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石油加工概论复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解

石油(Petroleum):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性状;原油(Crude Oil):指石油的基本类型,常压下呈液态,其中也包括一些液态非烃类组分(天然的液态烃类混合物);天然气(Natural Gas):指石油的主要类型,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在地层条件下溶解于原油中。
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①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
错。
天然石油不含烯烃②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都是六元环。
错。
天然石油中,环烷烃几乎都是五元环、六元环。
我国主要原油五元环少于六元环。
③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错。
胶质、沥青质根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划分。
沥青质不溶于低分子(C5~C7)正构烷烃,但能溶于热苯。
④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对。
⑤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错。
馏分不等同于产品。
馏分与产品的区别:石油产品是石油的一个馏分,但馏分并不等同于产品。
石油产品要满足油品的规格要求,馏分要变成产品还必须对其进一步加工。
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C(83~87%)、H(11~14%)、S、N、O(1~4%)五种元素。
(原油中除C、H、S、N、O外,还有其他微量元素,目前共检出59种元素,其中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主要有V、Ni、Fe、Cu、As等)我国原油的特点:密度偏大;含硫低、含氮高;凝点高、蜡含量高,而沥青质含量低;镍含量远高于钒含量;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
氢碳原子(质量)比:是用来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参数,与原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系,相同碳原子数的各种烃类氢碳原子比大小顺序是:芳香烃< 环烷烃< 烷烃。
在石油的各种加工过程中,氢碳原子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和指标。
馏分: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
分馏:分馏是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加热,针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点进行冷却分离成相对纯净的单一物质过程。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石油加工课件)

石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表: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数据
乙炔的爆炸极限是最宽的。
乙炔轻微的泄露就会处于 爆炸极限内,遇到明火就 会发生爆炸。
其他的可燃物质,例如苯、 甲苯、二甲苯等等,易挥 发,挥发出来的气体体积 达到一定的爆炸上下限, 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油品的规律:其闪点和燃点越低,而自燃点越高。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表:部分烃类及燃料在空气中的自燃点
油品越轻,其闪点和燃点 越低,而自燃点越高。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表:油品轻重与闪点、燃点、自燃点关系
闪点都较低, 自燃点较高。
闪点较高,自燃 点却相对较低。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所学内容的重点
• 何为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与油品轻重有什么关系?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油品最根本的性质,与油品的爆炸、燃烧有关,对油品 储存和安全使用有重要意义。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爆炸范围——闪点
加热油品的时候,油品温度上升,油里面的轻组分逐渐变成气体了。油品 上方空气中的油气浓度会越来越大。
当用外在火源去引燃油气混合气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油品上方会出现 瞬间闪火现象。
上限浓度——爆炸上限,下限浓度——爆炸下限。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爆炸范围——闪点
闪点是指在常压下油气混合气浓度达到爆炸范围时,油品的最低 温度。
闪点能直观的描述油品的安全性。
石油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爆炸范围——闪点
闪点高的油品安全还是闪点低的油品安全?
闪点越高越安全。 闪点越低越危险。闪点越低的,少量火源就有可能引发爆炸。 重质油品中混入少量低沸点油品后,闪点也会大大降低。
石油地质学-2. 油气组成和性质

2)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与密度之比称运动粘度 单位为㎡/s,二次方米/每秒,其常用Vt表示
Clq 2019/10/18
3)相对粘度:
又称思氏粘度,是在思氏粘度计中200ml原 油与20℃时同体积的蒸馏水流出时间的比,用Et 表示。
实验室测定的Et,通过置换算表,获得运动 粘度,运动粘度与密度之积即得动力粘度。
含硫量
V/Ni
δ13C
海相石油
陆相石油
25-70%
60-90%
25-60%
10-20%
陆相石油大于海相石油含蜡量。普遍大于5%。
一般海相石油大于陆相石油的含硫量,
>1
<1
>-27‰
<-29‰
Clq 2019/10/18
第二节 天然气的组成与性质
一、天然气的概念和产出类型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中所研究 的主要是狭义的天然气
>0.90 称为重质石油 <0.90 称为轻质石油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1吨按7.3桶计算。
Clq 2019/10/18
3.石油的粘度
粘度值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 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
粘度又分为:动力粘度 运动粘度 相对粘度
Clq 2019/10/18
1)动力粘度(绝对粘度):
单位为帕斯卡·秒(Pa·s)。它表示1牛顿力作用下, 两个液层面积各为1平方米,相距1米,彼此间相对移动 速度为1米/S 时,液体流动所产生的阻力。
吸附
轻馏分
烃用
物
类硅
原 蒸馏
油
用 乙
可+
溶胶 的质
胶、 有 机 溶
油品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 辛烷值
抗爆性能
评定指标: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来表示。
定义:以纯正庚烷的辛烷值为零,纯异辛 烷(2、2、4-三甲基戊烷)的辛
烷值为100而定出的一种测定汽 油抗爆性能的相对标准。
第42页,共69页。
➢ 粘度
流动性能
定义:表示液体流动时分子间因摩擦
而产生阻力的大小。 动力粘度
主要作为发动机燃料、锅炉燃料和照明等用 。
第19页,共69页。
润滑油和润滑脂
种类和牌号都比较多,润滑油大 约占石油产品的5%,润滑脂比润滑油量
要少得多。
主要用于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保护机 件、节省动力。
第20页,共69页。
蜡、沥青和石油焦
是生产燃料油和润滑油的副产品,产量只 占原油加工量的百分之几。
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油品的自燃点
。
❖油品自燃点越低,越易自燃
第39页,共69页。
比较石脑油、重油自燃点的高低? 油品越重,自燃点越低,易自燃。 所以,重油的自燃点低。
第40页,共69页。
实际 应用
自燃点关系着油品加工和使用的 安全,当高温重油从设备、法兰 、接头等处漏出时所引起的火灾 往往与油品的自燃点有密切的关 系。
同一油品,温度上升,饱和 蒸汽压增大。
同一温度下,油品越轻,饱 和蒸汽压越大。
第24页,共69页。
汽油蒸汽压的实用意义
汽油的轻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好,但蒸汽压过 高,汽油会在管路中汽化,形成气阻,中断供 油。
相反,蒸汽压过低,蒸发性能差,燃烧时来 不及汽化,燃烧不完全,还会增加汽油的消 耗量。
第25页,共69页。
➢ 馏程
蒸发性能
定义: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油库消防安全知识手册

油库消防安全知识⼿册消防安全知识⼿册第⼀章基础知识1、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答:燃烧过程的发⽣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引⽕源),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燃烧,三个条件⽆论缺少哪⼀个,燃烧都不能发⽣。
2、什么是可燃物?答:凡是能与空⽓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如⽊材、汽油、氢⽓、煤炭、纸张、硫等。
3、什么是氧化剂(助燃物)?答:能帮助和⽀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助燃物)。
能常我们所讲的氧化剂(助燃物)指的是氧⽓。
4、什么是温度(引⽕源)?答:引⽕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般分为直接⽕源和间接⽕源两⼤类。
直接⽕源有:(1)明⽕:指⽣产、⽣活中的炉⽕,灯⽕,焊接⽕,吸烟⽕,撞击、摩擦打⽕,机动车辆排⽓筒⽕星。
(2)电弧、电⽕花:指电⽓设备、电⽓线路、电⽓开关及漏电打⽕;电话、⼿机、BP机等通讯⼯具⽕花,静电⽕花。
(3)瞬间⾼压放电的雷击。
间接⽕源主要有:(1)⾼温:指⾼温加热、烘烤、炽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
(2)⾃燃起⽕。
5、燃烧的类型有哪些?答:燃烧的类型主要有闪燃、着⽕、⾃燃等。
6、什么叫闪点?燃点和⾃燃点?常见油品的闪点和⾃燃点是多少?答:闪点是指⽯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与空⽓所形成的混合⽓体接⽕焰发⽣闪⽕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灾危险性越⼤。
燃点是指⽯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能被接触的⽕焰引燃并燃烧不少于5s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是指油品受热⾄⼀定温度时,没有与⽕源接触能⾃⾏发⽣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表1-1 常见油品的闪点、燃点及⾃燃点名称闪点(℃)燃点(℃)⾃燃点(℃)汽油-46 易燃油品的燃点⽐426煤油28~60 闪点⼀般⾼1~5℃380~425轻柴油45~90 可燃油品燃点350~380重柴油65~120 ⽐其闪点⾼30℃300~330润滑油120~340 以上300~3507、油品的⽕灾危险性是如何划分的?答:油品的⽕灾危险性是以闪点来划分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灾危险性越⼤。
石油工业概论题库及答案精编版

石油工业概论题库及答案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石油: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它主要是以气相、液相和固相烃类为主的,并且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可燃性。
2.石油基本性质:①主要化学成分:C和H,其中C占84%~87%,H占11%~14%。
烃类化合物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②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③密度:比水轻,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
④颜色浅的原油一般密度小,粘度低,油中含轻烃成分较多;含胶质和沥青质少,密度小。
⑤粘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含烷烃多的原油黏度较小;含胶质、沥青质多的原油粘度较大。
⑥凝固点:原油含蜡越多,凝点越高。
⑦闪点、燃点、自然点:原油和成品油越轻,其闪点和燃点月底,而自燃点却越高。
⑧溶解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醇等)。
⑨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的成分:主要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气密度一般在0.5-0.7之间,比空气轻。
4.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冰状的水合物。
5.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经经净化处理后,通过低温冷却而成的液态产物,气体积为原气态体积1/600。
6.天然气分类: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分为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等的生产部门统称为石油工业。
8.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原油净进口量占本国原油消费量的比例,表现一个国家原油消费数量对国外原油的依赖程度。
常用来描述原油安全的程度。
9.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

⽯油炼制⼯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油炼制⼯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第⼆章⽯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1、&馏程:初馏点到终馏终点这⼀温度范围称油品沸程。
2、& 初馏点: 蒸馏中流出第⼀滴油品时的⽓相温度。
3、终馏点: 蒸馏终了时的最⾼⽓相温度(⼲点)。
4、馏分: 在某⼀温度范围内蒸出的馏出物。
5、馏分组成: 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体)之间的关系6、蒸汽压: 在某温度下,液体与其液⾯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蒸汽所产⽣的压⼒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7、& 相对密度: 油品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的密度之⽐。
(4℃,15.6℃);或:油品的质量与标准温度下同体积⽔的质量之⽐。
8、& 特性因数:特性因数是表⽰烃类和⽯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个重要参数。
特性因数反映了⽯油馏分化学组成的特性,特性因数的顺序:烷烃>环烷烃>芳⾹烃烷烃(P):≥12 ;环烷烃(N):11~12 ;芳烃(A): 10~119、平均分⼦量:油品的分⼦量是油品各组分分⼦量的平均值。
10、粘度: 流体流动时, 由于分⼦相对运动产⽣内摩擦⽽产⽣内部阻⼒,这种特性称为粘性,衡量粘性⼤⼩的物理量称为粘度。
11、动⼒粘度:两液体层相距1cm,其⾯积各为1cm2, 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 这时产⽣的阻⼒称为动⼒粘度。
12、运动粘度:流体的动⼒粘度与同温同压下该流体的密度之⽐。
13、恩⽒粘度:在某温度下, 在恩⽒粘度计中流出200ml油品所需的时间与在20℃流出同体积蒸馏⽔所需时间之⽐。
14、& 粘温特性: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特性。
15、临界温度:当温度⾼⾄某⼀温度时,⽆论加多⼤压⼒,也不能把⽓体变为液体;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6、临界压⼒:临界温度相应的蒸汽压称为临界压⼒。
17、⽐热(C):单位物质(kg或kmol)温度升⾼1℃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热。
18、蒸发潜热:单位物质(kg或kmol)由液体汽化为汽体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蒸发潜热。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对石油的相关信息进行描述和归纳。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了解其性质和危险特性对于安全处理和运输至关重要。
二、石油的理化性质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以下是石油的主要理化性质:1. 密度:石油的密度取决于其成分和温度,一般在0.65-0.95 g/cm³之间。
2. 粘度:石油的粘度是指其流动性,可以分为高粘度和低粘度两类。
3. 燃点:石油的燃点是指其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种类的石油燃点各不相同。
4. 燃烧热值:石油的燃烧热值表示单位质量的石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焦耳或千卡表示。
5. 沸点范围:石油的沸点范围指的是石油成分的沸点变化范围,可以根据沸点对不同组分进行分离。
三、石油的危险特性由于石油具有易燃、易爆和毒性等特性,对其安全处理和运输需要格外注意。
以下是石油的主要危险特性:1. 易燃性:由于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具有较强的易燃性。
2. 易爆性:由于石油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爆炸性,遇到火源或高温条件可能发生爆炸。
3. 毒性:石油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毒性作用,接触或吸入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4. 环境影响:石油泄漏或溢出可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四、结论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我们了解到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在石油的处理和运输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来源]Note: Please replace "[参考文献来源]" with the actual references used in your document.。
石油安全培训教材

石油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石油工业概述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介绍石油的定义、来源和开采方式,以及石油工业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1 石油的定义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在地壳深处经过长时间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的液态烃类烃烃类矿物质,主要由碳和氢组成。
它通常与天然气一起存在于地下沉积岩石中。
1.2 石油的来源石油主要来源于古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和植物的残余物质。
随着地球的演变和地壳运动,这些有机物质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1.3 石油的开采方式石油的开采方式主要分为陆上开采和海上开采两种形式。
陆上开采包括传统的钻井和抽油机开采,而海上开采则包括海底钻井平台和海底油气管道开采等。
第二章石油的危险性及安全措施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本章将详细介绍石油相关的安全风险以及各项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1 石油的危险性石油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特性。
一旦发生泄漏、溢出或火灾等事故,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2.2 石油安全措施为确保石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安全培训、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等;- 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防护装备;- 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加强现场管理,包括设立警示标志、安全隔离区域等;- 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包括灭火器、应急响应队和逃生通道等。
第三章石油安全培训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石油安全培训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石油安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3.1 石油安全培训内容石油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石油及其危险性的介绍;- 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培训;- 灭火和急救技能培训;- 环境保护和事故应急处置培训等。
3.2 石油安全培训方法石油安全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座和培训课程;- 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 视频教学和在线培训等。
表- 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石油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其具体外观取决于其类型和温度。
它具有不同的密度,熔点和沸点,取决于具体的油品。
石油具有高燃烧性,在高温下容易燃烧。
它也可以挥发为蒸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此外,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石油中常含有有害物质,其中一些具有致癌性。
因此,接触石油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此外,在特定条件下,石油具有爆炸性,可能在不适当的处理条件下引发爆炸。
石油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毒性。
若石油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不当处理石油可能导致污染和破坏环境。
因此,在使用和处理石油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石油。
具体石油产品的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在具体情况下查阅可靠资料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油船安全知识.

第一章石油安全知识第一节石油的特性石油是一种的液体矿物。
从油田采出的天然石油称原油。
在油轮运营中所指的货油(cargo oil)泛指所有的油类货物,包括原油(crude oil)和石油产品(petroleum products)。
石油的特性:1、挥发性在常温(20C°)、常压(大气条件下)石油液体表面的分子不断地脱离其表面而转变为气态,石油的这一特性称为挥发性。
石油的挥发性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但不会因温度和压力变化自行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石油挥发出的气体称为石油气(petroleum gas)或称油气(oil gas)。
2、可燃性(可爆性)石油气闪点低,易于燃烧。
石油蒸发的油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即可燃烧。
但油气在空气中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持续燃烧。
石油的燃烧是燃烧的石油气,并非燃烧的石油液体,若在封闭空间油气燃烧,气体膨胀,压力升高,便会发生爆炸。
3、扩散性石油挥发出的油气比空气略重,在无气流情况下,不会扩散。
在气流作用下,油气便产生扩散。
4、膨胀性石油及其产品,均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石油的膨胀系数较之水要大的多,因此石油在运输和储存中,容器应按规定留有“空档”。
5、流动性石油的流动性与其粘度、温度有直接关系。
通常,石油的粘度小、温度高,则流动性好,反之则差。
石油的粘度又受其温度的影响,温度高则可降低粘度。
6、毒性石油液体和石油气,均能危害人的生命,少量吸入后使人的反应和感觉迟钝、意识减弱而晕眩,大量吸入可伤害生命。
对人的毒害途径是:吸入油气;皮肤接触油液;误吞油液。
7、带电性石油在装运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静电荷,这就是油的带电性。
第二节与石油有关的术语和概念1、烃(hydrocarbon)又称碳氢化合物,是碳和氢原子组成的烃化合物分子。
原油是烃的最大来源。
2、自燃(spontaneous combustion)借助物质本身的化学反应(发热)或在高温环境里,而无外界火源就可引起自我燃烧的现象。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化合物;2.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成液态;3.石油用途:作为能源,化工原料,其他用途润滑油,沥青,石蜡4.国内外使用形势论述①煤油时代②汽油时代③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第二章石油地质5.地球内部结构:①内圈:地壳,地幔,地核;②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6.地质作用定义: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热能、重力能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动能所引起;②外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引起的,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引起的温度、风、雨水、河流、地下水、生物德尔活动变化,对地表岩石进行风华剥蚀,继而搬运和沉积,促使地表不断夷平,改变地表面貌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0.岩石:①岩浆岩②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5%,但是99%的石油天然气在此③变质0.地质构造:①倾斜岩层②褶曲构造③断层④裂缝0.油汽生成①有机成因说:石油和天然气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的;②无机成因说:石油是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下,由无机碳和氢经过化学作用而形成;0.储集层和盖层: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避免其中的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具备不渗透性,盖层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聚集和保存;0.储集层分类:①碎屑岩储集层②碳酸岩储集层③其他岩石变质岩,岩浆岩0.孔隙度:储集层岩石中孔隙的总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比值;0.渗透率: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一种量度;0.含油饱和度:孔隙里含油、气和水,油层空隙里含油体积与空隙体积的比值叫含油饱和度;0.圈闭:指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储集遮挡油气使其聚集的场所;储集层盖层遮挡物0.圈闭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0.油气藏类型:①按日产量:高产油气藏、中产油气藏、低产油气藏和非工业性油气藏;②根据油气藏形态:层状如背斜油气藏、块状、不规则油气藏;③根据烃类组成:油藏、气藏、油气藏、凝析气藏、④根据圈闭成因: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0.油气构造:上-气;中-油;下-水0.润湿性:指存在两种非混合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相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0.溶解汽油比:通常把某一压力、温度下的地层原油在地面进行脱气后,得到1m3地面原油时所分出的气体体积称为该压力、温度下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0.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0.地温梯度:在地壳的常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摄氏度;0.地温级度:地温每升高1℃时,所需加深的地层深度;0.地下温度影响因素:①岩石热导率不同②地下水的循环③局部构造影响P450.油气储量分类:①地质储量最大②可采储量最小P450.按容积法计算原油储量P470.油气储量评价标准:①流度②地质储量丰度③油气产能大小④储集层埋藏深度P49第三章石油勘探0.勘探目的:寻找油气田0.勘探程序:①调查②勘探P550.勘探过程①区域勘探②工业勘探P550.勘探方法P56①地面地质法②地球物理勘探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主要方法③地球化学勘探法④钻井勘探法0.地球物理测井P60地球物理法: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电法测井、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第四章石油开发0.油气田开发P66油气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从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气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气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0.油气田开发设计P67①进行油气藏描述,建立油气藏的实际地质模型②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③合理划分开发层系④部署井网⑤确定油气田合理的开发速度和生产水平⑥采用油气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各种开发方案进行计算,以便对比各项开发指标⑦确定油气田钻采工艺及测井技术⑧结合地面设施,全面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和对比,选择出最佳的开发方案⑨制定方案实施细则0.采出程度:指油田某时刻积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百分数0.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0.注采比:注入量与采出量之比0.水油比:产水量与产油量之比,单位m3/t,每采出一吨油要采多少水0.原始地层压力:开发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用于衡量油田的驱动能量和油井的自喷能力0.流动压力: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0.采油压差:油井关井时,油层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当油井开井生产后,井底压力突然下降,由于油层内的压力仍然很高,所形成的压力差;0.渗流:油气通过储集层多孔介质的流动P710.渗流参数:渗流速度,渗流形式,边界压力与井底压力P720.渗流过程中的力:动力:流体重力、岩石及流体弹力;阻力:惯性力、粘滞力;毛管压力0.单相液体的稳定渗流物理模型P74:地层是均匀、水平、等厚、不可压缩且各项同性的;流体是单相、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0.试井作用:P77①确定原始地层压力和平均地层压力;②确定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流动系数等;③判断完井效率、油井实施增产措施的效果,如酸化和压裂的效果;④探边测试,了解油藏边界的性质,如断层、尖灭和油水边界等;⑤探测井与井之间的地层连通情况;⑥估算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0.划分开发层系原则:P79①同一层系内各油层的性质应相近,以保障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②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确保达到较高的经济指标;③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④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⑤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⑥同一油藏的相邻油层应尽可能组合在一起;0.油井开发方式P80:①利用天然能量开发:弹性能量开采,溶解气能量开采,气顶能量开采,水压驱油能量开采☆②保持压力开采:人工注水P81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点状注水人工注气0.开发方式选择P84:既要合理利用天然能量又要又要有效的保持油藏能量,确保油田具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定时间;0.开发方案调整P85:①目的:调整能使油田的层系、井网、注采系统、工作制度以及其他技术政策和措施更加适应油田的地质情况和不断变化的地下动态;②调整内容P86:层系调整,开发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注采井别的调整;第五章石油钻井0.国际上常把石油产量和钻井深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工业水平的主要标准0.现代钻井工艺技术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展:①提高钻井速度,降低生产成本;②保护生产层,减少油气层的污染和损害③改善固井、完井技术,适应采油要求,延长油气井寿命0.钻井技术进步要速度,要质量,要经济效益;安全,高效,优质,追求吨油成本最低;0.钻井方法:①冲击钻井方法:又称顿钻、“中国式”钻井,井口敞开,无控制装置,钻井间断,进展慢②旋转钻井方法:又称转盘钻,钻井速度高,适应多种复杂情况,世界上广泛使用0.钻头类型及特点①刮刀钻头:最早使用,构造简单,制造方便;适用于转松软的地层,有较高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不适合钻硬且研磨性高的地层;②牙轮钻头:最广泛使用,牙轮钻头旋转时具有冲击,压碎和剪切破碎岩石作用,牙齿与井底的接触面积小、比压高,工作扭矩小,工作刃总长度大,适用于多种性质岩石;③金刚石钻头:结构简单,近年来金刚石钻头品种增大,适使用范围扩大,从极软地层到极硬地层均可使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0.钻井液作用:①清洗井底,携带岩屑②冷却和润滑钻头、钻柱③形成泥饼,保护井壁④控制和平衡地层压力⑤悬浮岩屑和加重剂⑥提供所钻地层的有关资料⑦将水功率传给钻头⑧防止钻具腐蚀0.钻井液的性质:一般用密度,粘度,切力,失水量,泥饼,PH值,稳定性,胶体率,汗盐含砂量等项指标来表示钻井液性能的好坏;0.井斜控制:井斜控制的标准为井眼曲率不大于3°/100m,其它因地区不同而定;0.井内压力控制P101☆0.固井技术P105☆①固井作业:在井眼内下入套管柱,并在套管柱与井壁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进行封固的作业过程;②固井技术的主要内容:套管柱设计和柱水泥工艺③固井目的:为了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层、气层和水层,确保勘探期间的分层试油以及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0.完井定义:是钻井工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钻开生产层、确定完井方法、安装井底和井口装置以及试油投产;一口井投产前的工作称为完井0.井底完成方法:①眼完井法:一般只适用于岩层坚硬致密且无油、水、气夹层的单一油气单元②孔完井法:目前最广泛的方法,在直井、定向井及水平井中都可采用③割缝衬管完井法:多用于出砂不严重的中粗砂岩油气层,直井、定向井及水平井④砾石填充完井法:在直井、定向井中都可采用,但在水平井中慎用;第六章采油方法0.采油方法是指将井底的原油举升到地面所采用的方法分类:①自喷采油法:依靠油层本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②人工举开法或机械采油法:借助外界补充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气举采用、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0.气举采油:是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油井中,降低油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密度从而降低井底流压的一种机械采油方法;利用气体的膨胀能举开井筒中液体,使停喷、间喷或自喷能力差的油井恢复生产或增强生产能力;0.气举采油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0.泵举:补充机械能①利用抽油杆传递能量:常规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②利用电缆传递能量:电动潜油离心泵、电动潜油螺杆泵③利用液体传递能量:水力活塞泵、射流泵、涡轮泵0.采油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油量,反映油层性质,流体参数,完井条件,泄油面积等条件的综合指标;PI0.表皮因子:与油井的完善程度有关;0.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IPR曲线P1200.原油从井底流至井口,是油井生产的第二个流动过程,气、液在垂直油管中的分布形态称为两相流的流动型态:泡流、段塞流、过度流、环雾流0.有杆泵采油:利用特殊结构的井下泵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法0.抽油装置: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又称深井泵0.抽油泵主要部件:工作筒、柱塞、游动阀、固定阀0.柱塞上下移动一次称为”一个冲程”,也称为”一个抽汲周期”第七章系统方向思考题打五角星的貌似是传动也说过的0.为什么要对油田进行注水注水是最重要的油田开发方式,是在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应用最广泛的措施;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注水是油田稳产、增产及维持正常生产的前提0.☆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P161:水质稳定,不与地层水反应生成沉淀;不使油层粘土矿物产生水化膨胀或悬浊;低腐蚀,低悬浮;混合水源应保证其配伍性好;①控制悬浮固体②控制腐蚀性介质③控制含油量④控制细菌含量⑤控制水垢0.水处理措施:沉淀-过滤-杀菌-脱气-除油-曝晒0.☆吸水指数:注水井指示曲线斜率的倒数就是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秒速注水井单井或单层的吸水能力;单位油层上的吸水指数称为比吸水指数或每米吸水指数;日注水量与井口注入压力之比称为视吸水指数;0.吸水剖面:指的是水井各个层位对于注入水的分配比例0.☆破裂压力梯度:为某点破裂压力与该点深度的比值;用途:根据破裂压力梯度αF可以大致估算压裂裂缝的形态;若αF<~m,形成垂直裂缝若αF>~m,形成水平裂缝0.压裂液的类型:①按不同阶段所起作用: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②按性质: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化压裂液,泡沫压裂液,酸基压裂液0.支撑剂的性能要求P172六点:①0.裂缝导流能力:是指在储集层闭合压力作用下,裂缝输送储集层流体的能力,通常以填砂裂缝渗透率Kf与裂缝宽度w的乘积表示;其大小直接影响水力压裂的增产效果0.☆酸化工艺及各自原理P177:①酸洗②☆基质酸化③压裂酸化0.☆油井增产措施:注水,水力压裂,酸化0.注水增产原理:注水是一种二次采油方法;通过向地层注水,将地下原油驱替到生产井,增加一次采油后原油的采收率;注入水发挥驱替原油和补充地层能量的双重作用,促使油井产更多原油;0.☆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及各自原理:P189 图7-180.酸压:压裂酸化简称酸压,是在高于岩石的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挤入储集层,压开裂缝;酸液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0.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P1590.提高采收率方法:对裂缝表面进行非均匀刻蚀,形成流动沟槽,减小渗流阻力,从而使油气田增产;0.0.0.0.7.油主要在哪里:9.哪些构造存油,不存油,生油,10.油气藏的形成那种两种,那种广泛11.哪些生油层,哪些盖层,哪些储集层14.油气运移:油驱,水驱,气驱16.虹吸力,阻力,动力18.储量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原理20.油气层压力与温度22.地下温度影响因素23.地质储量24.可采储量26.石油勘探手法:27.石油勘探步骤:28.石油勘探哪些方法,对应结果30.石油开发过程,计划,钻进,作用39.位置45.井斜控制:46.井内压力控制:51.注气怎样减少功率消耗,启动压力59.临界压力61.贾敏效应:62.完善井,超完善井,不完善井名词解释53填空20判断151选择101简答56论述16+18。
第二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

6、用方程求解蒸气压
12483
.23861.01.74800051606.0/lg 6
00
+⎟⎟⎠
⎞
⎜⎜⎝⎛−−=∑=i
b b b i i T T T T A p ()()
101308/lg 0.1239.10'
p K T T b b −−=0p b
T 'b
T
12
≠K ——石油窄馏分的饱和蒸气压,Pa
——校正到特性因数K=12.0时的常压沸点,K ——石油窄馏分的常压沸点,K
时,(K 是石油窄馏分的特性因数)
二、沸程
液态纯物质,其饱和蒸气压等于外压时
的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外压下的沸点。
石油(非纯物质),随汽化过程进行,其沸点会逐渐升高。
油品的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沸点范围称为沸程(或馏程)
石油馏分常用沸点范围(沸程)来表征其蒸发及汽化性能。
恩氏蒸馏(ASTM蒸馏)(GB6536-86)测定过程:
将100mL(20℃)油品放入标准的蒸馏瓶中按规定的速度进行加热,馏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随后,温度逐渐升高而馏出液不断的馏出,依次记下馏出液达10mL,20mL直至90mL时的气相温度,分别称为10%,20%,…,90%馏出温度;当气相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后,它就不再上升反而回落,这个最高的气相温度称为干点(或终馏点)。
四、油品粘度与压力关系
粘度随压力的增高而逐渐增大,且在高压下显著增大。
高压下需对粘度进行修正
4MPa以下影响较小,可以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2012-1-10
油料学
17
第二节 密度、特性因素和分子量 密度、
2012-1-10
油料学
18
第二节 密度、特性因素和分子量 密度、 原油密度在石油的开发、生产、销售、使用、计量和设计 原油密度在石油的开发、生产、销售、使用、 方面都是一个重要指标。 方面都是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大小取决于组成它的烃类分子大 小和分子结构。通常情况下,原油密度随其碳、氧、硫含量的 小和分子结构。通常情况下,原油密度随其碳、 增加而增大,因而含芳香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原油密 增加而增大,因而含芳香烃多的、 度较大,而含环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居中,含烷烃(石蜡烃)多 度较大,而含环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居中,含烷烃(石蜡烃) 的原油密度最小。 的原油密度最小。
组分i的蒸气压, 组分 的蒸气压,Pa 的蒸气压 组分数 混合物的蒸气压,Pa 混合物的蒸气压,
p = ∑ pi xi
i=1
n
平衡液相中i组分的摩尔分数 平衡液相中 组分的摩尔分数
2012-1-10
油料学
8
第一节 蒸气压和沸程
(3)烃类混合物:烃类混合物与纯烃不同,其液相组成不是固 烃类混合物: 定不变的,它随气化率不同而变化。当按式(2 定不变的,它随气化率不同而变化。当按式(2-1)计算时,得 到的只是某个平衡条件下的蒸气压。当平衡条件变化时气化率 随之改变,式中也有所变化。所以烃类混合物的蒸气压 随之改变,式中也有所变化。所以烃类混合物的蒸气压在压力 蒸气压在压力 不太高时,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与气化率有关。 不太高时,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与气化率有关。 不仅是温度的函数
2012-1-10
油料学
9
第一节 蒸气压和沸程 (4)烃类和石油窄馏分:可以用各种蒸气压方程式计算其不 烃类和石油窄馏分: 同温度、压力下的饱和蒸气压.常用的方程是拟合Maxwell同温度、压力下的饱和蒸气压.常用的方程是拟合MaxwellBonnell图得到的,可计算石油窄馏分的蒸气压: Bonnell图得到的,可计算石油窄馏分的蒸气压: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油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2.石油的烃类组成:由碳和氢可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
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
◆3.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4. 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
三高一低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硫偏低。
◆ 5.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为什么要研究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课本P13)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是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 2.表征油品蒸发性能的指标?(蒸汽压、镏程)油品的蒸发性能通常用蒸气压和馏程两个性质来表示。
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气液平衡时蒸气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的高低表明液体中分子气化或蒸发的能力,同一温度下蒸气压高的液体比蒸气压低的液体更容易气化。
馏程: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表示其蒸发特征。
该温度范围亦称为沸程。
◆ 3.油品的蒸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各是如何影响油品蒸气压?蒸汽压与温度及油品组成有关。
a同一油品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两相共存时,蒸气压与气液体积比有关c 油品的气液比越小,气化率越低,蒸气压越高。
4. 油品密度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1)油品密度与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关系沸点↑,密度↑芳香烃的密度最大,环烷烃次之,正构烷烃最小。
对于相同碳原子, ρ芳香烃>ρ环烷烃>ρ正构烷烃。
分子中环数越多,密度越大,因而不同原油生产的两个相同馏程的馏分,由于化学组成不同,其密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燃点 – 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 点。 • 自燃点 – 在不接触火源的情况下,发生自动燃烧现象时的最低温度。 – 分为受热自然和蓄热自然。 • 可燃下限: – 系指混和气中的油气浓度已低到不足以导致和蔓延燃烧的最 低浓度值。 • 可燃上限: – 混和气中的油气浓度已高到使其中的空气含量再也不足以导 致和扩延燃烧的最高浓度值。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3
• 毒气浓度临界极限值: – 系指每天反复接触都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气体、蒸汽、 雾的最大浓度极限值,又称中毒浓度临界极限值,用PPM表 示。 • 实际蒸汽压: – 系指温度一定时,液面上产生的饱和蒸汽压力。 • 酸性原油: – 系指含有较多数量的硫化氢和/或硫醇的原油。 • 石油气: – 系指石油散发出来的气体。主成分是烃,含有少量其它物质, 如硫化氢等。 • 粘附性: – 指原油及重油、柴油等不透明的石油产品在低温时,流动性 减小而粘结成糊状或块状的性能。一般用凝固点和粘度来表 示。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9
8、膨胀系数
• 单位容积液体每增加1℃时所膨胀出的容积数与原容积数的比值。 • 比重在0.905以下的原油,在20~78℃之间,膨胀系数为 0.00072~0.00076 之间。 • 油运或者储油中应当加以考虑,留一定的空档。
9、扩散性
石油挥发出的油气比空气略重,在无气流的情况下(风速小于 5m/s),油气通常覆盖在石油液体上方,不会扩散,不会上升。 在5m/s的风速下,油气仍可密集扩散到很远的距离,不易被吹散。 在10m/s的风速下,油气可迅速扩散,使远离石油区的空气中存在 可燃石油气。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18
(二)公约分类
在《经 1978 年议定书修订的 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 (MARPOL 73/78)附则1中列出了油轮可以载运的油类名单,共 计8小类44种油品: 石脑油 Naphtha 喷气燃料类 Jet Fuels 汽油类 Gasolines 汽油调和料类 Gasoline Blending Stocks 馏分油 Distellates 轻柴油 Gas Oil 油类 Oils 沥青溶液 Asphalt Solutions
第二章 石油特性
第一节 石油技术用语和计量单位 第二节 原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第三节 石油及有关物质的毒性和预防
第一节 石油技术用语和计量单位
一、石油技术用语
• 抗静电添加剂 – 抗静电添加剂是一种增加油品电导率的化合物,其作用不是 “抗”静电,而是当加入微量的这种物质,可以成倍成百倍地 增加油品的电导率,使其电荷得不到积聚,而又不影响油品的 质量。抗静电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如油酸盐、环琮酸盐、铬盐、 合成脂肪酸盐等。 • 烃气 – 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气体。分为轻烃气和重烃气。 • 闪点 – 在燃油加热过程中,当着火源接近燃油蒸汽和周围空气所形 成的混合气时,可产生一闪即灭蓝色火焰现象时的最低温度。 – 分为开杯式和闭杯式。同一油品,在条件相同时,闭杯式比 开杯式测定的闪点低约10度。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1
(四)根据原油经蒸馏后所剩的残留物性质分为:
• 石蜡基原油: • 其残剩物以固体石蜡为主,不含或者含极少量的柏油,质地轻,含 挥发性物质较多,质量好。 • 环烷基原油: • 此种原油色较浓而且重质油分较多,蒸馏残剩物多为柏油。故又称 为柏油基原油。粘性很高,质量差,精炼费用高。 • 中间基原油: • 此种原油性质介于石蜡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之间。系石蜡烃和环烷 烃含量都较高的原油,所以通常也称为混合基原油。产量最多,含 硫量居中。 • 还有少数地区生产芳香烃原油。
不燃不爆区域% 燃烧区域% 0~1.2,31.2以上 7.2~31.2
乙醇
15.0 13.0 12.0
71.7
62.1 57.3
3.3~18 2.6~12.8 1.85~ 36.5
0~3.3,28.3以上 0~2.6,37.9以上
18~28.3
丙酮 乙醚
12.8~37.9
0~1.85,42.7以上 36.5~42.7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2
四、原油的物理性
1、色泽 黄褐色、棕褐色、黑色; 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质量越差 2、气味 原油中的臭味主要来自原油中的硫化合物,主要是硫醇。 3、溶解性 原油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却难溶于水,但仍有少量水分会 “包容”于原油中。 4、状态 液态、半固态和固态 取决于温度和含蜡量。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7
二、原油的组成
主要元素:C、H • 组成元素: 少量元素:O、N、S 微量元素:Cl、I、Sn、P、K、Na、Ca等 烃类:烷烃(直链和支链烃)、环烷烃、烯 烃和芳香烃 非烃类:含氧、氮和硫化合物及胶质、沥青质
• 组成物质:
2015-9-27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3
5、密度(比重)
是指在温度t时,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以ρt表示,单位为g/cm3 或kg/l。 1)视密度 用石油密度计测得温度t℃(非20℃)时的密度为视密度,以ρt ’表示, 单位为g/cm3。 2)标准密度 20℃时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为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单位为g/cm3。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4
可燃范围(爆炸范围)
碳可燃范围。在该范围内,混合气能被点燃或燃烧,甚至爆炸,故 又称爆炸范围。 一些常见易燃液体的基本参数如下列:
品名
汽油
最低含氧量% 14.4
最低空气含量% 68.8
爆炸范围% 1.2~7.2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19
(三)按闪点对油类的分类:
• 目前国内对石油的分类,主要从其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级: • 一级——闭杯闪点这28 ℃以下的石油,如汽油、石脑油和某些 原油; • 二级——闭杯闪点在28 ℃及以上,60 ℃以下的石油,如煤油; • 三级——闭杯闪点为60 ℃及以上的石油,如柴油、润滑油等。 • 石油的闭杯式试验闪点在60 ℃以下的为挥发性石油。 • 石油的闭杯式试验闪点在60 ℃及以上的为非挥发性石油。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11
丁烷的球棍模型
几种烷烃的球棍模型
含氧化合物
• 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大多数以胶状、沥青状物质的形态存在于 高沸点的馏分和渣油中,主要以石油酸的形式,如环烷酸,在 250-350度的馏分中最多。这些酸性物质对金属、尤其是有色金 属和合金的腐蚀性更为严重。 • 原油中的含酸量用“酸值”表示。酸值是指中和1克石油中的酸 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5
胶质
• 是棕黄色到黑色粘稠液体或半固体,在馏分油中以双环稠和系为 主,在渣油中以高稠和系为主。 • 胶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在230-360度能聚合成沥青 质。 • 胶质主要影响原油的凝固性和流动性。
沥青质
• 沥青质是以“胶粒”状态存在,直径约10-30纳米。主要是稠环 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影响原油的凝固性、流动性和产生沉淀。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4
3)石油体积温度系数f 石油温度每变化l℃时,其体积变化的百分值为石油 体积温度系数,用f表示,单位为l/℃。 V2 - V1 f= ———— V1(t2 - t1)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5
(4)石油体积系数K 石油及其产品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温度增高时,密度减 小,体积膨胀,反之则密度增大,体积缩小。这反映原油及其产 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的规律。我国规定温度为20℃时的 石油体积为标准体积,以V20表示,单位为升(l)或m3。石油在 20℃时的体积V20与在t℃时的体积Vt的比值为石油体积系数,以k 表示: k= V20/ Vt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5
• 积聚静电的货油: – 系指电导率较低,从而能够在其自身积聚相当数量静电荷 的货油,如白油。 • 非积聚静电的货油: – 系指电导率较高,致使电荷易失也易得,因而不会在其自 身积蓄有效静电荷的货油,如黑油。 在油、水、气喷溅及有水滴在油中运动时,无论白油或黑 油均会带电。
14
含硫化合物
• 原油中除溶解硫化氢和少量单质外,硫元素主要以有机硫化物 形态存在,有: • 酸性硫化物(硫醇、硫酚、硫化氢); • 对热不稳定硫化物(硫醚、二硫醚) • 对热稳定硫化物(噻吩、烷基噻吩、苯并噻吩等) • 含硫化合物主要有毒性和腐蚀性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6
5)石油密度温度系数 r
石油温度每变化l℃时,其密度的变化值为石油密度温度 系数,用r表示,单位为g/cm3/℃。 ρt1 - ρt2 r = ———— t2 - t1
2015-9-27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27
6、粘度
• 是评定油品流动性的指标,表现液体分子间因力的作用所引起的移动 阻力。 • 决定粘度的内因:液体分子的大小、形态和分子间力; • 决定粘度的外因: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 • 通常,比重越大的原油,其粘度也越大,品位越差。 • 粘度可用相对粘度、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表示。
油船安全管理 第二章 石油的特性
10
烃类种类
• 原油中含1— 60个C的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500多 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 原油按“结构族组成”分为3类: 直链基原油 是由各种烃类所占有的碳原子百分数 环烷基原油 和环数来表示,并以占优势的组成来 表示原油所属类别。 芳香基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