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与评价_高清辉

合集下载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在城市生活中,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需求而设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这一标准通常涵盖了食品、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持,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基本的生活。

在许多发达国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被视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体现。

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如提供现金补贴、住房补贴、医疗救助等,来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贫困现象,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低收入家庭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无法为所有低收入家庭提供足够的支持。

再者,一些社会福利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效果。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投入,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

其次,应该加强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帮扶和扶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执行效果。

总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其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促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效执行,帮助更多低收入家庭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

202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2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2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是指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类型。

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赐予必须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根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盼望能够帮到你哟!202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各地经济开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并没有国家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根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根本的内容,也是区分于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要标记。

北京:城市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500元上调为520元;全市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家庭月人均340元上调为380元;上海: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70元;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43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5160元,也就是从每人每月3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

深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510元调整至560元。

广州: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的415元/月/人提高到530元/月/人,提标幅度为27.7%;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月提高到420元/月/人,提标幅度为40%。

合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户月人均4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定指导线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650元,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兰州:924元-1680元不等,分三种状况;以下三类人员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实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根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低保申请条件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实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实力的城市居民。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研究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研究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出来。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问题备受关注。

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水平差异明显,城乡居民的生活保障标准不同,这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研究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意义重大。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现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水平差异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因此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相对较高。

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相对较低。

1. 社会公平问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和谐。

城乡居民的差异化待遇,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现象,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3. 政府公共服务投入问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也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存在差异化,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一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标准和待遇,保障每一个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城乡社会保障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投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包括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居民的平等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低保现状及对策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低保现状及对策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低保现状及对策中国的城乡低保制度是为了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利而实施的一项民生政策。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完善城乡低保政策、提高困难群众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城乡低保现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数据,2019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6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652万人,合计1218万人。

自2013年以来,全国低保标准已经调整3次,2019年底,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最低1350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最低1230元。

一些省份还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标准。

同时,国务院还实施了“大病保险”制度,对于有重大疾病需要特殊治疗的低保对象提供保障。

1. 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活成本、价格水平、居民收入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完善对低保对象的分类管理,确保针对性和精准性。

2. 建立低保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低保对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避免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以及低保对象走群众路线重复申请等问题。

3. 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低保对象除了能够获得经济补助之外,还需要得到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

要加强城乡低保与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重视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

4. 加强低保人员的“双向转移”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低保人员从农村迁往城市、从一地迁往另一地等,应该建立相应的“双向转移”机制,确保低保政策跨城乡、跨地区平稳应用,尽可能保证低保对象的生存权利。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加强低保对象的信息管理,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完善低保人员的“双向转移”机制,优化城乡低保政策体系,确保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贫困人口的持续脱贫。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我国城市居最代生活保障,(以下有时简称"低保")制度自1993年创建,经1997年国务院向全国推广,到1999年10月,已在全国668个市和1689个县全部确立,为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稳定、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3年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已有2053万城市贫困居民享受低保。

本文旨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比较,各地保障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探讨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主要对策。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分析为了深入研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与实际贫困线进行比较,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不同年份保障标准变化的动态比较。

1、各地公布标准整体偏低,大多数地区的公布标准低于实际贫困线根据一些学者在上海、重庆、武汉和兰州等城市所做的调查,当地公布标准难以有效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低保对象的收入可以说是仍然只够糊口,他们在食品方面是节省第一,很少考虑营养、吃肉和吃水果,对他们来说还是属于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层次消费".穿衣的主要来源是亲友赠送,也有的是基层社区募集的衣物。

有病不看的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负担的医药费太贵。

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孩子的学杂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而且,由于经济等原因,救助对象也疏于社交。

在医疗、和社交方面,贫困家庭最起码的需求还是很难得到满足。

2、各地保障标准有差距,特别是补差标准的和实际标准方面差异较大(1)各地公布标准相差较大(2)各地补差标准的计算不一致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低保待遇。

执行这条规定,要求计算出补差标准,从而必然涉及到如何计算家庭人口,家庭收入。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各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表2012年12月金额单位:元/月地区城市居民平均低保标准农村居民平均低保标准北京市520.00 426.62天津市520.00 370.17河北省335.01 153.92山西省308.48 146.33内蒙古自治区407.70 242.19辽宁省366.64 270.07吉林省291.09 144.18黑龙江省323.67 157.33上海市570.00 430.00江苏省434.33 353.39浙江省476.78 350.03安徽省339.39 178.72福建省324.10 174.93江西省345.93 172.71山东省364.12 182.46河南省271.76 117.83湖北省334.52 132.32湖南省304.52 144.27广东省313.98 220.47广西壮族自治区270.48 114.60海南省316.19 236.67重庆市326.00 183.55四川省276.73 131.31贵州省308.04 135.58云南省284.42 139.68西藏自治区399.73 133.33陕西省363.06 167.31甘肃省251.29 133.11青海省310.83 165.86宁夏回族自治区252.50 145.8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91.00 136.50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的地区2012年12月金额单位:元/月地区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农村居民低保标准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530 530惠山区530 530滨湖区530 530 江阴市480 480 宜兴市490 490 徐州市云龙区440 440 常州市新北区500 500 武进区420 420 苏州市虎丘区570 570 吴中区570 570 相城区570 570 常熟市580 580 张家港市600 600 昆山市590 590 吴江市580 580 太仓市580 580 南通市崇州区480 480 港闸区480 480 扬州市广陵区400 400邗江区400 400 镇江市京口区480 480 润州区480 480 丹徒区480 480 泰州市海陵区400 400 高港区400 400 靖江区400 400 浙江省宁波市525 525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480 480 甘肃省嘉峪关市425 425 广东省中山市430 43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380 380 石狮市400 400三明市梅列区350 350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60 360。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上)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上)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上)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上)姚建平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低保对象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与提高低保标准水平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城市低保标准的消费支出替代率发现,中国低保标准水平仍然偏低。

这表明,城市低保标准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进步提高的趋势。

低保标准水平提高后导致的担心之一是福利依赖。

对低保标准的最低工资替代率和各地福利依赖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低保制度的福利依赖问题并非低保标准水平过高,而是附加在低保制度上的种种其他福利。

低保标准提高后另一个担心是财政支出增加。

在消费支出替代率提高后分别假定低保人数不变和增加的情况下,对低保财政支出增加情况进行测算发现:财政支出增加较大的主要是人口众多且经济欠发达的省市,而支出增加较少的主要是经济最不发达和最发达且消费支出替代率较高的省市。

关键词:低保标准,财政支出,替代率,福利依赖、导论针对目前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简称“低保标准”)水平如何有大量的研究。

例如,唐钧采用“恩格尔系数法”、“收入比例法”对2010 年的我国城市低保标准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城市低保标准明显偏低。

有学者根据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 )测定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理论标准,并将其与近几年的低保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实际给付水平明显偏低。

现行低保线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无法满足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

彭翔和徐爱军同样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测算江苏省城乡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并以此评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合理性。

结果表明,江苏省的最次生活保障标准未能满足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

其他类似的研究也大都证明了我国低保标准偏低。

例如有学者采用收入分布函数法对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北京市的低保标准存在明显偏低现象。

高清辉将当地上一年度年平均工资作为参照基础设定救助力度系数,来衡量该地区低保标准水平的高低。

论四大直辖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差异

论四大直辖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差异




[ 一 j T c a j , x x 。


并执行。下面详细介绍四大直辖市最低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
解方程 ( 1 O) 就可 以得到z 。 1 . 上海市 3 . 天津市 上 海市采 用构建模 型 的方法来 确定最低 保 障标准 。其基本 天 津市采 取动态 因素分 析 的方 法 ,此 方法需 要参考 《 中国 模型公式如下 : 统计年鉴 》、 《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中的原始数据 。 Y = Z o x l + X 2 + 皿 x + 0 ( 1 ) 在具体操作过程 中,天津市经过合理分析选择以下三个数据 : 其 中 :Y指最低 生活保 障标准 , X ,X , ,X 为 相关 因素 , ( 1 )人均G D P 0 指随机出现的情况 。 最低保 障标准 的设定 需要考 虑物价 与生活 水平 ,而经 济发 公 式的矩阵表现形式为 : 展水 平能 够直观 的反 映出物价 与生活水 平 。人 均G DP 是衡 量地 Y = x + D ( 2) 区经济发展水平 的最好标准 。 其 中 :Y =(Y , Y 1 ,… , ) ( 2 )政府财政收入 (届 , ,…, ) 随着 政府财政 收入 的不断 增加 ,政 府会加 大对 最低保 障 的 ( , ,… , ) 投入 。此外 ,各地 政府在制 定最低 保障标 准时会 不可避 免的考 采取 最d x - 乘 法原 理对模 型的各项 参数 进行评估 ,矩 阵 中 虑 自 身财政 收入情况 。 参数 的残值表现为 : ( 3)居民收入
合近年上海市分析指标基本情况统数据得 到最终的 回归方程为 : 常见的最低 生活标准研 究方法 Y = 1 2 1 9 + 0 . 5 8 7 x - 0 . 0 3 8 X + 0 . 0 5 8 x ( 4) 1 . 国际贫 困线标准法 国 际贫 困线 标准法 是一种 常见 的收入 比例 法 ,其 理论基 础 上海市就是通过方程 ( 4 ) 计算并得 出最低保 障标准 。 2 北 京 市 是 相对贫 困概念 。这种方 法是 由国际经济合 作与发 展组织 提 出 的 ,它 以相 对贫 困概念 为出发点 ,将一定 比例 的低 收人人 群划 北京市 也是通 过建 立数理 统计模 型 的方 法来得 出最低保 障 分为贫困居民, 把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为贫困标准。在具体操 标 准。其具体方法如下 : 作过程中,先找出这一地区的平均收入 , 然后取其5 0 % 或者6 0 % 设有分部 函数 F ( x ) 满足 : F ( x ) = = P ( ≤ x ) ( 5) 作 为贫 困标 准。 2 . 恩格尔系数法 F ( x 1 : 1 . F ( x 1 ( 6 ) 恩格 尔 系数 法指 的是家庭 食 品支出 占总收入 的 比例 。恩格 方程 ( 5 ) 表明收入低于x 相对贫困线的人 口比例是P , 方程 尔系数 法是一 种常用 的贫困线划 分方法 ,其 主要 依据 官方统计 ( 6 )表 明收入x 的人 口比例为 F ( x ) 。F ( 的密度 函数为 厂 ( x ) 。 或者其 他权威 机构提供 的最低 食品支 出 占国家标准 的 比例 ,其 在 收入超过x 的背景下 ,收入在 区间 + 1 的概率 是 Ax - p=F ( x + a x ) - r ( x ) =F ( x + A x ) - F ( x ) [ 3 兰 + 0 f △ ) 【 ) ,a x 0 ( 7) 越大就说 明家庭越贫 困。 F ( x ) A x F ( x ) F ( x ) 3 . 市场菜篮子法 市 场菜 篮子法 ,又称基本需求法 、标准预算法 。这种方法一 令T ( x ) = , T ( x ) 为收入 函数 的停止率 。 般分为两步操作 。第一步 , 列 出一 张生活必需 品清单 。清单上必 经分析得出F ( x ) 能够决定T ( x ) ,T ( x ) 能够确定F ( x ) 。T ( x ) 畚 须有社会公认的最低生活标准的必需 品 , 必需 品的种类和数量要 经过数学化简可 以得到 以下方程 : 清楚 。第二步 ,根据地区的市场价格将必需 品折算成现金 。不 同 F c x e x p 地 区的必需品价格水平不一样 ,折算时要详 细调查 当地的价格。 二 、直辖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的计算方法 T ( x ) 可 以看做是分 段线性 函数 ,将其带人 F ( x ) 可 以得 到 以下 《 城 市居 民最低生 活保 障条例 》中第六 条规定 :城市 居 民 方程 : 最低生 活保 障标 准 ,按 照 当地 维持城市 居 民基 本生活所 必需 的 F ( x ) l - e x p { ( x 0 - x ) ( a + Z ( x o + x ) ) ) ( 9 ) 衣 、食 、住费用 ,并适 当考虑水 电燃煤( 燃气) 费用以及未成年人 设北京市 的最低保 障标 准为z 。假设 贫困 比例为P %,即 F ( z ) 的义务教 育费 用确定 。直辖市 的城市居 民最低 生活保 障标准 , P %。将这一方程带人公式 ( 9),则有 : 由民政 、财政 、统计 、物价等 部门联合 制定 ,由本级政 府批 准 e x p { ( x o - z ) ( a + ( x o 十 z ) ) } = 1 - P ( 1 0 )

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

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

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第一篇: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阅读课件“生活救助”中的案例,评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

因此在中国,这项制度也被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项制度具有以下3个特点:1.获取最低生活保障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从总体看,造成贫困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大于个人因素。

所以,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社会救助是其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救助制度通常被视为纯粹的政府行为,是一种完全由政府运作的最基本的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制度。

这种责任或义务通常用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方式加以确认,并且透明度极高地公诸于众;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社会救助是他们应享的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这同样可以在我国宪法中找到依据,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案例中的社区为特困户老张一家办理低保,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丁丁圆了大学梦……这些都体现了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体现了其公平性,无论年老还是年幼,无论残疾与否只要符合低保对象的都可以享受国家低保政策。

2.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克服现实的贫困,它在公民由于社会的或个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致使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因而陷入生活困境时发生作用。

因此,一般会有一套称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法定工作程序来审核申请救助的公民的收入状况,这包括:个人申请、机构受理、立案调查、社区证明、政府批准。

能否得到社会救助的关键是申请者个人收入或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是否低于政府事先确定了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有的国家或地区还要调查申请者的家庭财产和工薪之外的其他经济来源。

上海市历年最低工资及最低生活费标准(1994-2023)

上海市历年最低工资及最低生活费标准(1994-2023)

上海市历年最低工资及最低生活费标准(1994-2023)以下是上海市历年的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费标准数据:1994年:- 最低工资:6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150元/月1995年:- 最低工资:7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180元/月1996年:- 最低工资:8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200元/月1997年:- 最低工资:9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230元/月1998年:- 最低工资:10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250元/月1999年:- 最低工资:11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280元/月2000年:- 最低工资:12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300元/月2001年:- 最低工资:13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330元/月2002年:- 最低工资:14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350元/月2003年:- 最低工资:15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380元/月2004年:- 最低工资:16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400元/月2005年:- 最低工资:17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430元/月2006年:- 最低工资:18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450元/月2007年:- 最低工资:19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480元/月2008年:- 最低工资:21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530元/月2009年:- 最低工资:23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580元/月2010年:- 最低工资:24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610元/月2011年:- 最低工资:26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660元/月2012年:- 最低工资:27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690元/月2013年:- 最低工资:28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10元/月2014年:- 最低工资:293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40元/月2015年:- 最低工资:313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90元/月2016年:- 最低工资:325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820元/月2017年:- 最低工资:2420元/月(自2017年4月1日起新标准,以前标准为225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70元/月2018年:- 最低工资:248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90元/月2019年:- 最低工资:2420元/月(自2019年9月20日起新标准,以前标准为230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70元/月2020年:- 最低工资:248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90元/月2021年:- 最低工资:248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790元/月2022年:- 最低工资:265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840元/月2023年:- 最低工资:2770元/月(自2023年1月1日起,以前标准为2650元/月)- 最低生活费标准:880元/月请注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可能受到因素如通货膨胀和经济变化等的影响,具体情况可能有所调整。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研究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研究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减小,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在一些方面尤为明显。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具体情况。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我国对城乡居民实行不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目前,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普遍高于农村。

以北京市为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1160元,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850元。

这一差异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普遍高于农村。

需要了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一差距在近年来逐渐减小,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城市居民的生活标准相对较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标准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不平衡。

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于农村,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也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使得城市居民相对来说更容易满足生活保障标准,而农村居民则更难以满足生活保障标准。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的原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异的根本原因。

由于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对较高,因此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相对较高。

相反,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相对较低。

为了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农村地区的生活成本,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从而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异,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平衡发展。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国家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不仅关乎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是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

不同城市之间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其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
发展,城市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保障低收入家庭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另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

在设定城市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应当注重公平原则,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公平地享受生活保障政策。

同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也应当注重可持续性,避免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确保生活保障政策的长期稳定实施。

最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相衔接。

城市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只是城市社会救助政策的一部分,应当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相衔接,形成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得到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相衔接,以帮助低收入家庭基本满足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和调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以上几点,更好地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政府为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所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备受关注。

目前,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是指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同样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根据上海市政府的规定,目前上海市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

这些标准是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科学测算和确定的,旨在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上海市政府还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资产低于规定标准、无法从劳动中获得生活来源等。

同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还需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审核,确保资金的发放对象合法合规。

除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之外,上海市政府还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多方面的帮助,以全面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上海市政府还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各种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上海市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科学测算和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海市政府努力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未来上海市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低收入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李月月【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覆盖群体、待遇标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对全国2004年至2014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补差标准的描述性分析、引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考察我国城市最低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增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于低保保障水平一般的省市自治区,低保标准增长应该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于低保保障水平适宜的省市自治区,低保标准的增长速度应与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同步;对于低保保障水平较高的省市自治区,应该逐步放缓低保标准的增长速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升幅度和速度必然有一个合适的度去把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发展系数的引入可以使标准的调整从两个角度达到适度的水平.【期刊名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水平;发展系数【作者】李月月【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2.1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于1997年,以9月2日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为标志,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此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的道路。

制度实施十多年来成绩显著,覆盖面从1997年的89.2万人到2014年1 877万人;保障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从2004年的152元上升到2014年的411元,连续几年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0%。

①可以说,此项制度对于保障城市中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201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中国尚有1.28亿贫困人口,虽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但也使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

天津最低生活标准

天津最低生活标准

天津最低生活标准
天津市作为我国的直辖市之一,拥有着繁荣的经济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

然而,在这座城市中,也存在着一部分人群生活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现象。

因此,为了保障这部分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天津市政府制定了最低生活标准,以便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首先,根据天津市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天津市最低生活标准主要包括食品、衣着、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支出。

在食品方面,每人每月的食品支出标准为800元;衣着方面,每人每月的衣着支出标准为200元;住房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房租水平确定住房支出标准;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支出也有相应的最低标准。

这些最低生活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天津市政府通过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具体来说,天津市政府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提供医疗救助、提供临时救助供养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家庭度过生活困难期。

此外,政府还通过发放低保金、提供免费医疗救助、提供免费教育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状况,提高
生活质量。

再者,天津市政府还通过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自我发展。

总的来说,天津市政府通过制定最低生活标准、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致力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希望在天津市政府的努力下,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共同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论四大直辖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差异

论四大直辖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差异

作者: 常山
作者机构: 日本山口大学大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经贸
页码: 136-13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7期
主题词: 直辖市;最低保障标准;计算方法;差异
摘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贫困人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贫富差距。

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其在保障公民生存权、社会财富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数千个。

有的保障标准过低,保障效果没有发挥出来;有的保障标准过高,则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此外,标准差距过大,影响地区的统筹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是确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

本文将在分析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这四大直辖市最低保障标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差异点和可取之处,为建立统一的最低保障计算方法做铺垫。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研究作者:魏玺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04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们国家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帮助贫困居民过上正常生活所采取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该制度的施行使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保障,但目前低保人口基数依旧很大,低保标准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从统计年鉴和民政公报上选取反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状况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个省市自治区低保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低保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保障投入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并且发现目前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体现在东部地区综合得分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相邻的地区之间差距也很大。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在认清地区间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一、引言贫困是一个国家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们国家为保障贫困居民过上正常生活,增强居民幸福感所采取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脱贫目标已经清晰可见,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难、返贫易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伴随着城镇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的同时,地区之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有必要对各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综合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举措。

二、文献综述约翰·威廉姆森(2005)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进行研究,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提升我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影响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在分析了恩格尔系数法和国际贫困标准线的基础上,童星,刘松涛(2000)[童星,刘松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J].社会学研究,2000(04):42-54.]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城乡居民储蓄额、工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因素。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质救助指标探讨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质救助指标探讨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质救助指标探讨
高清辉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引入救助力度系数与生活救助系数构成实质救助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价各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实际效果.通过对34个城市近年来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实质救助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与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比,实质救助指标对救助情况评价更加合理,有助于政府的政策选择.
【总页数】6页(P116-121)
【作者】高清辉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7
【相关文献】
1.如何科学测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J], 毕明星;周巍
2.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司马义·艾买提
3.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水平--在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杨衍银
4.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顺利实施——自治区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J], 无
5.聚焦民生保障核心问题,推动社会救助转型发展——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与重构》 [J], 姚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宁波 合肥 福州 厦门 南昌 济南 青岛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深圳 南宁 重庆 成都 贵阳 昆明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名义低保标准 3720 3600 2640 2640 2520 3120 3480 2460 2880 3840 3360 3840 3840 3120 2940 3780 2280 2760 3120 2640 2976 2640 3960 4128 2520 2520 2760 2580 2664 2400 2508 2136 2280 1872

0.
6
-
0.
7
之间
,因此如果
β t
值能在
0.
65以上 ,
则救助对象的食品支出基本可以解决 。这个指标用
“食品支出 ”作为分母而不用“可支配收入 ”作为分
母 ,是因为后者包含了储蓄 。食品是人类生存最必
须的生活资料 ,食品的需求弹性小 ,对低保对象而言
是最主要的消费支出 。实证研究表明 ,按 2005年和
总第 155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8) 06 - 0096 - 05
城市问题
2008 年第 6 期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与评价
高清辉
〔摘 要 〕 认为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难以真实反映各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实际效果 ,引入新的指标 ,对中国城市 近年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实质救助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对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选择和评估 提供一个新工具 。研究结果显示 ,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高的城市 ,如深圳 、上海等 ,其实质救助水平并不高 。
= L t / ft
(2)
其中 ,βt 是第 t年生活救助系数 ; Lt 意义同前 ; ft
是第 t年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食品消费支
出 。如果
β t
< 1,则说明如果低保对象将低保救助款
全部用于购买食品 ,还达不到当地居民平均食品消
费水平 。考虑到低收入者的食品消费支出比平均食
品消费支出要低 ,按历年统计资料表明 ,这个值大体
表 2 低保标准 α值 β值
年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四个直辖市低保各指标变化
1998 2400 2220 2580 1560 0. 2178 0. 2695 0. 2258 0. 2835 0. 8375 0. 9315 0. 7440 0. 6896
标准高低而造成的错觉 。
二 实证研究
1. 34个城市的低保情况 ① 以 2005年和 2006年的数据计算 34 个城市的
α和 β值 (当年份固定时 ,省略下标 t) ,其中 2006年 的结果如表 1 所示 (限于篇幅 , 2005 年的 数据 从 略 ) 。表 1中后三列是分别按名义低保标准 、α值 、β 值从大到小的排列序数 ,例如北京按名义低保标准 排列为第 7位 ,按 α值排列为第 33位等 。
按名义低保标准 7 8 20 21 25 11 9 29 16 3 10 4 5 12 15 6 31 17 13 22 14 23 2 1 26 27 18 24 19 30 28 33 32 34
按 α值 33 13 10 14 24 7 9 1 5 25 31 22 26 6 12 2 28 23 18 8 4 27 32 21 19 17 20 3 15 16 11 30 29 34
2006年的救助水平 ,作为研究对象的 34个城市中 ,
只有一个城市在此水平之下 。
以上的两个指标
α t

β t
,

t固定时是某个确
定时点低保标准与当地经济量之比 ,可以消除地区
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不可比较的因
素 ,所以是实质性指标不是名义指标 。可以用来比
较各地区低保救助的实际效果 ,消除仅由名义救助
β值 0. 8156 0. 9783 1. 0594 1. 0004 0. 7814 0. 8930 0. 8127 0. 7923 1. 1538 0. 7316 0. 8106 0. 7968 0. 8216 0. 8282 0. 8559 0. 7527 0. 6865 0. 8283 0. 7176 0. 8054 0. 8353 0. 7582 0. 6930 0. 5168 0. 8780 0. 7377 0. 7902 0. 7738 0. 8189 0. 7357 0. 9421 0. 8669 0. 7950 0. 7078
按 β值 15 4 2 3 23 6 16 21 1 29 17 19 13 12 9 26 33 11 30 18 10 25 32 34 7 27 22 24 14 28 5 8 20 31
数据来源 :数据根据中国城市反贫困网 ( http: / /www. antipoverty. cn) 、《中国统计年鉴 》( 2007年 )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2007年 )计算得 出。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以下简称低保标准 )是施 行低保制度最重要的指标 。我国城市的低保标准由 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 。据估 算 ,我国各地的低保标准普遍低于以马丁法测算的 居民贫困线 [ 1 ] 。这是因为对贫困者的救助力度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 。各地方 政府采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当地的低保标准 ,因此
2002 3480 2892 3360 2136 0. 1784 0. 2001 0. 1284 0. 2504 1. 0023 1. 1093 0. 8155 0. 8830
2004 3480 2892 3480 2220 0. 1375 0. 1551 0. 1275 0. 1787 0. 8865 0. 8822 0. 7576 0. 7362
〔作者简介 〕 高清辉 (1972—) ,女 ,汉族 ,福建长乐人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 ,经济学博士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 ,研 究方向为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
〔基金项目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07B2039) 。 〔收稿日期 〕 2007 - 10 - 31 〔修回日期 〕 2008 - 01 - 11
α值 0. 1076 0. 1404 0. 1475 0. 1386 0. 1203 0. 1502 0. 1486 0. 1729 0. 1605 0. 1201 0. 1125 0. 1217 0. 1184 0. 1560 0. 1461 0. 1674 0. 1166 0. 1215 0. 1306 0. 1491 0. 1608 0. 1178 0. 1123 0. 1271 0. 1299 0. 1348 0. 1277 0. 1620 0. 1356 0. 1354 0. 1462 0. 1130 0. 1156 0. 0918
〔关键词 〕 中国城市 ;最低生活保障 ;实质救助指标 〔中图分类号 〕 C913. 7 〔文献标识码 〕 A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 1999年实施以来 ,在 保障城镇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促进社会稳定等方 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十年间 ,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覆盖面不断扩大 ,财政投入连年 翻番 ,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 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 公共政策以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维护社会 公平和正义 ,让全体居民真正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
(1)
其中 ,αt 是第 t年救助力度系数 ; Lt 是第 t年某
市名义低保标准 ,即每人每年货币救助金额 ; W t - 1是
该市第 t - 1年职工平均工资 。
这个指标反映了政府对低保对象的救助力度 。
一般说 ,低保标准一年调整一次 ,当政府有关部门调
整低保标准时 ,上一年的平均工资 W t - 1是已知的 。 地方政府在调整低保标准时 ,从财政负担能力的层 面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 3 ] ,例如当地的 GDP、财政收
2. 实质救助指标的纵向比较 以上研究了在同一时点不同城市间实质救助指 标的不同 ,下面将研究在不同时点实质救助指标的 变化情况 。我们考察了 34个城市自 1998年 - 2006 年以来名义低保标准及指标 α、β值的变化 ,发现其 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以下仅以四个直辖市为代表加 以说明 。 大多数城市在 1998 年后名义低保标准有所提 高 ,取 2002年、2004年、2005年和 2006年的数据来观 察其变动趋势 (表 2、图 1)。从表 2可看出 ,四个直辖 市 的名义低保标准呈上升趋势 (图 1 ( a) ) ;但也可看
·96·
城市瞭望
《城市问题 》2008 年第 6 期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与评价
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低保标准作比较分析 。
一 实质救助指标
评价地方政府的救助力度可以用名义低保标准
与当地职工工资水平的关系来度量 。因此引入如下
指标 :
1. 救助力度系数
α t
= L t /W t- 1
入 、职工的平均工资等 。各地的 GDP、财政收入等
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但
与各地低保标准的直接关联度并不大 ,而一个地区
的平均工资基本上可以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水
平 。研究表明 ,目前各城市的低保标准与前一年当
地职工的平均工资有很强的正相关 。在式 ( 1)中用
平均工资作除数 ,可以消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
城市瞭望
·97·
《城市问题 》2008 年第 6 期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与评价
表 1
2006年 34个城市按低保各指标排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