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游戏活动课程计划:娃娃家庭教学案例(带教学反思)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庭教育案例(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活动反映等内容,愿意与孩子一起发挥作用和玩耍,学会用简单礼貌的语言招待小客人,适合幼儿园老师去小班游戏活动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娃娃屋的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1.愿意扮演角色,与孩子们一起玩耍。
2.学会用简单的礼貌招待小客人。
3,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循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和控制活动的乐趣。
5.通过活跃的孩子学习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游戏区域:肥胖娃娃屋,薄娃娃屋,角娃娃屋和强力娃娃屋所需的游戏材料的新游戏材料:四个自制电话和小衣服。
知识体验:幼儿已经参与了娃娃屋的游戏体验。
活动程序:(1)分享经验1.交换游戏体验:当你玩娃娃屋时,你最喜欢谁?你在做什么?(老师根据孩子的答案显示相应的照片)2.交换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老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2)提出问题并提出新的游戏内容 - 小客人是客人。
1.问题:娃娃家庭中已经装满了小主人,有孩子想玩,我该怎么办?2.讨论:如何招待小客人?如何成为文明的小客人?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选择'文明家庭'。
(3)幼儿可自由选择角色并进入娃娃屋游戏。
1.孩子选择“钥匙”,因为他希望进入“小屋”并扮演角色。
2.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并澄清游戏伙伴的身份。
(4)老师,作为母亲,带领年轻的客人到每个娃娃屋的门口。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采取主动,热情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听音乐结束游戏并选择文明家庭。
1.主持人沟通:你为你的客人做了什么?客人选择一个文明的家庭。
活动反映:最近,我正在关注孩子们的角落活动,发现去娃娃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总是在娃娃屋游戏中重复类似的活动,例如:烹饪,吃饭,喂娃娃和给娃娃过生日。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这种游戏活动处于停滞状态的事实很敏感,所以当我分享游戏时,我会引导孩子们讨论玩偶家庭能做些什么的讨论!孩子们听了他们的手,看起来很兴奋。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的报告,600字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家庭温馨的气氛,了解每个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成员和活动;2.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模仿家庭成员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3.通过认识娃娃家庭中各种家庭成员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团结互助及社会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1.人物娃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弟弟、孩子们;2.家庭物品:食物、衣服、洗漱用品;3.家庭剧本:家庭成员吃饭、玩耍、洗澡等日常活动;4.游戏配件:娃娃家庭装饰物品、小椅子和床等三、教学过程1.介绍主题:a.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游戏主题“娃娃家庭”,让他们了解这是什么游戏;b.解释游戏的内容,让孩子们理解这是一个模拟家庭的小游戏,在游戏中会表演出家庭日常的活动;c.准备好游戏所需要的娃娃、家庭物品、游戏剧本等,让孩子们能够明白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活动;2.实施活动:a.首先将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可以拥有一个娃娃家庭;b.由每组里的孩子来扮演家庭成员,互相进行模仿活动,如:爸爸去上班,妈妈做饭,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姐弟们一起玩耍等;c.老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引导、指导,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娃娃家庭中的成员和活动,让他们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3.总结反思:课程结束时,由老师带领孩子们总结反思本次活动,先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在游戏中所感受的快乐,然后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娃娃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活动,以及社会团结友爱及合作等。
此外,还应指出因活动安排不足而可以改进的地方,丰富本次教学活动,同时对孩子们玩得开心表示祝贺。
四、教学反思本次娃娃家游戏教程的实施,孩子们表现的十分积极,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的模仿家庭成员和活动,而且游戏中也体验到团结友爱及合作的快乐。
总得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孩子们都对本次活动表示非常喜欢。
然而,在本次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家庭剧本脚本内容简单,容易让孩子们枯燥乏味;教师角色不够积极,而且指导意见也不够明确等。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如合作、分享和轮流。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来探索不同的生活场景。
4. 教育幼儿了解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角色,如父母、孩子、厨师等。
二、活动准备:1. 教室内设置一个“娃娃家”的模拟环境,包括娃娃、家具、玩具餐具等。
2. 准备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玩具,如玩具锅、碗、盘子、玩具食物等。
3. 准备一些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配饰,如医生服装、护士服装、警察服装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参观“娃娃家”环境,激发他们对游戏的热情。
2. 介绍娃娃家的规则,如如何照顾娃娃、使用玩具家具的正确方法等。
3. 分配角色,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4. 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鼓励他们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角色。
四、活动延伸:1.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扮演“娃娃家”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设置“娃娃家”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发挥,继续发展游戏技能。
3. 定期组织“娃娃家”比赛,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游戏技巧和创造力。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收集幼儿的反馈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对游戏的角色扮演和规则的理解。
3.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游戏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发展。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使用小物件或易碎物品。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教师应积极参与游戏,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引导他们解决冲突。
4.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选择,不对他们的游戏进行过度指导。
七、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与家长沟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2. 鼓励家长参与游戏活动,如家长日、家长志愿者等。
3. 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计划和发展目标。
小班娃娃家具体操作教案

小班娃娃家具体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家具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帮助幼儿培养家庭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娃娃家具模型或实物,床、椅子、桌子、柜子等。
2. 玩具娃娃和相关配件,娃娃、衣服、鞋子、玩具等。
3. 紙、颜料、刷子、胶水等绘画工具。
4. 教学课件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幼儿展示家具模型或实物,让幼儿说出家具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了解家具的种类和功能。
2. 观察。
让幼儿观察娃娃家具模型或实物,了解家具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3. 操作。
(1)绘画。
让幼儿用纸和颜料绘制自己喜欢的家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具。
(2)制作。
让幼儿用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娃娃家具模型,可以根据实物模仿或发挥创意,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家具。
(3)布置。
让幼儿将自己绘制或制作的家具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搭配玩具娃娃和配件,布置出自己心目中的娃娃家具。
4. 游戏。
让幼儿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的角色扮演游戏,使用自己制作的娃娃家具,培养幼儿的家庭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5. 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幼儿制作的家具模型和角色扮演游戏的情景,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教学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求。
2. 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制作家具模型和角色扮演游戏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
3. 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含反思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含反思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将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发展语言,并熟悉班中幼儿的名字,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娃娃家》含反思教案吧。
【主题来源】: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
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
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情绪上多少有点不适应,进行这个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整个主题活动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将教材中的多个活动点,安排进各种区域内容中,而这些区域将以"家"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小班孩子的装扮兴趣,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和个别的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亲近每个孩子。
【设计思路】:这次的主题活动娃娃家的内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我们班创设了打扮爸爸妈妈,和同伴分享糖果等来感受家的温馨。
这次我预设了一个运动活动引导幼儿爬着给爸爸妈妈送糖果,让幼儿也和爸爸妈妈分享,目的是为了幼儿练习手脚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动作。
因为有给家长送糖果这一游戏情景,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同时也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环境创设】:1、在活动室中按幼儿的需要设立娃娃家,让幼儿的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做饭、洗衣服等的乐趣。
2、"亲亲热热一家人":将幼儿的个人照或全家福张贴在一个版面上,让幼儿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看看说说,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
3、在角区游戏中创设和主题相关的内容:(1)动手区:帮爸爸装饰外套、喂面条、打扮弟弟妹妹、帮妈妈做头发。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的
报告,600字
娃娃家教案
本活动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小班学习关于娃娃家的主题课程,以及运用游戏活动来提高他们对娃娃家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一、活动目的
1. 扩大学生对娃娃家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将娃娃家的玩具和游戏运用到活动中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拓展学生游戏的能力;
4.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对娃娃家方面的规则意识,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1. 在小班教室里准备一套娃娃家,包括装修、家具、宝宝玩具、小动物等;
2. 备上一些简单的玩具,如车子、小家具、小玩具人、积木等;
3. 将学生分成小组或个体活动;
4. 用彩纸准备小家具和宝宝玩具的标签,以供学生操作的壳子。
三、活动步骤
1.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起观看一段关于娃娃家的影片;
2. 鼓励学生利用一切自然环境物品装饰自己的娃娃家;
3. 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完成装修娃娃家的任务;
4. 教师将娃娃家玩具和小玩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家庭的形式进行游戏;
5. 活动结束时,老师将做一次反思,帮助学生整理出当天玩的游戏,以及从游戏中获得的感受,这也是对整个活动的一个总结。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运行得非常顺利,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到了游戏中,由此可以看出,娃娃家这一主题日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孩子们能够从游戏中获得很多乐趣,并且可以不断地加深对娃娃家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也可以从活动中学习一些经验教训,积极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培养孩子们关于娃娃家方面的兴趣和乐趣。
最新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反思(优秀7篇)

最新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反思(优秀7篇)小班教案《娃娃家》篇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将娃娃家中的物品摆放整齐。
2、懂得爱惜玩具。
活动准备创设过家家的场景若干。
活动流程一、导入:(出示情景)“今天小猫和小熊在娃娃家玩完过家家的游戏后,就回家了!现在我们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它们是否把东西好了?”“没有!”“现在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发现的问题最多!”请幼儿在情境中进行观察。
(水杯、拖鞋都没有摆放整齐;抹布没叠就丢在一边了;小娃娃的被子也没有叠放整齐;玩具、彩笔没收……)二、基本部分:娃娃家中的物品应该怎样摆放呢,谁来帮帮它?请几名幼儿对物品进行摆放,让其他幼儿注意观察是怎样的,教师注意及时。
(本部分除了让孩子练习,摆放物品的习惯的习惯外,还可以将其中的一点拿出来让孩子学习,如:怎么摆放拖鞋;如何让小猫的外套(抹布、床单)变的整齐等等,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
)三、分组进行练习:创设多个环境,将孩子们分成几组,让孩子们共同合作进行,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忙一下,比比哪个娃娃家里的最整齐。
”四、情感教育:让幼儿懂得爱惜玩具。
“小猫和小熊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玩具被扔得到处都是,这样玩具就会很生气,还会跟你们一起玩吗?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教师进行。
附:儿歌《爱惜玩具》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不扔不摔要爱惜。
我的创新及反思活动一开始我就创设环境让孩子们进行观察,看看说说,并进行。
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
有的孩子在时出现了困难,给小娃娃叠被子时,幼儿不知道要把边对齐,通过老师的及时讲解示范,孩子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分组练习时让孩子及时地进行了练习。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在自己的物品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教案《娃娃家》篇二活动目标:1、练习6的分解和6以内的加减。
2、学习根据泥娃娃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小班娃娃家教案及活动反思合集6篇

小班娃娃家教案及活动反思合集6篇小班娃娃家教案及活动反思篇1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目标为: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使各种食物变小。
通过操作实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将食物变小。
主要通过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集体的评价使经验得到整理。
总之,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使活动呈现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
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操作台五张呈U字形摆布在后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瓶娃娃;各种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汤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工具、材料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3、经验准备:幼儿对喂娃娃有一定的经验。
(娃娃家、区角活动时玩过喂娃娃的游戏)小班娃娃家教案及活动反思篇2(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为幼儿创设了“瓶娃娃肚子饿了,请我们小朋友宝宝想想办法”的游戏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兴趣。
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从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预测:在请个别孩子来喂娃娃时,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
(三)探索尝试: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尝试。
我为每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种工具,让孩子根据自己能力需要选择材料、工具,进行大胆尝试。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游戏规则,知道如何玩游戏。
2.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训练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力。
教学准备:1. 老师准备游戏素材:玩具娃娃、娃娃屋、盖子、扫帚、铲子等。
2. 教室需要进行布置,将游戏素材摆放在一个角落中。
3. 准备音乐作为游戏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游戏规则的介绍1.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队长。
2. 老师将玩具娃娃、娃娃屋、盖子、扫帚、铲子等素材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由队长带领小组去那里。
3. 游戏开始,每个小组挑选一位娃娃妈妈或娃娃爸爸,来到娃娃屋前,通过扫帚、铲子等工具清理娃娃家的“环境”。
4. 接下来,孩子们需要通过抽盖子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比如“喂奶”、“换尿不湿”、“逗娃娃笑”等等。
5. 孩子们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商定的任务。
二、游戏开始1. 老师介绍游戏规则,并安排好小组。
2. 请队长带领小组前往娃娃家进行游戏。
3. 孩子们需要通过扫帚、铲子等工具,清理娃娃家“环境”。
4. 孩子们开始抽盖子,完成商定的任务。
三、引导孩子们合作1. 老师可以引领孩子们学习如何合作,鼓励有经验的孩子参与到游戏引导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引导小伙伴们学习怎样更好地合作。
2. 孩子们需要分工合作,比如可以分工喂奶、换尿不湿等,还需要互相协作,帮助伙伴们完成任务。
四、反思与改进1. 教师能够注意到每个孩子的表现,有些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很好,有的则表现不佳。
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能够关注到“在一起”的孩子们。
2. 游戏的时间应该安排得尽可能宽松,避免孩子们在时间压力下感到焦虑。
3.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游戏规则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让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学习如何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5篇含反思《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5篇含反思》这是幼儿园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5篇含反思教案文章,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5篇含反思!(1)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含反思活动反思: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
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2)小班游戏教案反思《娃娃家》活动目标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一)分享经验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小班娃娃家游戏教案10篇

小班娃娃家游戏教案10篇《小班娃娃家游戏教案1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娃娃家游戏教案10篇!(1)小班游戏教案《我们一起过家家》含反思活动目标: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3、能大方说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情节,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游戏道具:爸爸镜框几副、妈妈用的假头发、娃娃一个、小勺子、小碗、音乐磁带等环境创设:一个娃娃家知识准备:幼儿会唱歌曲、事先请两个能力强的幼儿学习表演。
活动过程:1、律动表演《头发、肩膀、膝盖、脚》小朋友,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动作吧!指导语: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做游戏真快乐!那你能告诉王老师你们最喜欢做什么游戏?娃娃家里有谁?他们会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王老师把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编成了一首歌曲,名字叫《我们一起过家家》你们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好吗?2、幼儿演唱歌曲《我们一起过家家》小朋友唱的真好,那有两个小朋友想来表演这首歌曲你们想看吗?!出自:快思老.师!3、欣赏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刚才这两个爸爸妈妈表演的怎么样?象不象爸爸妈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爸爸戴眼睛、妈妈有卷卷的头发)有没有谁做的动作和他们不一样呢?4、让幼儿学习表演炒菜的动作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引发幼儿模仿表演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炒菜;幼儿听音乐尝试表演。
老师反馈较好的动作供大家模仿表演。
5、集体表演分角色两两结伴进行表演。
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时眼睛要看着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象玩娃娃家游戏时一样。
你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参加你的表演。
6、结束语: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师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舞吧!教学反思: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2)3篇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2)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2)精选3篇(一)教案:活动名称:《娃娃家》游戏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 一间空房间作为娃娃家的场景(可以使用教室或室内特定的空间)。
2. 多个娃娃或玩具家居用品。
3. 随身带有娃娃或软玩具的幼儿。
活动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找一位幼儿示范抱着娃娃走进教室并把娃娃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其他幼儿看到娃娃后也带上手中的娃娃进入教室,大家围成一个大圈。
2. 游戏规则和讲解(5分钟):教师向幼儿们介绍娃娃家的背景,然后告诉幼儿们游戏规则:每一个幼儿都是娃娃家的成员,在游戏中需要扮演自己喜欢的娃娃或玩具,并与其他同伴一起在娃娃家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3. 分组(5分钟):教师根据幼儿们的娃娃或玩具类型,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并告诉每个小组他们在娃娃家中的家庭角色。
4. 游戏进行(10分钟):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家庭角色,在娃娃家中自由发挥,可以进行家庭生活模拟,例如:做饭、做家务、玩耍等。
教师可以扮演娃娃家的家长,引导幼儿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些道具或场景提示。
5. 游戏总结(5分钟):教师结束游戏,让幼儿们坐下来分享自己在娃娃家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可以向幼儿们提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游戏延伸(5分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歌曲或绘本,让幼儿们参与进来,进一步深化他们对娃娃家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在角色扮演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增强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
此外,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幼儿们更加了解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增强他们的家庭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2)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娃娃家教案及反思

娃娃家教案及反思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步入幼儿园,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他们在玩娃娃家时,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娃娃家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师的指导也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娃娃家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孩子们在娃娃家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娃娃家布置了厨房和卧室两个生活环境,孩子们比较喜欢烧饭、喝茶,玩得很投入。
一、通过创设温馨、安逸的娃娃家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渡过分离焦虑期。
刚刚入园的孩子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稳定幼儿情绪,满足他们获得安全的需要,让他们对班级有归属感。
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这种需求。
所以,科学妥善地利用这一资源,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心理慰籍。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新生入园,娃娃家“三大要点”。
一要:布置温馨、舒适的娃娃家,使刚入园的幼儿在这里感到轻松愉快,有归属感。
这时,我们除了为他们提供基本材料:如娃娃、小床、储物柜、桌子、椅子、操作台、餐具、炊具等设备之外,同时,我们还制作了电视、空调、冰箱、煤气炉、微波炉、洗手台等,我们还把原来的抽屉改成了衣柜,把鸡蛋壳做成了墙上挂的吊饰等,这不仅会增添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会使娃娃家更有“家”的气氛,让幼儿觉得像在自己家一样。
另外,娃娃家家具、背景墙饰等色彩的搭配,也会增添其温馨感和吸引力。
二要:适当减少玩具材料的种类而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满足幼儿游戏需要。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适应环境,所以在提供玩具给这些孩子时,要考虑减少玩具的种类。
因为种类太多会使他们无从选择,他们会徘徊在各种玩具之间,而影响游戏的进行。
所以,我们可以适当控制投放材料的种类,几周后再更换新材料。
到那时,幼儿有了新的选择,还可以再次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

一、活动名称: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并喜欢《娃娃家》游戏,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轮流、等待等社会行为规范。
4. 培养幼儿对家庭、亲人以及日常生活的认知。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娃娃家游戏场地、娃娃、家具、玩具等。
2. 材料:小床、小桌子、小椅子、餐具、玩具手机等。
3.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
四、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娃娃家环境,引起幼儿对娃娃家的兴趣。
2. 讲解娃娃家游戏的基本规则,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轮流、等待等社会行为规范。
3. 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4.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角色和情节。
5. 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分享游戏中的趣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娃娃家游戏的意义,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更多的娃娃家和相关道具,供幼儿自由玩耍。
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家庭和亲人。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观察并关注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引导他们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
4.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干预,让幼儿自主发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以及合作、分享、等待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运用。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评价他们角色的扮演和情节的设定。
3.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参与类似游戏的情况,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和进步。
2024年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娃娃家游戏》,涉及第四章“家庭生活”,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我是小厨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了解家庭生活,学会简单的厨艺技能,并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厨房用具,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烹饪。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厨具的使用和烹饪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模拟厨房一套,包括厨具、食材等。
学具:围裙、厨师帽、小刀、砧板、食材(如水果、蔬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孩子们身穿围裙,头戴厨师帽,进入模拟厨房,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厨房环境,认识厨具。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厨具,如小刀、砧板等,并讲解如何将食材切割成小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食材切割成小块,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烹饪。
4. 游戏环节(10分钟)各小组合作完成一道菜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美观、最有创意。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我是小厨师2. 重点内容:厨具的认识、使用方法、食材切割、烹饪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厨具和烹饪技巧,并尝试为家人制作一道简单的菜品。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孩子们可以制作如水果沙拉、蔬菜炒饭等简单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多参与家务,如帮忙洗菜、扫地等,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同时,可以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如“我是小帮手”、“家庭总动员”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品质。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如合作、分享和轮流。
2. 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表达和倾听。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4. 教育幼儿关于家庭和日常生活的知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室内设置一个“娃娃家”的模拟环境。
2. 提供各种玩具和物品,如玩具家具、玩具餐具、玩具娃娃等。
3. 准备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图书,供幼儿阅读和参考。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参观“娃娃家”,观察和描述家庭生活中的物品和环境。
2. 邀请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游戏,例如扮演家庭成员或客人。
3. 通过示范和引导,教育幼儿如何使用玩具家具和餐具,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4.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活动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历和感受。
2. 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或手工活动,表达他们对“娃娃家”的认识和想象。
3. 定期更换“娃娃家”的布置和玩具,以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新鲜感。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语言能力。
2. 收集幼儿的绘画或手工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获取幼儿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娃娃家”教案,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及时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3. 鼓励幼儿分享和合作,解决游戏中可能出现的争端。
七、家庭作业1.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类似的游戏,如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中的物品和环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八、教学资源1. 提供各种玩具家具、餐具、娃娃等物品,以丰富游戏体验。
2. 准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图书,供幼儿阅读和参考。
九、教学策略1. 通过示范和引导,教育幼儿如何使用玩具家具和餐具,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4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精选4篇(一)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联想、想象和表达能力。
2. 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幼儿团体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娃娃、娃娃衣物、家具、盆子、碗、勺子等。
2. 教学环境:布置成像娃娃家的情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为幼儿打开娃娃家,让幼儿观察里面的装饰品和摆设,并询问幼儿认识什么东西。
引导幼儿发言和表达。
2. 游戏准备把娃娃衣物、家具、盆子、碗、勺子等杂物放在地上或桌上。
告诉幼儿今天要玩娃娃家游戏,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娃娃做自己的宝贝。
3.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娃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给娃娃穿衣服、喂饭、洗澡、搭房子等等。
引导幼儿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动作顺序。
4. 操作指导教师示范和引导幼儿如何玩这个游戏,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
教师可以提问、示范、鼓励幼儿,使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更浓厚。
5. 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询问幼儿觉得自己玩得如何,有什么收获。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表达。
四、示范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言和表达,选择一两个幼儿进行示范活动。
示范活动可以是整理娃娃衣物、安排家具摆放、为娃娃洗澡、喂饭等。
通过示范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五、延伸活动将游戏变成集体活动,可以组织幼儿分组玩娃娃家。
引导幼儿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幼儿负责穿衣服,有的幼儿负责摆设家具,有的幼儿负责喂饭等等。
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观察、联想、想象和表达能力,加强团体合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展现自我、发展创造力的机会。
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发言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娃娃家》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熊过桥》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游戏名称】娃娃家
【游戏类型】小班游戏
【适用年龄】3-4岁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游戏准备】
1. 游戏道具:多个娃娃、几个小家具、照相机等;
2. 游戏场地:教室或者室外场地。
【游戏规则】
1. 让幼儿坐在一起,向他们展示几个娃娃和小家具,然后将它们放在教室中的不同位置;
2. 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找到一个娃娃,并将其放到娃娃家中相应的位置上;
3. 引导幼儿观察娃娃家的房间,告诉他们要把娃娃放到合适的地方,例如床放到卧室,沙发放到客厅等;
4. 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你可以设定一些特殊任务,例如叫幼儿寻找某种颜色的娃
娃或特定的家具等;
5. 完成游戏后,可以让幼儿一起合影留念,或者说一些关于娃娃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
1. 游戏中通过观察和判断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 游戏中动手操作的环节,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3. 愉快的合作游戏模式,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游戏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5. 教师要注意游戏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和引导,确保游戏的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6.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1.1 活动背景小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
游戏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身心的重要途径。
《娃娃家》作为一种角色扮演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社交、情感等多方面能力。
1.2 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交流技巧。
(3)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引导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活动内容与过程2.1 活动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娃娃家》游戏的基本情节和角色设定,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
2.2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娃娃家》游戏的基本情节,如:娃娃的家、娃娃的日常生活等。
(2)教师引导幼儿扮演游戏角色,如:妈妈、爸爸、宝宝等,并讲解各角色的职责。
(3)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监督他们的游戏过程,确保安全。
(4)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游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引导他们反思。
第三章:活动准备与材料3.1 活动准备(1)场地准备:选择一个宽敞、安全的活动场地,布置成一个温馨的娃娃家。
(2)道具准备: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玩具锅、碗、勺、玩具手机等。
(3)角色卡片:制作角色卡片,方便幼儿认识和扮演不同角色。
3.2 活动材料(1)玩具锅、碗、勺、玩具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
(2)角色卡片。
第四章:活动指导与策略4.1 活动指导(1)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确保安全。
(2)教师要引导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2 活动策略(1)分组进行游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
(2)设置任务环节,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
(3)定期更换游戏角色和情节,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第五章:活动评价与反馈5.1 活动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语言、社交、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游戏活动娃娃家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活动反思等内容,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娃娃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反思: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
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
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娃娃家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
幼儿期是疑问期,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
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 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