教学措施:让学生真正明白分解质因数的含义,从而避免分解质因数过程中出现合数的错误教学过程: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2、3、5叫做30的质因数。
短除式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课型:新授 序号:73时间: 课时:第5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判断(1)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2)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1是奇数也是质数。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5)质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
(6)把15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15=1×3×5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复习1课型:新授序号:74 时间:课时:第6课时设计理念:通过整理和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并且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增进持久记忆。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1、请根据我说的话猜一猜我的年龄:十位上的数字只有1和3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合数。
2、学生猜数:34学生猜到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猜到的,你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3、要想猜到我的年龄需要我们学的哪个单元的知识?(《因数和倍数》)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对《因数和倍数》进行回顾整理。
(板书课题)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1、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2、除了因数和倍数,还有什么知识?生说师贴。
3、看到这些概念,让人感觉到很乱,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整理一下,使它系统化?条理化?(3分钟汇报)质数(素数)(只有2个)因数 1(1个)(个数)合数(至少3个)在非0的分解质因数自然数范奇数(单数)围内研究 2的倍数倍数(是否)偶数(双数)3的倍数5的倍数三、基础练习1.回答。
(基础)在1,0,5.3,2,19,885,47,-78,1002,225,445,3822,9000这些数中,整数有:______,自然数有:______,2的倍数有:______, 3的倍数有: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 2和5的公倍数有:______,2、5和3的公倍数有:______,是奇数的有:______,是偶数的有:______;是质数的有:______,是合数的有:______。
(1)请再举几个整数,和自然数的例子。
(2)你是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的呢?那3的倍数怎么判断,5的倍数又怎么判断?(3)2、5的公倍数怎么判断?2、3、5的公倍数又怎么判断的呢?(4)奇数和偶数怎么区分的呢?(5)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那么1呢,1有什么特征?(6)2有什么特点?3呢?4呢?还有特别的数吗?四、层次练习,沟通知识1.判断是非。
(1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 )3045是3和5的公倍数。
()(5 )一个自然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一定是质数。
()(6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7 )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120。
()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判断的?可以举反例的方法,来说明是错误的。
五、拓展练习,升华知识1.在1,4,19,30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这个数不同在哪里呢?2、两个不同质数的和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这两个质数可能是那些?(1)学生独立练习(2)你是怎么想的呢?3、一个数的质因数有2,2,3,这个数的因数有那些?(1)什么叫质因数?(2)这个数是几?(3)12这个数有哪些因数呢?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教后反思:复习的目的在于沟通知识,构建网络,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