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表面肌电图基础知识-PPT文档资料

表面肌电图基础知识-PPT文档资料

针肌电图
针肌电图是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 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 导功能的方法。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 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多为2-4通道。 医院神经科: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与神经丛 疾病;周围神经病;单神经病和嵌压性神经病及颅神经 疾病;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 肌肉疾病:以肌肉异常活动为特征的神经肌肉疾 病
4.5步态分析(康复科、神经科、骨科、各体育学校、 竞技运动队、体科所、综合院校体育系、综合院校的 人体工效学方向 )
揭示肢体有无残疾、确 定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 进行行走功能评定和矫治异常 步态提供必要的依据。(例如: 某患者根据其他康复评定结果 认为股四头肌的肌张力正常且 无肌痉挛,但是通过步态分析 却可能发现股四头肌的异常运 动。) 通过对康复训练前后的步 态检查和手术、安装支具前后 步态的对比,可以定量地、客 观的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 状态,为确立有效的康复训练 方案提供依据,尤其在偏瘫康 复中应用广泛。
力-位置
干扰因素 劣质电极 皮肤不够清洁 毛发 射频干扰(短波,微波等电磁干扰) 更换电极 用酒精清洁皮肤 必要时可刮去毛发
解决方法
关闭射频干扰源或远离射频发射源
三、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表面肌电图的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时域分析以时间为函数的图形,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 幅值;
频域分析以频率为函数的图形,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 波幅或功率。
sEMG为体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评 价方法,它可以在运动过程中间接测定肌肉力量,也 可以进行运动技术分析。其应用机理是肌肉收缩强度 越大,肌电图的幅度增加。
4.7肌电图的运动学
手法肌肉测试 步态分析 跳跃

《肌电图》ppt课件53页PPT

《肌电图》ppt课件53页PPT
不低于正常值 的70%(快传导纤维轴突丧失)。疾病晚期,运动神经元大量死亡, CAMP波幅可降至极低甚至无法测出。 2. EMG: 神经源性损害 大力募集差。 失神经现象: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轴索损伤活动期。失神经支配2W后,肌纤维兴奋 性增高)疾病的进展情况和严重程度??? 慢性神经再生现象:2月后。进展缓慢,功能好:宽时限、高波幅运动单位电位。
干扰相
单纯相 (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干扰相 (肌源性损害)
几种常见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1.神经根性病变 2.前角细胞病变 3.格林巴利综合征 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5.重症肌无力 6.肌炎等
神经根性病(与神经根支配范围有关例C8-T1)
神经传导检测: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尺神经)
正中神经MNCV
11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波幅减低”(双侧对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全程)波幅减低
波幅反应的是参与动作电位的肌纤维的数量
1.部分轴索损伤 2.所支配肌肉萎缩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近端波幅下降”
局灶性严重脱髓鞘
传导阻滞 波幅降低50%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波形离散、 波幅降低、
传导速度减慢、 远端潜伏期延长”
不均匀节段性脱髓鞘
GBS?
脱髓鞘典型改变:远端潜伏期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阻滞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轴索病变: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 末端潜伏期正常或稍微延长(一般不超过 正常上线130%)。损害严重时,才会出现 传导速度减慢(一般不低于正常下限75 %)。为什么?快纤维!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常见异常
经可以引不出
运动神经传导测定
潜伏期:神经轴索中快传导纤维到达肌肉的时间 传导速度:计算方法? 波幅、波形、曲线下面积(参与混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肌纤维数量) 时程(每个单个肌纤维是否在同一时间被兴奋)脱髓鞘病变时,每个神经干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个性化治疗
普及推广
基于肌电图的个体化特征,未来将有望开 展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随着人们对肌肉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肌 电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06
案例分析
神经源性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波幅降低,肌肉无收缩反应等
异常表现。
脊髓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 消失,肌肉无收缩反应等异常表现 。
肌肉源性疾病的诊断
01
肌无力综合征
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肌肉的电生 理活动,有助于诊断肌无力综合 征。
肌萎缩症
02
03
先天性肌肉疾病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观察肌肉 的电生理特征,有助于诊断各种 肌萎缩症。
肌电图可以检测先天性肌肉疾病 的肌肉电生理特征,如先天性肌 营养不良症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预后评估
初步发展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肌电图学得 到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肌电图学在医学、运动科 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02
肌电图的原理与技术
肌电图的原理
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活动的电信号 来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
采集到的肌电图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准确的解 读。
肌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解读肌电图时,需要分析肌电图的波 形、幅度、频率等特征,并与正常值 进行比较,以判断肌肉或神经的功能 状态。
报告肌电图结果时,需要详细描述检 测过程、结果解释、临床意义和建议 等信息,以便医生根据报告结果进行 诊断和治疗。
特点

肌电图讲义精品PPT课件

肌电图讲义精品PPT课件

MUAP波幅
MUAP时限
MUAP相位和转折
正常MUP模式图
神经源性改变
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改变: MUP 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长时限高 波幅的多相电位增多,募集减少
肌源性改变
典型的肌源性损害改变: MUP的 时限缩短、波幅降低,短时限低 波幅的多相电位增多,早募集
影响动作电位产生的肌纤维改变
•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 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 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 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 现。
束颤电位:
• 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患者主诉有“ 肉跳”。在肌电图上可见束颤电位,其本质是正常 或异常的单个MU不规则且不自主的发放。
• 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
• 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 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和脱髓鞘性周 围神经病。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
大量存在
束颤电位
罕见
代表疾病
砷、铊、金中毒、酒精中毒、营养性周围神经 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巨轴索性周围神经 病、VitB12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HMSN(II)
髓鞘型周围神经病
正常或轻度降低;传导阻滞明显 出现离散现象 正常或呈多相波 延长明显 减慢
正常、降低或消失 可出现离散现象 可出现多相位波 明显减慢 明显延长 明显延长
不是反射活动,而是少数运动神经 元的传出性发放,由轴突的逆向冲 动诱发。传入和传出均为α运动轴 索 刺激域值,通常用超强刺激引出理 想的反应
平均波幅小
在成人,仅在腓肠肌、比目鱼肌容 理论上在每一块肌肉都能记录到F 易引出,在部分正常人的桡侧腕屈 波 肌也可以。
如何进行电生理诊断
• 患者男性,34岁,主诉下肢乏力一年余,全身肉 跳。

肌电图ppt医学课件

肌电图ppt医学课件

三、F波 1 检测内容 2 结果判断和意义: 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当刺激点
远端正常时,F波异常可以提示神经根、神经丛、近端运 动神经的病变。F波的研究对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病 变部位的确定以及对功能恢复的动态观察特别是累及近端 的神经损害的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F波出现率下降, 是脱髓鞘病变最早的表现。 3 临床应用 (1)AIDP(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和CIDP(慢性炎性 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等神经根神经病的诊断
2 终板活动 针极插在终板区或肌肉神经纤维引起
3 电静息 肌肉完全放松时,不出现肌电位,示波屏
上成一条直线
轻收缩时的肌电图
➢ 运动单位电位:正常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时限:指运动单位电位变化的总时间 波幅:运动单位电位的电压代表肌纤维兴奋时所产生 的动作电位幅度的总和,可通过对最高的正向和负向 间的距离来进行测定 波形: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形由离开基线的偏转次数决 定。单相、双相、多相电位
变时感觉传导异常,与根性病变不同。
➢ 周围神经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2)多发性单神经病 (3)单神经病
➢ 神经肌肉接头: 病变时近端肌肉受累明显 (1)突触后膜病变:RNS表现为低频刺激波幅递减。 (2)突触前膜病变:RNS表现为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3)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SFEMG表现为颤抖增宽伴有或不
➢ 正相电位:常为双相,起始呈宽大的正相,其后接 续一负向迤迨
病理意义:失神经支配;电解质改变;肌炎;肌纤维
的破坏等
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电位,与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 的区别:(1)自发的,时限宽,电压高(2)频率慢,节 律性差,发放不规则 病理意义:常见于前角病变,必须与纤颤、正向电位同时 存在才有意义

神经肌电图生理检查ppt课件

神经肌电图生理检查ppt课件
• 在生物成熟的上升(发展)阶段,是生理的自然的过 程,而老化尽管完全无病理改变的可能性不能除外, 但主要是由病理决定的。随年龄的增加,脑萎缩,脑 室扩大。神经元数目选择性改变在不同脑区改变不同 (额颞明显)
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
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4~7cps的带有切迹的
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 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14/sec及6/sec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 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 δ频带:0.5--3HZ • θ频带:4--7HZ • α频带: 8--13HZ • β频带: 18--30HZ •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 表示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 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 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 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义。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 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 束损害程度。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 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 >75 µV

表面肌电图简介及应用ppt课件

表面肌电图简介及应用ppt课件
电图。要记录整个肌肉的肌电图需要多个排列的和多组的、或者大面积的电极。
11
影响肌电信号的因素
• 1、测试局部的组织特性
包括皮肤及皮下脂肪的厚薄、温度、 生理变化等都会影响肌电信号。
12
皮下脂肪厚度对肌电信号的影响
13
影响肌电信号的因素
• 2、串扰(cross talk)
既有相邻肌肉组织 对测试部位肌电信 号的串扰,也有可 能来自其它设备的 干扰,如:ECG, 尤其在测试上肢肩 部肌肉时,ECG的 波峰信号常可以干 扰EMG的记录。
25
参考电极的摆放
• 什么是参考电极? • 为什么要摆放参考电极?
• 如何摆放参考电极?
26
什么是参考电极
• 提供参考电位的电极称
为参考电极,右图中黑 色的电极为参考电极。
27
为什么要摆放参考电极?
• 我们处在一个无处不在
的大电场(50Hz共模干 扰)之中,人体变成一 个大的电容,体表本身 就有一定的电势。为了 排除非人体自主产生的 电压,这需要有一个基 准电压,这个电压就是 参考电压,必须由参考 电极提供。这就是为什 么要摆放参考电极。
的肌电信号的重合。
10
表面肌电信号的实质
• 运动机能学所记录的肌电图是众多运动单位的 动作电位的重合。因为,电位源是一个容积导体,在皮肤表面形成肌
电场,成为容积上的边界。而且,肌电电极也不可能只记录到肌电活动的一个点。
• 肌电电极所记录的是电极周围一个区域的肌电 活动。二个表面电极所能记录的肌纤维电位只 有1-2cm范围。因此,仅凭借两个电极是不可能记录到整个肌肉的肌
表面肌电图简介及 在康复中的应用
1
什么是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

表面肌电图 ppt课件

表面肌电图  ppt课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第8期 ·第19卷
11
评估方案
表面肌电评估特点
12
常规肌力、肌张力评估: 主观描述性、有禁忌症
神经系统查体主要体征: • 双下肢处于肌痉挛状态 • 肌张力异常增高,呈铅管样 ❖ MMT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双能下表肢明远肌端肉肌收力缩II耐级力 ❖ 分级标准粗略;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的误差 ❖ 禁忌症:不适合于肌力3级以下、疼痛、骨关节不稳定等
16
方案三:斜颈评估
放松状态
左转90度
右转90度
再次放松
17
方案四:脊柱侧弯评估
设定站立位、左转、右转、弯腰等动作来评估
18
方案五:吞咽困难评估
19
方案六:步态分析( 10肌电)
20
方案七:步态分析 (肌电+角度)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7
肌电信号的频域特征
8
综述文献一、二
相关文献30篇
文献一:《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病损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结论:可以对数种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肌力,肌张力,和肌肉疲劳 度的评估
中国临床康复·第22期·第8卷
文献二:《表面肌电图的发展与应用》 结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肌肉、骨骼-肌肉功能障碍都可以利用表面
14
报告及分析
结论及分析:(左侧、右侧) 1.双侧有痉挛存在
放松状态下>5uv的信号 2.肌张力异常增高
work期间出现异常信号 最大值:60uv 3.肌力II级 最大值:仅100uv
15
方案二:指鼻试验 / 协调能力评估

肌电图基础ppt课件

肌电图基础ppt课件
*
LEMS患者重复电刺激。A显示低频衰减;B-D分别为30个、100个和200个连续30Hz高频刺激,可见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CMAP波幅递增更趋明显。
*
小结
肌电图——鉴别肌源性/神经源性 神经传导速度——远端神经 晚反应——近端神经 重复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接头
*
*
肌电图基础和临床应用
*
概述
肌电图检查就是利用电子仪器对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以此作为临床定位诊断的依据。
*
肌电图的适应征
肌萎缩(需除外脂肪萎缩和废用性肌萎缩) 无力(需除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无力) 感觉障碍(尤其是感觉减退)
*
无力
伴感觉障碍
Dist.235 mm
CV 62 m/s
*
下肢传导检查
Recorder
Stimulation 2
Stimulation 1
运动传导检查
感觉传导检查
Recorder
Stimulation
*
特殊神经传导检查
晚反应(F波和H反射)和瞬目反射——用于检查近端神经传导功能。 重复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电生理检查
肌肉
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综合征
不伴肌肉压痛
伴有肌肉压痛
肌强直
肌营养不良
代谢性肌病
炎性肌病
动脉炎
*
肌电图检查的作用:有无损害?病变部位?
运动神经元损害 神经根性损害 周围神经病 神经肌肉接头病 肌肉疾病
*
肌电图检查的手段
针极肌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 诱发电位(运动和体感)
*
不伴感觉 障碍
↑腱反射—上运动神经元

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56
编辑版ppt
运动单位的发放频率:运动单位最初以3-8Hz 的频率发放,随着用力的增加,可达20-40Hz; 正常人所有的运动单位均以上述频率发放; 发放频率可以不规律、也可恒定、也可迅速 改变。
如 果 轻 收 缩 以 平 均 5Hz 的 频 率 发 放 , 那 么 200ms中只发放一次,当肌力进一步增加时, 就会有第二个运动单位加入活动。
ⅲ 诱发电位的持续时间(duration)
代表最快纤维与最慢纤维传导速度的差 异,如果各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减少,持 续时间延长,波幅下降,相数增加
36
编辑版ppt
(4) 重复频率刺激检查
用于检查N-M接头的功能,一般认为15Hz的刺激为低频刺激,20-30Hz为常用的 高频刺激。低频刺激时,健康人递减不超 过5%-8%,因此递减超过15%以上认为有异 常。在患MG的病人中,通常递减最明显出 现在第4-6个波,所以用第5个波与第1个波 作比较,计算递减的百分比。
26
编辑版ppt
(4)神经电图:是检查神经冲动沿神 经传导性能的好坏的方法。
27
编辑版ppt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ⅰ 用双极表面电极刺激神经干远、近端; ⅱ 刺激:用超强刺激,一般100-200V 或
10mA左右 持续时间0.2-0.3ms,频率1Hz,使不同 阈值的神经纤维均兴奋起来 ⅲ 测定方法: MCV=(S1M-S2M)×10/T1— T2 (米/秒)
分别在30秒、50秒、80秒观察恢复情况。
递增超过100%以上有意义。
40
编辑版ppt
(5) F波与H反射
H 反射是低强度刺激下,经感觉纤维 传入、运动纤维传出的、经脊髓的单突 触的反射。F波是超强刺激下,经运动纤 维逆行传入,使1%∼5%的运动神经元兴奋, 再由运动纤维传出,在肌肉记录的反应。 二者对诊断周围神经近端的神经根病是 很有价值的。H反射因为其变异性较大, 限制了它的应用。F波在健康人出现率约 为79%。二者潜伏期相近,但尚有许多不 同:

肌电图小讲课 ppt课件

肌电图小讲课 ppt课件

Amp 1: 10-10kHz
New Nerve Other Side MNC F F--W Wa av ve es s SNC ANS Rep Stim H
瞬目反射
◆ 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发出两 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刺激侧的早反射和晚反射 及对侧引出的晚反射。
◆ 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 重要的临床价值。
MU募集的结果→产生强而有效力的肌肉收缩
运动单位电位(MUP) ◆ 用来区分肌源性与神经源性损害。
神经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和波幅均增大。 肌源性损害: MUP的时限和波幅均减少。 ◆ 与遗传性肌病不同,肌炎或代谢性肌病的 电生理改变是可以恢复的。 ◆多相波增多在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均可见。它反 映一个MU的肌纤维放电的不同步性的指标。
对募集到的、 单个MUP的评估
对MUP激活 形式的评估
随机的 呈模式的 亚MUP MUP
random
patterned
sub-MUP
大小 形态 稳定性 募集 干扰型
size shape
stability recruitment
IP
Paul E Barkhaus, 2008, eMedicine
肌电信号的检查
❖ 次强刺激胫后神经 ❖ 诱发小腿三头肌的反射性反应 ❖ 其潜伏期与跟腱反射差不多
5
神经传导检测 • F波 • H反射 • 重复 神经电刺激 • 瞬目反射 • 定量感觉 测定 • 皮肤交感反射 • 体感诱发电 位 • 听觉诱发电位 • 视觉诱发电位
•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IOM)
01
广义的肌电图
02
狭义的肌电图
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附近 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在插入 过程中、 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以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鉴别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阻抗的方法: 采用乙醇棉球擦拭皮肤
阻抗
电极和皮肤间界面阻抗过高 两个电极间的阻抗过于失衡
可造成放大器的共模抑制失效 放大过程就会受到来自房间内 频率为60Hz的干扰
阻抗
欲降低皮肤阻抗以获得有价值、有意义 的肌电信号,需依赖sEMG仪的放大器 放大器的特征之一是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
放大器为吸收抵达电极-皮肤表面的 肌电信号微电流而需要的阻抗,目的是 放大这一微弱信号的
一、sEMG的发展简史
1969年,首次应用sEMG生物反馈技术 进行放松训练,并应用于心理治疗 此后,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评定 和治疗,并应用于神经学和泌尿学 近年来,应用途径更为广泛(如作为神 经肌肉疾患的再训练、偏瘫患者功能康 复的辅助手段等)
二、sEMG的解剖、生理基础
肌肉的显微结构 肌电位的形成过程 运动单位和神经肌肉的连接 肌纤维的分类
sEMG与针电极EMG的区别
sEMG与针电极EMG的区别
电极置于皮肤表面
仅能有效地应用于浅 表肌肉
测试较大范围内的肌 肉EMG信号 来自于多个运动单位
使用方便
反映运动过程中的肌 肉生理、生化等改变
将电极插入肌肉内
重复检查时难保持一 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位 测试的范围较小 很少被交调失真影响 重测信度较sEMG低 研究深层肌肉的运动 学和神经生理学活动
肌肉收缩是多个运动 单位共同参加活动的 结果
神经肌肉的连接
由神经轴突末梢(突 触前膜),运动终板 (肌纤维膜,突触后) 及两者间的突触间隙 构成
每一根肌纤维仅受一 个运动终板支配,该 运动终板一般位于肌 纤维的中点
肌纤维的分类
Ⅰ型纤维: 慢肌纤维,红肌 力量产生较慢 氧化代谢产生ATP 工作时间较长 作用主要为保持耐力
sEMG信号
波幅典型地在 1~5000uv之间
频率范围为 10~400Hz
实质上是多个运动单 位活动电位差的总和
最终受CNS所控制
与肌肉收缩之间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肌肉轻度收缩时,肌 电信号较弱,频率低
肌肉强力收缩时,肌 电信号较强,频率高
四、 sEMG的特点
sEMG与针电极EMG的区别 sEMG与针电极EMG的相关关系 sEMG的优点 sEMG的缺点
肌电信号的滤波
(2)波段通过滤波器 作用:仅允许通过某一频率范围的、需要 进一步量化和显示的肌电信号 通频带高于20Hz,低于300Hz 低限频率有助于消除与导线摆动有关的电子 噪音和与缓慢流动的直流电电位有关的混杂 生物学伪差 高限频率有助于消除电极部位的组织噪音
动终板至两端肌腱附着处释放,当记录 电极平行于肌纤维置放并略微离开肌腹 中央(运动终板密度最大处)时,释放 的动作电位以不同的时间抵达两个记录 电极,这一过程可使共模电位消失
差分放大器和共模抑制
典型的共模电位来源于外在的电磁 噪音,如60Hz的灯、计算机等
差分放大器只放大与记录电极相连 的两个输入终端之间的电位差,从而有 效地排除共模电位
的 肌 肉 组 织 的 现 象 ) , 使 得 sEMG 不 能 较好地单独测定一特定的肌肉 解决方法——
更好地确定表面电极的放置 但目前有关电极放置的问题尚无统 一标准
sEMG的缺点
对 sEMG 的 解 释 有 争 议 , 尤 其 是 与 肌 力 的关系问题
确 切 地 讲 , sEMG 并 不 是 在 测 定 肌 力,而只是测定了在收缩过程、做功过 程中肌肉的肌电活动
肌电位的形成过程
简而言之 当神经冲动使肌浆中Ca++浓度升高时,
肌蛋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细胞丝向暗带 中央移动,与此相伴的是ATP的分解消耗 和化学能向机械功的转换,肌肉收缩完成
在肌纤维收缩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 微弱的电位差,这就是肌电信号的由来
肌电位的形成过程
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由一个运 动神经元发出的终未 支以及不同数量、具 有相似生化和生理特 性的肌纤维、运动终 板等组成 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Ⅱ型纤维: 快肌纤维,白肌 力量产生较快 无氧酵解产生ATP 工作时间较短 作用主要为快速反应
肌纤维的分类
由于快肌纤维主要为无氧酵解(糖 元代谢),在较短的时间易产生疲劳和 乳酸堆积
由此可见不同肌纤维类型因其收缩 不同、生理改变不同、作用不同,故其 收缩时的肌电信号也有特征,从而肌电 信号反过来也可反映耐力、生化改变, 也就是疲劳度、代谢等方面的情况
针电极EMG
将 电 极 插 入 肌 肉 内
针电极EMG
需 要 良难 好保 的持 固一 定致
的 定 位 ,
针电极EMG
测 试 的 范 围 较 小
针电极EMG
很 少 被 交 调 失 真 影 响
sEMG与针电极EMG的 相关关系
虽然sEMG 容易被邻近肌肉的交调失真所影响
也可能会因为电极和活动肌肉之间 的皮下组织,甚至某些运动涉及了其它 肌肉等因素所影响

特点
不仅是一种对运动 功能有意义的诊断 方法,而且也是一 种较好的生物反馈 治疗技术
一、sEMG的发展简史
17世纪中叶,发现电鳍刺鱼的能量来源 于一特殊的肌肉 1849年,首次发现人类肌肉自主收缩时 的电活动 20世纪20年代,新发现的阴极射线示波 管显示了来自于肌肉活动的电信号,并 由此在1944年荣获诺贝尔奖
sEMG的缺点
sEMG虽可测定较大区域的肌肉活动, 但神经肌肉系统相当复杂,仅用几个 通道的sEMG信号是有限制的 解决方法——
至少应有4个通道以上的sEMG仪 这样可同时研究双侧原动肌、拮抗 肌相对应的肌群,才可获得更有意义的 肌电信息,对临床工作有更大的帮助
sEMG的缺点
在sEMG检查中容易发生交调失真现象 (邻近肌肉组织将能量传递到所记录
肌肉的显微结构
肌电位的形成过程
单相的肌电位
运动神经未兴奋时,肌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肌 纤维内外的离子趋于平衡状态,无电位产生
当运动神经将兴奋传递到运动终板时,肌膜对 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膜外的离子先受到激发, 迅速转入膜内,膜内离子剧增而引起放电,产 生动作电位
在膜外离子大量转入膜内的同时,膜内原来的 离子也转到膜外,以使膜内外离子达到新的平 衡,这一过程形成一个单相的肌电位
定义及特点
拣拾电极为表面电极 电极置于皮肤表面 使用方便 可测试较大范围内的EMG信号 很好地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 等方面的改变
特点
安全、简便、无 创的客观量化方 法,不须刺入皮 肤就可获得肌肉 活动有意义的信 息,在测试时无 疼痛
特点
不仅可在静 止状态测定 肌肉活动, 而且也可在 运动过程中 持续观察肌 肉活动的变
差分放大器和共模抑制
可用共模抑制比(CMRR)表达差 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程度 CMRR说明信号与共模的电位之间 差分放大的有效程度 CMRR越高,则性能越好 一般为90~140dB
肌电信号的滤波
(1)60Hz的记数刻痕滤波器 可以是本身具有的硬件(模拟滤波器) 也可以应用软件实现(数字滤波器)
为波段抑制滤波器,滤波的范围极窄 (59~61Hz),有极高的斜率 目的是消除记录环境中共模抑制所不能 去除的60Hz电磁噪音
表面电极下肌电信号的传导
肌肉与电极间的脂肪层为一不良导体, 越厚,抵达电极的信号量越小 在相同运动和电极摆放条件下,瘦体型 者sEMG静息电位和波幅峰值较高 脂肪层较薄区域的sEMG波幅相对较大 在静息状态下,脂肪层对sEMG的干扰 较动态记录时为大
阻抗
阻抗为电流通过物质时所遇到的阻碍 皮肤属于不良导体,因此对肌电信号的 微电流也存在阻抗 皮肤的阻抗(可视为直流电的电阻阻抗) 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可因皮肤潮湿程度、表皮油性成分、角 质层密度、死亡细胞厚度改变而改变
三、sEMG信号产生的模式
起 源:运动单位活动电位(MUAP) 活动电位由给定肌肉收缩过程中所
激活的每一运动单位所释放 在给定的募集模式,众多的运动单
位以非同步的模式被激活,这种非同步 激活模式提供了流畅运动的可能性
这些运动单位活动的总和构成了肌 电信号的强度
神经冲动与MUAP
肌肉收缩与EMG
阻抗
对输入阻抗的要求: 输入阻抗必须高于皮肤阻抗 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为电极-皮肤 界面阻抗的10~100倍 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则该仪 器的性能越佳
阻抗
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的阻抗 sEMG仪放大器对两个记录电极之间 的阻抗失衡敏感 避免将电极放置在有毛发的部位 良好地固定电极 sEMG仪放大器可承受的两个部位间 的阻抗差值应<20%
因此,对其解释要慎重
EMG – 力量关系
影响EMG – 力量关系的一些因素
第二节 sEMG仪的 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
sEMG信号的产生模式
一、sEMG仪的基本构成
肌肉活动产生的电位数值仅用微伏表示 需要用精密和敏感的装置拾取和放大 本质上sEMG仪是敏感性极佳的伏特计 基本构成:拾取电极、传输导线、放大 器、滤波器等 先进的sEMG仪还有数据记忆卡、电脑 及专门的分析软件
阻抗
常用一些电解质媒介(如含盐的或增加 信号传导的物质)提高电极表面和皮肤 表面之间的导电性 在没有应用电解质时,皮肤也可通过出 汗,自我提供电解质媒介,增加导电性
阻抗
对阻抗的要求: 保持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阻抗尽可能地低 使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的阻抗平衡 电极处的阻抗须低于5000~10000Ω 足够低的阻抗方可提供清晰的信号
现代康复医学对肌肉功能评定 的新要求
这些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表面肌电图在康 复医学领域的应用
例如应用表面肌电图可以评定运动疗法 促进或抑制特定肌肉活动的能力,以此 判定治疗目的是否实现
因此,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实践中的 应用具有极广泛的前景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及特点
表面肌电图(表面 EMG,sEMG) 动态肌电图(动态 EMG) 运动学肌电图 (Kinesiologic E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