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规范一、病名中医病名:厥脱(心阳虚脱、心阳暴脱、心厥<GB>)。
西医病名:心源性休克二、概述:(一)中医学观点:厥脱系因实邪暴袭、阻滞,使心阳突然衰败而心阳暴脱,或因久病阳气虚衰,渐至心阳衰败而心阳虚脱,在病重虚衰的基础上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脉微欲厥,神志模糊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
以面白,肢厥,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称为心厥。
厥脱属中医急危重证,近年来中医急症研究已有长足进展,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厥脱救治的中药静脉制剂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急诊必备药物,并在临床抢救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医学观点: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疾患而造成的一种急性组织灌注不足综合征。
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搏量及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酸种毒微,从代偿性低血压发展到微循环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三、诊断标准(一)WHO诊断标准:在有明确心脏病病因的基础上,如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急性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根据以下两条即可确诊。
1、收缩期血压低于85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病人低于原基础血压水平30mmHg。
2、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1)神志改变。
(2)在无肾脏疾病病因或血容量不足情况下,尿量少于20ml/小时。
(3)外周血管收缩(或阻力增加),四肢发凉,皮肤指压苍白时间延长,伴或不伴有冷汗。
(4)代谢性酸中毒。
在无明确心脏病的基础上,若血容量不足,血管迷走反应,药物作用,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回心血量不足,严重酸中毒、严重缺氧等因素已经得到纠正,但休克征象仍然存在,而且符合上述2条标准,诊断即可成立。
(二)全国会议标准:1、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资料2、临床表现:(1)低血压:收缩压 10.7kPa(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来水平下降0.7kPa (80mmHg)。
FICS心源性休克治疗指南业内荟萃
23
优选内容
6、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
(3)存在或刚发生的心脏骤停后心源性休 克不是低温疗法的禁忌症。
强烈推荐
(4)在心脏骤停后的心源性休克治疗过程 中,务必避免体温过高。
强烈推荐
24
优选内容
7、循环支持
(1)动脉内球囊反搏不应用于被有效控制 的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患者。
弱推荐
(2)如果需要暂时的循环支持,最好用体 外膜肺氧和技术。
5、院前和急诊救护
(1)对于无明显诱因的休克,在院前应考 虑到心源性可能并完善12导联心电图。
强烈推荐
(2)在院前救护中,舒张压高提示存在心 室射血功能减弱进而引发了血容量减少或心 衰。
强烈推荐
19
优选内容
5、院前和急诊救护
(3)在院前,若没有明确的急性肺水肿或 右室负荷过大的征象,谨慎扩容是必要的。
强烈推荐 (6)心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二线治疗 中,可使用米力农或左西孟旦代替多巴酚丁 胺。左西孟旦可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源 性休克的一线治疗。
弱推荐
33
优选内容
9、外科治疗和心源性休克
(7)在右心室功能衰竭相关的心源性休克 治疗中,可用米力农增加心肌收缩力。
弱推荐
(8)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可用左西孟旦作 为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一线用药。(弱推荐)
强烈推荐
临床支持治疗不应延误难治性休克病例中 ECMO 的使用。
弱推荐
38
优选内容
10、心脏毒性药物所致心源性休克的管理
(6)伴室内传导异常(宽QRS 波)的中毒 性休克是摩尔碳酸氢钠(剂量从100mL 至250mL,至最大总剂量750mL)的适应证, 可与其他治疗联合。
心源性休克指南
心源性休克指南引言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由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所致。
这种状况可能发生在心脏病发作、心肌病变或心脏瓣膜疾病等情况下。
心源性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及早识别和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心源性休克的指南,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判断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一、定义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的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状态。
常见的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等。
二、病因1. 心肌梗死:冠心病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进而引发休克状态。
2. 心肌炎: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病变。
心脏受损后,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
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心肌损伤的疾病,可能是遗传性的或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心肌病变会导致心脏功能减退,最终演变为心源性休克。
4. 心脏瓣膜病变:心脏瓣膜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引发心源性休克。
三、临床表现心源性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 血压降低: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者通常表现为低血压状态。
收缩压一般低于90 mmHg。
2. 心率加快:机体为了补偿心输出量下降,会导致心率加快。
心率一般高于100次/分钟。
3. 皮肤苍白、湿冷:由于全身组织灌注不足,患者的皮肤可能呈苍白、湿冷的状况。
4. 神志改变: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表现出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
5. 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会导致肺淤血,进而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四、诊断诊断心源性休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关键是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五、治疗1. 氧气供应: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以提高组织供氧量。
2. 血流动力支持:通过输入血容量扩充剂(如生理盐水、胶体溶液等)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液循环。
3. 心脏重建治疗:对于心脏病变引起的休克,可能需要通过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起搏器等手段进行重建治疗。
心源性休克诊疗原则通用课件
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
血压明显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严重者可出
现休克。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心 率加快,肺水肿,肾功能障碍等
。
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烦躁、 心悸、气急、面色苍白、四肢湿
冷等表现。
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 60mmHg,或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 20%。
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相应 的支持治疗,如补液、输血、
升压药物等。
并发症防治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急 性肾衰竭、肝功能不全等。
药物治疗原则
04
强心药
洋地黄类
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 力,减慢心率与传导,特别适合 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
β受体激动剂
β受体激动剂可以激活心肌细胞的 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 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心肌重塑 和纤维化。
随访时应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重要指标 ,以及是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
在随访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如何控制危险 因素、改善生活习惯等,以促进康复。
根据随访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改变药物种类和剂量 、进行康复训练等。
心源性休克常见误
07
区与对策
常见误区
误区一
VS
详细描述
心脏起搏治疗常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特 别是伴有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的 患者。心脏起搏可以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增加心输出量,提高血压和改善组织灌注 。
预后评估与随访原
06
则
预后评估
病情严重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
状态等进行评估。
心源性休克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诊疗常规【概述】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泵衰竭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周围循环衰竭,重要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因包括: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各种类型心肌病晚期、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大面积肺栓塞、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及急性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临床表现】1.根据心源性休克的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3期。
(1)休克早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皮肤苍白出汗、肢端湿冷、心率增快、呼吸深快,血压可正常或稍低,尿量减少,患者神志尚清楚。
(2)休克中期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软弱无力、脉搏细数、心率常超过120次/min血压下降、收缩压V80mmHg>脉压V20mmHg、尿量更少或无尿。
(3)休克晚期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1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皮肤四肢明显紫绢、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脉搏细弱难以摸清、血压极低或测不出、进行性呼吸困难、尿闭、尿毒症及酸中毒等。
2.原发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的表现。
【辅助检查】1.原发病的辅助检查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同工酶cK—MB、CTnT/cTn1升高,心脏超声可发现梗死部位心肌室壁活动减弱或矛盾运动、室壁瘤等。
2.休克的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增高,反映血液浓缩。
并发DIc时,血小板计数进行性降低,出、凝血时间延长。
【诊断】1.血流动力学指标(1)收缩压V90mπι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mrnHg,持续时间>30min o(2)动静脉血氧差>5.5m1/d1o(3)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心脏指数(CDV2.21/(min.m2)o2.临床指标(1)低血压。
(2)组织灌注不足的依据:少尿、发绢、意识障碍。
(3)纠正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非心脏因素(如低血容量、疼痛、药物、酸中毒、迷走神经反射等),休克仍存在。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规范一、病名中医病名:厥脱(心阳虚脱、心阳暴脱、心厥<GB>)。
西医病名:心源性休克二、概述:(一)中医学观点:厥脱系因实邪暴袭、阻滞,使心阳突然衰败而心阳暴脱,或因久病阳气虚衰,渐至心阳衰败而心阳虚脱,在病重虚衰的基础上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脉微欲厥,神志模糊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
以面白,肢厥,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称为心厥。
厥脱属中医急危重证,近年来中医急症研究已有长足进展,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厥脱救治的中药静脉制剂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急诊必备药物,并在临床抢救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医学观点: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疾患而造成的一种急性组织灌注不足综合征。
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搏量及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酸种毒微,从代偿性低血压发展到微循环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三、诊断标准(一)WHO诊断标准:在有明确心脏病病因的基础上,如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急性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根据以下两条即可确诊。
1、收缩期血压低于85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病人低于原基础血压水平30mmHg。
2、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1)神志改变。
(2)在无肾脏疾病病因或血容量不足情况下,尿量少于20ml/小时。
(3)外周血管收缩(或阻力增加),四肢发凉,皮肤指压苍白时间延长,伴或不伴有冷汗。
(4)代谢性酸中毒。
在无明确心脏病的基础上,若血容量不足,血管迷走反应,药物作用,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回心血量不足,严重酸中毒、严重缺氧等因素已经得到纠正,但休克征象仍然存在,而且符合上述2条标准,诊断即可成立。
(二)全国会议标准:1、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资料2、临床表现:(1)低血压:收缩压 10.7kPa(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来水平下降0.7kPa (80mmHg)。
心内科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常规
心内科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常规一、心源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致使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血量急剧且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各脏器灌注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神志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
四肢末梢发凉、脉搏细弱。
收缩压≤80mmHg,或原有高血压者,其收缩压下降80mmHg或收缩压<100mmHg。
心率、呼吸增快。
少尿或无尿。
三、诊断标准有心源性基础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重度心力衰竭,大面积肺栓塞,心包填塞等。
用袖带式血压计连续检测两次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
但原先高血压的病人血压低于100mmHg就可能发生休克。
尿量少于20-30ml/h。
存在休克的其他临床体征,如神志冷淡和周围血管收缩(例如皮肤苍白、淤斑和湿冷)。
排除其他致低血压的原因:如低血容量,感染中毒,过敏,内分泌疾病等导致的休克。
四、鉴别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常有急性失血、过多液体丧失,入量不足等病史,血细胞增加,尿比重升高,左心充盈压正常或降低。
过敏性休克:用药后短时间内血压迅速下降为其特征。
感染中毒性休克:有严重感染存在,早期外周阻力下降;表现为温休克、晚期外周阻力增高,表现同心源性休克相似。
五、治疗1.一般治疗a)体位:病人平卧,抬高下肢b)给氧:流量2-4L/min,必要时面罩给氧,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c)心电、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d)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2.纠正低血容量PCWP CVP 治疗<5mmHg <5cmH2O 不伴肺水肿时可快速补液;如伴有肺水肿,仍应补液,但应密切注意血流动力学及临床变化。
>5mmHg,<15mmHg>5cmH2O,<12cmH2O先行液体耐量试验,如反应良好,可以500-1000ml/h静滴。
如无明显改变而休克仍存,应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15-18m mHg 12-16cmH2O可在10分钟内静注100ml液体,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情况和临床状况决定是否补液。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心源性休克是不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以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休克的临床表现分期ⅠⅡⅢ血压(mmHg) →↓<80 <60心率↑↑↑↑↑↑→↓↓脉压↓↓↓↓↓↓呼吸→↑↑↓↓↓神志不安迟钝昏迷尿量→↓↓↓无皮肤冷花斑冷绀【辅助检查】1、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2、休克的实验室检查(1)Blood R: WBC↑压积 Hb 增高,血液浓缩, DIC 时, BPC↓ CT、BT↑(2)Urine R: 蛋白尿,WBC、RBC管型,比重↑(1.010~1.012),渗透压↓,尿/血渗透压<1.5(3)血气分析:早期代酸,呼碱。
晚期代酸,呼酸 Po2 ↓ PCO2(4)DIC: BPC↓、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比延长>3s 纤溶酶原含量降低,血浆因子Ⅷ活性<50% ,鱼精蛋白副凝聚(3P)试验(+)抗凝血酶Ⅲ含量降低(5)血乳酸正常0.5~1.5mmol/L,大于 4mmol/L预后不良【诊断】(一)血流动力学指标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mmHg,持续时间>30min2、动静脉血氧差>5.5ml/dl3、PCWP>15mmHg,心脏指数(CI)<2.2L/min/㎡(二)临床指标1、低血压2、组织灌注不足依据:少尿、发绀、意识障碍3、纠正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非心脏因素如低血容量,疼痛、药物、酸中毒,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仍存在。
(三)国内标准1、BP<80mmHg,高血压者血压较原来下降 80mmHg 或收缩压<100mmHg。
2、组织灌注不足依据。
AMI 者 BP<80mmHg,无组织灌注不足,不诊断心源性休克,而是低血压状态。
【治疗】治疗原则:1、就地、就近、卧床、吸O2,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导尿。
(完整版)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诊断依据】1.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肌毒性的药物中毒、急性心脏压塞以及心脏手术等病史。
2.早期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诉口干、出汗,但神志尚清;后逐渐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直至昏迷。
3.体检心率逐渐增快,常>120/min。
收缩压<10.64kPa(80mmHg),脉压差<2.67kPa (20mmHg),后逐渐降低,严重时血压测不出。
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肢端发绀,皮肤出现花斑样改变。
心音低纯,严重者呈单音律。
尿量<17ml/h,甚至无尿。
休克晚期出现广泛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以及多器官衰竭。
4.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心脏指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等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检查】1.血气分析。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关检查。
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3.必要时做微循环灌注情况检查。
4.血流动力学监测。
5.胸部X 线片,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条件允许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1.一般治疗(1)绝对卧床休息,有效止痛,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吗啡3~5mg或度冷丁50mg,静注或皮下注射,同时予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插管。
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氧疗: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4~6L/min,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补充血容量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或0.9%氯化钠液、平衡液500ml静滴,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补液,前20min内快速补液100ml,如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0.2kPa (1.5mmHg),可继续补液直至休克改善,或输液总量达500~750ml。
无血流动力学监护条件者可参照以下指标进行判断:诉口渴,外周静脉充盈不良,尿量<30ml/h,尿比重>1.02,中心静脉压<0.8kPa(6mmHg),则表明血容量不足。
心源性休克 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本身病变导致急性心排量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小儿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为暴发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肺梗死、新生儿重度窒息等。
【诊断标准】1.原发病症状:症状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2.临床表现(1)休克初期(代偿期):①体位性低血压,即血压在坐位和立位时降低,而平卧位可以正常,收缩压变化>10mmHg,脉压减低;②神志清醒,烦躁不安,畏寒、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正常或稍减少。
(2)休克期(失代偿期):①出现间断平卧位低血压,收缩压<80mmHg,脉压20 mmHg;②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大理石样花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心率更快,脉搏无力,呼吸稍快,肠鸣音减弱。
③每小时尿量,婴儿<2 ml/(kg.h),儿童<1 ml/kg。
(3)休克晚期:①血压降低且固定不变或不能测出。
②昏迷,肢冷发绀。
心率更快或转为缓慢。
脉搏微弱或触不到,呼吸急促或缓慢、不整。
腹胀,肠麻痹,少尿或无尿。
③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损伤。
具备上述第1项和临床表现的某--期表现,可诊断为心源性休克。
【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一般处理患儿平卧,颈部稍抬高,头略后仰。
保持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发热时应使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
及时纠正贫血。
2.吸氧与纠正酸碱失衡保持气道通畅,采用鼻塞或面罩给氧。
如呼吸有力,血氧分压下降但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上升,可使用鼻塞连续持续正压呼吸(CPAP)装置,维持PaO2≥70 mmHg,经皮氧饱和度≥90%。
如呼吸浅表,节律不齐,血氧分压下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休克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纠正,参见“感染性休克”一节。
3.输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有肺、体循环淤血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量,以免过度扩容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首次输液使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10ml/kg于10分钟内静脉滴注,休克状态无改善可重复1次。
心源性休克 病情说明指导书
心源性休克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心源性休克概述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休克。
其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低血压、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少尿、意识障碍、四肢湿冷等。
休克晚期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英文名称:cardiogenic shock。
其它名称:心源型休克。
相关中医疾病:厥证、脱证、厥脱。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心脏,胸部。
常见症状:低血压、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少尿。
主要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感染、药物因素。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清心肌标志物、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检测、尿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若患者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的心脏不适症状,最好直接前往正规医院或者拨打120。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心源性休克的发病特点三、心源性休克的病因病因总述:任何引起严重的急性左室或右室衰竭的原因都能导致心源性休克。
基本病因:1、急性心肌梗死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左心衰竭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可由于泵衰竭、机械性并发症、右室梗死等原因导致心源性休克。
2、其他心肌疾病如心肌炎、围生期心肌病、伴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等。
3、心瓣膜病如急性二尖瓣反流、急性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或二尖瓣狭窄伴随快速性心律失常、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等。
4、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房颤、房扑等。
5、感染如急性心肌炎、重症感染等。
6、药物因素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7、其他情况如长时间的心肺分流术、穿透性或钝性心脏创伤,心脏原位移植排异反应、大块肺梗死等。
心源性休克处理指南(全文)
心源性休克处理指南(全文)指南制定者:French-Language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Sociét éde Réanimation deLangue Française (SRLF)), with the participation the French Society ofAn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SFAR), the French Cardiology Society (SFC), theFrench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 (SFMU), and the French Society of Thoracic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SFCTCV).流行病学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常规应该判断是否是冠状动脉的原因引起的(强烈同意)。
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应该探查进展为休克的征象,尤其是心率大于75次每分钟,以及心力衰竭的体征(强烈同意)。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无论距离开始胸痛的时间多长,均需要进行冠脉造影,然后通过血管成形术或者特殊的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再灌注(强烈同意)。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源性休克,或者可能进展为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应该在具备相应专家的,具备心脏介入技术,心脏外科技术的中心中进行处理(强烈同意)。
重症监护应当置放动脉导管,对血压进行检测(强烈同意)。
血清乳酸水平需要反复评估,以判断是否还存在休克(强烈同意)。
评估器官功能的指标也要反复评估(肝、肾脏,强烈同意)。
中心静脉置管有时也会用到(采血),或者连续用到(测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CVP就没有必要进行测量,考虑到操作的局限性以及其作为评估前负荷的局限性(弱同意)。
对于常规治疗不能纠正的顽固性休克患者,CO以及混和静脉氧饱和度需要进行连续性监测(强烈同意)。
心源性休克处理指南(全文)
心源性休克处理指南(全文)指南制定者:French-Language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Sociét éde Réanimation deLangue Française (SRLF)), with the participation the French Society ofAn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SFAR), the French Cardiology Society (SFC), theFrench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 (SFMU), and the French Society of Thoracic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SFCTCV).流行病学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常规应该判断是否是冠状动脉的原因引起的(强烈同意)。
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应该探查进展为休克的征象,尤其是心率大于75次每分钟,以及心力衰竭的体征(强烈同意)。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无论距离开始胸痛的时间多长,均需要进行冠脉造影,然后通过血管成形术或者特殊的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再灌注(强烈同意)。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源性休克,或者可能进展为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应该在具备相应专家的,具备心脏介入技术,心脏外科技术的中心中进行处理(强烈同意)。
重症监护应当置放动脉导管,对血压进行检测(强烈同意)。
血清乳酸水平需要反复评估,以判断是否还存在休克(强烈同意)。
评估器官功能的指标也要反复评估(肝、肾脏,强烈同意)。
中心静脉置管有时也会用到(采血),或者连续用到(测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CVP就没有必要进行测量,考虑到操作的局限性以及其作为评估前负荷的局限性(弱同意)。
对于常规治疗不能纠正的顽固性休克患者,CO以及混和静脉氧饱和度需要进行连续性监测(强烈同意)。
休克诊疗指南和规范方案
休克诊疗指南和规范方案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常常危及生命。
准确的休克诊疗指南和规范方案对于救治休克患者意义重大。
下面将介绍一份包含休克的诊断、分类和急救措施的指南和方案。
一、休克的定义和分类休克是指由于细胞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综合征。
根据休克的原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可以将休克分为四类:低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
二、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湿冷等。
休克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
三、休克的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急救休克的首要任务。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维持正确的通气。
2.保持血液循环:血管内如有明显的出血,应及时止血。
对于各类休克患者,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液循环。
3.维持液体平衡:对于低容量休克,应迅速给予大量液体复苏,以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
对于心源性休克,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量液体,并密切监测心输出量。
4.异常循环干预:对于血管性休克,可使用血管收缩药物来改善血管扩张状况。
对于阻塞性休克,应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式尽快解除阻塞原因。
5.密切监护和有序运输:对于休克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患者需要进行有序的运输,确保在急救过程中不出现不必要的延误。
四、休克的预防和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休克的认识,并告知应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救助休克患者。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休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对休克患者的救治水平。
3.早期干预:早期发现和干预休克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综合治疗:休克的治疗应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液体复苏、病因治疗、支持性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治疗。
(2020年)心源性休克指南(最新课件)
机械循环支持和心脏移植
3.长期机械循环支持 目前,HeartMate II已获得FDA正式认证。其原理是在左心室和升主动脉 间建立人工管道来维持心输出量和体循环。
4.心脏移植 指南建议,在采用了上述机械循环支持方法都不能恢复的所有患者,均 应评估进行心脏移植。
、
2020-11-23
26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重点关注药物对心输出量(CO)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影响。 声明对不同类型的CS,提出了不同的药物使用建议,经典型休克给予 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低容量性休克补充血容量并应用正性肌力药 物。
7、心源性休克的药物治疗
非正性肌力药物 :休克期患者禁用非正性肌力药物(RAAS 抑制剂、β受 体抑制剂);渡过休克期后,血流动力学完全稳定并撤除机械装置和药 物支持治疗的病人建议尽早恢复使用RAAS抑制剂、β受体抑制剂
No Image
《2017 AHA科学声明:心源性休克的当代管理》
老年心内一
2017年9月,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2017 AHA科学声明:心源性休克 的
当代管理》发表于Circulation。
Sean van Diepen, MD, MSc, FAHA, Chair Jason N. Katz, MD, MHS, Vice Chair et al.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7;136:00–00.
5、血液动力学表现
根据血容量状态和外周循环将心源性休克分为四种类型,其
中三分之二的心梗所致心源性休克是湿冷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依据】
1.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肌毒性的药物中毒、急性心脏压塞以及心脏手术等病史。
2.早期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诉口干、出汗,但神志尚清;后逐渐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直至昏迷。
3.体检心率逐渐增快,常>120/min。
收缩压<10.64kPa(80mmHg),脉压差<2.67kPa (20mmHg),后逐渐降低,严重时血压测不出。
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肢端发绀,皮肤出现花斑样改变。
心音低纯,严重者呈单音律。
尿量<17ml/h,甚至无尿。
休克晚期出现广泛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以及多器官衰竭。
4.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心脏指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等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检查】
1.血气分析。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关检查。
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3.必要时做微循环灌注情况检查。
4.血流动力学监测。
5.胸部X 线片,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条件允许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有效止痛,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吗啡3~5mg或度冷丁50mg,静注或皮下注射,同时予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插管。
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氧疗: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4~6L/min,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补充血容量
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或0.9%氯化钠液、平衡液500ml静滴,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补液,前20min内快速补液100ml,如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0.2kPa (1.5mmHg),可继续补液直至休克改善,或输液总量达500~750ml。
无血流动力学监护条件者可参照以下指标进行判断:诉口渴,外周静脉充盈不良,尿量<30ml/h,尿比重>1.02,中心静脉压<0.8kPa(6mmHg),则表明血容量不足。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首选多巴胺或与间羟胺(阿拉明)联用,从2~5靏/(kg.min)开始渐增剂量,在此基础上根
据血流动力学资料选择血管扩张剂。
(1)肺充血而心输出量正常,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4kPa(18mmHg),而心脏指数>2.2L/(min.m2)时,宜选用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15~30靏/min静滴或泵入,并可适当利尿。
(2)心输出量低且周围灌注不足,但无肺充血,即心脏指数<2.2L/(min.m2),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4kPa(18mmHg)而肢端湿冷时,宜选用动脉扩张剂,如酚妥拉明100~300靏/min 静滴或泵入,必要时增至1000~2000靏/min。
(3)心输出量低且有肺充血及外周血管痉挛,即心脏指数<2.2L/(min.m2),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4kPa(18mmHg)而肢端湿冷时,宜选用硝普钠,10靏/min开始,每5min增加5~10靏/min,常用量为40~160靏/min,也有高达430靏/min才有效。
4.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1)洋地黄制剂: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头24h,尤其是6h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在经上述处理休克无改善时可酌情使用西地兰0.2~0.4mg,静注。
(2)拟交感胺类药物:对心输出量低,肺毛细血管嵌顿压不高,体循环阻力正常或低下,合并低血压时选用多巴胺,用量同前;而心输出量低,肺毛细血管嵌顿压高,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者,宜选用多巴酚丁胺5~10靏/(kg.min),亦可选用多培沙明0.25~1.0靏/(kg.min)。
(3)双异吡啶类药物:常用氨力农0.5~2mg/kg,稀释后静注或静滴,或米力农2~8mg,静滴。
5.其他治疗
(1)纠正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或克分子乳酸钠,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补碱量。
(2)激素应用:早期(休克4~6 h内)可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氟美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必要时每4~6 h重复1次,共用1~3 d,病情改善后迅速停药。
(3)纳洛酮:首剂0.4~0.8mg,静注,必要时2~4 h后重复0.4mg,继以1.2mg置于500ml 液体内静滴。
(4)机械性辅助循环:经上述处理后休克无法纠正者,可考虑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体外反搏、左室辅助泵等机械性辅助循环。
(5)原发疾病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溶栓失败或有禁忌证者应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急性心包填塞者应立即心包穿刺减压;乳头肌断裂或室间隔穿孔者应尽早进行外科修补等。
(6)心肌保护:1,6-二磷酸果糖5~10g/d,或磷酸肌酸(护心通)2~4g/d,酌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6.防治并发症
(1)呼吸衰竭:包括持续氧疗,必要时呼气末正压给氧,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或洛贝林(山梗菜碱)3~6mg静注;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加强抗感染等。
(2)急性肾功能衰竭: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及时补充血容量,酌情使用利尿剂如速尿20~40mg静注。
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
(3)保护脑功能:酌情使用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兴奋剂及镇静剂,适当补充促进脑细胞代谢药,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等。
(4)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早期应积极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潘生丁)等抗血小板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有DIC早期指征时应尽早使用肝素抗凝,首剂3000~6000U静注,后续以500~1000U/h静滴,监测凝血时间调整用量,后期适当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对有栓塞表现者可酌情使用溶栓药如小剂量尿激酶(25万~50万U)或链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