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变形
《变形记》中的“变”与“不变”探析
阅读指南《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于1912年所写的短篇小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上。
弗兰茨·卡夫卡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人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传奇英雄”和“圣教徒式的人物”。
弗兰茨·卡夫卡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随手写成的。
因为没有提前构思,所以他的一些作品都没有结尾。
离世之前,他曾委托他的好友等他死后把他的手稿全部烧毁。
可是,他的朋友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把他的手稿整理后出版成书。
于是,去世的弗兰茨·卡夫卡为世人所知。
他的作品大都以荒诞变形的形象、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旅行公司做旅行推销员,常年奔波辛劳,辛苦地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开销用度。
当格里高尔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薪水供养着所有家人的时候,他的家庭是和谐温馨的。
他是家中令人尊敬的长子,是父母的骄傲,是妹妹的榜样。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失去了劳动力,却保留着人的思维。
这个时候,格里高尔不仅无法再为家庭作出贡献,还成为了家里的累赘。
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不再爱他、尊敬他,甚至嫌弃他、憎恶他。
他的父亲厌恶地用苹果砸他,使得他受了伤,母亲被他的样子吓得晕倒,妹妹也厌弃他,不愿意与他说话。
渐渐地,格里高尔远离了社会,远离了人类,孤苦伶仃地待在角落里,最后痛苦地死去了。
弗兰茨·卡夫卡以特殊的笔调,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对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虫子”的荒诞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得作品呈现出荒诞、怪异的风格。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的命运是那些生活在物质丰富却人情冷漠之社会里小人物命运的写照。
格里高尔的遭遇映射出的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人情冷漠,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的畸形社会观念,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吃人的社会本质。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篇一: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他突然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格里高尔在小说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变形,并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来适应社会,但是最终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异类”,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
小说中的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一开始,家人对他的变化感到震惊和恐惧,试图将他隔离开来,但是随着他的病情逐渐恶化,家人也开始逐渐理解他,并试图帮助他。
然而,在社会的压力下,家人最终还是不得不将格里高尔赶走,让他无家可归。
小说中的社会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荒诞的地方。
人们生活在一种虚伪的秩序下,表面上看似和谐,但实际上充满了歧视和不平等。
小说中的商人和房客形象都是这种社会的代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将他人视为工具,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此外,小说中的叙述方式也是一大亮点。
作者通过不断地切换视角,将主人公、家人、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呈现给读者。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小说更加生动、深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和社会环境的矛盾。
综上所述,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学深度和思想性的小说。
虽然故事看似荒诞,但是其背后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读者在欣赏这部小说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反思。
篇二: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灵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人性在疾病、灾难、突变等极端条件下的扭曲和变形。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兢兢业业、顾家、任劳任怨的上班族。
异化与复归——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变形”的双重内涵
116鉴 赏异化与复归——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变形”的双重内涵唐小雨粗略看来,《变形记》似是只写了格里高尔异化为甲虫的荒诞故事。
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格里高尔的躯体被异化成甲虫,这种异化只是“变形”在文本中的显性与表层叙述。
而异化成甲虫正是格里高尔人性复归的开始,他的本我意识随着事态的演进逐渐萌芽、发展、成熟,最终成为他反抗异化世界的动力。
这种潜藏于文字深处的人性复归,便是小说对“变形”内涵的第二种诠释。
在《变形记》里,一只甲虫兀兀地出现又寂寂地死去。
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这是他显性的、外在容貌的变形。
他失去了劳动的能力,被家人圈禁在自己的房间里,殊不知,这直接被劳动异化了的躯体反而促使他本我意识开始苏醒,促使他开始了隐形的、内在心理的变形。
卡夫卡用冷静平实的语言叙述着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于不动声色中交代出格里高尔异化与复归这两种变形,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那段生以为虫的坎坷经历。
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面对这个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实,格里高尔似是没有丝毫的惊奇与恐惧。
他只是泛泛地观察了一下自己的身体,随后便开始抱怨自己的工作。
他是个旅行推销员,必须得“长年累月地到处奔波”,“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如果晚上在家“用钢丝锯干点活儿,这对他来说就已经是一种消遣”。
倘这只是份“累人的差事”也罢,偏偏工作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作为“几乎整年都不在公司里”的旅行推销员,他“很容易成为闲言碎语、飞短流长的牺牲品”。
老板总是“居高临下地同职员说话”,每天都安排公司听差监督他是否准点搭车、按时工作,哪怕请一次假都会被责骂为“好吃懒做”,“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偶117鉴 赏尔早上迟到两三个小时,秘书主任都会亲自出马上门调查……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需求,阴森森、冷冰冰的工作氛围,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没有温度,甚至连评判是非曲直的刻度都没有,格里高尔就这样被驱使、被压榨、被奴役,被当作公司获取财富的工具,他就这样被迫接受如此不堪的待遇,在这种非人的处境里独自一人苦苦挣命。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描写,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首先,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一个普通的商务人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种变形不仅令人震惊,更让人感到痛心。
在这个变形的过程中,格里高的家庭、同事和社会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变形后却成了家人的负担,被排斥和孤立。
他的同事也对他的变形感到恐惧和厌恶,最终导致他被逐出了工作岗位。
这种对待格里高的态度让我深感悲哀和无奈,也让我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个体的异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家庭关系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格里高变形后,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关心和照顾,到后来的厌恶和排斥。
这种变化让我对家庭的温暖和冷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亲情和温暖也越来越少,这种变化让我深感忧虑和痛心。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家庭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让我对家庭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最后,小说中对现代社会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代社会,个体往往被压迫和异化,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格里高变形后,他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个体,而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和孤立的异类。
这种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让我深感痛心和无奈,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冷漠和漠视,让我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个体的异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之,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描写,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浅论《变形计》中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必然性
浅论《变形计》中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必然性现代文秘Y131 Y01113140 殷丽摘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在作品中,他成功地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一人物形象。
文章以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为主题,展现了其变形为甲虫之后的种种经历,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异化这一主题。
关键词:格里高尔;变化;孤独;恐惧一、《变形记》故事梗概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是一名小职员、凭借微薄工资支撑起自己的家庭。
其中只有妹妹是最理解他的人。
有一天他早上起床忽然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他很惊慌而又十分忧郁。
因为迟到老板来家里找他,结果发现门锁住、他的父亲母亲、妹妹都在外面焦急等待。
后来他们都发现了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在后来的日子里。
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
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
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
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
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
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
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二、变形原因分析(一)原因之一:孤独格里高尔是典型的小人物。
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
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
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
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
然而,他与家人的关系也只是局限在“家庭开销的支付人”这一层面上,格里高尔乐意把钱交给家里,家人于此也很感激,不过如此而已,他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温馨却再也没有产生过。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格里高尔与家人的关系也仅是“给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除此之外,平时的交流谈心几乎没有。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思考与想象力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雷格尔·萨姆萨的身体突然变异为昆虫的遭遇,探讨了人性、社会与命运的诸多议题。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文学解读,从主题、象征意义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题解读《变形记》的主题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故事中,格雷格尔突然变异为昆虫,被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的变异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状态,也改变了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卡夫卡通过这一形象的转变,暗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异化与排斥。
无论是家人的态度转变,还是同事、邻居的嫌弃,都体现了社会对于不同和变异的不能接受和容忍。
这种对异化个体的冷漠和歧视成为小说中一条重要的线索。
另一个主题是个人自由与束缚。
格雷格尔变异后无法继续工作,处于家庭的经济压力下。
他被困在卧室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转变,使他感到困惑、无助和孤独。
这种身体和心灵上的束缚,彰显了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局限和束缚。
同时,小说还暗示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利益对人的剥夺和禁锢。
二、象征意义《变形记》通过昆虫的形象,既强调了主人公的身体和心灵的异化,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昆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其形象象征着人类的底层和边缘。
格雷格尔突然变异为昆虫,象征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也可能会经历身份的突变和人际关系的扭曲。
卡夫卡通过这一象征,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境。
此外,变形还在小说中具有一种启示的象征意义。
格雷格尔变异后,家庭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父母必须外出工作来维持生计,而妹妹也渐渐成长为一个年轻女性。
这种变异引发的家庭局面变化,象征着家庭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卡夫卡借此细微的变形,传达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三、叙事手法《变形记》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读者可以获得对主人公格雷格尔内心世界的深刻描述,并且感受到他身体变异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同时,全知叙事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格雷格尔的孤独和绝望。
卡夫卡变形记思想总结
卡夫卡变形记思想总结《卡夫卡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一个普通人格雷戈尔·桑姆赫尔发生的异常变形为故事主线,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压迫、人性的荒诞和个人解脱的困境。
卡夫卡在这部小说中通过桑姆赫尔的遭遇,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哲学观念。
首先,卡夫卡在《卡夫卡变形记》中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无情和个体的弱势。
桑姆赫尔的变形被视为丑陋、可憎的事物,他被家人和社会所拒绝,被孤立在一个陌生而敌视的环境中。
这种无情的对待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不容忍和排斥,揭示出社会对于异类和弱者的冷漠和无情。
其次,卡夫卡通过桑姆赫尔的变形,探讨了人的存在和自我认同的问题。
在变形后,桑姆赫尔对于自己的身份和人性产生了深深的矛盾和迷茫,他试图保持人类的思维和感知能力,同时又受到了自身状态的限制。
这种矛盾让桑姆赫尔陷入了无法解决的困境,他失去了自我认同和人格的边界,不知道如何与外部世界相融。
第三,卡夫卡通过描述桑姆赫尔的家庭关系,揭示了家庭的疏离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桑姆赫尔的家人对于他的变形表现出了无法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他们对桑姆赫尔产生了恐惧和厌恶,甚至试图摆脱他的存在。
这种冷漠和疏离使得桑姆赫尔在家庭中无法找到理解和温暖,增加了他的孤独感和绝望感。
最后,卡夫卡在《卡夫卡变形记》中探讨了个体解脱的可能性。
尽管桑姆赫尔在物质和身体上受到限制,但他通过心灵的力量仍然保持着人的思维和情感。
他试图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为此他认真工作,保持对家庭的关注,努力与环境发生联系。
尽管最终桑姆赫尔无法找到解脱,但卡夫卡通过他的努力和探索表达了对于个体解放和自由追求的希望和重要性。
总之,卡夫卡的《卡夫卡变形记》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变形的故事,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残酷和个体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人的自我认同和解脱的问题。
通过桑姆赫尔努力寻求解脱的努力,卡夫卡传递了对于人的尊严和自由的追求,并呼吁读者思考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对待和思考个体解放的可能性。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一、本文概述《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弗朗茨·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变形记》的简要介绍、异化主题的提出、以及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其异化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重要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而闻名。
该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经历,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一异化主题,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这一主题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异化主题在《变形记》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主人公萨姆沙的异化过程、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性的异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异化现象,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总结《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卡夫卡通过这一主题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困境的普遍性。
本文还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卡夫卡作品和异化主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变形记》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15年。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变成甲虫后的荒诞遭遇。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忠诚于工作,勤勉于家庭,然而突如其来的身体异化使他从一个有社会地位和职责的人变成了一只无法被社会接纳的甲虫。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颠覆,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讽刺。
在这部小说中,卡夫卡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与幻想、荒诞与逻辑的结合,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深刻寓意的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的变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看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卡夫卡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巨大昆虫的过程,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力感。
他被家庭、工作、社会所束缚,最终变成了一个被孤立和压迫的存在。
这让我思考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会渐渐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变得越来越奴化和被动。
其次,小说中对社会的描绘也很深刻,从家庭到工作再到社会,无一不体现出冷漠和残酷。
卡夫卡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冷漠,同事们也置之不理,整个社会对他的存在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他人的冷漠和忽视是多么的普遍,我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心,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小说中的主人公卡夫卡在直面困境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和善意的心,坚守自己的初衷,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即使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看完《变形记》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很多感悟和反思。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也更加坚定地相信善良和爱心的力量。
略论卡夫卡《变形记》中人的三重异化
第31卷第2期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Vol.31No.2 2018年6月J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Jun.,2018【文学·语言】略论卡夫卡《变形记》中人的三重异化杨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4)摘要: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一位独具匠心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始终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变形记》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
小说通过由人变为甲虫的荒诞故事揭示了人的异化这一主题,这种异化包括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人的异化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37(2018)02-0091-03哲学范畴中人的异化是指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反过来统治和支配人自身,成为一种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
马克思曾对异化现象作了精辟的定义:“异化即是现实的物对人进行的绝对统治,物质产品对生产操控者的统治。
”[1]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人类的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却变得荒芜和空虚。
伦理道德的堕落、金钱利益的诱惑无不腐蚀着人性,人被严重异化。
现代派作家卡夫卡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以此来反思现代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问题。
一、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在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下,人与社会的关系愈发变得错综复杂,人在潜移默化中沦为机器和工具的奴隶,人被物化,被技术所征服,丧失了人自身固有的属性。
在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令人厌恶的甲壳虫,究其变形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严酷冷漠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机械工业主导下繁重的工作劳动。
小说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首先表现在格里高尔与老板间紧张的关系上。
格里高尔是公司的一名推销员,他恪尽职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每天要很早起床赶车上班,时刻担心因迟到而被凶残的老板开除。
用表现主义论述变形记
用表现主义论述变形记变形记是德国作家卡夫卡的一部重要作品,被广大读者誉为"现代人的寓言"。
这部小说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人类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自然、流畅的方式,探讨《变形记》中表现主义的特征与作用。
《变形记》以主人公格雷格尔的变形为起点展开故事。
作品中的变形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心困惑与失落。
格雷格尔从一个普通的商业旅行员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昆虫,他的变形引发了家庭与社会的不解与排斥。
这种变形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无力与困惑,也传递了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表现主义通过夸张、畸形的形象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冲突。
在《变形记》中,格雷格尔的变形被描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种形象的夸张与畸形正是表现主义的特征之一。
通过这种形象的塑造,作家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格雷格尔的变形成为了他与家人、社会之间沟通的障碍,他被排斥、被孤立,一度陷入了绝望与孤独之中。
这种形象的塑造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人在社会中的无助与困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变形记》还采用了夸张的情节与环境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表现主义的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紧张、冲突激烈,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争斗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紧张与压抑。
作品的环境描写也充满了荒诞与恐怖的色彩,如家中的布局、格雷格尔的房间等,都给人一种压抑与不安的感觉。
这种夸张的情节与环境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现代人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正是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卡夫卡成功地刻画了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中的格雷格尔成为了现代人的代表,他的变形与被排斥的遭遇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束缚。
作品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他们的冷漠、无情与自私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写照。
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作家成功地将现代社会中的痛苦与困惑呈现给读者,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反思。
分析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象征意义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
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萨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个变形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压抑和挣扎。
以下是小说中几个主要的象征意义:
1.甲虫:格雷戈尔变成甲虫象征他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失去了与家人和社会的联系,处在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
2.家具:小说中的家具象征了格雷戈尔以前的身份和家庭地位。
家具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家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雷戈尔的家具被逐渐移走,也代表着他失去了以前的身份。
3.苹果:苹果在小说中象征着诱惑和背叛。
当格雷戈尔的家庭雇佣新女佣时,她为了吸引格雷戈尔的注意,总是把苹果放在他面前。
4.音乐:小说中的音乐象征着格雷戈尔内心的渴望和回忆。
格雷戈尔最喜欢的音乐家是早已逝世的布莱特诺威,他通过听音乐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5.门:门象征着机会和自由。
格雷戈尔变成甲虫后,他很难通过门,也无法自由地进出。
当他在最后一天死去时,家人开了一扇门,这也代表着他的自由和解脱。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
通过主人公格
里高尔的变形,作者卡夫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我对人性、社会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他自身
的生活和命运,也影响了他与家人、同事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
他被排斥、被误解、被边缘化,最终孤独地死去。
这种异化和孤独的感受让我深深地触动,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及社会对于个体的包容和尊重。
通过格里高尔的遭遇,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和孤独现象。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社会规范和压力所束缚,失去了自我,变得越来越孤独和无助。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尊严,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此外,小说中对于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格里高尔的家人对
他的变化感到震惊和恐惧,甚至渐渐地疏远了他。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往往被忽视,导致了更多的误解和矛盾。
我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包容,去理解和支持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读完《卡夫卡变形记》让我对人性、社会和存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启蒙书,引领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成长为更加理解和包容的人。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探究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韩社侠探究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内容摘要: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已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容纳不了人。
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
变异是荒诞的,但荒诞却不荒谬,荒诞之下真实地映射着社会对人的挤压和扭曲,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关键词:变形荒诞真实异化本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借助于异己这个话题,来反映社会现实。
如:在蒲松龄之作《促织》中,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
蟋蟀原是玩物,却主宰了人的命运。
蒲松龄是在无意间隐约触及到了“人被异化”的问题。
而几百年后,对艺术表现形式积极创新的文学流派———西方现代派文学,自十九世纪末一出现,就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它全面否定了传统的文学审美价值,希求构建全新的文学审美体系,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通过“变形”的手法,他的作品企图规避现实表面,表现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心灵创痛,表现众多的个体的异化状态。
《变形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夜之间突兀地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最后被“心爱的”家人摒弃。
在黑屋子里自生自灭。
与蒲松龄不同的是,卡夫卡是有意识地使用“变形”的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现代社会中人被全面地扭曲和严重的异化现象,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一.奇异的哀歌探究《变形记》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突兀地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探究人变虫的深度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恶劣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从卡夫卡_变形记_看人性异化
18从卡夫卡《变形记》看人性异化◎郭淳(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摘要弗兰兹·卡夫卡是20世纪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亦是公认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之一。
他的小说十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它表现了人类被异己的力量所异化及无力抗争的生存困境,而其中《变形记》突出的表达了卡夫卡对人类“异化”现象的思考与忧虑。
本文就其“变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作品中的人性异化现象。
关键词变形异化反异化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018-02一、“变形”的含义“变形”是卡夫卡在小说中惯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在他的小说中,人变成了动物或是动物变成了人,通过这些荒诞形象,表现了他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复杂的人生感受。
他对人物形象作变形方式的处理,是为了强化表现他的生活感受和内心真实,从而达到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可以把这种文学创作手法称之为“幻象概括法”。
所以称之为“幻象概括法”,“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以幻象表现,是先用幻象去概括表现对象的内在真实,这是本质的真实,然后再通过幻象的描写去表现真实”。
卡夫卡用“变形”的创作手法即“幻象概括法”去表达他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沉思索。
其次,“人变甲虫”这样的无端灾祸突如其来,表面上看来只是人的外形躯体的“变形”,实际上从深层含义分析是人精神状态的“变形”,是人生存困境的象征。
在物质财富统治的社会中,强大的异己力量与人相对立,挤压人、奴役人,人变成了物的奴仆,人丧失了自身的价值沦为“物”或“非人”。
而人性人情被物的世界所排挤、压制,则成为了一种必然。
“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不是躯体意义的异变,而是生命意义上的异变,是绝望、死亡或毁灭临近的象征”。
卡夫卡用“变形”的文学创作手法,表现了他的生存体验和现代情绪。
二、“变形”表现人自身的异化人自身的异化主要是指人在他人与异己力量的压抑下人的个性的异化、人性人情的被压制。
“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它自身的活动。
卡夫卡 的《变形记》读后感三篇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三篇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三篇篇一: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这种变形,看似荒诞,违背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
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辛勤工作赚钱养家,受尽劳苦毫无怨言。
然而一夜之间变成一只无法再养家的大甲虫,于是成为了这个困窘家庭的累赘。
本来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的意识即是小说的主体: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同时所反映出的,并与之相对的是格里高尔家人们对于他的情感心理发生的变化——从惊慌、同情,到因他的存在增加的负担和引来的无限麻烦而逐渐憎恨,再到忍无可忍,对他的死无动于衷,更决定去郊游。
这种残酷的人情反差,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压迫造成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
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而人们开始彷徨。
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会承认,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便被外部世界认为“非人”。
于是,社会地位,人情,乃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
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揭示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
”一旦切断共同的利害关系的维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
人总是那样孤独的动物,彼此之间,很多时候,实质是陌生与隔膜。
这一点,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静和谐的社会,恐怕也仍然存在着,并会一直在人性中存在着。
卡夫卡在一封信中说:“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他似乎通过《变形记》暗示我们,一旦自己作为哥哥得了一种致命的绝症,久而久之,他最爱的妹妹也会像小说中的那位女孩那样厌弃他的。
论卡夫卡_变形记_中的_变形_
第25卷第1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251No 112009年3月JOURNAL OF J I A OZ UO TEACHERS COLLEGE Mar 12009 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罗明洲(1956-),男,河南南阳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变形”罗明洲(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一般认为,卡夫卡《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人变成虫”的故事。
其实,所谓“变形记”,应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形”,计有三种: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形”,萨姆沙家经济状况的“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
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是《变形记》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变形记;生理变形;经济变形;心理变形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9)01-0012-03 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人变成虫”的故事。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1]《世界文学名著选读》这样说:“《变形记》……细腻描写了人物变形前后的全过程。
”[2]《世界文学史纲》这样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
”[3]《新编外国文学》这样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遭到了家人的厌弃,最后孤独寂寞地死去。
”[4]其实,所谓“变形记”,何止“人变成虫”呢?该小说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形”,计有三种“变形”。
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变形记》中异化现象探析
《变形记》中异化现象探析《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异化过程,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价值的沦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进行探析。
一、人与社会的异化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沙原本是一个勤奋工作的推销员,然而,他因为替公司垫款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加上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如他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对母亲的花销依赖等,使他的精神压力日益加重。
最终,他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甲虫,由此开始了他与社会的异化过程。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他不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而成为了一个无用的负担。
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惊恐、同情到最后的冷漠、厌恶。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凸显出现代社会中道德价值的沦丧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二、人与自我异化除了与社会异化外,格里高尔还经历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异化——与自我异化。
当他变成甲虫后,他失去了人类的情感和理智,开始逐渐与自己的动物本能融合。
他不再有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的能力,而是成为了一只受本能驱使的甲虫。
这种与自我异化的过程,使格里高尔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
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工作、挣钱,也无法再满足家人的期望。
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这种人与自我异化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被物质利益所驱使,失去了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三、人与自然异化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还体现在他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上。
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他被限制在卧室里,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行动。
他的生活空间变得狭窄、封闭,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被限制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内,失去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同时,格里高尔的异化也使他成为了自然的敌人。
他被家人驱赶出卧室,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变形记》的人物关系分析
《变形记》的人物关系分析人性的异化——论卡夫卡的《变形记》汉语言122 徐沛 83摘要:卡夫卡小说充满着寓言幽默和讽刺,《变形记》中的主角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向被认定为文学史上异化型人物形象的代表。
在分析其异化过程中,非主角的其它人物设置作为人文环境在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命运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格里高尔的变异,他们也逐渐暴露了本质。
而格里高尔也只有在失去“人形”之后,他才变成了“人”。
关键字:变形小人物异化人性《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小说的创作背景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那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这部小说就是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一个人变成一只甲虫前后的心理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同时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大胆的直接展现了一个人直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既定事实,讲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将格里高尔性格的变化作为全文的发展线索,“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这是文章的第一段,作者没有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阐述倒是是怎么一回事,总之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变形记》中的变形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09级B0933班王聪 20906100311
摘要: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由人变虫的人的异化的故事,这种荒谬的变形在家庭、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却不单单是一种物化的变形,更深层次上,我们看到了扭曲的人的变化,亲情的沦丧以及时代的焦虑。
关键词:变形;物化变形;精神变形;人的异化;焦虑;荒谬。
变形,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天早上意外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壳虫的故事,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1],无独有偶,《世界文学名著选读》为我们这样解读:“《变形记》⋯⋯细腻描写了人物变形前后的全过程。
”[ 2 ]为我们作出解释的还有《世界文学史纲》,它如是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
”[ 3 ]《新编外国文学》则这样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遭到了家人的厌弃, 最后孤独寂寞地死去。
”[4]无论如何解读,我们从中把握到的,都是这样的字眼:人到虫的荒诞。
但是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只有这一种简单的形态呢?显然不是,除去外在物化的变形,最震撼人心灵的也最体现卡夫卡艺术永恒性的却是精神层面的异化和变形,因为它让我们从荒诞中见到了我们人类自己,目睹了自己的人性的异化,见证了亲情的沦丧,也窥到了整个时代的焦虑。
一.由人到虫的荒诞变形
在小说的开头,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简单的语言,就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平淡的就像在讲述无关痛痒稀松平常的故事一样。
可事实上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而是在下面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周围环境和他的心理活动。
他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惊慌而忧郁。
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变成了“非人”,而作为一个大甲虫,他已经失去了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权利,而作为人的安全的需要,也难以得到保障和尊重。
格里高尔何以会发生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变形呢?小说其实给了我们答案,“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可见,工作辛劳,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是他异化的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还债的心理压力大,受老板的气,使他一直生活在重压之下。
“我若不是为了父母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从他丰富的内心活动中,我们发现,沉重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已经让格里高尔的身心开始分离:他是排斥自己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替父亲还债,为了维持家庭,甚至为了妹妹的音乐梦想,他又不得不奔波劳碌,挤着笑脸对上司对客户,所以,即使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的意识里也仍然是要赶着火车去工作。
起先变成虫子的恐慌的心理慢慢发生变化,格里高尔继而想到的是他的家庭,失去了他的家庭将何以为继,紧接着是强烈的自责和忧虑,当他一虫子的身份存在在这个家庭当中时,亲人感情的疏离、淡漠演变至最后的痛恨成为它死亡的精神上的毒苹果,最终他怀着甚至比妹妹还要强烈的最自己的憎恨死去。
与格里高尔始终眷恋着家庭的感情相比,他的外在物化形态真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精神上,他却始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真实的人。
而残忍的丢下苹果咬了儿子命的父亲,动辄昏倒在地、毫无主见的母亲,以及起初关心照顾哥哥后来最痛恨他的妹妹,他们的异化却是小说中最触目惊心的部分。
他们让我们看到,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生活对人的异化,人的感情淡漠,亲情爱情都在利益中被瓦解蚕食殆尽,除去冰冷的机器和赤裸裸的欲望,我们感觉不到世界和人情的温存,人已经沦丧为金钱权利的工具。
二.精神层面的变形
格里高尔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是随着他的“变形”,整个家庭、他的言行习惯、饮食起居和生理器官的变化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而他的待遇也是每况愈下。
发展到后来,他的房间变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与那些或是垃圾或是本来该扔却还舍不得扔掉的东西呆在一起,这其实也暗示了格里高尔的地位:在家人眼里,他已经没有成为人的可能,他已经是可有可无或者说没有价值的存在,所以他对甜牛奶、白面包这些过去喜欢的食物,现在却怀着本能的厌恶。
而腐烂了的蔬菜、晚饭剩下的肉骨头、过去吃不得的乳酪,都成了今日的佳肴。
天花板成了他踱步的地方,沙发底成了他的温床。
总之,格里高尔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存在形态以及一切可能性。
而作为虫子的格里高尔自己也从这些变化中放弃了自己,最后,以一句虫子尸体的形态离开这个荒诞的世界。
所有这些外在形态的变化都可以从人的精神世界中找到相应的关照。
父亲弄伤了他,母亲畏惧他,甚至连他一心爱护的妹妹最后都成了最仇视他的人,卡夫卡对亲情的失望在作品中展露无疑。
在致奥斯卡·波拉克的信中他更明确地说:“我们像一群在森林中迷路的孩子一样感到孤独”。
甚至, 在自己家中他也感到陌生和孤独, 他曾说“现在我在我的家庭里, 在那些最好的、最亲爱的人们中间, 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5]因此, 小说呈现出的是“变形”的直接后果: 与世界及人群的隔绝感、陌生感、不被认同感,同时也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在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人际关系异化。
主人公变形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被暴露无遗。
一切亲情都化为乌有,社会家庭温情的面纱被无情的剥落。
三.荒诞背后的真实与焦虑
《变形记》的荒诞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精神世界的一曲哀歌,卡夫卡用直白冷静的笔调将所有的彷徨、苦闷、无助、忧郁囊括其中,将人与人之间暗藏的利益关系赤裸裸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的荒诞体现在情节的荒诞语言的荒诞两方面。
在情节方面,为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再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异化,卡夫卡设计了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人被异化为虫的故事。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前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妹妹。
勤劳、善良的格里高尔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也因此受到家人的赞赏和尊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却在不自觉中被现实吞噬着。
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卡夫卡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格里高尔从人变虫这一种虚妄的荒诞,写出了现实主义所写不出的味道,在讽刺荒诞之余,更添了几分荒凉与辛酸。
荒诞的故事需要一个有力的载体,卡夫卡荒诞的语
言艺术也在小说里展露无疑。
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其中一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妹妹对他也由同情变成嫌恶,拍着桌子恶狠狠地说“: 一定要把他弄走”“再也无法忍受了”。
亲人们的种种言行刺激着格里高尔,伤害着他,比之嵌入他身体的那个苹果,这才是杀死他最大的毒苹果。
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卡夫卡才写下了那样温柔的句子:“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
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这种至死还怀着仁爱的虫子就这样死在了人性的淡漠中,何其辛酸!卡夫卡曾说,人们“互相间都有绳索连接着,如果哪个人身上绳子松了,他就会悬吊在空中,比别人要低一段,那就够糟了;如果哪个人身上的绳索全断了,他跌落下去,那就可怕极了。
所以必须与其他人捆在一起”。
[ 6 ]卡夫卡用文字将我们引向了一个不容我们回避的现实: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本性是失常的。
人类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在面对这样的命运时人类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而在利益与金钱的面前,人类的感情变得苍白而无力,汇成了这个时代焦虑。
参考文献
[ 1 ] [法]刘象愚等.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 ].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8: 210.
[ 2 ] 陶德臻等.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第五册)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2: 86.
[ 3 ] 蒋承勇主编. 世界文学史纲[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第3版) : 308.
[ 4 ] 蒋承勇主编. 新编外国文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78.
[5]叶廷芳:《卡夫卡散文》,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叶挺芳1卡夫卡全集(第7 卷) [M ] 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