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
阅读基础知识:记叙文阅读考查内容及特点
一、记叙文主要考察内容有: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与思路线索。
2、能运用记叙文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关系,根据各局部之间内在联系,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意思。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底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与表情达意作用。
4、能了解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作用。
二、熟悉记叙文特点及有关知识记叙文是以表达与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一种文体。
从广义来说,小说、散文也可以属于记叙文范畴。
因此,我们将小说与散文也放在记叙文里一起复习。
1、运用记叙文有关知识,把握文章根本内容〔1〕运用六要素,理清文章大致内容。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称作记叙六要素。
熟悉并且抓住这六个要素,有利于理清文章所写根本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根底。
需要注意是,时间表达不一定都是×年×月×日,可以是"一天早上"、"三周以后"等等。
地点表达也经常非常灵活。
〔2〕运用记叙文构造安排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构造如果是按照时间推移安排,要留心表示时间词语;如按照地点变换来安排构造,要重视表示地点方位词语;按事情开展过程安排构造,一般要注意按事物开展顺序或作者思想感情开展脉络进展构造分析。
2、正确概括记叙文中心思想写人记叙文,一般侧重表现人物思想品质与性格特征。
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一件事情或片断表现出来。
因此,概括这类文章中心意思,先要理清文章围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言行,了解了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才能对全文中心意思有所把握。
例如?我教师?、?藤野先生?等。
一篇文章中,有时记叙了不止一个人物,就要先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进展重点分析,同时,注意分析人物之间关系,例如?我叔叔于勒?与?七根火柴?。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记叙文是探究事件发生过程、人物经历、情节发展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考知识点。
1. 表现手法记叙文通过刻画人物、情境、氛围等来让读者感受到事件的发生。
在表现手法上,常出现的手法有描写、对话、心理描写、比喻、象征等。
描写: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场景和物品的形象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
对话:对话是通过交流对话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论和语言交流,让读者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刻画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和情绪的表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人物内在世界。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但不同的事物来增强情感表现效果。
象征:象征是通过某个符号或意象来代表一种情感、主题或意义,让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
2. 文本结构记叙文的文本结构通常包括开头、过程和结尾。
这些部分的内容和布局方式直接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整体理解和感受。
开头:开头包括标题和导语。
标题是对文章主题的简短概括,导语则是引出文章主要情节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开头通常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过程: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包括事件的发生、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变化。
在过程中,写作者需要通过上面提到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事件和人物,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故事情节。
结尾:结尾可以提供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总结。
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开放式结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3. 主题思想记叙文的主题思想可能是情感表达、人生观察、社会现实等。
在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时候,需要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背后所传递的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记叙文常用来表达情感,如爱、恨、快乐、悲伤等。
通过情感传递,写作者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人生观察:记叙文常用来观察和反思人生的价值,如道德、人际关系、生命意义等。
写作者可以通过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点。
社会现实:记叙文通常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如战争、革命、自然灾害等。
精编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含答题格式)
精编初中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含答题格式)一、记叙文阅读常识。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可以分为几大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1)写人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3)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4)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始有终,文库条理清晰,脉络清晰。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
作用: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对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然后再继续写主线。
作用:可以对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有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突出。
(5)分叙: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4.记叙文中的记叙人称及其作用是什么?(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抒情,真切自然,能直接表达或者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1. 要留意故事中的人物呀!你看《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多生动,他的命运变化可是贯穿了整个故事呢!
2. 情节可重要啦!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里鲁宾逊的各种冒险经历,那叫一个精彩刺激,情节的起伏是不是让你读得停不下来?
3. 环境描写也不能忽略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那简直就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美妙的氛围,对吧?
4. 叙述顺序得搞清楚!《背影》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我们才能清楚明白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5. 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啦!《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为“我”找《山海经》的细节,多让人感动啊!
6. 主题可是文章的灵魂啊!《散步》表达的那种尊老爱幼的主题,是不是让你心中也涌起温暖的感觉?
7. 写作手法要关注呢!像《变色龙》用了讽刺的手法,把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多厉害呀!
8. 情感体会也很关键呀!读《藤野先生》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那种敬重之情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记叙文阅读真是丰富多彩,有好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地方呀!。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概括主要事件或概括多件事,概括多件事要分别说(2)梳理故事情节(3)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人+事+结果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顺序的好处: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倒叙的好处: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好处:交代(补充)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内容,突出中心。
3、记叙的人称:我、你、你们、他(姓名)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又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的好处: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4、记叙的线索:(1)、物(人物、事物)线如:《背影》(2)、情线如:《白杨礼赞》(3)、事线如:《故乡》(4)、时间(5)地点变换5、解题含义+作用=好处含义:表面义+象征义(引申义)作用:(1)贯穿全文的线索(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揭示或点明文章的中心(4)(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为主,辅以-------,议论、抒情、说明7、人物的形象刻画:(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肖像(外貌)、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2)环境(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细致的刻画。
社会环境指人物生存的社会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人物的命运等。
8、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景物描写的作用:(1)描写了-----景,(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3)渲染了---气氛,(4)烘托了人物----的心情,(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的背景,(6)暗示文章中心,表现人物性质。
9、人物形象(1)分析某个人物形象: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3)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她)吗?为什么?10、人物描写(两个角度、六种方法)的作用:这是----描写方法+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心理等。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记叙文基本知识1、词句段赏析(含义、作用)2、标题分析(含义、作用)3、梳理情节,概括内容。
4、分析人物形象。
5、提炼主旨。
6、结合实际谈看法。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
三、表现手法。
四、描写方法。
(重点:环境描写)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重点:插叙的作用)六、标题的含义七、标题的作用八、开头段的作用九、中间段的作用十、结尾段的作用十一、赏析句子十二、赏析词语十三、概括主要内容。
十四、梳理文章情节。
十五、概括人物性格。
十六、提炼行文线索。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是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同宿易懂。
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强调某一事物或感受,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丰富语言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
6、反复: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8、反问:发人深省,其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强烈地表达……的感情。
9、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1、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2、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意蕴深刻,委婉含蓄。
3、铺垫、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巧妙。
4、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巧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记叙文阅读积累 主要知识
一、主要知识1、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
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
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主题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中联系的内容,是对上文所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必要交代的叙述文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4、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初中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
记叙文阅读总结:记叙文的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多,考点多,根据中
考的命题趋势,下面的几大考点将成为今后
高中入学考试
的主菜单。
叙事阅读
考点一:叙事线索。
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②物品线索;③感情线
索;④事件线索;⑤时间线索。
检查点2:表情检查。
理解几种表达方式:叙述、讨论、解释、抒情和描述。
考点三:表现手法。
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
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测试点4:意义功能问题类型。
包括:① 了解人的角色,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回答问题;
② 理解段落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作用;③ 具体句子的分析;④ 议论文句
在叙事中的作用;⑤ 抒情性在叙事中的作用。
考点五:结构层次。
包括:①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②概括层意的方法,具体为摘句法、概括法和叠加法。
测试点6:内容和中心摘要。
掌握概括方法,观察主题、人物(事物)和事件,并对
其进行综合和总结。
考点七:语言赏析。
了解用词之美;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测试站点8:结构和想法。
注意标题中有限的、具有启发性的信息。
考点九:标题考查。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测试地点10:知识发展问题。
人物事件拓展;主题开发;谈谈你的实践经验。
温馨提示:掌握: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申意、双关义。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
就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总结插叙的作用有:
①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②衬托人物品质。
③为后文做铺垫。 ④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对而言, 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答题的格式一般为:补充交代了······的原 因 /······的背景 /······的经历;突出 了谁谁谁的· ·····形象 /品质;为下文· ·····事
A、从修辞切入。(运用了……修辞手法……)
B、从句式切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C、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切入。(贬词褒用、褒词贬用)
其实是反话正说,
B 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或补充。
此 知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
识
玛峰。”
点 考
②表示话题的转变
得
1)“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 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 ——我能抽
较 少
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知识点 8:重点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 1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②强调 1)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③特殊含义 (讽刺和否定、特定称谓)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 明确: 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 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Word版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那么渲染的氛围或烘托的人物的一般也是好的。
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3、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按事情的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的作用:(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①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丰富人物形象或烘托相关人物的品质,突出文章中心或表达作者的美好情感③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④交代景物得名的由来;⑤引用传说或故事,丰富文章的主要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或增强文章古老传奇的色彩。
(4)补叙的作用:起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使叙述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5、记叙的详略安排:详略得当,能够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①详写:能够具体生动地表达中心的材料;②略写:与表达中心有一定关系的内容;③不写:与中心的表达没有关系的内容。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内容)为什么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内容)与文章……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中心人物),所以详写”或“(内容)与文章……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①第一人称(我、我们):亲切、自然、真实,适合心理描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写作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下面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时间和地点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为故事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人物则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结果则是事件的最终结局。
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在公园里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小李。
他们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一起组织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的准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比赛成功举行,大家都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这个例子中,“阳光明媚的周末”“公园”是时间和地点,“小明”“小李”是人物,“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组织比赛”是起因,“准备过程中的挑战和克服困难”是经过,“比赛成功举行,大家愉快度过一天”是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是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比如,“我那天经历了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第二人称是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这种人称在记叙文写作中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书信、演讲等,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互动性。
第三人称则是以“他”“她”“它”“他们”的视角来叙述,作者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三、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记叙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物品等。
以人物为线索,通常是通过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故事情节。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1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
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为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常考八大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例2: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4)引用:记叙文中运用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例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例2: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夸张:夸大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这个橘子酸的我的牙都快要掉了。
例2:太阳那么大,都快把我们烤糊了。
(7)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其真无马邪?例2:难道你没看过《哈利波特》吗?(8)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富有美感。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例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我今天看到一个红领巾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爷爷让座。
例2:我非常了解这只老狐狸,那是相当的狡猾!例3看,那个人果真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10)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是增强文采,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例1:她的话听起来像蜜糖一样甜。
例2: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放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3: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考查形式及答题技巧】①给出文中的一段话或者一句话,让你分析句子的特点。
②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此类题一般分值为2-3分,答题方法为先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原文分析一下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记叙文知识及考点概括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概括一、关于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
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
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
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
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第②段“……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 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可以概括出:父亲买草帽,要求很苛刻; 文章第③段“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 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 ,火辣辣的太阳……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对应了: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 由文章第④段“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 出来了……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可以概括出: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 由文章第⑦段“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 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可以概括出:父亲献草帽,倾力 救庄稼。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 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草帽比作钢盔,将草帽闪闪发光的状 态比作父亲的心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事交代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索”。
10.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1、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15、给文段拟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7、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9、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五、在词语上设题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A、表态B词义C、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表态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
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三、题目作用的归类: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修辞(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5、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吸引读者兴趣。