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创伤分类及急救基础

创伤分类及急救基础

H=head(头颅)
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
A=arteries(动脉)
N=nerves(神经)
能判断创伤严重程度、伤员结局和评估救治质量。
01
院内救治及创伤研究评分 损伤严重度分级(AIS-ISS)
02
创 伤 评 分
AIS-90版,九区法。创伤诊断2000多条。穿通伤与钝性伤合并。脑伤细化。
发凉
苍白
口渴
淡漠
8.0~12.0/5.3~8.0
>120
0.34
明显降低
5~15ml
重度休克
35~40%
冷湿
苍白到紫绀、紫斑
严重口渴
淡漠到昏迷
5.3~8.0/2.6~5.3
难触或及>120
<0.30
0
0
救治原则
休克救治
*
维护生命器官功能
迅速阻断病因
保证充足有效血容量和足够氧的输送(DO2)
使组织器官尽快得到氧合血灌流
如果存在外周水肿,给予速尿
一般监测指标
*
精 神 状 态
皮 肤 温 度、色 泽
血 压:90
脉 率:100
尿 量:30
特殊监测指标
*
休 克
特殊监测
胃肠粘膜内 pH值
心排出量 心脏指数
动脉血 乳酸分析
DIC检测
血气分析
(6-15mmHg)
严重创伤
*
活动性 大出血
损伤
大量输液
血液稀释 凝血障碍
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损伤,<25体表面积,伴髂骨骨折缺失,AIS 4
脾裂伤,组织缺失,重度,AIS 5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wei)险的急症,通常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管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评估患者状况、处理出血、保持通畅的气道、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二、评估患者状况1. 快速评估: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和出血情况。

2. 血压监测:使用无创血压计或者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

3. 心率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测量心率,观察心率变化。

4. 呼吸监测: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氧合情况。

5. 皮肤状况评估: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检查有无出血点或者淤血。

6. 瞳孔评估: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三、处理出血1. 住手出血源:使用直接压迫、包扎或者压迫性止血器材等方法,尽快止血。

2. 提高患者下肢:将患者的下肢抬高约30度,减少下肢静脉回流,有助于减轻出血。

3. 赋予输血: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失血程度,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制品。

四、保持通畅的气道1. 头后仰法:将患者的头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 气道吸引:使用吸引器清除口腔和咽喉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气管插管:在气道无法保持通畅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气道通畅。

五、静脉输液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和给药。

2. 赋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循环状态,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快速复苏,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3. 监测液体输入量:记录输液的种类、速度和总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

六、药物治疗1.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增加血管张力和心脏收缩力。

2. 控制炎症反应:使用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器官功能。

3. 赋予止痛药: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院前骨科创伤类型、诊断与鉴别、急救原则、救治程序、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院前骨科创伤类型、诊断与鉴别、急救原则、救治程序、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院前创伤类型、诊断与鉴别、急救原则、救治程序、护理措施等急救护理总结对创伤急救护理流程改进是目前临床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成功率的普遍做法。

对致残率很高的创伤,第一时间救治可以延续创伤救治的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创伤急救护理是提高严重创伤后生命质量的关键。

各类创伤创伤也称为损伤,是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是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1、多发性创伤: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

2、多处伤: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2处或2处以上的创伤。

如一个脏器右3处裂伤,一个肢体有两处骨折。

3、复合伤:多种致伤因素造成人体一个或多个器官或解剖部位损伤。

4、联合伤: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

创伤类型。

依据皮肤完整性:①开放性损伤:擦伤、撕裂伤、切割伤、刺伤、开放性骨折。

②闭合性损伤: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闭合伤、关节脱位/半脱位、闭合骨折、闭合性内脏损伤。

创伤时效性:①即可死亡,无能为力:一般出现在伤后数秒至数分钟内,约占总创伤死亡率的50%。

严重的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的破裂,呼吸道梗阻、血气胸、失血性休克等。

②早期死亡,尽量争取:一般出现在伤后2-3小时内,约占总死亡率的30%,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失血,这类病人是创伤救治重点对象,这段时间称之为“黄金时刻”。

③后期死亡,尽量避免:一般出现在伤后数周之内,约占创伤总死亡率的20%。

死因多为严重感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1、初次评估:初次评估主要目的是在急救现场根据ABCDE法分别对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暴露与环境控制。

2、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是患者返回医院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检查:CT、X线、MRI、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造影等。

休克患者的急救流程

休克患者的急救流程

休克患者的急救流程引言概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常常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生命危险。

对于休克患者的急救流程,正确的操作和及时的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休克患者的急救流程。

正文内容:1. 评估患者状况1.1 意识状态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其是否清醒或昏迷。

1.2 呼吸评估: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

1.3 血压评估:测量患者的血压,判断是否低血压。

1.4 心率评估:检查患者的心率,观察有无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1.5 皮肤评估: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湿度,判断是否苍白或湿冷。

2. 确定休克类型2.1 血容量不足型休克:观察有无失血或脱水的迹象,如外伤、呕吐、腹泻等。

2.2 心源性休克:检查有无心脏病史,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的征象。

2.3 分布性休克:观察有无感染迹象,如发热、寒战等。

3. 给予急救措施3.1 维持呼吸道通畅:采取适当的姿势,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3.2 给予氧气:通过氧气面罩或导管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

3.3 快速输液:根据休克类型,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快速输液,以补充血容量。

3.4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5 控制出血或感染:对于出血或感染引起的休克,及时止血或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4. 监测和观察4.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2 监测尿量:记录患者的尿量,以评估肾功能和液体代谢情况。

4.3 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血氧水平。

4.4 监测心电图: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表现。

5. 寻找病因并治疗5.1 寻找病因: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进一步寻找休克的病因,如感染、出血、心脏病等。

5.2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感染、手术止血等。

总结:休克患者的急救流程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帮 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
评估外周循环状态,判断失血 量和休克程度。
止血与包扎技术应用
布或干净布料直 接压迫出血部位。
止血带止血
对于无法直接压迫止血的 四肢大出血,可使用止血 带。
包扎固定
对伤口进行包扎,减少污 染和进一步出血,同时固 定骨折部位。
疼痛控制与液体复苏初步措施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容量减少、心血管功能障碍和细胞代谢异常三个 方面。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使心输出 量减少,细胞代谢异常则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 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症状。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和方法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开始康复 介入,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VS
康复方法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方案 。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重要性
心理干预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经历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情绪,提高 康复信心。
纠正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 等血液制品;应用止血药物,如氨甲 环酸等;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止血。
感染风险降低策略
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 滥用。
处理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 感染部位的引流和换药处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03
资源共享与应急机制
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部分地区可能面临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和资源共享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持续改进与培训
总结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救治流程和规范,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创伤失 血性休克救治水平。
失血程度评估
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 积等实验室检查,评估失 血程度,指导复苏策略。
创伤严重程度评估
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等工具,全面评估患者 创伤严重程度,预测休克 发生风险。
复苏策略选择及实施
液体复苏
优先选择晶体液进行快速补液, 根据失血程度和监测指标调整补
液速度和量。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充分液体复苏基础上,根据患者 血压、心输出量等指标,适时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脏器灌注压。
失血性休克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 如何有效防治这些并发症是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个体化治疗需求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情、失血量、年龄等因素差异较 大,如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是 临床实践中的难题。
指南制定目标与意义
目标
本指南旨在规范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 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 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 和建议。
患者教育与康复
在救治成功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困难病例分析及教训总结
01
延误诊断与治疗
部分患者因伤势严重或合并其他损伤,导致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困难,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

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由典型的临床体征(比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可以清除休克的诊断您应当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休克是什么?为何它很重要?休克是由各样原由惹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输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致使供氧不足,不可以知足代谢的需求。

这类失衡状态致使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假如没有立刻获取纠正,会致使进行性的细胞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组织氧合度的浑身性测定指标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当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来源理。

一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

动脉氧含量取决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状况下,只有 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入(氧气的摄入率)。

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能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丈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丈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淆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许血红蛋白浓度降落继发运氧量降落有关。

为了知足对氧气的需求,并保持稳固的耗氧量,组织经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入率以适应运输氧量降落。

1 / 13可是组织摄入的氧气不可以大于运输氧量的 60%。

所以假如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致使混淆静脉氧饱合度 (<65%),或许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70%) 降落,甚至无氧代谢陪伴乳酸浓度高升。

分类休克的发生与调理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分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循环血量心率、节律和缩短力动脉张力,调理动脉血压和组织灌输静脉容量血管的张力,调理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室的前负荷。

依据病因,休克能够分为三类:1. 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是休克最常有的病因。

因为以下要素致使循环血量不足:失血(外伤或许胃肠道出血)体液损失(腹泻或许烧伤)第三空隙液体聚集(肠堵塞或许胰腺炎)。

创伤性休克(外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外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外伤性休克)一、概述创伤性休克,又称外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

它是由于严重外伤引起的整体循环衰竭,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减少,氧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往往发生在严重外伤(如创伤、大手术、烧伤等)后,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二、病因创伤性休克的病因主要包括: - 大量出血:外伤后大量出血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体循环功能受损。

- 血管容量不足:外伤、烧伤、手术等因素引起体液丧失、循环容量减少。

- 血管扩张和低血压:疼痛、外伤、感染等刺激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无增加导致低血压。

- 明显的循环衰竭:循环系统功能丧失,心脏无法维持有效循环功能,导致休克。

三、临床表现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致命三联症:即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意识改变。

- 心率增快。

- 血压下降。

- 皮肤湿冷,出汗,紫绀。

- 尿量减少或终止。

- 意识模糊或昏迷。

四、诊断创伤性休克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 生命体征监测。

- 血流动态监测(如中心静脉压)。

- 血压、心率、尿量、皮肤状况等观察。

- 血液检查,如血红蛋白、血常规、电解质等。

五、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 复苏期:立即进行休克的复苏,包括迅速补充液体、纠正低血压和缺氧。

- 病因治疗:针对休克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控制出血、止血等。

- 对症治疗:如对皮肤湿冷进行保暖,对呼吸困难进行辅助呼吸等。

- 支持治疗:适当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支持治疗。

六、预后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干预和治疗密切相关,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尤其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七、结语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该病的治疗需要及时干预和细心护理。

预防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外伤的防护和安全意识,及早进行急救处理,降低休克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急诊科诊疗常规(带目录)讲解

急诊科诊疗常规(带目录)讲解

急诊科诊疗常规目录1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到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l~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查房.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查房.

总结• 休克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创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创伤性休克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抢救意识,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缩短受伤检查时间,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2014-2-27
小结:多发伤病情危急,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观察要仔细,诊断要明确,处理要及时,护理要到位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4-2-27
Thank you 2014-2-27。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

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休克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代谢的需求。

这种失衡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没有立即得到纠正,会导致进行性的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组织氧合度的全身性测定指标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该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本原理。

一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

动脉氧含量取决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

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

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

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60%。

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65%),或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 下降,甚至无氧代谢伴随乳酸浓度升高。

分类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分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循环血量心率、节律和收缩力动脉张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静脉容量血管的张力,调节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室的前负荷。

根据病因,休克可以分为三类:1. 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是休克最常见的病因。

因为下列因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失血(外伤或者胃肠道出血)体液损失(腹泻或者烧伤)第三间隙液体积聚(肠梗阻或者胰腺炎)。

低血容量的患者,静脉容量下降导致静脉回流、每搏输出量减少,最终导致心输出量和运氧量减少。

创伤失血性休克

创伤失血性休克
病因分类
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心外阻塞性)
血流动力学分类
还有一种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的
类型
特点
高排低阻型休克 (暖休克)
低排高阻型休克 (冷休克)
低排低阻型休克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BP ↓,脉压差↑
心输出量↓,外周阻 力↑,脉压差↓↓
心输出量↓,外周阻 力↓ ,BP ↓↓
小容量复苏简便易行,扩容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 院前抢救。
对于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应在小容量复苏的基础 上,尽快转运到最近的医疗中心予以救治
小容量复苏
双重作用机制:
7.2%NaCl高渗溶液——提高晶 体渗透压,通过内源性液体转移, 促进组织间液及细胞液进入血管 内
6%HES200/0.5——通过维持胶 体渗透压,可延长液体在血管内 的维持时间。
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
▪ 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 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 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40mmHg)或脉压差减少(<20mmHg)、尿量 <0.5ml/(kg·h)、心率>100/min、中心静 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 8mmHg等指标。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超声、胸部及骨盆X 线 摄片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有益。如可行超声或CT 检查, 极少 需行腹腔灌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要充分考虑行影 像学检查所需的搬运及成像时间。
3.血常规、红细胞压积(HCT)
不推荐孤立地将1 次Hct 检测结果作为出血 的评价指标。(等级1B)
2、CT 检查
2.1 高能量创伤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 者, 怀疑有头部、胸部、和/或腹部出血 应行CT 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等级1C)

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

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

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是由于外伤或其他身体损伤导致严重失血或休克状态。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即使在医疗救援未及时到达的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受伤人员的存活率。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提供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的详细步骤和措施。

二、早期预警标志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应从早期预警标志开始。

常见的早期预警标志包括: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呼吸急促、神志淡漠、疲倦乏力等。

一旦发现有这些早期预警标志,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三、休克处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或无法呼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采取人工呼吸或进行胸外按压。

2.止血措施: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出血,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止血。

对于外伤性创伤,可以直接压迫伤口,利用压迫带、止血带等方式来止血。

3.输液补液:给予温盐水或生理盐水,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被失血所造成的体内液体缺乏。

4.体位处理:将患者平躺,抬高患者双腿,并保持低头位,以促进血液回流至重要脏器。

5.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体温下降,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毯等。

四、呼叫急救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临时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呼叫急救。

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并提供详细的定位信息,以便更快速地救援。

五、其他注意事项1.安抚患者: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往往情绪激动,应给予适当安慰和安抚,以稳定患者情绪。

2.家属陪伴: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让患者的亲属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和安慰。

3.监测病情: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六、总结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正确采取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存活率。

早期预警标志的观察和判断、及时止血、输液补液、体位处理等措施是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此外,及时呼叫急救、安抚患者和家属、监测病情等也是关键步骤。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能够提高大众对创伤性休克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受伤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其他重大损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早期识别、体位调整、控制出血、液体复苏和休克监测。

一、早期识别:1.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烦躁不安、苍白或发绀等。

1.2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创伤部位、出血情况和伤口大小等,以便确定急救护理的紧迫性和方式。

二、体位调整:2.1 将患者平躺,保持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助于维持脑血供和氧合。

2.2 抬高患者的下肢,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 避免过度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或引起进一步出血。

三、控制出血:3.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剂等。

3.2 高度怀疑内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或介入治疗,以控制出血源。

3.3 在控制出血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四、液体复苏:4.1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如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等。

4.2 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3 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或过度输血,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再灌注损伤。

五、休克监测:5.1 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恶化或复苏情况。

5.2 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如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导管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容量反应性。

5.3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支持治疗措施等。

结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疾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创伤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1.1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外伤性损伤导致血容量不足,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继而引起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1.2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外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情况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创伤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因2.1 失血性休克:外伤导致大量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2.2 创伤性休克:组织损伤导致毒素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3 代谢性休克:因休克状态下组织氧供需失衡,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3.1 血压下降: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浮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2 心率增快:机体为维持组织灌注,心脏加快心率以增加心排血量。

3.3 皮肤湿冷:由于末梢循环受损,皮肤湿冷、苍白,甚至浮现发绀。

四、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4.1 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分泌物等。

4.2 控制出血:迅速止血,包扎伤口,输血等措施。

4.3 补液复苏:快速输注生理盐水、血浆等液体,维持循环血容量。

五、创伤性休克的预防措施5.1 安全防护: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戴头盔等,减少发生外伤的可能。

5.2 及时救治:外伤后及时就医,避免伤势加重导致休克。

5.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反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总之,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wei)险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

了解创伤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急救护理的效果、减少患者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翼泛博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能够加强对创伤性休克的认识,共同努力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常见危急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常见危急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部分心脏呼吸停止的病理生理过 3 程是可逆的。
1 患者极少数出现突然恶化,即使临床 医生认为这种恶化时突然的。
从来都不会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 2 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
一份预防,胜过百份药,如果早期识别威胁 3 生命的高风险疾病,给予恰当的处置,较远
期恶化后处理变得更容易。
早期识别于评估有利于防止病情进展甚至恶化
的指标。
• 判断对患者目前状态 采取紧急处置的必要 性
危重症 • 危重度:关于患者生
命预后或功 能预后的指 标。
• 衡量患者目前疾病严 重状态的进展趋势
• 何以救治? • ---早识别,早处理!
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呼吸困难、猝死 1 等病情突然变化是有预兆的。
2/3的患者心脏停搏6小时前会出现胸 2 痛、心率、呼吸节律、频率等改变。
评估组织灌注
意识水平、末梢循环、尿量、酸中毒
低血压是休克较晚出现的 临床表现
机体会代偿
初步判断休克的类型 低血容量、心源性、梗 阻性、再分布性
如何简要快速评估循环
直接触摸法
脉搏位置 桡动脉 肱动脉 股动脉 颈动脉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正常值:≤2s,>3s为异常
血压水平 80mmhg 70mmhg 60mmhg 50mmhg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最重要的专业思路与对策
-对有生命危险的急症者,必须先“救人”、再“治病”!
√判断、但暂不诊断 √对症、但暂不对因 √救命、但暂不治病
所谓先“救人”、然后再“治病”,而不遵循治病一救人”的常规!
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
体位---仰卧、侧卧或端坐位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诊断】1、病史:患者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或胆管、泌尿道、肠道等感染史。

2、临床表现特点:①、症状:急性起病,以恶寒或寒战、高热起病、伴急性病容、消化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高。

②、体征: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3、实验室检查特点: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核左移,中毒颗粒出现。

血、痰、尿、粪、脑脊液、化脓性病灶等检出病原菌。

4、诊断要点: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灶。

②、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存在。

③、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需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④、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少尿(<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⑤、血培养常发现有致病性微生物生长。

【治疗】1、一般治疗:①、体位: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或半坐卧位于平卧位相交替,而将下肢抬高至30°。

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不应作远距离搬运。

2、补充血容量:如患者无心功能不全,首批输入1000ml,于1小时内输完最理想,可两路静注,一路快速输入右旋糖酐500ml,另一路输入平衡盐液500ml,继后输注5%碳酸氢钠250~300ml,测试尿液PH,如PH<6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休克急诊鉴别诊疗指南【临床表现】属于更危重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1.创伤引起,低血压。

(1)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toniHg。

(2)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

(3)脉压减小。

2.生命征体位性改变
(1)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

(2)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

(3)收缩压下降超过l0~20mnlHg。

(4)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

(5)患者感头昏不适。

3.组织灌注不足表现
(1)肢端湿冷。

(2)皮肤苍白或发绀。

(3)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

(4)烦躁不安,易激惹。

(5)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6)尿量减少或无尿。

4.交感神经兴奋
(1)精神紧张,焦虑。

(2)过度换气。

(3)大汗。

【病因学及病理生理】
l.创伤导致内脏出血。

2.大血管破裂。

3.骨折。

4.大面积烧伤所致大量体液丢失。

【院前处理】
1.优先处理气道阻塞,维持通气。

2.有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包填塞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3.有可见的活动性出血,立即有效止血。

4.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给予补液治疗。

【诊断】
1.创伤性休克的存在与否?
(1)创伤后出现。

(2)血压变化(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或脉压减小)。

(3)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如上述)。

2创伤性休克程度判断,见表16一l。

【急诊检查】
1.血流动力学监测
(1]动脉血压。

(2)中心静脉压监测。

(3)肺动脉楔压。

2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

3.血气分析,注意乳酸酸中毒情况。

4凝血功能检测,警惕I)Ic的发生。

【急诊治疗】
1.初步治疗
(1)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通气支持。

(2)优先处理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3)有效止血。

2.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通常采用中心静脉途径,同时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进一步治疗。

3.容量复苏
(1)复苏溶液的选择
1)晶体溶液:平衡盐溶液(林格氏液)是目前治疗创伤性休克的首选液体;有文献报道,高渗盐水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收到良好效果,机制包括维持较高心排量、扩大血容最使回血量增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组织水肿等。

但有可能加重出血,而且不宜超过血容量的l0%。

2)胶体溶液:全血是最理想的胶体液,但应注意避免大量输注库存血;白蛋白可作为选择之一,可以较长时间保留在血管内,对纠正休克有利;右旋糖酐有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可有效减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但使用不宜超过1500ml。

(2)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1)首先应快速补充晶体液,在第一个30分钟内给予平衡盐溶液1000~1500ml。

2)失血在500ml以上或输液在2000m1以上,应同时补充胶体溶液。

3)晶体与胶体溶液的比例为4:1~2:l。

严重失血可达l:1。

4)失血1000nll以上或胶体用量1000ml以上,红细胞压积小于20%,应补充血制品。

(3)复苏有效的判断
1)血压恢复并维持稳定。

2)红细胞压积30%~35%。

3)尿量0.5~1.0ml/kg·h。

4)神志恢复。

4.积极处理刨伤,应同时做好手术的准备,纠正休克的目的是为手术赢得时间。

5.纠正酸中毒
(1)轻度酸中毒时,仅输人大量晶体液即可起到纠正酸中毒的作用。

(2)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指导碱性药物的应用,目前主张代谢性酸中毒pH<7.20时可适当考虑应用碱性药物。

6.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不能替代容量复苏。

(2)仅在病情危重,容量复苏后血压不能维持时应用,可选用多巴胺。

7.抗生素的应用开放性创伤时为预防继发感染,可预
防应用广谱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