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一位练习形意拳多年前辈的心得体悟(干货)

一位练习形意拳多年前辈的心得体悟(干货)

一位练习形意拳多年前辈的心得体悟(干货)一.初学站桩平生第一次知道形意拳这回事,是在读大学时,于图书馆的武林杂志上了解到的。

当时只是知道形意拳厉害,也一直很仰慕前辈们神奇的形意拳功夫,在现实之中却一直无缘遇到教形意拳的老师。

直到毕业之后,返校参加武协周年志庆,才见过一个老前辈演练形意连环崩拳,那时真是开了眼界,见识到了形意拳刚猛霸道的特点。

那时由于还在练习外家的东西,所以却并不是很有诚意学,待到想学之时老前辈已经作古了。

于是内心一直引以为憾,直到遇到我现在的老师。

我的习练形意拳的历程才算开始了。

形意拳由习练之日起,便一直强调站桩,也即是三体式。

那时刚站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好奇与期待,总是在想自己会在桩里站出什么神功来。

老师只是淡淡的说:你慢慢站下去就知道了,里面的确有东西,如果没有东西,以前的老前辈也不会这么强调它。

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练这个桩你肯定不会练到飞起来。

那时心里不由的觉得老师真是幽默,同时自己的心也沉静下来了,既然自己这么喜欢形意拳,那自己一定要立志把这个桩站好。

果然一个星期下来,觉得自己身上的内气逐渐增强,虽然站着的时候觉得膀子有些酸痛,可是一歇下来,酸痛就没有了,觉得精力特别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那时我便去找老师,老师有点意外,显然是很高兴说:一开始我以为你不会站下来,没想到你还真有心,我教过很多人站三体式,结果他们都静不下心来站,形意拳不站桩是练不出来的。

你有现在的感受说明你开始上道了,不错。

于是这回老师又认真的给我校正了一下三体式,很奇怪每次老师跟我讲的东西都不多,可是每次老师跟我讲东西的时候我都信心十足,虽然知道老师懂得东西很多,而老师每次只是跟我讲一点点。

老师只是说你能练上这个功夫得多大的缘分呀,慢慢练你迟早能出大功夫的。

从此,我天天站三体式,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怕给自己压力,所以只是站15分钟,逐渐越站越有味,便站到30分钟,半年之后,我竟能站到一个半小时,那时我再问老师三体式是否要越久越好,老师说:能站久一点当然好呀,一般标准是能站到2个小时,但是不必天天站这么久,只是需要有这个能力而已,如果能天天站,30分钟都已经很不错了。

《形意拳初看“悟”》

《形意拳初看“悟”》

以上就是我对形意拳的初看体会。同时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见意是:循序渐进,以“森罗万象”来入“道”逐渐加力。
“森罗万象”也是我的“形意”的一个体会,每个动作都可为“形意”。如:正踢腿,人们都是脚尖伸直踢出(以求踢高、拉韧带)。而我认为以拉韧带为
目的,应将脚尖勾起上踢或是说上蹬,上踹更恰当。这样发力会有振、抻效果。在每次上蹬的同时会对脉络的锻炼、每次承受的意志力的锻炼有更好的作用。
二、以“形”生“意”。随着“形(动作)”的了解和熟识加上发力的大小部位及顺序不同而对脉络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上所说的用力方式与大小应是《内功经》的“劲决”(常分十二劲法);“部位”应是《内功经》中的“脉络”与“气窍”。
进入以“形”生“意”,也算是初探和入门“形意拳”,除了每日的坚持锻炼,也要知道锻炼的危险时时存在。如果说力是相互的,那么将某个“形”的动作做出,同时自身的肌肉、器官及神经、血液以某一个脉络为路径发出劲力,不同的部位顺次运动(即发力);其次将穴位理解为身体的某些肌肉(肌腱)、神经细胞、血管相对密集的集中点,而穴位又是脉络上的分部,集合而成。将以上两个假设成立以发力的大小不同,顺序不同来推测成立。那么,一定会因发力的顺序不同作用自身(力的相互)使某一处穴位受损而影响自身;发力的大小,不同脉络上的穴位相互作用形成某一个动作,而自身的穴位承受力不同而损伤某个穴位。(这样不同劲力有某而“形”发出、有某条或多条脉络承载,脉络上某个相对重要的穴位常称“气窍”);发力的方式应是常说的十二劲力就更不用说了。 例如,腹式呼吸也算是一种劲力运用,呼用力或吸用力就有了不同的效果。由此我想起了《内功经》开篇原文“内功之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形意拳初看“悟”》
有人说形意拳是学习中医、入行中医的入门必修课程。(呵呵我可没有想那么远能成为一名中医)学习形意是因为到了30岁的我发现自身有些“发富”;生活的压力大,缺少锻炼;没有原来的爆发力;发现自己法力的方式不对;学习“形意”也是为了圆了自己“淬炼”体心的梦想。

形意拳训练总结报告范文(3篇)

形意拳训练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

它以独特的技击理论、丰富的技击技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

本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训练后,对形意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现将训练总结如下。

二、形意拳训练内容1. 基本功训练(1)站桩:站桩是形意拳训练的基础,通过站桩可以锻炼人的筋骨、增强体力、提高内功。

在训练过程中,我按照师父的指导,坚持每天站桩,逐渐掌握了正确的站桩姿势和呼吸方法。

(2)基本功套路:形意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十二形、三节拳、五行拳等。

这些套路既包含了技击动作,又注重内外兼修。

在训练中,我反复练习基本功套路,提高了自己的招式熟练度和实战能力。

(3)单操:单操是形意拳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单操可以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力量。

在训练过程中,我认真练习各种单操,提高了自己的实战技巧。

2. 技击训练(1)拆招:拆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基础,通过对招式的拆解,理解招式的技击用意和作用。

在训练中,我跟随师父学习拆招,掌握了各种招式的技击方法。

(2)喂招:喂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不断练习喂招,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攻击。

(3)对招:对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高级阶段,通过实战演练,检验自己的技击水平。

在训练中,我积极参与对招,提高了自己的实战经验。

(4)散招:散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最高境界,要求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招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练习散招,提高了自己的实战能力。

3. 内功修炼(1)呼吸:呼吸是形意拳内功修炼的关键,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提高内功水平。

在训练中,我遵循师父的指导,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内功水平。

(2)意守:意守是形意拳内功修炼的重要环节,通过意守可以调整人的精神状态,提高内功。

在训练过程中,我坚持练习意守,提高了自己的内功修养。

三、训练成果1. 技击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训练,我的技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学了九禽形意功法的心得体会

学了九禽形意功法的心得体会

学了九禽形意功法的心得体会“九禽形意功法”脱胎于形意功法,属于内家拳功法,讲求的是脑体结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均是肢体运动和气血运行高度协调的导引活动,可激发人体本能和潜能,从而达到强筋壮骨、激活气血、疏通经络和防病治病的运动功效。

中医药学发展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财富,在璀璨夺目的中医药宝库中,“九禽形意功法”无疑是这个宝库中十分炫目的瑰宝。

它是“人法自然”、“天人合一”等道家思想和“医武合璧”传统文化形态的综合产物,在融合的过程中,具有清晰的传统中医学说脉络和自成一体的原创优势,是中华优秀传统中医学说融合者和集大成者,是中华传统医学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人在生长的不同时期,因种种原因出现摔跌、碰撞等伤害。

这些来自外界的意外伤害,往往会对人体的各关节、脊柱的周边组织和人体脑部产生损伤,许多损伤是人体自身无法完全修复的,但又会被年轻旺盛的生命力所掩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机能开始退化,曾经遭受损伤的机体部位逐步开始发生病变,即逐渐产生气血瘀阻,进而导致瘀腐,机体组织开始发生硬化,人体循环遭到破坏,阴阳失衡,从而诱发出各种疾病。

同时,王正国明确指出,所谓现代医学诊断的癌症,从本质上讲,是人体内的阴物质与阳物质在相互
对立制约过程中,阴盛阳衰,阴阳失调的结果。

九禽形意功法所遵循的是一个最为基本和普遍的自然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水不流则腐,气不畅则浊。

“九禽形意功法”动作对称、严格、完整、和谐,所以长期系统地练习形意拳能使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能使运动中枢与植物神经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

形意拳练拳某阶段心得

形意拳练拳某阶段心得

形意拳练拳某阶段心得体会作者:孔超练了这么长的形意拳,一直感觉不到真正的使用是怎么回事。

就算是拳能打出来,也总是感觉不到力量有多大,没有像书上说的能致人与丈八开外的感觉。

今天练习形意拳突然觉得自己有了点感觉,这种感觉是表面上看不出来的。

它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所以说练拳如果没有名师指点,为什么达不到一定的境界的原因所在。

大多数人,练习形意拳就是一个架子,有没有力量?有,那只是一种手臂力量。

要想把力量完全发出来更需要下盘的送力,这种下盘的送力就是内家拳的核心力量。

也就是内家拳厉害的根本所在。

说到下盘送力,这只是练习形意拳的第二步。

这种利用下盘的传到手臂上的力量什么时候用,这就是形意拳的第三步。

所谓力量什么时候用,就是今天我练拳所体会到的。

听我给您慢慢讲解:首先要知道,很多人练习形意拳,打完劈拳、炮拳、崩拳、钻拳等吧,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我想说的是它们都有一个通用的拳理,这点希望爱好武术的朋友搞清楚,那就是用择紧,不用择松。

什么是用择紧呢?就是在我们没有击中目标前,出拳的过程中,全部都是松的。

这里说的松,不是完全的放下来,练过拳的都知道,这是自然的放松,能撑起手臂的力量就行。

不难理解,紧是什么时候紧了。

那就是击中目标的刹那间紧张起来,像个金箍罩一样把整个身体绷紧,把力量送到拳上去。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朋友会说,那跟太极拳有什么区别?我告诉您,其实武术所有的拳种,基本都是相通的。

太极拳就是利用上身的松,在击中目标的时候,把全身的劲发出来。

那时候的力量才是相当大的,但是要配合的非常好。

所以,练武术,练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可能还有朋友会问,紧,非常好理解,那为什么要松呢?那是因为万事万物都有个极点,什么是极点?用个词举例你会非常好理解,那就是乐极生悲。

快乐到一定的极限就有悲剧发生,慢到一定的极限,才能做到最快,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最紧。

我这样说您应该能理解吧?这只是我个人练习到的阶段,给大家分享,是因为我希望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能更好的按要领去训练,别把形意拳练变形了。

学习形意拳心得

学习形意拳心得

学习形意拳心得一直以来都很想找个机会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虽然学习跆拳道很久了。

不敢妄自菲薄评判什么武术的好坏,凡事存在都是合理的,功夫好坏取决于人而不是武术本身。

但是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炎黄子孙后代,传承武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

形意拳作为中国功夫内家拳之一,与"太极”、“八卦”齐名,通过继钧介绍,很高兴认识了一见如故的蔡老师。

从而有机会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形意拳,虽然每周只有一次时间学习,但是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特别是蔡老师讲解的关于形意拳大师的传奇经历和故事,让自己热血沸腾。

所以我必须珍惜这么好的机会,潜心的跟师父学习,勤奋的练习,用心的去感悟。

俗话有“学得真功夫十年不出师”,形意拳作为中华文明的衍生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想学习形意拳,必须谙熟其内在文化,以明确的意识为主导,以名师的直接指导,以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步入形意拳的大门。

形意拳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 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做为立法之本。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木.以拉弓为形,射物为拳意,水.以柔软而无骨,随形而变化,一但高低落差增大,意之急流豪啸翻浪,火.以炮为形,发射爆炸为拳意,土.以弹丸为形,滚动旋转自然为拳意。

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基础,采取动物为了生存而捕抓食物的天性,为主导的技击养身功能锻炼,十二形是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通过模仿野兽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维学习动作,象其形而取其意,运动于拳法,必须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势,十二形取其活动一特技,应用与技击艺术,形式简单易学而意义深刻,动作简而不繁,但其中的奥妙变化功用无穷。

如十二形之龙形以其传说中的神物,他有鹿角蟒身鸡爪狮尾的形像,腾空搜骨探瓜之拳意。

虎形,取其威武勇猛为形态,凶残扑食之技能立意为拳。

练形意拳的感悟

练形意拳的感悟

练形意拳的感悟一、形意拳的实战技击很多人曾问过我形意拳实战真的很强吗?形意拳不但能实战,而且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首先,从形意拳的击部位上来讲,它基本上多是攻击对方身体中线。

学格斗的人都知道,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和穴位都集中到那条线上,比如人中、咽喉、太阳神经丛、太阴,这比现在散打的鞭拳、鞭腿要杀伤力更强。

其次,从形意拳的攻击路线上讲,它也多是直线进攻,这种进攻方式距离最短,速度最快,打击最直接,这也比跆拳道等攻击侧身的格斗术更直接有效。

第三,从拳法上讲,包括形意拳在内的内家拳都是攻防一体的。

也就是说,攻击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和隐藏自己的要害,这是现代搏击所缺少的。

第四,从功底上讲,练成形意拳基本功是相当扎实,一弓步,一马步都要扎根数尺,推而不倒、拉而不动,每一拳都力发腰间(丹田)如千金之锤。

形意拳一个箭步可瞬间跃出丈余,打击对手于眨眼之间。

(一)练就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的内外合一的骤用疾发、发自丹田之气的刚整劲是技击实战的本钱。

形意拳打的就是炸、崩、迅猛刚实的爆发劲,以找劲、变劲、发劲为主,不象别的拳种那样去过分追求招法,而是以劲取胜。

只有练成刚整劲才能在技击实战中发挥出“硬打硬进无遮拦”、“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沾身纵力”、“哪沾哪打”的技击特色。

要想练出刚整劲,则必须按规矩去站桩和行拳,通过反复磨砺,把劲练整、练全、练实、练大。

在站桩和行拳中,不能舍本求末地去单纯追求招法或空摆架子,更重要的要练丹田之气和六合之劲。

(二)练就不意而发的攻防意识才能真正实战。

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谛。

”形意拳是快于感官条件反射一半步的,可以这么比方:当你的眼睛受到异物威胁时候,绝不是看到后反应给大脑、大脑再通过相关神经系统指令而眨闭眼皮的,而是不经过思索而眨闭眼皮,这就是不意而发。

过去有很多形意拳前辈在受到突发攻袭时,在无意间的刹那,既顾又打,瞬间发劲把偷袭对手击出,打人的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招式,挨打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挨的——这就是“打人不知”的技击境界。

我对形意拳的一点体会

我对形意拳的一点体会

练法 , 出功夫慢 , 的弯路太多。所 以我们 走
学练形 意拳 者 , 要多盘 “ 活架 ”, 不是 去 而 练“ 死架 ”。
也有一些 形意拳 的练 习者 , 认为盘 “ 活 架” 就是要 下苦功 练形意拳 的 “ 练”、 单
“ 对练 ” 套路。 复演 练形意拳 的 “ 反 单练”、
有 三 桩功时 , 体现 出顶 、 、 、 、 、 、 、 扣 垂 抱 团 曲 挺 尖 是 人 为 地 假 设 攻 防 的 固 定性 。 关 “ 性 ” 在 调 少 的八 字内涵。使学员气血通畅 , 五脏和顺 , 的 具 体 内 容 , 后 面 的 “ 整 自我 , 走 弯
代又一代的顶级高手 , 为国家的安稳 、 民
它是正确掌握练法 、技 击的必不可少 心 , 行 架 打 似 炮 攻 , 练 气 和 心 神 稳 , 斜 久 生 来 龙去脉 ,也必须靠 自己反 复认 真地去体 的基础训练 。它包括通经络 、 养真气 、 定形 式、 固底盘等 四个方面。主要通 过 “ 三体静 水拍岸之势 , 练一气之开合 。三 日 : 两手裹 桩 功 ”、 盘根 导 引 功 ”、 盘 根 意 动 功 ”来 翻 从 心 起 , 本 相 助 火 力 纯 , 行 直 走 随意 “ “ 肝 斜
形 意拳特别 注重实 战搏击 与 内养 、 内
保相结合。它 以散手为主 , 套路 为辅 。在历
史 的长河中 , 意拳 以纯精 的技艺 , 形 孕育 出

“ 对练 ” 套路 , 固然很好 , 和盘练 “ 但 活架找 劲法 ”的性 质是不 一样 的。因为练形 意拳
的单 练和对 练套路 , 要受 “ 三性 ”的约束 。 何渭 “ 三性 ” 一是连贯圆活大开大合的艺 ? 术性 , 二是戏剧观赏起伏跌宕 的趣 味性 , 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心得体会
张蕾
由练习之日起,便一直强调站桩,即三体式,刚站的时候枯燥无味,也静不下来,老师教的人也多,感觉不会注重于我一人,又想站桩能练出什么!每天也就应付了事,过了三个月,老师终于开口让跟着打拳,内心欢快不已,当我跟着练的时候发现,自己脚步不稳,每个拳都摇摇晃晃,这才体悟到站桩的重要性。

于是,从新回到最初开始站桩,刚开始时肌肉再撑,时间稍长点,浑身僵硬,过半月左右,僵力渐渐化去,也觉得身上越来越扎实,再过一段时日,认为自己能静下来了,感觉浑身又酸又痒,渐渐得感觉到站桩使自己的内气逐渐增强。

站桩还可以提升灵敏度,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练拳没有听到闹钟再响,吵醒身边的小妹,她一拳过来,被眼还没睁开的我用胳膊挡住转动着把她的拳化到一旁。

这才睁开眼睛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站桩真的在使自己不断变化,内在的体会:妙不可言。

要想出功夫,光站桩是不够的,还要练习套路和推手。

形意拳分明劲,暗劲,化劲三个阶段,明劲讲力,力到极点是柔。

暗劲讲柔,柔到极点是化。

练到化劲的功夫才能逐渐轻灵虚无。

如果练形意拳不琢磨如何练柔练暗,那一辈子也上不了层次,明劲打常人好用,遇到听劲较好的人就用不上了。

老师常说:精心会悟,身体力行。

就是让我们:用心体悟,用行动去实践。

形意拳和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它是个特殊的松、紧节奏发力锻炼。

收的时候吸气,发的时候呼气。

任何功夫都离不开力量和速度
这两个基本要素,形意拳也如此。

只是它的发力点与其它功夫不同,老师常说:形意拳的发力像鞭稍,看似柔软,打到身上刺痛。

有很多东西老师不厌其烦地挂在嘴边如: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只要用心去体悟,用行动去实践。

一定可以使自己真正达到“形意合一”。

只要坚持不懈练习,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变化,由不会到会,最后由会到精。

我们练拳也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