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无聊现象的研究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无聊现象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近年来,“无聊”“郁闷”等词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在看似充实的大学生面前,大学生们往往显得无所事事,沉迷于逃课、上网、谈恋爱、睡觉。人们如果长期处于无聊状态,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到负面影响,会降低工作效率,引起职业倦怠感,以及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不良作用。当前,大学生无聊情绪的滋生与蔓延,已成为日益普遍和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所以为了帮助他们走出无聊的大学生活,有一个充实丰富的大学生活,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研究方案。

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拟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相关事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考察当代大学生“无聊”问题的现状,以及分析其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的内容

1. 无聊的测量

无聊情绪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无聊感的界定和测量,但至今为止学术界仍没有形成关于无聊的一致定义,归纳起来,无聊主要有两种相互联系而独立的表现途径[1]。第一,当个体对其所处环境失去兴趣时会产生。Heidgger(1995)[2]认为无聊是一种冷漠状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体主观认识实现,即使当前从事工作并非单调,但个体主观认为简单重复,依然会对此失去兴趣,陷入无聊。第二,无聊感的产生与内在动机和自身能力有关。心理动力学认为,无聊是个体做事动机或愿望受到压抑时所产生的无目的感(Eastwood et al. ,2007)[3]无聊的个体不是缺少事情去做,而是缺乏完成事情的能力,这种无能感使个体不满意和厌恶自身行为,从而体验到紧张和无助,变得无所事事,只是被动地期待愿望的实现。前人研究(Belton &Priyadharshini,2007; Musharbash,2007)[4]把无聊情绪状态划分为情境型和特质型前者是个体在特定时刻,特定情景中短暂的体验,具有一定强度水平,贫乏单调的外部刺激或者认知技能低下会导致内在兴趣缺乏,从而引发这种状态无聊,而后者属于一种心境,具有个人差异的稳定的无

聊倾向,主要由内在动机引起(如生活无意义),低效率或不完善的认知或注意过程是特质无聊产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无聊测量也是围绕着这两种类型进行。

2.无聊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 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也呈现其中国特色。很多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有的父母甚至倾其所有, 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但培养的方式却往往只注重知识灌输, 只盯着学习成绩, 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孩子沉溺在爱的包围中, 无需面对生活中的风浪。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认识环境、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原生态的权利, 丧失了不同时期、不同成长阶段锻炼自己的机会, 养成了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 成了只会考试的读书虫, 却承担着全家的希望。但当他们走进大学之后, 生活还原其本色, 一切都要独自面对, 而自己却手忙脚乱, 无所适从,当内心产生困惑时不知如何应对,从而逐渐整日事事,内心充满无聊。

(2)学校原因: 长期以来, 我国推行的是应试教育体制, 学生入学之后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只有一条主线: 一切为了考试。我国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或轻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现象。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注重考试成绩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由于内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方法单一等原因致使实效性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缺乏正确认识,当内心产生矛盾和困惑时不知如何应对,同时也长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里应该学习什么?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应该培养什么?有人说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等,我个人觉得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独立的思考和人格,是一个育德、提升思想的神圣殿堂。

(3)社会原因: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困难。青年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体系、确立人生目标、寻求实现目标途径的时期。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多元文化的充斥, 使大学生在多元的文化选择和价值标准面前极易迷失方向, 看不到主流文化的应然趋势。大学生赖以解释自己行为的文化根基发生了分裂,造成了价值选择的迷茫,这也往往使他们无法确立一个合理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3. 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无聊现象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师范学院学生、河南科技大学学生、洛阳理工学生进行问卷测试

研究变量:大学生是否无聊、大学生有何课余活动、大学生的兴趣

四研究方法与设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设计:进行调查前先收集资料并设计题目的,能够比较好的评价出大学生的生活是否无聊或者是无聊的程度是多少,从而使得调查的结果更准确更具备说服力。

五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

待答问题:

1. 为什么有些同学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整日感到迷茫?

2. 为什么有些同学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愿意面对现实?

3. 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愿意脚踏实地而总是想找捷径?

研究假设:

1. 如果让大学生回到高中会怎么样?

2. 如果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结果会怎样?

3.如果让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会怎么样?

六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成员:我们宿舍成员

课题成员的分工:两个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做好测试题,全体人员两个人一组分别去三个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两个人负责后期工作的统计,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内容及形式

七经费预算

查找资料上网费:20元

去其他校区公交费:12元

喝水吃饭费:50元

打印问卷费,买笔费:88元

共计费用170元整

八成果形式

根据问卷调查总结,给出解决无聊的几条建议:

( 1) 落实两性平等教育,增加女性在休闲参与中的平等机会。

( 2)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增加休闲参与的时间, 提高学生的休闲质量。

( 3) 针对大学生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项目以增加大学生休闲参与机会。

( 4)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大学生参与到体育休闲活动中来。还应注意培养大学生掌握多项休闲技能,,尤其是体育休闲的技能,以适应体育休闲活动的需要;同时应注意不同学生的休闲参与动机与心理需求,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休闲能力及兴趣。

( 5)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休闲观与养成规划休闲的能力,以减少个人内在障碍对休闲的影响。

( 6) 尊重大学生选择休闲活动的自主权,提升大学生参与休闲的内在动机, 避免受他人限制产生个人内在休闲障碍, 以增加休闲参与行为。

九文献综述

无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特质无聊的研究,对状态无聊的研究比较少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遭遇状态无聊,特别是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如大学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处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状况中,具有自身的心理行为特点他们经历了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的重大变革。他们经常体验到无聊、郁闷、的状态,长期处于这种无聊的状态,容易发展成特质无聊而无聊倾向又和很多消极情绪、功能不良的行为呈正相关,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因此,研究大学生无聊状态,为缓解大学生无聊提出理论解释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十参考文献

[1] David Jurich Attribution of boredom: Attentional factors andboredom proneness 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