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资本稀缺的
条件下,相对平衡增长而言,为什么不平衡增长更有
意义?这是因为:①抓住了发展中国家初期各种问题
的关键,从而有可能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②对于
处于好计划划与市场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③提出
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等; ④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工业,农业则是相对不重要的。
3
一、平衡增长理论(3)
(二)纳克斯理论要点是:①提出了“贫困恶性
循环理论”,并提出了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途径即实
行平衡增长战略。②强调了市场容量狭小对经济增长
的制约和大幅度扩大市场对经济迅速增长的决定性作
用;③注意平衡增长和国际专业化的关系;④主张同
时全面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但不主张各部门都按同
2
一、平衡增长理论(2)
(一)罗森斯坦——罗丹理论要点:①发展中国
家要根本上解决贫困落后问题,关键在于工业化;②
在全面发展工业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工业发展过快,
产品过剩,在投资时要按同一投资率对各个工业部门
投入资本,各个工业部门协调发展,比例均衡。③经
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同义语,一切投资理论应全部投入
一比率发展,而主张按不同的比率来投资和发展各部
门的生产。
这两个理论都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由国家来制定
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
4
一、平衡增长理论(4)
平衡增长理论的意义:①强调大推动的重要性和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必要性;②强调发展中国家市场
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和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③
“温和”观点和 “完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
片面发展一切工业部门的倾向,强调了农业的重要作
用;④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旧的
发达国家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否定。
5
一、平衡增长理论(5)
平衡增长理论的局限性:①“增长”、“收入”
等概念模糊;②平衡增长受到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
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③过份依赖于计划和国家干预;
④经济发展的实践未能为平衡增长理论提供充分的经
资效应理论等理论
7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2)
(一)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1):不平衡增长
理论所考虑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
使投资得到有效利用。当面临一系列投资项目时,需
要做出投资选择:即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使投资
效率最高,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为此赫尔希曼区分
了两种投资选择形式:替代选择和延迟选择,前者是
第十章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1
一、平衡增长理论(1)
平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纳克斯和罗森斯坦—
—罗丹,但他们的论点也不完全相同,所谓平衡增长
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
规模投资,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
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发展慢的地区更慢,于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
越大,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并存,出现了地理上的二
元经济结构。
32
二、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理论(3)
(三)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与政策建议。
缪尔达尔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概念,认为发达
地区对不发达地区不仅存在“扩散效应”的有利影响,
同时还存在“回波效应”的不利影响,因此他认为不
能只强调发展报对落后地区的积极作用。为消除这种
二元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初期,应采取不平衡发展
战略,优先投资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当一国经济发展
11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6)
(三)联系效应与进口替代工业
赫氏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主要缺乏后向
联系,同时工业投资的稀缺成为工业化的制约条件,
成为主要障碍,因此他主张应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进口替代工业本身具有较大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它的发展可以产生较大的引致投资,实现“引致决策” 最大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优先投资和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都是最佳选择。
有限,不允许同时使SC和DPA投资平衡增长,这里有
一个选择问题。
9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4)
(一)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3)。结论是:应
当选择DPA优先于SC,其含义是:在投资资源有限的
情况下,应当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即暂时延迟对基
础设施(SC)方面的投资,集中资本投资于DPA部门,
以其优先增长,应优先选择那些能产生最大引致的
的,不能作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而应当
采用动态的非均衡分析方法来研究发展国家地区不平
衡问题。
31
二、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
(二)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产生的原因
在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地区
之间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差距的存在。差距的产生会
因累积性因果循环的作用而使发展快的地区发展更快,
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5)提出,其中心思想是:
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造能力的企
业或创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了一个资
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增长迅
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辅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
这些具有“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邻近
地区的发展。
25
一、发展极理论(2)
能力的企业家及其群体;②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③适当的周围环境。
29
一、发展极理论(6)
(四)“发展极”与“增长点”。外部经济效果
的产生是“增长点”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又是“增
长点”活动的主要结果。两者概念比较接近,但有两
点重要区别:①发展报概念偏重于创新能力的企业的
作用,而增长点概念则侧重于外部经济效果的作用。
函数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引入这些部门;③社会必须有
在关键部门发动起飞最初需要的资本;④主导部门应
具有诱导出新的生产函数的潜力
22
二、优先发展工业思想的转变与工农业协调发展理论 的提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一方面是二战以后一些国家的
工业化战略受到农业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认
识到了农业的主体地位及重要意义:①农业不仅对工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论中提出的,中心指发达国家,外围指发展中国家。
他们认为,外围由于缺少相应的工业基础设施,不宜
全面发展工业,尤其不宜强调发展制成品工业及其出
口。他们认为,外围国家应当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有助于消除其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
19
一、优先发展工业(3)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1)。优先发展重工业
有两个模式:一是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费尔德曼一斯
指选择A项目还是B项目,后者是指先选择项目A还是
先选择项目B,他认为,对于不同项目的选择应遵守
“引致决策”最大化原理——通过自身发展“引致”
其它项目最快发展的项目应优先选择。
8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3)
(一)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2):为了说明这
一原理,赫氏引入了社会分摊成本(SC)和直接生产
性活动(DPA)概念及其联系。因为发展中国家资源
推动其它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28
一、发展极理论(5)
(三)发展极理论(2)。发展极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是通过吸引作用而形成“吸引中心”,另一方
面通过扩散作用而形成“扩散中心”。它的这两个方
面的作用通常表现为:①技术的创新与扩散;②资本
的集聚与输出;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④形成“团块
经济效果”。发展报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①有
济结构转换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是同义语,而农业相对不重要。为什么这样认识是
因为:有发达国家走过道路的证明;优先发展工业可
以提高社会边际生率率;工业发展可以起到带动全局
的作用;工业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化和就业等。
18
一、优先发展工业(2)
(一)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这一战略思想是
由普雷维什、辛格在1949—1950年的“中心——外围”
大林模式;二是印度的马哈兰诺比斯计划模式。
第一个模式认为,长期的经济增长与取决于资本
积累,故要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必须优先对资本品
工业进行连续投资,只有重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基础,
才能为轻工业、农业等发展提供资本品,实行工业内
部的不平衡增长。
20
一、优先发展工业(4)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2)。第二个模式强调
(一)发展极理论的思想基础。这一理论是以
“支配学说”或“不平等动力学”的基础的。认为,
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经济内部各部分之间总存在着一
种“支配”的关系,产生一种支配作用,如大企业与
小企业,城市与农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等。因
此,经济发展是一个支配单位起主导作用的不平等不
平衡的动态过程。
26
一、发展极理论(3)
验证明。
6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1)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
有限资源和资本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
逐步扩大对其它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
展,核心是要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实行不平
衡增长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了一条不
同于平衡增长的路线。
为此,赫尔希曼提出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投
15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9)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局限性:低估了产业部门间不
平衡增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过高地估计了发展中
国家市场机制的作用;忽高了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通
货膨胀的恶性后果,所提出的路线很难操作;它还仅
是一个理论层次。
16
第二节 部门优先发展顺序
17
一、优先发展工业(1)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二元经
DPA部门,那么如何选择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部门呢?
他又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
10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5)
(二)“联系效应”理论
赫氏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使用现有资源并最大
限度地发挥其效率的能力,经济发展致力于探究经济
增长的各种诱导和运行机制上,“联系效应”就是有 效机制,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后向联系— —一个产业同向它提供投入部门之间的联系;前向联 系——一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业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凡是有联系效应的产业,不论是前向还是后 向,都能通过这个产业的扩张产生引致投资。
具权威性,实行这一模式很难获得成功。
21
一、优先发展工业(5)
(三)优先发展主导工业部门。其理论是罗斯托
的起飞理论,经济增长的实践证明了主导部门的重要
作用。对于起飞,不只有一种主导部门序列,也不是
唯一的部门起关键作用,一个增长的府必须考虑四个
基本要点:①对于为产出迅速增长打基础的部门生产
的产品,必须有扩大的有效需求;②必须把新的生产
②前者侧重于发展报的形成对所在地区特别是其他地
区的促进作用,而后者则强调增长点的自身的经济增
长。
30
二、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
(一)分析的基本观点。缪尔达尔依据结构主义
的分析思路,认为新古典主义所采用的传统静态均衡
分析方法不能正确观察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
衡问题,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是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
(二)佩鲁的经济发展理论,按照上述思想,佩
鲁提出了他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一国经济是由各
种经济空间构成的,这种经济空间是社会经济中各部
分之间(如企业、行业、地区等)的经济关系。认为,
一国经济空间或经济关表现为三种形式:①计划内容
的经济空间;②势力范围的经济空间;③同质整体的
经济空间。
27
一、发展极理论(4)
(三)发展极理论(1)。佩鲁正是从第二种空
间形式入手来论述发展极理论的。“发展极”的确切
含义是:发展报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
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集聚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
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的多种功
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的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
扩大对钢铁和资本品工业的投资,通过优先发展重工
业来解决资本品缺乏问题,这样农业和其它产业也会
从中受益,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原因,这一模
式很难真正实施,最终不得不放弃。但其经验教训是:
①只有国内资本品存在充足需求时,发展重工业才能
成为可能;②牺牲当前消费的发展重工业的成功至少
需要一代人的时间;③非计划经济国家的计划部门不
12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7)
(四)不平衡增长与平衡增长的关系(1)
赫尔希曼认为,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
手段。斯特里顿认为,平衡增长是一种市场理论,不
平衡增长是一种决策理论;辛格则认为,不平衡与平 衡主要是时间长短的区分。
13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7)
图8-2
14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8)
(四)不平衡增长与平衡增长的关系(2)
业发展提供帮助,而且本也可以提供四大贡献;②人
类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农业;③农业发展可
以提高农业生产率;④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变二元经
济结构;⑤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改善工农业
的贸易条件;⑥农业发展可以推动农业技术发明与应
用。
23
第三节 地区发展优先顺序
24
一、发展极理论(1)
发展极理论是最具代表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