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

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

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

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
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

(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

(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

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
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第二篇:【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一年级)[定稿]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一年级)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

(1)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duǎn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
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略)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比一比》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

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在本课中,学会12个生字。

(2)能力目标:掌握“少—多”、“小—大”两组反义词,理解“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情感目标: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

本课教学重难点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和学词。

二、说学情分析
这节课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画》一课,对一些反义词“大小、远近、来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反义词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深刻理解这些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精彩的幻灯片,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

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

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课本插图展示农家小院情境,通过引导性语言描述情境,通过文本和课件互为直观感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和学词,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3、赏识教学法。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着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在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背诵《画》,然后说一说有哪些反义词,接着我用上声情并茂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内容。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到农家小院的美丽,听到清晨农家小院内外传出的各种动听的动物叫声,有了这一情境效应,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试读课文,熟悉内容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巩固拼音,熟悉课文内容。

(四)自主识字,教授方法
在这环节里,我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词语的基础上,以课件为主要学习方式。

课件逐一展示生动活泼的动物叫声,要求学生快而准地把词语读出,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认识基础上,既能把握词语的整体关系又能把词语进行准确分类,生动的课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前面的教学,孩子把词语掌握牢固了,这时我再把藏在韵文中其余的生字抽出来让学生学习,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
难度。

课件显现6个生字时学生读出字音,老师读文,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后,课件再用红色标注生字,把课文的文本和课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识字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而“开火车”游戏则为记忆生字提供了练习巩固的平台。

再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动物、吃过哪些水果,把它们比一比,说一说,开拓视野。

(五)课堂总结
小组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生字、词语
五、说板书设计
1、比一比
大------小多------少黄牛----猫鸭子---鸟苹果----枣杏-----桃
六、说课堂评价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动物和水果名称时,对没有学习就已经认识字的学生,多多进行表扬,并且说一说是怎么认识的,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识字。

七、说资源开发
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例如一些动物、水果,想一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见过,你还认识哪些动物水果,并且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

八、说教学反思
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练习题
班级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在最短的后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在苹果最多的树下面打“√”,在苹果最少的树下面打“×”。

()()()
三、比一比(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四、按要求画。

画出比●多1个的△ 画出和□一样多的○
● ● ● □ □ □ □ □ □

画出比●少1个的△ 画出比□少4个的○
● ● ● ● ● □ □ □ □ □ □ □
五、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
△△△△△△△△△
□□□□□□□□
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多,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_______比_______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检练习题
(二)一、比比、涂涂
1.谁最高?在她旁边的()里画“√”。

谁最矮,在她旁边的()里画“×”。

2.请给长的纸片涂上绿色。

3.把少的一行水果涂上适合它的颜色。

4.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

二、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动物搬家。

每个动物住一间,够吗?
2.买手套。

3.小猴吃蟠桃。

4.数珠子。

三、比比看(共36分)
1.跑得快的画“√”,跑得慢的画“×”。

2.胖的画“√”,瘦的画“×”。

.绳子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多的后面画√。

6.在少的后面画√。

7.在同样多的物体下面画√。

8.在矮的动物旁边画√。

四、画一画(共20分)
第五篇: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人教版].doc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由此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要体现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至13页: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共3课时
比多少………… 1课时
比高矮…………1课时
比长短………… 1课时
五、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

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

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

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

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

3、揭题。

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

所以
一人一块,已经够了。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

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

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
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

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三角形。

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

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人的个数同样多。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

A、听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行教学。

B、提问题。

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
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
2、做一做。

P。

8摆一摆1、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

(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

问:你是怎样想的?(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

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1、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2、第4题: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认为哪种最好?
板书设计比一比多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颜色、长短不同的铅笔、学具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事物的长短: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