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专题复习(上课)

合集下载

秦汉史复习

秦汉史复习

绘画和 雕塑:
雕塑精品--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 石、画像砖。
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 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 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巩固 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注意: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原因、影响
四、秦汉科技文化:科技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西汉前28年关于太阳黑子记录是世界最早
天 文 :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比欧洲早1700年
医学:
西汉成书《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神医”-最早“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五禽戏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二)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 (汉承秦制)
中央 沿用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建立中朝-决 策机构; 三公九卿-执行机构; 尚书台(光武帝时)
地方: 郡国并行制
实行刺史制度 ,监察地方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东汉时)改刺史为州牧。成为州最高长官
选官制度 察举制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私有制(豪强地主田庄式)、租佃关系具有较强人身
所有制:依附
补充: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1、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 因,尤其是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统治者的政策: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 建驰道;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表现:

七年级历史(秦汉)复习课件

七年级历史(秦汉)复习课件

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 的秦王朝,都城设在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措施)
1、创“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秦始皇”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官职, 丞相掌管政事 分管不同事务 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内容见课本42页)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你能发现此表 中的问题吗?这 个问题会导致什 么后果?
桓帝
灵帝 少帝
15岁
12岁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的衰败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1)表现 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园 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称雄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 政策,使社会 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
• 1、原因: • ① 秦末农民战争动乱, 楚汉战争,急需时间休 养生息,重建家园。 ② 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仁政。 ③ 北方匈奴侵扰 • 2、措施: • ①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族,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 或免除若干年徭役 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 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 ③ 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 释放平民4.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课本p72页佛教东传 《历史填充图册》p28
佛教传播简示图:
汉传佛教
日本
朝鲜 越南 大乘 佛教
北传:印度
中国
藏传佛教(喇嘛教)
泰国 南传:印度 缅甸 斯里兰卡 柬埔寨 小乘 佛教
主要内容:
•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 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 •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秦汉文明专题复习33页PPT

秦汉文明专题复习33页PPT
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秦汉文明专题复习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成人高考历史秦汉时期复习讲义

成人高考历史秦汉时期复习讲义

成人高考历史秦汉时期复习讲义成人高考历史秦汉时期复习讲义秦公元前221年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1,自称“始皇帝”;2,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3,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推行郡县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抵抗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蕲县大泽乡建立张楚政权。

评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性质:地主贵族争夺皇权的战争。

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又善于用人,恢复了关中(打下了经济基础)。

最后,项羽自杀。

西汉前202年刘邦都长安文景之治“休养生息”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三十税一;2,,取消“连坐”和残损肉体的刑罚。

汉武帝:1,推行大一统“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方。

第一次前138年。

第2次,前119年。

作用:A,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C,打通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地形—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

4,北击匈奴。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王莽改制西汉末年进行币制改革东汉“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都洛阳措施:1,释放奴婢;2,惩治贪官污吏。

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目的:恢复东汉政府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甘英到达了亚洲西部的波斯湾。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第一次从海道来到中国,(《后汉书》)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蔡伦 105年改进造纸术朝鲜、日本、阿拉伯—非洲、欧洲。

《九章算术》代数、几何。

地动仪张衡——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华佗“麻沸散”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五禽戏”司马迁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七年级历史上课学案:秦汉专题复习定稿

七年级历史上课学案:秦汉专题复习定稿

重构拓展: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重构思维导图,说出“大一统”的意义【单元内容】本单元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讲述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残暴的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汉武帝统治时期,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东汉统治后期,政局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一是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二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影响;三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2.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3.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4.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学习目标】1.回扣文本,建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思维导图,说出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结合秦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说出秦汉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3.联系古代丝绸之路,说出我国提倡“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挑战自我】1.秦朝建立的史实,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及影响。

2.秦暴政的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人物、口号、影响。

3.西汉建立的史实,休养生息的措施、文景之治的措施。

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秦朝 课件--2022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秦朝 课件--2022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D.标榜君权神授
②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选必1) 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 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③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措施
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选必1第一课整合)
经济发展并长期占主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初步发展的历史时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对 期,官僚政治逐渐
外贸易繁荣。
代替了贵族政治;
(3)民族关系: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 拓展了疆域,促进民族融合;统一 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②社会经济上从停 滞倒退状态到初步 恢复发展的时期;
B D.起到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
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
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据材料可
以推知
A.君主专制受朝议传统反制
B.君主懦弱致秦朝二世而亡 C.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A
D.朝议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
(3)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 的发展。
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亦随即消融,而成
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图,
D 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 )
A.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
B.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
立起统一秦朝,定都咸阳。
西


(2)南方: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 陇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复习课件(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复习课件(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③ 监察制度上,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 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 方,将全国分为13个区称为“十三州部”, 每个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 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皇帝
中央
司隶校尉
地方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4、下列关于公元前212年(秦朝)四兄弟的情况的表 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斗,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丝绸之路第一人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 西,今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汉武帝时期,于前138年 和前119年两次派 出使西域; 3、出使西域的作用(或意义): (1)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 强了 和 各国的联系, 为开辟 奠定基础。 (2)设置 ,使今新疆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制度 1.政治上:确立 至高无上的 权力,在中央设置了 、 和 、 ,地方废分封, 立 ; 2.经济上:统一使用 (货 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3.文化上:统一使用 (文字); 4.军事上:修筑 ,抵御匈奴; 5.思想上:焚书坑儒。
建立
大一统 1.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 ”; 2.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削弱 的势力; 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 设 ,地方设 ; 3.军事上:派 出使西域, 联络 ,夹击匈奴;派卫青、霍 去病北击匈奴。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隋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东汉时期的历史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通用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通用课件
可能性:⑤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⑥嬴政雄才大略。
2)情况: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 (2)前218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越族,设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3)前214年-前213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 (4)通“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3)意义: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暴政又破坏了 经济发展。
量 度

一、秦朝: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 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014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 汉(前 221—220)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度。 2)监察体制:刺史制度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阶段复习课课件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阶段复习课课件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阶段复习课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秦汉大一统的背景和条件•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汉大一统的影响和意义•秦汉大一统的局限性和问题01秦汉大一统的背景和条件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封建制度确立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土地制度改革、货币统一等,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大一统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政治经济背景文化交流秦朝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文化政策,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大一统提供了文化基础。

社会稳定秦朝实行了严密的法律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大一统提供了社会基础。

文化和社会条件02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1秦始皇的统治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23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使得国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大大加强了统治效能。

三公九卿掌管国事,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严酷而著称,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秦朝的法律重视刑罚,如连坐、肉刑等,使得人民畏惧法律。

秦朝的法律制度为后世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秦朝的法律制度03秦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0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02秦朝的统一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03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郡县制度汉朝实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县,这种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汉朝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朝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三公分别负责军事、民政和司法,九卿则负责各项政务的具体执行。

察举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度,通过地方官员推荐和皇帝选拔,录用人才担任各级官职,这种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皇权。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单元复习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单元复习

★纵观秦汉文化的辉煌成就,秦汉文化有什么特点?秦 汉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气势恢弘
★如何认识秦王朝的历史地位?


秦朝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大统一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汉武帝为实现并巩固封建大一 统采取哪些措施?产生什么效果?
经济状况

一、秦汉时期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2、休养生息
特点:轻徭薄赋慎刑
3、编户齐民
西汉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基础,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财产多 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封建义务包括:田租、人口税、更 赋和 其它杂税、徭役、兵役)
二、封建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城市的发展
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部门 纺织业
锦、绣、罗、 纱等多种丝 绸、(东汉) 麻织业、 (新疆)棉 纺织业、 (会嵇)葛 布、 毛纺织、 提花机
冶铸业
冶铁业 冶铜业
煤作燃料、 冶铜 淬火技术 中心 (东汉) 广汉、 水排 蜀郡 低温炼 钢、 冶铁中心 宛、巩
制漆业 煮盐业 造船业
质地轻巧 造型美观 色泽光洁 文饰精美 马王堆汉 墓的漆器 池盐 海盐 井盐 汉武帝的 盐铁专卖 制度 橹、舵、 布帆、 锚、 高十余 丈水军 类型多 样的舰 船



秦汉史单元的基本线索: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制的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 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对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统一多 民族国家起了重要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

部编版高中历史通史复习秦汉史复习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高中历史通史复习秦汉史复习精品ppt课件
质问题。(8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 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 趋势。(10分)
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协助 处理朝政; 汉代设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 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 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 度集中于皇帝手中。(8分)
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2分)
(3)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是中国近代 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4分)


特征
农业 物 质 手工业 文 明 商业
政策
政治文明
统一;
郡县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制度
西—汉—的张推传动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 解三决个郡阶国段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
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在(汉1)承用秦一制句基话础概上括,秦设始置皇十开三创部的刺“史大和一司统隶”校局尉面,对加 强中了国对历地史方产的生控的制深,远稳影固响国。家根政据权材,料防结止合地所方学分知裂识势, 力简的述发西展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罢(黜8分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
D.三省六部
13.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 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是说汉朝继
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
时也进行了变化创新。汉朝对秦朝“有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对外贸易频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均开通
①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
②文化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③气势恢弘
1、秦的统一:
(条件、经过、意义)
秦 朝 秦
汉 的 衰
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措施、评价) 3、秦朝的灭亡:
1、政权建立 2、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国问题、大一统措施、评价) 3、灭亡 (新)
皇帝一人的意志,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 央政府。 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基本矛盾: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发展趋势: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 区的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 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 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 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 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 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 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 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 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 )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 (1 ( 3)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 判君主专制 ,揭露官僚腐败 ,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9分) 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8分) 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 ( 2)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 (1 独立。 (9分)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 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 国家政治机构 度 (8分) (, 3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朝代更替
秦:前221——前207 西汉:前202年——公元9年 新:公元9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二、阶段特征
政 治 上 经 济 上 文 化 上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以巩固,封建官僚制度 代替世卿世禄制 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 ③中外文化交流初步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形成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第一高峰期 ②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4、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汉监察制度,结合当前我国反腐倡廉斗争谈谈你的认识。 (10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2:《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 职也。……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材料3:《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小,惩戒亡秦,孤立之 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 气)滥以致滥,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分离)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4:《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今诸侯弟子或十数,而适 嗣(法定继承人)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 土地侯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原因:1、吸取秦亡教训,认为秦王朝灭亡是由于缺乏同姓封国拱卫,所以广立
同姓子弟,以巩固刘氏天下。 2、是为了使郡国杂处,互相牵制,维护中央集权 回答: 共同目的:加强对分封的诸侯王的控制。 和国家统一。 影响:没有,而是影响不同。 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 1)材料1、3、4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1分) 后果:汉初分封的同姓王势力日益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原因: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西周形同傀儡,无法控制诸侯。西 ( 2)材料3的做法是统治者出于什么原因采取的?带来什么后果?(6分) 汉通过“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力量,最后通过剥夺王、侯爵位,加强了中央集权。 (3)材料2、4表述的办法反映出统治者的什么共同目的?其推行后是否带来相 同的影响?为什么?(7分) (4)从材料3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错误地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比较类别 官职产生方式 分封制 血缘世袭 郡县制 皇帝任命
地方与中央关系
作用与影响 备注
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后期 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出现割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 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D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 “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C A.宜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够进行具体的评价;
(2)知道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特点和影响;
(3)能够结合秦朝及封建社会的历史,正确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知道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理解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君主专制,是就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国家法律、政策,都决定于
(1)知道汉武帝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的措施; (2)了解西汉王国问题的由来、实质、解决的措施; (3)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政策由“无为”转变为“有为”的历史 背景及影响; (4)理解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两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设内外朝东汉扩大尚书台权力 ②监察制—西汉设刺史;东汉刺史权力扩大并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③郡县制—西汉推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东汉分为州郡县 ④发展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汉武帝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西 兴 汉 东 汉
1、政权建立及采取的措施 2、统治特点: 3、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
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是古代历 史的主干知识。通过材料考查具体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考查我们准确描述和解 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与古代经济成长 历程中如经济政策、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有密切关系。 由于本专题时间跨度大,有助于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高考在本专题 中将有可能在保持选择题考查分量时加大对主观题的考查力度。大部制改革,能 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政治制度创新和 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将是高考的考查重点。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封地被分割,解决了王国问题;其次建 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 方的控制。 军事上: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将冶铁、煮盐等收归官营, 禁止郡国铸钱),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了 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他还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 世影响很大。
1、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地方机构的设置。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C
A.在地方机构的设置上汉承秦制 B.汉初郡国并行制是对郡县制的发展 两汉实行的监察制度是监督地方高官和诸侯王的一种制度,它是封建统治阶级协 C.西汉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 D.从地方机构的设置来看,西汉类于西周 调内部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主要措施,为两汉初期封建治世的出现提供了一定 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C 条件。( 4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但两汉的监察制度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而不可能克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 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 服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固有矛盾。( 3分) A 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当前,我国可以借鉴两汉监察制度的长处,建立起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监察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真正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 3分)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