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二 改革开放
历史 必修二 改革开放ppt课件
9.20世纪90年代初。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38
1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 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 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 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 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
34
6.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 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 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 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30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 的一项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 正确的
20世纪80年代前的三大件
20世纪80年代后的三大件
如今的三大件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 调整。并不完全否定现存制度,而是 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 不断变化的时代。
本质: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
快速浏览课本,四人为一组讨论,
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对现存 制度做出了哪些改良?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2课文注释:改革开放
课文注释:改革开放改革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改革”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改革是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和要求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终结果或多或少地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
狭义的改革,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理论中的“改革”主要是指狭义的改革。
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是对我国长期闭关自守造成经济社会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变化敏锐观察、正确把握的结果。
(1)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开放的世界,就其经济内容而言,客观基础在于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化。
而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发展,则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关系更加密切,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商品交换发展到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流,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经济体系。
各国都已程度不同地卷入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体系之中,都在利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
今天,脱离国际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任何国家要发展经济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上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 第12-13课 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省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 业生产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 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凤 阳农民流传的顺口溜。
小岗实行“大包干”,一年就大变样: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 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四百元,震惊四邻。这一 变化不仅结束了小岗村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上缴国家粮食3200多公斤。 小岗的成功使周边群众纷纷仿效,“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小岗,并对小岗村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和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解决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的问题,发展生产,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长期以来,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 统一分配,基本上否定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业发展 缓慢,农民生活的改善也十分缓慢。到1978年,全国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 发展的滞后,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前行的重大障碍。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基本建立 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
和供大于求的达99%。
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兴办 (1)定义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 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建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特 特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可以大于内地。特区的经济
殊 经
殊 经活作用动经。在济社活会动主以义市计场划调指节导为下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
济 管(济 政便七。)对企对外业在商所特投得区资税举给按办予1的5优%外征惠商收和投;方资收便企取业场给地予使优用惠费和按方不 理 策同行业和用途给予优惠;对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 体 、华吸侨收和和港利澳用同外胞资简为化主入境手续。
汕头
厦门
海南
2020/4/22
深圳敲响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 场化的序幕; 发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 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 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奏响了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序曲; 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开启了劳 动力商品化的先河;
1、历史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2020/4/22
2020/4/22
一、春的构想——对外开放的背景
(一)原因 1、历史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3、现实原因:“文革”使国民经济崩溃,亟需恢复和
发展经济;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
(二)条件 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东
2020/4/22
二、“春的脚步”——对外开放的步骤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15张PPT)
(1)无法想象的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 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2)历史原因: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 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分)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 (1956.12 -1966.5)
2、“文革”动乱的十年(66.5-76.10)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1976.10—1978.12—至今)
1、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1976.10 ~ 1978.12)
2、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8.12 ~ 至今)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二、对外开放的概况
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沿江和 沿边开 放城市
内地
2、对外开放的战略: “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西方 的资金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如建立经济特 区、经济开放区、经济开发区等)
“走出去”:扩大境外投资规模,推动境外加工贸易 发展,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拓展国际贸易 方式。(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如海尔集团)
瑞丽
沿海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长沙
福州
贵阳
厦门
昆明
深圳
河口
东兴 珠海 广州 北海 湛江
汕头
闽三角
珠三角
经济特区
海南
运用提升
1.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正是以此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本节课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经济特区的创建以及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本案例将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锐洞察力,激发学生思考我国对外开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充分运用教育专业用词,以人性化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4.培养学生具备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素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5.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关注国家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请你谈谈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和条件,并举例说明。
(2)结合实际,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3.拓展作业:
(1)收集关于改革开放的时政新闻,了解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最新动态。
(2)采访家人或亲友,了解他们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和感受,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时事新闻、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兼顾全体: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应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史料、数据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条件和成果。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树立合作共赢的国际意识。
4.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章节内容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主线,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其意义。
接着,播放一段关于改革开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成果。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通过这个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史料、图片等资料,详细讲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其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节“改革开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党的一项基本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的进程。
2.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
2. 学具:笔记本、历史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歌曲,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时间轴,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体会。
5. 举例说明:通过讲解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改革开放板书内容:1. 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2.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3.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2.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3.练习题示例:
a.请简要阐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原因。
b.请举例说明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c.请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进行评价,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教学内容:
a.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作用。
c.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4.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1)请学生源自合教材内容,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必修二19课改革开放
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 充作用,是促进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汉正街的私营商店
三十年前的潮流
三十年后的潮流
三十年前的楼房
三十年后的洋房
这是被珍藏在中国历史 博物馆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 生产队社员冒着杀头的危险 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书。 我们分田到户,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 (缴)的公粮,不在 再)向国 的公粮, 缴 的公粮 不在(再 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 牢杀头也干 我们干部作 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甘心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 岁。”
课堂知识总结
• • • •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改革的前提是———— :改革的前提是 2:改革的实质是 :改革的实质是———— 3:从改革的领域看,经历了 :从改革的领域看,经历了———— 4:从经济体制看,经历了 :从经济体制看,经历了————
非公有制经济 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教材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 结合教材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 哪些?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 哪些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 伟大转折? 伟大转折
十年内乱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了工作, 十年内乱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了工作,1978年关于真 年关于真 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些都成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次会 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大转变, 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大转变, 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改革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精品课件
宽领域:
本课测评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我国已形成 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 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的开放体系,初步形成了我国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思考
烟台是山东的重要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 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 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 索和示范作用 • 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城市:14个 (江海连波通三州, 秦皇云烟上青天 ) 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D
3.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 深圳市正酝酿将特区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至 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和龙 岗两区将享受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 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
D
(4)结合这两次开放的背景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闭关自守落后挨打,改革开放是富强之道
1.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 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 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 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结合此图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黑河 满洲里 塔城 伊宁 珲春 哈尔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开展_____①_____,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2)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②___为中心。
(4)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1)定义: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和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解决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的问题,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然后推广到全国。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内容:实行_____③_____,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___④___,把企业搞活。
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2张PPT)
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练出高分
1
解析
2
3
4
5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珠
海等城市相比,上海的经济基础更好,排除③。当时中国经
济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尤其是来自于人们的思想观 念的阻碍,排除②。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轻巧识记 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 “打开窗口 ”(建立经济特区) →“连点成线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 →“全面 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
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 “ 扬气 ”“ 今则 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二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
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 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
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 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 „„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
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导读 史料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
高中历史必修二优秀教学案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人教版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意识。
4.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对对外开放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措施如下:
1.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对外开放的起步:我将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邓小平南巡讲话等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
2.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全方位拓展:我将详细讲述我国如何逐步推进对外开放,包括设立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历史节点。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其意义:我将阐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
4.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对外开放政策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引入历史事件和背景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具体措施如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讲述一位中国人如何在70年代出国留学,并在改革开放后回国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将激发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对课程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4)
作用: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自
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对外开放 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环渤海 湾地区
长江三 角洲
浦东
珠海 海南
厦门
闽东南 地区
汕
深圳
头
珠江三 角洲
第三部分: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展示
深
珠
圳
海
汕头
(1)材料四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摘自《邓小平文选》
封闭落后的中国
(2)材料五和材料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会
主要内容:它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它 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它是我国历 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主要形式: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核 心:承 包 实 质: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大包干,大包干,
民 间 谚
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
杜润生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语 留足集体的,
剩下全是自己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小结
进程: 局部 全国
实践 理论
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产责任制的是( B )
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1、重新确立思想路线 2、工作重心和中心的转移 3、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 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指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是一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
9.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 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22
23
24
25
26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 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7
28
确 立 过 程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提出 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架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21世纪初--基本建立
38
1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 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 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 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 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10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地多不打粮,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前)
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朝)
11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 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 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29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 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 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C、1966年 B、1956年 D、1978年
30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 的一项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39
35
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 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 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 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6
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 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 料反映了
20
计划经济制度下 商品紧缺,企业缺乏活力
21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6
17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 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 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 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 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 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 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 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
12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
13
14
2006年开放,位于小溪河镇小岗村
15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 社,改设乡、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 会。
8
9
1、1976年1月19日,期上刊文字:“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 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 2、期刊时间1979年1月1日,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邓 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3、期刊时间1979年2月5日。标题:邓来了。 4、期刊时间1983年9月26日。标题: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 5、期刊时间1985年9月23。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6、期刊时间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7、期刊时间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 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20世纪80年代前的三大件
1
20世纪80年代后的三大件
2
如今的三大件
3
4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 整。并不完全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 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 断变化的时代。
本质: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
5
快速浏览课本,四人为一组讨论, 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对现 存制度做出了哪些改良?
31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 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2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33
5.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 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
34
6.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 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 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 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