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工作探索201512
以省域_多规合一_为契机实现_一张蓝图干到底_本报记者彭青林
海南日报/2015年/8月/28日/第A03版海南新闻时政以省域“多规合一”为契机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海南省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工作实践本报记者彭青林“多规合一”,这个今年海南最火热的词汇,像强劲的海风吹遍了琼州大地,呼唤大特区振奋精神,再次站上改革创新的时代潮头。
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将海南列为全国唯一的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
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但自2015年3月“多规合一”正式启动以来,全省上下同心勠力,用短短半年在划定生态红线、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五网”、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初步构建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推进体制政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省上下一条心重点攻坚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指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党中央的指示,指明了海南“多规合一”改革的方向。
2015年7月,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重点攻坚加快发展的决定》,把“多规合一”改革放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的第一个。
全会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多规合一”改革,有利于在突破行政壁垒和地方利益的藩篱、创新体制机制上形成示范;有利于在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上形成示范;有利于在破除法律法规障碍、确立总体规划法律地位上形成示范;有利于树立和落实全省“一盘棋”理念上形成示范,是落实中央改革试点要求,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的根本保障,必须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对“多规合一”进展情况密切关注,多次听取相关汇报,并对推进“多规合一”工作作出指示。
8月17日,罗保铭在《关于我省“多规合一”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指出,省域“多规合一”是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意义大,责任大,没有退路。
多规合一机制
■“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2015-01-29江苏省城研所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所【编者按】近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管理目标。
当前,推进“多规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聚焦从组织机制、关键技术方面整理和对比了上海、重庆、广州、厦门等城市开展“多规合一”差异化探索实践,以资借鉴。
◎组织机制上海:政府部门合并上海“多规合一”实践的核心是在政府层面将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成立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并由新成立的机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两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
机构调整工作始于2008年,从嘉定、青浦两区试点开始,目前已在全市全面推进。
以政府部门合并为切入点的“两规合一”工作,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按照“统一目标、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有序衔接”的原则推进。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工作正在试点开展。
总体思路是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安排基本不变,依据国家下达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同步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
重庆:部门统筹协调重庆是由市发改委主导“多规合一”,以发展规划为指导,空间规划为载体,坚持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的思路,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各规划的关系,提取各规划的核心要素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引导近期发展建设。
并以城乡统筹为契机进行规划体系改革,积极推动城乡规划从“三规合一”到“四规叠合”再到“五规合一”。
其中,“四规叠合”工作由市“四规叠合”工作协调小组领导,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综合平衡——联合审批”的工作流程。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的空间治理路径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的空间治理路径张永姣开展“多规合一”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迫切要求加快推进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多规合一”实践和创新,“多规合一”已成为一项涉及我国生态文明的根本性、系统性、战略性、协同性的改革任务。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甘肃省资源环境生态承载能力低且自我修复能力弱的基本特征。
多年来工业化基础和城乡发展亟待追跑的现实,决定了全省还面临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巨大压力,发展类空间布局规划和保护类空间布局规划“打架”问题突出。
且由于历史上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分散性,属于自然资源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分别由不同的行政机构管理,各类自然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凸显,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对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同一个空间下多部门规划的冲突已经深刻影响了我省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成效。
甘肃省县市“多规合一”试点从2014年开展以来,强化了规划的刚性控制作用,有效保护了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化了全域空间布局和城乡人居环境,明确了空间资源管理的部门事权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试点地区政府空间治理效能。
试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崭新的“多规合一”的落地运行面临种种困难,对省域自然资源和生态治理的作用依然有限。
例如,各个部门试点过程中形成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解决了本部门的规划信息整合问题,依然在各自的基础信息以及工作平台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相互之间不能及时共享基础数据和规划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的欠缺导致多规冲突长期难以破解。
作为“三线”管控之一的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实现划管合一,“受管制”土地产权主体的补偿机制等问题成为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的关键。
针对加快建立“多规合一”协同机制,促进空间治理变革,提高甘肃省生态文明水平,提出以下建议:明确生态空间约束,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关于“多规合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多规合一”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多规合一”是现代化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途径,其通过将城市各项规划目标的有效整合,来提升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效率,为城市进步提供主观动力支持。
文章先简要分析了“多规合一”的意义,之后对如何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多规合一”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实施途径前言在我国城镇快速发展背景下,“一张蓝图干到底”成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划目标。
在此背景下各地逐渐开始了“多规合一”的发展模式探索。
从我国当前的城镇发展目标层面分析,“多规合一”发展模式能够帮助各城镇在规划发展方面,通过“一张蓝图”来实现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以及产业、交通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这对于推进城镇建设效果具有重要进步意义。
一、“多规合一”的意义“多规合一”是中央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任务及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其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基本发展模式,实现了对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效融合。
“多规合一”并非是将城镇规划的多个目标合并成为一个,而是个规划仍然按照各自专业发展进行编制完成的同时,通过将城镇各项规划行为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促进城镇整体规划目标的有效实现,为城镇规划目标的尽快实现提供支持。
从城镇规划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角度分析,“多规合一”可以表达为“3+1”、“3+2”、“3+N”项的规划合一。
其中“3”代表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后面的“N”代表的内容则比较广泛,例如“人口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环保规划”等。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3”为必选内容,“N”为多选内容,可以根据城镇规划的具体需要来予以合理搭配。
“多规合一”的产生源于政府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探索,其在1999年全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开展后就已经崭露头角,当时“多规合一”的具体模式为“两规合一”。
我国“多规合一”的难点与出路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 工程技术2015年09期 215我国“多规合一”的难点与出路分析刘亚玲 张丽丽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60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多规合一”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规划,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但在实践操作中仍然面临队伍建设、组织协调、流程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难点,本文从建全机制、统筹协调、创建信息平台、持续改进等多方面探索多规合一的出路。
关键词:多规合一;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59(2015)09-0215-011 “多规合一”的研究现状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目前“空间约束性规划无力,各类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衔接,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不够。
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
可以在县(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
“多规合一”不是简单将多个规划叠加,而是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融合起来,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仍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要求编制完成,以满足报批的要求。
2 新型城镇化建设“多规合一”实施难点及对策2.1 “多规合一”主体、期限、标准、机制等存在差异 城镇化建设规划的推进往往仅限于一个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差异性较大,在规划实施层面无法达成统一。
我国现行规划类型众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在同一空间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相互矛盾,规划部门各自为政,存在不同规划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等,规划的不协调、不统一已严重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甚至造成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环境保护失控等问题。
“多规合一”破壁垒一张蓝图管到底——准格尔旗“多规合一”试点探索与实践
“多规合一”破壁垒一张蓝图管到底——准格尔旗“多规合一”试点探索与实践作者:张秉智来源:《北方经济》 2016年第12期“多规合一”, 即指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融合起来,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改革规划执行体制机制,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
2015 年2 月6 日,自治区张秉智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旗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内发改规划[2015]154 号)文件,确定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3 个旗市启动试点。
试点的主要任务要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形成一个旗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同时,探索完善旗市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协调机制。
一、主要做法(一)坚持全域规划统筹考虑准格尔旗全境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统筹布局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空间, 统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文物保护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集中区开发边界5 条控制线,统一建设各部门共享共用的全旗“一张图”和“多规合一”业务平台, 一体化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破解制约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 进一步深化旗情认识, 着力破解资源环境不持续、城乡区域不协调、规划编制不街接、用地分类不统一等突出问题, 切实解决交通运输、水资源、电力通道、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瓶颈制约,努力实现持续发展。
(三)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按照重点开发区这一主体功能区划定位进行产业布局,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充分研究论证近、中、远期项目建设区域及用地界线,对现有城乡规划进行“减量”调整。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着多规并存、冲突矛盾等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土地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和隐患。
为了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综合管控能力,我国开始探索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二、试点范围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将首先在若干个城市进行,试点城市将充分利用本地区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经验,探索推动多规合一的有效机制,为全国多规合一工作的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三、试点目标1. 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强化城市综合管控能力,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3. 推动城市发展的宜居化、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试点内容1. 探索建立统一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规合一工作机制。
2.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融合,在总体规划中明确土地利用指导原则和控制措施。
3. 加强项目建设与批准管理,建立土地利用与建设工程审批协同联动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4. 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监管和评估,建立监管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5. 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试点成效评估试点阶段结束后,将对各试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主要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同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发展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评估结果将作为完善多规合一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的依据。
六、工作推进措施为了确保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顺利推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2.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提供试点城市所需政策和法规保障。
3.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多规合一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知晓度。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分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是指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多个规划进行整合,在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划目标。
传统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个规划往往独立设置目标,缺乏综合性和整体性。
而在“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中,需要将各个规划的目标进行统一,确保各个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需要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要求与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要求相结合,制定出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的发展目标。
整合规划方法。
在传统的规划过程中,各种规划的编制方法往往单一,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
而在“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中,需要借鉴不同规划的编制方法,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运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用地评价方法、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生态评估方法,并结合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模型,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
整合规划管理。
在传统的规划过程中,各个规划的实施过程往往相互独立,缺乏协调和整合。
而在“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中,需要建立健全综合性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
可以建立规划协调会议和规划评估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工作,确保各个规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整合各个规划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管理,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综合和协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也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保障。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积极探索“多规合一”的整合实践,促进城市规划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规合一解决方案介绍
经过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进行 实施 经过规划修改保障国家、省 、市建设项目落实
三规冲突造成旳恶果
• 生态蚕食,资源挥霍
• 空间无序蔓延
• 产业与人口脱离
• 项目落地难,审批效率低下
开展“多规合一”旳效益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相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及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 产业、人口、城市相协调
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
同
“多规合一”平台
利用云平台和企业服 务总线技术实现与发改、 规划、国土、环境保护以 及林业、水利、交通、教 育、卫生、农业等部门业 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 和业务协同,有力地支持
“多规合一”工作。
ESB企业服务总线
环境保护
发改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国土
规划
其他部门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
平台功能简介
✓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台提供建设项目贮备、生成、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经过项目贮备生成机 制和审批流程再造加速政府投资项目、要点建设项目旳有序落地实施。
项目贮备
✓ 建立基础设施和基础 产业建设项目贮备库
✓ 有旳放矢地甄别、筹 划、包装
✓ 分级贮备、全市联动、 滚动更新
项目生成
✓ 建立生成筹划机制保 障建设项目落
全国在行动
202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有关提升本省城市化发展水平旳意见》中明确以 广州、河源、云浮三市作为“三规合一”试点城市。
2023年,佛山市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张图”共 享管理。
2023年3月,厦门确立了加紧建设漂亮中国典范城市旳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 实践了“多规合一”。
。
平台功能简介
“十三五”“多规”如何合一?——专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
作者: 宋旭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环境管理
页码: 19-2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 联合发文;四部委;国土资源;主体功能区;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管理;生态保护;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正>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总体规划作为目前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有效配置及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几种主要规划类型,只有做好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一张蓝图干到底"。
"多规合一"自去年发改、国土、环保、住建四部委联合发文展开试点工作至今,一直是规划发展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三级联动“多规合一”路径探析
三级联动“多规合一”路径探析靳文凭华亮春陈春花(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摘要:我国目前规划体系问题的负面影响曰益凸显,推进“多规合一”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多规合一”试点经验,针对目前“多规合一”存在问题,提出国家、省、县三级联动“多规合一”的技术框架,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建议,为“多规合一”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三级联动;多规合一;路径引言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呈现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规划、城乡规划为主体,其他规划作为补充的格 局*[1]。
条带化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各规划在不同部门管 理下自成体系,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欠佳,难免造成规划 内容交叉重叠,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空间统筹和生态 保护等作用。
针对当前各类规划存在的不协调、不作为 等问题,2014年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积 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 方式方法”。
几年来,发改、国土、城规等部门都在开展 自己主导的“多规合一”工作,这些试点既有县级层面 的、地市级层面的,也有省级层面的,但目前“多规合 一”具体实现途径仍未达成共识,存在诸多争议%2]。
因此 研究国家、省、县三级联动的“多规合一”技术路径,探 索开创“多规合一”新局面。
1 #多规合一”探索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规划体系不健全,规划种类、数量繁多,定位不清[3],同一块土地在不同的规划中“身份”不同,多规“打架”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
为探索解决这一矛 盾,各地积极开展实践,“多规合一”先后经历“两规”、“三规”、“四规”、“五规”到“多规”之间协调的发展历 程,在解决“多规”矛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呈 现出“多规”表面形式“合一”、实际难以落实的问题,使 “多规合一”成果落人“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俗套[8]。
一方面,多数试点主要侧重于找出不同规划指标 差异,协调不同规划空间图斑布局的矛盾、探索建立 “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技术等方面,规划编制完成后 的执行、监管等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多规合一是指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纳入到一体化的规划中,以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是指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旨在指导和推动多规合一的实施过程。
本文将从多规合一的意义和目标出发,阐述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点,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多规合一的意义和目标多规合一的意义在于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推进。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分离导致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多规合一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规划框架和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布局,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
多规合一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规合一旨在实现这些目标,并谋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点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规划体系的建立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是多规合一的基础。
需要制定统一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多规合一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规划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完善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是多规合一的核心任务。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
此外,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多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多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持续完备,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因为经济进步初期过度的对资源进行开采,环境也受到了破坏,使得我国的生态问题十分严峻。
这不但限制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还将会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所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生态型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
城市建设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当中保证城市功能完备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一定要强化对于城市空间的调控以及规划。
“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规划观念,不但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科学使用,还可以保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建设。
【關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秩序;调控合力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工作慢慢的产生了一些问题,我国的空间规划机制的管理重点划分为两个部分:横向规划管理以及纵向规划管理。
因为太过于重视纵向的规划管理,进而忽略了横向的规划管理工作,进而导致了管理混乱以及纵向、横向管理失去平衡的问题。
为了改进这些城市规划当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还应该进行不断的探索,即“多规合一”的试验,进而不断的对于空间规划秩序以及调控合力开展探索。
本篇文章首先探讨了“多规合一”的定义及其构成部分,然后重点探讨了提升城市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给业内人士带来一定的借鉴。
2、“多规合一”的定义及组成部分2.1“多规合一”的定义“多规合一”当中的“合一”经常会使得我们由于字面的意思而出现误解,其实在“多规合一”当中并不是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的是只有一个具体的城市空间,在安排以及规划上相互协调统一,与此同时强化规划编制机制、规划协调协同以及标准规划机制等层面的制度完善,加强对于规划的管理工作以及具体落实工作,使得规划在本质上成为管理以及建设的根据以及领头羊。
“多规合一”的实际定义就是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以“多规合一”模式探索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模式与实施路径
以“多规合一”模式探索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模式与实施路径【摘要】以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为例,从多规合一的视角出发,总结综合发展规划创新与经验,探索未来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模式,以及有效实施机制与路径。
【关键词】综合发展规划;多规合一;编制模式;实施路径综合发展规划是贯彻中央“多规合一”精神,不同于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一种新规划类型。
大运新城作为深圳市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于2013年底开展《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下称大运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
本次研究以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为例,从多规合一的视角出发,总结综合发展规划创新经验与问题,探索未来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模式以及有效实施机制与路径。
1.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模式的探索1.1规划编制模式大运综合发展规划编制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综合规划为导向,“规划统筹、多规合一”为目标,同步开展交通、产业、市政等多个专题规划研究,统一委托、同时编制、实时对接,强调多专业、多部门、多领域的无缝衔接,实现政府、城市公众、市场等多方的利益平衡。
编制过程中对“多规合一”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是推进大运地区“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手段与平台。
1.2规划编制内容(1)从“谋划、策划”到“规划、计划”的全过程行动规划综合发展规划以大运新城现有体育场馆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后大运时代发展趋势为契机,强调对原有功能的优化、新功能的植入,新产业的集聚、特色化城区的营造,以综合、统筹的思路实现大运新城从“谋划、策划”到“规划、计划”的全过程行动规划:谋划: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创新要素对城市发展影响力的变化,提出由体育新城转变为创新创智城区的新思路,强化大运新城“创新创智”的竞争优势,打造以国际教育为核心、创新产业为主导的国际大学新城,形成差异化、多职能发展的新城定位,谋划后大运时代“国际大学新城、魅力创新高地”的蓝图。
策划:分析世界先进国际化大学城区的发展,为蓝图实现策划不同城市职能。
“多规合一”思维导向在“全域旅游规划”中的实践探索
“多规合一”思维导向在“全域旅游规划”中的实践探索本文在“多规合一”的“三种思维”导向下,基于规划实践,提出依托“两规”和“多规”为基础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体系。
并结合实践探索,提出全域旅游规划“四项重点编制内容”,以求新时代下编制务实创新的旅游规划。
标签:多规合一;全域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保护规划1、“多规合一”思维解读“多规合一”思维是指在在土地指标普遍紧缺、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前提下,用“多规合一”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
在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发改规划[2014]1971号”文件《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将联合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笔者认为,以“多规合一”的思维编制规划,有以下三种思维,即“底线思维、融合思维、统一思维”可以作为规划编制的指导,以求规划更加务实。
1.1底线思维“多规合一”的“多规”是多个刚性规划要求为基础,尤其是要以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类型的保护规划为“底线”,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及其他类型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发展,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整体管控。
在保护规划底线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既是规划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融合思维“多规合一”的“合”不是拼合,而是融合;不是多个规划拼合在一起的综合规划,而是融合各个规划的相关刚性要求,在其基础上,在单个规划上进行深入展开。
融合思维,是开放式规划的体现,是规划创新的源泉,也是协同其他规划共同推动规划落地的有效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省在“两规”衔接方面的工作基础
我省从2004年开始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在县 (市)域层次尝试多规融合。特别在空间地域上着手
探索“两规”衔接的机制和路径,初步实现了城乡规
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五统一”: 一是统一建设用地统计范围; 二是统一规划基础图件之间相互交换; 三是统一规划用地分类在口径上的对接; 四是在时序、布局、项目安排上尽量统一; 五是对策措施争取统一。 并形成一报告、一表、一图集的成果。 在“两规”衔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省 逐步推进“多规合一”规划奠定了空间基础。 县市域总规报批必须有两厅同意的“两规”衔接 报告。
各 部 门
·
县市域分区规划
镇总体规划 控规编制区划分 控详 镇规划 详细规划 单元控详或以单元 为单位的片区控详 控规标准图集 修详 乡规划 村规划 乡(村)域规划 乡(村)建设规划 修建设计 总平设计
项目控详或单元 内局部地块控详
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国家规划体系
浙江省城乡规划体系
二、内涵
3、规划内容比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 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推
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
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空间规划改革的内涵是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将在同一空间内存在多种可能相互冲突的发展、城乡、土地、环保等多种规划统筹并整合起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开 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要求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项目建设涉及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等二十几 个部门的协调,流程包括项目立项、用地审批、 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两百多个行政 审批环节,各部门互为前置、串联审批-----统
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与“多规合一”的本质是 行政审批改革
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提 出 “三规合一”试点工作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建设开发活动的环保准入条件等,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 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滨海新区
京津冀:强盛起点 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
两江新区 成渝:中兴标志
浦东新区 长三角:全面开放 舟山群岛新区 浙江海洋经 济示范区 珠三角:复苏起点 深圳特区 广东海洋经济 实验区
国家区域-空间战略的进程 年代 1978-1982 十一大 1982-1987 十二大 1988-1992 十三大 1992-1997 十四大 1997-2002 十五大 国家重要理论思想 实事求是,对外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前进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全面推向21世纪 1997,重庆直辖 2000,西部大开发 国家重要空间战略 1979,4个经济特区 1984,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90,开发浦东新区 提出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 提出梯度开发的区域格局 1992,邓小平南巡 1984,邓小平首次南 巡 重要事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原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主要确定行政区域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各行各业发展的分类目标,发展战略,项目建设,
同时包括党建, 政治,社会事业等发展规划,目标性、结构性、综合性强,期限为5 年,中长期为展望。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确定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 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等规划,强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期限
规划主体、技术标准和编制办法、行政许可 和监督机制不同,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 划战略、时序布局的差异,地图及坐标体系 不统一
规划越来越多 内容越来越多 标准越来越多 时间越来越长 规划打架 内容重叠 管理交错 时序错位
空间规划权力的部门与地方分置 部门事权与地方事权 部门立法与有限的地方立法 规划:依法行政的基础 国家战略=部门政策的特许区
一、背景 二、内涵 三、现实
四、各地做法
五、可能的路径
突破体制
有限目标 立足部门 工作机制
一、背景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 GB/50137-2011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GB/T21010-2007 ) 《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与城乡规划法相关的法律 包括:环保法、土地管理法、 水法、房地产法,文保法、消 防法、交通法、旅游法、气象 法、体育法、草原法、地震法、 防空法、广播电视法、无线电 法、园林绿化法、军事法、电 力法、邮电法、民族宗教法、 市容法、航空法、食品卫生法、 国家安全法等。 各种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规 划编制要求及依据规划行政许 可的相关规定。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所称城乡规 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市
域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
划。
二、内涵
1、规划类型
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与管 控,具体体现: 1、决策者理念目标的蓝图 2、科学行政的技术基础 3、协调各方利益的平台 4、提升空间价值预期的手段 5、保障民生公平的载体 行业规划 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 建设用地 地上 陆地 VS VS VS VS VS VS 空间规划 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 非建设用地 地下 海洋
法定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设区市市域总体规划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群规划) 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县市域总体规划
非法定规划
城 市 设 计 战 略 规 划 与 概 念 规 划 各 类 专 项 规 划 非 建 设 区 域 的 控 制 性 规 划
国省市县 国 省 市 县 镇 家 家 市 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
神,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县(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 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 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 国土资源部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表明将选择部分市县试点“三规 合一”。 环保部在全国选取了24座城市进行环境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期望通 过为发展划出“留白空间”与“负面清单”,将环境保护的源头管控落到实处。 国家发改委要求在其统筹下开展“三规合一”试点工作。
2006至今 十一五、十七 大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
在2013年12月12-13日举行的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 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 发展边界、划定城市生态红线,遵 循规律,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2年9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新型城镇 化研讨班座谈会的讲话中要求:“在 市县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 乡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
二、内涵
2、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与非城乡规划体系
(资料来源:关于中国现行规划体系的思考)
基于国家规划体系(城乡规划法)下的 浙江省规划创新体系
非城乡规划 指导、衔接、落实、协调、综合 城乡规划
国 民 经 济 与 区 域 发 展 规 划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其 他 部 门 定 期 规 划 实 施 评 估 总 规 实 施 评 估 控 规 实 施 评 估
关于印发《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 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规发〔2006〕96号 各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为了深入贯彻《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浙委发〔2004〕93号)精神,推 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厅组织制定了《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 则(试行)》(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今后,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县(市),应当按照县市域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修编。已经编 制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县(市),不再单独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比较 发达、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区市,也可以编制市域总体规划,以加强对所辖县(市)的协调和指 导。县市域总体规划或者按照县市域总体规划要求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79号)规定,由我厅 审核、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如有疑问请及时报告,我厅将 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导则》修改完善工作。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一般为10~15年。
城乡规划以空间资源配置与导控为重点的综合发展规划,多利用总体规划强调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从供给角度编制规划,以供定需,实 施自上而下的控制,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层层分解。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从环境准入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重点 开发和优化开发等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明确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选择部分市、 县,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 地利用规划的“多规合一”,强化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约束性作 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县域城乡总体规划试点要求
(一)统筹衔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要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为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用地为边界,实现全县(市)一张图,县(市)域全覆盖。以 上位规划为依据,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耕 地保护要求等纳入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同步研究提出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基 础数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衔接方案。 (二)全面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调整城乡空间结构,统筹规划各类城乡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 地,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城乡居民点布局总体框架,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 间的合理结构。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 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的各项目标。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依据资源环境条件容 量、城镇化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县(市)城镇化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人均指标,提出具有本地 特色的城镇化路径及具体发展策略,提高城镇化质量。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 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 (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上统筹布局城乡、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和公 共设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合理布局城乡综合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市容环卫等 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确定不同类型村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引导城镇各类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 (五)明确全域空间管控目标和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 田,促进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涵养水源和城乡建设的需要,合理 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并制定明确的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