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形与地形图(导学案)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科学3.7地形和地形图(2)教学设计课题 3.7地形和地形图(2)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形图》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7节,第三章主要探讨属于地球科学领域内与人类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而本节内容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时地形的类型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第2课时为地形的变化。
本课时为第2课时:地形的变化。
本节内容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学习了地球板块、火山和地震等内容,这为理解内力作用改变地形提供了基础,而外力作用改变地形相对容易理解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外力作用(流水、风力、生物等原因)改变地形。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科学思维: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改变。
态度责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某种地形主要原因,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目的。
重点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难点不同的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1、陆地的地形的类型:、、、和等。
2、海洋、裂谷等各种地形的形成与有关;过渡:地壳运动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其实外部力量也会改变地形。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一、地形的改变1、地形的改变往往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来自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和特点;2. 掌握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导学内容:一、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和特点1.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丘陵、河流等;2. 地势是指地表的高下、平缓、陡峭等特征,影响地形的升沉和变化;3. 地形和地势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特征,反映了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
二、地形和地势的影响1. 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水文的影响:高山地区气温低,降雨多;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降雨适中;2. 地形和地势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山区植被茂密,动物种类丰富;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动物适应干旱环境;3. 地形和地势对农业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观光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三、地形和地势的分析1. 请结合具体地图,分析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2. 请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 请就如何利用地形和地势优势进行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提出建议。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当地气候、植被和动物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2. 地图练习:请学生结合地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并做简要总结;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当地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地形和地势的作文,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选择一个城市或村落,分析其地形和地势特点,提出利用地形和地势优势进行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的建议;3. 搜集有关地形和地势的资料,准备一次主题报告,展示给全班同砚。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和特点,掌握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3 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学习目标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2、能说明各类地形的基本特征;3、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4、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地形的类型1、地形的类型:陆地地形主要有、、、和。
2、各种地形的特征:知识点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称为;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投影到上,用来表示的地形。
3、地形与等高线特点:二、例题讲解例题1、浙江省的主体地形是()A.高原、山地B.高原、平原C.平原、丘陵D.丘陵、盆地例题2、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例题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A.B.C.D.例题4、读等高线地形图,则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地(例题4图)(例题5图)例题5、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在如图区域开展了一次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辅导员介绍当地地形:图示区域地形是________(选填:平原、丘陵、高原);张庄位于________(地形部位),王庄位于________(地形部位);(2)住宿地选择:看不到水库景区的村庄是________;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是________;(3)考察引水路线:B、C两条引水线路中,能自流灌溉的是________线路。
三、随堂练习: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9248米B.8448米C.8852米D.9048米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C. 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 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盆地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高原B.平原C.山地D.盆地6、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A.盆地B.山顶C.山脊D.陡崖7、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处表示的地形为,B、H两处坡度较陡的是处。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区别;2. 掌握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地理因素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地形和地势的观点1. 地形: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凹凸升沉的特征。
2. 地势:地表升沉的高下和倾斜的情况,是地球表面的高程特征。
二、地形和地势的区别1.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凹凸升沉特征,主要指地形的形状和特征;2. 地势是地表升沉的高下和倾斜情况,主要指地形的高程特征。
三、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 地形和地势影响气候:地形高下不平会影响气流的流动,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分布。
2. 地形和地势影响水资源:地势高下决定了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地形和地势影响植被:不同地形和地势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不同。
4. 地形和地势影响交通:地形高下和倾斜水平影响了道路和铁路的修建和运输效率。
导学步骤:一、导入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引发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兴趣。
二、观点讲解1. 老师简要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对两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老师通过案例或实例说明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地形和地势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影响。
2. 学生就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其对当地气候、水资源、植被和交通的影响。
四、知识稳固1. 老师设计地形和地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进行答疑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影响。
五、拓展延伸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一个地区进行调研,分析该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展示调研结果,与同砚分享交流。
六、总结反思1. 老师指挥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影响。
教案新部编本3.7 地形和地形图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通过观察地形图片和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地形的起伏和不同形状,并掌握主要的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引导学生能根据比较不同的地形,说出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尝试用胶泥做出各种地形的模型。
2、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探究地形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并初步感悟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思想。
3、通过读图比较4-56和4-57,并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地形和描述表示的地形。
指导学生根据图4-58,尝试用橡皮泥或沙土做出相应的地形模型,反之也能根据某种地形模型,运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4、通过对图4-66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生产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等高线地形图的用途。
5、通过比较图4-60到图4-65,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以此使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外力作用。
为什么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筑?山区地势陡峭,往往造成公路的坡度比较大,行车不安全。
而沿等高线修筑可以使地形相对平坦,减小公路坡度。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1,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
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地形和地形图 第1课时(34页教案学案)
3.7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学案【合作探究】(一)地形的类型1.读图,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思考与讨论:2.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可以从不同地形对城市建设、交通、农业等的影响方面去分析)(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思考与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2.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拓展延伸: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3.活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1)用橡皮泥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
(2)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1厘米)依次画上等高线(如下图)。
(3)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4)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5)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6)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4.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作用?(1)从A、B两点,按图中的路线,爬到山顶C,哪条路线较容易?为什么?(2)读图: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表示下图所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拓展延伸:你知道什么是等深线吗?拓展延伸:你听说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吗?练一练:(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下列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B.山脊、山顶、山谷、盆地C.山谷、盆地、山脊、山顶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4)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D为山脊B.图中B—D为山谷C.图中C点的海拔是400米D.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容易(5)地处某山区的王村镇,要从图中所示A、B、C、D 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
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7地形和地形图(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了解各类型的基本特征;2.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认识陆地地形,并会辨识陆地地形;2.能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辨识并说基本地形及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
2.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了解家乡的主要地形,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五种陆地地形及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问题。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有机玻璃板、记号笔等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课件播放祖国山河风景图片并进行适当讲解。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山吗?组织学生结合课件图片回顾山的部位名称: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
(板书)课件播放我们身边的山(余杭的):临平山、径山,进行适当介绍。
提问: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二)、新课学习1、地形图1)课件播放常用地形图:卫星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线地形图1)提问: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何为等高线?其中“高”指”的是?学生作答,并小结“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
2)生活中的等高线分别观察比较“盘山小道”、“茶陇”、“梯田水面”上各点,提问:它们是否在同一条等高线上?(通过师生问答,加深对等高线概念的理解)3 ) 等高距展示:画有等高线的山体模型提问:如何将模型上的等高线表现在平面地图上?学生作答,老师演示俯视山体模型,并播放课件出示“俯视图”。
俯视图上标上相应高度,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学生观察比较相邻两条等高线上两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等高距的概念及注意点。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将各小组山体模型上的等高线表现在平面地图上?老师引导,学生作答。
小结切面描轮廓的方法并播放绘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提问:还有什么粗略但更简便的绘制方法?老师引导,学生作答。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形和地形图教案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观察地形图,分析地理信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地形?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让学生了解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3. 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讲解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比例尺、坐标系、符号等,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绘制技巧。
4. 地形图的特点:教师讲解地形图的特点,如直观、详细、便于分析地理信息等,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优势。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绘制一幅地形图,展示并介绍自己组的地形图,分析地形图中的地理信息。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形和地形图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绘制地形图的质量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观察一幅地形图,分析其中的地理信息,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形和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扩展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形特点。
2. 教师讲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军事、建筑、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形,分析该地形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八、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一个地形图案例,让学生分析地形图中的地理信息。
2. 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如何利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3.7地形和地形图 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安城中学七年级科学学科学习导引课题 3.7地形和地形图(课型新授课)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还在不断的发生着缓慢的变化;2、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3、关注由于流水和风力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4、了解什么是等高线,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读出等高线地形图.【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学习过程】课堂引入: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而且知道喜玛拉雅山是从原来的海洋变成陆地,台湾海峡是从原来的陆地变成海洋,说明地形是一直在不停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一、创设情境自主先学1、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来自地球_____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_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______________假说。
他认为原来地球上只有________块大陆,以后逐渐____________,漂移到现今的位置,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______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______板块,板块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着。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是火山、地震____________的地带。
4、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都有一种___________作用。
岩石和土壤的颗粒会随着流水_________,然后慢慢沉积下来,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渐趋于____________ 。
5、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__________________,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
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________________。
在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__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平坦。
3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地形的类型1、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成的各种形态。
2、陆地的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3、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也称为绝对高度,简称为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的起点是某海平面。
(2)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
即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比较:活动:读图: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种地形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具体的类型分属于不是很清楚。
五种类型的陆地地形与海拔高度有关,故先介绍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助学生理解4、各种陆地的地形特征:(1)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2)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3)丘陵: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
(4)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各种陆地地形的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介绍:山地特征及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高原特征及图片,使学生纠正“高”的不足认识,知道高原是整体高但顶部还是平的。
丘陵有起伏(5)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6)五种陆地地形的比较:根据各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说一说你家乡的主要地形是什么?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附视频)2、等高线地形图的功能: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有小山包等平原的特征主要是“平”,但也有一定的起伏盆地如“盆”周围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表格形式比较有助于记忆讨论有助于了解本地的基本地形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附视频)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特点:①同图等距;②同线等距;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④除了陡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⑤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 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设计
地形和地形图【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知道形成地形外力作用的种类。
【学习重难点】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一、地形的变化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而且通过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为陆地,台湾海峡从陆地变为海洋,也可以知道地形一直是不停地在变化的。
那么地形变化是什么力量引起的呢?1.地球的内部力量——(1)地球的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从(褶皱、断层)、、中表现出来。
(2)正是山于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使地球地形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结果是产生了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2)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上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三角洲。
(3)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
(4)形成风蚀城堡、会形成沙丘。
(5)作用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由此可得到形成上述地形的力量(是、不是)来自于地球内部。
而是一些因素(流水、风)影响的结果。
小结:地球的外部力量:作用、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3.地形是地球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它是对地形的形成起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高山。
深谷,使地表趋于。
它一般对地形的影响是和的。
4.思考与讨论:如果你的家乡在平原地区,它平坦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你的家乡在山区,山上的河谷是怎样形成的?二、学以致用例1 来门地球外部的。
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有(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B.大陆漂移C.火山和地震D.板块运动例2 黄土山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因为( )A.流水冲刷的结果B.流水堆积的结果C.流水侵蚀的鲒果D.冰川侵蚀的结果例3 以流水和风的作用为例说明外力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达标检测】1.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雨水冲刷C:溶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2.地形的变化是( )A.内力作用的结果B.外力作用的结果C.地壳运动的结果D.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外力对地形作用表现在( )A.削低高山B.填平深谷C.使地表趋于平坦D.以上选项都对4.我国的长江山峡形成的原因是( )A.断层凹陷 B 地壳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上升,冰川侵蚀D.褶皱弯曲5.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 )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6.右图所示的是一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A.海蚀地貌B.冰蚀地貌C.风蚀地貌D.水蚀地貌7.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 )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8.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波浪和生物等,这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是的。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重点难点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三、课前自学1、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
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才刻出了这条大峡谷。
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变得沟壑纵横。
流水也会使溶蚀,形成许多溶洞。
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和。
3、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和。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和。
4、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等对地形的作用。
它对地形的影响是而的。
它和内力作用不同,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趋于。
四、合作交流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2、请画出一个风蚀城堡,并说明风蚀城堡是怎麽形成的?3、哪些地方有角峰和冰斗谷,它们是怎么形成的?4、对于地形的变化外力和内力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五、课堂检测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2.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河流冲刷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4.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河流沉积作用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6.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七、校本作业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波浪和生物等,这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是的。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地形和地形图教案2. 课时安排:45分钟3. 适用年级:6-8年级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形的分类及其特征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2. 教学难点: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地形图样本地形模型绘图工具(如比例尺、直尺、彩色笔等)2. 教学环境:教室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地形模型引起学生对地形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地形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简要介绍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地形的分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并介绍各地形的特点。
讲解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如比例尺的使用、图例的识别等。
3.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地形,利用绘图工具绘制地形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5分钟)每组展示绘制完成的地形图,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周围的地形,绘制一张地形图。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地形,绘制一张地形图。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等。
2.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地形图绘制和表达能力,从内容准确性、绘图技巧和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地形图的准确性、创意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的特征,拍摄照片或者录制视频,回来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2. 邀请地理专家或者相关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导学案
3.7 地形和地形图学校七()班姓名组别一、课前尝试1.1915年,‗‗‗‗‗‗‗‗依据‗‗‗‗‗‗‗‗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和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解释地壳变动的全球构造理论—‗‗‗‗‗‗‗‗‗‗‗‗‗。
2.全球由‗‗‗‗‗‗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上,不断发生‗‗‗‗‗‗‗和‗‗‗‗‗‗‗‗。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板块的张裂形成了‗‗‗‗‗‗‗和‗‗‗‗‗‗‗。
3.‗‗‗‗‗‗‗‗‗‗‗‗‗‗‗‗‗‗‗‗‗‗‗‗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二、新知尝试Ⅰ、地形的类型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Ⅱ、地形的变化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思考:什么叫外力?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同步尝试1、在你的家乡,导致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哪种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呢?四、变化尝试3、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风沙B、流水C、火山D、冰川4、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 、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 、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D 、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6、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A、火的作用B、流水的作用C、风力的作用D、地震7、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A、风力B、流水C、火山D、冰川8、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9、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五、归纳尝试1.陆地地形有:‗‗‗‗‗‗‗‗、‗‗‗‗‗‗‗‗、‗‗‗‗‗‗‗‗、‗‗‗‗‗‗‗‗、‗‗‗‗‗‗‗‗。
3.7《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形的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等高线、比例尺和图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学会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习如何合作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地形图的解读。
难点:等高线的理解和应用,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地形图样本地形模型制作材料(如沙土、石膏、水等)练习题目纸张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展示一片广阔的草原照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照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接着,展示一座高耸入云的山脉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座山是什么山脉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展示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照片,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什么地形?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再次,展示一片茂密的森林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片森林所在的地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最后,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草原、山脉、湖泊和森林这四种地形,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草原广阔无垠,山脉高耸险峻,湖泊宁静美丽,森林茂密繁盛。
我国地形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地形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地形的特点,还能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在地球上,地形丰富多样,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每种地形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地理特征。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四种主要地形的特征。
地形和地形图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3.7地形和地形图(2)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3、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一、知识点梳理: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是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内力和外力对地球地形形成的作用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高山,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的影响。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二、例题讲解例题1、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
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B.流水C.风力D.海浪例题2、如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造成该地区地形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B.流水的侵蚀作用C.风力的沉积作用D.风力的侵蚀作用例题3、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形成了现今特有的自然景观。
关于黄土高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C.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有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D.植树种草是解决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根本办法例题4、2023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
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
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A.流水B.风力C.生物D.冰川例题5、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
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同砚能够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精通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分析。
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让同砚观察地形的特点,引导同砚沉思地形和地势的观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地形和地势有什么差别?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观点诠释1.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外形和结构,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2. 地势:指地球表面的高矮升沉和坡度,包括平缓、陡峭、升沉等。
3. 地形和地势的干系: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外形和结构,地势是地球表面的高矮升沉和坡度,地形和地势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三、特点分析1. 地形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
2. 地势的特点:高矮升沉、坡度不同、地形特征明显。
3. 举例说明:以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为例,展示中国的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特征,让同砚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多样性。
四、影响分析1. 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高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平原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量。
2. 地形和地势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地区适合农业进步,山地地区适合林业和畜牧业进步。
3. 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和地势影响着人类的居住、交通、农业、工业等活动,因此需要依据地形和地势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五、实践应用1.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地形和地势特点,探讨其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室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 课后作业:要求同砚选择一个自己熟识的地区,撰写一篇关于该地区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短文。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地形和地势的观点有了更深度的了解,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分析。
期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地形和地势对我们的影响,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
地形和地形图一、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学会读等高线图难点: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并进行应用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在分析等高线图时,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陆地的五种地形及其分布2、知道等高线的定义3、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4、描述外力作用,如风等是如何“塑造”地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兴趣STSE1、知道不同的地形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可地球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课件播放内蒙古大草原、黄山、珠穆朗玛峰。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地形的类型提问学生有哪几种类型的地形?呈现: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猜地形游戏,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请学生起来回答,根据学生讲述的地形进行补充。
在讲了山地的特点后,给学生介绍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山峰等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给出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使用要求:①课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课本,并将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和困惑用红色笔标注。
②根据老师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尽量不翻书)。
学习组长职责:①组织小组同学预习并独立完成导学案②小展示环节组织小组对学(一帮一)③召集学科课代表准备大展示任务。
行政组长职责:①维持小组纪律②督促小组成员独立完成预习任务③课堂上帮助小组成员解决困惑。
3.7地形和地形图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 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解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3、 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学习重点】 各地形类型的特点 【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自主学习】
1、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 投影到 ,用来表示 。
3、地形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 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散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合作、交流、展示】 1、补全各地形的特点:
山地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 米。
高原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丘陵海拔一般在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米以下。
平原海拔一般在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 ,中间 。
2、 思考:如何将立体的山峰表示在平面纸上?
3、 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 和 的状况。
从等
高线的疏密情况,也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 。
4、 思考与讨论:读图3-68,说说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5、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 、 、 、 等对地形的作用。
它对地形的影响是 而 的。
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它对地形的形成起
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是 高山, 深谷,使地表趋于 。
【当堂检测】
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 )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盆地
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 A 鞍部 B 峭壁 C 山脊 D 山谷
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 )
A:绘制平面图 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 D:绘制旅游图 4、下为四种地貌景观中,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 A.蘑菇石 B.钟乳石 C.花岗石 D.河口三角洲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___ C 、_________D 、_________ E 、_________ ⑵ 山峰A 和
B 哪个较高?
5、 地处某山区的某镇,要从如图所示A 、B 、C 、D 四地中选择
一地修建水电站。
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
个最合适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作业】见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