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打印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亲情版)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标要求】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5.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6.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7.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8.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9.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

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4.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7.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0.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0.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11.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12.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课标要求】

1.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2.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4.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6.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7.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8.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0.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标要求】

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5.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

6.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7.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8.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

9.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10.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11.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13.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14.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15.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16.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路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7.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18.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

19.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本质和危害。

20.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2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22.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3.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2.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3.引用实例,比较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阐明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4.引用国家之间合作、竞争、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5.引述有关资料,全面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描述世界多极化趋势;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6.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

7.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8.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9.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0.阐释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1.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选必二《法律与生活》【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2.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

3.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

4.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5.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6.理解婚姻法律关系,阐释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7.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8.列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登记、企业信息公示、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9.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方式,明确调解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10.列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经济仲裁等仲裁形式,明确仲裁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11.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12.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形成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3.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4.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5.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6.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7.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8.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9.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一思维抽象一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10.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1.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12.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13.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第一部分总则 一、本课程标准旨在全面贯彻国家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针,结合职 业高中新形势发展,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培养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新时代高中生人格。 二、本课程标准的宗旨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深 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注重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 文化形势及历史发展,培养主动完成工作进步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实现合法权益的维权意志,以及独立判断、自主决策、坚定理想信念 等思想品德。 三、本课程标准认可学生基本思想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重视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联合社會大眾在建设社会上的责任 和行动,通过帮助和关心他人,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文化历史学等理论,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深入理解和认 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民主和法制理念,全民国家安全保障理念,改革开放思想,包容文化理念,及他国文化熏陶等思想观念。

二、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通过考察和总结国内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时代发展趋势和背景,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政府政策及其实施,强调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目标,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思考。 三、职业高中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习了解职业高中办学实践,建立学习学校历史发展的动态观念,引导学生建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学校社会细节,发展家庭浓厚的情感,学会合法权益的维权,更好地参与社会文体活动等重大事件,从而增强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责任感和开拓能力。

2023年《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珍藏版)

2023年《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珍藏版) 简介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珍藏版)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 求的要求,对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目标和教学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政治道德,提高 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内容 第一单元:国家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重点介绍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 权力机关及其组织和职责、政治决策的过程和方式等内容。通过研究,学生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加深对国家治理的理解。 第二单元:政治理论和思想

本单元涵盖中国政治理论和思想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三单元: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本单元主要介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国际冲突与安全等内容。通过研究,学生将了解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和国际关系的发展现状,提高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四单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本单元涵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概念、公民参与和公共决策、法治与社会治理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加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五单元:政治与生活

本单元主要介绍政治与社会生活、政治与经济发展、政治与文化传承等内容。通过研究,学生将了解政治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目标 本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政治道德,提高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研究,学生将掌握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提高政治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结论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 修订) 本文档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2023年修订版本。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1. 政治理论 -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和基本理论。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 - 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和重大政治事件。

2. 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 - 了解中国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探究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多党合作制度。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政治经济学 -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研究现代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分析全球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4. 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 - 掌握中国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要求。 -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 1. 课程要求 - 学生应按时参加政治课程的研究和活动。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 学生应完成政治研究的相关作业和项目。 2. 评价标准 - 定期进行政治知识测验和考试。 - 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政治素养。 以上就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 ●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 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 思想政治 (Ⅲ)文化与生活

2023年最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3年最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当然包括现在的在校中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②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②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③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二、说学法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案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就业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理论高度。因此,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元有更大的挑战性。但同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能以想象的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 高中思想攻治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 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新《课标》自始至终貫穿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 它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下面, 笔者对新旧《课标》从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 , 希望能帮助政治教师准确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理性地看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一、指导思想比较 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 , 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 , 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 , 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 ; 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 , 它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 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 , 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 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 , 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 ,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 , 鲜明地凸现了 " 以学生为本 " 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 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 ,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 同时 , 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 : 如在 " 应试教育 " 影响至深的背景下 , 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 , 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 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 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 , 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 二、结构体系比较 质而言 , 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 ,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 ,"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 ,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 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 。这里 , 往日混淆的 " 德育课 " 与 " 思想政治课 " 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此乃 " 大异 " 。但它们都一致承认 ,"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 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并且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 。此乃 " 小同 " 。另外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 , 新《课标》提出了 " 教科书编写建议 " 和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 。旧《课标》虽然也有 " 教材编写与选用 " 栏目 , 但过于笼统、原则 , 又主要指向于狭隘的教学 ," 学科本位 " 意识浓厚。新《课标》主要指向于 " 课程 ", 它涵盖了政治课程的所有内容。其实 , 这种差异与人们对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认识有关 , 旧《课标》显现的是大教学、小课程的观念 ( 课程是教学的下位概念 ), 新《课标》则凸显了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 (一)教学案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1.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阐释文化的继承性,认同中华文化,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文化自信,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对待 传统文化的态度。 3.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4.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古代建筑等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各自的风俗是什么?古代建筑的特点有哪些? 利用视频展示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步骤二: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的“作业讲评”功能,收藏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说明,教师适时点评。 ——课前,教师发布《传统文化》微课,学生观看。教师根据电脑自动统计的数据,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设计2—3 道选择题,要求全体学生作答,根据电脑统计的数据,直接、准确、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 步骤三:自主探究 ——各学习小组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或视频,课堂上 由小组长进行播放并解说。例如,针对“南北方春节习俗”主题,展示北方吃饺子、南方食汤圆,北京逛庙会、广州逛花市等资料;针对“南北方建筑管窥”主题,展示广州的“骑楼”、云南的“竹 60

│附录│ 楼”,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等资料。 ——教师展示针灸、静脉注射、故宫、京杭大运河图片,并提问:哪些是传统文化?为什么?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把针灸、静脉注射、故宫、京杭大运河图片发送至学生电脑,利用“课堂互动”功能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判断、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随机抽取学生说明理由。学生不明确的内容,登录互联网查阅。 本案例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教学、动态管理、动态评价,通过平板电脑、互联网等工具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学与学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评价案例:考试样题示例与说明 样题1 :一家“社会企业”通过免费(或收取很少费用)提供优良种子给贫困农户,鼓励他们种植辣椒,邀请农业专家免费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与农户签合同约定价格进行产品收购,以保证他们的合理利润;同时规定农户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不得使用有害化肥、农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尽力为残疾人等提供工作岗位,为社会解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企业盈利后,除拿出部分利润关怀和帮助弱势群体之外,还为其他公益团队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让更多的公益团队成长起来。 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有什么不同?本题涉及的学科任务是描述与分类,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综合运 用已有知识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性质和特征。本题涉及的评价情境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兴企业现象,虽然“社会企业”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但是题目所提供的说明性、描述性材料,再辅以日常生活经验,足以让考生充分理解这一现象。本题围绕企业的特征,从对 61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7本教材)

2024届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要求(全国通用) 【课标要求】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5.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6.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7.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8.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9.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课标要求】 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4.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7.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0.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1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13.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课标要求】 1.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2.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4.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6.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 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 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 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 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高考政治纲新课标

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 高考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的说明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解析 一、高中课程标准的依据要求及基本理念 (一)依据和要求: 1.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3.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的因素。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其中后三个基本理念是新课标突出的新内容. 二、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其次,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拓宽学生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一)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 知识目标: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 的基础。能力目标: ●认知能力和行 为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4版(打印用)

附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本学科教学要求采用表格形式表述,由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部分组成。 “内容目标”采用《课程标准》的表述,展示相关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标依据。 “学习要求”提出了学生学习相关部分内容所应达到的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教学建议”对教师教学相关部分内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落实课标中相关的活动建议;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方面的建议;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建议等。行为主体是教师。 本学科“学习要求”涉及或与之相当、相关的行为动词有: 了解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的行为动词:了解、说出、知道、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引述、复述等。 理解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行为动词:懂得、理解、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 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行为动词: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坚持、树立、实践等。 必修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