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增刊

Vol.22 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0年12月Dec.,2000

α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唐国植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 吸取别国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的差异,并从中得到若干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拉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 F 41

拉美发展模式指墨西哥以南,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所有美洲国家的发展模式,东亚模式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泰国等东盟国家发展模式,不包括中国大陆。50年代初,拉美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东亚,而在70、80年代拉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东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际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比较看好,到了1997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拉美经济繁荣发展,而东亚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水平一下子退到几年前的水平,1999年才开始从谷底开始爬升,何以导致如此大的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

一、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一)在“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大多数东亚国家在战后经过若干年的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后,建立了国民经济体系,促进了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东亚国家并没有停止在这个阶段,而是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大环境,积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转变。

战后至60年代,拉美国家长期奉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以推动满足国内市场工业发展来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为此,专门设计了进口替代的政策工具(如汇高率,进口限额和高关税)以抑制进口、进口替代在一般消费品阶段开始得比较顺利,当进口替代进入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阶段,“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效率,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积累与消费的方面的差异

东亚模式强调一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东亚经济长期迅速增长,主要是靠内部较高的储蓄率实现的。东亚地区的总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0%-40%的高水平上,高储蓄率引起高投资,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反过来又使储蓄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拉美国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忽视社会公平,享乐主义盛行,消费水平较高,社会储蓄率普遍较低,对外资依赖严重,一度形成借债增长型经济。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国家在一定时期实现了高增长,总体上只实现了中速增长或较高速增长,而且并不持续和稳定。

(三)关于政府干预方面的差异

东亚在政府干预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政府尽可能对经济发展进行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另一方面,尽量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政府只有在市场机制所不及的情况下进行干预。

拉美的行政干预是不成功的,西方传统古典经济学往往反对行政干预,但经济学家对拉美改革的建议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全面改革措施,群众则被动的接受改革。政府干预应以取得最大限

57—α

作者简介:唐国植(1971—),男,湖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98级政经专业研究生。

度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并依据国内外市场信号进行干预,但一些拉美国家干预经济时常着眼于一些非经济因素,不是完全从经济上的合理性出发,这就无法实现最大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干预的公开性不够,影响到干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拉美国家政府的许多干预政策常常受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影响常常是通过秘密途径进行的,因而政府决策极易出现偏差。

(四)、经济发展稳定性差异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少数国家(主要是印尼、泰国和韩国)的通胀率急剧升高,但还未达到3位数的恶性膨胀的程度。而拉美经济发展则长期伴随高通胀,甚至恶性通胀。1980年以前拉美已形成惯性通胀,而且通胀率呈上升趋势。1980年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全地区平均通胀率已达54%。在80年代的多数年份,全地区的年均通胀率都在3位数的水平上,个别年份还达到4位数。严重的通货膨胀扭曲了市场价格,给拉美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是,拉美在最近10年经济改革过程中进行的反通货膨胀则是有效的。短短几年间,经过剧烈的阵痛,拉美奇迹般地将本地区的年均通胀率降到了低位的2位数(20%以下)的水平,并正在争取使之降至1位数。保持通货稳定将是今后拉美各国在争取提高发展速度时经常注意掌握的宏观经济政策。

(五)、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差异

东亚在西方经济危机年份,受危机影响,也出现周期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有些国家在某些年份,由于国内原因,出现贸易逆差。不过,从总体上看,相对地说,东亚较为均衡。自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东亚抵御国际市场起落影响的能国明显增强。然而,东亚的金融体系还不能适应当前经经济全球化的环境, 1997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受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东亚的国际收支将出现一轮严重的失衡。为挣脱金融危机并消除其影响,东亚各国将有较大动作的金融改革和深层的产业调整,从而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逐步改善东亚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

拉美的国际收支带有很大的脆弱性。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有很大比重,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动而经常波动。过去,经常项目赤字靠资本项目盈余来弥补。但在对外资管理方面的失误,又导致拉美长达10年的债务危机。因此,拉美出现过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是很严重的。目前,80年代的那一轮债务危机虽已过去,但外债总额仍在上升,国际收支失衡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

二、两种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启示

(一)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以韩国为例。韩国发展模式即“科技+外向”型发展模式,依次经历了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7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以及80年代以来的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阶段,在几十年内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东亚奇迹”。60年代初,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1亿美元,人均收入只有82美元;而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美元,人均收入6000美元。这说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问题在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韩国没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时消除体制和经济生活的固有弊端。深化改革是保证经济稳定持续正常增长的关键所在。

(二)行政对经济的干预一定要适度 行政对经济的过分干预,对企业的过分参与,早晚会造成严重后果。首先,韩国的金融危机证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失败可能同在计划经济中的失败一样惨痛。诚然,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政府在经济中的“无边法力”所抱的幻想必须抛弃。其次,政府机构与大企业之间不能形成复杂的关系网,否则不仅使银行、税务部门的监督机制失灵,而且给腐败创造了滋生空间。第三,必须提高经济透明度。缺乏透明度是亚洲和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保持宏观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必备条件。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经过经济调整和改革后,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随着投资的增加而迅速恢复增长。拉美地区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80年代(1981-1990年)的1%增加到90年代(1991-1997年)的315%,同时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增加到118%。

(四)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外向型经济主要靠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而出口增长主要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才能实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实际工资和汇率等因素。对企业和国民经济来说,获得和保持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惟一办法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鼓励新发明,使新技术和新知识融入生产全过程,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或设计、新设备、新技能,重视刺激中小型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同时,实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使中小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

(责任编辑:陆善勇)—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