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麻醉神经阻滞法详解

临床常用麻醉神经阻滞法详解
2)解剖定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使肩关节充分外展。 取喙突内下方2cm为穿刺点。
3)神经电刺激定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50-100mm22G神经阻滞针垂直方向进针。 根据电流刺激引出的肌肉收缩反应判断针尖与各神经束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发现, 神经电刺激技术定位臂丛神经后束,即引出伸肘和/或伸腕动作,可获得较为满意的 阻滞效果。固定针尖,回抽注射器确认无血及气体后,缓慢注射30ml局麻药。此入路 进针也需要强调避免向内侧进针,否则会增加气胸的发生率。
颈神经丛神经阻滞
4. 并发症 (1)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颈深丛阻滞时,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 腔或硬膜外间隙所致。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短针,针尖一定要触及横 突骨质,注药前回抽无脑脊液,分次少量注药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2)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麻药误入颈动脉或椎动脉是主要原因。 此外,颈部血管丰富,局麻药吸收过快,也可导致中毒。因此,必须 严格控制局麻药用量,必须反复回抽无血后再缓慢注药。
5)并发症:局麻药误入腋动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神经阻滞
1. 解剖 ▪ 支配下肢的两个主要神经丛是腰丛和骶丛。临床医师只有熟知这两个神
经丛的解剖结构,才能为不同病人选择最佳的下肢神经阻滞方案。 (1)腰丛:位于腰大肌和腰方肌之间的腰大肌间隙内。腰丛主要由 L1-L4 脊神经前支组成,部分T12和L5脊神经也参与组成。上位腰丛(T12-L1) 形成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这三支神经前行穿过腹部 肌肉,支配臀部和腹股沟区域。下位腰丛(L2-L4)形成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这三支神经主要支配下肢腹侧面的感觉和运动。
臂丛神经阻滞
(2)锁骨上入路 1)适应证:该阻滞法注射部位神经干紧密相连,可为肘部、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满 意的麻醉效果。 2)解剖定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以充分暴露锁骨上 窝和颈部肌肉。锁骨中点上方1-1.5cm为穿刺点。 3)神经电刺激定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25-50mm22G神经阻滞针向尾侧进针,电流 刺激上、中、下神经干可引出屈肘、伸肘、屈腕、伸腕等运动反应。固定针尖,回抽 注射器确认无血及气体后,缓慢注射20ml局麻药。需要强调的是,穿刺针必须与病人 中轴保持平行以避免向内侧成角。向内侧进针可增加发生气胸的机会。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疼痛康复理疗科神经阻滞疗法定义: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阻滞两种。

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常被一些医护人员及患者误称为封闭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

此外临床上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物理性神经阻滞。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1、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阻断了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

由于传导痛觉的C类神经纤维的髓鞘比较薄,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注射常用的局麻药后,产生的镇痛是明显超过药物本身的作用时间,说明用局麻药物治疗疼痛,阻断局部神经传导通路并不是唯一的作用机制。

3、改善血液循环交感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改善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

4、抗炎症作用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症1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病患的心疼痛康复理疗科作用,并由此产生良好的镇痛结果。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1、镇痛结果确实牢靠2、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4、副作用小5、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说,人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都可以使用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不仅限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也可用于治疗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

但在选择适应症是,也要注意秉承的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的患者一概使用。

对于某些疼痛性疾病,即使神经阻滞疗法已取得疗效,也应注意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其他疗法,以增加、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症⑴不协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神经阻滞疗法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课件
减少药物依赖:神பைடு நூலகம்阻滞疗法可以减 少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药物副作用
缩短康复时间:神经阻滞疗法可以缩 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汇报人姓名
症发生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防止感

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准确定位神经阻 滞部位,避免损
伤周围组织
术后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
过度劳累
控制注射剂量, 避免药物过量或
过少
定期随访,监测 治疗效果和并发

3
神经阻滞疗法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感染:神经阻滞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导致 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演讲人
目录
01. 神经阻滞疗法概述 02. 神经阻滞疗法操作 03. 神经阻滞疗法并发症 04. 神经阻滞疗法案例分析
1
神经阻滞疗法 概述
基本概念
神经阻滞疗法:通
1
过注射药物阻断神
经传导,达到缓解
疼痛、改善功能等
目的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部位:包
2
括周围神经、脊神
经、交感神经等。
药物种类:包括局
3
部麻醉药、非甾体
抗炎药、皮质类固
醇等。
注射方法:包括直
4
接注射、神经根注
射、硬膜外注射等。
适应症:包括慢性
5
疼痛、神经损伤、
肌肉痉挛等。
并发症:包括感染、 6 神经损伤、药物过 敏等。
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 传导来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注射药物到神经 周围,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 轻或消除疼痛。

《神经阻滞疗法》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适应症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骨科、妇产科、神经科等 手术和病症治疗,比如术后疼痛管理、分娩镇 痛等。
应用实例
临床中的应用实例包括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局麻等,可有效提高手术 和治疗的效果。
结束语
神经阻滞疗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神经阻滞疗法在减轻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未来将有更多新技术和应用进一步 推动其发展。
3
操作注意事项
确保麻醉药物注射准确,监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症和并发症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神经阻滞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某些病人可能有禁忌症,如出血凝血障碍,感染等,医 生需慎重评估适应症。
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尽管神经阻滞疗法是相对安全的,但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注射部位感染、神经损伤等,医生 应及时处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 件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用于麻醉和疼痛管理的有效治疗方法。它通过阻断神经 信号传递,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不适。
疗法介绍
1 什么是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使用电流等方法,暂时性阻断神经传递的治疗技术。
2 神经阻滞疗法的作用和优点
神经阻滞疗法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症状,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并且相对较安全,避 免了使用药物的系统性副作用。Fra bibliotek谢谢收听
感谢您对《神经阻滞疗法》的关注。如有任何问 题,请随时向我们咨询。
3 神经阻滞疗法的类型
常见的神经阻滞疗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麻、尺神经阻滞等,每种类型都有其适应症和 特定的使用方式。
神经阻滞疗法的步骤
1
麻醉前准备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性 质、部位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疼痛的生理机制
疼痛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的传导密 切相关,了解疼痛的生理机制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阻滞的作用

疼痛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 阻滞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
和禁忌症。
疼痛诊疗学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神经阻滞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包括慢性疼痛、急性疼痛 、神经性疼痛等。同时,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神经阻滞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禁忌症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患有凝 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此外,对于 一些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神经阻滞治疗。
疼痛诊疗学在神经阻滞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神经阻滞技术的改进
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满意度。
多学科合作
03
疼痛诊疗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共
02
03
04
局部麻醉药过敏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局 部麻醉药产生过敏反应。
神经损伤
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可能因操 作不当导致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 致出血或血肿。
感染
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 则,可能导致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血管损伤的预防
神经损伤的预防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方法。

下面是腰椎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的详解:
1. 预备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坐位或仰卧位,肩部向前下方倾斜20度,使肩甲下缘与腰棘骨接触。

术区消毒麻醉,然后覆盖无菌巾。

2. 定位:用适当方法辨认骨性和软组织的表面标志物,如腰棘骨、髋嵴、耻骨、骶骨等。

通过肌肉的触觉、声音和电刺激,定位椎间隙和神经阻滞点。

3. 皮肤麻醉:扎入麻醉药物,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穿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进入上述椎间隙。

4. 针头进入:将神经阻滞针与指导针连接在一起,通过皮下组织、突子肌、棘下韧带和黄韧带,将针头推进到椎间隙。

5. 确定针头位置:进针过程中,通过监测进针时的电生理反应和液体反应,判断针头是否准确进入椎间隙,并避免进入神经或血管。

6. 注入药物:当针头正确进入椎间隙后,可以注入适量的药物,如麻醉药物、类固醇等。

7. 检查疗效:注入药物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估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腰椎神经阻滞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告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注射,每次25~50mg。
用于疼痛治疗的皮质内固醇药物
醋酸泼尼松龙混悬剂 规格25mg/ml,本品对组织刺激性小,故
可用于肌注,吸收缓慢,维持时间长,每次 25~100mg,2~3天肌注一次。也可供关节 腔、浆膜腔注射,但不宜作鞘内注射。
用于疼痛治疗的皮质内固醇药物
曲安奈德(去炎松) 局部抗炎作用较氢可的松更强
疼痛症的急性期(早期)、晚期癌性痛(尤其是骨 转移癌)、脊髓和脊神经根受压痛、神经痛卡压综 合征、肌筋膜综合征。
每周2次 ,5次为一疗程。晚期癌性痛或特殊病症根 据情况而定。
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肺结核等禁用。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3.
0.25%利多卡因
或0.25%布比卡因
加VitB12 500μg、复方当归注射液2ml,
面神经麻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冻伤
(二)、禁忌症 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深层组织内有感染病灶者; 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对局麻药过敏者;低容量血症者,不宜施行椎
管、腹腔神经节及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 诊断不明确的疼痛;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性溃疡、妊娠初期等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性能比较(二)
对受体 水盐代 糖代 抗炎作 等效剂 半衰期 半效期

药物
的亲活 谢(比 谢
用(比 量
(分) (小时)


值)
(比 值) (mg)
值)
泼尼松 0.05 0.8 3.5 3.5
中 泼尼松

0.05 0.6 4.0 4.0
效 甲泼尼

11.0
0.5 5.0 5.0
5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神经阻滞疗法知识ppt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知识ppt课件

八、应具备的条件
(一)、医生必备的条件 1、全面掌握疼痛综合征的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2、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以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3、掌握熟练的技术和以下完备的知识: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复方倍他米松(Compound betamethasone ) 得宝松:倍他米松磷酸钠2mg与氯倍他米松二丙酸酯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以下优点: 临床效果好:抗炎作用强、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2、病人依从性高:每3-4周只需使用1次 3、副作用小:每日药量小、水盐代谢影响小、 对HPA轴影响小
糖皮质激素
抗炎特性
盐皮质激素特性
短效
氢化可的松
1
1
可的松
0.8
0.8
中效
强的松
4
0.25
强的松龙
4
0.25
甲基强的松龙
5
+/-
曲安西龙
5
+/-
长效
对氟米松
10
+/-
地塞米松
30
+/-
倍他米松
35
+/-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二)、对患者的准备(评估)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 2、对以前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做全面的了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了解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神经阻滞麻醉培训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培训课件
能使用;
上臂阻滞效果较差,不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及肱骨 骨折复位等;
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神经阻滞麻醉
50
锁骨上阻滞法
优点:定位简便,对肌间沟摸不清的病人适用。 缺点:气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多已被肌间沟阻滞法
取代。
神经阻滞麻醉
51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上肢及肩关节手术(锁骨骨折)或上肢 关节复位术,腋径路仅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
23
神经阻滞麻醉
24
神经阻滞麻醉
25
神经阻滞麻醉
26
颈浅丛阻滞法
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 乳突肌后缘中点作标记,即为穿刺点。
操作:由标记点垂直刺人皮肤,缓慢进针,遇一 刺破纸张样的落空感后表示针尖已穿透肌膜,将 局麻药液注射到肌膜下。也可以在颈阔肌的表面 再向乳突、锁骨和颈前方向作浸润注射,以分别 阻滞枕小、耳大、颈皮和锁骨上神经,一般每侧 用药量lOml左右。
神经阻滞麻醉
33
四、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34
人们不断地使用他们的胳膊和手, 结果就使胳膊和手不断暴露而容易受损 伤;人们也不停地吃,人的胃从来就没 有真正空过。人们的动手倾向和他们不 屈不挠的食欲,造成了上肢损伤和饱胃 的病人像潮水一样,不停地涌入医院的 急诊室。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学家如此偏 爱臂丛神经阻滞的原因。
是中等效能和时效的局麻药。 组织弥散性能、粘膜穿透力好,可用于各种局麻
方法,但使用的浓度不同。 最适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成人一次限量:表面麻醉为 l00mg;
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为 400mg。 反复用药可产生快速耐药性。
神经阻滞麻醉
69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神经阻滞定位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额神经阻滞:定位:眶上缘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上神经阻滞:定位:眶上缘侧1/3处额上孔。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下神经阻滞:定位:眶下缘下1cm,距鼻中线3cm处的眶下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上颌神经阻滞:操作: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两点中点作一连线,取连线1/3作为穿刺点,用10cm长、7号腰麻针垂直穿刺进针3.5-5cm到翼突外板,将标记距离皮肤1.5cm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

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ml。

面神经阻滞: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定位:枕骨大粗隆与乳突连线分三等份,从向外依次为枕大、枕小神经。

药量:消炎镇痛液各3ml。

▲星状神经节阻滞:定位: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 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

临床上最好选择颈中神经节阻滞以策安全(定位在环甲膜外侧气管旁,胸锁乳突肌肉侧缘)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时呛咳;4).穿刺部位过高可以阻滞膈神经、部分臂丛神经。

膈神经阻滞:定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间隙锁骨上2.5-3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严禁双侧阻滞,肺功能不良者禁忌,避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节概述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

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

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

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

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

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作为一种介于有创手术疗法与无创药物疗法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和手术疗法常出现并发症且不易为患者接受的缺点,成为现代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开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对疼痛机制的更新认识,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节神经阻滞疗法分类神经阻滞疗法按阻滞神经的作用方式分为化学性神经阻滞和物理性神经阻滞。

前者是指将药物注射到神经根、节、干、丛或末梢,利用化学性药物使神经传导功能缺失的疗法,如三叉神经乙醇阻滞疗法;后者是指利用冷冻、加热、加压等物理能阻断神经传导的疗法,如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

无论是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还是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按阻滞后神经传导功能缺失时效的久哲,又可分为可逆性神经阻滞和不可逆性神经阻滞。

属于前者的如:利多卡因神经阻滞疗法和小剂量感应电疗法;属于后者的如乙醇神经阻滞疗法和脊神经后根连续射频热凝术。

化学性可逆性神经阻滞疗法主要用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而不可逆性神经阻滞疗法常用的药物为神经破坏药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物理性可逆性神经阻滞疗法是利用电能或热能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从而可逆性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物理性不可逆性神经阻滞多为利用物理能使神经组织蛋白变性,达到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目的。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枢神经,还是周围神经,无论是体神经,还是自主神经,都有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和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之分,每一类中也都有可逆性阻滞和不可逆性阻滞之别。

第三节神经阻滞疗法及其临床应用一、神经阻滞疗法应具备的条件1.从业人员的素质准备我国的疼痛医学缘于麻醉学科,许多在疼痛医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前辈也同时是具有相关学科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学者。

神经阻滞疗法作为疼痛医学临床实践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治疗手段与神经阻滞麻醉有着同根连枝的关系。

所以要求实施神经阻滞疗法的医师,在具有必备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和医德素养的同时一定要具有麻醉学科的神经解剖、生理学、麻醉药理学、急救医学及麻醉并发症处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及安全与操作者的手法有直接的关系,操作者除应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须平素多观察、揣摩他人的操作技巧,在操作原则化、制度化的保障下,操作时达到针随意到,针到手会,手会心明,针人合一,提高精准率,减少并发症。

切不可未取得预期疗效,反添伤害。

2.患者术前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疗法前,应向患者(必要时一并向其家属)详细说明治疗原理、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感觉、症状和副作用,以期取得理解并得到恰当的配合。

如所用药物、操作部位或危险性较大的神经阻滞术,或施行神经毁损术,应与患者或其授权者签定治疗志愿书或投保相关医疗保险,以使医患双方减少疑惧和心理负担。

疼痛往往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心理和精神因素直接影响疼痛治疗的效果,温和耐心地解释是有效治疗必不可少的一环。

此外,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老年、危重及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等和阻滞部位的皮肤清洁准备,特殊神经阻滞的禁食准备等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准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及家属心理承受力。

3.设施物品准备(1)治疗用具:首先应具备由专人管理的无菌治疗室,每日按门诊手术室标准净化消毒。

室内备有心功能检测设备和人工呼吸支持设备,以及吸引器、静脉输液用品、急救药品、无菌物品柜、医疗废弃物初步消毒设备、手术台或多功能神经阻滞床、治疗车或手术器械台。

无菌神经阻滞包若干,其内备有消毒用具、无菌穿刺用具等,此外,尚应备有画线标记工具。

有条件者需有C型臂X线机和常用穿刺部位的人体标本模型。

(2)常用药物①局部麻醉药:早期国内常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由于普鲁卡因有过敏之虞,且作用时间短,近年来,临床上以后二者为主。

罗哌卡因以其作用时间长,感觉、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的特点,越来越被疼痛治疗医师看好。

②B族维生素:虽然目前尚无对此类药物有权威性的正面定论,但在我国,此类药物已成为从事疼痛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约定俗成的常规使用药物。

最常用的为维生素B↓(12)。

③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因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常被临床医师采用,但其广泛的全身作用是本学科疑惧的。

在临床工作中应以“严格掌握适应证,宁单勿重,短期少量”为原则。

以上三类药物是化学性神经阻滞常用药物,临床实践尚有许多医师使用镇痛药、扩张血管药、中药活血化瘀药用于疼痛的神经阻滞疗法,其目的是希望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但要持慎重态度。

④神经破坏(毁损)药:相对于上述三类药物,此类药物因其具有的神经破坏作用,并非临床常用,但在若能严格掌握的适应证中如在严重、持久,常规治疗无满意疗效及恶性痛症的患者中应用,常取得患医双方满意的临床效果。

常用75%~100%乙醇、5%~15%酚甘油、多柔比星、甘油等。

二、适应证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广泛,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急、慢性疼痛和许多非痛症的根治性治疗和对症性治疗。

通过阻滞交感神经和感觉、运动神经使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性疼痛,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阻断疼痛的传导,产生肌肉松弛或运动麻痹等直接效应和继发性效应。

若与全身用药和物理疗法、针灸疗法配合应用于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其适应证更广泛。

临床上常用于:急性创伤、急性炎性痛和非炎性痛、慢性疼痛、各种神经源性痛症、癌性痛及许多非痛性症状与疾病。

三、禁忌证1.不能合作者,如严重恐惧、躁狂、不情愿者。

2.穿刺局部有感染性病灶者。

3.患者正在进行抗凝、活血化瘀治疗或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4.对局麻药过敏者。

5.椎管内阻滞、腹腔神经节阻滞、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不能施于各种血容量不足,严重心输出量低下、低血压患者。

此外,严重高血压病、糖尿病、活动性溃疡病、活动性结核病等患者进行阻滞治疗时应慎用激素。

四、常见并发症1.局麻药毒性反应多因局麻药过量或直接注入血管内所致。

患者可表现兴奋、谵语、失神、不合作、面肌痉挛、全身惊厥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反应,应立即予以吸氧,静脉输液。

兴奋型表现者静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安定)或咪达唑仑(咪唑安定)5~10mg,速效巴比妥类药物,如2.5%硫贲妥钠3~5ml,无效者予以肌松药及人工控制呼吸,积极稳定循环功能等措施。

临床实践中往往为达到有效、完善的治疗效果,常需较大容量的药液,此时,为防止局麻药过量应按不同情况和治疗目的,使用最低有效(浓度)量。

预防急性局麻药中毒。

局麻药浓度的意义甚于容量的意义,也即宁可使用低浓度逾量,也不使用高浓度预量。

操作精巧,注药前反复回吸确认是预防本症的关键,术前应用地西泮等苯二氮〓类药物能有效提高机体对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阈值,并对惊厥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2.椎管内广泛阻滞药液误入椎管内直接的后果是椎管内麻醉,尤其是高位椎管内麻醉(即指颈、胸段的硬膜外隙阻滞麻醉)甚至是全脊髓麻醉,为严重的并发症。

本症多发生于星状神经节阻滞、脊柱椎管部位神经阻滞、颈臂丛神经阻滞时因穿刺针进针过深,针尖进入椎间孔甚或椎管所致。

根据进入椎管内局麻药的浓度和剂量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功能抑制。

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动过缓,患者有意识但无力说话,严重者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发展,即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甚至心搏骤停。

处理原则为及时有效地维持通气功能,稳定循环功能,予以吸氧、人工通气、快速输液及相应的循环、呼吸系统兴奋药。

预防意外高位椎管内麻醉发生的措施包括:①穿刺点定位正确;②穿刺进针时不可偏内偏上或过深;③尽量选用短斜面注射针头,每于注药前一定认真回吸,无液、无血、无气时方可注药;④注药时,先注入少量药物,观察5~10min无椎管阻滞征象后,经回吸确认后注入余量;⑤注药后一定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反复测试阻滞区域范围,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出血或血肿为操作中刺破血管所致。

穿刺时回吸若有血液应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后,改变方向再行穿刺。

4.气胸多于胸廓及毗邻部位穿刺时发生,如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胸背部痛点注射、胸交感神经节阻滞,由穿刺针刺破胸膜,甚至肺组织所致。

胸膜及肺组织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依胸膜腔进入气体的速度和量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憋气、呼吸困难。

张力性气胸者除上述症状明显严重外,尚有端坐呼吸、患侧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叩诊过清音或鼓音、肺尖部及周围区域肺泡呼吸音消失。

胸部X线检查多能确诊。

一旦诊断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本症发生的关键在于穿刺手法,穿刺时,要严格选定穿刺点和穿刺时进针的方向及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